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子和毒药
真田豪/作


随着794年定都平安京,日本的历史迎来了平安时代。利用藤原种继之死大做文章,藤原氏大力打击奈良时代与之抗衡的大伴氏、佐伯氏等有力氏族,逐步排除异己,朝堂之内已经没有可与之相抗衡的势力了。因此,天皇也不得不日益倚重于藤原氏。另一方面,失去竞争对手的藤原氏,内部发生分裂,藤原不比等四个儿子发展形成的南家、北家、式家和京家,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明争暗斗。

在藤原四家里,除了京家一直比较默默无闻外,其他三家都曾经辉煌一时。南家在藤原继绳死后势力大不如前,在光仁、桓武两朝得势的式家虽然遭到藤原种继被暗杀的打击,但种继的儿子仲成却很快得到了继任的平城天皇的信赖,大有与北家的藤原内麻吕分庭抗礼之势。一山不容二虎,血腥而残酷的争斗变得不可避免。


伊豫亲王事件


就在平城天皇即位的第二年,即大同二年(八O七)秋,发生了一件大事。藤原永手的曾孙,也就是北家的藤原宗成,密谋让平城天皇同父异母的弟弟伊豫亲王(母亲是南家藤原是公的女儿吉子)即位。对此有所耳闻的大纳言藤原雄友深感不安,因为藤原雄友正是吉子的哥哥、伊豫亲王的亲舅舅。唯恐惹祸的雄友最终向右大臣藤原内麻吕密报了这件事。得知此事的伊豫亲王也报告了宗成劝己谋反。出人意料的是与藤原宗成同为北家的内麻吕一点也没有手软,很快就逮捕了宗成。

被捕的藤原宗成供称伊豫亲王才是首谋,身体一直不好的平城天皇本来就怀疑会有人觊觎皇位,得知此事后立刻命令卫府派遣一百五十名士兵将伊豫亲王及其母藤原吉子拘捕,关押在大和的川原寺,并且不供应饮食。十天后,亲王母子服毒药而死。藤原宗成被流放,与藤原雄友同为南家的中纳言藤原乙叡(继绳之子)也遭到连座而失势。

然而,藤原宗成是个无论智谋、才能、人望都不突出的人,怎么可能会突然想到去拥立伊豫亲王呢?这里面疑点重重,于是很多人都怀疑伊豫亲王母子是冤死的,事实上此后历代的天皇都曾派遣使者去他们的墓前吊唁,甚至赠与位阶,希望能安抚他们母子的怨灵。

如今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藤原仲成唆使和怂恿头脑简单却又想出人投地的宗成拥立伊豫亲王,想借此一石二鸟,同时打击南家和北家,没想到同为北家的右大臣藤原内麻吕非常老练,舍弃了宗成,从而保住了北家的权势。然而,两家心里都有数,最后的争斗已经近在眼前了。

关于此次事件,《日本后纪》有如下记载:

辛巳,荫子-藤原-宗成,劝中务卿-三品-伊豫亲王,潜谋不轨。大纳言-藤原-雄友闻之,告右大臣-藤原-内麻吕。于是,亲王遽奏宗成劝己反之状。即系宗成于左近府。

壬午,车驾禊于葛野川,缘大尝事也。山城国奉献,赐五位已上衣被。

癸未,系宗成于左卫士府,按验反事。宗成云:“首谋叛逆是亲王也。”遣左近中将-安倍-兄雄、左兵卫督-巨势-野足等,率兵百卌人,围亲王第。

十一月,甲申朔乙酉,停大尝事。乱故也。
  徙亲王并母夫人-藤原-吉子,于川原寺。幽之一室,不通饮食。
  甲午,诏曰:“云云。”解却谋反之辈,又以废亲王之状,告于柏原山陵。
  乙未,亲王母子,仰药而死。时人哀之。
  丙申,停正月七日、十六日二节。配流宗成等。

