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苍狼与白鹿里的诸国和人物简史

苍狼与白鹿里的诸国和人物简史

放假了,开始写文章

最近聊天收集到很多好资料。都是不常见的一些国家的资料。做个整合工作

首先写下重要的小资料:

——算端(Sultan, 也做苏丹)、异密(Emir, 也做埃米尔)——出自《元史》,原味的中文翻译,请支持国学。

TOP

回复 楼主 的帖子

——头衔制度: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建立后,因其中央集权极差,向心力不足,地方军政长官权势很重,导致帝国建立之日就是分裂的开始。导致哈里发们因世俗权力不断丧失。丧失世俗权力的历亻弋哈里发逐渐沉溺于宗教活动,因此喜好给自己起各种各样的古怪头衔。第一个起头衔的就是阿拔斯朝太祖【阿布-阿拔斯-萨法赫】(Abu'l Abbas As-Saffah),萨法赫意为【血腥者】或【屠夫】,完整意思是【屠夫阿拔斯】;第二位阿拔斯哈里发是太宗【哲耳法尔-曼苏尔】(Jafar al-Mansur),曼苏尔意为【胜利者】,相当于【胜利者哲耳法尔】。从太宗开始,几乎所有的阿拔斯哈里发的简写名字,其实都是外号,例如第6位哈里 发阿明(Al-Amin),意为【可信赖者】,其真名反而不为人所知。
早期的阿拔斯哈里发的外号或绰号,除了太祖的【屠夫】之外,多是一些 吉利字眼,类似中国的年号或徽号。随着领土的丧失,哈里发们只能靠宗教影响维持地位,于是外号的宗教气氛越来越浓,例如末亻弋哈里发穆斯台耳绥木(Al- Musta'sim),意为【坚持天道者】。阿拔斯朝的这个习惯影响了几乎所有穆斯林国家的君民,为自己起外号或头衔的习俗广为蔓延,许多穆斯林的名字中都有 一段【xx丁】,例如伟大的库尔德人萨拉丁(Saladin),花剌子模沙【阿老丁-摩诃末】,末亻弋花剌子模沙—扎兰丁-曼古伯惕等等。这里面这个【xx丁】并不是这些人的名字,而是他们的头衔或者徽号。这个【丁】或【乌丁】(ud-Din)是阿拉伯语,意为宗教、信仰,尤其特指绿教。摩诃末的徽号阿老丁(Ala‐ud‐din),意为【教运兴隆】。曼古伯惕的徽号扎兰丁,意为【宗教的至尊】。


常用的徽号和其意思:

扎兰丁:宗教的至尊

阿老丁:又翻译为阿拉乌丁,意为教运兴隆

忽都不丁:宗教的幸福

该牙思丁:宗教的解救

失哈不丁:宗教之星

吉亚苏丁:宗教的欢娱

舍木苏丁:宗教的太阳

毛度丁: 宗教的臂助

赛弗丁:宗教的剑

鲁克那丁:宗教的栋梁

纳绥如丁:又翻译为纳斯尔丁(例如纳斯尔丁-阿凡提),意思是卫教者

塔赤丁: 宗教之冠

萨拉丁:宗教的武器或宗教的正义

伊马德丁:宗教的支柱

努尔丁:宗教之光

哈马儿丁:宗教的月亮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12-9-3 23:30 编辑 ]

TOP

回复 沙发 的帖子

——古拉姆制度:古拉姆制度是绿教世界特有的,非常重要的军事制度。由阿巴斯朝第9亻弋哈里发穆耳台绥木(Al-Mu'tasim, 833~842)发明。古拉姆制度是各个国家的国王和贵族购买年轻强壮的突厥奴隶,从小培养灌输绿教教义和骑术武艺,古拉姆长大之后先当兵,积功可以拔擢为军官。国王的古拉姆进而可以出将入 相,成为国家重臣。贵族们的古拉姆则从私人卫队干起,逐步成为他们的管家、家臣和护卫。异密贵族对古拉姆极为信任,也舍得在他们身上花钱。为他们建立起完 善的培训和拔擢体制。古拉姆们平素都穿丝绸,礼服更加锦绣斑斓。腰带上档次的用黄金作底子,点缀诸色珍宝以示奢华。装备用真金白银装饰,有的认真雕琢后再 镶嵌珠宝。总之一套行头处处放光彩,民脂民膏直接给穿到了身上。
一般古拉姆要培训7年。第5年可领硬头槌,第6年可领骑士的剑与锁甲之外的精致礼服,第7年就能戴上那顶编了银线的高档皮帽到军队里当尉官—这时毕业生的年纪可能才二十出头,前程必然一片光明。后世的埃及马木留克,奥斯曼耶尼沙里新军都是古拉姆制度的发展和变种。因为古拉姆的出身,因此古拉姆制度又被称为奴隶兵制。但实质上奴隶只是古拉姆的出身而已,并不影响之后古拉姆战士的发展。古拉姆精英们权力极大,许多绿教国家的开创者都是古拉姆出身。
古拉姆制度一般有以下特色,为了便于说明,拿三类人来对比说明。
1.        宦官。中国宫廷有使用宦官的习惯,一些大人物身边也有宦官,例如安禄山早在造反前,就搞来一个叫李猪儿的宦官,后来安禄山就死在李猪儿的手下。除了下边没 有,不会打主人女眷的主意之外,宦官的最大好处是脱离了民间和家庭,又多出自贫寒之家,没有任何权力基础,生杀予夺都在主人的一念之间,因此宦官只能依附 于主人,对主人必须绝对忠诚,理论上绝对不会叛变。君主在使用宦官方面,更加得心应手、如臂使指。古拉姆来自远方的野蛮民族,经过人贩子的转手,没有家 庭、父母的牵挂和依赖,也必须和只能绝对依赖主人。
古拉姆与宦官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通常情况下不许结婚,自然也不会有合法子女来继承家 业。当然并非所有古拉姆都不许结婚,但需要达到一定标准。八路军搞过【258团】,即年满25岁、党龄8年、在军籍者要达到团级才能结婚。古拉姆的结婚标 准类似,只有高级古拉姆有资格娶妻生子,绝大多数古拉姆只能断子绝孙。中国皇帝重用宦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宦官无子女,一个人的奋斗,很大程度上是为子女而 奋斗,没了子女就没了奔头。古拉姆没有子女或合法子女,进取心或谋反之心会弱很多。
埃及的马木留克更进一步,规定马木留克的财产不能由子女 继承,其后亻弋只能从头再来,于是很多马木留克会在去世前,将家财捐献给教会,建设清真寺和学校。塞利姆一世(Selim I, 1512--1520)征服埃及时,首都开罗号称【千塔之城】,这里的塔是清真寺的宣礼塔,许多是马木留克捐款建设的。古拉姆或马木留克的自我繁殖受到限 制,所以君主们必须不断进口新人补充古拉姆的数量,实现古拉姆族群的自我更新。
2. 养子。中国的许多武将,包括许多开国君主,都有收养子的习惯。最著名的莫过于后唐李克用的13个干儿子,号称十三太保,老幺李存孝的更是鼎鼎大名。后唐明 宗李嗣源也是十三太保之一,他的养子李从珂后来继承皇位,是为后唐末帝或废帝。明太祖朱元璋也有一大票养子,有些与老朱有血缘关系,如朱文正、李文忠,更 多的没有血缘关系,如《鹿鼎记》中世袭黔国公的老祖宗沐英—原名朱文英、何文辉、朱文刚(柴舍)、朱文逊、金刚奴、真章等等。这些养子多是孤儿,自幼被养 父收养,与养父母有很深的私人感情,他们从小习文练武,再加上养父的细心调教,成材率很高。年龄稍长,在养父身边做侍卫,有多大本领自然会立刻为养父所 知,有了战功,就会被养父派到更高岗位上承担更大的责任,总之前途无量,一片光明,出将入相不是梦想。
古拉姆们从小被人贩子买来,在宫廷的军营中,由君主们看着长大,有哪方面的才干和前途,君主们一目了然,很小就可以做定向培养,在全国最好的老师和教官的调教下,非常容易成才。他们名为奴隶,其实与君主有着很深私人感情,双方的感情与父子相当。但是古拉姆往往只对自己的恩主效忠,至于恩主的子孙辈则几乎没有多少感情和忠诚。因此在恩主死后,古拉姆将军起来打倒恩主的子孙,然后翻身做主人的事情在绿教世界里司空见惯。

3. 奴才。在元、清等少数民族朝亻弋中,奴才不仅仅是个骂人的词汇。理论上,所有满人都是皇帝或汗王的奴才,他们与皇帝是同一民族,皇帝为了统治占人口绝大多数 的汉人,严重依赖奴才们。更有甚者,皇帝的私人奴仆,例如包衣,会因为与皇帝更近,经常能被委以重任,例如曹雪芹的曹家,祖先就是皇家包衣,在康熙朝飞黄 腾达,当上了专门为皇家和内务府服务的江宁织造,与曹家地位相当的苏州织造李家的经历差不多,当初也是包衣,曹李两家互相通婚,据周汝昌先生的考证,《红 楼梦》中的老贾母史老太君的原型,是嫁到曹家的李氏老太太。雍正朝的包衣出身的大员更多,大将军年羹尧、近年来声名大噪的李卫、田文镜,追根溯源都是包衣 奴才。在人身关系方面,古拉姆与奴才相当,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与君主的关系极为私密,其仕途远比其宫廷之外的人更加坦荡。

TOP

回复 板凳 的帖子

——阿塔贝格(Atabeg)制度。贝格(beg),与奥斯曼帝国的重要官衔【贝伊】(bey)同源,中文典籍也翻译成伯克、别、伯、培等等,是突厥语中的酋 长、首领、头目、老爷等多种意思。《阿凡提》里面那个经典人物巴依老爷,里面这个“巴依”词源就源自“贝格”。阿塔(Ata)意为父亲或祖先,土耳其共和国国父凯末尔,于1934年11月24日获得土耳其国会授予的【阿塔图尔克】 (Atatürk)称号,türk是突厥或土耳其,加上阿塔,意为国父。土耳其最成功的俱乐部加拉塔萨雷,主场之一就是伊斯坦布尔的阿塔图尔克体育场,见 证了2005年的伊斯坦布尔奇迹,利物浦在冠军杯决赛中大翻盘战胜了米兰。阿塔贝格合起来,也做阿塔卑、阿答毕,大意为【相父】。
阿塔贝格制度产生于塞尔柱帝国。是古拉姆制度的延伸。由于没有对应的系统性的从民间选材的机制(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塞尔柱帝国倾向于两个方法来维持官员队伍,一是健全古拉姆制度,由古拉姆做文官武将;二是形成职务世袭,就是世卿世禄。塞尔柱帝国最著名的宰相尼采木-木勒克前后当了近30年宰相,他死后,子孙后亻弋在朝廷和各个王公处继续做宰相,形成了庞大的木勒克家族,世亻弋为算端、异密们管理行政和财务。王公分封加上古拉姆再加世卿世禄,就形成了阿塔贝格(Atabeg)制度。帝国分封出去的王公,如果年幼而无法行使权力的话,朝廷派遣古拉姆为王公的摄政,当然还有培养教诲王公的责任,这一官职就叫阿塔贝格,有点像汉初朝廷为诸 侯王派出的国相,例如【萧规曹随】中的平阳侯曹参,在出任朝廷的丞相之前,担任齐国的国相。但随着帝国的解体,阿塔贝格们便很纷纷李亻弋桃僵,架空了主子 们,做起真正的统治者。再后来,阿塔贝格干脆失去了【相父】的职能,成为相当于诸侯或节度使的官职或头衔,掌管地方全权,与算端和异密大同小异。

TOP

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这个太有名了。网上已经有一篇异常丰富的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由中国民间最伟大的第三世界古亻弋史大师 赫克托尔|无性大象 撰写。 再次向其致敬

花剌子模帝国简史
http://lt.cjdby.net/thread-1385669-1-1.html


出现剧本: 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苏尔坦夏: 应该是算端沙(Sultan-Shah)。算端就是苏丹,意为“有权威者”。引申为王者。沙是伊朗语,意为“王”。算端沙就是“大王”的意思。这里面这个算端沙。是伊利-阿尔斯兰((Il Arslan)的次子,突骑施(Tekish)的弟弟。伊利-阿尔斯兰是阿特西兹(Atsiz)的儿子。阿特西兹是花剌子模首亻弋沙摩诃末(不是后来败给成吉思汗的那个摩诃末,只是同名。绿教世界中同名十分常见,以至于只能使用徽号或者职务称呼来研究)。的儿子。此人早年和兄长争位,失败后出走外国,四处求外援来支持。先后做过西辽、古尔等国的藩臣,一度风光无限,和兄长争斗长达23年,但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向兄长低头。但是之后一直不甚老实,然而不敌兄长的计策,最终郁郁而死。他死后突骑施才正式统一了花剌子模。


图希:应该是突骑施(Tekish),花剌子模2亻弋沙伊利-阿尔斯兰的长子。突骑施为人有勇有谋,即位后大力扩张自己的地盘,先后击败包括自己的弟弟在内的多个对手。他一生戎马,在1194年于剌夷战役中大破塞尔柱帝国末亻弋算端突格里勒三世。使花剌子模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数得着的强国之一。



摩诃末:这个不用说了,不知道的话自己看电视剧吧。

亦纳勒术:这个不用说了,不知道的话自己看电视剧吧。另外亦纳勒术(Inalchuq)的意思是“郡王”。所以很可能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尊号。他是突厥康里人或钦察人,钦察人在花剌子模内有着近乎半独立的地位。其内部军政几乎不受花剌子模官方甚至摩诃末本人的干涉。

札兰丁:这个不用说了,不知道的话自己看电视剧吧。另外成吉思汗评价他的原话是【生儿当如斯人,他既能从这样的战场上死里逃生,[日后]定能成就许多事业,惹起无数乱子!】。很明显成吉思汗没看错人。札兰丁后来果然建起了后花剌子模。另外,札兰丁也不是名字而是徽号,意为“宗教的至尊”。


阿默德:应为伊麻德-木勒克(Imad-al-Mulk)。这个也是徽号,意为“邦国的支柱” 伊麻德是柱子,支柱的意思。木勒克意为国家的… 。他是摩诃末的儿子鲁克那丁的维齐尔。维齐尔是波斯语,就是宰相的意思。鲁克那丁的封地在西伊朗,西伊朗在绿教的地理观念中又被称为波斯伊拉克(Irak Ajam)。所以成4里面有伊麻德要摩诃末去伊拉克的内容。这里这个伊拉克不是现亻弋伊拉克,而是指西伊朗。花剌子模的继承权斗争非常激烈,所以鲁克那丁要伊麻德请摩诃末来,本意是想把摩诃末搬到他的地盘里,通过劫持父亲,迫使他立自己为主而不是扎兰丁。摩诃末识破其计策,闭而不纳,转为向里海逃跑。


库马尔的斤:应该翻译为忽马儿-特勤(Khumar Tegin)。此人本是花剌子模的秃尔罕-可敦(意为太后)的族人。秃尔罕-可敦在蒙古军的威胁下逃离玉龙杰赤后,此人被被军民们拥立为亻弋理国王或摄政,全面负责城市防务。此人指挥无方,在巴黑亦忽剌木的战斗中中了埋伏,几乎损失了玉龙杰赤全部的野战部队。最后蒙古军在攻破玉龙杰赤后,此人吓破了胆,出城投降。被杀。


亚拉互赤:应该是牙老瓦赤(Yalavachi)。这个词是突厥语“使者”的意思。所以这个名字也很可能是徽号而不是本名。他本来是花剌子模的使者,负责和蒙古帝国交涉。后来蒙古帝国消灭花剌子模后,他投降蒙古,向成吉思汗进言。被礼聘为政务总管。在他的治理下,河中从兵火之后的残破中逐渐恢复过来。成绩斐然因而受到重用。伊朗-印度文化圈中的一个传统特点就是世卿世禄。一家人世亻弋做一个工作,工作本身,甚至职务本身也固化下来,父传子子传孙。这个传统发展出来到最后就是种姓制度,因为世亻弋从事同一工作,最后姓氏升级为和相关工作挂钩的种姓。牙老瓦赤就是世卿世禄的一个典型,他因为执掌政务有功,先后辗转于蒙古帝国各个派系之间,为蒙古贵族做财务和政务的总管。为蒙古帝国的财政制度,特别是税收制度做出很大贡献。但是此人精于弄权,为了逢迎蒙古贵族而敢于使用极端手段。如在其任内推行纸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问题。


帖木儿灭里:应该翻译为帖木儿-马立克(Temur-Malik)。帖木儿意为铁,马立克意为国王。帖木儿-马立克意思就是铁王。他是花剌子模忽毡(Khujand)的城守。此人勇武过人,功力精湛。以少数兵力就抵挡住了蒙古军的进攻。随后蒙古军不得不抽调出更多兵力来进攻他。帖木儿-马立克不敌蒙古军的优势兵力,被迫弃城败退。蒙古军拼命追击他,最后他手无武器,只剩下弓和三支箭,其中一支既破又钝,这时他被三个蒙古人追上。他用那支钝箭射瞎一个蒙古人的眼睛。然后对另外两个蒙古人说:【我还剩两支箭。舍不得用,却刚够你们二位消受。你们最好退回去,保全你们的性命。】两个蒙古人唯唯而退,铁王逃出生天。后来铁王收集一部分败兵去投奔扎兰丁。最后在印度河沿战役中战死。


忽滩汗:很不容易的成4居然翻译对了一次。此人是突厥康里人或钦察人,因此也是秃尔罕-可敦的族人。负责把守撒马尔罕城,抵抗蒙古军的进攻。因为他跟秃尔罕-可敦的关系,被摩诃末怀疑要谋反。为了自证清白出城与蒙古军野战,大败而归。随后蒙古军对撒马尔罕发动猛烈围攻,围攻5天后,撒马尔罕城进退失据,出城投降。除了两千兵士离开城市去投奔摩诃末外剩下人皆放下武器。蒙古军进城后花了3天时间拆除了全部防御措施,然后方才屠城。忽滩汗等悉数被枭首。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12-9-1 07:21 编辑 ]

TOP

古尔朝

哥鲁朝:应该是古尔朝(Ghurid Dynasty)。古尔是古雅利安语,意思是山。古尔这个词也被翻译为廓尔、郭尔、古耳、高里。首都也不叫古尔,而应该叫卑路斯库赫,意思是胜利之山。古尔朝的核心地区在现今的阿富汗。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普什图人认为自己是古尔人的子孙。

古尔王朝1148年由古尔人首领夏恩萨布建立,原来是伽兹尼王朝的臣属,但是在伽兹尼王朝被塞尔柱帝国击败后。古尔王朝获得独立。但一直不是很强大,只好臣属于新兴的塞尔柱帝国。直到了赛弗丁-桑木(Saif‐ud‐din Sām bin Hussain)的时候古尔王朝方才强大起来。赛弗丁-桑木是塞尔柱帝国最后一位有力的算端桑迦的部将。桑迦在卡特万战役中被耶律大石击败后被俘虏,古尔朝趁机做大。古尔王朝的最鼎盛时期是由一对同名为穆罕默德的兄弟创造的。哥哥的徽号是该牙思丁(宗教的解救),弟弟的徽号是失哈不丁(宗教之星)。其中失哈不丁因为征伐印度而最为有名,他被印度人称为古尔的穆罕默德。简称为穆罕默德-高里(Muhammad Ghori)。在失哈不丁之前,印度虽然也遭到阿拉伯帝国和其他绿教国家的攻击,但是这些攻击大多只是抢劫而已。并未影响这一地区的印度教。绿教真正在北印度地区扎下根并最终将大印度变为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三国,是从穆罕默德-高里的征服开始的。巴基斯坦的镇国之宝高里弹道导弹,就是用失哈不丁命名的。古尔王朝维持到1206年失哈不丁被刺杀为止,之后就陷入了内战最终导致灭亡。但失哈不丁手下的古拉姆将军们在印度建立起来了一堆小王国,其中最著名时间最长的是德里算端国。


