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史记

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目录:


本紀[/COLOR]
[OL]卷一五帝本紀第一
[OL]黃帝
帝顓頊
帝嚳
帝堯
帝舜 [/OL]卷二夏本紀第二
卷三殷本紀第三
卷四周本紀第四
卷五秦本紀第五
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卷九呂太后本紀第九
卷十孝文本紀第十
卷十一孝景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孝武本紀第十二[/OL]
表[/COLOR]
[OL]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
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卷十五六國年表第三
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卷十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卷十九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
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卷二十一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卷二十二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OL]
書[/COLOR]
[OL]卷二十三禮書第一
卷二十四樂書第二
卷二十五律書第三
卷二十六曆書第四
[OL]曆術甲子篇[/OL]卷二十七天官書第五
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
卷二十九河渠書第七
卷三十平準書第八[/OL]
世家[/COLOR]
[OL]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
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
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
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
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
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
卷三十七衛康叔世家第七
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OL]五行
五事
八政
五紀
皇極
三德
稽疑
庶徵
五福[/OL]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
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
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
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卷四十五韓世家第十五
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卷五十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卷五十一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卷六十三王世家第三十[/OL]
列傳[/COLOR]
[OL]卷六十一伯夷列傳第一
卷六十二管晏列傳第二
[OL]管仲
晏平仲[/OL]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OL]老子
莊子
申不害
韓非[/OL]卷六十四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OL]孫子
吳起[/OL]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第六
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
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
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
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OL]樗里子
甘茂
甘羅[/OL]卷七十二穰侯列傳第十二
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OL]白起
王翦[/OL]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OL]平原君
虞卿[/OL]卷七十七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卷七十八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卷七十九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OL]范睢
蔡澤[/OL]卷八十樂毅列傳第二十
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卷八十二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OL]魯仲連
鄒陽[/OL]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OL]屈原
賈生[/OL]卷八十五呂不韋生列傳第二十五
