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独惭天地
真田豪/作



如今日本皇居竹桥旁有一座巨大的铜像,这个铜像是昭和十五年(1940年)时,为纪念皇纪二千六百年而建的,当时正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前一年,铜像所塑造的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和气清麻吕。

日本皇居前的和气清麻吕铜像

战前,和气清麻吕被作为国家的大忠臣而倍受赞誉,在十日元的钞票和教科书中都有他的形象,可以算得上是日本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注1)。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和气清麻吕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我们知道,桓武天皇做了两件大事,征讨虾夷和迁都平安,征讨虾夷的具体执行者是坂上田村麻吕,而具体负责建造平安京的正是和气清麻吕。

当时是藤原氏势力扩张之时,右大臣、左大臣等高官大多由藤原氏子弟担任,但历史的大潮流还是将坂上田村麻吕与和气清麻吕这两位役者推向了风头浪尖。可以这样说,这两人才是桓武天皇最出色的臣子。

然而,让和气清麻吕获得大忠臣赞誉的并非晚年营建平安宫,而是中年时的那次义勇之举。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和气清麻吕那传奇的一生吧。



十圆钞票上的和气清麻吕像

暗潮汹涌

天平五年(733年),作为地方豪族和气氏的嫡男,和气清麻吕出生于备前国藤野乡(今冈山县和气郡和气町)。和气氏一族是可以追溯到垂仁天皇时代的名门,世代治理着美作、备前富饶的土地。和气清麻吕是和气氏第十四代,上面还有一位比他大三岁的姐姐,名叫广虫。

当时正处于奈良时代中期,地方豪族的子弟,男子成人后多成为舍人,女子年满十三岁即选为采女,大多要被送入宫廷。那时的宫廷是以藤原氏为核心的门阀社会,地方豪族的子弟想要出人投地非常困难。但是,年轻的清麻吕胸怀青云之志,满怀信心的与姐姐一起来到京都。

清麻吕最初的机会正是来自自己的姐姐。孝谦女帝剃发出家,广虫也自己主动剃发追随成为其弟子,改名法均,这让孝谦女帝非常高兴,逐渐将其视为心腹。也许是性情相合,和气广虫日益获得孝谦女帝的宠信。

《日本后纪》关于清麻吕的姐姐广虫,有如下记载:

姊-广虫及笄年,许嫁从五位下-葛木宿祢-户主。既而天皇落饰,随出家为御弟子。法名-法均,授进守大夫尼位。委以腹心,赐四位封并位禄位田。宝字八年,大保-惠美忍胜叛逆伏诛,连及当斩者三百七十五人。法均切谏,天皇纳之。减死刑,以处流、徒。乱止之后,民苦饥疫,弃子草间。遣人收养,得八十三儿。同名养子,赐葛木首。

可以看出,广虫绝非平庸女子,如果不是身份性别限制,广虫很可能会有一番大的作为。广虫收养这么多孤儿,并将他们视之为子,给予葛木之姓,充分显露出其人性的光芒,堪称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孤儿院创建者。



和气广虫像

和气清麻吕出仕仅仅四年之后,就成为右兵卫少尉(将校格),应该多是借助姐姐广虫之力。

天平胜宝四年(752年)四月,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东大寺举行了大佛开眼供养仪式,年仅十九年的清麻吕和众人一样,沉浸在大佛金色的光芒之中,此时的他估计想不到自己今后的举动会对这个国家有怎样深刻的影响吧?