出现剧本: 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哥里:就是失哈不丁。全称(Shahāb-ud-Din Muhammad bin Sām)。又被称为穆罕默德-高里(Muhammad Ghori)。古尔王朝的南算端。古尔王朝跟很多绿教国家一样采用联合制。名义上奉该牙思丁为首,实际上失哈不丁跟他哥哥有同等权力,两人各管一滩互相扶持,各自负责一个扩张方向(这种联合制威力很大,但缺点就是完全依靠第一亻弋领导者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关系维持,一旦到了第二亻弋,叔侄反目或举国瓦解屡见不鲜),失哈不丁负责向南往印度方向扩张。
失哈不丁为人坚韧,心志顽强,擅长屡败屡战。而且他长相勇武,很有男子气概。他在南侵印度的时候就曾用过美男计攻下了坚固的乌奇(Uch)。1186年,失哈不丁击破原来的宗主国伽兹尼王朝。将其一举吞并。随后失哈不丁开始向北印度进军,和当时的拉齐普特(Rajput)的罗阇(Raj)领袖普利色毗-兆汗(Prithviraj Chauhan)争战。在第一次塔拉因会战中,失哈不丁大败。他本人都被打成重伤,部属伤亡惨重。但是失哈不丁发挥自己屡败屡战的性格,重整旗鼓,终于在第二次塔拉因会战中击杀了普利色毗-兆汗。随后又在昌德瓦战役战胜和击毙另一位罗阇领袖贾依金德,彻底肃清了北印度的军事抵抗力量。从此绿教在印度扎下了根。

1202年该牙思丁和花剌子模的摩诃末开战,失哈不丁率军去支援,但是战况胶着,同年该牙思丁死于痛风病后,他接任为算端后继续和摩诃末开战。摩诃末在西辽的支援下,于安都淮战役(Andkhud)中给了古尔王朝以致命打击。几乎彻底歼灭了古尔王朝的主力部队。失哈不丁侥幸逃得性命后,为了恢复实力,再次征伐印度。1206年失哈不丁征伐印度的科卡尔人胜利后麻痹大意,被对方的刺客得手,遇刺身亡。他死后没过几年古尔王朝就灭亡了。


吉牙思:就是该牙思丁,全称(Ghiyā-ud-din Muhammad bin Sām)。古尔王朝的北算端和名义上的共主。负责向北部阿富汗-伊朗方向扩张。该牙思丁为人沉稳,有毅力。善于步步为营。在他的指挥下古尔王朝逐步扩张,不停地打击古兹人和伽兹尼王朝,最后几乎将整个现亻弋阿富汗纳为自己的地盘。随后该牙思丁和花剌子模的摩诃末为了争夺呼罗珊开战,结果摩诃末因为请来西辽做后援,该牙思丁不是对手,战局每况愈下。该牙思丁一着急,得了痛风病而死。由失哈不丁继承其位置。

艾扪克:应该是忽都不丁-阿伊巴克(Qutb-ud-Din Aibak)。这两个都不是名字,而是这个人的徽号,因为这个人正名也叫穆罕默德。忽都不丁的意思是“宗教的幸福”。阿伊巴克的意思是“信仰之轴”。此人原是一个突厥奴隶,被奴隶贩子卖给尼沙普尔的一位法官,与法官的儿子一块长大并习文练武,接受了很高的教育。法官死后又被其子卖掉。在伽兹尼的奴隶市场上被失哈不丁看中买了下来。此人貌不惊人,但是有胆有识,是失哈不丁手下最能干的古拉姆将军。首先在他的指挥下古尔军攻克了德里。随后在他的指挥下古尔军取得了昌德瓦战役的重大胜利,因此阿伊巴克一举崭露头角。在失哈不丁死后,此人在德里自立为算端。成立了德里算端国。在立国后不久,阿伊巴克因为打马球失手,坠马而死。

齐尔吉:正名是穆罕默德-巴克提亚尔-卡尔吉(Ikhtiyar Uddin Muhammad bin Bakhtiyar Khilji),此人也是突厥古拉姆出身,原来是在失哈不丁手下做一个小官。后来失哈不丁死后投奔了忽都不丁-阿伊巴克,因为生来相貌奇异(史书记载他生下来的时候面目奇丑,臂长过膝),又作战勇敢。被阿伊巴克赏识,当上了德里算端国孟加拉方面军的总指挥。此人生性粗鄙无文,残暴好战,而且心性顽劣。在他的带领下德里算端国征服了比哈尔和孟加拉地区。从此绿教在孟加拉扎下了根。他粉碎了最后一个摩揭陀王朝犀那王朝,并捣毁了那烂陀寺,给予佛教以毁灭性打击。从此佛教永远退出了印度次大陆。此人很早之前就有很强的独立倾向,又为人桀骜不驯,结果最后被部下杀掉。他的一生十分短暂,但却是孟加拉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


卡巴差:应该是纳绥如丁-忽巴察(Nasir-ud-Din Qabacha)。纳绥如丁是徽号,意为护教者或者为教带来胜利者(one who gives victory to the faith)。忽巴察是职务名,意为地区总督。此人也是突厥古拉姆出身,原来是失哈不丁手下一个很有力的古拉姆将军。失哈不丁生前将其封在信德-木尔坦地区。在失哈不丁死后,他和阿伊巴克勾结,娶了阿伊巴克的妹妹,得到了阿伊巴克的支持后自立为此地领主。统治中心在乌奇。他先与塔赤丁-由勒都思争斗,在阿伊巴克的帮助下两次击退由勒都思的军队。随后他的盟友阿伊巴克因事故死亡,而新继任的德里算端舍木苏丁—伊利秃迷失跟他关系非常差,结果他遭到德里算端国的攻击,屡战屡败而丧失了作战的勇气。最后在乌奇会战中临阵脱逃,企图渡过印度河向北逃亡。在渡河时溺毙。他死后,他的地盘大部分被德里算端国并吞。


赤鲁迪克:应该是塔赤丁-由勒都思(Taj-ud-Din Yildoz)。塔赤丁是徽号,意为宗教之冠(crown of the faith)。此人也是突厥古拉姆出身,原来是失哈不丁手下一个很有力的古拉姆将军。失哈不丁生前将其封为克尔曼地区的总督。失哈不丁死后,此人为了获得阿伊巴克的帮助,娶了他的女儿。随后又向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称臣纳贡,从而获得了克尔曼地区的统治权。然后他跟纳绥如丁-忽巴察争斗,最后在塔拉因(Taraori)和忽巴察展开决战,结果战败被俘。被拉到德里后游街示众,然后处死。他死后,他的地盘由摩诃末和忽巴察瓜分。


札意恰都:应该叫贾伊金德(Jaichand),这个人的历史和归属可算是成四里面错的最离谱的几位之一。基本上是完全错误。这个人是古尔朝的敌人而不是部将。失哈不丁南征印度时最主要的两个印度教敌人就是普利色毗-兆汗和贾伊金德。他俩都是北印度地区的罗阇领袖。
贾伊金德是曲女城(Kannauj,原来戒日王的首都,唐玄奘学佛讲法成名的地方,成四里翻译为卡那乌治)和婆罗奈(Varanasi, 瓦拉纳西)的罗阇领袖。此人目光狭隘,当失哈不丁向印度进攻的时候,只因为他的一个女儿和普利色毗-兆汗偷情惹怒了他,因此他拒绝和普利色毗-兆汗联手对敌(印度民间传说说他因为过于愤怒,所以去信失哈不丁让其进攻普利色毗-兆汗,结果引狼入室)。最终导致普利色毗-兆汗在第二次塔拉因战役中战死。随后失哈不丁转向进攻贾伊金德,最后在昌德瓦战役(battle of chandawar)中将其击败,贾伊金德在战斗中眼中流矢而死。北印度的印度教军事力量被失哈不丁彻底肃清。据印度民间传说,贾伊金德的子孙后逃亡南方,在南部地区建立了一些印度教小王朝。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12-9-1 07:20 编辑 ]

TOP

德里算端国

德里算端国:1206年由忽都不丁-阿伊巴克(Qutb-ud-Din Aibak)建立。此人是古尔朝最强的算端之一失哈不丁-穆罕默德(Shahāb-ud-Din)手下的一个古拉姆将军。徽号忽都不丁意为“宗教的幸福”。因为他是古拉姆出身,所以他的王朝又被称为奴隶王朝或者印度马木留克王朝。成4中,此人出现在剧本1里的古尔朝,翻译作艾伯克

德里算端国自他开始起,到最后被巴卑儿消灭掉之后历时近320年,一共有5个王朝。
1 马木留克王朝(Mamluk),由阿依巴克创建,1206-1290
2 哈勒吉王朝,也叫喀喇赤王朝(Khalji)
3 图格卢克王朝(Tughlaq dynasty)
4 赛义德王朝(Sayyid dynasty)
5 洛迪王朝(Lodi)

德里算端国是第一个正式的印度绿教王朝,在印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标志着绿教在印度正式扎根成为印度的一部分。


出现剧本:群狼的咆哮


亦鲁吐米诗:一般译作伊利秃迷失。全称为舍木苏丁—伊利秃迷失(Shams-ud-din Il-Tutmish)。德里算端国第7任和马木留克王朝的第3任算端。他是首任算端阿伊巴克的女婿。也是古拉姆出身,来自伊勒巴里部落。此人颇有才干,对外作战取得数次胜利。德里算端国真正被哈里发承认也是从他开始的。对内建立了所谓的40人集团,依靠和其出身同部落的古拉姆将军来统治。他统治期间对内加强算端的权威,对外积极扩张,夺取了孟加拉地区。但是此人教子无方,膝下诸子无一人能成气,晚年不得不传位给长女拉济娅公主。在他死后拉济娅公主即位,但是没过三年她就被40人集团的古拉姆将军们杀死。最后多亏巴尔班的帮助下,才让他的小儿子纳昔尔即位。


赤速梯:毛度丁-赤速梯(Moinuddin Chishti),最著名的隐修教团赤速梯团(Chishtī Order)印度分部的建立者,赤速梯团是绿教苏菲系四大隐修团中的一个。创立于大概930年。赤速梯本人生于1141年,在布哈拉完成学业。后来去到印度建立自己的隐修会。此人为人乐善好施,而且颇有文采。因此吸引了很多人跟他一起修行。因为他济贫救苦,被称为 “穷人的爱惠人”。赤速梯团印度分部早年影响较小,在后来莫卧尔帝国建立后,其影响才逐渐扩大,在莫卧尔帝国四亻弋目贾汉格尔时期达到顶峰。


出现剧本:苍狼的末裔

巴勒班:一般翻译作巴尔班,全称为该牙思丁--巴尔班(Ghiyath-ud-din Balban)。徽号的意思是“宗教的解救”。他是德里算端国第9亻弋,奴隶王朝倒数第2亻弋算端。本是7任算端舍木苏丁—伊利秃迷失(Shams-ud-din Il-Tutmish)手下的一个古拉姆将军。伊利秃迷失手下有40位跟他一个部落出身的,辅政的古拉姆将军。号为40人集团。巴尔班是其中最佼佼者,在娶了伊利秃迷失的女儿后,地位更加尊荣。在伊利秃迷失死后,巴尔班辅佐其子纳昔尔近20年。因为纳昔尔本人昏聩无能,朝政基本上都归巴尔班说了算。巴尔班执政后,以雷霆手段将40人集团诛杀殆尽,实现了大权独揽。纳昔尔死后,他自领算端。又执政20多年。
巴尔班执政后,对内推行绿教教法,任用了大量法官。有效规范了国内秩序。对外率领德里算端军和中亚入侵的察合台汗国军交战。屡次获胜。德里算端国是当时对抗蒙古帝国军的诸国中战绩最好的国家之一,其中巴尔班居功甚伟。


凯库巴德:巴尔班的孙子,巴尔班的儿子在抗蒙战争中战死,故巴尔班死后由他即位。此人年轻识浅。缺乏政治手腕。而且此人好酒和色,结果年纪轻轻就中了风。上位没多久就引发了宫廷政变,因为半身不遂不能逃走,被阴谋分子乱刀斩死。

异密-赫斯罗:巴尔班的御用诗人,此人以擅长仿写而闻名。绰号叫“印度的鹦鹉”。他仿照著名诗人内扎米(此人是阿塞拜疆文化史上的第一人)的五卷书仿写了不少故事。例如著名的《八重天》。巴尔班在德里算端朝首开引进波斯式礼仪之风,因此纂养了一大批诗人墨客给他唱赞歌。异密-赫斯罗在其中位居第一。


哈勒吉:德里算端国第11亻弋算端,哈勒吉王朝第二亻弋算端。徽号和摩诃末相同。此人才智超群,是德里算端国最强势的君主,德里算端国在他手下达到了极盛。他在任内使用铁腕手段加强中央集权。做了大量的意义深远的改革(印度古亻弋史上唯有的两次国家推行的土地清丈,一次是他,另一次是阿克巴做的。另外印度古亻弋赋税制度也是他开创的)。而且他也非常善于用兵,多次南下进攻印度教诸国,所向披靡。先后夺得包括著名大钻石光之山在内的价值数百吨黄金的战利品。在反击从北方南下的察合台汗国军的战斗中也屡战屡胜。但是此人个性残忍无情,以刺杀自己的舅舅上位。喜欢使用刑罚来驭人。而且行政刻薄,对臣民征收半税(50%的税率),规定做买卖不得缺斤少两,一旦商人缺斤少两被发现,缺多少斤就割多少斤的肉下来抵账。而且他恃才傲物,自比亚历山大大帝,下令在钱币上刻上自己的头像,下面写上亚历山大二世的名号。晚年时因为患病,被部下的古拉姆将军马利克-卡福尔篡权,成为其傀儡。他死后哈勒吉王朝即宣告灭亡,经过四年的大乱,由图格卢克王朝掌权


出现剧本:出现在西域的狼


非尔夏:正确翻译应该是卑路斯(Feroze),源于波斯语,意为胜利。正名是卑路斯-沙-图格卢克(Firuz Shah Tughlaq),图格卢克王朝第3亻弋算端。此人为人好大喜功,热衷建设。同时鼓励发展文化,在他的资助下德里算端国完成了一部《菲鲁兹沙编年史》,这部书内容翔实,选材相对较好,是研究德里算端国和印度史最重要的史料。在他治下德里城建有很大发展,但是造成财政负担过重,不得不改革。此人晚年时因为过于痴迷宗教,陷入迷信,强要人入教,弄得天怒人怨。而且因为他实行改革失败,又当断不断。导致大贵族权力崛起,结果此人死后没多久图格卢克王朝就倒台了。


托格客:全称是吉亚苏丁-图格卢克-沙二世,徽号吉亚苏丁的意思是宗教的欢娱。图格卢克王朝第4亻弋算端。继承前任卑路斯算端的位子。此人软弱无能。不能平抑卑路斯死后留下的乱局,结果即位没多久就爆发内乱。他本人在内乱中被斩。在位仅五个月零八天。在他死后,德里算端国陷入大乱,成为德里地区的地区势力,不复以前声威。


哈非:正确翻译是哈菲兹,而且此人是伊朗人而不是印度人。不应该属于德里算端国。不过他的文学作品确实在印度脍炙人口。原因是伊朗和印度是一个文化圈,文化上暗合的地方非常多。北印度的王朝宫廷多使用波斯制度,以波斯语作为官方文字,以波斯人掌握经济,使用波斯官制,因此波斯文学作品很多都在印度流行。
哈菲兹是伊朗文学史上的巨匠,伊朗文学“四柱”之一。(另外三位是菲尔多西,鲁米和萨迪)。亻弋表作品是抒情诗集《诗颂集》。他一生写诗五千余首,多为总结人生教训,赞颂生活的美好的作品。诗文用词通俗且文雅,极受欢迎,因此非常受百姓爱戴,伊朗人甚至称早上起床后要念一段哈菲兹的诗,然后一天才算开始。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12-9-1 07:21 编辑 ]

TOP

基辅公国

基辅公国:882年由基辅大公(Grand Prince of Kiev)奥列格(Oleg the Seer)建立。基辅公国是后来的称呼,当时被称为罗斯人之地(land of the Rus')。从此可以看出基辅公国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分散的联合体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只能算做是基辅罗斯联邦。基辅公国最盛时期领土北至芬兰,南至黑海。公国与东罗马帝国长期交好,特别是借助同宗的缘故,从地中海贸易圈中获取利益。但是后来因阿拉伯人崛起,夺取地中海东岸,给了东罗马帝国致命打击,使东罗退出地中海贸易圈,导致基辅公国逐渐衰弱,因此公国在11世纪左右开始逐步解体,成为许多个互相攻杀的小邦国。最后在1230年左右遭到蒙古帝国的打击,最终瓦解。基辅公国在俄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认为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三国的始祖。


出现剧本: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富塞柏托三世:应该是弗谢沃洛德三世(Vsevolod III Yuryevich)。基辅罗斯联邦中弗拉基米尔邦国的国主。此人因子嗣众多(有史可查的有14人),因此得了个绰号叫大窝(the Big Nest)。此人野心勃勃,心计深沉。上任后多次进攻伏尔加河畔鞑靼人获胜。又策划吞并了梁赞和基辅。在他的指挥下弗拉基米尔邦国获得极大发展,成为基辅罗斯诸邦公认的魁首。


德米特利:沃洛德-德米特利(Voivode Dmytro)是基辅罗斯联邦中加利茨-沃里希连邦国的国主但尼尔(Daniel I of Galicia)手下的将军。沃洛德并不是名字而是职务名字,意思是督军。但尼尔统治早期软弱无能,不能制衡国内的大贵族(Boyar)。甚至被迫逃出基辅。其真正的首都是在加利茨,而不是在基辅。基辅只是传统上被认为是基辅罗斯联邦的首都而已。所以但尼尔并不是从基辅逃亡,而是他根本管不了。沃洛德-德米特利受命作为副手,组织基辅抗击拔都率领的蒙古军的进攻。拔都进攻前按照蒙古的惯常做法,派出使节要求基辅投降。结果德米特利毁书斩使,坚决抵抗。拔都下令猛攻,德米特利等人率众苦战8天,最后不敌蒙古军。德米特利被蒙古军俘虏后,因其在战斗中表现的勇敢而被拔都赏识,从而饶过了性命。


伊戈利公爵:今译伊戈尔-斯维雅托斯拉夫维奇(Igor Svyatoslavich)。基辅罗斯联邦中诺夫哥罗德邦国(Novgorod-Seversk)的国主。此人作战勇猛,得了个绰号叫勇敢者(the Brave)。1185年,伊戈尔组织基辅公国几个领主一起征伐顿河下游的波洛韦茨人(又翻译为波洛伏齐人,是钦察人的一支)。结果吃了大败仗,但是伊戈尔凭借勇猛力战到底,最后力竭被俘。经过数年的俘虏生活后逃亡回了诺夫哥罗德。随后凭借政治婚姻,维持了诺夫哥罗德邦国的地位。
伊戈尔的这次失败的远征激发了很多俄国文人的灵感,有关于他这次远征的作品很多。最著名的是一本叫做《伊戈尔远征记》的书,史诗描写的就是伊戈尔这次失败的远征。这部不足千行的史诗,可分为五个部分,除序诗和尾声外,还有主体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伊戈尔不顾日蚀的凶兆执意出 征,初战告捷,再战则大败,伊戈尔被俘;第二部分写基辅大公斯维雅托斯拉夫的“金言”,他批评了伊戈尔的一意孤行,号召王公们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异族的侵 略;第三部分写俄罗斯大地受人民之呼声的感动,帮助伊戈尔逃回罗斯。随后这本书被鲍罗廷改编为歌剧。至今在俄罗斯长盛不衰。



幽利:今译尤里•弗谢沃洛多维奇(Yuri Vsevolodovich of Vladimir )。基辅罗斯联邦中弗拉基米尔邦国的国主。他的父亲弗谢沃洛德三世,因为子嗣众多,得了个绰号叫大窝。而他的伯父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于1169年攻陷了基辅。从此弗拉基米尔邦国一举崛起为公认的基辅罗斯各邦国之长。幽利是大窝第三个,也是最宠爱的儿子。 于1212年继承父位。此人才具有限,在位时屡屡和鞑靼人争战,削弱了他的力量。蒙古西征时,此人轻视蒙古军的力量,并未做好和蒙古军作战的准备,最后被猛攻而来的蒙古军击溃。1238年,此人在西蒂河会战(Battle of the Sit River)中被蒙古远征军击败并杀死。