卷八十六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OL]曹沫
專諸
豫讓
聶政
荊軻[/OL]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OL]魏豹
彭越[/OL]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OL]韓王信
盧綰
陳豨[/OL]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OL]樊噲
酈商
夏侯嬰
灌嬰[/OL]卷九十六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OL]酈生
陸賈
朱建[/OL]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OL]傅寬
靳歙
周[/OL]卷九十九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OL]劉敬
叔孫通[/OL]卷一百 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OL]季布
欒布[/OL]卷一百一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OL]袁盎
晁錯[/OL]卷一百二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OL]張釋之
馮唐[/OL]卷一百三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OL]萬石君
衛綰
直不疑
周文
張叔[/OL]卷一百四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OL]扁鵲
太倉公[/OL]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八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一十一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游俠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O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31 14:15:23编辑过]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TR]

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ALIGN][/TD][/TR]

[TR] 集解凡是徐氏义,称徐姓名以别之。余者悉是骃注解,并集觽家义。索隐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又纪,理也,丝缕有纪。而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正义郑玄注中候暣省图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又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谯周、应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谧帝王世纪,孙氏注世本,并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觽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第者,次序之目;一者,举数之由:故曰五帝本纪第一。礼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正义云:“左阳,故记动。右阴,故记言。言为尚书,事为春秋。” 案:春秋时置左右史,故云史记也。 黄帝者,①少典之子,②姓公孙,名曰轩辕。 ③生而神灵,弱而能言,④幼而徇齐,⑤长而敦敏,成而聪明。⑥ 注①集解徐广曰:“号有熊。”索隐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此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盖依大戴礼五帝德。又谯周、宋均亦以为然。而孔安国、皇甫谧帝王代纪及孙氏注系本并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高阳、高辛、唐、虞为五帝。注“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亦号轩辕氏。皇甫谧云:“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又据左传,亦号帝鸿氏也。正义舆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案: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封泰山,禅亭亭。亭亭在牟阴。 注②集解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又案:国语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然则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黄二帝虽则相承,如帝王代纪中闲凡隔八帝,五百余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岂黄帝经五百余年而始代炎帝后为天子乎?何其年之长也!又案:秦本纪云“颛顼氏之裔孙曰女修,吞鸟之卵而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而生柏翳”。明少典是国号,非人名也。黄帝□少典氏后代之子孙,贾逵亦谓然,故左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亦谓其后代子孙而称为子是也。谯周字允南,蜀人,魏散骑常侍征,不拜。