大佛开眼,在让人陶醉的同时却宣告了天平时代繁荣的终结。圣武天皇时代是天平之世的鼎盛期,但随着圣武天皇、光明皇后的相继死去,国家财政日益匮乏的后遗症终于显露出来。作为后继者的孝谦女帝是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女,原名阿倍内亲王,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皇太子。独身的孝谦女帝,立谁为皇太子来继承她的皇位,这个问题在宫廷内引起了骚动,宫廷贵族为各自的权力利益明争暗斗,矛盾日趋激化。橘奈良麻吕和藤原仲麻吕相继发起叛乱,结果均被镇压。

这段时间获得孝谦女帝极大信赖并进而把持实权的,却是位大家都想象不到的人物——河内国出身的僧侣弓削道镜。

弓削道镜,河内人。《皇胤绍运录》说他是施基皇子之子,但《公卿补任》及他书均没有相似记载,恐有谬误。《历代皇纪》记载:“道镜师事僧正义渊,修如意轮法、宿曜法有验,由是见宠遇。”道镜跟从法相宗巨匠义渊学习佛法,精通当时很少有人会的梵文,并于葛城山中修行咒语,被认为是个英才。“孝谦帝召入内道场,为禅师。”(见《续日本纪》)

天平宝字六年(762年),道镜以咒术治好了孝谦女帝的病,由此日渐获得信赖并担任僧纲,仅仅三年后就成为太政大臣禅师,成为古今奇谈。

《续日本纪》中有非常详尽的记载,《大日本史》据此整理如下:

宝字中,孝谦上皇幸保良宫不豫,道镜常侍侧。帝以为言,上皇不悦,乃还。寻遣使山阶寺,宣诏罢少僧都慈训,以道镜为之。先是,藤原仲麻吕得宠擅权。及得道镜,仲麻吕稍见疏斥,谋反伏诛。上皇下诏曰:“朕见禅师,所行至净,继隆佛法,拥护帝祚。今朕虽剃发着袈裟,不可不览朝政。佛典言:‘国王在位时,受持菩萨净戒。’可知,出家之形,不妨政治矣。由是思惟,出家天子,必有出家大臣。因授位为大臣禅师,职分封户,一准大臣。”道镜上表辞。敕曰:“览大臣禅师表,具知来意。唯守冲虚,确陈退让。然,兴隆佛教,无高位则不得服众;劝奖缁徒,非显荣则难令速进。今施此位者,岂烦禅师以俗务哉。宜昭斯意,即断来表。”自帝被废,道镜恃宠弥恣。神护元年,以道镜为太政大臣禅师,令文武百官拜贺。

孝谦女帝退位后成为上皇,藤原仲麻吕(已改名为惠美押胜)及其拥立的淳仁天皇对孝谦女帝与道镜过往太密不满,被激怒的孝谦女帝诛杀了惠美押胜父子,废掉了淳仁天皇,将其流放到淡路岛,再次即位,成为称德天皇,并授予道镜法王这样堪与天皇相匹敌的高位。

父母双亡年已四十有余的独身女帝,开始对因为该立谁为皇太子而引起的接连不断的宫廷斗争和杀戮感到厌倦,倍感孤独的她大概将佛法视为解脱痛苦的良药,而将道镜视为能拯救自己肉体与灵魂的人。

称德天皇以尼天皇自居,下诏让僧侣成为大臣禅师,这样一个尼天皇加僧侣首相的联合政府真是古今罕见。到了后来,称德天皇更是变本加厉的让道镜当上了太政大臣禅师乃至法王,让人惊讶不已。称德女帝这种一意孤行的举动,使得整个朝廷变得暗潮汹涌,表面上的平静正预示着一场大风暴即将来临,而此时的和气清麻吕,仍然只不过是朝廷中一名并不起眼的近卫将监而已(授从五位下,特赐封五十户)。

宇佐八幡宫的神谕

一介僧侣道镜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前代未有的法王,这本已令人吃惊不已,然而更让人震惊的事情还在后面。就在道镜被封为法王的第二年,即神护景云三年(769年)五月,一件足以影响整个日本历史的大事发生了。