读这些记载,只能看到时任右大臣的藤原内麻吕处理此事的果决和平城天皇的狠毒,丝毫看不到藤原仲成的影子,然而,这也许就是仲成的高明之处吧。


仲成与药子


在平城天皇还是皇太子的时候,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藤原药子。当时的藤原药子是中纳言藤原绳主的妻子,膝下育有三男二女。药子是陪同被选入皇太子宫中的长女入宫的,也许药子的本意不过是舔犊情深,担心年轻的女儿不谙事故,怕她受到宫中人排挤。然而,就象圣武天皇迷恋年纪比自己大的藤原宫子一样,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平城天皇(时称安殿亲王)也很快就抛下身边那些年仅十四五岁的后宫女子,深深的迷恋上了有着成熟女人韵味的药子。

藤原药子以春宫宣旨的身份经常呆在皇太子安殿亲王身旁,搞成母女二人共侍一夫,这样的丑闻自然是桓武天皇不能忍受的,于是药子一度被驱逐出宫。可即位后的天城天皇很快就将药子重新召回到自己身边担任尚侍,叙从三位,药子依仗着宠爱获得了后宫里的实权。这倒是与我们中国的明宪宗与万贵妃的情形有点相似。

藤原药子是式家藤原种继之女,既得宠信,自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兄长藤原仲成也晋升为从四位上右兵卫督,风光一时。仲成此人,《日本后纪》记载,“性狼抗使酒,或昭穆无次,忤于心不惮掣蹶。及乎女弟-药子专朝,假威益骄。王公、宿德,多见凌辱。民部大辅-笠朝臣-江人之女适仲成也,其姨颇有色,仲成见而悦之。嫌其不和,欲以力强。女脱奔佐味亲王。仲成入王及母夫人家认之。麤言逆行,甚失人道。”虽然《日本后纪》是最终的胜利者藤原冬嗣领头编篡的,书中难免会有故意诋毁仲成、药子的记载,但以常理推测,正得势的药子兄妹春风得意应该不假。

不得不说,平城天皇与大多数年青人一样,也是想有所作为的,《日本后纪》记载他“精神聪敏,玄鉴宏达。博综经书,工于文藻。”在即位不久后,就设置观察使督检地方政治,并且表达了爱惜民力不改新宫永居平安(宫)之意,俨然有大展拳脚之势。然而,事与愿违,大同四年(八O九)二月,即位不到四年的平城天皇就患病不起,到了四月,自感寢膳不安身心俱疲的平城天皇决定让位给自己的同母弟神野亲王。

神野亲王,据《日本纪略》记载,“幼聪,好读书。及长,博览经史,善属文,妙草隶。神气岳立,有人君之量。(桓武)天皇尤钟爱也。廿二年正月,授三品,历中务卿、弹正尹。平城天皇之即位,立为皇太弟。”虽然现在看来,这些官方记载难免有浮夸之辞,不过大致上这两兄弟应该都爱好读书,擅长文学。

在让位这件事上,《日本后纪》里记载的神野亲王(即嵯峨天皇)表现的十分虚伪,他仿照中国那些禅让故事,一再上表推辞,说些什么“天下神器,不可轻传。皇业大宝,非圣不践。”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从平城天皇对待异母弟伊豫亲王这件事上看,除了把皇位让给自己这个同母弟弟以外,平城天皇是不会放心让给其他人的,乐得做个样子给别人看。

于是,年仅三十六岁的平城天皇退位成为太上天皇,时年二十四岁的神野亲王即位成为嵯峨天皇,立平城天皇之子高岳亲王为皇太子。相应的朝中也就分成了两派,即支持平城上皇的式家藤原仲成、药子派和支持嵯峨天皇的北家藤原内麻吕、冬嗣派。只不过此时两派表面上尚且相安无事,平城上皇在自感命不久矣之时也没有什么心情去争权夺利,而是在放下担子后四处游历养病,在前后搬了五次之后,终于选定平城宫作为自己的疗养之所。然而,事情却在不久之后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矛盾的激化——迁都平城之命


太上天皇是个很微妙的身份,作为前任天皇,一般来说他不仅有比较丰富的政治经验,也有着一帮心腹之臣,而且往往是现任天皇的长辈,地位崇高,所以日本历史上的太上天皇常常拥有左右朝政的权力与威望。

