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转贴] 潘伟斌答闫沛东先生的60问

潘伟斌答闫沛东先生的60问

近日,网上流传着闫沛东先生对安阳曹操墓提出的60问,其中,我们认为有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尽管许多问题都是重复发问,甚至对读者极易造成误导,所以,我想为了以正视听,在此逐一作答,也是和闫沛东先生商榷。
1 问天:袁济喜说,当天,电视上10时播出新闻,还说“疑似发现魏武大帝墓”。到了12时,就变成了确认发现曹操墓,且没有提供新的证据[51]。此间的新证据,天晓得吗?

答:关于那天央视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前后不一,这完全是央视自己的问题,我们也很是愤慨,请闫先生去问央视是怎么回事。更要问一问他们为什么提前于新闻发布会之前先提前报道了。
2 问河南:马未度所言“一开始的新闻发布会(时间应为 2009年12月27日,作者注)上,称刻有‘魏武王’的石牌、石枕都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52]可真?此问关心的不是“石牌、石枕是否来自盗墓分子”,而是有否“发布石牌、石枕都来自盗墓分子”一事。

答:此问题虽然是问马未都先生的,但是我认为闫先生的目的非常令人生疑,有故意误导读者之嫌。因为,马先生曾经说过,自己没有到过现场,那么他更不是直接发掘者,他怎么会知道这些发布的石牌、石枕是不是都是从盗墓分子手中收缴的呢?如果马先生回答你它们都是,那么,你是不是就以马先生的这个结论为依据,认定它们都是从盗墓贼手中收缴了的呢?

在这里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们发掘出土了60枚石牌。而从盗墓分子手中收缴到的石牌只有一枚和那个慰项石。
3 问河南:刘庆柱说 “定时期不是根据朝向,首先是按遗物,当然也有形制,比如画像砖肯定不是那个时期的[53]”。从语境分析,“曹操墓”中出土了不是曹操那个时期的画像砖。请问对“曹操墓”中出土的不是曹操那个时期的画像砖如何解释?在发布会上公布这一发现了吗?“曹操墓”中还出土了其它哪些不是曹操那个时期的物品?

答:曹操墓中出土的不是什么画像砖,而是画像石。这些都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过了。我们没有半点隐瞒,请闫先生自己去查当时的资料。至于那些画像石是不是那个时期的,也请闫先生自己去辨别为宜,因为要质疑,你先熟悉当时的有关文物常识,免得别人说什么,你又质疑或怀疑一切,不信专家的话,你倒不如去相信自己,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专家的话你可以怀疑,可以不听,那就请你自己去判断,要不然就会陷入专家解释,你不相信的周而复始的怪圈里去。
4 问河南:王巍说,潘伟斌介绍过,在一个漆器下面发现三件石牌。古代的漆木件只要一动,它肯定荡然无存了。但是在下面发现三件石牌,根据考古发现的这三件石牌是可以肯定没有移位的[54]。有录像证明吗?

答:有录像照片为证。
5 问河南:据《南方周末》2010年1月7日报道,“魏武王”石牌现身黑市,安阳市据此决心发掘曹操墓[55]”,此处的“魏武王”石牌系指何物?

答:《南方周末》的报道没有经过当事人的过目,故其报道内容有些与事实不符。根据其报道说是2009年3月份,在黑市上发现了“魏武王”石牌,而我们的发掘工作是在2008年开始的,“安阳市怎么会据此决心发掘曹操墓”的呢?在这里善意的提醒一下:希望闫先生在提问题时要有最基本的辨别能力和判断力,不要为记者所误导。

6 问河南:据《南方周末》2010年1月7日报道,2009年3月,安阳市考古所所长孔德铭的一个朋友拿了一件从黑市上买的文物让他鉴定,孔德铭看到文物后非常兴奋,劝说他的朋友将其让国家回收。这就是与后来在曹操墓中发现的7块“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一模一样的石牌[56]。此处的石牌是系指何物?

答:据我所知,这块石牌应该是“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请注意是“挌
7 问河南:如果上问中的回答是“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石牌的话,那么从盗墓者手中缴获的那块“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石牌[57]又是怎么回事?

答:这个问题前面已经回答了,在这里不做赘述。
8 问河南:为什么一直不让记者接触盗墓贼,而对于记者所问的盗墓贼姓甚名谁,为什么一直回避[58]?