此注所引者,是其人所着古史考之说也。皇甫谧字士安,晋人,号玄晏先生。今所引者,是其所作帝王代纪也。 注③索隐案: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是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 注④索隐弱谓幼弱时也。盖未合能言之时而黄帝□言,所以为神异也。潘岳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正义言神异也。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书云“人惟万物之灵”,故谓之神灵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墨子‘年踰十五,则聪明心虑无不徇通矣’。”骃案:徇,疾;齐,速也。言圣德幼而疾速也。索隐斯文未是。今案:徇,齐,皆德也。 书曰“聪明齐圣”,左传曰“子虽齐圣”,谓圣德齐肃也。又案:孔子家语及大戴礼并作“叡齐”,一本作“慧齐”。叡,慧,皆智也。太史公采大戴礼而为此纪,今彼文无作“徇”者。史记旧本亦有作“浚齐”。盖古字假借“徇”为“浚”,浚,深也,义亦并通。尔雅“齐”“速”俱训为疾。尚书大传曰“多闻而齐给”。 郑注云“齐,疾也”。今裴氏注云徇亦训疾,未见所出。或当读“徇”为“迅”,迅于尔雅与齐俱训疾,则迅浚虽异字,而音同也。又尔雅曰“宣,徇,遍也。 浚,通也”。是“遍”之与“通”义亦相近。言黄帝幼而才智周篃,且辩给也。 故墨子亦云“年踰五十,则聪明心虑不徇通矣”。俗本作“十五”,非是。案:谓年老踰五十不聪明,何得云“十五”? 注⑥正义成谓二十冠,成人也。聪明,闻见明辩也。此以上至“轩辕”,皆大戴礼文。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①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②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③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④治五气,⑤蓺五种,⑥抚万民,度四方,⑦教熊罴貔貅貙虎,⑧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⑨三战,然后得其志。⑩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⑾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⑿遂禽杀蚩尤。⒀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⒁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易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班固曰:“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索隐世衰,谓神农氏后代子孙道德衰薄,非指炎帝之身,即班固所谓“参卢”,皇甫谧所云“帝榆罔”是也。正义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 括地志云:“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曰)**[昔]*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春秋时为厉国。” 注②索隐谓用干戈以征诸侯之不朝享者。本或作“亭”,亭训直,以征诸侯之不直者。 注③集解应劭曰:“蚩尤,古天子。”瓒曰:“孔子三朝纪曰‘蚩尤,庶人之贪者’。” 索隐案:此纪云“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则蚩尤非为天子也。 又管子曰“蚩尤受卢山之金而作五兵”,明非庶人,盖诸侯号也。刘向别录云“孔子见鲁哀公问政,比三朝,退而为此记,故曰三朝。凡七篇,并入大戴记”。今此注见用兵篇也。正义龙鱼河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山海经云:“黄帝令应龙攻蚩尤。蚩尤请风伯、雨师以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以止雨。雨止,遂杀蚩尤。”孔安国曰 “九黎君号蚩尤”是也。 注④正义振,整也。 注⑤集解王肃曰:“五行之气。”索隐谓春甲乙木气,夏丙丁火气之属,是五气也。 注⑥集解骃案:蓺,树也。诗云“蓺之荏菽”。周礼曰“榖宜五种”。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索隐艺,种也,树也。五种即五谷也,音朱用反。此注所引见诗大雅生民之篇。尔雅云“荏菽,戎菽”也,郭璞曰“今之胡豆”,郑氏曰“豆之大者”是也。正义蓺音鱼曳反。种音肿。 注⑦集解王肃曰:“度四方而安抚之。”正义度音徒洛反。 注⑧索隐书云“如虎如貔”,尔雅云“貔,白狐”,礼曰“前有挚兽,则载貔貅” 是也。尔雅又曰“貙獌似狸”。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周礼有服不氏,掌教扰猛兽。即古服牛乘马,亦其类也。正义熊音雄。罴音碑。膍音毗。貅音休。 貙音丑于反。罴如熊,黄白色。郭璞云:“貔,执夷,虎属也。”案:言教士卒习战,以猛兽之名名之,用威敌也。 注⑨集解服虔曰:“阪泉,地名。”皇甫谧曰:“在上谷。”正义阪音白板反。 括地志云:“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东北,与涿水合。又有涿鹿故城,在妫州东南五十里,本黄帝所都也。晋太康地里志云‘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祠’。”案:阪泉之野则平野之地也。 注⑩正义谓黄帝克炎帝之后。 注⑾正义言蚩尤不用黄帝之命也。 注⑿集解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张晏曰:“涿鹿在上谷。”索隐或作 “浊鹿”,古今字异耳。案:地理志上谷有涿鹿县,然则服虔云“在涿郡”者,误也。 