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十一年(公元一五四二年)伊达氏领国内发生了内乱,最上氏(山形城主),葛西氏,大崎氏,留守氏(宫城县岩切城主),国分氏(同千代城主),畠山氏(二本松城主),盐松氏(安达郡小滨城主),田村氏,二阶堂氏,芦名氏,亘理氏,相马氏和盐城氏很快被卷入其中,使内乱发展成横扫奥羽中南部的大动乱.
起先,由于反对稙宗将三男元实送给越后守护上杉定实做养子,还要带领伊达家百骑进入越后,于是晴宗将父亲稙宗幽禁与桑折西山城.但被幽禁在桑折西山城的植宗很快被救出.很快,奥羽诸侯分成了两大阵营:盐城重隆(晴宗的岳父),本宫宗赖,大崎义直,留守景宗 等大名站在晴宗一边;稙宗的女婿田村隆显二阶堂辉行,芦名盛氏,悬田俊宗,稙宗之子大崎义宣,以及畠山义氏,盐松尚义,亘理宗隆,最上义守,国分宗纲等大名站在稙宗一边.在伊达家内部,有力的地头领主和家臣除了梁川宗朝,石母田安房,崛越能登,金泽宗朝之外几乎全部倒向晴宗.这场历时多年的动乱就这样爆发了.
在稙宗被救出后动乱向有利于稙宗的方向发展,甚至还一度夺回了西山城.毕竟植宗不像信虎那样残暴,而晴宗也没有晴信那样的能力.但这场动乱没有就这样平息下去.暂时失利的晴宗回到米脂城后重整旗鼓,在仙台附近发动了几场规模不小的战役,使这场动乱越陷越深.
一直到天文十七年(公元一五四八年)在晴宗占优势的情况下父子双方达成和解,混乱终止.稙宗承认晴宗为家督,自己到伊具郡丸森城隐居,时年稙宗61岁,晴宗30岁.晴宗后废弃西山城,移居到米脂城作为居城.
稙宗一生犯下了两个比较严重的错误。其一,在推行自己政策的同时忽略了一些家臣的利益因此受到了损害;其二。顽固的坚持用政治联姻的外交政策,以至于发展到“牺牲领土和家臣的利益”的地步。这两个错误也可以说是奥洲有史以来最大动乱——天文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场历时7年的大动乱后来的史学家对其评论不一,但主要分为两种意见
一种是观点是:由于这次“天文之乱”,很大的阻碍了奥羽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削弱了北国的军事力量,使北国地区不可能再出现可以布武天下的大名势力.从而对整个日本的统一带来了便利.第二种观点是:“天文之乱”的出现打破了伊达家,甚至整个奥羽的文化思想枷锁,可以说是对伊达植宗所著的《尘芥集》为代表的大名集权家法的一种挑战,是以后整个日本的思想文化发展的有利的思想基础。但对当时日本的统一带来严重的思想影响。
综合上述两种意见天文之乱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一种“下克上”的思想体现,更是对整个战国带来冲击的一次动乱。在很少有“下克上”发生的北国他的发生才使人民觉得更需要国家的统一来结束长年的战乱。
本文主要参考以下资料:
《伊达家四代权利形成之道》作者:日本福岛大学小林清治教授,翻译整理佚名,伊达清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4 12:47: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