答:这就麻烦闫先生去问当地的公安系统了。据我所知,河南方面并没有刻意去阻挠记者去接触盗墓贼,恰恰相反,而是给记者提供了诸多接触盗墓贼的机会。有不少记者已经在报道中描述过对盗墓贼的采访,请闫先生不要一味的去误导读者,还是辛苦一下,去读一下有关报道,去翻翻报纸。
9 问李梅田:“在发掘过程中,从头到尾都有文字、摄像等在记录。”(李梅田[59])真有其事吗?

答:为什么要问别人呢?在这里我告诉你,有。
10 问刘庆柱:对于在考古领域并非权威的马未度“刻有‘魏武王’的石牌、石枕都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的质疑,以“铭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石牌,的确是认定曹操高陵的重要内证”[60]作答是否牛头不对马嘴?

答:关于这个问题,上面已经回答了,并非全部石牌都是从盗墓分子手中收缴过来的,那些从墓中直接发掘出来的石牌是认定曹操高陵的重要内容,并没有“牛头不对马嘴”的嫌疑。
11 问河南:,为何不把3枚出土钱币的朝代公布出来?这样不是更容易确定墓穴的年代?(网友[61])

答:我们已经将出土的三枚铜钱公布出来了,闫先生为什么就视而不见?其年代的断定我认为还是请您自己来。因为,专家已经回答了,看来你应该是不相信的。与其这样,不如你来亲自鉴定,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多看看这方面的书,要么就只能听专家的结论了。
12 问唐际根:墓志一般是用在中下级里面,到帝王这一级是不应该有墓志的[62]。此话可有据?

答:不知道这个问题是来自哪里。
13 问孙英民: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孙英民[63],郝本性[64])。请问“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是哪个或哪些?免得别人说,没有可比较的文献记载与实有墓葬,西高穴古墓规模本身不能作为帝王陵墓的证据。如果西高穴古墓的规模算是帝王级,那比它小多少才是大臣级(钱玉趾[65])?善意提醒一下,李梅田说,秦汉流行的墓碑到(曹魏)这时也趋于消失了,渐渐演变为埋在墓室内的墓志。既然地面上已经了无标记,那么今天的考古工作当然就难以发现这个时期的高等级墓葬了[66]。

答:同时期相同级别的墓葬确实已经发现了几座,关于这一点还是请闫先生自己去查一下已公布的资料。关于帝王陵墓级别的问题,确实与大臣墓是有等级区分的,因解释起来篇幅太长,请看一下韩国河先生的《秦汉魏晋丧葬制度研究》,那里有专门的论述。关于李梅田先生所说的“今天的考古工作当然就难以发现这个时期的高等级墓葬了”,其意思我的理解应该是今天的考古工作者难以在地面上发现这个时期的高等级墓葬了。不知对否,请您向李先生求证。
14 问刘庆柱:看两个器物是不是这里边出土的也很容易,只要用仪器做一下物质结构分析,一测就出来了,这个技术上很简单没什么复杂的(刘庆柱[67])。那为何不尽早对一系列出土文物进行科学测试?

答:那是考古发掘结束后整理阶段的事情,不影响此墓葬的断代。因为,此墓葬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既有墓葬形制方面的证据,又有出土陶器、画像石等极具时代特征的东西为证,更有刻铭石牌为据,年代测定和断定的手段不止有碳十四测定这一种。
15 问孙英民:李梅田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下墓室尽管墓室数量不如汉代那么多,但在建筑结构上和内部装饰上都比较精致[68]。孙英民说,“曹操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69]。如果“尽显朴实”的“曹操墓”算不上“比较精致”,那么“曹操墓”是否还符合或完全符合东汉晚期墓葬的特点?

答:此问题与此墓葬是否是曹操墓无关。



16 问刘庆柱:帝陵的方向汉代是东西向的,东汉改成南北向了(刘庆柱[70])。“曹操墓”是东西向的,为什么还说葬制符合东汉晚期特点?

答:是不是符合东汉晚期墓葬特征,不是仅墓的方向这一点来说明,是由多种综合因素来判定的。
17 问专家:曹丕的河南首阳陵,以山为体,无为封树。曹植的山东鱼山墓,凿山为穴,占地800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石宫墓。是否因此可说“曹魏大墓”与“曹家大墓”形制上格格不入[71]?