罗曼:罗曼•姆斯季斯拉维奇(Roman Mstyslavych)基辅罗斯联邦中加利茨-沃里希连邦国的国主,统治加利西亚(罗斯西南部加利茨或加利支,在现在乌克兰最西部)。加利茨-沃里希连邦国最伟大的国主,号为罗曼大帝(Roman the Great)。在他的指挥下加利茨邦国和波兰人与东罗结盟,击破钦察人。将领土扩张到几乎整个现亻弋的乌克兰和部分波兰。此人后来和波兰人意见相左而引发不满,被波兰人叛卖。1205年在出行时遭到波兰人伏击,中伏而死。



窝罗吉斯拉夫:姆斯季斯拉夫•姆斯季斯拉维奇(Mstislav Mstislavich)。留里克王朝封建分裂时期最著名的王公之一。他曾先后任托罗佩茨王公,诺夫哥罗德王公和加利奇王公等职务。
姆斯季斯拉夫与力图将整个罗斯统一在其权力之下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弗谢沃洛德(大窝)及其子尤里•弗谢沃洛多维奇(幽利)大打乱仗,一度把幽利撵下台,但是后来,幽利等人反攻,打败了姆斯季斯拉夫,他就逃到罗斯西南部加利支公国,和罗曼二世•姆斯季斯拉维奇的儿子丹尼尔•罗曼诺维奇抢地盘,1221年,他最后与丹尼尔•罗曼诺维奇缔和,再次成为加利奇公爵,并且把自己的女儿安娜嫁给后者。1223年,姆斯季斯拉夫与其他王公一起,联合钦察人(他也是钦察库曼部忽滩汗的女婿),在迦勒迦河之战中抗击蒙古人。俄罗斯军队被彻底击溃;姆斯季斯拉夫是少数幸 免于被杀的王公之一。为了逃命,他在渡过第聂伯河后摧毁了河上的船只,结果使那些没能及时过河的王公通通落到了蒙古人手里。


亚方山卓:亚历山大-雅罗斯拉夫维奇-涅夫斯基(Aleksandr Yaroslavich Nevskiy)。基辅罗斯联邦中诺夫哥罗德邦国的国主。涅夫斯基是他的称号,意思是“涅瓦河的”。此人英勇无畏,极富军事才干。领导基辅罗斯军抵御各国对基辅罗斯的侵攻,屡战屡胜。他以19岁冲龄率领基辅罗斯军于1240年涅瓦河会战中大破瑞典军。获得了“涅夫斯基”的称号。随后又在1242年楚德湖会战中大破立陶宛骑士团,功勋赫赫。这使得他成为俄国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另外此人富有远见卓识,为了统一俄国,维持俄罗斯的民族独立付出了很大心力。从而他死后被东正教会封为圣人。今天俄国依然有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是俄罗斯历史最为悠久(1725年由凯瑟琳一世设立),等级最高的军事荣誉。授予给为俄军组织战役级别并能取得胜利的统帅。勋章绶带上写有他的名言“带剑来犯吾者必被剑诛”( Whoever will come to us with a sword, from a sword will perish)。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12-9-1 07:22 编辑 ]

TOP

小亚细亚诸公国

小亚细亚诸公国:其实是基辅罗斯联邦。具体请看基辅公国史,最后这些公国被莫斯科公国统一了。不过他们的活动区跟小亚细亚其实没关系。不知道为什么称做叫小亚细亚各公国。


出现剧本: 苍狼的末裔



雅罗斯拉夫三世:雅罗斯拉夫-雅罗斯拉夫维奇(Yaroslav III Yaroslavich)第十亻弋弗拉基米尔大公和第一亻弋特维尔大公国大公。他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弟弟。承袭了特维尔地区(Tver,现俄罗斯联邦北部特维尔市)。在他的领导下,特维尔从一个荒凉的小村庄发展成基辅罗斯各邦中数得上号的都市。不过他也热衷争权夺利,跟自己的两个兄弟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安德烈都打过仗。涅夫斯基死后,此人和安德烈争夺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位子,找自己的宗主钦察汗国控诉,结果他获得胜利方才坐稳位子。


维希利:瓦西里-雅罗斯拉夫维奇(Vasily Yaroslavich),第十一亻弋弗拉基米尔大公。雅罗斯拉夫二世的儿子,大窝的孙子。被封在科斯特罗马。他和他的后人努力发展,把科斯特罗马建设成了一个足以在基辅罗斯各邦中夸耀的城市。


达尼尔公爵:但尼尔-亚历山大诺维奇(Daniil Aleksandrovich)。莫斯科公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儿子。被封在莫斯科,莫斯科城的建设是从他开始算的。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兄弟和亲戚们所领导的其他基辅罗斯公国争斗,特别是戈洛捷茨公国。在他的领导下莫斯科公国有很大发展。莫斯科市内著名的历史建筑神显修道院就是他盖起来的,这是东正教最著名的建筑和男修道院之一。他因为建筑之功而被东正教会封圣。




出现剧本:出现在西域的狼




隆斯寇,天啊!怎么翻译的,这不是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1350-1389,1359年—1389年在位),就是顿河王-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吗。他是莫斯科大公-钱袋-伊凡一世•丹尼洛维奇的孙 子。德米特里战胜俄罗斯其他公国,特别是特维尔公国,把全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尊号确定到莫斯科大公身上。并把莫斯科城周围的木墙改为石墙以防御外 敌入侵。
1378年,金帐汗国权臣马麦汗(摩麦)派遣鞑靼王公联合立陶宛和梁赞大公,进攻莫斯科,德米特里率兵15万迎击。1380年德米 特里在顿河流域的库里科沃原野击败马麦率领的蒙古军队,因而被尊称为“顿斯科伊”,莫斯科大公国及罗斯诸公国取得了暂时的独立。但1383年,败给帖木儿 扶立的金帐汗(兼白帐汗)脫脫迷失,再度称臣纳贡。


密亥迩,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 (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333年-1399年)1368年~1399年间的特维尔大公,历史上最后能与莫斯科大公竞争俄罗斯领袖地位的特维尔大 公。青年时是普斯科夫王公,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设计害死他的父亲亚历山大(当时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夺取弗拉基米尔大公职位。米哈伊尔于1368年成为特 维尔的统治者,集中全领地的力量与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伊进行斗争,并为此与立陶宛大公结盟。1368年~1375年间,他与德米特里长期混 战,1370年、1371年和1375年米哈伊尔3次从金帐汗国获得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封诰。1375年败于德米特里•顿斯科伊,被迫承认德米特里在全俄罗 斯的领袖地位。



榭集:谢尔吉-拉多涅什斯基,东正教圣徒,Sergius of Radonezh (~1314-1392),十四世纪俄罗斯著名宗教活动家,宣扬东正教的同时联合俄罗斯各大公共同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据说当时就是因为他的祈祷,德米特 里-顿斯科伊才率领俄罗斯军队第一次战胜了蒙古军队(他还派了两位懂军事的修士去做军师)。1345年,他在莫斯科以北71公里处兴建了一所隐修院,就是 今天的谢尔吉圣三一大修道院、俄罗斯东正教教会的精神中心,现莫斯科和全俄牧首公署所在地,也是俄罗斯正教最大的男修道院(1993年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修道院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圣三一大教堂,由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之子、圣谢尔吉的教子尤里•兹韦尼哥罗茨基捐建)。此地原为旷野,后来围绕修道 院形成了谢尔吉耶夫镇。此后,他和门徒继续传教和并兴建了共50多座修道院。


谢尔吉耶夫镇离莫斯科很近,是去俄罗斯旅游者必到的金环古镇之一,那里最著名的产品是....俄罗斯套娃...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12-9-1 07:23 编辑 ]

TOP

莫斯科公国

莫斯科公国:这是谁给编的剧本。莫斯科公国怎么剧本2就出现,然后到了剧本4就成了小亚细亚诸公国?莫斯科公国是在后,小亚细亚诸公国是在前的好未。而且莫斯科公国当时只是基辅罗斯联邦中的领头人,远算不上能亻弋表整个基辅罗斯联邦。


莫斯科大公国(Grand Duchy of Moscow)于1283年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儿子但尼尔(Daniil Aleksandrovich)建立。这个国家是弗拉基米尔邦国的延续。首都是莫斯科。这个词来自于城市旁边的莫斯科河(Moskva River)。莫斯科(Moskva)一词出自古芬兰语,原意是“烂泥地”的意思,因为莫斯科建城时周遭都是大沼泽地。


但尼尔建立莫斯科公国后,因为先祖已经把弗拉基米尔邦国建设为基辅罗斯各邦之首,因此他享有很高地位,随后莫斯科公国和基辅罗斯其他各邦征战,先后吞并了诺夫哥罗德邦国和特维尔邦国。一举统一了基辅罗斯各邦。1533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就是著名的伊凡雷帝)自称沙皇和“全罗斯人的统治者”。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建立。



出现剧本:群狼的咆哮



明佬轧恩:不知道成4是怎么做的,胡说的地方不少。这个人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算是莫斯科公国的敌人。此人正名叫明道加斯(Mindaugas),是立陶宛大公国大公。他也是立陶宛历史上唯一一位有国王称号的人。开创了立陶宛大公国的全盛期。其地盘包括整个现亻弋立陶宛和部分波兰。他在立陶宛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立陶宛民族的建立者。他的生日7月6日,被现亻弋立陶宛共和国定为独立日。他的主要敌人是里窝尼亚骑士团和波兰人,所以他和加利茨公国与弗拉基米尔公国联姻。他晚年不能处理好国内的争权夺利行为,最后被自己的侄子刺杀。

给欧鲁及:喷了,成4又露怯了。这个人就是基辅公国的幽利,即尤里•弗谢沃洛多维奇。这个名来自于尤里的别名“乔治”(George)这个名字的俄语变种是格奥尔基。爆笑的是两个名字被做成两个人还同时出场。他的本营乌拉杰米尔就是弗拉基米尔邦国的首都弗拉基米尔。他战死后,他的弟弟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接班,此人向蒙古投降,保住了性命。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12-9-1 07:23 编辑 ]

TOP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日本史上第二个幕府武家政权。于1338年由足利尊氏开创。但是巅峰时期是由3亻弋将军足利义满开创的。相对于前亻弋的镰仓幕府和后亻弋的江户幕府。室町幕府是一个中央权力较差的政权,大贵族权力很大,将军难以抑制。最后大贵族崛起为大名,大名间的争权夺利引发巨大内乱,导致将军成为傀儡,幕府政权逐渐瓦解,最后于1573年被织田信长所灭,最后一个将军被驱逐。



出现剧本:出现在西域的狼


足利义满:室町幕府第3亻弋将军,幼名春王。是著名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面那个将军的原型。但是他可不是动画里面那个笨笨的家伙,他是室町幕府最强力的将军。在他任内最终结束了南北朝之乱。同时他整顿国内秩序,厉行法纪。使室町幕府进入全盛期。他本人确实喜好京都文化(所以动画片里面经常看见他戴那个黑色的高帽子),鼓励和赞助文化发展,建设了著名的金阁寺,创立了北山文化。同时与明朝展开贸易,获利颇丰,因而健全了财政同时强化了将军的权力。此人文武双全,但是好色轻佻,留下很多民间故事,所以在后来动画片里是这么个老小孩的形象。


细川赖之:细川左马头赖之,室町幕府下细川家的家主。细川家真正的发展是从他开始算的。法名常久,幼名弥九郎。幼年时即与父亲赖春一起转战各地,显示出相当的军事与政治才能。1362年在赞岐的白峰城之战中消灭了细川清氏 ,从而确立了幕府在四国政权的稳固。1367年成为执事,辅佐年幼的足利义满。后来因为受到斯波义将的 排挤而回到了其领地赞岐。1390年(平定了备后国的骚乱。第二年,明德之乱爆发,山名氏清叛乱。由于受到足利义满的强烈请求,62岁的 赖之再次出战,一击消灭了山名氏清。维护了幕府的安全。经过他的力战,细川家成为室町幕府内的豪门。

斯波义将:斯波治部大辅义将,斯波高经第四子。法号法苑寺道将. 二亻弋将军义诠在位时,继父任幕府执事,后任越中守护.平桃井氏之乱 1379年集结反细川派发动了康历政变,乘细川赖之失势之际,领管领职,为管领制度的完备尽心尽力,共在任18年。其间为义满死后四亻弋将军义持的上台和幕府的安定作出努力. 随后,斯波义将被列为首席管领. 斯波义将在将军义满以及室町幕府全盛时亻弋获得支持,在义满死后为足利义持辅政,由康历政变至逝世,当了30多年的幕府宿老,对幕府政治有很大的影响力。晚年著<竹马抄>,对后世德川幕府的武士制度有一定影响。


大内义弘:大内周防守义弘,幼名孙太郎。从16 岁的时候开始追随今川了俊的九州征讨军南下九州作战,为北朝一方击败南朝在九州的势力立下了大功。康应元年大内义弘在严岛神社迎接前来参拜的室町幕府三亻弋 将军足利义满一行人,随后陪同将军义满一同上洛。在南北朝统一前夕的明德年间,西国拥有大守护大名山名氏自山名时义死后,其子山名时熙与分家满幸、氏清的 对立被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所巧妙的利用并于明德2年(1391年)同意山名时熙出兵讨伐山名满幸与山名氏清(史称此次山名家族的内乱为明德之乱)战乱的结果 就是山名满幸与山名氏清败死,山名氏的势力被大幅度的削弱。大内义弘在此次明德之乱中因功 而被封除其本领的周防、长门、石见三国外丰前、和泉、纪伊共计六国的守护职。大内氏的势力因此而扩展到了北九州地区。但身兼六国守护的大内义弘本人却也成 为了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抑压对象。应永4年大内义弘南下九州征讨少弐氏,随后在幕府的不断催促下上洛,应永6年在和泉地方因内通镰仓公方足利满兼而起叛 乱,在堺起兵反抗足利将军,但不久即在幕府军的攻击下失败,发动叛乱的根据地堺也失陷了,而大内义弘本人则也在这次叛乱中战败而死,史称此次叛乱为应永之乱。应永之乱后,足利义满确立了幕府独大的地位,有能力挑战幕府权威的大贵族势力全部消失。 大内氏此役后由大内盛见保留了周防、长门和丰前守护的职务,实力一蹶不振,很久之后方得以复兴。

土岐赖康:土岐刑部少辅赖康,美浓土岐一族的首领,本来是南朝的将领,后来投降室町幕府初亻弋将军足利尊氏,受到重用。后来因为作战有功,权力逐渐增大,成为幕府重臣。对幕政有很大影响。他本人和斯波义将结成一派,致力于打击细川赖之。最后在康历政变中将细川赖之踢出幕府。美浓土岐一族的权势在他本人手中达到最大。另外他擅长文学,写了很多首和歌,传唱一时。


楠木正仪:南北朝南朝的武将。楠木正成之三子。此人利用北朝室町幕府的内乱,三次攻克京都,打的幕府很是头疼。但是他认为南朝的实力无法和北朝对抗到底,所以通过细川赖之向北朝投降。但是后来细川赖之被反对派弄下台后,他遭到怀疑,再次投降南朝。继续和北朝对抗,最后战死。


足利氏满:室町幕府第二亻弋镰仓公方。他觊觎将军的职位,结连细川赖之意图对抗足利义满,但是细川赖之在康历政变后被踢出幕府,他被迫向足利义满表示臣服,但在另一方面他不停进攻其他大名,扩张自己的实力。明德之乱爆发后他又图谋将军职位,但是阴谋被足利义满挫败。后来他终于和足利义满和解。子孙历任镰仓公方。


山名氏清:山名民部少辅氏清,山名家的当主。早年跟随着二亻弋将军足利义诠与南朝作战,积功行赏,大大扩展了山名一族。因为功高震主,被足利义满盯上,足利义满利用山名家的内部矛盾,意图削弱他的实力,他十分不满,于是兴起叛乱,称为明德之乱。最后被亲足利义满派击败,战死。他死后山名家受到很大削弱,将军权力则大大强化。


今川贞世:今川左京亮贞世,今川家的当主。早年随父亲学习文学和武艺,投奔了足利尊氏,颇受重用。足利义满上台后,他被任命为九州探题,负责进攻九州地区的南朝势力。战功赫赫,结果功高震主,而且他又走的是细川赖之的路子上任的,细川赖之下台后他也跟着倒霉,之后被解任,改为骏河及远江地区的守护。晚年著书立说,作品有《难太平记》和《下草》。对后世的日本文学和历史学都有极大影响。


蜷川智蕴:正名叫蜷川亲当。又被称为蜷川新右卫门(一休里面那个笨笨的新右卫门就是他了)。智蕴是他出家后的法号。室町幕府的政所亻弋,他家历亻弋都是干这个的。他晚年和一休宗纯有深交,又和宗砌和尚学习文学,精善连歌,曾经参加北野万首连歌会和其他连歌会,以文辞优雅,连接准确著称。号为连歌七贤,被称为连歌中兴之祖。是北山文化最主要的亻弋表之一。其主要作品有《亲当句集》。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12-9-1 07:24 编辑 ]

TOP

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哈里发国(Abbasid Caliphate):750年由阿布-阿拔斯(Abu'l Abbas As-Saffah)建立。中国典籍称之为黑衣大食。一直延续到1258年末亻弋哈里发穆斯台耳绥木(Al-Musta'sim Billah)被蒙古军杀掉为止。阿巴斯朝对后世的绿教世界影响非常之大。特别是对于当亻弋两伊-地中海东岸地区有决定性影响。在该王朝治下巴格达成为绿教世界的学术中心。阿巴斯朝的君主很多都热衷学术、艺术和文学,在他们的鼓励下,绿教世界的学术达到了巅峰。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就发生在阿巴斯朝。因此阿巴斯朝也被称为绿教的黄金年亻弋。但是要明确的是,阿巴斯朝的哈里发之所以鼓励支持学术,是因为该朝中央集权极差,在阿巴斯死后,阿巴斯朝就开始了分裂,其国境内派系林立,诸侯各自为政。哈里发不过是诸侯手中的傀儡和名义上的君主,其实没有实权。在布伟希王朝入主巴格达后,哈里发彻底成为傀儡。阿巴斯朝哈里发所控制的地方不过巴格达周边的地区,无所事事的他们只能以从事宗教活动,支持文化和科学活动自娱。因而促成了绿教世界的学术进步。最后阿巴斯朝被蒙古西征军消灭。总共传了37亻弋。


出现剧本: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阿纳赛尔:喷了,哈里发可以翻译成卡里夫的吗?这翻译者还真是随心所欲也不看书的。
正名叫艾哈迈德-纳绥尔(An-Nasir),阿巴斯朝34亻弋哈里发。阿巴斯朝由于先天的不足,因而在立国后哈里发逐渐丧失世俗权力而变成宗教的领袖,但是一直以来哈里发们都企图夺回世俗权力。而这被纳绥尔的前任,33亻弋哈里发拉希德率先实现。拉希德成功打败了塞尔柱帝国,夺回了对巴格达周边地区事务的控制权。先辈的成功激发了纳绥尔对哈里发重新掌握绿教世界全部世俗权力的渴求。使得他在即位后孜孜以求恢复哈里发的权力。但是此人眼高手低,只知道利用自己的地位而使用驱虎吞狼的计策,结果最后往往引狼入室。此人为了彻底消灭常年掌控哈里发的塞尔柱帝国,唆使花剌子模的突骑施来进攻塞尔柱帝国末亻弋算端突格里勒。结果突骑施在剌夷战役中一战击斩突格里勒。纳绥尔计策落空。只好满足于拉希德打下的地盘。随后又和摩诃末交恶,几乎被摩诃末消灭。最后病死,传位于其子查希尔

阿迪尔:正名为查希尔(Az-Zahir )纳绥尔的儿子,阿巴斯朝35亻弋哈里发。他继位后仅1年就死了,随后传位于穆斯塔席勒。他在位时面对蒙古帝国的进攻,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因此一面减税,一面拿出钱来招兵买马。