九州传来所谓宇佐八幡宫的神谕,说是“令道镜即帝位,天下太平。”,称德女帝竟然有了将皇位传给道镜的想法。这个所谓的神谕让整个朝廷产生极大震动,当时的宇佐八幡宫和伊势的皇大神宫并列为受到皇室极大崇敬和信仰的两大神宫。据说圣武天皇当年铸造东大寺的大佛时就曾经得到过所谓的神助。宇佐八幡宫的神谕,有着足以左右朝政的可怕威力。

然而,现在看来这个所谓的宇佐八幡宫的神谕,很可能只是道镜一伙抢班夺权的阴谋罢了。原因很简单,当时九州大宰府的长官,就是道镜的弟弟弓削净人。

称德女帝面对群臣的议论和反对变得犹豫不决,最终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让自己信得过的心腹去一趟宇佐八幡宫,看看是否有这样的神谕。于是,称德女帝将清麻吕的姐姐法均尼召来,命她前去,可法均尼以自己女性身份不便出行前去神宫为由加以推辞。最终,这一任务落到了时任近卫将监的和气清麻吕身上。可以想见,很可能就是姐姐法均尼向称德女帝推荐了自己的弟弟,否则如此重要之事称德女帝怎么会派一个官位既不高又非元老重臣之人去办?

三十七岁的和气清麻吕,就这样被推到决定日本政局的显要位置。

《续日本纪》记载,所谓的宇佐八幡宫的神谕,是大宰府的主神习宜阿曾麻吕提出的(注2),这比较令人信服,因为习宜阿曾麻吕身在九州,很可能与时在九州的道镜之弟弓削净人合谋。然而在《水镜》中却提到了另外一种说法。《水镜》中提到所谓宇佐八幡宫的神谕,其实就是清麻吕的姐姐法均尼提出的。那么这可信吗?

法均尼作为称德女帝的心腹,能得到其极大的信任,必然很善于揣摩女帝心思,这样的话,的确可能察觉到了称德女帝准备将皇位让给道镜的心思。法均尼自己先抛出这个所谓的宇佐八幡宫的神谕,然后不再出面,改由自己的弟弟清麻吕去宇佐八幡宫,希望他能取来符合女帝心思的所谓神谕。

称德女帝中年以后性情大变,言行颇有令人吃惊之处。打破日本千百年来的传统,将皇位传给异姓之人,这样必将遭到群臣反对,所以希望借助所谓宇佐八幡宫的神谕来压制群臣的异议,这种可能不是没有。

然而,这一说法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和气清麻吕最终带回的所谓宇佐八幡宫的神谕很明显不符合称德女帝和道镜的心思。如果说这是他们几人事先就密谋好的,实在难以令人相信。

在这里还需要澄清一件事,那就是现在网上有的资料提到道镜向去字佐八幡宫寻求神谕的和气清麻吕许诺,只要清麻吕带回合他心意的“神谕”,就可以让清麻吕担任太政大臣,这是以讹传讹。

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官位的晋升是有严格制度的,就算是天皇,也不会随意越级提拔,以免引起不满和骚动。道镜再糊涂,也不会说出让当时只是近卫将监又不是自己心腹的清麻吕成为太政大臣的话。只能这样推断,如果清麻吕真的按照道镜的授意带回所谓“神谕”的话,道镜很可能会将其列为自己的心腹。

那么这样的错误是怎么流传开来的呢?我估计是对资料的误解引起的。

《宇佐托宣集》引《和气清麻吕使宇佐画记》曰,道镜曰:“我任僧都,俗士所轻。请任太政大臣,辅成朝政。”许之。道镜带剑执笏,着袈裟,恣行除目云云。

值得注意的是,道镜这段话是对谁的?是对清麻吕说的吗?很明显不是,他是对称德天皇说的,简单说就是讨官,因为自己只担任僧都,不能服众,所以要求担任太政大臣。此外,这本书记载道镜的相关事迹非常详尽,但却将藤原仲麻吕谋反一事说成是道镜成为法王之后才发生的事,这样一个基本史实居然也出现错误,不能不让人对其记载的真实性感到怀疑。