答:曹丕墓在首阳山,以山为体,无为封树,并不是说明他的墓室就是石宫墓。事实上,曹植墓也是用砖垒砌而成的。
18 问赵超:你没有说“西汉时期就出现了墓志”,但说了“西汉时期出现的‘告地状’为墓志的滥觞”[72]。此处“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或发端应没有错吧?“滥觞”仍然支持“未发现墓志的安阳西高穴大墓是曹操墓”?

答:请问赵超先生,或根据赵超先生的答案自己判断去。
19 问刘庆柱:针对“曹丕已经篡汉,怎么会把歌颂汉代功绩的内容刻到画像石上?”[73]的质疑,你回答说,“曹操墓”不是曹丕修的,曹操去世之前一年半就开始修了[74]。言下之意画像石是汉臣的曹操生前就放入墓中了。但画像石是墓室建筑构件,从目前的报道上看,也没有发现墙上有画像石被拆之后留下的洞(黄震云)[75]。这如何解释?

答:曹操墓中出土的画像石没有人说是墓室的建筑构件,我们多次声明它是墓门和石椁上的。所以你不会发现墙上有什么画像石被拆下来之后留下的洞。
20 问河南:当地文物部门称“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是1800年前的,却没有同时公布“碳-14”的检测报告。这其中是什么原因[76]?

答:前面已经回答了此问题。
21 问李灿:两个墓室是方形的,但是没有墓门,汉墓最主要的就是墓门,没有墓门结构,从墓道直接进入墓室,这很奇怪,更不符合汉魏时期的墓葬结构。特别是方形墓,是隋唐时期盛行的一种造型,所以这个墓葬最早时期不会超过东晋(李灿[77])。但是,孤证不立,如何解释支持该墓年代为东汉末年的证据?

答:你这是文李灿先生的,又有误导读者之嫌,因为西高穴曹操高陵不仅有墓门,而且墓门外有三道总厚度达1.2米的封门墙。这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照片和资料上都有,为什么闫先生就视而不见,混淆视听呢?
22 问孙新民:“慰项石”是警方追缴而来,其形制与其它被认为是东汉晚期石碑的形制不同(孙新民[78])的话,那么,“慰项石” 的形制是哪个时代的?

答:不知道闫先生从哪里得到的孙新民说这话的,我想是您自己杜撰的吧。
23 问孟宪实:帝的墓和王的墓,在规格上有严格的区分,虽然曹操被其子曹丕追封为武皇帝,但应该还是按“魏王”的级别下葬。如果曹操墓超过亲王的规格,那就有问题了(孟宪实[79])。帝的墓和王的墓在规格上有哪些严格的区分?“曹操墓”究竟是什么规格的墓?

答:关于帝墓和王墓规格的区别我建议您还是去读一读韩国河先生的《秦汉魏晋丧葬制度研究》。
24 问倪方六:从曹操墓的规格上来看,虽然比汉武帝略有不及,但仍然规格级别很高,属于帝王级陵墓,而且比历史上某些帝王的陵墓级别还高(倪方六[80])。帝王的陵墓级别的高低很容易比较吗?

答:请问倪先生,但是权威的答案应该是那些考古界的专家。
25 问刘庆柱:如果不是曹操,那个地方在那个年代不可能埋任何一个王(刘庆柱[81])。如果年代稍有差别,有没有其他王可埋呢?

答:刘先生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就是那个年代,就是那个时间段。
26 问李灿:“墓室最能讲清墓葬断代[82]”是考古界的共识吗?

答:这个问题虽然是问李灿先生的,但是我在这里给你解答,不知道是不是有点越俎代庖的嫌疑,但是我还是要对你解释。断定墓葬年代不仅仅是根据墓葬形制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地层学、类型学和墓葬内出土的随葬品,随葬品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陈长琦先生指出:从目前发表的曹魏高陵考古的阶段性成果来看,墓葬形制与时代的判断,遵循了考古类型学理论的原则与要求;出土器物,地层关系明确。其初步结论是正确的,符合考古学理论与原则。
27 问河南:临漳一带,也包括今天的安阳一带,西门豹祠大约有十六七个[83],作为“曹操墓”坐标的哪个西门豹祠是怎么被选定的??

