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Re: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部落和国的辨别我觉得意义不大,因为外交能联系上的"国",估计他们的政权组织模式都向中国靠拢,应该相对比部落高级一些. 日本有个漫画叫<燃烧的战舰>,里面战舰都敢自立一国,你说当时那些小国的政权组织模式会是在原有基础上缓慢发展的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7 12:38:01编辑过]

TOP

Re: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PP]36、嘉德王箕翊(诩)(342BC)27(嘉德王以上追尊为王) [PP]37、三老王箕煜(火吴)(315BC)25 [PP]38、显文王箕释(290BC)39 [PP]39、章平王箕润(251BC)19 [PP]40、宗统王箕否(初名恤,又名杏)(232BC-219BC)12 [PP]41、哀王箕准(又号武康王)(219BC-194BC) [PP]《舆地胜览》云:武康王始皇二十七年申巳立,汉惠帝元年丁未,燕人卫满来侵,率佐右宫人浮海南出,立国金马郡,今益山,改国号曰马韩,在平壤为王二十七年,自箕圣东渡己卯后,凡四十一世,历年为九百二十九年。[/SIZE] [PP]------------------------------------------------------------------------------[/SIZE] [PP]我觉得从箕翊(诩)到箕准的王系是比较可靠的.[/SIZE]

TOP

Re: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吴王夫差当年与晋国争夺霸权的时候摆出来的理由说他在周宗室里的辈份最高,晋国的理由则说自己的爵位比吴王高,(晋国为侯爵,吴国实际上是子爵).说明吴王是周宗室的地位是得到承认的. 太伯最初的地盘恐怕不是后来春秋时期的吴国领地,西周时期,春秋时期的吴国领地原址上有个国家叫干(加个右耳)国,后来被吴国灭掉.干国的发音又被写作"工吾""攻吾""勾吴",简称"吴".吴王夫差也自称"干王".这就是吴国国名的真正来源.至于吴国原来叫什么,可能叫宜国.这个宜国是从虞国里分化出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7 23:15:10编辑过]

TOP

Re: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引用:
至于捏造自己祖先与华夏同宗,这在周边各个蛮族都很常见.匈奴自称是夏后氏子孙,日本是徐福的后人,等等.但是惟独朝鲜的祖先是箕子的故事是中国人自己记录下来的.显然可信度要高出很多.
从现在的资料来看,匈奴没有自称夏后氏子孙的,只有《史记》有这样的说法;日本是徐福的后人,这是误传的可能性比较大,问题在于个案并不能互相证明,还要分别考察内情。箕子朝鲜的问题在于此朝鲜非彼朝鲜,问题颇多。

TOP

Re: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我认为箕子朝鲜是可信的。但流传下的谱系只有后面少数可信。

TOP

Re: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甲骨文中另有***字,即古箕国名,在山东莒县北部的箕山附近,东北面不远便是杞国。***后亦为楚所并,故历来杞、箕常被误作一国。如《集韵》、《类篇》都称:“***,古国名。卫宏说:与杞同。”董作宾亦认为:“杞侯在武丁时作杞,到帝辛时作***。杞、***古今异字,便易误认为两国。”其实“武丁、祖甲、帝辛三个时期,所有杞字写法,都是从木从己声,把木字写在己上作***,从没有一个作***的,如何说帝辛时候作***?……***国是姜姓,杞国是姒姓,两个氏族不同。”⑧而且在甲骨文中,同时出现了杞、***二字。***即今莒县北八十里的箕山,西汉于此置箕侯[/B]国,东汉建为箕县。且箕音为平声,而杞为上声,音调有差异。杞为植物。***,据《说文解字》说:“长踞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说;“伸其股而坐,形如箕,故从其所谓箕踞也。”可见***即箕。箕,金文中象一个编织的箕器中盛有物件,是***乃善织箕而得名。故***、杞不同一义。杞、箕实为二国。

TOP

Re: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上面的箕国与杞国的内容是我从网上找的点材料,不是我的观点。另外我认为箕子朝鲜早期的领地不在现在的半岛北部,而几乎都在现在的中国境内。 从青铜器的内容来看,箕侯与燕侯的关系密切,接受燕侯的赏赐,而燕侯的赏赐来源于周王室,你说箕子会不会朝拜。

