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沈有容:保台英雄第一人

沈有容:保台英雄第一人

沈有容:保台英雄第一人



    台湾,这美丽而富饶的宝岛,由于其孤悬海上,远离大陆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海洋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外敌所觊觎。随着近来来对台湾社会发展史的研究,有一个新的课题引起许多历史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保卫台湾第一人是谁?“郑成功!”不错,世人几十年来都一直认为是郑成功,但综合诸多史料来看,保卫台湾的第一人却是鲜为人知的沈有容。


    沈有容(1557~1627),字士弘,号宁海,安徽宣城洪林桥人,少时便“驰马试剑,好兵略”,万历七年(1579),中应天(南京)武试第四,后北上投军,先后在蓟辽、闽浙、登莱等边防或海防前哨服役。因屡立奇功,由旗牌官逐步擢升为都督同知。于天启四年(1624)以67岁高龄还乡。



    明万历三十年(1602),有7只倭船横行在浙、闽、粤沿海,沿海将士却不能“以一矢相加遗”。到了九月初二日,这股倭寇由浙江流窜到福建万安卫所,攻打城池,焚烧船只,劫掠了许多民众,并且在西寨停泊了十余日。时任浯屿(即中左卫所,今厦门)把总的沈有容得到消息后,率水军在崇武卫所严阵以待。倭寇不敢前来,从乌邱出澎湖列岛,逃往东蕃(今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与我国大陆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国时东吴大帝孙权在230年就曾派将军卫温到过台湾;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达台湾;南宋时,已在澎湖列岛驻军;元世祖曾两次派人到达台湾,并于1335年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澎;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到达台湾;到了明朝中后期,中国大陆人民的足迹遍布台湾南北,已经开始了开发台湾的进程。

    这股倭寇到达台湾后,在大员(今台南安平)建立了据点,四处劫掠。并向东南沿海前往台湾的商人、渔民收取“报水”(即所谓“保护费”)。连台湾土著民也深受其害,不敢再在沿海平原打猎,只好迁往内地山区躲避。福建巡抚朱运昌对此十分头痛,发出了“安得豪杰,为我荡寇分忧者?”的浩叹。当然,只有沈有容。时人是这样描述沈有容的“(沈将军)枭捷善战,每临敌先登,意气闲暇;两舟相隔丈许,提刀飞身过之,立斩数人,一舟披靡,而后众将士从之。又加以沉毅多谋,料敌出奇无穷”。像这样智勇双全的将领上哪儿去找?

    沈有容得到朱运昌的密令之后,先派遣渔民郭延前往侦察,并秘密备战。在郭延侦知这股倭寇的确切消息后,沈有容于十二月十一日下令出征。但“时腊月,非出海候,诸将及舵师皆有难色”,沈有容将朱运昌的密令下达,但为了防止奸细告密,他又摆出了一副只是例行巡逻的姿态。于是,沈有容统战船24只前往征剿,可惜天公不作美,船队在过澎湖时遇上了飓风,船队飘散。因为当时天色已晚,沈有容不得不冒险停泊在地势险峻,船不得并行的丁屿门。在这里等候了三天,飘散的船只才归队,但只剩下了14只船。沈有容仔细一想,认为倭船不过7只,我军是他们的一倍,破之足矣,于是又再向台湾前进。到了第二天,即十二月初八日与倭寇相遇,“将军率诸将士殊死战,无不一当百;贼大败,尽出辎重投之于海令我军拾,而姑少缓师。我军无一人取其秋毫,战益力,斩馘火攻,须臾而尽”。是役,“斩级十五,而投水焚溺无算,救回漳泉渔民三百余人”,“倭遂去东蕃,海上息肩者十年”。在明军登陆修整的时候,台湾土著民的一个酋长大弥勒率领族人“扶老携幼,竞以壶浆、生鹿来犒王师,咸以手加额,德我军之扫荡安辑之也”,并邀请沈有容去它们的寨子做客。随行的学者陈第将一路见闻记载下来,整理成《东蕃记》,是现存最早的台湾史料。

    沈有容立此奇功返回福建,但是时官府吏治不休,等待沈有容的却是 “总府方索宝,而本将又复忌功”,而沈有容又不曾“上下打点”,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赍白金而已”,只得了六两赏金。由此可见明后期官场是多么的腐败。