在《续日本纪》中,关于此事只有很短的一段记载,兹录如下:

始大宰主神-习宜-阿曾麿,希旨媚事道镜。因矫八幡神教言:“令道镜即皇位,天下太平。”道镜闻之,深喜自负。天皇召清麿于床下,敕曰:“昨夜梦,八幡神使来云:‘大神为令奏事,请尼-法均。’宜汝清麿相代而往听彼神命。”临发,道镜语清麿曰:“大神所以请使者,盖为告我即位之事。”因重募以官爵。

总的来说,还是《续日本纪》的记载更为可信一些,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习宜阿曾麻吕的阿谀奉承、称德女帝的诡诈心机、道镜的得意洋洋,无不跃然纸上。

而在《日本后纪》中,对此的记载是:

此时,僧-道镜得幸于天皇,出入警跸,一拟乘舆,号曰-法王。大宰主神习宜-阿苏麻吕,媚事道镜,矫八幡神教言:“令道镜即帝位,天下太平。”道镜闻之,情喜自负。天皇召清麻吕于床下,曰:“梦有人来,称八幡神使云:‘为奏事,请尼-法均。’朕答曰:‘法均软弱,难堪远路,其代遣清麻吕。’汝宜早参,听神之教。”道镜复唤清麻吕,募以大臣之位。

记载与《续日本纪》大同小异,让我们明确了以下三点:

1)抛出所谓宇佐八幡宫神谕的应该是大宰主神习宜阿曾麻吕,而不是法均尼。从前面提到的惠美押胜之乱后法均尼力谏称德女帝减免杀戮,及收养众多遗孤一事上来看,法均尼品行善良正直,应该不会提出这种足以动摇国家政局的所谓神谕。

2)道镜只是暗示并拉拢和气清麻吕,没有以太政大臣相予之意。

3)称德女帝的确有将皇位传给道镜之心,鬼才会信她真在梦中听到八幡神使的话。神使为什么偏偏要召她的心腹法均尼前往?而且要真是八幡神使传言请法均尼,她又怎么能轻易的易人前往?那样岂非是对神灵大不敬?

获罪流放及回归

然而,大大出乎道镜和称德女帝的预料,清麻吕带回来的不是“令道镜即帝位,天下太平”的神谕,而是恰恰与之相反的神谕——“天之日嗣必续皇绪,道镜无道宜早扫除”。这自然令道镜恼怒不已。所幸的是,称德女帝失望之余并没有诛杀清麻吕,而是以伪造神谕之罪剥夺其官位,将其流放到大隅国(鹿儿岛),并令其改名为别部秽麻吕。清麻吕的姐姐法均尼也受到牵连,被迫还俗,改名为别部狭虫并被流放到备后国(广岛县)。

《续日本纪》记载,“清麿行诣神宫,大神托宣曰:‘我国家开辟以来,君臣定矣。以臣为君,未之有也。天之日嗣,必立皇绪。无道之人,宜早扫除。’清麿来归,奏如神教。于是,道镜大怒,解清麿本官,出为因幡员外介。未之任所,寻有诏,除名配于大隅。其姊-法均,还俗配于备后。”

然而,经过这么一闹,朝中反对道镜当天皇的人也就有了对抗所谓宇佐八幡宫神谕的口实,恼羞成怒的道镜岂肯罢休,“道镜又追,将杀清麻吕于道。雷雨晦暝,未即行。俄而敕使来,仅得免。”《日本后纪》的这段记载不禁让人事后为清麻吕捏了一把冷汗。

可以想见,从和气清麻吕准备向称德天皇禀报铲除道镜的所谓神谕那一刻起,就已经抱定必死的信念了,这真是非大勇而不能为也。

和气清麻吕究竟如何获得宇佐八幡宫神谕的呢?《日本后纪》有如下记载:

神托宣:“云云。”清麻吕祈曰:“今大神所教,是国家之大事也。托宣难信,愿示神异。”神即忽然现形。其长三丈许,相如满月。(底本作色如满月,从类聚丛书清麻吕传改之。)清麻吕消魂失度,不能仰见。于是神托宣:“我国家君臣分定,而道镜悖逆无道,輙望神器。是以神灵震怒,不听其祈。汝归如吾言奏之:‘天之日嗣必续皇绪。’汝勿惧道镜之怨,吾必相济。”清麻吕归来,奏如神教。

这当然唯心主义色彩浓厚,我想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清麻吕自己杜撰的托词,或者是忠君忧国而又有着很强宗教信仰的清麻吕自己的幻觉。



和气清麻吕祈求神谕

关于和气清麻吕这次公然对抗道镜的行动,比较有说服力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1)路真人丰永提议说:

《日本后纪》记载,“先是,路真人-丰永,为道镜之师,语清麻吕云:‘道镜若登天位,吾以何面目可为其臣。吾与二三子共为今日之伯夷耳。’清麻吕深然其言,常怀致命之志,往诣神宫。”可是,清麻吕真的只会因为他的提议而那么做吗?

2)藤原氏支持说:

道镜当权甚至图谋继承皇位,必然引起藤原氏的强烈不满,而从事后藤原氏拥立光仁天皇,将被流放的清麻吕姐弟召回京都来看,这一事件可能是藤原氏与清麻吕合谋。再有,在清麻吕被流放后,藤原百川主动将自己的二十户封户送给了清麻吕。(《日本后纪》记载,“于时,参议-右大辨-藤原朝臣-百川,愍其忠烈,便割备后国封乡廿户,送充于配处。”)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3)清麻吕自己的决定说:

这也是个人比较赞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虽然有史料支持,然而仅仅因为别人的“吾以何面目可为其臣。吾与二三子共为今日之伯夷耳”这样一句话,最多只能说激发了清麻吕反抗道镜的决心,并不能说就是全部的原因。

至于第二种说法,好象也有道理,但我们从清麻吕被召回都城后的情形来分析的话,就会觉得不该是那样了。

宝龟元年(770年)八月四日称德天皇死去,八月二十一日失去后台的道镜被贬为下野国药师寺别当,两年后就在失意中死去了。正是因为清麻吕阻止了道镜图谋登上皇位的阴谋,才有了后来光仁天皇的即位,按理说清麻吕应该记首功,可同年九月六日和气广虫、清麻吕姐弟被从流放地召回,却只得到了不相称的奖赏。八月二十三日坂上苅田麻吕因告发道镜有功而被授予正四位下(注3),相对的,和气广虫九月八日被授予从五位下,和气清麻吕却一直等到第二年的三月才恢复了本来的从五位下的官位,同年九月成为播磨员外介,播磨国副知事待遇的地方官,对清麻吕这样立下大功的人来说,怎么看都显得非常委屈。

宝龟五年(774年)清麻吕才被授予朝臣姓,成为备前、美作国造。宝龟八年(777年)广虫升了一级,成为从五位上,而清麻吕在光仁天皇在位的十年时间里,却一直没有获得晋升,可以说在整个光仁天皇时代,清麻吕都默默无闻。由此看来,和气清麻吕与藤原氏联合对抗道镜一说让人生疑。

在清麻吕被流放到大隅国时,藤原百川对其忠烈表示同情,将自己的封户二十家送给清麻吕,此事在《续日本纪》中也有提及,我们知道,光仁天皇时代藤原百川是获得极大信赖的重臣,清麻吕如果是善于钻营之人,仅仅依靠藤原百川的提携,当也不致寂寞至此。以此分析,清麻吕其实与藤原氏之间并不存在密谋,清麻吕虽然有功有能,却一直被藤原氏排挤在朝堂之外,孰为可叹。