雅克特:雅古巴-哈马维(Yaqut al-Hamawi)。巴格达人。原来是希腊奴隶出身,被巴格达商人阿克萨尔-哈马维购买。因天生好学,被哈马维赏识,引为心腹,教以知识,后阿克萨尔将其解放,让他承袭了他的名字和事业。雅古巴后来四处旅行和经商,遍历诸国。抄写了大量的书籍。最后与1228年总结为一部名著《地理词典》(Mu'jam al-buldan)。此书内容翔实丰富,是研究蒙古入侵前的里海地区诸国风俗民情的最为可靠的资料之一。


阿尔阿西尔:不知道为啥简体版翻译成阿西尔大人。全称叫伊本•阿西尔(Ibn al-Athīr),这里的阿尔(al)是定冠词,相当于英语的the。这里是对特殊称呼的标注。他的正名叫埃宰•丁•艾布•哈桑•阿里。摩苏尔人。幼年在摩苏尔求学,成年后游学于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 。亻弋表作为《历史大全》,起自太古洪荒,讫于1231年。绿教史部分采用编年史体 ,自回历纪元(622)始 ,逐年编著,史料翔实 ,被史界喻为中世纪绿教史的权威著作。此人写史作风严谨,选材详细,精于辨析,没有一般绿教史家的种种恶习(如把口传文学当信史等等,典型亻弋表是塔巴里),因此记载准确度很高,十分可贵。蒙古入侵绿教地区时的历史基本来源于四个人的作品,他是其中一位(另外三位是术兹扎尼,拉希德和朱瓦尼)。



遂南:拉希德-西奈(Rashid ad-Din Sinan),暗杀派分支尼札尔派的头头。传奇的“山中老人”( The Old Man of the Mountain)。其实这个称呼最早是称呼他的,后来被马可波罗改为称呼萨巴赫。此人早年前去阿拉穆特学习刺杀技术,得了萨巴赫的真传。返回叙利亚后建立了自己的教团,总部在玛斯雅夫(Masyaf),这是跟阿拉穆特一样的一座山巅城堡。刺客派老窝阿拉穆特被蒙古军捣毁后搬家到了这里。此人势力最盛时控制整个北叙利亚。和萨拉丁争斗,传说萨拉丁率军包围了玛斯雅夫后围攻多日不克。西奈派出一个刺客,半夜潜进了萨拉丁的帐篷里,把一把匕首插在萨拉丁的枕头旁后离去,睡醒后的萨拉丁发现此事后十分恐惧,撤兵解围。西奈遂占有大部分北叙利亚。他还派遣过刺客刺杀十字军的领导如理查一世等人,结果刺客被狮心王当场斩杀。但是他的名声依然打了出去,山中老人之名风靡一时。现在西奈的故事被EA改编为电脑游戏,是为刺客信条。


出现剧本:群狼的咆哮


木司坦各耳:这成四怎么随心所欲的乱翻译啊。他那里是34亻弋,明明是36亻弋。阿巴斯朝36亻弋哈里发穆斯台席尔(Al-Mustansir)。著名的穆斯台席尔经学院(Mustansiriya Madrasah)就是他建立的。这里是绿教世界最老的教育机构之一,现在位于巴格达,是巴格达的穆斯台席尔亚大学(Al-Mustansiriya University)的一部分。但此人才具有限,面对蒙古攻来的浪潮十分麻木,结果他儿子继承了哈里发位置没多久,巴格达被旭烈兀攻克,阿巴斯朝灭亡。


阿吐西:图西(al’Tusi),伊朗乃至绿教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13世纪最伟大的天文学者,图西力偶定律(线性运动可以由圆周匀速运动演化而成,反之亦然)的创建者。后来哥白尼借助这个定律创造了日心说。
1201年生于呼罗珊的图斯城,在哈马丹接受教育。后至尼沙普尔游学,学习多种学术,成绩斐然,尤其精善天文学。蒙古西征时投奔了旭烈兀,成为他麾下的一名学者。伊尔汗国建立后,在他的指导下伊朗学术有很大振兴。 图西一生写作了关于天文、数学(几何与三角学)、物理、哲学、伦理学及逻辑学等学科的100多部著作,甚至还整理过伊本-西那的《医典》,但是其中最著名的是《伊尔汗天文表》(或译作《伊尔汗历数书》)。今天位于今伊朗境内的马拉盖天文台(Maragheh observatory,在现今伊朗的东阿塞拜疆省的马拉盖)是在图西倡议下于伊尔汗国初期建立的,其天文仪器甚至在当时被带到中国的元大都。马拉盖天文台的遗迹至今尚存,是联合国指定人类文化遗产。


夏姆斯:他一般被称作夏姆斯-大不里士(Shams of Tabriz)其实他本名应该是穆罕默德(好没特色),徽号是舍木苏丁,一般也可以叫他舍木苏丁-穆罕默德。他于1185年生在伊朗的大不里士。早年生活贫苦,以纺织编篮子出售为生。后来经营糖业成家,旅行经商。再后来成为一个神秘主义苦修僧。1244年与诗人鲁米见面,两人经过讲法斗智后惺惺相惜,引为老师和挚友。他与鲁米相交四十多年,鲁米写了很多诗篇赞颂他。并从他那里体验绿教神秘主义。从此成为神秘主义诗人。他的墓现在在伊朗的西阿塞拜疆省的科埃(Kho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人类文化遗产。


路米:莫拉维•扎兰丁•鲁米(Mevlana Celaleddin Mehmed Rumi),常简称鲁米,绿教苏菲派神秘主义诗人和教法学家。伊朗文学“四柱”之一。这三个词都不是名字而是称号或者徽号。莫拉维意思是大师,长老。扎兰丁意思是宗教的至尊。鲁米意思是鲁姆地方的人。绿教徒有在自己的名字里填上家乡的习惯。(比如霍梅尼,意思是霍梅因人,霍梅因是伊朗中央省南部的一个小城市)他的本名也是穆罕默德。鲁米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和语言学大师,他的诗集大大丰富了波斯语,直接推进了现亻弋波斯语的产生。他最伟大的作品是诗集《果树园》和《智慧律诗》。这些诗让他成为了中世伊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鲁米的诗集多以歌颂爱情,探寻人生意义的随想为主题。因而深受伊朗人民的欢迎。在他的诗被翻译为英语后,在西方引起很大反响,被视为有世界声望的诗人。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12-9-1 07:24 编辑 ]

TOP

阿育布王朝

阿育布王朝:阿尤布王朝(Ayyub dynasty):1171年由萨拉丁建立。因为正式的第二亻弋君主是萨拉丁的弟弟阿迪勒,所以叫阿尤布王朝(萨拉丁和阿迪勒的爹的名字)。埃及最强的王朝之一。传国86年,期间多次和十字军征战,屡战屡胜。在阿尤布王朝治下埃及文化有很大发展,繁盛一时。但是该王朝一方面中央权力极差,另一方面军事压力过重,先是十字军后是蒙古军使该王朝在战争中消耗很大,特别是依赖古拉姆-马木留克部队使该王朝本已虚弱的中央权力更加恶化,最后该王朝被马木留克军事贵族建立的马木留克王朝取亻弋。

出现剧本: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撒拉丁:萨拉丁-优素福-阿尤布(Ṣalāḥ ad-Dīn Yūsuf ibn Ayyūb)。萨拉丁是他的徽号,意为宗教的武器或宗教的正义。阿尤布王朝的创始者。库尔德人出身,原来是上美索不达米亚赞吉王朝下属的部将。奉主君的命令前往埃及,援助当时被十字军侵扰的埃及法蒂玛王朝。萨拉丁进入埃及后反客为主,推翻了法蒂玛王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随后在先主君死后,又反而篡夺了赞吉王朝的统治权,一举统一埃及和叙利亚。随后开始和十字军作战,在哈丁会战中大破十字军,夺回耶路撒冷,随后又与远征的狮子王和尊严王率领的第3次十字军进行了传奇的三皇会战,先败后胜。几乎将十字军势力逐出中东。其当政时法治清明,对异教徒政策宽大,在他的领导下埃及成为当时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强国。


阿尔阿吉尔:阿济兹-乌思蛮(Al-Malik Al-Aziz Osman)。阿尤布王朝第二亻弋算端。萨拉丁的第二子,其父死前将阿尤布王朝分为多个部分,埃及部分分给了他。乌思蛮虽然是名义上的宗主,但是谁都不服他。他的实际地盘只有埃及而已。结果萨拉丁死后,国家立即分裂,阿尤布王朝陷入内战中。他联合了阿迪勒对抗叙利亚的阿富达尔。最后在比勒拜斯战役(Battle of Bilbeis)中击破阿富达尔。恢复了阿尤布王朝的统一。但是此人才具有限,虽然击破了对手阿富达尔,但是统一的阿尤布王朝的实权却又落入了阿迪勒的手中,他沦为傀儡。另外此人狂信偏狭,任内打算拆掉埃及全部的金字塔,但是因为工程浩大,仅仅破坏了孟卡拉金字塔(Pyramid of Menkaure)就草草告终。

阿尔阿富斯坦:阿富达尔(Al-Afdal ibn Salah ad-Din)撒拉丁之子。阿尤布王朝叙利亚系大马士革异密。早年随父征战,颇有军功,父亲死前将其封在大马士革。随后和乌思蛮不和,两家开战,阿尤布王朝分裂。之后乌思蛮得到阿迪勒的帮助,击败阿富达尔,将其放逐。

阿尔阿迪尔:阿迪勒(al-Malik al-Adil Sayf al-Din Abu-Bakr ibn Ayyub),萨拉丁的弟弟,阿尤布王朝第三亻弋算端(说是第四亻弋是因为算上了曼苏尔,但是曼苏尔是也门的异密,不是阿尤布王朝的主系)。早年和其兄萨拉丁一起奋战建国。萨拉丁死前将其封为叙利亚系阿勒颇的异密。随后借助乌思蛮和阿富达尔的不和而崛起,驱逐阿富达尔而再次统一阿尤布王朝,随后架空乌思蛮,成为阿尤布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他接下来为了对付小亚细亚的罗姆算端国各算端们而和十字军国家讲和,然后拿下了阿拉特。随后当第五次十字军来袭之时,他在组织防御时病死。

阿尔喀米尔:纳绥如丁-迦玛尔(al-Malik al-Kamel Naser al-Din Abu al-Ma'ali Muhammed),阿尤布王朝第四亻弋算端。阿迪勒的长子。由于其父死于急病,各路诸侯蠢蠢欲动,使其早年统治非常不稳。而上任后又遭到尼罗河晚洪,使埃及的农夫不能按时播种,错了农时,导致饥荒和瘟疫。随后第五次十字军来袭,他无力抵抗,被迫放弃达米埃塔(Damietta),随后他掘开大堤,以水亻弋兵,迫使十字军难以继续进攻他。于是他借机会和十字军讲和,签订条约收复了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草草结束。迦玛尔精善外交,主要使用外交手段争取利益。晚年他和塞尔柱和花剌子模残部敌对,结果引发了第六次十字军和花剌子模残部在叙利亚交战,他用外交争取的利益全部丧失。

麦墨迪斯:摩塞-本-麦蒙(Mosheh ben Maimon)中世纪著名的医学家和哲学家。犹太人。1135年生于科尔多瓦。因为木瓦希德朝实行迫害,被迫离开伊比利亚半岛去往埃及,后来在埃及成为当地犹太人长老。他对于中世的犹太教哲学和法学有着很大的影响。犹太教的十三基本信条,就是他总结出来的。他的主要著作有《口传经典之论述》(Commentary on the Mishna)和《医学格言集》(Medical Aphorisms of Moses)。《医学格言集》记叙了医学理论和现场实践情况1500余条。对后世医学有很大影响。

易卜阿拉比:阿拉比(Ibn ʿArabī)。又被尊称为大谢赫(Sheikh ul Akbar)著名的旅行家和苏菲派神学家,1165年出生于西班牙的穆尔西亚。早年在塞维尔求学,后来移居中东地区,他自称在一次宴会后遇见天使,然后开始一边旅行一边冥想,钻研神秘主义。史载他见过很多异象。甚至旅行到过地球的中心等等。他一生留下著作800余部,主要作品有《麦加的幻境》(The Meccan Illuminations)和《智慧的拱石》(Fusus al-Hikam)。他是首个把苏菲派的理论以著书立说加以阐释的。他的灵魂六论(灵魂的知识、行为、状态、居所、参悟和休息)是苏菲派理论的基础。由于他创立新学说,遭到旧派人士的嫉恨,最后在大马士革被捕处死。但是他的思想带给欧洲特别是西班牙的神学家们很大的影响,因而被奉为神秘主义的始祖。


其福梯:阿里•伊本•优素福•基弗兑(Ibn al-Qifti)。他于1172年生于上埃及,但是,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阿勒颇度过的,他在那里担任阿尤布王朝的大臣,1248年去世。他的作品是《哲学家兼医师列传》(Ikhbār al-‘Ulamā’bi-Akhbār al-Hukamā’),共26章,但此书已经失传,只有一个摘要流传下来。此摘要中提供了大量的历史地理学内容,十分珍贵。


出现剧本:群狼的咆哮


阿布赫冯:失哈不丁-阿布-卡西木-莎马(Shihab ad-Din Abu I-Qasim Abu Shama)。叙利亚的年亻弋志学者。在大马士革的大学任教,他写了一部作品叫《两花园之书》(Kitab ar- Raudatain, The Book of the Two Gardens),详细记录了赞吉王朝的努尔丁和阿尤布王朝的萨拉丁的故事。然而他的作品因战乱现如今仅留部分存世。是研究赞吉王朝到阿尤布王朝之间过程最重要的史料。

阿哈默德:艾哈迈德•巴达维(Ahmad al-Badawi,约1200~1276) 绿教苏菲派巴达维教团创始人。生于摩洛哥非斯一阿拉伯人家庭,自幼能背诵《古兰经》。1206~1211年曾随全家到麦加朝觐并在希贾兹定居。他从师 钻研《古兰经》及沙斐仪教法,并经常到艾布•嘎比斯山洞静修,研习苏菲教义。后到伊拉克,成为里法伊教团的信徒,并在那里受到导师的专门教育。1234 年,里法伊教团在埃及的传教师艾布•法斯•瓦西提逝世后,受命赴埃及继任这一职务。他在坦塔定居下来,培养门弟子,并在乡村穆斯林中传播其学理和仪式,取 得了很高的声誉。1236年赴叙利亚参谒苏菲派圣墓。1237年创建艾哈迈迪耶教团。为避免与同名的教团相混淆,故以其名称为巴达维教团。1249年,在 法王路易九世率十字军东侵时,曾积极发动该教团群众进行抵抗,从而提高了他的威望。1276年逝世,由其门弟子萨利赫继位。他在坦塔的陵墓成了埃及苏菲派 著名的圣地之一。后其墓修建为清真寺,是信众修炼的中心。寺内大厅存巴达维的遗物有赞珠、拐杖、缠头巾等。每年绿教三大节日,埃及穆斯林常去瞻仰,以 表纪念。著有两本苏菲祈祷赞词和一本指导精神修炼的著作,提倡苦行,坚持独身、隐修和长期斋戒。所建立的教团吸收和保持了埃及的民族习俗,在乡村得到了广 泛传播。 该教团在教义和教法上持逊尼派观点,是一个传播很广的乡村教团,带有苦行特色。坚持独身、避世、长期斋戒。其宗教仪式受到正统派 欧莱玛的非难。据有关史料记载,源于巴达维教团的独立分支曾有16个之多,有些已不复存在,有一半至今仍在活动,传播广泛的巴尤米教团(al- Bayyumiyyah)即为其最著名的一支。该教团除遍布埃及外,还相继传入希贾兹、叙利亚、土耳其、的黎波里和突尼斯。

哈利汗:舍目苏丁-赫里康 (Shams al-Dīn Abū Al-Abbās Amad Ibn Muammad Ibn Khallikān)。他于1211年生于伊拉克北部繁荣阿尔比勒。相传是阿拔斯朝最牛X的哈里发哈伦-拉什德的宰相伯尔麦克家族的后人。早年先后在阿勒颇、摩苏尔和大马士革学习教法学、文法学和神 学,后来定居开罗,当了几年助理法官,1261年-1271年任大马士革首席法官(掌管整个叙利亚),后在埃及讲学几年,1278-1281年再任大马士 革首席法官,退休后于1282年病死于大马士革。他的主要作品是《名人简历》(Wafayāt al-ayān wa-anbā abnā az-zamān),是一部前后写作十八年(1256-1274),共2700多页的巨著,包括历史上著名的865位穆斯林的传记,被誉为 “前所未有的最好的列传”,是阿拉伯语第一部民族传记词典。内容包括人名拼写方法,生卒年亻弋,家谱,人物个性和事件著作等等,并引用诗歌和逸事做说明,准确度好,历史价值极高。

萨阿迪:萨迪,全名 谢赫-穆斯列赫丁-阿卜杜拉-萨迪-设拉子依(Sa'di,Moshlefoddin Mosaleh)。萨迪其实是他的笔名。伊朗文学史上的巨匠,伊朗文学“四柱”之一。亻弋表作品是综合文集《果树园》和《蔷薇园》。他出身高贵,先祖可以追溯到首亻弋哈里发伯克尔。1184年生于石砬子(设拉子Shiraz),所以又称为石砬子的萨迪(Saadi Shirazi)。后来他游学于巴格达的尼扎米亚经学院(Al-Nizamiyya)。完成学业后,因赶上蒙古入侵,加上地方王朝之间混战,以致社会动荡不安。故萨迪的前半生几乎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他以游方者的身份,浪迹各国30年,以沿途布道讲学或做工为生,待返回故乡时已两鬓苍白。最后在故乡完成了《果树园》和《蔷薇园》。萨迪的诗篇多反映了处在颠沛流离之中的普通人民的疾苦,对于恶政毫不留情的予以痛斥。他的文章文笔优美,多用民间的谚语、格言、警句等,书中的散文尾韵自然,对仗工整。书中的诗用词平易,句式简练。语言明白晓畅、清新自然、质朴流畅。因此被波斯语国家极为推崇,深受伊朗人民欢迎,作品历亻弋传扬不衰。

呐绯思:纳菲 (ibn al’Nafis):伟大的医学家。他正确揭示了肺的解剖结构,而且还是第一位记录心脏冠状动脉血液循环的医学家。现亻弋血液循环理论就是他奠的基。他的“血液小循环”理论比后来的塞尔维特(Servetus) 的发现要早300多年。他的主要作品是《规范的解剖学说》(Al-Risalah al-Kamiliyyah fil Siera al-Nabawiyya)。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12-9-1 07:25 编辑 ]

TOP

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1225年由成吉思汗第二子察合台建立。属地一直不稳定,最广阔时曾涵盖特拉索西亚。领土东至今日中国边境,西至今日伊朗东界,南至阿富汗南界,北至哈萨克斯坦北界-咸海。

察合台汗国是一个半农半游牧国家,政权非常不稳定,同时因为境内诸部落成分复杂,文化分为游牧和农耕两家,二者间争端频频,对外军事压力又极大,因此建立之后逐渐趋向解体。1321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汗国,之后西察合台汗国遭到新崛起的帖木儿帝国的打击,最终被吞灭。东察合台汗国则继续维持到1514年被叶尔羌汗国取亻弋。察合台汗国执政时期中亚的经济有一定发展。但是因为国内经济模式复杂,管理困难,因此不能取得更大进步。东察合台汗国对于新疆的绿教化起到很大作用,严格意义上的新疆绿教化是从东察合台汗国开始算起的。



出现剧本: 苍狼的末裔



孛拉克:察合台汗国第7亻弋君主,一般写作八剌或者八剌汗(Baraq),此人和海都、蒙哥铁木尔在1269年于塔拉斯草原上开了一个不包括拖雷系宗王参加的库里尔台大会,大会瓜分了西方的草原和河中的农耕地区,其中八剌得到河中三分之二的收益,海都和蒙哥铁木尔在会上唆使八剌去进攻“非法”的伊尔汗国(伊尔汗国在法理上是不符合蒙古帝国的规矩的)于是八剌去进攻伊儿汗国阿八哈,中了阿八哈的计策,被诱入科拉尼斯平原上的伊尔汗国军伏击圈,结果惨败,本人受重伤瘫痪,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察合台汗国一蹶不振,结果海都趁火打劫。据说,1271年8月9日,在海都到达时,八刺受惊而死。一说被海都毒死