注⒀集解皇览曰:“蚩尤頉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頉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頉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 索隐案:皇甫谧云“黄帝使应龙杀蚩尤于凶黎之谷”。或曰,黄帝斩蚩尤于中冀,因名其地曰“绝辔之野。”注“皇览”,书名也。记先代頉墓之处,宜皇王之省览,故日皇览。是魏人王象、缪袭等所撰也。 注⒁正义平服者即去之。 注⒂集解徐广曰:“披,他本亦作‘陂’。字盖当音诐,陂者旁其边之谓也。 披语诚合今世,然古今不必同也。”索隐披音如字,谓披山林草木而行以信道也。徐广音诐,恐稍纡也。 东至于海,登丸山,①及岱宗。②西至于空桐,③登鸡头。④南至于江,登熊、湘。 ⑤北逐荤粥,⑥合符釜山,⑦而邑于涿鹿之阿。⑧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⑨ 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⑩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⑾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⑿获宝鼎,迎日推筴。⒀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⒁以治民。顺天地之纪,⒂幽明之占,⒃死生之说,⒄存亡之难。⒅时播百谷草木,⒆淳化鸟兽虫蛾,(20)旁罗日月星辰水波(21)土石金玉,(22)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23)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24) 注①集解徐广曰:“丸,一作‘凡’。”骃案:地理志曰丸山在郎邪朱虚县。 索隐注“丸,一作‘凡’”,凡音扶严反。正义丸音桓。括地志云:“丸山即丹山,在青州临朐县界朱虚故县西北二十里,丹水出焉。”丸音纨。守节案:地志唯有凡山,盖凡山丸山是一山耳。诸处字误,或“丸”或“凡”也。汉书郊祀志云“禅丸山”,颜师古云“在朱虚”,亦与括地志相合,明丸山是也。 注②正义泰山,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也。 注③集解应劭曰:“山名。”韦昭曰:“在陇右。” 注④索隐山名也。后汉王孟塞鸡头道,在陇西。一曰崆峒山之别名。正义括地志云: “空桐山在肃州福禄县东南六十里。抱朴子内篇云‘黄帝西见中黄子,受九品之方,过空桐,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即此山。”括地志又云:“笄头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高县西百里,禹贡泾水所出。舆地志云或即鸡头山也。郦元云盖大陇山异名也。庄子云广成子学道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盖在此。”案:二处崆峒皆云黄帝登之,未详孰是。 注⑤集解封禅书曰:“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地理志曰湘山在长沙益阳县。 正义括地志云:“熊耳山在商州上洛县西十里,齐桓公登之以望江汉也。湘山一名艑山,在岳州巴陵南十八里也。” 注⑥集解匈奴传曰:“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索隐匈奴别名也。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汉曰匈奴。正义荤音熏。粥音育。 注⑦索隐合诸侯符契圭瑞,而朝之于釜山,犹禹会诸侯于涂山然也。又案: 郭子横洞冥记称东方朔云“东海大明之墟有釜山,山出瑞云,应王者之符命”,如尧时有赤云之祥之类。盖黄帝黄云之瑞,故曰“合符应于釜山”也。正义括地志云: “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山上有舜庙。” 注⑧正义广平曰阿。涿鹿,山名,已见上。涿鹿故城在山下,即黄帝所都之邑于山下平地。 注⑨正义环绕军兵为营以自卫,若辕门即其遗象。 注⑩集解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张晏曰:“黄帝有景云之应,因以名师与官。” 注⑾正义监,上监去声,下监平声。若周邵分陕也。 注⑿集解徐广曰:“多,一作‘朋’。”索隐与音羊汝反。与犹许也。言万国和同,而鬼神山川封禅祭祀之事,自古以来帝皇之中,推许黄帝以为多。多犹大也。 注⒀集解晋灼曰:“策,数也,迎数之也。”瓒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索隐封禅书曰“黄帝得宝鼎神策”,下云“于是推策迎日”,则神策者,神蓍也。黄帝得蓍以推筭历数,于是逆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故曰推策迎日也。正义筴音策。迎,逆也。黄帝受神筴,命大挠造甲子,容成造历是也。 注⒁集解郑玄曰:“风后,黄帝三公也。”班固曰:“力牧,黄帝相也。” 大鸿,见封禅书。正义举,任用。四人皆帝臣也。帝王世纪云:“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髃。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 驱羊数万髃,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黄帝因着占梦经十一卷。” 艺文志云:“风后兵法十三篇,图二卷,孤虚二十卷,力牧兵法十五篇。”郑玄云: “风后,黄帝之三公也。”案:黄帝仰天地置列侯觽官,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也。封禅书云“鬼臾区号大鸿,黄帝大臣也。 死葬雍,故鸿頉是”。艺文志云“鬼容区兵法三篇”也。 注⒂正义言黄帝顺天地阴阳四时之纪也。 注⒃正义幽,阴;明,阳也。占,数也。言阴阳五行,黄帝占数而知之。 此文见大戴礼。 注⒄集解徐广曰:“一云‘幽明之数,合死生之说’。”