答:我们确定曹操墓的坐标不是西门豹祠,而是古邺城。根据《元和郡县图志》相州邺县条中记载“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同书也记载了西门豹祠位于县西十五里。既然闫先生问到这个问题了,我们不妨用河北省邯郸市的刘心长先生的话回答你的问题,根据刘心长先生的实地考证,认为西门豹祠就在邺城故城西,漳河南岸,今天的漳河大桥东行一公里处。目前这里为一高地,高出地面约2~3米,其地表至今还散落着不少东汉、东魏、北齐时的砖瓦残片(见刘心长先生的《曹操墓研究》一书,和刘心长先生的文章《曹操墓研究》,刊载于《新华文摘》1998年第1期)。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的那个西门豹祠。

关于西门豹祠的位置,《水经注·浊漳水》上有这样的记载:“漳水又东迳武城南。……漳水又东北迳西门豹祠前。祠东侧有碑隐起,为字词堂,东头石柱勒铭曰:“赵建武中所修也”。它的复建年代是在赵建武年间,也就是在公元335~348年。《水经注》中所提到的那个勒铭石刻前些年在这里出土,现保存在邺城文管所内。这也证明了这座西门豹祠就是《水经注》所提到的西门豹祠。

28 问唐际根:墓内两具女尸不管是谁,都不能否认墓主人是曹操,因为证明是曹操的东西太多了(唐际根[84])。如果是常林或者夏侯惇或者冉闵的老婆呢?

答:唐先生既然已经说了,证明曹操墓的东西太多了,试问闫先生怎么还会出现“常林或者夏侯惇或者冉闵的老婆呢”?这大概是闫先生自己所期望的吧?

陈长琦先生曾说过:“在东汉末,谥称魏武王的仅有曹操一人。坊间有人言,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冉闵,有可能称魏武王。但史料仅有冉闵称天王,而后称帝的记载。其实,与冉闵略同时,后赵的姚襄,死后曾谥魏武王。《晋书》卷116《载记》16:“会羌师来逼,襄怒,遂长驱而进,战于三原。襄败,为坚所杀,时年二十七,是岁晋升平元年也。苻生以公礼葬之。苌僭号,追谥魏武王。”姚襄死时为东晋的升平元年,即公元357年,比曹操卒年(220年)晚了近140年,且姚苌称帝在东晋太元九年,即公元384年。《册府元龟》卷224:“后秦姚苌僭即帝位,追谥父弋仲曰景元皇帝,庙号始祖,墓曰高陵,置园邑五百家。又谥兄襄魏武王。”以得谥之年算,姚襄比曹操要晚164年。且姚襄死时只有27岁,在人骨鉴定方面,是很容易区别的。”我不知道闫先生故意将三者混淆在一起,目的何在?出发点实在让人生疑。
29 问王巍:早些时候说年长的女性遗骸的年龄大约40岁[85]或40多岁[86],你在社科院2009年考古公共论坛上说,据专家介绍是50多岁[87]。长了10岁是怎么回事?

答:为了慎重起见,王所长亲自带领十几位专家,前往西高穴曹操高陵进行调研,他带去的既有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墓葬研究专家、石刻专家,还有体质人类学专家,经过对人骨重新鉴定,得出来的结果。这也正是我们尊重科学,谨慎求实,认真负责的态度的具体体现。

TOP

30 问郝本性:(“曹操墓”中)年龄大的女性并不是卞夫人,因为年龄不符。卞夫人出生于170年,死于230年,死时为60岁,而经过骨龄鉴定,那位年长女性只有50多岁(郝本性[88])。而断定“曹操墓”为真的第六依据是: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89]。如果“50多岁”与“60岁”年龄不符,那么“60岁左右”与“66岁”吻合的依据是什么?

答:关于卞氏的年龄,正史上记载不详,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体质人类学鉴定允许几岁的误差。直到目前还没有哪种技术能够将年龄具体准确到其出生年月日的。如果闫先生能够提供一个这样的方法,我想一定会解决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世界考古界都会对您感激不尽的。
31 问刘庆柱:墓中年龄大的女性是卞皇后吗[90]?

答:研究之中,在我们没有确定之前,不便奉告,这也是我们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表现。
32 问佘树民:证明曹操墓的真假,应该对亳州曹氏宗族墓群进行挖掘(佘树民[91])。如果曹氏宗族墓群中没有曹操墓,是否还要挖“七十二疑冢”?挖了“七十二疑冢”后再挖谁家的祖坟?