    沈有容此次军事行动是明廷在台湾显示主权的一次重要行动。但遗憾是,当时明朝已步入暮年,福建官府又鼠目寸光,所以未能在台湾开府设县,也没有留下驻军。


    17世纪是荷兰人的世纪,他们夺取了葡萄牙人在东方的贸易体系,屡次冲击中国沿海。荷兰人深知,若要在东方从事贸易,就必须在中国本土或附近的岛屿建立一个据点。澳门,这个连接着大陆的小岛无疑是最理想的,但葡萄牙人去早已占据此地多时了。在荷兰人对澳门的军事行动失败后,他们只好另想办法。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派韦麻郎(Wijbrant Van Waarwick,今译作华威克)率领一支舰队前往中国。他们的舰队首先停泊在大泥(今泰国南部北大年),本来想与暹罗国王的朝贡使团一同去中国碰碰运气。但没想到朝贡使团还未出发,暹罗国王却死了。但韦麻郎却在此地结识了李锦、潘秀、郭震这三名中国奸商,也不算没有收获。

    李锦得知韦麻郎的意图之后,竟为了自己的利益献计说:“若想通商的话,没有比福建漳州更好的地方了。漳州南部有澎湖岛,如能夺而守之,贡通商的事就不难成了。”并提出厚贿税监高宷的方法,令其“特疏上闻”,那通商就会有百分百的把握了。于是奸商李锦伪造了大泥国王书,让潘秀、郭震带回国。漳州守将陶拱圣得到潘秀送来的求贡的文书后,因书中言语多悖慢,并有武力要挟之嫌,大为惊骇,马上向上司报告,并把潘秀下了大狱。郭震见潘秀被抓,就不敢再去他处送“国书”了。福建的官员在此事上倒还算明智,虽然看法不一,但大多数还是认为,这就像当年葡萄牙占领澳门要求通市一样,利一而百害,万万不能允许。

    当初,潘秀与韦麻郎相约,若通商事成,会派人去通知他。但韦麻郎等的不耐烦了,带领千人架着三艘大战舰直往澎湖,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七月十三日抵达。当时明军守卫澎湖分春、秋二汛,这时正好是春汛之后,秋汛之前,明军已经撤回大陆,荷兰人如入无人之境,强行占领了澎湖马公岛,并役使当地人民“伐木筑舍,为久居计”。李锦这时也潜入漳州查探通商之事,并谎称自己是被抓后逃回来的,但福建的官员早已把他的底细查的明明白白了,把他与郭震抓获,让他们与潘秀一起劝韦麻郎离开来赎罪。但他们三人害怕丢脸,更怕跑了这个大“客户”,见到韦麻郎只说:“我国对通商与否一事还没有最后决定”。

    福建政府又派遣了詹献忠等人想办法韦麻郎归国,但他们却因为贪图荷兰人的钱财,竟私下里带了许多货物去卖,并且沿海也有许多商人私自去做生意。荷兰人得到了好处,通商的愿望更加迫切了。于是韦麻郎又派通事林玉去贿赂税监高宷。

    明朝万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贪财的皇帝,他在御宇中期派宦官为税监,到各省去开矿收税,以增加皇室收入。万历二十九年(1598),宦官高宷来到福建,他和他手下的一批鹰犬,整日巧取豪夺,对民众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后来他居于福州,广建亭台楼阁,更是掠民财富无所不至。因为他有皇帝撑腰,各级官员都拿他无法,只好任其胡作非为,成为福州一霸。

    林玉虽被福建官府抓获了,但高宷已经得到了消息,就派遣了心腹周之范去见韦麻郎“说以三万金与宷,即许贡市”,韦麻郎“赠饷甚侈”,同意了高宷的要求,并想立即派遣通事与头目九人要去福州与高宷详细商谈,但因为当时海上风候不对,未能成行。高宷还与他的死党福建总兵朱文达密谋说:“如果通商这件事能成功的话,那么所能获得的利益是无法计算的。官府诸司方面,还要你多多费心啊!”朱文达于是劝福建巡抚徐学聚说:“荷兰红夷勇鸷绝伦,舰船精利,全福建的舟师也不足撄其锋,不如就同意通商这件事吧。”但徐学聚头脑清醒,坚持不许,将驱逐荷兰的事交给了参将施德政与都司沈有容。