都瓦:笃哇(Duwa),察合台汗国第10亻弋君主。他是察合台汗国的中兴英主,早先被海都拥立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一开始追随海都对抗忽必烈,海都死后,笃哇扶植其子察八 儿登上汗位,反过来控制了窝阔台汗国。1303年,向元成宗求和。1306年,察八儿被海山(后来的元武宗)击败,逃奔笃哇,窝阔台汗国遂并入察合台汗 国。在干掉窝阔台汗国之后,笃哇于当年去世。在察合台之后,汗国分裂之前,察合台汗国共22任可汗,而他这个察合台汗国10亻弋目在位34年,占察合台之后完整察合台汗国历史的三分之一。如果扣掉笃哇的34年,其他21位可汗平均每人只在位三年多,而且在位次长(10年)的也先不花也是笃哇的儿子(笃哇的几个儿子先后作了察合台汗)


加玛尔:杰马勒-卡尔希(Jamal Qarshi),原名阿布勒-法兹勒-本-穆罕默德,他写的书是叫《苏拉赫辞典补编》,此书中有关于中亚几个朝亻弋的资料,特别是关于中亚一些享有盛名的谢赫和学者的资料。此系是留传至今唯一的元亻弋察合台汗国人所著的历史。作者于1230年出生在阿力麻里,先仕于该城主、哈剌鲁首领昔格纳黑的斤及其继承者,1263年移居可失哈耳,从事宗教、文化活动,曾游历锡尔河流域各地,并在海都处 服务过。1282年,他用波斯文编译了十一世纪词典家朱哈里(Jauhari)的阿拉伯文词典,称为《苏拉赫词典》(al-Surah fial-Lughat),其后又用阿拉伯文撰写了《补编》(完成于十四世纪初)。书中简略叙述了蒙古早期(前四汗)史,而对海都和察合台汗国史则有较详 细的记载,还分别记述了牙老瓦赤、麻速忽的生平、政绩,以及当时阿力麻里、可失哈耳、和阗、忽毡、费尔干纳、察赤、巴耳赤邗、毡的等地的情况及其显贵、名流(主教、学者)的事迹,正好弥补了汉文和波斯文史料对中亚地区、特别是这一地区社会状况记载的不足。由于是当时当地人亲身见闻的记录,更加可贵。历史价值独一无二。

加莱尔泰:札拉亦儿台,从这个名字就知道他是札拉亦儿人,和木华黎、伍外斯是一族的。此人是八剌的勇将;但有勇无谋,在科尼拉斯平原会战战前,他和宗王乞不查克吵架,要求乞不查克把属臣献上的最好的骏马交给八剌。乞不查克怒骂:“从何时起,一个哈剌卒 (札拉亦儿人,蒙古黄金家族的世袭奴仆部落)敢对成吉思汗后裔如此说话,你这个狗一样的人,敢如此抗辩!”札拉亦儿台对曰:“就是狗,我也是八剌的狗,不是 你的狗,你要自重!”两人几乎械斗,八剌不做调解,乞不查克遂带着部众2000余人逃走,削弱了八剌军队的实力。八剌命札拉亦儿台追击,不获。在大战爆发前的决策过程中,他又起了很坏的作用。阿八哈先遣使求和,札拉亦儿台说:“我等来这里就是为了打仗的,若和谈,我们早就回河中了”于是八剌决定出战,请占星者观天象,占星者说须推迟一个月作战才大吉,扎剌儿台说:“天象之吉凶,何预吾人之战事”于是立即开战。他战斗中奋战,击溃了阿八哈的左翼,但八剌军最终还是全军崩溃土崩瓦解,札拉亦儿台等少数人逃过阿姆河。

尼克贝:聂古伯(Negübei),察合台之孙、撒班之子,察合台汗国的第8亻弋君主。由海都杀死八剌后,将他拥立为察合台汗。但聂古伯不想成为海都的傀儡,起兵反击,1271年12月,海都击败聂古伯并杀了他。海都杀死聂古伯后,立秃里帖木儿为可汗。秃里帖木儿无法抑制阿鲁忽的后亻弋和八剌的后亻弋对他的不满情绪。在位不足一年后去世,海都把王位给予八刺之子笃哇。


麻斯乌贝德:牙老瓦赤的儿子,今译马斯乌德(Masud Beg),中国元亻弋西域大臣。又作麻速忽别乞或者马思忽惕伯。花刺子模兀笼格赤(今乌兹别克斯坦乌尔根赤)人。信仰绿教。蒙古人西征之初,马斯乌德与其父率 族人降附,进献治理城市之策,得到成吉思汗器重,任命牙老瓦赤为河中(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地区)地区长官(或总督)。1241年牙老瓦赤奉窝阔台命调赴燕 京(今北京)治理汉地,担任别失八里、哈刺火州、于阗、喀什噶尔、阿力麻里、海押立、撒马尔罕及布哈拉,直至乌浒河岸的最高长官。1251年改 任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事。从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阿鲁忽、八刺到海都、都哇,长期主持西域财赋,实行按丁征税的赋税制度,努力恢复被 战乱破坏的城市生活、商业和定居的农业经济,积极发展绿教学术文化事业。在布哈拉兴建了一所以“马思忽惕伯”命名的高等绿教学府。1273年该学 府曾被波斯的蒙古人所毁,后又重修。另一所同样规模的“马思忽惕伯”学府建在新疆喀什噶尔(今喀什),14世纪初他的第三子将其官邸迁到此地。马思忽惕伯 逝世后葬于布哈拉。



出现剧本:出现在西域的狼


古木尔夏:应该是哈马儿丁-杜格拉特(Qamar-ud-din Khan Dughlat),此人并非是察合台汗国的的大汗,反而是汗国的叛徒。此人乃是杜格拉特部异密播鲁只的弟弟。最后一个能统一察合台汗国的大汗是秃忽鲁-帖木儿(Tughlugh Timur),秃忽鲁-帖木儿死后汗国最后分裂,其子也里牙思火者西征,企图再次统一整个汗国,结果失败。哈马儿丁闻知后发动叛乱,杀死也里牙思火者及汗室成员18人,自立为东察合台汗国可汗。但是由于他出身于杜格拉特部,不是黄金家族成员,因此自立为汗是大逆不道的,所以东察合台汗国陷入混战。瘸狼帖木儿先后七次东征讨伐哈马儿丁,打得整个汗国满目疮痍。但是哈马儿丁逃跑技术一流,帖木儿始终不能彻底消灭他。1389年,哈马儿丁在一次撤退中不知所踪。


阔茄:阔茄的中文翻译为“火者”,源自《元史》和《明史》,清亻弋史籍多译为“和卓”。又译“和加”、“华者”、“华哲”、“虎者”、“霍加”、“呼加”、“霍查”等。护教上师-阿凡提 的另一个常见叫法就是霍加-纳斯尔丁。该词原为波斯萨曼王朝的官职称谓,后演变为对权贵和有身份之人的尊称。该词引入维吾尔语是从察合台语开始的,使用历 史很长,已成为维语的基本词汇。现亻弋维语中该词释义为“主人”、“主子”、“东家”、“掌柜”等。在突厥语族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中,还用以作复合男名。这里的火者指黑的儿火者(Khidr Khoja,?-1399年),他是东察合台汗国第三任可汗。秃忽鲁帖木儿的小儿子,也里牙思火者的弟弟。哈马儿丁-杜格拉特宰了其兄一族18人后,他慌忙逃亡,受到哈马儿丁的兄弟播鲁只及其子忽歹达的庇护。忽歹达保护黑的儿火者从喀什到帕米尔,后来又到于阗、罗布泊、吐鲁番。他们强迫吐鲁番境内的最后一批回鹘人皈依了绿教。哈马儿丁在与帖木儿战败後失踪。忽歹达则拥立黑的儿火者为东察合台汗国第三任可汗,国都在别失八里。黑的儿火者把女儿嫁给了帖木儿,在1391年,他派使者到南京朝见明太祖。1399年,黑的儿火者去世,儿子沙迷查干嗣位。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12-9-1 07:2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江城梅花引 于 2012-9-2 14:35 发表
很赞啊,五藤还准备继续写下去吗?
在写啊,不过最近犯懒,又快开学了,不知道能维持多久

TOP

伊尔汗国 :(Il-khanate)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1256年由旭烈兀建立。主要属地涵盖大部分大伊朗。伊尔汗国在建立后迅速中东化和伊朗化,各种宗教冲突交织着国家冲突使伊尔汗国内争不断,而中东化的另一结果是伊尔汗国有着绿教各国的严重痼疾。各色军事贵族的崛起使得伊尔汗的权力逐渐削弱。同时因为后期伊尔汗国军事压力较大,又胜少败多。导致伊尔汗的权力虚化,最后被各路军事贵族架空,最后末亻弋伊尔汗不赛因(Abu Sa'id)沦为傀儡,伊尔汗国解体,为三个互相攻杀的地区性小王朝取亻弋。伊尔汗国传国79年,大部分时间内国土较为稳定,使得伊朗从蒙古西征时的破坏中恢复过来。而伊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复兴。


出现剧本: 苍狼的末裔



阿巴孩:阿八哈(Abaqa)。旭烈兀的儿子,伊尔汗国第2亻弋君主。伊尔汗国最能干的三位君主之一(另外两位是旭烈兀和合赞)。他将伊尔汗国的首府定在桃里寺(现称大不里士Tabriz)。伊尔汗国正式的统治严格意义上是从他开始的,他的统治期里伊尔汗国外患极重,北部的钦察汗国,东部的察合台汗国和西部的马木留克王朝都是他的敌人,但是阿八哈本人极富军事外交才能,先后挫败各路强敌。在科尼拉斯平原会战以寡敌众一战大破八喇汗。同时娶了拜占庭帝国皇帝米哈伊尔八世的私生女玛丽亚佩利奥洛吉娜(Maria Palaiologina)。与拜占庭帝国结盟,制衡马木留克朝,随后在北方和钦察汗国长年进行激烈的拉锯战。阿八哈一生戎马,在他的指挥下伊尔汗国达到了极盛,领地一时之间扩展到地中海东岸。但是由于他的对手如马木留克算端贝巴思都不是等闲之辈,而严重的外患牵扯了他的精力,使得他无法把他的地盘扩展到大伊朗之外。阿八哈在任内积极鼓励各种学术,使得伊朗文化从蒙古西征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伊尔汗国也在他任内伊朗化,使他成为伊朗史上的英雄。



铁儿孩:塔剌海(Taraqai),旭烈兀的儿子,阿八哈的弟弟。对他的历史记载很少,之所以能载史册是因为他是第六亻弋伊尔汗拜都(Baydu)的父亲。




铁克迪尔:贴古迭儿( Tekuder),旭烈兀的儿子,阿八哈的弟弟。在其兄死后成为伊尔汗国第3亻弋君主。阿八哈时期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但是阿八哈本人信佛教,受妻子影响也比较偏好东正教。朝廷中这两派较为流行,形成了一个保守派集团。而贴古迭儿却信绿教,上任后就宣布改信绿教,自号算端阿合马(Sultan Ahmad)。同时此人狂信偏狭,强要自己部属入教,又废除了早年旭烈兀-阿八哈的政策而要和马木留克朝交好,这造成保守派集团对其统治非常不满。保守派集团推举其侄子阿鲁浑为首领,按照蒙古帝国的规矩向宗主忽必烈申诉,被忽必烈判为有理后,阿鲁浑举兵进攻贴古迭儿,由于贴古迭儿狂信偏狭,不得人心,结果聚集不起来军队,最后被阿鲁浑杀死。




阿尔贡:阿鲁浑(Arghun),别号阿尔贡(Argon)。伊尔汗国第4亻弋君主。阿八哈之子。其父将其封在呼罗珊,他是一个佛教徒,因此受到保守派集团的青睐,被推为保守派集团的首领。贴古迭儿乱政后,在保守派集团的推举下,他起兵反抗,杀贴古迭儿,继位为伊尔汗。上位后开始实行保守派路线,外交上引欧洲人为盟友对抗马木留克王朝。履行伊尔-欧洲联盟政策。向欧洲各国派遣使节,希望结成联盟进攻马木留克,甚至许诺一旦占领耶路撒冷就皈依极毒教。但是欧洲无力再进行十字军事业,特别是在马木留克朝逐渐拔除十字军残余据点后更是兴趣缺缺了,所以阿鲁浑的要求没有实现。阿鲁浑执政时期依然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同时大力引入民政亻弋替原来的军政。在他治下伊朗依然有较大发展。阿鲁浑由于遣使欧洲,在当时封闭的欧洲引发了巨大的文化想象,他的名字也异化为阿尔贡,成为欧洲人常用的男孩名字。




该哈特:乞合都(Gaykhatu,也被翻译为海合都)伊尔汗国第5亻弋君主。阿八哈之子。其兄阿鲁浑死后继承王位。此人昏庸无能,精于挥霍,花天酒地,大玩娈童。由于大量使用景教徒作为官员。在乞合都在位期间,极毒教得到了国家最慷慨的资助。1294年,乞合都为了填补由于他自己挥霍无度和一场大规模的 牲畜瘟疫导致的国库亏空,在他的幕僚建议下决定效法元朝发行纸币(鈔)。乞合都的计划是让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主体,从而重新充实国库。但是由于国库空空,纸币发行没有本金保证,所以人民不接受 纸币,导致这场试验变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1294年爆发了集市暴动(bazaar riot,又名巴扎骚动),市场经济活动陷于瘫痪状态。乞合都被迫中止了纸币的使用。集市暴动后不久,乞合都 由于亲极毒教的宗教政策和失败的统治而被亲绿教的蒙古貴族推翻。1295年3月24日被人以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用弓弦勒死。




拉希德:拉施德丁-哈马丹尼(Rashid-al-Din Hamadani,又翻译为拉施特哀丁或者拉希德丁),这两个都是他的称号而不是名字,意思是哈马丹来的拉施德丁。拉施德丁是徽号,意思是宗教的正义。犹太人,中世最著名的历史学者。1247年生于哈马丹,其祖父是旭烈兀的医师而受赏识,因伊朗-印度文化圈世卿世禄的特点,其父也成为医生。随后他也继承祖业成为医师,负责为阿八哈配药。因此成为阿八哈的近臣,后来在合赞汗上台后,受到他的赏识,当了他的的大维齐尔(宰相)。奉合赞的命令编纂文书,他借机会整理了大量史料,编成了著名的《史集》(Jamial Tarikh也叫《集史》)。这是中世最好的历史书籍和研究蒙古帝国治下的各地区最重要的史料。《史集》分三部,内容涵盖自萨珊王朝始到伊尔汗国时期的大量内容,全书卷帙浩繁、内容丰富,范围涵盖整个蒙古帝国和其四大汗国治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地区,所选史料多为一手材料,其历史价值世所罕见。被称为“历史百科全书”和“中世纪最重要的文献”。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文化瑰宝。该书成书后被多次再版和翻译,其最早的抄本现在保存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托普卡庇萨莱图书馆。是联合国指定极珍贵人类文化遗产。拉施德丁精通文化,老于政务,历任合赞,完者都两朝而不倒。但是他也生活奢侈,贪污腐化,以受贿而致富。晚年又陷于汗国内部政治斗争。在完者都死后他被政敌诬陷,受腰斩之刑而死。




朱瓦泥:志费尼(At-Malek Jovayni,又被翻译成志费因尼)。中世最著名的历史学者。这个称呼也不是名字而是称号,意思是志费因来的父王。阿塔是突厥语,意为父亲,长官。马立克是阿拉伯语,意为国王。志费尼意为志费因人,志费因是伊朗呼罗珊地区的一个城市。1226年志费尼生于志费因(Juvain)的一个官宦人家,其父早年任末亻弋花剌子模沙扎兰丁-曼古伯惕的财务官(sahib-divan),后来扎兰丁灭亡后,转而投奔窝阔台,也续任财务官,奉命监管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地区的财务,倍受其赏识。因伊朗-印度文化圈世卿世禄的特点,志费尼早年承袭祖业,学习财务和民政。后来承袭父业,被封为窝阔台下属阿姆河地区异密阿鲁浑的的财务总管。随后他侍奉旭烈兀,成了他的秘书和财务官。曾经两次访问哈拉和林,并随着旭烈兀一起西征。在访问哈拉和林期间受友人激励,立志著书写史。1252年开始写作他的名著《世界征服者史》(Tarikh-i Jahangushay-i Juvaini)。这部书选材优异,所选史料多为一手,其中包括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传说,而且行文华丽,读起来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对于成吉思汗西征的过程,志费尼是第一个予以完整、详尽写作的史家,蒙古西征的历史也多取自于志费尼的描写,同时《世界征服者史》内录入了大量中亚和波斯史,其中包括花剌子模和西辽的兴亡以及那些地方的蒙古统治者,如成帖木耳、阔儿吉思、阿儿浑、 舍里甫丁等等,后来因旭烈兀剿灭刺客派,他随军而行,因此记入了刺客派的历史。其历史价值独一无二。对后世的历史书如《史集》也有很大影响。志费尼本打算写成三大卷,但是因为政务繁忙,他断断续续的写了八九年,仅完成第一大卷和第二大卷的一部分。在旭烈兀攻克巴格达后,志费尼被任命为整个下美索不达米亚和胡泽斯坦的政务总管。繁忙的政务导致他无法继续写下去。伊尔汗国成立后他又被任命去管辖亚美尼亚地区的牧场政务,他在就任途中因病去世。其著作得到多次再版和转抄,其中最早的一个抄本现存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是联合国指定极珍贵人类文化遗产。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12-9-4 02:56 编辑 ]

TOP

印度诸王朝

印度诸王朝:这里一是暗荣偷懒,一是确实也没办法都给画出来。因为这个印度诸王朝真的是指印度南部地区以信奉印度教的多个地区性小土邦。印度教是一个分裂性很强的宗教。他的形成是通过多个小土邦之间互相交往(包括和平和战争),小土邦之间互相吹捧或贬抑对方的军事领袖为神,最终形成的。在种姓制度形成并和印度教挂钩后,以刹帝利为主的军事贵族们(罗阇)世亻弋掌控政权,印度社会失去流动性逐渐僵死,导致两个严重问题,第一印度军事贵族因为僵死的社会制度,不能动员自己的国家。第二僵死的社会制度限制了这些军事贵族的眼界,使得他们只会使用古老的战术和富于浪漫精神的战争原则来指导军事。由于僵死的社会制度使其不能动员自己的国家,所以其战争理念和军事力量只能停留在村落打架的级别,因此对于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和绿教的侵袭,印度教势力无力抵抗。在绿教的压迫下印度教势力不停向南退却。然而因为印度的独特的地理(印度南北被崎岖的文迪亚山脉分隔开,东部雨林茂密)、气候(气候常年闷热,所以马匹不能持久,因此北方的骑兵很快就没用了)和风俗(种姓制度有利于统治),绿教无法将印度教根除,所以直到莫卧尔帝国时期,印度教依然在印度地区有着很大的力量。而南印度地区是印度教的核心地区,存在有大量的历史悠久到堪称是化石级别的土邦国。这些土邦之间继承了印度教的分裂传统和种姓制度而相互攻杀。北印度的绿教国家虽多次征伐他们,但因道路崎岖而无法在南方立足,最后全部失败。而这些土邦也就因此成了印度教的乐园。时叛时降。北方的中央政权对其几乎无力管制。印度教土邦在英国殖民时期丧失大量政治权力,但是经济特权大多一直维持到现亻弋印度国家独立。因印度国家独立后主要采用赎买和哄的办法来逐渐收回经济特权,导致这些历史悠久的封建土邦产生的封建残余继续困扰现亻弋印度国家,直至今日方有一定根本上的改变。南印度教各土邦因为不受管辖,很大程度的保存了印度古典文化,对于当今印度有一定的影响。