然而,事情糟糕也就糟糕在这里了。权力这根魔杖,就象电影《指环王》里的魔戒一样,有着不可思议的魔力,几乎所有人都想拥有,而且一旦拥有就再也舍不得或不能够将之舍弃。已经退位的平城上皇,随着身体状况的日益好转,慢慢开始干预嵯峨天皇的朝政。我们知道,对于治理国家而言,最忌讳的就是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群臣夹在天皇、上皇两派之中不知应该何去何从。

应该说,在即位之初,嵯峨天皇基本还是沿用了哥哥平城上皇利用观察使监察诸国等一系列政策,而且表现的还算温文尔雅。

《类聚国史》与《日本纪略》有如下记载:

(大同四年)十一月,癸卯朔丁未,遣右近卫中将-从四位下-藤原朝臣-真夏、左马头-从四位下-藤原朝臣-真雄、左少辨-从五位上-田口朝臣-息继、左近卫少将-从五位下-藤原朝臣-贞本等,于摄津国丰嶋、为奈等野及平城旧都,占太上天皇宫地。

甲寅,遣右兵卫督-从四位上-藤原朝臣-仲成、左少辨-从五位上-田口朝臣-息继等,造平城宫。

乙亥,太上天皇取水路,驾双船,幸平城。于时宫殿未成,权御故右大臣-大中臣朝臣-清麻吕家。

辛卯,摄津国、伊贺国、近江国、播磨国、纪伊国、阿波国等米稻,充造平城宫料。

戊戌,令畿内诸国,雇工及役夫二千五百人,以造平城宫也。

这一系列选址、视察、营造等大动作,就算全部是出于平城上皇的安排,至少嵯峨天皇还是予以了支持或默许的。如果平城上皇能够满足于在平城京休养的话,也许双方还能够保持这种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可惜的是,平城上皇明显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作出了一项非常愚蠢的决定。

第二年,也就是弘仁元年(八一O)九月六日,平城上皇居然命令身在平安京的嵯峨天皇迁都自己所在的平城京!来传达此命令的不是别人,正是两个月前刚刚成为近江守的藤原仲成。

对此,《日本后纪》有如下记载:

九月,戊戌朔,遣使畿內,班民口田。敕:“大和国田租、地子稻,永充平城宫杂用料。”

癸卯(六日),依太上天皇命,拟迁都于平城。正三位-坂上大宿祢-田村麻吕、从四位下-藤原朝臣-冬嗣、从四位下-纪朝臣-田上等,为造宫使。

这就触动了嵯峨天皇所能够接受的心理底线了!仔细研究一下这项命令,就可以发现蹊跷之处了。仅仅只是要求大和国的田租、地子稻,永充平城宫杂用料,嵯峨天皇可能还可以接受,但平城上皇放着朝中大把的官员不用,偏偏点名要求坂上田村麻吕和藤原内麻吕之子藤原冬嗣担任造宫使,而这两人恰恰是嵯峨天皇的心腹。此举的用意再明显不过,就是要把他们君臣分离,进而削弱嵯峨天皇一派的实力。

对此,嵯峨天皇终于做出了反击。

丁未(十日),缘迁都事,人心骚动。仍遣使,镇固伊势、近江、美浓等三国府并故关。正四位下-巨势朝臣-野足、从五位下-佐伯宿祢-永继,为伊势使。正五位下-御长真人-广岳、从五位下-小野朝臣-岑守、坂上大宿祢-广野,为近江使。正五位上-大野朝臣-真雄,为美浓使。

系右兵卫督-从四位上-藤原朝臣-仲成,于右兵卫府。

是日,宫中戒严。

嵯峨天皇以迁都引起人心动摇为由,在宫中戒严,并派兵封锁了三关,即伊势(三重县)的铃鹿关,近江(滋贺县)的爱发关与美浓(歧阜县)的不破关。这一招非常有效,日本历史上在出现天皇死去或发生内乱时,往往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封锁这平时用来抓捕逃犯维持治安的三关,通过限制交通来防止内乱进一步扩大。“惠美押胜之乱”时,孝谦上皇正是由于火速封锁了三关,才顺利的将藤原仲麻吕等一干人等捕杀。不仅如此,嵯峨天皇还分派自己的心腹之臣监守这三国并将前来传旨的藤原仲成拘捕入狱。