TOP

Re: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第六章 貉族 北方诸族,传中国之文明最早者,莫如貉。貉,又作貊,亦称■貉。又单称■,■,亦作■,作秽。 此族见于经典者:《诗》“王锡韩侯,其追其貉,奄受北国。”又“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貉,及彼淮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论语》:“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貉之邦,行矣。”《孟子》:“子之道,貉道也。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飱,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也。”《周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案从古说貉,无以为在南方者。《鲁颂》以蛮貉与淮夷并举,自与《论语》之言蛮貉,同以为夷狄之通称。举在北之貉,以对在南之蛮,犹后世言胡越耳。伪《武成》“华夏蛮貉,罔不率俾,”以蛮貉为对华夏之辞。《鲁颂》毛传“淮夷,蛮貉而夷行也。”《正义》言“淮夷蛮貉如夷行者?以蛮貉之文,在淮夷之下,嫌蛮貉亦服,故辨之。以僖公之从齐桓,惟能服淮夷耳,非能服南夷之蛮,东夷之貉,故即淮夷蛮貉,谓淮夷如蛮貉之行。”其说不误。乃其疏《韩奕》,又引此诗,而曰:“是于鲁僖之时,貉近鲁也。”可谓自相矛盾矣。至以貉在北方,或在东北方,则颇有异说。《孟子·赵注》:“貉在北方,其气寒,不生五谷。‘职方《郑注》。’郑司农云:北方貉狄。”《说文》豸部:“貉,北方豸种。”《诗》、《论语》、《释文》引,皆作“北方人也。”此皆以貉在北方者也。《郑注》秋官貉隶,“征东北方所获。”《诗周官正义》引《郑志》,答赵商问:“九貉、九夷,在东方。”《说文》羊部羌下;“东方貉从豸。”此皆以貉在东北方者也。《周书·王会篇》:秽人,在稷慎良夷之间,稷慎,即肃慎。今案《说文》羌下之文,不甚可信。其文云:“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种也。西南僬侥从人。盖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惟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乘桴浮于海,有以也。”《说文》一书,系博采通人而成,其体例本不纯一。详见予所撰《字例略说》。世之执例以绳《说文》者误也。然未有如此处作慨叹之辞者。古人说字,从无此例。盖后人识语混入者也。然貉自在东北方。其云北方,则浑言之耳。何以言之?

TOP

Re: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貉族居地,初在燕北。其后则在辽东之外。盖当燕开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东五郡时,为所迫逐出走者也。《史记·燕世家》云:“燕北迫蛮貉。”此谓貉在燕北者也。《水经注》:“清漳逾章武故城西。故■邑也。枝渎出焉,谓之■水。”章武,今大城、沧二县之地。郦氏之言而信,则貉并曾在燕南矣。《货殖传》云:“燕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貉、朝鲜[/B]、真番之利。此谓貉在辽东之外者也。”《汉书·高帝纪》:“四年,八月,北貉燕人来致枭骑助汉。”此北貉不知究在何所,疑遗落仍处五郡之内,近燕者也。《三国志·夫余传》,“国之耆老,自说古之亡人。其印文言■王之印。国有故城名■城。盖本■貉之地,而夫余王其中。自谓亡人,抑有由也。”此言微误。夫余盖即■貉,为人所败,遁逃至此,故云亡人。若攘■貉之地而居之,则是战胜攻取矣。其逋亡之由不可知,以意度之,或即燕开五郡之事也。”予疑鲜卑、■貉、肃慎,初皆居五郡之地,及燕开五郡,乃被迫出走。参看《鲜卑》、《肃慎》两篇。据《方言》,北燕朝鲜[/B]之间,言语略同。 貉族国落,见于汉以后者:曰夫余,曰高句骊,曰百济,曰东■,曰沃沮。据史籍所载,句骊出于夫余,百济出于句骊。句骊与百济之事不可知。若夫余,则其事之见于中国史者,反在句骊之后。而夫余、句骊百济开国之事,相似太甚。其实为一事可知。《后汉书·夫余传》:“初北夷索离国王出行。其侍儿于后妊身。王还,欲杀之,侍儿曰:前见天上有气,大如鸡子,来降我,因以有身。王囚之。后遂生男。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于马栏。马亦如之。王以为神,乃听母收养。名曰东明。东明长而善射。王忌其猛,复欲杀之。东明奔走。南至掩■水。以弓击水,鱼龟皆聚浮水上。东明乘之得度。因至夫余而王之焉。”《三国志注》引《魏略》略同,盖《后书》所本。而《魏书》述百济开国事,又与此大同。皆即高句骊东明圣王事也。索离,注云:“索一作橐。”橐疑櫜之误,櫜离,即高丽也。高句骊谓城曰沟娄。颇疑句骊二字,亦沟娄异译。高句骊,犹言高氏城耳。盖■貉种落,散处辽东塞外,各自兴起者耳。《三国志·高句丽传》:“东夷旧语,以为夫余别种。言语诸事,多与夫余同。其性气衣服有异。”《东沃沮传》:“其言语与句骊大同,时时小异。食饮居处,衣服礼节,有似句骊。”于北沃沮云:“其俗南北皆同。”于■云:“其耆老自谓与句骊同种。言语法俗,大抵与句骊同。衣服有异。”皆足征此诸国之为同族也。