与清麻吕的寂寞失意相比,姐姐广虫却得到了光仁天皇很大的宠信,被授予从四位上及典藏之职。典藏是掌管宫中三大神器的重要役职,不是深得信赖之人绝对不可能担任此职。光仁天皇身边的侍臣大多互相责难攻击,唯独广虫没有对其他人表示过不满,由此可知和气广虫是非常稳重和善解人意之人。《日本后纪》记载:“姊-广虫,又掌吐纳,叙从四位下,任典藏,累至正四位下。帝从容敕曰:‘诸侍从臣,毁誉纷纭,未尝闻法均语他过。’友于天至,姊弟同财,孔怀之义,见称当时。”

一展所长

天应元年(781年)四月,光仁天皇的皇太子山部王即位,成为桓武天皇。这是一位致力于革新天平时代以来各项政策的天皇,最大的功绩是征讨虾夷、营造长冈宫继而迁都平安京。

千里马需要伯乐才能脱颖而出,清麻吕终于等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伯乐。桓武天皇破格提拔了和气清麻吕,任命他为治理畿内要冲难波的摄津大夫,在清麻吕劝桓武天皇迁都后,又再次获得桓武天皇的极大信赖,被任命为造宫大夫,着手营建大规模的都城。

清麻吕发挥了高超的治水才能,将贺茂川、堀川等摄津、河内两国的河流予以梳理改道,有效的制止了洪水的发生。如今大阪天王寺公园的河底池,就是清麻吕为了治理困扰河内平原的大和川水害而谋划在大和川中段开挖大运河使之改道进入大阪湾的建设遗迹。这项工程最终因为耗费巨大而未能完成,千余年后的江户时代(1704年),清麻吕的这一宏大计划终于得以实现,大河川改道而成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样子。(《日本后纪》记载,“清麻吕为摄津大夫,凿河内川,直通西海,拟除水害。所费巨多,功遂不成。”)

迁都长冈京的第二年(785年),清麻吕参与拓通淀川与神崎川,使贯经都城的水路直达大阪湾,从而打开通往大海的途径,并于海边建设要港尼崎港。

“长冈新都,经十载未成功,费不可胜计。清麻吕潜奏,令上托游猎相葛野地,更迁上都。”《日本后纪》中的记载告诉我们,和气清麻吕察觉到长冈京并非适宜定都之所,于是暗中劝告桓武天皇以游猎的名义另立新都。

由此看来,清麻吕有着浓厚的土木工事的兴趣与才能,是一位崇尚干实事的实干家,与一般坐而论道的政治家、理论家不同,清麻吕更注重实际成果。

清麻吕成为摄津大夫之后,努力研究律令格式,他的研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清麻吕将用于裁判的必要判例收集整理,撰写了二十卷的《民部省例》,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们现在研究律令制度下的法理学提供了最好的样本。对裁决有浓厚兴趣,这再一次证明清麻吕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清麻吕练于庶务,尤明古事。撰民部省例廿卷,于今传焉。奉中宫教,撰和氏谱奏之。帝甚善之。”以上是《日本后纪》中的记载。

正是由于和气清麻吕展现出作为优秀民政家的才能,所以此后又以摄津大夫的身份兼任民部大辅。民部省是管理五畿七道诸国国司的要职,大致相当于现在日本的大藏大臣和战前的内务大臣二者职能相加,由此可知桓武天皇对清麻吕的确青睐有加。清麻吕也因此成为有资格参加阁议的参议,女儿入选后宫,这在藤原氏当道把持朝政的环境下显得十分引人注目。《日本后纪》记载:“天应元年,授从四位下,拜民部大辅,为摄津大夫。累迁中宫大夫、民部卿,授从三位。”

延历元年(782年),五十岁的和气清麻吕感于宇佐八幡宫神谕事件,而创建了一座寺院,此时离神谕事件已经过去了十三个年头。这座神愿寺后被改名为神王护国寺(神护寺)。此后日本历史上的出名人物空海和最澄,都在此得到过清麻吕之子和气广世的庇护与支持,从而逐渐崭露头角。

