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一格的朝鲜式山城

真田豪/译

[译者序]

本文节译自关野贞先生的《所谓神笼石是山城遗址》一文。国内朝鲜半岛方面的资料比较难寻(可能是我所处城市的缘故),让人常生无奈之感。近日阅读《日本考古学论集》,看到关野贞先生的这篇文章中有提到朝鲜古代山城,十分惊喜,于是将之翻译成文,并添加了三张网上搜寻到的图片,与大家共同分享。(原书是有很多图的,可惜我没有扫描仪)


[正 文]

一 朝鲜半岛的古代山城

朝鲜半岛在三国时代及之前三韩并立的时代就已经有山城存在,如今在各处都发现了相应的遗址,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这些:

1 马韩弥勒山城

全罗北道益山有从前马韩的都城,它北靠弥勒山,南面是数十里的平原。弥勒山向南延伸的小山丘上相传有古代马韩的王宫,如今那里还保存有土城,种种迹象表明传说很可能是真实的。弥勒山上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城壁环绕着一座城池,当地人称之为箕准山城,据说是败于燕人卫满从平壤逃亡至此的箕准所建,参考中国方面的史料,可信度很高。《三国志 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马韩“无城郭”、“官家使筑城郭”,然而这令人非常难解,因为同文记载辰韩“有城栅”,弁韩“有城郭”,作为当时三韩中最有势力的马韩没有理由反而没有城郭啊?我想三韩时代应该都是有山城的。益山所谓马韩时代的王宫、弥勒山城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2 高句丽大城山城

我曾经调查过高句丽的国内城、丸都城,并对平壤附近进行过考察,我认为现在的平壤很可能并不是前人常说的高句丽晚期之长安城。现在的平壤城扼守着东南方的大同江,四周环绕的城壁保护着街市,城壁大多利用陡峭的山势而建,结合了东北亚各族的建筑特点,然而这不是平壤古城。

距此东北大约四里的大城山发现有高句丽的王宫遗址,俗称安鹤宫。这是一座东西五六町(一町约109.09米)南北六七町的土城,城内宫殿遗迹中发现有高句丽时代的残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宫址左右的山峦上散布着无数的古坟,据调查也是高句丽时代的坟墓。朝鲜方面的记载称之为长安城遗址,我赞同此处是长安城,即长寿王经营平壤城之前所居住的都城。

大城山地势险要,山上有座城,用石头垒成的城壁延绵长约一里,这才是所谓的平壤城。中国古代文献《周书》卷49《异域传》高丽条记载:“治平壤城。其城,东西六里,南临浿水。城内唯积仓储器备,寇贼至日,守人固守。王则别为宅于其侧,不常居之。其外有国内城及汉城,亦别都也,复有辽东,玄冤等数十城,皆置官司以相统摄。”也就是说,高句丽王平常并不居住在城中。其实这很好理解,为起居行动便利,高句丽王平时应该是居住在地势较低的城池(王宫)中,也就是住在安鹤宫。为防万一而另外建造了坚固的山城平壤城,平时作为武器和粮食仓库,若有敌人来犯则转移到山城平壤笼城固守。这种制度让我觉得其实前面说过的马韩弥勒山城应该也是这样的,即为平(丘)城结合山城的体系。

3 任那的山城

任那是原弁韩地区的一种联邦组织,由散居各处的小势力组成。大伽倻(高灵)、小伽倻(固城)、安罗伽倻(咸安)、古宁伽倻(咸昌)、星山伽倻(星州)和金官伽倻(金海)这六伽倻是其中最有实力的。我调查过如今山城遗迹还比较明显的高灵、咸安及昌宁(比自火本)等处,下面来逐一说明:

1)高灵大伽倻主山山城

位于庆尚北道的高灵是昔日大伽倻故地,东面耸立着名为主山的高山,其低冈上有孔子庙。此处相传就是大伽倻王宫所在地。我明治四十三年在冈上得到可以断定为任那时代的瓦片,使我相信传说是真实的。主山南面的山峦上有几百座古坟,在对其中三四座古坟进行考古发掘之后也证明是属于任那时代,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

主山的岩体为花岗岩,十分坚固,但是顶部被人为的削平,周围还有石筑的城壁围绕。因为后方是数百尺的断崖,人是不可能攀登而上的,所以此处没有城壁。这座山城规模很小,城壁的厚度和高度也才大约四尺左右,当地人称之为宁胸壁。从结构和坟墓上看与高句丽的都城和马韩的都城相似,只是规模要小得多,毕竟国力相差悬殊。