答:去问佘树民先生。
33 问刘庆柱:在答“曹操为何留下名号,难道是方便后人来盗或打击报复?”之问时,刘庆柱说“这不是曹操要不要写,这个牌肯定是他死以后写的。[92]”即便如此,难道是曹丕方便后人来盗或打击报复?

答:试问:谁的墓希望将来会被盗开?难道说曹操去世以后是想到要别人盗掘他的墓吗?他希望的是他的墓永远不被盗掘。因此,他的这种名号不是给盗墓贼或后人看的。这只能是表示是他的东西,一个归属权的问题,比如宋代墓葬中出土的买地劵等一样。难道说后世许多墓葬中随葬墓志就是告诉盗墓贼墓主人身份的吗?是为了让盗墓贼知道,让人报复他的吗?显然不是。盗不盗墓是盗墓贼的事,而不是墓主人所能够决定的。
34 问河南: 慰项石如为曹操生前常所用,材质应当高挡,其次材质与入葬时才做的石圭、石牌相同的可能性极小[93]。慰项石与墓内的石圭、石牌的材质相同吗?

答:正在研究,没确定前无可奉告。
35 问河南: “曹操明令墓内不得放有金玉珠宝铜铁之物,为何墓中还有这些兵器及少量珍宝?(刘心长[94])如果说少量珠宝为曹操随身之物,那兵器呢?

答:从来没有文献上说曹操明令墓内不得放有金玉珠宝铜铁之物,曹操本人也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我不知道闫先生是从哪里得来的?据我所知曹丕在为自己所作的《终制》上始规定了“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饭琀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而曹操在其去世之前下的遗令是“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兵器不在其禁葬之列。那些出土的少量玉器,正好证明了他所规定的“敛以时服” 的丧葬制度得到了贯彻执行。
36 问钱玉趾:潘伟斌的原意可能是东汉时期,在这个地方除了魏武王曹操外,其他人没有资格享用如此巨大的石圭,至于石圭而非玉圭符合曹操的薄葬思想[95],并没有说“只有王可执圭”。钱玉趾反驳说,并非只有王可执圭,公、侯、伯也可以执圭,且“王执镇圭”是玉圭,而西高穴古墓出土的却是石圭,石圭与帝王用圭似乎不符[96]。你可有新证据说明并非只有王可执“如此巨大的石圭”?

答:我的意思在明了不过了,即诸侯王等才能用圭、璧。至于是侯、公、伯等能不能用,闫先生可以自己判断。曹操墓中所出土的为石圭,而不是玉圭,正说明了其“无藏金玉珍宝”的规定是严格执行下去的。也是他对丧葬制度改革,实行薄葬的表现。
37 问河南:社科院考古所专家在论坛上表示,对现场出土的铁镜很感兴趣,在铁镜上应该可以发现对确定墓主身份更为有用的铭文[97]。铁镜上有铭文吗?

答:正在研究,无可奉告。
38 问河南:墓中的壁画十分精美,级别很高,专家推测应有更为正式的文字更多的碑刻[98]。有吗?

答:我们反复说明,曹操墓中没有壁画,不知道闫先生是健忘呢,还是不肯承认,有意误导别人呢?
39 问潘伟斌:针对“为什么‘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文字直接刻在石枕上,而‘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刻在另外的石牌上”的问题,潘伟斌说,曹操生前有头疼病和颈椎病,“慰项石”可能和治疗疾病有关,并不是平时使用的枕头[99]。难道“常所用”非“平时使用”?退一步说,即使“常所用”物品中有使用频率之分,那么患有头疼病和颈椎病的曹操“慰项”的频率会低于“格虎”吗?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可能是石枕是石质的,有足够的空间可供刻字吧。而那些使用过的武器都是事先铸造好的,材质坚硬不便刻字吧。但是,更准确的回答是去问那些刻字的人。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的意思是这个石枕不是他每天都要枕的那种枕头。但是不是每天都要枕,并不是不可以称为经常使用的。它和那些挌虎大刀之间没有频率可比的必要,要是闫先生非要比他们使用的频率的话,那就是抬杠和钻牛角尖了,那就请您自己去对读者解答吧,我们没有这个能力。
40 问潘伟斌:潘伟斌认为,曹操墓是有金玺的,只不过不是放在墓道里,而是在墓前另挖了一个地下储藏室,随葬他的追封印玺(唐南山[100])。找一找墓前的地下储藏室如何?

答:这是我们的共同期望,谢谢你的提醒。
41 问河南:为什么难懂的“慰项石”被盗走了,相对易读的“大刀”却幸存了?