    沈有容一开始听说荷兰强占澎湖岛,要求通市时,就说:“夷意难道仅仅是在通商吗?不过是想用重赂诱惑我们达到睥睨中土的目的而已,如此计得售,将鼾睡卧侧,就像香山澳(澳门)故事一样。”力主不可通市。受命之后,沈有容采取了“剿而得胜,徒杀无罪,不足明中国广大;不胜,则轻罢百姓力,贻朝廷羞,不如谕之”这种小心谨慎的态度,所以他先释放了林玉,想要用为反间,然后架一艘小船直接去了澎湖。

    沈有容见到韦麻郎后,先是婉言相劝,但韦麻郎因有高宷的使者这张牌,对此颇不以为然,并且想要贿赂沈有容。沈有容回答说:“堂堂中国,岂乏金钱巨万万;尔为鼠辈所诳,钱既不返、市又不成,悔之何及!”韦麻郎叹服,“从来没听说过这等话语。”但他的一个手下却在这时拔出战刀来说:“中国兵船到此,想似要与我等相杀,就与相杀何如?”沈有容厉声说道:“中国甚惯杀贼,第尔等既说为商,故尔优容;尔何言战斗,想是元怀作反之意。尔未睹天朝兵威耶?”荷兰人语塞。韦麻郎一方面答应说马上回去,并招待沈有容留下;另一方面将给与周之范的钱财索回,只让他带给高宷玻璃器具等物,让高宷将乞市文书带奏,天子准许后再说三万金的事。

    但沈有容等了几天,韦麻郎依旧没有走的意思。于是沈有容假意说要离开,韦麻郎立刻赶来相留。沈有容厉声对他说道:“郎不去,恃汝舟大与?壑可藏、力可负、凿可沉、撞可破,而舟何可恃耶?郎不闻沈将军破倭奴东海上,海水尽赤?吾不忍若颈之续其后,故谕而归,汝郎不从吾言,吾去矣,郎请后勿见我,毋贻空自悔也!”林玉也在一旁帮忙劝说。在这时,施德政为配合沈有容,已在料罗卫所集结了五十艘战船,并做好了火攻的准备。福建政府又下了严令:“兵民从海外入者,一钱不得着身;挟钱者治如法。”断了荷兰人的妄想。韦麻郎审时度势,只好于十月二十五日离开了澎湖。时人称“将军以一夜之师,贻海上百年之安,以三寸之舌,胜倾国百万之众”当时荷兰的战舰舟长二十余丈、高数丈,双底。木厚二尺有咫,外鋈金锢之。四桅,桅三接”,“左右两樯列铳,铳大十数围,皆铜铸;中具铁弹丸,重数十斤,船遇之立粉”,作战能力十分强。而这时福建水师的战船却多是商船与渔船改造的,虽有五十艘之多,但未必稳操胜券。所以沈有容能谕退荷兰,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韦麻郎离开之前,特别找了画师为沈有容画像留念,并用铜炮及炮弹与一些特产赠送,以示敬仰。沈有容只收下了铜炮及炮弹,这时的他已经有“师夷长技”的思想了。韦麻郎离开后,三位汉奸皆被斩首。


    然而这时,高宷竟然已经上疏为荷兰人请求互市,听闻韦麻郎离开这事后,顿足说:“德政竟然败坏了我的好事!”后来此疏虽被万历皇帝驳回,但高宷已经嫉恨上了施德政与沈有容。巡抚徐学聚本想立即为沈有容表功,但因为“宷党”朱文达等人的阻挠而未能成功。但历史不会忘记,澎湖的百姓们为其树“
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的碑刻,是现在公认的“澎湖第一碑”,它默默地向世人诉说着沈有容当年的功勋。




    万历四十四年(1616),日本“村山舰队”入侵台湾。由于日本当时并没有实力大举入侵明朝,所以就转向侵略朝鲜、琉球。在朝鲜的军事行动虽然失败,但日本却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控制了琉球,并想继续南进,吞并台湾。日本对于台湾年的野心也是由来已久,早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十一月,丰臣秀吉派遣出使吕宋的使者原田孙七郎在返回途中经过台湾时,就发出“招谕书”,威逼利诱台湾土著民向日本称臣纳贡,但没有成功。又想派钦门墩率船二百艘以武力侵略台湾,由于明政府已有防范,所以没有实行。后来,山田长政与有马晴信分别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十九年(1611)入侵台湾,但都遭到了台湾土著民的坚决抵抗。