2)昌宁(比自)牧马山城

庆尚南道的昌宁昔日是任那核心力量之一的比自火立国所在,西南有座将小山和山谷围在其中的小山城,当地人称之为牧马山城。山中有很多古坟,其构造和随葬品据考证是任那时代的。从山城、古坟上看与前面所说各城都很相似,只是平地上的宫殿遗址如今已经找不到痕迹了。

3)咸安(安罗伽倻)王宫址

庆尚南道的咸安是安罗伽倻故地,也曾经是任那日本府的所在地。北方连绵起伏的山峦尾端有座小山相传就是安罗伽倻王宫所在地。四周用石筑的城壁环绕,将小山谷包在其中,临近的丘陵上有很多任那时代的古坟,这些都和前面提到的各城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王宫位于山城中而非地势较低的平(丘)城中。兼作王宫的山城,规模也很小。


4 新罗的山城

庆尚北道庆州是从前新罗的都城,如今还有残存的王宫遗址与山城遗址。当时的王宫有金城、半月城、满月城,现在只有新罗第五代婆娑王时代所筑半月城(一名月城)保留得比较完好。而山城则以南山城、明活山城、富山城、关门城比较有名,我考察了其中两座。

半月城东西五六町、南北二三町,是座半月状的土城,城壁较高,城南是南川,比较坚固。是当时王宫所在,与平壤大城山下高句丽王宫性质相似。金城、满月城应该也是同样性质的土城,只可惜遭受后世破坏已经形迹全无了。

可以想见,平地上小规模的土城是难以起到防御作用的,所以与高句丽、任那一样,在南方的南山上建有一座南山城作为要塞。值得一提的是南山城与东面明活山上的明活山城遥相呼应,当年日本(当时尚称倭国)领兵入侵时多由蔚山登陆,而明活山城正扼守着通往蔚山的要道,南山城则控制着彦阳一线,二者共同构筑了一道防线。将由花岗岩构成的几个险峻山谷用高高的石壁包围起来,形成周长大约一里半的山城,其规模之大已经可以与高句丽的大城山城相匹敌了。另外,无一例外的是,半月城附近的南山和明活山上也有无数新罗时代的古坟。


二 朝鲜古代山城的特点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朝鲜古代马韩、高句丽、任那、新罗等国的山城,半岛三国时代的百济其实也不例外,我去过百济后期的都城扶余,那也是座用城壁将街市保护起来的朝鲜式山城。

我总结朝鲜式山城有着以下特点:

1 山城与王宫的关系:
高句丽、任那、新罗的王宫都建在平地或地势较低的丘陵之上,后方地势险要的山上则建有山城。平时储存兵粮武器,敌人来犯时则进入其中固守。高句丽的安鹤宫和大城山城、大伽倻的高灵王宫和主山山城、新罗的月城和南山城、明活山城就是最好的例证。可见三国时代朝鲜半岛上均采用了这种平(丘)城与山城结合的建筑体制。此后的高丽时代和朝鲜时代也都延续了这种在都邑附近建造山城的模式,在府治州治郡治所在地的后方常建有山城(但保存至今的已不多)。

2 山城和坟墓的关系:

三国时代的山城附近必然有很多的古坟,高句丽、新罗是在附近的山峦上,任那则是在与山城相连接的山上。从古坟的构造和随葬品可以推算出山城的建筑年代来。

3 山城的构造:

城壁分为土筑和石筑两种。山体是花岗岩等质地较坚固的岩石时,往往就地取材以石材筑城,而平地(王宫附近)则取土为城。当然,也有很少的情况在土山上用泥土建造山城。朝鲜半岛内地山上森林比较贫乏,加之后世滥砍滥伐,所以裸露的岩石山比较常见。可以想象,山城建在难以攀登的险峻山体之上有很好的防御功能,这也是多以石山(特别是花岗岩为主体的山)构筑山城的原因所在。

4 山城的形式

1)山城多选择建在耸立于平原的山上,占据制高点,居高临下有着较好的防御功能。

2)朝鲜式山城最大的特点是必定包围一个以上的山谷,在其周围的山顶上建造城壁将之包围起来。这么做想来至少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保证必要的水源,二是可以建造仓库、兵舍来收容更多的士兵,另外从外面也难以窥探,有较强的隐蔽性。新罗的南山城和高句丽的大城山城则囊括了更多的山谷,毕竟各处地形地势不同。

3)除特殊情况,山顶少有城壁,这是因为山顶本来位置就小,为保证士兵行动自如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城壁。由于担负防御功能的主要是山顶下的城壁,而战时守兵可以直接从山顶俯瞰并射击敌人,在山顶建造城壁用处不大。