当然,嵯峨天皇少不了要发一通义正词严的诏书,谴责自己的哥哥乱政挠民,并派遣使者前往柏原陵宣告一番。以仲成、药子兄妹惑主乱政为名剥夺药子的官位,将仲成贬为佐渡国权守。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打击平城上皇的势力,嵯峨天皇还马不停蹄的立刻宣布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突击提拔自己信任的人,摈退平城上皇一派的人。连先前伊豫亲王事件中遭连座的藤原雄友也恢复了正三位的官位,嵯峨天皇拉拢一切与上皇、仲成派不睦之人的意图显而易见。经过这一系列安排,嵯峨天皇稳定了平安京里的局势,使自己处于这场争斗中的上风。

事态的发展明显出乎平城上皇的意料之外,可能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同母弟弟竟然会如此的翻脸不认人。也许他一直自比于四十六年前“惠美押胜之乱”中轻易取胜的孝谦上皇,可惜的是他那位平时看起来儒雅的弟弟却不是懦弱无能的淳仁天皇。而且,平城上皇也忘记了,即便是孝谦上皇,也是在调用了军队之后才取得胜利的,而他却什么安排也没有,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弟弟嵯峨天皇会服服帖帖的听从自己的命令迁都,这未免让人感觉啼笑皆非。

戊申,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真夏、从四位下-文室朝臣-绵麻吕等,被召自平城宫来,禁绵麻吕于左卫士府。大外记-外从五位下-上毛野朝臣-颖人,从平城急来言:“太上天皇,今日早朝,取川口道入于东国。凡其诸司并宿卫之兵,悉皆从焉。”于时,遣大纳言-正三位-坂上大宿祢-田村麻吕等,率轻锐卒,从美浓道邀之。田村麻吕奏请:“绵麻吕,武艺之人,频经边战。募将同行。”即授正四位上,拜参议,以遣之。欢喜踊跃,即驾兵马。又置宇治、山埼两桥,与渡市津顿兵。

从《日本后纪》的这段记载,不难看出此时胜利的天平已经完全倾向嵯峨天皇这一边了,明显棋高一着的嵯峨天皇不仅拘禁了可能加入平城上皇一方的藤原真夏、文室绵麻吕等人,而且从谏如流,听从坂上田村麻吕的建议,突击提拔了文室绵麻吕,使其为己所用。反观平城上皇一方,事先对事态的发展估计不足,盲目乐观,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轻易挑起争端,而且从九月六日到十日,浪费了整整四天宝贵的可供部署的时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平城上皇的打算,应该是想仿照“壬申之乱”时天武天皇的策略,先逃往东国,再图举兵。然而,他的对手不是犹豫不决的大友皇子(弘文天皇),而是果敢的嵯峨天皇。所以,虽然被激怒的平城上皇在十一日早朝时派遣使者向畿内诸国和纪伊国发出了出兵的命令,但在三关被封锁的情况下,这样的举措显得徒劳无益。更何况还出现了一个跑到嵯峨天皇那里告密的上毛野颖人,将平城上皇的一举一动都汇报了个一清二楚。

在部署军队上嵯峨天皇也充分展露出不凡的才能,一方面分兵三路,扼守山崎桥、宇治桥和淀津这三处大和国的出口,另一方面派遣坂上田村麻吕从美浓沿木津川而上,四路邀击平城上皇。

是夜,令左近卫将监-纪朝臣-清成、右近卫将曹-住吉朝臣-丰继等,射杀仲成于禁所。

藤原仲成被射杀,不仅是彻底铲除平城上皇势力的一个信号,也是平安时期的一件大事。因为自和铜三年(七一O)迁都平城京以来,就不再擅杀大臣,而多是处以流刑。在处理藤原仲成一事上,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有人颇有微词,认为嵯峨天皇开了一个擅杀大臣的不好先例。