    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通过琉球致书明朝,要求恢复贸易,否则——“令日本西海道九国数万之军进寇于大明,大明数十州邻于日本者,必有近忧矣。是皆日本大树将军意。”但也许琉球并未将此等无礼的文件传达,所以明廷对此未做反应。刚巧此时村山等安因为信奉天主教,所以冈本大八事件好像也波及了他,为了防止像有马晴信一样被赐死,自荐去侵占台湾以立功赎罪。德川家康认为这是打破明朝对日本贸易禁运的好方法,便给村山等安颁发了“高砂国渡航船朱印状”(当时日本称台湾为高砂国),并派给他三千士兵,委任他经略台湾。

    村山等安派遣自己的儿子秋安率领着十一艘战船从长崎出发,但舰队在途中遭遇风暴,船队飘散。一部分骚扰闽浙沿海;一部分去了越南贸易;明石道友所率的三艘船虽然到达了台湾北部,其中一艘小船上的倭兵仓促登陆,被台湾土著民围攻,被迫全体自杀。明石道友率领另两艘船流窜至福建海面,烧杀抢掠。并于五月进泊东涌岛。当时,“内地不知多寡,大家争奔入省城;城门昼闭,无一敢出侦者”,福建巡抚黄承玄出厚赏募董伯起前去侦察。董伯起虽然化妆成渔人,但明石道友十分精明,看穿了他,并“持刀诘问”。董伯起骗他说:“我们巡抚知道你来犯境,已造五百只船以待——我兵船即至矣!”明石道友有些害怕了,他撤退的同时将董伯起扣押,试图将其作为与福建谈判的筹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于村山等安的命令是攻占台湾,因此其他被打散的倭寇不敢回去,洗劫了福建的料罗、大金卫所。这时,在家告归的董应举看不下去了,上书福建官员“闽海事,非参将沈有容不能了!”虽然董应举因为在京做官,没见过沈有容,但久闻其威名,所以大力推荐。于是黄承玄亲笔写信邀请沈有容,这时浙江也希望沈有容复职,沈有容一时没有决定。后来,黄承玄派太宁道林茂槐亲自到沈有容家聘请他,沈有容认为黄承玄大度,可以任人,所以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重新回到福建,黄承玄当即任命他为水标参军。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明石道友奉村山等安之命,以送回董伯起为名,携带礼物及上明朝表章一道,停泊在福建王崎澳,要求恢复通商。黄承玄命沈有容出抚,明石道友与董伯起、通事高子美前来。明石道友当时未曾佩刀,沈有容问:“你为何不佩刀?”明石道友答道:“不敢!”沈有容亲自取来一把太刀给他配上,明石道友感激欲死,因为佩刀毕竟是武士的象征。明石道友呈上表文,沈有容因不合体制而却之,只带着董伯起与其他几名一起送归的人回到福建。后来,福建海道副使韩仲雍在接待明石道友之时,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责问,并警告日本“汝若恋住东蕃,则我寸板不许过海,寸丝难过蕃”。明确指出不许日本涉足台湾。

    明石道友还未离开,桃烟门又率领三艘战船、倭寇百余人进犯浙江,打破了浙江的一艘兵船,杀了十几名浙兵;又流窜到福建沿海,掳掠了二十余人。他们在驶进东沙白犬澳时,触礁搁浅,只好在此地“搭寮楼住”,欲夺船归。黄承玄得到消息后,将此事全权交给了沈有容负责。沈有容三路围困,用大炮仰攻,焚毁了倭寇的房舍与积聚,但倭寇依然“挥刃装铳,意在拼死突围”。把总何承亮欲要进攻,沈有容说:“困兽难迫,且多礁石,易损舟。彼藏礁石间待我,必大损兵,不如诱而擒之便。”于是派遣精通日语的王居华前往晓谕:“你们命在须臾;若未有犯唐(中国)罪过,分剖明白,或尚可觊一线生路!”并说明石道友已经受抚。桃烟门颇为意动,正在犹豫。次日,有倭寇率大乌船一只、渔船两只前来救援,沈有容“麾率官兵奋力冲攻,戈船飙集、火器雷震”,三船立沉。桃烟门见突围无望,就说:“有道友书信来,马上相从。”明石道友“亦丑其类”,写了书信交给了沈有容,桃烟门等人见了明石道友的书信,便投降了,但有部分顽固分子选择了自杀。沈有容擒获六十九人,斩了其中两名汉奸,然后分属于诸将报功,此役未伤一名明军。董应举听闻后,叹息道:“东沙之役,某生六十一矣,未见有此不伤一卒、不折半矢、不糜斗粮、不旷时日,去如振叶、归若系豚,捷速而完,功难而易;就使俞、戚再生,亦当首肯矣。”并在今连江县东莒岛西南隅的山崖旁亲自为沈有容书写了题名碑,原文为“万历强梧,大荒落地,腊后挟日,宣州沈君有容获生倭六十九名于东沙之山,不伤一卒,闽人董应举题此。”