延历十五年(796年),也就是顺利迁都平安京的两年后,六十四岁的和气清麻吕被授予从三位的官位,成为真正的公卿,这对于地方豪族出身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特例。

“延历十七年(798年),上表请骸骨。优诏不许,仍赐功田廿町,以传其子孙。”此时桓武天皇已将之视为肱股之臣,没有同意清麻吕的辞官。

然而,不久之后一个巨大的打击袭来,与清麻吕感情深厚,相伴相携一生的姐姐广虫去世了,时年七十岁。《日本后纪》记载,“延历十七年正月十九日(参照其他资料,当为延历十八年),薨。与弟卿约期云:‘诸七及服阕之日,勿劳追福。唯与二三行者,坐静室,事礼忏耳。后世子孙,仰吾二人,以为法则。’天长二年,天皇追思旧绩,赠正三位之告身。”(注4)姐姐广虫不仅是清麻吕的亲人,也是他的良师益友与知己,这样的打击让已入暮年的清麻吕痛心不已。

仅仅一个月后的延历十八年(799年)二月,六十七岁的和气清麻吕就追随姐姐的脚步死去了。清麻吕的坟墓就在他建立的神护寺后的山林深处。“私垦田一百町在备前国,永为振给田。乡民惠之。薨时,赠正三位,年六十七。”《日本后纪》关于清麻吕的这句记载,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一颗无私爱民之心。自己的私田一百町不是留给子孙,而是永为赈给田用来救济乡民,这种胸怀不禁让我想起中国的范文正公和钱公辅那篇著名的《义田记》,古今中外的贤者是何等的相似。在医疗卫生条件还很落后的奈良时代,清麻吕姐弟俩都能够得享天年,也算是上天对他们的一种回报吧?



和气清麻吕之墓

英名永存

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日本发行的十圆货币上,出现了和气清麻吕的肖像,此时离他去世已有将近一千一百年。这种货币沿用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代,是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上面绘制有猪的形象,这是源于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

据说清麻吕在被贬大隅国时,途中前往参拜宇佐八幡宫,“脚痿不能起立。为拜八幡神,舆病即路。及至丰前国宇佐郡楉田村,有野猪三百许,挟路而列。徐步前駈十许里,走入山中。见人共异之。拜社之日,始得起步。神托宣,赐神封绵八万余屯,即颁给宫司以下国中百姓。始驾舆而徃,后驰马而还。累路见人,莫不叹异。”《日本后纪》记载的这个传说,恰恰体现了百姓对和气清麻吕的赞誉。至今他的故乡,民众仍有每年三月一日前往其坟墓举行祭祀的风俗。



和气神社中的猪像

和气清麻吕的祖先,据说是垂仁天皇皇子铎石别命三世孙弟彦王,跟随神功皇后征新罗,又于针间、吉备堺山诛杀谋逆的忍熊别皇子,因军功而获封藤原县(后因分家和气氏分居美作、备前两国)。

清麻吕有六男三女,其中长子广世,“起家补文章生。延历四年,坐事被禁锢,特降恩诏,除少判事。俄授从五位下,为式部少辅,便为大学别当。垦田廿町入寮为劝学料,请裁阐明经四科之第。又大学会诸儒,讲论阴阳书、新撰药经大素等。大学南边以私宅置弘文院,藏内外经书数千卷。垦田卌町,永充学料,以终父志焉。”也是一位继承了父亲遗志的贤才,这不能不说与清麻吕的言传身教有关。

“赠正三位-行民部卿-兼造宫大夫-美作、备前国造-和气朝臣-清麻吕,薨。本姓-盘梨别公,右京人也。后改姓-藤野和气真人。清麻吕,为人高直,匪躬之节。”《日本后纪》关于和气清麻吕的这段记载,应该说是公正的,清麻吕不仅学问渊博品行高尚,而且忠君爱民不畏强暴,这样的人物的确值得人们缅怀。

和气清麻吕不仅先后担任摄津大夫、民部大辅、中宫大夫、造宫大夫、民部卿,还兼任故乡美作、备前的国造,畿内、备前、美作各地百姓因之而获益良多。如果说姐姐广虫创建了日本最早的孤儿院,那么学识渊博的清麻吕创立的私立学校“弘文馆”同样救济了众多的贫苦百姓。

如今冈山县和气郡和气町中的和气神社内矗立着一座石碑,相传上面的字为清麻吕亲笔所写,那是怎样几个字呢?