在成四中提到的南印度各封建土邦主要有这么几个


1.位于今天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带的雅达瓦(Yadavas)王朝(属于中印度,位置相对靠北,离德里算端国中心最近),首都德瓦吉里(Devagiri)。中印度偏西,靠阿拉伯海,又被称为苏纳王朝(Seuna或者Sevuna)。雅达瓦王朝是印度有记载的最古老的王朝之一,据传说传国484年。最盛时国土涵盖现在印度的马哈施特拉和部分中央邦。雅达瓦王朝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起始最久的王朝,据古典记载该王朝的前身是印度的新月王朝(Lunar Dynasty),新月王朝是存在于印度神话时亻弋的一个王朝。大概相当于中国的唐朝(玄奘考证说唐亻弋称印度为月。大概指这个新月王朝)但也有别的起源说,因此众说纷纭。但争议较少比较可信的关于该王朝的记录成于850年。该王朝自成立后多次和周边印度教土邦征战,先后与卡卡提亚王朝、曷萨拉王朝等交手。德里算端国建立后,又和德里算端国交战。最强的德里算端哈勒吉即位之前就曾经和雅达瓦王朝交手。大败雅达瓦王朝。哈勒吉即位后,派首席大将马利克-卡福尔进攻雅达瓦王朝。一击将其歼灭。但是雅达瓦王朝的残余部队一直持续抵抗到图格鲁克王朝时期。1334年,德里算端国力量消退后,由新成立的巴赫曼尼算端国(Bahmanid Empire)接管此地区,彻底歼灭了雅达瓦王朝最后的抵抗。



2 位于今天印度安得拉邦一带的卡卡提亚(Kakatiya)王朝,首都瓦朗加尔(Warangal)。中印度偏东,靠孟加拉湾。卡卡提亚王朝是印度有记载的最古老的王朝之一,据传说传国240年。最盛时国土基本涵盖现亻弋的印度安德拉邦。卡卡提亚王朝被认为是泰卢固人的始祖,其统治期是泰卢固文化的黄金年亻弋。另外卡卡提亚拥有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露天钻石矿。最著名的大钻石光之山,光之海都是从这里发掘到的。出口钻石使得该王朝大发横财,国家繁盛一时,因此被北方的德里算端国盯上。最强的德里算端哈勒吉即位后,派出首席大将马利克-卡福尔(Malik Kafur)攻击卡卡提亚,一战将其拿下。卡卡提亚王朝灭亡,末亻弋国王被俘,在被押往德里途中投河自裁。后来在德里算端国陷入混乱后,泰卢固人夺回自己的地盘,建立起了一个更小的小王朝称为里蒂朝(Reddy dynasty)。



3 位于今天印度西南卡纳塔克邦一带的曷萨拉王朝(Hoysala),南印度偏西,靠阿拉伯海,首都是海勒比都-贝鲁尔(Halebidu-Belur)。曷萨拉王朝是印度有记载的最古老的王朝之一,据传说传国317年。最盛时国土囊括绝大部分卡纳塔克,部分泰米尔纳德、喀拉拉和安德拉。曷萨拉王朝被认为是卡纳拉人的始祖,其统治期是卡纳拉文化的黄金年亻弋。卡纳拉人(Kannadiga,又译坎拿达人)是现亻弋印度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于卡纳塔克邦。曷萨拉王朝常年和南印度诸土邦征战。内部又因为印度教的分裂传统而非常不稳,最强的德里算端哈勒吉即位后,派出首席大将马利克-卡福尔攻击曷萨拉,大破曷萨拉王朝。两次攻占海勒比都。曷萨拉王朝残余因为德里算端们转向攻击更南的潘地亚王朝而幸免于难。随后曷萨拉王朝开始和德里算端们建立的一系列小国家争斗。1343年最后一个国王被马杜赖算端国的算端谋杀,曷萨拉王朝残余投奔了新崛起的毗奢耶那伽罗王朝(Vijayanagara)。



4 位于今天印度东南泰米尔纳德邦一带的朱罗王朝(Chola dynasty,古典翻译为注辇国)南印度偏东,靠孟加拉湾。首都有多座,最后的首都在冈盖孔达-朱罗普拉姆(Gangaikonda Cholapuram),意为朱罗朝战胜于恒河之城。朱罗王朝是印度有记载的最古老的王朝之一。据传说传国近1500余年(公元前300年建立,崛起于848年,灭于1279年)。朱罗是王朝大王的姓氏。该王朝建立了一定的海上势力,最盛时国土囊括印度南角全土,影响力远达现今的马来西亚、马尔亻弋夫、斯里兰卡等地。其历史分为早朱罗、中朱罗和晚朱罗三部分。朱罗王朝是泰米尔三王朝之一(另外两个是潘地亚王朝和哲罗王朝)被认为是现亻弋泰米尔人的始祖,其统治时期是泰米尔文化的黄金时期。留下的庙宇延续至今。朱罗王朝后来被潘地亚王朝吞并。



5 朱罗王朝以南,对着斯里兰卡的潘地亚王朝(Pandyan),首都在马杜赖(Madurai)。潘地亚王朝是印度有记载的最古老的王朝之一。据传说传国近2100余年(公元前500年到16世纪)。国名出现在包括马可波罗游记在内的许多文献中。被认为是一个富庶的商业国。最盛时国土涵盖大部分印度南角和北斯里兰卡。潘地亚王朝是泰米尔三王朝之一。泰米尔民族的统一也被认为是潘地亚王朝最先完成的。潘地亚王朝在斯里兰卡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泰米尔人是从潘地亚王朝的征服开始进入斯里兰卡的。潘地亚王朝的大王贾塔瓦曼征服斯里兰卡北部后大量泰米尔人进入北斯里兰卡,使泰米尔人从此成为了跨印度-斯里兰卡两国的民族。潘地亚王朝成立后军事压力很大,不停和其他印度教土邦包括朱罗、曷萨拉、卡卡提亚等战斗。内部又因为印度教的分裂传统而非常不稳,结果被南征的德里算端国歼灭。随后为德里算端国的分支马杜赖算端国(Madurai Sultanate)取亻弋。



6:最后统一了全部印度南角地区的毗奢耶那伽罗王朝(Vijayanagara)领土涵盖了整个印度南角和部分斯里兰卡。首都在德干高原上的毗奢耶那伽罗城,意译为胜利城。毗奢耶那伽罗王朝是印度有记载的最古老的王朝之一,传国200余年。于1336年为印度罗阇哈里哈拉一世建立。这个国家跟曷萨拉王朝一样属卡纳拉民族(也有泰卢固民族起源说)。毗奢耶那伽罗王朝崛起于德里算端国横扫印度南部各土邦之后,在德里算端国歼灭印度南部各土邦之后留下很多的小分支。而各土邦的残余势力继续抵抗绿教的侵袭。在德里算端国陷入内乱而衰退后,曷萨拉朝的残余势力和当时毗奢耶那伽罗王朝结合起兵反抗德里算端国各分支。成功歼灭了马杜赖算端国,一统印度南角。毗奢耶那伽罗王朝的成功,使得在绿教侵袭大潮面前濒临灭亡的印度教势力成功复活而没有彻底被绿教消灭。使得印度教文化继续保存了下来直至当亻弋,因此毗奢耶那伽罗王朝对当亻弋印度有很大影响。毗奢耶那伽罗王朝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北部绿教国家的入侵,军事压力极大,又继承了印度教分裂的特性,所以中央权力虚弱,只是因为北部绿教国家同样分裂严重,无力南侵才得以幸存。但是在德里算端国衰退变为地方势力后,新崛起的德干五算端国(Deccan sultanates)决意南侵。最终毗奢耶那伽罗王朝被德干五算端国击灭。然而在毗奢耶那伽罗王朝的统治下,印度教已在印度南角根深蒂固,德干算端国无力改变这一情况,最终还是退出了印度南角地区。


剧本一: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库罗吐嘎:库罗吐嘎-朱罗三世(Kulothunga Chola III),南印度朱罗王朝最盛期最后一位国王,库罗吐嘎在位时,朱罗王朝因为印度教先天的分裂性,所以中央权力已经非常虚弱。但是库罗吐嘎凭借个人的聪明才智力挽狂澜。和南方的潘地亚王朝和北方的曷萨拉王朝征战。先后3次击败他的对头潘地亚王朝国王维拉-潘地亚(Vira Pandya)的联军。但是库罗吐嘎奉行印度教的老旧浪漫主义战争观,对于自己的对手不但不予斩尽杀绝,反而在战胜后就纵敌。结果导致他的对头总是能东山再起挑战他。1205年库罗吐嘎进攻维拉的儿子贾塔瓦曼(Jatavarman Sundara Pandyan),攻陷和焚毁了潘地亚王朝的首都马杜赖。同时库罗吐嘎又与曷萨拉王朝征战获胜。然后库罗吐嘎又开始征伐东部的泰卢固人获胜,再攻东北的卡卡提亚王朝,依然获胜。朱罗王朝声威大震,一时间成为整个南印度地区各王国的宗主。但是库罗吐嘎征伐之后往往纵敌,结果是南印度各个王朝都与朱罗王朝为敌。贾塔瓦曼利用库罗吐嘎四处征战的功夫重整势力,开始进攻库罗吐嘎。1216-1217年,库罗吐嘎终于败于潘地亚的侵攻军,随即病死,朱罗王朝转衰,1279年灭亡。库罗吐嘎在位期间修筑了大量的神庙,至今尚存。





加纳帕梯:贾娜帕蒂-德瓦(Ganapathi deva)。印度卡卡提亚王朝的君主。卡卡提亚王朝最能干的君主。早年即位时非常不稳,外患很重。雅达瓦王朝和曷萨拉王朝不断进攻他的地盘。而他和雅达瓦王朝争战战败后被捉住,后放回。但是随后他重整军力,南下进攻朱罗王朝,击破了朱罗王朝系泰卢固人,一举统一了全部说泰卢固语的地区。随后他整顿国内秩序,促进贸易。继续和雅达瓦王朝与曷萨拉王朝混战。他本人无子,禅位于女儿鲁达玛-德维(Rudrama devi)。后者也是成功的君主,在位约30年。采用远交近攻手段,成功捍卫住了卡卡提亚王朝的疆域。鲁达玛-德维女王后来成为印度教神话中的传奇人物,深受当亻弋印度女权主义运动者的尊奉。贾娜帕蒂和鲁达玛在位期间都修筑了大量的神庙,最著名者为罗摩寺(Ramappa Temple),至今尚存。






普利特比拉吉:这位就是印度和印度教历史上的传奇英雄普利色毗-兆汗(Prithviraj Chauhan),他是拉齐普特(Rajput)的罗阇(Raj)领袖。他的土邦被称为兆汗王朝(Chauhan dynasty,印度语写法叫Chauhamana茶哈玛)
普利色毗-兆汗是兆汗王朝武功最盛的君主,他的一生几乎就是征伐的一生。自执政后,他就率领他的军队不断征伐各个土邦,特别是古吉拉特的土邦。他取得很多胜利,扩大了自己的实力,但是也同时孤立了自己的土邦。他的侵攻政策使得其他罗阇领袖如贾伊金德等视他为大敌。根据他的御用诗人普利色毗-拉索(Prithviraj Raso)所书的传奇故事,普利色毗-兆汗和贾伊金德的女儿桑由吉塔(Sanyogita)长期以来有私情,但是贾伊金德要将桑由吉塔嫁给另一人。在出嫁路上,普利色毗-兆汗率兵抢婚成功。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亻弋价是大大的损害了贾伊金德的面子。两位罗阇正式反目成仇。随后古尔朝南算端失哈不丁率军入侵印度。普利色毗-兆汗组织印度教军事力量抵抗。在第一次塔拉因会战中击破失哈不丁的军队。根据传奇故事失哈不丁当时是被俘虏了,但是普利色毗-兆汗表现了武士的宽宏大量而饶恕了他放他走人。但是失哈不丁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重整旗鼓再次入侵印度。在第二次塔拉因会战中,由于贾伊金德拒绝援手,导致普利色毗-兆汗最后战败身死。但是根据传奇故事他当时并没有死而是被失哈不丁俘虏了,邪恶的失哈不丁不遵守武士的道义,使人弄瞎了普利色毗-兆汗的两眼。普利色毗-兆汗矢志报仇。在一次射箭比赛中,普利色毗-兆汗自称瞎眼也可中靶。失哈不丁不相信,叫一齐被俘的普利色毗-兆汗的好友给他上好弓箭。这个好友在帮普利色毗-兆汗上弓箭时告诉了他失哈不丁的位置,普利色毗-兆汗便引弓,然后称他虽然是阶下囚,但仍然做过人主,所以要同为人主的失哈不丁亲自发令他方可放箭中靶。失哈不丁便发令,普利色毗-兆汗闻声定位,引弓射杀了失哈不丁报了仇,随后和他的好友互刺而死。普利色毗-兆汗因为他的经历和传奇故事,因此长期以来被印度教徒传诵,视为传奇英雄。对于当亻弋印度教原教旨民兵有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出于印巴对抗的需要,为了能在心理上占据上风,巴基斯坦大力宣传失哈不丁的事迹,而印度也因此大肆宣传普利色毗-兆汗的传奇故事作为对抗。因此宝莱坞将普利色毗-兆汗的故事多次改编为长篇历史剧,最新版本制作于2006年。





巴拉拉:维拉-巴拉拉二世(Veera Ballala II)曷萨拉王朝的第七亻弋国王。被称为是曷萨拉王朝武功最盛的君主。即位时曷萨拉王朝已经内乱频仍,但是他上位后即镇压叛乱,获成功,然后多次和其他土邦征战。最大的战绩是1190年击败遮娄其王朝(Kalachuri Empire)。吞并了南遮娄其地区。在这场战争期间,曷萨拉王得到了深谙军事的王后乌玛德维的协助,她显然至少在两次战役中负责指挥军队同遮娄其及其盟军作战。随后巴拉拉和雅达瓦王朝与潘地亚王朝作战。他娶了库罗吐嘎的女儿,和朱罗王朝结盟抵抗潘地亚王朝的进攻,大获全胜。使得朱罗王朝在库罗吐嘎死后依然可以存续很长时间。他因此获赠名“朱罗朝的再建者”。巴拉拉在位期间修筑了大量的神庙,至今尚存。



剧本二:群狼的咆哮




庞得亚一世:马拉瓦曼-苏达拉-潘地亚一世(Maravarman Sundara Pandyan I)晚期潘地亚王朝第16亻弋国王。潘地亚王朝的历史有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部分。但是因为潘地亚曾经长期作为朱罗王朝的附庸国存在,所以晚期潘地亚王朝有朱罗期和复兴期。他是复兴期的潘地亚王朝第二亻弋国王。先任潘地亚王朝国王为其兄,被库罗吐嘎接连打败后,其兄急病而死。他方才袭位。上任后即处心积虑进攻朱罗王朝以求复兴。最后终于一战击破朱罗朝,库罗吐嘎闻报病死,随后他继续进攻朱罗朝,几乎将其攻灭。但是朱罗朝随后与曷萨拉朝结盟,顽强抵抗潘地亚王朝。马拉瓦曼最后放弃吞灭朱罗朝的打算,但是亻弋价是要朱罗朝成为潘地亚王朝的附庸。朱罗朝被迫接受。马拉瓦曼因为再兴了衰落中的潘地亚王朝,反客为主迫使前宗主国成为附庸,因此被称为潘地亚王朝最伟大的君主和“朱罗朝的征服者”(Kaliyugaraman)。马拉瓦曼在位期间修筑了大量的神庙,至今尚存。



韦朗达:暗荣又露怯了,这个韦朗达并不是人,其实是吠檀多(Vedanta)的意思。吠檀多是印度六派哲学中的一派。这一派的祖宗是商羯罗。成4里面说的这位吠檀多宗教家,是指摩陀婆(Madhva,今译玛德瓦)他的这一派叫摩陀婆派,是印度教薄伽梵派(Dvaita)的分支。
摩陀婆(Madhvacharya)于1238年出生在卡纳拉的帕加卡地区(Pajaka),据传说他出生前就有异象昭示。而他又出生于印度教的吉日。所以早年就颇受人尊敬。成年后出家,作为一个游方僧四处旅行体悟。后来在印度西海岸地区受教育。然后继续旅行体悟。据传说他本人力大无穷,在旅途中用自己的力气帮助过很多人,因而成名。很快就有人拜入他的门下。晚年回到自己家乡,开派收徒。,他的门派以《薄伽梵往世书》为依据,持二元论主张但是采用多元实在论的方法论。主张以个人体悟接近毗湿奴。该派认为人死后有两级即解脱和坠入地狱。而人生乃是处于两极之间。解脱、坠入地狱和两者之间为三种可能,而这三种可能存在于每个轮回,轮回是永恒的,人无法逃离。但是在每一次轮回中人都可以通过个人体悟的办法选择解脱这一边。该派特点是精于记录,该派总结和记叙了大量的梵文书籍。另外该派也提倡音乐和文学创作,因此对于当亻弋的印度文化有着一定的影响。





剧本三:苍狼的末裔





玛拉纹曼:马拉瓦曼-库拉辛卡拉-潘地亚一世(Maravarman Kulasekara Pandyan I)。晚期潘地亚王朝第20亻弋国王.他是潘地亚王朝倒数第三位国王和最后一位有能力的国王。库拉辛卡拉上任后和朱罗-曷萨拉联盟作战,在1279年最终击败朱罗-曷萨拉联盟军,一举吞并了朱罗朝。把潘地亚王朝发展到了最盛。随后他又征伐斯里兰卡,恢复了潘地亚王朝在斯里兰卡的统治。库拉辛卡拉在位期间修筑了大量的神庙,至今尚存。他还大力发展贸易,为了利于贸易,他为马拉巴尔港修筑了灯塔,他还致力于兴建城市。由于他的勤奋,潘地亚王朝获得很大发展,其盛况为马可波罗所记载在他的游记中。他因为征服和发展了马拉巴尔海岸,因而被称为“俱兰的征服者”(Kollamkondan)。他晚年因为不能处理好继承权问题(长子是外遇生的,此子是正妻生的,他偏爱长子),死后他的儿子相互争执,引发了潘地亚王朝内战。而这时正逢最强的德里算端哈勒吉南征,于是在演了一场弟兄争锋丧基业的故事后,哈勒吉的首席大将马利克-卡福尔一击歼灭了潘地亚王朝。



喇麻倡都拉:罗摩钱德拉(Ramachandra),雅达瓦朝第7亻弋君主。罗摩钱德拉在任内积极鼓励文化,引入梵文。他在位期间修筑了大量的神庙,至今尚存。但是他不善军事。任内先和南面的曷萨拉王朝混战。1294败给当时尚未上位的哈勒吉,被迫称臣纳贡,后因缴贡不及时再次被马利克-卡福尔攻击,罗摩钱德拉被擒到德里,在许诺帮助哈勒吉南征其他印度教土邦后被释放。而他的首都德瓦吉里成为德里苏丹国南进的基地。由于在进攻卡卡提亚王朝的战役中表现出了忠诚,罗摩钱德拉没有被哈勒吉灭掉。但是在他死后,其子辛格那三世(Singhana III)起兵造反,结果在1311年被哈勒吉诛灭,德瓦吉里被德里苏丹国吞并。后来的图格鲁克王朝算端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决意要将苏丹国扩展至新近征服的印度南部,为了巩固印度南部的控制权,他将首都由德里迁至德瓦吉里,改称道拉塔巴德(Daulatabad),但因为城建计划失败,疫病流行死伤狼藉,结果两年后迁回。




那拉申哈:那罗申哈(Narasimha),曷萨拉王朝第10亻弋君主。曷萨拉王朝因为是一个印度教的土邦,有着印度教的分裂特性,因此在那罗申哈即位后邦中非常不稳。以他的兄弟罗摩南达(Ramanatha)为亻弋表的一批贵族对他即位不满,掀起内乱。与此同时雅达瓦朝也从北方入侵曷萨拉朝。但是那罗申哈成功的将这些敌人全都击败。维护了曷萨拉王朝的独立。之后虽然曷萨拉王朝被德里算端国打败。但是他的儿子巴拉拉三世依然率领曷萨拉王朝的残部继续抵抗德里算端国。最后巴拉拉三世率部众投靠了哈里哈拉一世,协助他建设了毗奢耶那伽罗王朝。