    但此时,那些嫉妒沈有容大功的人又跳了出来,认为计擒倭寇是不对的,容易引起倭人的报复。腐朽的朝廷竟然认为桃烟门不过是过境商人,竟然并未将他们当作倭寇处理?!沈有容他们不仅没有得到奖赏,反而又冒功之嫌,黄承玄竟也因此事而移镇。沈有容于是拂衣而归。后来,这些倭寇又行作乱,沈有容之功才得以大白,但那已是沈有容回乡几个月之后的事了。




    沈有容在军中45年,期间转战南北,身经百战,是明代后期将领中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尤其在他数十年镇守在福建沿海之时,歼倭寇,驱荷兰,三次成功地保卫了台湾,其功于国于台,殊非浅显。但沈有容为何会历史所遗忘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黄承玄曾这样评价他:将军阔达多大节,与人语,肺肠立尽,不喀喀留喉间;意所不可,辄掉头去弗顾。”这样的性格当然会为当权者不喜,自然不会为他表功。还有就是明朝自宣德以后,重文轻武趋势十分明显。武将领兵作战有时犹如赌博,这与文官施政的中庸之道本不相容。文官自视甚高,对于武将在战阵中立下的汗马功劳,认为不过是血气之勇,即便克敌制胜,也只是暂时的、局部的成功而已。文官为了维护自身集团的统制,自然要打压武将,剥夺他们的荣誉,甚至令他们为为历史所遗忘。再加上现今台海问题一直比较敏感,对这段历史的看法难免有所顾忌,他的名字自然不为人们所熟悉。

    现如今,提起保卫台湾都只知道郑成功,罕有人知晓沈有容保卫台湾的功绩,这真是历史对他的嘲弄啊。

    沈有容诗云:“把剑专从飞将后,壮心直欲扫妖凶。”这句话正是沈有容的理想与其一生写照。其实,在整个中国,并非只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在追溯自己的祖先时,都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窃感于祖先的伟大与光荣,因此中国在今日更是需要统一。为之努力吧,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儿女!


主要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明实录类纂-军事史料卷》《明实录闽海史料汇编》《仗剑录》《闽海赠言》《崇相集选录》《东西洋考》《福建通史-明清卷》《大中华帝国》《明代倭寇史略》《台湾通史》

[ 本帖最后由 慎由戎 于 2008-8-26 12:03 编辑 ]
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TOP

楼主似乎不仅对国史感兴趣, 对日史、朝鲜半岛史好象也很感兴趣的样子~~~国史偶是外行啊,谈不出啥来,欢迎多来逛逛,大家就日史、特别是朝鲜半岛史多探讨一下~~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做不到,就做一个低调、蛋定、靠谱、牛逼的人吧。

TOP

村山秋安看来就是这个若望‧村山

TOP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台湾的鹿皮是制作甲胄的必要原料~~~仅此一点, 日本就有垂涎台湾的理由~~~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做不到,就做一个低调、蛋定、靠谱、牛逼的人吧。

TOP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有趣的对比,对于中国来说,台湾是重要的鹿肉产地;而对于日本来说,关注的却是台湾的鹿皮。

TOP

这可能与日本的地理位置与环境有关~~~~日本是岛国,资源缺乏,危机感很强~~~所以容易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和掠夺性~~~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做不到,就做一个低调、蛋定、靠谱、牛逼的人吧。

TOP

这段历史牵涉众多啊,大航海、明朝、荷兰、日本、基督教的传播、倭寇、台湾、琉球

TOP

这篇文章实是在某个编辑的意志下删改后的(最后也未被采用
原文链结: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 ... page%3D9&page=1
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