正义说谓仪制也。 民之生死。此谓作仪制礼则之说。 注⒅索隐存亡犹安危也。易曰“危者安其位,亡者保其存”是也。难犹说也。凡事是非未尽,假以往来之词,则曰难。又上文有“死生之说”,故此云“存亡之难”,所以韩非着书有说林、说难也。正义难音乃惮反。存亡犹生死也。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注⒆集解王肃曰:“时,是也。”索隐为一句。正义言顺四时之所宜而布种百谷草木也。 注(20)索隐为一句。蛾音牛绮反。一作“豸”。*(豸)*言淳化广被及之。正义蛾音鱼起反。又音豸,豸音直氏反。蚁,蚍蜉也。尔雅曰:“有足曰虫,无足曰豸。” 注(21)集解徐广曰:“一作‘沃’。” 注(22)索隐旁,非一方。罗,广布也。今案:大戴礼作“历离”。离即罗也。 言帝德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及至土石金玉。谓日月扬光,海水不波,山不藏珍,皆是帝德广被也。正义旁罗犹遍布也。日月,阴阳时节也。星,二十八宿也。 辰,日月所会也。水波,澜漪也。言天不异灾,土无别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宝。 注(23)正义节,时节也。水,陂障决泄也。火,山野禁放也。材,木也。物,事也。言黄帝教民,江湖陂泽山林原隰皆收采禁捕以时,用之有节,令得其利也。大戴礼云“宰我问于孔子曰:‘予闻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 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 注(24)索隐炎帝火,黄帝土代之,即“黄龙地螾见”是也。螾,土精,大五六围,长十余丈。螾音引。正义螾音以刃反。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① 注①索隐旧解破四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案: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儇、衣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又云“青阳与苍林为姬姓”。是则十四人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称青阳与苍林,盖国语文误,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阳当为玄嚣,是帝喾祖本与黄帝同姬姓。其国语上文青阳,即是少昊金天氏为己姓者耳。既理在不疑,无烦破四为三。 黄帝居轩辕之丘,①而娶于西陵之女,②是为嫘祖。③嫘祖为黄帝正妃,④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⑤青阳降居江水;⑥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⑦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箰焉。⑧黄帝崩,⑨葬桥山。⑩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山海经曰‘在穷山之际,西射之南’。”张晏曰:“作轩冕之服,故谓之轩辕。” 注②正义西陵,国名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祖,一作‘俎’。嫘,力追反。”索隐一曰雷祖,音力堆反。正义一作“鐥”。 注④索隐案:黄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皇甫谧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 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案:国语夷鼓、苍林是二人。又案:汉书古今人表彤鱼氏生夷鼓,嫫母生苍林,不得如谧所说。太史公乃据大戴礼,以累祖生昌意及玄嚣,玄嚣即青阳也。皇甫谧以青阳为少昊,乃方雷氏所生,是其所见异也。 注⑤索隐玄嚣,帝喾之祖。案:皇甫谧及宋衷皆云玄嚣青阳即少昊也。今此纪下云 “玄嚣不得在帝位”,则太史公意青阳非少昊明矣。而此又云“玄嚣是为青阳”,当是误也。谓二人皆黄帝子,并列其名,所以前史因误以玄嚣青阳为一人耳。宋衷又云: “玄嚣青阳是为少昊,继黄帝立者,而史不□,盖少昊金德王,非五运之次,故□五帝不数之也。” 注⑥正义括地志云:“安阳故城在豫州新息县西南八十里。应劭云古江国也。 地理志亦云安阳古江国也。” 注⑦索隐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降居江水、*[若水]*。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国也。水经曰“水出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南过邛都,又东北至朱提县为卢江水”,是蜀有此二水也。 注⑧正义华阳国志及十三州志云:“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为子昌意娶蜀山氏,后子孙因封焉。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母曰昌仆,亦谓之女枢。”河图云:“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注⑨集解皇甫谧曰:“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岁。”索隐案:大戴礼“宰我问孔子曰:‘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对曰: ‘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则士安之说略可凭矣。正义列仙传云:“轩辕自择亡日与髃臣辞。还葬桥山,山崩,棺空,唯有剑舄在棺焉。” 注⑩集解皇览曰:“黄帝頉在上郡桥山。”索隐地理志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頉也。