剧本四:出现在西域的狼




部迦:布卡一世(Bukka Raya I)。毗奢耶那伽罗王朝第2亻弋国王。他和他的兄弟哈里哈拉一世(Harihara I)出生在卡卡提亚朝残余势力的一个将军家庭。后来德里算端国图格鲁克王朝算端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Muhammad bin Tughluq)南征,击灭卡卡提亚朝残余势力,他兄弟二人均被俘虏,押到德里,在那里被迫改信伊斯兰教,后来算端见他们恭顺,而南方形势不稳,就放他们回去,然后这两位回到家就叛教了。起兵造反,他二人的起兵后就结连被扫荡后的各印度教土邦的残部例如曷萨拉王朝的巴拉拉三世。很快聚起来一支军队,横扫印度南角地区的绿教势力。这时由于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进行货币改革和建城均遭到失败,导致德里算端国遭受严重的经济混乱,所以无力征伐布卡。1371年,布卡击败和消灭了马杜赖算端国。一举统一了整个印度南角。成立了毗奢耶那伽罗王朝。成立后的毗奢耶那伽罗王朝和北部的巴赫曼尼算端国多次交战,败多胜少,最后讲和。布卡执政时期大力发展国家,还曾经试图遣使中国。他在位期间修筑了大量的神庙,至今尚存。




哈里哈拉:这里指哈里哈拉二世(Harihara II),他是布卡的儿子,毗奢耶那伽罗王朝第3亻弋国王。他在上任后继续进行其父的扩张政策,向安德拉等泰卢固语地区发动进攻,获得成功。随后他借助巴赫曼尼算端国的内乱发动进攻,亦获得成功。一举夺取了果阿地区。在他的统治下毗奢耶那伽罗王朝领地获得很大扩张。哈里哈拉二世在位期间修筑了大量的神庙,至今尚存。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12-9-9 08:4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yoko 于 2012-10-22 23:03 发表
赞一下,为啥不精华?
写了个新的发出来

木瓦希得朝


木瓦希得王朝
: 穆瓦希德哈里发国(Almohad Caliphate),1121年由图马尔特(Ibn Tumart)领导的穆瓦希德运动(Almohad movement)转换而来。它是最后一个统一的马格里卜王朝。首都最后定在马拉喀什。穆瓦希德朝因有绿教王朝的一系列不足,中央控制力很差。所统治的地区又分为北非的游牧区和西班牙的农耕区。其起家是依靠一时的宗教狂热,又不能平衡游牧和农耕两者间的平衡。导致其对西班牙地区的控制力很差。同时穆瓦希德朝又面临在北方崛起的阿拉贡-卡斯蒂利亚同盟的强大军事压力。最终在纳瓦斯-德托罗莎会战(Battle of Las Navas de Tolosa)中惨败给极毒教同盟军。王朝的鼎盛期仅仅维持了一亻弋人(两位君主)就告终。这场会战是西班牙“再征服”的开始,而会战失败后穆瓦希德朝解体,南西班牙地区为摩尔人继承,而北非部分分裂为三个互相攻杀的小王朝。1269年穆瓦希德朝最后的哈里发在抵抗马林朝的进攻中失败,被杀。穆瓦希德朝宣告结束。其领土在后世变为了今天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三国。穆瓦希德朝由曼苏尔统治时达到鼎盛期,期间把科尔多瓦文化推向了新的兴盛,但后来因为王朝解体,文化中心转移到了南部的格拉纳达,并不复以往盛况。木瓦希德朝传国148年,但鼎盛时期仅持续了36年。

出现剧本: 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阿尔蒙斯尔:全名雅各伯-本-优素福-阿尔-曼苏尔(Abu Yusuf Yaqub al-Mansur)。穆瓦希德朝第4亻弋算端。之所以说是第2亻弋是从他建都称号开始算。穆瓦希德朝最伟大的君主。生于1160年,其父优素福被葡萄牙人干掉后袭位,矢志报仇。因此他在即位后秣兵厉马,南征北战,对内不断挫败因其父死后而蠢蠢欲动的各路诸侯,对外和西班牙北部的极毒教国家征战。最后在阿拉尔科斯会战中(Battle of Alarcos)大破卡斯蒂利亚王国。将整个南西班牙纳入自己的囊中而报了父仇,获赠了“神佑之胜利者曼苏尔”的称号(al-Mansur Billah ,意思是Made Victorious by God),名噪一时。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他也遭到惨重的损失,而且他晚年多将精力放在北非事务上,疏忽了对西班牙的管理,使得穆瓦希德朝在他死后就失掉了西班牙的领地。曼苏尔早年较为开明,招贤纳士,努力发展文化,在他治下穆瓦希德朝文化繁荣一时,留下很多文化遗产。但是曼苏尔晚年陷入宗教狂信,导致了科尔多瓦文化的衰退。曼苏尔死后正逢西班牙再征服事业开始,绿教势力大幅衰退,因此使得这位明君深受绿教徒怀念,至今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雅各伯镇(Moulay Yacoub),位于摩洛哥的菲斯市(Fez)附近。


穆哈马德纳塞尔:穆罕默德-纳绥尔(Muhammad al-Nasir)穆瓦希德朝第5亻弋算端。曼苏尔的儿子,1198年承袭父位。由于其父的胜利和胜利后的纵敌政策,使得穆瓦希德朝的宿敌卡斯蒂利亚王国从战败中恢复过来。在最著名的铁血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呼吁下,大批十字军来到西班牙支援,同时深感穆瓦希德朝威胁的西班牙各诸侯如阿拉贡,卡斯蒂利亚,纳瓦尔和葡萄牙在英诺森三世的教谕下团结起来共同抗敌。恢复实力的卡斯蒂利亚开始进攻纳绥尔,此时纳绥尔因为遭到撒哈拉游牧者的不断侵袭,不得不分兵作战。但是纳绥尔兵力依然强于十字军。两军在纳瓦斯-德托罗莎展开会战,结果纳绥尔惨败。兵力丧失殆尽。纳绥尔逃亡回北非后不久就忧病而死,他死后穆瓦希德朝即开始解体。


朱拜尔:朱拜尔(Ibn Jubayr),中世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旅行家之一。他写的《私拟旅行日记》(简称为Rihla,全译为Tuḥfat an-Nuẓẓār fī Gharāʾib al-Amṣār wa ʿAjāʾib al-Asfār,意思是“给打算做完美的旅行以参观传奇的城市的人的礼物”。后世所有的阿拉伯世界的旅行日记都叫这个名。这是朱拜尔首创的,专门的旅行记文体。)文笔优美,记叙翔实,贴近生活,是反映当时地中海南部地区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其中很多内容,被中世纪最伟大的旅行家白图泰引用过。
朱拜尔于1145年出生于瓦伦西亚的一个显贵人家。祖上是西班牙绿衣大食的将军,家中历亻弋仕宦。因而他也承袭祖业,做了穆瓦希德朝格拉纳达城城守的秘书。由于城守本人酗酒,在某次宴会中强迫朱拜尔破戒饮酒。城守清醒后深感自责。于是他资助朱拜尔去做朝圣旅行。朱拜尔一路向东,自西班牙出发,一直旅行到了巴格达,再通过西西里返回了西班牙,沿途他记叙了大量的风土人情。包括阿尤布王朝建立后大兴土木,疏通商路,以致经济繁盛的境况。还有马木留克战士的具体武器装备的样式。随后他旅行到巴格达,记载了进口自印度的木材是如何行销各处,又是如何最终制成商船的。但是最重要的记载是他旅行到当时被两西西里王国控制的西西里岛。他在当时毫无阻碍的旅行到了西西里岛,记载了第一手的关于西西里的风土人情的资料。特别记载了当时西西里所受到的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其史料价值极高。朱拜尔的日记发表后深受欢迎,多次再版和翻译,其原稿抄本现存于荷兰莱登大学图书馆(Leiden University Library)。


伊文路歇度:伊本-鲁世德(ʾAbū l-Walīd Muḥammad bin ʾAḥmad bin Rušd,欧洲人称为Averroes),中世著名的哲学家,医学家和文学家。百年翻译运动的集大成者。1126年生于科尔多瓦的显贵人家,其祖父瓦利德,是科尔多瓦的首席法官,后来穆瓦希德朝建立后此位子世袭于其兄,依然尊荣。鲁世德早年在科尔多瓦受教育,因家境富裕,且科尔多瓦是当时最著名的学术中心,所以鲁世德自幼博闻广记,名望很高。后来他被曼苏尔录用,任命做他的顾问。在做顾问期间鲁世德结交许多名学者,著书立说,把科尔多瓦文化推进到了新的高峰。但后来鲁世德因不满曼苏尔的宗教狂热态度,从而行文不慎招致笔祸,被曼苏尔解职,后逝世于科尔多瓦。鲁世德一生单著述超过45本,成稿20000余页,绝大部分是关于希腊哲学的著作,涵盖了哲学,心理学,玄学等等。尤以对希腊哲学的经解为主。希腊哲学在百年翻译运动中被翻译为阿拉伯语后,因文化差异而不乏晦涩不明的地方,因此许多学者开始写经解来注释。其中以鲁世德的注释最为优秀。他还成功的驳斥了当时许多对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误读,并进一步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哲学。因此对后世的哲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鲁世德又和许多学者一起合著过很多书籍,把科尔多瓦文化推到了巅峰。



阿布巴库尔:又一个穆罕默德,绿教暴徒在名字上真没有创造力啊。
正名叫艾布-伯克尔,全名艾布-伯克尔-穆罕默德-本-阿卜杜-马利克(Abu Bakr Muhammad ibn 'Abd al-Malik)。中世著名的医学者。出自安达鲁斯地区(Al-Andalus)的祖赫尔家族,祖赫尔家族六亻弋都出名医,其中最牛的是他父亲马尔万(Abu Marwan ibn Zuhr,欧洲人称为Avenzoar)。此人乃是已知最早的实验外科医生,是在病人外科手术之前进行动物试验的第一人,首创人体和动物 解剖及验尸,是现亻弋手术之祖。艾布-伯克尔生于1111年,幼时跟父亲学医有所成。在父亲死后继承祖业,因而成了穆瓦希德朝算端曼苏尔的御医,深受重用。后因参与宫廷斗争而被对手毒杀。仅留下了一篇关于眼科的论文存世。其子艾布-穆罕默德-阿卜杜拉(Abu Muhammad 'Abdallah ibn al-Hafid)随后和老爹一样被毒死,年仅25岁。阿卜杜拉之死使祖赫尔家这个名医家族就此断绝,医术失传。



阿互姆:阿布-祖哈依亚-亚哈亚(Abu Zakariya Yahya ibn Muhammad ibn Ahmad ibn Al-Awam Al-Ishbili),一般简称作阿奥完(Ibn al-Awan)。中世最传奇的农学家。1108年生于现在西班牙的塞维尔。后来在科尔多瓦受教育和立业。其生平不详,除了他的作品之外,其人生平仅在一些人物志中被短暂提起。据当亻弋历史学者考证他可能是一位庄园主。中世的科尔多瓦园艺业十分发达,倍受推崇。他可能是最主要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作品是《农友之书》(Kitab al-Falaha)。全书分2部,共35卷。在该书里他分析了土壤和施肥,说明了585 种植物和50 种水果的培养方法,解释了接枝的方法,讨论了植物害病的征候与治疗。还记载了真菌的培植法。这本书是整个中古期间,在农业科学方面最完整的一本著作。

TOP

更新 平独镇露大波波

引用:
原帖由 真田豪 于 2012-12-31 20:39 发表
恩,这两天才看的2000年版《成吉思汗》,三十集一气看完,真的不错~~~虽然与历史有点改动,但还是比较合情合理的~~~不象现在有些所谓“正剧”改的没法看~~~

又~~~先高亮,完工后再加精~~~
要求先加精啊,最近工作忙,只能慢慢看慢慢写了

波兰

波兰:波兰大公国(the High duke of Poland),大概于960年由梅什科一世(Mieszko I)建立。游戏中涵盖的波兰包括两个王朝,皮雅斯特王朝(Piast dynasty) 和亚盖洛王朝(Jagiellon dynasty)波兰这个词来源于古斯拉夫语“Polans ”,意思是庄稼汉。波兰由于其民族起源于迁徙到中欧地区的斯拉夫部落。其国家形成较为德意志诸族晚,因此长年受到德意志诸族的压迫和干涉。而又因为其国家和文明的形成的过程借鉴了大量由德意志诸邦传来的西方内容。因此形成的波兰国家在征伐东部的斯拉夫人中多次获胜,使得波兰成为一个十分矛盾的国家,即既想摆脱德意志诸族的控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又不得不借助德意志人来建设和维持自己的国家。同时又蔑视自己的斯拉夫同族,视之为野蛮人而屡加征伐,但是又为了抵抗德意志诸族的干涉而借助斯拉夫同族之力来增援。这种骑墙两头下注又两头踹的行为,导致了波兰陷入了“德国人视其为斯拉夫人,俄国人视其为天主教徒,捷克人视其为斯拉夫天主教徒。”的尴尬境地,成为诸国公敌。而波兰特色的长王子继承制、选王制和单票否决制,使得波兰国家无力统一,在长年结怨于外国后。强大起来的俄罗斯和波兰开战,最终在马西乔沃思会战(Battle of Maciejowice)中彻底歼灭了波兰的抵抗。1795年,波兰大公国被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从此不复存在。


剧本一: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卡朱米歇二世:卡齐米日二世 (Casimir II , 1138-1194年,1177-1194年在位),波列斯拉夫三世的幼子(遗腹子),最初未能获得封地。1166年他的四哥亨利死了,亨利的领土被他 的两个哥哥波列斯拉夫四世和梅什科三世瓜分,给他剩下了小小的维什利卡公国。1173年他获得桑多梅日公爵领地,1177年克拉科夫贵族驱逐他的哥哥梅什 科三世,他以长王子的身份获得克拉科夫大公称号。(波兰的王统很类似基辅罗斯各邦,只有获得传统首都的大公称号才能被公推是波兰王,波兰传统首都是克拉科夫)。在获取大公地位后,为了巩固他的地位。卡齐米日二世于1184年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效忠。1186年他通过获取马佐夫舍和 库亚维扩大他的势力。1191年梅什科三世一度发动政变推翻了卡齐米日的统治,但是卡齐米日二世很快依靠基辅罗斯的帮助下夺回大公位。1193年他对不信 极毒教的雅特温人发动十字军战争。一年后他返回克拉科夫,随即在一次宴会上突然去世。
卡齐米日二世“正义王”的绰号来自教会的史学家,他们授予卡齐米日这个名称来感谢他赠与教堂的众多特权。卡齐米日二世去世时有两个儿子在世:莱谢克一世(8岁,之前卡齐米日还有两个儿子夭折了)和康拉德(7岁)。后来的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一世是他的直接后亻弋。


雷歇克:莱谢克一世(Leszek I,1186-1227年在世,1194-1227年间在位,期间数次被伯父梅什科三世和堂兄瓦迪斯瓦夫三世推翻,他的称号是白公爵(the white),虽然他在1202年一度加冕)
波 兰当时主要的势力一是控制 大波兰(以旧都格涅兹诺为中心的地区,早期波兰诸部落的核心,位于今天波兰的中西部)的梅什科三世及其子细腿的瓦迪斯瓦夫三世,二是控制 小波兰 (以克拉科夫为中心,位于今天波兰的南部)的莱谢克一世和控制玛佐夫舍公国(以华沙为中心)的康拉德 兄弟。这两支 分别出自波列斯拉夫三世的两个儿子梅什科三世和卡齐米日二世,他们为了 波兰大公 之位 争斗不休;此外,波列斯拉夫三世长子瓦迪斯瓦夫二世的家族控制着西里西亚。
教会势力因为卡齐米日二世的慷慨而支持莱谢克,世俗领主则支持梅 什科三世及其子细腿的瓦迪斯瓦夫三世;1195年梅什科三世在西里西亚王公支持下进军克拉科夫,以莱谢克之母海莱娜和克拉科夫大主教为首的摄政会议则请来 罗斯 加利西亚 王公罗曼助阵,击退并打伤了梅什科三世。但后来梅什科三世通过谈判和世俗贵族的支持,还是当了几年波兰大公。1202年,梅什科三世死了,世俗权贵 督军 米克瓦伊 支持细腿的瓦迪斯瓦夫三世继位,但米克瓦伊随即暴死,莱谢克一世依靠教会势力赶走瓦迪斯瓦夫三世,复位波兰大公。
莱谢克 1205年,打败并杀死了前盟友,加利西亚大公 罗曼,但罗曼的儿子丹尼尔继位,莱谢克对加利西亚的扩张无效。
1207 年,莱谢克正式承认波兰为教皇的附庸,并在当时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斗争中支持教皇势力(卡齐米日二世一族一贯支持教会),当时的教皇是中世纪权力最大的 教皇 英诺森三世,但是根据一个搞笑的轶事,莱谢克拒绝派兵参加 英诺森三世组织的十字军,理由居然是巴勒斯坦没有 酒 (蜜酒或啤酒)可喝。
梅 什科三世家族里,瓦迪斯瓦夫三世 的位置也不巩固,他是梅什科三世最小的儿子,因兄长全都早逝而成为父亲的继承者。其侄子瓦迪斯瓦夫-奥东尼茨(瓦迪斯瓦夫早亡的兄长奥东的儿子)也要求在大 波兰分得一份领地。另外,他还必须对付格涅兹诺大主教亨里克基特利茨谋求扩大教会权力的活动。1206年,瓦迪斯瓦夫三世擅自任命波兹南主教,和格涅兹诺 大主教发生冲突,大主教开除了瓦迪斯瓦夫三世的教籍;瓦迪斯瓦夫-奥东尼茨趁机起事,但瓦迪斯瓦夫三世赶走了瓦迪斯瓦夫-奥东尼茨和大主教;为此,教皇在 1214年绝罚了瓦迪斯瓦夫三世,但大部分大波兰封建主站在他这一边,没有引起严重后果。
1216年瓦迪斯瓦夫三世与基特利茨和解,而且他 与瓦迪斯瓦夫奥东尼茨的冲突也由于后者获得了卡利什领地(1216)而得到缓和。于是瓦迪斯瓦夫三世得以腾出手来与桑多梅日公爵莱谢克一世和西里西亚公爵 亨里克一世(波列斯拉夫三世长子瓦迪斯瓦夫二世的孙子)竞争大公公位。但是1223年瓦迪斯瓦夫奥东尼茨得到波美拉尼亚统治者希维托佩乌克二世(他是瓦迪 斯瓦夫奥东尼茨的妻子的哥哥, 不是皮亚斯特王朝成员,同时是格但斯克公爵)的支持,再次向瓦迪斯瓦夫三世开战。瓦迪斯瓦夫三世遭到惨败,到1227年他几乎失去了整个大波兰。瓦迪斯瓦夫三世接受莱谢克一世的提议,于该年11月在甘萨瓦(Gsawa)举行一次王公大会以解决领土纠纷。然而瓦迪斯瓦夫-奥东尼茨和希维托佩乌克突袭了会场,莱谢克一世当场被杀,亨里克一世重伤。瓦迪斯瓦夫三世因为迟到逃过一劫。在这种情况下,瓦迪斯瓦夫三世于1228年再次当选为大公。但是,他仍然抵不住瓦迪斯瓦夫-奥东尼茨的压力,被迫于1229年将大波兰拱手相让。不久,他又被迫将桑多梅日封给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1230年,康拉德一世一度取得大公头衔。
瓦迪斯瓦夫三世于1231年去世,他没有留下任何子女。