答:不知道闫先生是不是充分读懂了我们的资料,我们在发掘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大刀,它没有幸存下来。
42 问袁定基:在其他古墓中确实都没发现过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类似物品[101]吗?

答:请去问袁先生。
43 问专家:石牌“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和“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 规格相同,但铭文的“武”字却不同,前者的“武”字少一点[102]。这是为什么?

答:它们没有什么不同。
44 问专家:墓中目前仅有的三件可以直接证明墓主身份的完整器物铭文出自3人之手应是不争的事实。书法水平究竟如何?

答:不知先生所言何物。
45 问东方早报记者顾村言:你的报道中“2008年,安阳县安丰乡派出所侦破了一桩盗墓案,缴获一块石枕,上刻“魏武王御用慰项石”字样。盗墓者亲口承认,石枕是从东汉大墓中偷来[103]”。此处是否将“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误写成“魏武王御用慰项石”了?
12)     薄葬之嫌
46 问河南:若从美学层面考察(曹操墓),两汉文化的特征至此时也趋于式微,(墓内)纹饰与器形都稍嫌粗笨,不再光彩照人。魏王薄葬,应该可信,“寒酸”一说,不算夸张(潘伟斌[104])。断定为曹操墓的第四大依据是,曹操主张薄葬,该墓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孙英民[105])。此处的逻辑是“曹魏高陵”是曹操墓,所以为薄葬;然后再以薄葬作为认定“曹操墓”的证据之一;反之亦然。如果不是曹操墓还算薄葬吗?如果不算薄葬还是曹操墓吗[106]?

答:此段话看似有逻辑,其实逻辑混乱。所谓薄葬,是相对而言的,它即可和前代相比,由可以和其身份地位相比。曹操墓所出土的文物和建造方法与前代相比,与前代规定的他作为位在诸侯王之上的地位相比,是显得薄葬了。当然如果这座墓的主人是一个平民,它就又显得豪华了。

薄葬是曹操提倡的葬制特征之一,我们发掘出土的曹操墓符合其薄葬特征。

TOP

47 问河南:曹操身前提倡薄葬,为什么墓中葬制级别奢华?

答:此墓葬没有什么葬制级别奢华,不知道闫先生从何而来的这个结论?
48 问潘伟斌:曹操有“无藏金玉珍宝” 的遗令,为何墓中有金、银、铜、铁和玉质器物[107]?潘伟斌说,这些文物都很一般,且以生活器具为主[108]。那么,此类器物所占比例如何?不为生活器具的有哪些?

答:正如闫先生所说既然曹操有“无藏金玉珍宝” 的遗令,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有铜铁呢?我在这里告诉闫先生:曹操墓中出土的金银铜铁玉数量极少,那些所谓的金,是指一些金丝、一颗金纽扣和金簧一样的个体很小的东西,包括那些极少量的玉饰件,推测应该是其衣服上的饰品。这恰恰证明了他的主人曹操是“敛以时服”的。
49 问潘伟斌:潘伟斌又说,出土的珠宝玉石都是用来点缀衣服[109]的吗?有不是的吗?留存的珠宝是在墓中什么地方发现的?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前面已经答过了,这里不赘述。关于第二个问题,我告诉您是出土于后室。
50 问:为什么不把墓中所有曹操遗令中明令“一不得送”的“金珥珠玉铜铁之物”全部公布出来?

答:我再次告诉闫先生,先看清楚曹操的《遗令》的内容再说,不要内容都没弄清楚,就亟不可待的发问,让人贻笑大方。你要是内心明白,却在装糊涂,故意故意将曹丕为自己所制定的《终制》与曹操的《遗令》混淆在一起,误导读者,就太让人失望了,其动机更让人怀疑了。
51 问岳南:从历史的经验看,凡是生前叫喊薄葬者,无不死后享受厚葬的待遇[110],此说有据?

答:请去问岳先生。
52 问河南:“曹操墓”豪华处被解释为符合王侯身份,寒酸处被解释为薄葬符合曹操《遗令》。随便放进一些“常所用”金银之宝也不至“厚”于陵墓的如此大兴土木吧?何况该墓是曹操生前所造?