TOP

Re: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B]朝鲜[/B]初封,必不在今朝鲜[/B]之地,说已见前。其为燕攘斥东走之迹不可征;入今朝鲜[/B]后始居何地,亦不可考。《汉书》曰:“始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B],为置吏筑障。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真番,即后来汉武所置四郡之一。据朝鲜[/B]史家所考,地跨今鸭绿江。朝鲜[/B]乃平壤古名。浿水,今大同江也。然则燕时,辽东边境,实较今中韩国界为远。宜《管子·轻重》,以“八千里之发,朝鲜[/B]与八千里之禺氏、吴越、昆仑之虚”并举,以为极远之地矣。汉武既灭卫氏,以其地置真番、玄菟、乐浪、临屯四郡。玄菟,今咸镜南道。乐浪,今黄海平安二道。临屯,地在今汉江以北。自此至晋初,其地属于中国为郡县者,盖四百年焉。然距腹心之地大远,实非实力所及。而貉族势力,遂潜滋暗长于其间。至于典午分崩,纪纲失坠,而艮隅片土,遂不复隶中国之版图焉。述其略,可以见中国远驭之失,亦可以见貉族兴起之迹也。

TOP

Re: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以上内容为我国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著作的节选.

TOP

Re: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1 蚩头男 2 琅邪 (BC ~ 2251) 3 勿吉 (BC 2238) 4 爱亲 (BC 2187) 5 道茂 6 虎甲 (BC 2098) 7 乌罗 (BC 2072) 8 伊朝 (BC 2015) 9 居世 (BC 1975) 10 慈乌斯 (BC 1960) 11 散新 (BC 1946) 12 季佺 (BC 1893) 13 伯佺 (BC 1844) 14 仲佺 (BC 1826) 15 少佺 (BC 1770) 16 沙奄 (BC 1727) 17 栖韩 18 勿驾 (BC 1664) 19 莫眞 (BC 1600) 20 震丹 (BC 1554) 21 甘丁 (BC 1518) 22 苏密 23 沙豆莫 24 甲飞 25 乌立娄 (BC 1411) 26 徐市 27 安市 (BC 1393) 28 奚牟罗 (BC 1352) 29 小丁 (BC 1333) 30 徐于余 (BC 1285 ~ 1225) 31 阿洛 (BC 1224) 32 率归 (BC 1184) 33 任那 (BC 1137) 34 魯丹 (BC 1105) 35 马密 (BC 1092) 36 牟弗 (BC 1074) 37 乙那 (BC 1054) 38 麻[+休] (BC 1014) 39 登那 (BC 1012) 40 奚寿 (BC 983) 41 奥门娄 (BC 966) 42 娄斯 (BC 954) 43 伊伐 (BC 926) 44 阿勒 (BC 900) 45 麻休(麻沐) (BC 836) 46 多斗 (BC 785) 47 奈伊 (BC 752) 48 次音 (BC 746) 49 不理 (BC 736) 50 余乙 (BC 736) 51 奄娄 (BC 707 ~ 703) 52 甘尉 (BC 703) 53 述理 (BC 673) 54 阿甲 (BC 663 ~ 648) 55 高台 (BC 648) 56 苏台尔 (BC 634) 57 马干 (BC 616) 58 天韩 (BC 605) 59 老勿 (BC 595) 60 道乙 (BC 520) 61 述休 (BC 505) 62 沙良 (BC 471) 63 地韩 (BC 453) 64 人韩 (BC 438) 65 西蔚 (BC 400) 66 哥索 (BC 375) 67 解仁 (BC 341) 68 水韩 (BC 340) 69 箕诩 (BC 323) 70 箕煜 (BC 315) 71 箕释 (BC 290) 72 箕润 (BC 251) 73 箕丕 (BC 232) 74 箕准 (BC 221 ~ 194) [PP]这个世系被称为番韩世系,其中末尾处与箕子朝鲜世系相合。