“我独惭天地”

何等的光明磊落!难怪千百年后的人们会依然牢记着他,日本全国各地则有百余座纪念物了。爱国爱民者,人恒爱之!



传为和气清麻吕亲笔的石碑



日本最大的绘马(祈愿牌),高八米宽十米

注1:嘉永四年(1851年),孝明天皇因和气清麻吕的功绩而赠其“护王大明神”的神号。明治七年(1874年),命神护寺境内祭祀和气清麻吕。

注2:大宰主神,是大宰府管下最高的神官。

注3:坂上苅田麻吕奏道镜罪恶。令曰:“闻道镜法师挟舐糠之心久矣。陵土未干,奸谋发觉,此则神祇所护、社稷攸佑。顾先帝厚恩,不忍致刑。减死为造下野药师寺别当,即日发遣。”又贬习宜阿曾麻吕,为多褹岛守。神护以来僧尼度牒用道镜印,至是改用治部省印。三年,道镜葬于贬所,以庶人体葬之。(见《续日本纪》)

注4:《大日本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和气广虫,备前藤野郡人,清麻吕姊也。【续日本纪、日本后纪。】初嫁从五位下葛井户主。【日本后纪、宇佐托宣集。】广虫为人贞顺,节操无亏。【日本后纪。】为孝谦帝所爱信,授正六位下。【续日本纪。】及帝落饰,广虫亦薙发为法弟子,名法均。授进守大夫尼位。藤原仲麻吕伏诛,连及当斩者数百人。法均谏帝减死处流。乱后饥疫,民间生子者多不能育,往往弃之。法均遣人收养之。【日本后纪。】凡得八十三儿,悉称养子,因赐姓葛木首。【宇佐宣托集。】神护景云二年,赐从四位封户并位禄、位田。【续日本纪、日本后纪。】及弟清麻吕忤弓削道镜遭窜,法均亦诏还俗,复旧名广虫,流于备后。【续日本纪、宇佐托宣集、日本纪略。○按托宣集,广虫为狭虫。】光仁帝践作,复姓名召还,授从四位下,【续日本纪。】为典藏,掌吐吶。帝尝叹曰:「诸侍从御,毁誉纷纭。独法均不言人短。」累进正四位下。【日本后纪、宇佐托宣集。】及起宅新都,赐稻,【类聚国史。】授正四位上,为典侍。延历十八年,卒。【宇佐托宣集作十七年。】年七十。天长二年,赠正三位。【日本后纪。】法均友爱天至,姊弟不分财物。时人称之。临殁,属清麻吕曰:「凡百追福,一无所须。惟与二三僧徒修礼忏,使后世子孙永为准则。」【日本后纪、宇佐托宣集。】

主要参考资料:

《续日本纪》、《日本后纪》、《大日本史》、读卖新闻社《日本的历史 2 飞鸟与奈良》、角川书店《日本史探访 4 大佛开眼与平安迁都》

http://ww36.tiki.ne.jp/~wakeasomi/

http://www.kamimoude.org/jinjya/kyoto-city/kamigyou/k-goou/index.html

http://chiyoda-tokyo.sakura.ne.jp/pic-htm/wakekiyo.htm

http://www3.coara.or.jp/~primrose/usa6-3.html

http://www2e.biglobe.ne.jp/~fujimoto/wake22/wake22.htm

http://k-kabegami.sakura.ne.jp/fujikoue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