最终的结局


己酉(十二日),太上天皇至大和国添上郡越田村,即闻甲兵遮前,不知所行。中纳言-藤原朝臣-葛野麻吕、左马头-藤原朝臣-真雄等,先未然虽固谏,犹不纳,催驾发进焉。天皇遂知势蹙,乃旋宫剃发入道。藤原朝臣-药子,自杀。药子,赠太政大臣-种继之女,中纳言-藤原朝臣-绳主之妻也。有三男二女。长女,太上天皇为太子时,以选入宫。其后,药子以东宫宣旨出入卧内,天皇私焉。皇统弥照天皇,虑淫之伤义,即令驱逐。天皇之嗣位,征为尚侍。巧求爱媚,恩宠隆渥,所言之事,无不听容。百司众务,吐纳自由。威福之盛,熏灼四方。属仓卒之际,与天皇同辇。知众恶之归己,遂仰药而死。

矛盾冲突的结局是血腥而残酷的,九月十二日,才出平城京的平城上皇一干人等,很快就发现自己身处包围之中,随从和侍卫纷纷逃亡,甚至转而投奔嵯峨天皇一方。心知大势已去的平城上皇只好退回平城京中,落发出家以求自保。而被认为是诱惑和挑起平城上皇与嵯峨天皇之争的罪魁祸首——藤原药子,与三年前的伊豫亲王母子一样,落了个服毒药而亡的悲惨结局。

胜利的嵯峨天皇一方面表现得颇为大度,赦免甚至提拔了一些原属平城上皇一派的人,比如曾经劝阻平城上皇的藤原葛野麻吕和藤原真雄。另一方面,却毫不迟疑的立即罢免了平城上皇之子高岳亲王的皇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弟弟中务卿大伴亲王为皇太弟。失意而无辜的高岳亲王就此将全部身心投入于佛教之中寻求解脱,师从空海并最终成为著名的真如法亲王。

当然,嵯峨天皇免不了还要论功行赏一番,来一次官场大洗牌。先前那位前来告密的上毛野颖人也因此而由外从五位下升任从五位上了。自此,嵯峨天皇、藤原北家一派取得了这场争斗的绝对胜利。

《日本后纪》在平城天皇条的最后部分,有着如下记载:

天皇遂传位。避病于数处,五迁之后,宫于平城。而事乖释重,政犹烦出。尚侍-从三位-藤原朝臣-药子,常侍帷房,矫托百端。太上天皇甚爱,不知其奸。迁都平城,非是太上天皇之旨。天皇虑其乱阶,摈于宫外,官位悉免焉。太上天皇大怒,遣使发畿内并纪伊国兵,与药子同舆,自川口道向于东国。士卒逃去者众,知事不可遂,回舆旋宫,落发为沙门。

除了指责药子是此次骚动的罪魁祸首外,还将药子塑造成工于心计、擅使媚术、有政治野心,矫命扰乱政局的一个女人,简直可以与我们中国的武则天相提并论。而对于藤原仲成的死,《日本后纪》也说成是“及遭害,佥以为:‘自取之矣。’”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小 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日本后纪》反复指责药子乱政,却没有列举出任何一个具体的例子,这不能不让人心生怀疑。将女人比作红颜祸水,甚至是制人于死地的毒药,这是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历史上的惯用伎俩。然而,平心而论问题的根源往往并不在于这些女子,而是在统治者自身,这些可怜的女子最多只是起了点催化剂的作用而已,却常常不得不背负千古骂名。藤原药子应该也是如此。

个人看来,藤原药子就好比我们中国的杨玉环,自身有吸引人的美貌与魅力,并不是她们的错,她们也并没有去胡乱干预朝政。然而,不幸的是她们都有一个有野心的哥哥,杨玉环是族兄杨国忠,藤原药子是亲哥哥藤原仲成,加之正好身处变乱之际,于是这骂名就背定了。就连最终的结局,也何其相似乃尔。唐玄宗要真心爱杨玉环,为何在马嵬驿不大喊一声“欲杀贵妃先杀朕!”平城上皇要真心爱藤原药子,为何只会落发出家以求自保,也没见他挺身而出为药子说上一句好话。