正义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地理志云上郡阳周县桥山南有黄帝頉。”案:阳周,隋改为罗川。尔雅云山锐而高曰桥也。” 帝颛顼高阳者,①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 ②载时③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④治气⑤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⑥南至于交址,⑦西至于流沙,⑧东至于蟠木。⑨动静之物,⑩大小之神,⑾日月所照,莫不砥属。⑿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索隐宋衷云:“颛顼,名;高阳,有天下号也。”张晏云:“高阳者,所兴地名也。” 注②索隐言能养材物以任地。大戴礼作“养财”。 注③索隐载,行也。言行四时以象天。大戴礼作“履时以象天”。履亦践而行也。 注④索隐鬼神聪明正直,当尽心敬事,因制尊卑之义,故礼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 是也。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谓山川之神也。能兴云致雨,润养万物也,故己依冯之剬义也。剬,古制字。 注⑤索隐谓理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人也。 注⑥正义幽州也。 注⑦正义址音止,交州也。 注⑧集解地理志曰流沙在张掖居延县。正义济,渡也。括地志云:“居延海南,甘州张掖县东北千六十四里是。” 注⑨集解海外经曰:“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 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郁垒,主阅领万鬼。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注⑩正义动物谓鸟兽之类,静物谓草木之类。 注⑾正义大谓五岳﹑四渎,小谓丘陵坟衍。 注⑿集解王肃曰:“砥,平也。四远皆平而来服属。”索隐依王肃音止蜀,据大戴礼作“砥砺”也。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①颛顼崩,②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注①索隐系本作“穷系”。宋衷云:“一云穷系,谥也。”正义帝舜之高祖也。 注②集解皇甫谧曰:“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皇览曰:“颛顼頉在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顿丘者城门,名顿丘道。”索隐皇甫谧云:“据左氏,岁在鹑火而崩,葬东郡。”又山海经曰:“颛顼葬鲋鱼山之阳,九嫔葬其阴。” 帝喾高辛者,①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②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③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注①集解张晏曰:“少昊以前,天下之号象其德。颛顼以来,天下之号因其名。 高阳﹑高辛皆所兴之地名;颛顼与喾皆以字为号:上古质故也。”索隐宋衷曰:“高辛地名,因以为号。喾,名也。”皇甫谧云:“帝喾名□也。”正义帝王纪云:“溋母无闻焉。” 注②正义蟜音居兆反。本作“桥”,音同。又巨遥反。帝尧之祖也。 注③集解皇甫谧曰:“都亳,今河南偃师是。”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①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②明鬼神而敬事之。③其色郁郁,其德嶷嶷。④其动也时,其服也士。⑤帝喾溉执中而篃天下,⑥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⑦ 注①正义帝王纪云:“帝溋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见其神异,自言其名曰岌。龆龀有圣德,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位,都亳,以人事纪官也。” 注②正义言作历弦﹑望﹑晦﹑朔,日月未至而迎之,过而送之,上“迎日推策”是也。 注③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言明识鬼而敬事也。 注④索隐郁郁犹穆穆也。嶷嶷,德高也。今案:大戴礼“郁”作“神”,“嶷”作 “俟”。 注⑤索隐举动应天时,衣服服士服,言其公且廉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古‘既’字作水旁。‘篃’字一作‘尹’。”索隐即尚书“允执厥中”是也。正义溉音既。言帝溋治民,若水之溉灌,平等而执中正,篃于天下也。 注⑦正义以上大戴文也。 帝喾娶陈锋氏女,①生放勋。②娶娵訾氏女,生挚。③帝喾崩,④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⑤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注①索隐锋音槵。案:系本作“陈酆氏”。皇甫谧云“陈锋氏女曰庆都”。庆都,名也。正义锋音槵。又作“丰”。帝王纪云“帝溋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 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也。 注②正义放音方往反。勋亦作“勋”,音许云反。言尧能放上代之功,故曰放勋。谥尧。姓伊祁氏。帝王纪云:“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庆都,十四月生尧。” 注③索隐案:皇甫谧云“女名常宜”也。正义娵,足须反。訾,紫移反。 