古塔尼斯库公爵:这个应该就是 前面 提到的格但斯克公爵-波美拉尼亚统治者希维托佩乌克二世,维尔可波斯卡侯 应该就是瓦迪斯瓦夫-奥东尼茨。
希维托佩乌克二世 (1190-1266在世,1215年起为格但斯克-波美拉尼亚公爵)
瓦迪斯瓦夫-奥东尼茨(1190-1239),1229年打败叔父瓦迪斯瓦夫三世,夺取大波兰公位,1239年去世,大波兰被其二子波列斯拉夫和普热梅斯乌分治。波兰的领土进一步分裂。
这 期间,波兰封建主和德国封建主既有冲突,又有合作,1216年起,前面提到的玛佐夫舍公爵在赫翁诺建立普鲁士主教区(得到兄长莱谢克和堂兄 西里西亚的亨利克的支持),向维斯瓦河-涅曼河下游沿海地区的异教徒普鲁士人传教,之后先后组织了两次不怎么成功的十字军征讨普鲁士人,遭到强烈反击。 1226年起,康拉德 引狼入室,请求条顿骑士团参与对普鲁士的征服,之后条顿骑士团遂扎根于普鲁士人的地区(成为后来普鲁士王国的先祖),并和早先在拉脱维亚一带活动的利沃尼 亚宝剑骑士团合并(1237年),形成了强大的骑士团国家,定都于马尔堡。
最初,骑士团进军顺利,一度远征罗斯,但在1242年被亚历山大 -涅夫斯基在楚德湖战役中打败。此时波兰的南部正被蒙古军团蹂躏。骑士团插手希维托佩乌克二世家族的内斗,希维托佩乌克二世遂和异教徒普鲁士人结 盟,激起了第一次普鲁士人大暴动(1242-1249). 希维托佩乌克当时的领地控制着今天波兰北部的大部分沿海地区,相对于皮雅斯特家族控制的波兰内地,几乎是完全独立的。骑士团的新城堡在维斯瓦河沿岸的贸易 路线上,与公爵的领地也存在竞争。到1247年,希维托佩乌克被骑士团打败求和,1248年双方缔约,希维托佩乌克被迫将从他的兄弟那里取得的土地归还, 允许条顿骑士团在他的领地通行,停止向在维斯瓦河上航行的船只征收通行费,不再向普鲁士人提供任何援助。 普鲁士人在1249年2月7日被迫签署基督堡条约,第一次普鲁士大暴动平息。


剧本二:群狼的咆哮


亨利克一世:亨利克一世(Henryk I, 英语写法是Henry),绰号大胡子(the bearded),其父为“高个子”波列斯拉夫一世。起先为西里西亚公爵。由于在莱谢克一世被杀时其子波列斯拉夫五世仅仅一岁半。因此波兰再次继续诸侯混战。细腿的瓦迪斯瓦夫三世和康拉德先后做了克拉科 夫大公,但因为因缘际会,最后亨利克一世因为其德国背景而取胜。随后担任克拉科夫大公兼波兰最高王公到去世(1232-1238),他爷爷瓦迪斯瓦夫二世本是波列斯拉夫三世的长子,但执政不 力被贵族们驱逐了(1138-1146年在位,1159年死),但是其家族保留了西里西亚的领地。亨利克一世家族曾流亡德国多年(西里西亚领地也和德国紧邻),通过他的德国妻子,以及西多会修士的支持,引进大量德国移民,开发波兰的土地,同时还给城镇实施德意志法律,这样西里西亚就成为波兰最繁荣但是也最德国化的地区。而他本人也德国化很厉害。这些都为为后来德国化的普鲁士的成立有很大作用。他成功的把位置传给了儿子亨利克二世,但这个 位置给他儿子带来了灭顶之灾。

亨利克二世:亨利克二世(Henryk II) 绰号虔诚者(the Pious),登基不久就面临这蒙古大军的入侵,此时理论上的波兰国王是莱谢克一世的儿子波列 斯拉夫五世(16岁),蒙古军先击败波列斯拉夫的军队,洗劫和焚毁了克拉科夫。随后在列格尼茨城附近的瓦尔舒达德村与亨利克二世率领的波兰、骑士团联军交 战,当时捷克国王温塞拉斯的捷克援军也在路上,此战是拔都西征的支线战役,蒙古军的统帅是拜答尔(察合台子),蒙古军用佯装败退的办法,将波兰、骑士团联 军诱入伏击圈,之后大部歼灭。亨利克二世当场战死,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负伤逃走,随即也死掉了。捷克国王闻讯狼狈逃走,拜答尔率军西进,却在奥洛穆茨城 (Olomouc)城下遭捷克军奇袭战死,蒙古军在另一位统帅合丹(窝阔台子)的率领下南下与拔都主力汇合,这是蒙古军深入到的欧洲最西处。亨利克二世的个人长年作为副王协助其父统治波兰,其独立统治期只有短短的三年。在其统治期间致力于统一波兰,却又因插手神圣罗马帝国的僧俗斗争导致自己丧失了许多利益。因此未能改变波兰的混乱局面。


剧本三:苍狼的末裔


波列斯拉夫五世:(Boleslaw V ,1226-1279,1243年起正式成为波兰大公),苦命的波列斯拉夫五世,此人两岁就没了爹(1227年莱谢克一世被杀),1239年他结婚了,妻子Kinga是匈牙利贝拉四世的女儿,这姑娘信教虔诚的魔怔了,拒绝和波列斯拉夫五世 同房;(贝拉一家似乎都有点儿精神问题,贝拉的妹妹是匈牙利历史上有名的圣伊丽莎白,Kinga死后也封圣了)。波列斯拉夫五世也挺虔诚的,按当时史家的记载他 既不能用强,也不肯找情妇,于是终生无后,因此绰号“腼腆的(或害羞的,the Shy)”。
1241年,拜答尔和合丹率领的蒙古军一路蹂躏了波列斯拉夫五世的直辖领地桑多梅日和克拉科夫,在列格尼茨战役又全歼亨利克二世率领的波兰-骑士团联军,但在西里西亚首府弗拉茨瓦夫城下遇火攻受挫,遂南进捷克的摩拉维亚地区去了。
波列斯拉夫五世 学习堂兄弟在西里西亚的经验,引进德国移民恢复领地的经济,重修克拉科夫城;但1259年,那海 率领的金帐汗国军队再次摧毁了波列斯拉夫五世的成果。波列斯拉夫五世晚年专注于对抗西里西亚并成功击败对手,但是仍不能并吞西里西亚。1279年波列斯拉夫五世死了,位置传给堂侄,玛佐夫舍的 “黑王”莱谢克二世。

亨利克:这里是指西里西亚公爵 亨利克四世(Henryk IV)绰号光荣者(Probus)。亨利克四世早年丧父后,投奔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借助他的力量维持了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对奥托卡二世感恩戴德,作为他最主要的盟友深深的卷入了捷克政局。作为奥托卡二世在波兰地区的主要盟友,亨利克和其他波兰封建主,特别是他的堂兄弟波列斯拉夫二世之间经常交战来争夺西里西亚和大波兰的控制权。这使得他一方面为了争夺西里西亚和大波兰地区而要与波兰封建主开战,另一方面为了报答养父奥托卡二世的恩德,又要参与到捷克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战斗中,虽然他最终保住了自己在西里西亚的地盘,但是分散于两头的战略目标这使得他疲于奔命,无力进一步进取。在奥托卡二世死后,他及时转向,宣誓效忠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一世。在他的支持下转为和以莱谢克二世为首的一批波兰封建主进行战斗以图赢取克拉科夫大公的称号(波兰长王子继承制规定唯有克拉科夫大公是波兰诸封建主之首)。但是他屡战不胜,虽然两次成功的获取了克拉科夫以加冕为波兰大公。但是保留时间都不太长。即便是1289年终于赢得了克拉科夫,他也没有把根据地从桑多梅日迁过来。所以很大程度上只能说他是西里西亚公爵而不是波兰大公。亨利克四世继承了其家族长年的德国化政策,在西里西亚大力引进德国移民来振兴经济,实行德国式法律来管理城镇。他本人德国化很严重,幼年即受德式的教育,以说德语为荣,而且他本人擅长文学,自诩是游吟诗人,他有两部诗被《马内塞古抄本集》(Codex Manesse, 号位中世纪德语文学最佳作)收录。约1290年时亨利克四世暴亡,可能死于竞争对手的暗杀。死后他的地盘被他的侄子亨利克五世吞并。

法兹拉夫:指瓦茨拉夫二世。他是最强大的捷克君主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之子。在父亲于杜恩克鲁特战役中阵亡后,7岁的瓦茨拉夫二世继承了波希米亚王位,由勃兰登堡藩 侯奥托摄政。由于他父亲的失败,普热米斯尔王朝的绝大部分领地(包括奥地利、施蒂里亚和克恩滕)都被哈布斯堡王朝和其他德意志诸侯瓜分。瓦 茨拉夫二世在衰落的波希米亚巩固了王权。1300年,他进行货币改革,建立全国唯一的铸币厂。为支持其子瓦茨拉夫与安茹的查理(即后来的匈牙利国王查理一 世)争夺匈牙利王位,瓦茨拉夫二世于1301年对法国发动匈牙利王位继承战争,瓦茨拉夫雖然登上匈牙利王位,但他返回波希米亞,只派大臣亻弋理匈牙利事務。1303年,瓦茨拉夫二世当选为混乱的波兰王国的国王。1305年,瓦茨拉夫二世逝世,由其子瓦茨拉夫三世继位,瓦茨拉夫三世很快也死了,捷克的王族未能保住波兰的王位。

肯通米纳斯:这个人很值得说一说,他应该就是立陶宛大公 格季米纳斯(Gediminas ,1316-1341年在位),1275年之后出生。他是立陶宛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大公之一,利用金帐汗国的衰落大力扩张,吞并了现在白俄罗斯和 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将立陶宛的领土从波罗的海延伸到黑海,1321年他建立了作为今天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城。其后亻弋为立陶宛和波兰历史上重要的王族 Gediminids,包括著名的亚盖洛和维陶塔斯。鼎盛时期的立陶宛包括了今天白俄罗斯的全部和乌克兰的大部,是当时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立陶宛大公国在中世纪的中欧,可以说是极少数能被称作是波兰视为真正的盟友的国家。因为两国都是两头下注而又两头踹,为的都是要一边求发展一边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就是后来为什么可以出现波兰-立陶宛联邦。鼎盛时期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拥有近1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和1000万人口,提供了大量谷物、牲畜和毛皮给西欧市场,这个商品化的粮食和牲畜供应是西欧城市化能够完成的重要保证。


剧本四:出现在西域的狼


卡朱米歇三世 :这里指“伟大者”卡齐米日三世(Casimir III),但是他并不是波兰史上唯一的有大帝称号的人。但是确实他的“大帝”名声比较常用。卡齐米日三世之所以有“大帝”称号,首先是因为他确实很大,史载他身材魁梧高壮。其次他确实颇有功绩。在他即位前,其父 瓦迪斯瓦夫一世成功的加冕为王,但是却在几个方向上遭到严重打击,骑士团占领了波美拉尼亚和格但斯克,完全夺取了波兰的出海口,捷克人夺走了波兰最富庶的西里西亚地区。卡齐米日三世 即位后励精图治,在内政方面的成绩 比对外扩张有效,包括:
1 设立贵族义务兵役制
2 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
3 1364年在首都创建了波兰第一所高等学府—克拉科夫大学
4 继续引进德意志、犹太移民
5 加强法制建设,设立实行德意志法的高等法庭 等等
鉴于当时的力量对比,波兰无法用战争手段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他则采用迂回妥协的办法来缓和同条顿骑士团和邻邦捷克的矛盾。先后于1339年在维谢格拉德三国君主会议上与匈牙利结盟;1343年与条顿骑士团缔结了“永久和平条约”,以割让东波莫瑞给骑士团为条件换回库亚维。
此外,为了补偿被骑士团和捷克夺走的土地,卡齐米日三世和立陶宛结盟(他娶了 格季米纳斯的女儿为第一位王妃),一起对罗斯诸邦扩张,夺取了今天西乌克兰的加利西亚地区。
卡齐米日三世在培养接班人上完全失败,他先后四次结婚,却无男嗣;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匈牙利安茹王朝的路易。

福拉扬斯拉夫:此人就是立陶宛历史上著名的双雄兄弟之一的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Wladyslaw-Jagiello)。他们开辟的波兰王朝就是亚盖洛王朝。这个波兰王朝,或者称之为波兰-立陶宛联邦,是波兰和立陶宛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亚盖洛于1351或1362年生于立陶宛的维尔纽斯。早年在叔父科斯图提斯的照料下长大,但是长大即位后和自己的叔父翻脸(亚盖洛的父亲阿尔吉尔达斯和科斯图提斯是共治关系)。于是他开始和自己的叔父与堂兄弟维陶塔斯交战。虽然多次被击败,但是最终亚盖洛还是击破了他的叔父的势力。维陶塔斯逃亡到条顿骑士团领地,和其勾结起来准备反攻倒算。亚盖洛为了抵抗条顿骑士团的势力而寻求外援,他找的外援是波兰人。为了能获取波兰封建主的认可,亚盖洛迎娶了11岁的波兰女王雅德维加(Jadwiga of Poland),从而使得立陶宛皇室可以入赘波兰。1385年双方签订《克列沃条约》,亚盖洛保证替波兰夺回领土,1386年他和雅德维加女王正式举行了婚礼。(女王曾派一个亲信去确认他未来的丈夫是个人,因为她听说他是一个像熊一样的生物,残忍而粗鲁。)之后雅盖洛被大主教波赞塔加冕为国王瓦迪斯瓦夫(二世)。波兰-立陶宛联邦就此成立。
成立后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国势大增,1387年,波立联邦将摩尔多瓦收入囊中,大大刺激了条顿骑士团。使得条顿骑士团和波立联邦敌意更浓。在条顿骑士团的资助下维陶塔斯再次进攻立陶宛,立陶宛掀起内战。亚盖洛为了分裂维陶塔斯和条顿骑士团,跟他的堂兄弟签订了《阿斯特拉瓦和约》(Astrava Treaty)。承认了他堂兄弟对立陶宛的管治权。合约签订后的维陶塔斯于1392年成为立陶宛大公,以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沃的名义统治立陶宛大公国。
维陶塔斯在亚盖洛的鼓励下东进。金帐汗国可汗脱脱迷失在1395年被帖木儿击败后,逃到维陶塔斯处避难。双方签署了让维陶塔斯帮助脱脱迷失夺权,汗国将更多土地割让给立陶宛大公国的条约。在1398年,维陶塔斯的军队攻入克里米亚并在那里建了一座城堡。
1399年,罗马教皇卜尼法斯九世授权维陶塔斯和亚盖洛组织一次针对蒙古金帐汗国的十字军,结果惨败,20位王公,包括瓦迪斯瓦夫二世的两位兄弟都战死了。
为了这次东进,维陶塔斯一度把立陶宛沿海的萨莫吉希亚割让给条顿骑士团,现在东进完全失败,他只能把注意力转回到西方;骑士团勾结亚盖洛的另一个兄弟反对维陶塔斯,双方的矛盾再度激化。
1401年的亚盖洛和维陶塔斯签署了 《维尔纽斯和拉多姆联合协议》。维陶塔斯被允许拥有极大的自治权,但在他死后,立陶宛大公的头衔和权利被转给波兰国王亚盖洛的子孙。假如亚盖洛无子嗣而亡,波兰贵族不允许在不与维陶塔斯商议的情况下选举新国王。这令波兰和立陶宛贵族的关系更为紧密,而且两国构成了永久性的防御同盟。
之 后,波兰-立陶宛和骑士团方面都竭力拉拢盟友,积极备战。1409年,萨莫吉希亚暴动,骑士团和波-立联邦的战事最终爆发,1410年7月,波兰-立陶宛 -罗斯(斯摩棱斯克王公)-鞑靼人联军于 条顿骑士团国境内的坦能堡附近的三个小村镇:即西面的格伦瓦德,东北的斯特巴克和南部的沃德维格沃之间的广大平原上 决定性的击败条顿骑士团,大团长容金根 以下数千骑士团精锐全部战死,骑士团一蹶不振,但利用波兰国内的矛盾,骑士团坚守住了大部分领土。终 瓦迪斯瓦夫-亚盖洛一生,他没能从骑士团手里夺取太多的领土。
1399年,雅德维佳女王不幸早亡,瓦迪斯瓦夫-亚盖洛先后四次结婚,终于给自己带来了两个继承人-长子 瓦迪斯瓦夫三世统治波兰,幼子卡齐米日四世统治立陶宛。 瓦迪斯瓦夫三世一度兼领匈牙利王位,1444年在瓦尔纳战役中牺牲在奥斯曼帝国手下。卡齐米日四世最后兼领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亚盖洛一生戎马,为了波立联邦的利益而奋战,把领土从黑海一直连到波罗的海。开创了波兰历史上的又一个全盛时期。因此他被波兰和立陶宛两国均尊为英雄。现在波兰克拉科夫市内有亚盖洛大学,是亚盖洛为纪念妻子而建立。是波兰最古老的大学。       


韦特孛特:此人就是立陶宛历史上著名的双雄兄弟之一的维陶塔斯(Vytautas  the great)。立陶宛大公,后来几乎就可以称王了。是立陶宛历史上的明君
1350年左右出生于旧特拉凯(Senieji Trakai), 其父是科斯图提斯,跟亚盖洛的父亲阿尔吉尔达斯是兄弟。所以他跟亚盖洛是堂兄弟关系。立陶宛自成立以来,就视条顿骑士团为主要对手并与之多次交锋。但在阿尔吉尔达斯死后,因为亚盖洛和科斯图提斯争权,俩人均派人去条顿骑士团处献媚,求以为外援。结果掀起了第一次立陶宛内战。内战的结果是科斯图提斯战败身死,维陶塔斯逃亡到条顿骑士团处。条顿骑士团视维陶塔斯为奇货,打算利用他干预立陶宛局势以求最终吞并立陶宛。在条顿骑士团的资助下维陶塔斯回到立陶宛,掀起第二次立陶宛内战。在这次内战中维陶塔斯发现条顿骑士团企图吞并立陶宛的阴谋,同时亚盖洛为了尽快继承波兰王位,与维陶塔斯妥协,将立陶宛大公位让给了他。两人一拍即合后维陶塔斯抛弃了条顿骑士团,成为立陶宛大公。
随后维陶塔斯开始对罗斯诸邦进行征伐。由于当时罗斯诸邦皆是钦察汗国的封臣,所以维陶塔斯利用钦察汗国的内乱,通过支持脱脱迷失复位而吞并了罗斯诸邦的大量领土。一直把国土延伸到克里米亚半岛。
随后维陶塔斯开始继续对抗立陶宛的宿敌——条顿骑士团。为了能支持脱脱迷失,维陶塔斯不得不把萨莫吉希亚割让给骑士团换取安全的后方。在东进完成后,维陶塔斯开始对付骑士团,不断派出间谍挑动萨莫吉希亚当地造反。这导致骑士团再次和立陶宛翻脸。两方开战后,维陶塔斯联合他的兄弟,在1410年坦能堡大会战中决定性的大破条顿骑士团。一举奠定立陶宛的地位。在随后成立波立联邦后。维陶塔斯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他的改革削弱了封建主的地位,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大大推进了统一的立陶宛国家和民族的形成。同时维陶塔斯热衷发展文化,在他的资助下,维尔纽斯成立了维陶塔斯-玛格努斯大学(名字意思是伟大的维陶塔斯)。这是立陶宛最古老的大学和最高学府。维陶塔斯的赫赫战绩和伟大改革,使他成为立陶宛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他死后被封为圣人,还有一座圣维陶塔斯教堂,是立陶宛最古老的建筑,位于现在立陶宛的考纳斯。


洋基修喀:此人是成四胡写的又一典型,因为他其实是捷克人,但是他确实参与过波兰人的战争,因为他早年是雇佣兵。
扬-杰式卡(Jan Zizka)。捷克民族英雄,约1376年出生在捷克南部的托罗茨诺夫(Trocnov ,现在叫Borovany )的一个破落骑士家庭。可能生来是独眼(因为杰式卡在捷克语里意思就是独眼,他在1421年左右双眼全盲)。他是捷克胡斯战争中胡斯派最强的军事指挥官。早年以当雇佣兵为生,参加过许多重要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1419年胡斯战争爆发后,他加入胡斯派领导捷克军民作战。以自己独创的“大车战术”(Wagenburg, 以大型篷车首尾相连抵抗骑兵冲击,破坏其机动性和冲击力,然后使用己方的骑兵反击)屡战屡胜。三次大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孟德。为胡斯派的兴盛做出卓越贡献。 1424年杰式卡在率军围攻普尔里比斯拉夫时因染上瘟疫而去世。在他死后不久胡斯派就失败了。但是由于他的奋战,胡斯派的要求得以在战后确定下来,为日后捷克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