《大日本史》藤原药子条有如下记载:

天皇遂传位,避病于数处。五迁之后,宫于平城。而事乖释重,政犹烦出。尚侍藤原药子,中纳言种继女也。适中纳言藤原绳主,生三男二女。帝为太子时,其长女以选入宫。后药子为东宫宣旨,帝私焉。桓武帝恶而逐之。帝即位,又召为尚侍,叙正三位,恩宠隆渥。药子善为媚以求幸,矫托百端。帝不知其奸,所言无不听。百司众务,吐纳自由,威福之盛,熏灼四方。帝禅位居平城,药子与兄仲成骄恣益炽。密谋使帝再莅祚,己居后位。遂矫命将迁都平城。京师骚动。嵯峨帝震怒,收仲成,下诏暴白药子罪状,夺其官位,摈于宫外。帝怒,遂发兵,与药子同舆而东。大军塞路,不得进。还官薙发。药子仰药而死。

《日本后纪》、《日本纪略》、《大日本史》等史料中提到迁都平城是药子、仲成兄妹矫命,这很难让人信服。这样重大的事情,如果不是平城上皇点头,怎么可能实行的了?岂非立刻就要暴露?这分明是在为平城上皇与嵯峨天皇之间爆发的争斗进行粉饰,而将罪责一古脑推给了药子、仲成兄妹。

不难想象的到,藤原药子临死前的心境只怕和杨玉环是一样的,昔日海誓山盟的男人在生死关头却抛弃了她,还把惑主误国的罪名也一并安在了死去的她们身上,反正,她们已经不能再为自己做任何辩解。

综观整个所谓的“药子之变”,我们不难看出以下三点:

1)这不仅是平城上皇与嵯峨天皇之间的争斗,也是分别支持他们的藤原式家(仲成、药子兄妹)与藤原北家(内麻吕、冬嗣父子)之间的争斗;

2)藤原药子其实和杨贵妃一样是政治牺牲品;

3)客观上,这使得飞鸟时代以来频繁迁都的历史成为过去,平安京就此成为真正的千年之都。


成王败寇,历史一直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然而,用心体会从而透过史料的字里行间努力去追寻历史的真相,才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所应该而且乐意去做的事情吧?关于藤原药子和“药子之变”,现有的中文和日文资料大多介绍都非常简短,甚至有简单化和误导读者的趋势。藤原药子,并不是毒药与祸水,“药子之变”这个称谓其实也名不副实,能够认真看完这篇小文的读者,会有几人与我心有戚戚焉?






附:藤原氏关系图


    藤原不比等 ┬ 武智麻吕 ┬ 丰成 ─ 继绳 ─ 乙叡
         │ (南家) ├ 仲麻吕(惠美押胜)
         │      └ 乙麻吕 ─ 是公 ┬ 雄友
         │               └ 吉子(恒武夫人) ─ 伊豫亲王
         │    
         ├ 房  前 ┬ 鸟养 ─ 小黑麻吕
         │(北家) ├ 永手 ─ 家依 ─ 三起 ─ 宗成
         │     ├ 真楯 ─ 内麻吕冬嗣
         │     ├ 清河
           │     └ 鱼名
          │
           ├ 宇  合 ┬ 广嗣
         │(式家) ├ 良继 ─ 乙牟漏(桓武皇后) ┬ 平城天皇
         │     │               └ 嵯峨天皇
           │     │               └ 高志内亲王
           │     ├ 清成 ─ 种继 ┬ 仲成
          │     │        └ 药子
           │     ├ 田麻吕
           │     ├ 百川 ─┬ 绪嗣
           │     │     └ 旅子(恒武夫人) ─ 淳和天皇
           │     └ 藏下麻吕 ─ 绳主
           │
           ├ 麻  吕 ─ 滨成
           │(京家)
         │
           ├ 宫  子(圣武母)
           │
           └ 光明子(圣武皇后)



主要参考资料:


《日本后纪》、《日本纪略》、《大日本史》、读卖新闻社《日本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