出自《桓檀古记》。 http://myhome.shinbiro.com/~kbyon/culture/chronicle.htm 朝鲜史料中的箕子朝鲜世系,可以对比着看。 1、太祖文圣大王箕子胥余(须臾)(40) 2、庄惠王箕松(25) 3、敬孝王箕询(27) 4、恭贞王箕伯(30) 5、文武王箕椿(28) 6、太原王箕礼(5) 7、景昌王箕庄(11) 8、兴平王箕捉(14) 9、哲威王箕调(18) 10、宣惠王箕索(29) 11、谊襄王箕师(53) 12、文惠王箕炎(50) 13、盛德王箕越(793BC)15 [PP]14、悼怀王箕职(778BC)2 [PP]15、文烈王箕优(776BC)15 [PP]16、昌国王箕睦(761BC)13 [PP]17、武成王箕平(748BC)26 [PP]18、贞敬王箕阙(722BC)19 [PP]19、乐成王箕怀(703BC)28 [PP]20、孝宗王箕存(675BC)17 [PP]21、天老王箕孝(658BC)24 [PP]22、修道王箕襄(立)(634BC)19 [PP]23、徽襄王箕迩(通)(615BC)21 [PP]24、奉日王箕参(594BC)16 [PP]25、德昌王箕仅(578BC)18 [PP]26、寿圣王箕翔(云)(560BC)41 [PP]27、英杰王箕黎(519BC)16 [PP]28、逸民王箕冈(503BC)17 [PP]29、济世王箕混(486BC)22 [PP]30、清国王箕璧(465BC)33 [PP]31、导国王箕澄(432BC)19 [PP]32、赫圣王箕骘(413BC)28 [PP]33、和罗王箕谐(谓)(385BC)16 [PP]34、说文王箕贺(369BC)8 [PP]35、庆顺王箕华(361BC)19 [PP]36、嘉德王箕翊(诩)(342BC)27(嘉德王以上追尊为王) [PP]37、三老王箕煜(火吴)(315BC)25 [PP]38、显文王箕释(290BC)39 [PP]39、章平王箕润(251BC)19 [PP]40、宗统王箕否(初名恤,又名杏)(232BC-219BC)12 [PP]41、哀王箕准(又号武康王)(219BC-194BC) [PP]《舆地胜览》云:武康王始皇二十七年申巳立,汉惠帝元年丁未,燕人卫满来侵,率佐右宫人浮海南出,立国金马郡,今益山,改国号曰马韩,在平壤为王二十七年,自箕圣东渡己卯后,凡四十一世,历年为九百二十九年。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B]马韩 (公元前161年----公元2年)[/B]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武康王(哀王) 箕准(卓) 前161年—前157年 安王 箕龛 前157年—前132年 惠王 箕寔 前132年—前121年 明王 箕武 前121年—前90年 孝王 箕亨 前91年—前51年 襄王 箕燮 前51年—前46年 元王 箕勤 前46年—前20年 稽王 箕贞 前20年—2年 箕学 2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9 10:32:36编辑过]

TOP

Re:根据史料推测朝鲜起源

豪哥怎么了?害怕了吗?[em04][em04][em04]

TOP

re:就算是族属有关联,但在历史上也未形成强大...

就算是族属有关联,但在历史上也未形成强大的政治联盟,大多是各自为政,而且互相不通气.

TOP

re:也不看看当时山西是谁家之天下?[em06...

也不看看当时山西是谁家之天下?[em06]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