答:不知所言何物。
53 问潘伟斌:针对为什么没有曹操以及其他人的印章的质疑,潘伟斌回答说,曹操是严禁随葬印章的。因为当时他的印章不是金的就是玉的,随葬进去就违反了“无藏金玉珍宝”的遗令,有悖于薄葬思想[111]。那么,随葬一块“常所用” 印章石碑不就得了?

答:刻字铭牌和印章的功用都是表明墓主人身份的,既然其有这些铭牌,还需要再刻一个印章石牌吗?
54 问河南:为什么不公布论证会上异议者的不同意见?考古所2010年1月11日赴现地考察的专家中,有考察前持异议的吗?有考察后持异议的吗?如果有,为什么没在2009公共考古论坛上发表?他们的异议又是什么?

答:未见论证会上有什么异议的。我想这是您闫先生所乐见的吧?看来只要有否定它是曹操墓的,就遂了你的意了,这才是你的目的所在吧?可是,在这点上又让你失望了。
55 问刘庆柱:如果说在考古学界,判定一个墓葬归属的最基本依据有两条,第一条是看墓所处的时代,第二条是“地望”,既墓地的地理位置(刘庆柱[112])。那么,怎么理解刻有“威武王常所用”的石碑是认定“曹操墓”的直接证据?

答:关于这一点上,闫先生又表现出来不纯的、有意误导读者的目的。墓葬归属为什么依靠的是那两条呢?我们依靠的是多方面的综合研究,既有时代,地望,又有地层关系,出土物,文献资料,以及旁证。是经过考古学专家、历史学专家、古文字学专家、体质人类学专家共同论证的结果。既然还有出土物这一条,为什么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石牌就不是其直接证据了呢?
56 问朱绍侯:其他任何一个帝王墓中没有‘常所用’这种说法,(历史)文献上也找不出有人用过这种说法[113]; “常所用”又常被质疑“连语法都不通[114]”。那么,‘常所用’确实仅在“曹操墓”中出现过了?

答: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其他墓葬中有它的出土,当然我们不能排除以后不会出土。至于“常所用”又常被质疑“连语法都不通”,那是你水平的问题,据我所知,像这种用法,文献中不下二十多条。
57 问朱岩石:2009年12月13日的研讨会上,你表示了怎样谨慎的态度[115]?后来又是为什么不“谨慎”了?

答:朱先生历来都是非常谨慎的。你不能认为别人的答案不遂你的意就指责别人不谨慎了。如此态度,真让人为您的公正性感到担心。
58 问白云翔:2009年12月13日的研讨会上,你表示了怎样谨慎的态度[116]?后来又是为什么不“谨慎”了?

答:你犯了指责朱岩石先生同样的错误。
59 问河南: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应该是先公布全部的原始材料,然后作出判断,再公布最后的结论(白云翔[117])。而此次“曹操墓”的认定,却是先判断“是曹操墓”,公布的是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而非全部材料[118]。为什么不公布全部材料?

答:我们的公布完全按照按国际惯例公布的,没有什么刻意隐瞒的。即使公布和展示资料也不可能像闫先生那样在我们整理阶段向全社会公布。就像在医院中,治病是医生和专家的工作,社会大众可以对其进行监督,但是你不能进手术室一样的道理。

但是,我们对研究这方面的有关专家是全方位公布的,很可惜闫先生没有机会接触这些资料,心里酸酸的是可以理解的。正是对专家学者们全方位开发,才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它就是曹操墓,曹操墓非它莫属的结论。
60 问中国艺术报记者寿宗:“从2009年10月开始发现有证据表明可能为曹操墓后,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先后组织了各方面专家学者,进行了几十次现场鉴定和研究讨论[119]”,此话真的出自河南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员之口?真的进行了几十次现场鉴定和研究讨论?

答:应以河南省文物部门发布的消息为准。
61 问刘庆柱:“这个墓是2008年12月开始发掘的,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明确表示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不给个名目怎么申报?怎么保护?”(刘庆柱[120])不给个曹操墓的名目难道就不好申报、不好保护了?

答:既然墓主人身份已经确定了,所给的名目就是曹操墓。
62 问常俭传:“近年来河北省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在积极研究寻找曹操墓,我们不早日行动,将来可能会被动(常俭传[121])。”不早日行动,“曹操墓”可能被河北抢先了?

答:你得到的这段话可能又是来源于网上吧,应该以采访当事人为准,不应该道听途说。

63 问闫沛东:所言“仅凭民间追缴搜集来的刻铭石牌等收藏品和分歧性较大的历史文献资料对照,确认曹操陵墓十分可笑” [122]中,“分歧性较大的历史文献资料”究竟有哪些?