4)山城所包围的山谷,谷口大多都有河流流出,城中的道路多沿山谷与河流之势修建,通常城门就建在谷口。这里往往是整座山城最薄弱和最易遭受攻击的地方,所以此处的城壁一般最为坚固。加之大雨或涨水时水流对这里也构成很大威胁,所以必须设置水口。水口附近的城壁大多又高又厚,水口也建的比较小,在上面架设楣石方便行走。因为残存至今的城门大多已经面目全非,现在普遍推测是采用拱形的形式,上面建有城楼。城门、水口两旁的城壁则沿着山势伸展,形成/-\形,这样可以从两旁射击来犯的敌人,更好的保护最薄弱和易受攻击的城门、水口。


三 日本的朝鲜式山城

据《日本书纪》天智天皇四年条记载:“秋八月,遣达率达本春初,筑城于长门国。遣达率忆礼福留、达率四比福夫于筑紫国,筑大野及椽二城。”这是在“白村江之战”失利之后,为防备唐军的进攻而建造的用以防御的城池,同文六年条还记载“是月,筑倭国高安城、赞吉国山田郡屋岛城、对马国金田城。”这些城池都是朝鲜式山城,由百济遗民达率忆礼福留、达率四比福夫等人建造。

我考察过其中的大野城和椽城(基肄城),十分惊讶建造者的巧思。大野城和椽城(基肄城)是为了保护大宰府而建造的,其中大野城位于大宰府都府楼北面的四天王寺山上,基肄城则位于大宰府南方的基山上,二者遥相呼应。这两座城与大宰府的关系与前文提到的新罗王宫与南山城、明活山城的关系十分相似。大野城和基肄城平时也储存粮食武器和士兵,以便笼城之用。

大野城、基肄城、水城与大宰府的关系图

1 基肄城

肥前国三养基郡基山有基肄城遗址。山的南麓有片森林,有名为住吉社的小石祠。基肄城城壁高约三十尺,开有一个水口。城壁由大小不一的石头垒积而成,水口宽三尺五寸、高四尺五寸,长约六间(一间约一点八米)。水口东面的城门现在已经完全崩塌。沿着城门、水口左右的石壁上行就可以看见土城。整个石壁成Y字形将山谷包围起来,东西长约八町、南北长约十町的范围被纳入城中。

由于我去的时候正下着大雨,所以未能详细考察全貌,只大致考察了其中的一部分构造。城内有道路从土城中间经过,猜想当日这里也是有城门的。城壁上有四个切口,估计是当年城橹的遗迹,城后方最高处还有望楼(了望台)的遗迹。Y字形的山谷中间比较宽广,出土了很多奈良时代的古瓦残片。这无疑是由百济人建造的一座朝鲜式山城。

2 大野城

大宰府都府楼遗址北面的四天王寺山中有大野城遗址。从坂本村上行十町,在山谷间就可以看见高约二三间的石壁了。石壁左右的山上建有土城,往东北方向可至大原山,西南方向则可见城门遗迹,用以安放城门转轴的洞眼如今还很明显。城门是往外开的,宽六尺五寸、厚五寸五分。由此北行即可见到著名的百闻石垣,石垣高三间、长达百间,十分坚固。城内有数百处建筑物的基石,应该是当年所建的仓库遗迹。出土的被烧过的大米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过大野城如何通过土城与水城联系我还没有想到。

山城在四天王寺山顶附近,石壁迂回越过两个山谷,将比较宽广的区域纳入其中(如今是四天王寺村民家的田地)。城池在地形上比基肄城要优越,城内东西距离与南北距离均达十四町半。大野城和大宰府的关系与高句丽安鹤宫与大城山城的关系相似,大野城毫无疑问是座规模宏大、坚固险要的朝鲜式山城。

顺带提一下,四天王寺山上还有战国时代高桥绍运所建造的岩屋城,如今也已经只剩下断墙残瓦。

从大野城、基肄城与大宰府的关系、二者均将山谷包围在城中、山顶城壁较少、谷口建有坚固的城壁、左右石壁斜向前方展开等等各项要素来看,它们都是很典型的朝鲜式山城。唯一不同的是,朝鲜半岛多裸露的石山,所以常以石头建筑城壁,而我们这多土山,所以往往采用版筑的施工方法,分层捣实泥土建造城壁。然而就象前文所说那样,其实在朝鲜半岛也是有这种情况存在的。


小 结

朝鲜式古代山城,是朝鲜半岛多年战争中形成的特有筑城模式,随着百济的灭亡而流入日本,在筑城方面的影响甚至延续到了战国时代。

 

朝鲜式山城城门复原图

朝鲜式山城想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