答:此话虽然是闫先生自己问自己的,但是其目的显然是在诱导读者质疑某些问题。为了让读者不至于被闫先生误导,我代你回答:有关曹操墓埋葬位置的历史文献根本就没有什么分歧。曹操墓的确认并不是像闫先生所说的那样“仅凭民间追缴搜集来的刻铭石牌等收藏品“,而是综合多门学科共同研究得出的结论,没有什么“十分可笑”的。要可笑的是他这种缺乏知识,而又固执己见的顽固态度。

试问闫先生:历史文献资料中的较大分歧性在哪里?

64 问闫沛东:你既说“‘曹操墓’内‘常所用’之兵器明显是根据《三国演义》等编造演绎出的赝品” ,又说“《三国演义》七分纪实三分虚构,具有一定的真实性”。[123]《三国演义》究竟可信否?《三国演义》的可信度究竟如何?

答:此话十分感到不解,你怎么就无端的指责曹操墓出土的常所用兵器都是赝品呢?看来闫先生一定是这方面的专家,对古代兵器很有研究的。那么,可以明示你的成就吗?

你既然说曹操墓中所出土的兵器是“明显根据《三国演义》等编造演绎出来的赝品”,你有什么证据?难道说《三国演义》里也有“常所用”等字样的兵器吗?那么,它们的形状如何?材质如何?是铁质的还是铜质的,是不是也是铁质的?既然你在别的文章中称曹操墓中出土的兵器是铁质的,档次太低,不应该是曹操所使用,而是平民所使用。那么,你在这里又说它们是按照《三国演义》中的兵器编造演绎出来的,岂不是你又承认《三国演义》中曹操所使用的兵器也是铁质的吗?按照你的说法,这样曹操岂不是掉架子,失身份吗?

你所指出的使用铁质兵器有失身份,是你完全不知道兵器制造史的无知说法。在这里需要给你补充一些这方面的知识,铁器的应用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也是生产力得以提高的表现,它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自从铁器出现以后,青铜兵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有了铁器,才出现了百炼成钢的钢刀,才出现了“百辟刀”。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兵器便是铜刀。商朝的青铜刀,那时的青铜刀质地较脆,缺少韧性,劈砍时容易折断。秦汉时期,钢铁问世以后,刀的制作工艺得到改善,钢制兵器质地坚韧,作工精良。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刘备令工匠造刀5000把;孙权则命造刀1000把;司马炎也曾一次遣人造刀8000把。这些刀是用来装备军队的,那时刀已成为主要兵器之一。

 钢刀不仅用于战场上,而且在官场上同样地位尊贵。汉朝时,自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刀。佩刀表示达官贵族的身份等级。东汉时,对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装饰都有极严格的明文规定,谁也不准许逾越。两汉三国时,诸国君臣莫不看重佩刀,有的几近嗜好,不惜花费重金,延请名师,耗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功夫,炼制宝刀。那时有名的制刀匠有阮师,据说他造刀“受法于宝青之虚……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用阴阳之候,取刚柔之和”。 隋唐时采用更为先进的“灌钢法”代替了百炼法,炼出的刀更加坚韧锋利。唐朝的刀有仪刀、鄣刀、横刀三种。试问闫先生,作为魏武王的曹操为什么佩戴这种钢刀就有失身份了呢?文献上明明记载着上自天子,下至百官都可以佩刀,为什么闫先生就规定只要老百姓才能佩刀呢?而事实恰恰与闫先生所说的相反。

TOP

就是嚼米这样的好奇者太多,那些故弄玄虚的烂砖家才能骗眼球,收门票。
五十年之后,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太湖船,青岛岸,西去东来,此世不忘

TOP

不用等那么就久,文物考古打假的没几个水平高的。最近我也跟在人家后面鉴别文物啥的,至少我不会提什么“常所用”语法不通,“魏武王”称号不符合历史这种弱智的质疑。掌掌眼没什么不好的。

TOP

这件事全世界只有三个人知道,一个是当事人,一个就是我,另一个我不能说。”
众神与你们同在!                 --------奥多文斯.德.帕里斯
欢迎到我的QQ空间(模拟人生3多图)http://user.qzone.qq.com/270537787/infocenter?ptlang=2052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