注④集解皇甫谧曰:“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皇览曰:“帝喾頉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 注⑤索隐古本作“不着”,音张虑反。俗本作“不善”。不善谓微弱,不着犹不着明。卫宏云:“挚立九年而唐侯德盛,因禅位焉。”正义帝王纪云:“帝挚之母于四人中班最在下,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 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髃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挚于高辛。”今定州唐县也。 帝尧者,①放勋。②其仁如天,③其知如神。④就之如日,⑤望之如云。⑥富而不骄,贵而不舒。⑦黄收纯衣,⑧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⑨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⑩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注①集解谥法曰:“翼善传圣曰尧。”索隐尧,谥也。放勋,名。帝喾之子,姓伊祁氏。案:皇甫谧云“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正义徐广云:“号陶唐。”帝王纪云:“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其北,帝夏禹都,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括地志云:“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是也。平阳河水一名晋水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号陶唐。”皇甫谧曰:“尧以甲申岁生,甲辰即帝位,甲午征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崩,年百一十八,在位九十八年。” 注③索隐如天之函养也。 注④索隐如神之微妙也。 注⑤索隐如日之照临,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倾心以向日也。 注⑥索隐如云之覆渥,言德化广大而浸润生人,人咸仰望之,故曰如百谷之仰膏雨也。 注⑦索隐舒犹慢也。大戴礼作“不豫”。 注⑧集解徐广曰:“纯,一作‘□’。”骃案:太古冠冕图云“夏名冕曰收”。 礼记曰“野夫黄冠”。郑玄曰“纯衣,士之祭服”。索隐收,冕名。其色黄,故曰黄收,象古质素也。纯,读曰缁。 注⑨集解徐广曰:“驯,古训字。”索隐史记“驯”字徐广皆读曰训。训,顺也。言圣德能顺人也。案:尚书作“俊德”,孔安国云“能明用俊德之士”,与此文意别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下云‘便程东作’,然则训平为便也。”骃案:尚书并作“平” 字。孔安国曰“百姓,百官”。郑玄曰“百姓,髃臣之父子兄弟”。索隐古文尚书作 “平”,此文盖读“平”为浦耕反。平既训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辩章”。古 “平”字亦作“便”,音婢缘反。便则训辩,遂为辩章。邹诞生本亦同也。 乃命羲﹑和,①敬顺昊天,②数法③日月星辰,④敬授民时。⑤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⑥敬道日出,便程东作。⑦日中,星鸟,以殷中春。⑧其民析,鸟兽字微。⑨ 申命羲叔,居南交。⑩便程南为,敬致。⑾日永,星火,以正中夏。⑿其民因,鸟兽希革。⒀申命和仲,⒁居西土,⒂曰昧谷。⒃敬道日入,便程西成。⒄夜中,星虚,⒅以正中秋。⒆其民夷易,鸟兽毛毨。(20)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21)便在伏物。 (22)日短,星昴,以正中冬。(23)其民燠,鸟兽氄毛。(24)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25)信饬(26)百官,觽功皆兴。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之官。”正义吕刑传云: “重即羲,黎即和,虽别为氏族,而出自重黎也。”案:圣人不独治,必须贤辅,乃命相天地之官,若周礼天官卿﹑地官卿也。 注②正义敬犹恭勤也。元气昊然广大,故云昊天。释天云:“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而独言昊天者,以尧能敬天,大,故以昊大言之。 注③索隐尚书作“历象日月”,则此言“数法”,是训“历象”二字,谓命羲和以历数之法观察日月星辰之早晚,以敬授人时也。 注④正义历数之法,日之甲乙,月之大小,昏明递中之星,日月所会之辰,定其天数,以为一岁之历。 注⑤正义尚书考灵耀云:“主春者,张昏中,可以种稷。主夏者,火昏中,可以种黍菽。主秋者,虚昏中,可以种麦。主冬者,昴昏中,可以收敛也。”天子视四星之中,知民缓急,故云敬授民时也。 注⑥集解尚书作“嵎夷”。孔安国曰:“东表之地称嵎夷。日出于旸谷。羲仲,治东方之官。”索隐旧本作“汤谷”,今并依尚书字。案:淮南子曰“日出汤谷,浴于咸池”,则汤谷亦有他证明矣。又下曰“昧谷”,徐广云“一作‘柳’”,柳亦日入处地名。太史公博采经记而为此史,广记异闻,不必皆依尚书。盖郁夷亦地之别名也。正义郁音隅。阳或作“旸”。禹贡青州云:“嵎夷既略。”案:嵎夷,青州也。尧命羲仲理东方青州嵎夷之地,日所出处,名曰阳明之谷。羲仲主东方之官,若周礼春官卿。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敬道出日,平均次序东作之事,以务农也。”索隐刘伯庄传皆依古史作平秩音。然尚书大传曰“辩秩东作”,则是训秩为程,言便课其作程者也。正义道音导。便,程,并如字,后同。导,训也。三春主东,故言日出。耕作在春,故言东作。命羲仲恭勤道训万民东作之事,使有程期。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日中谓春分之日也。鸟,南方朱鸟七宿也。殷,正也。 春分之昏,鸟星毕见,以正仲春之气节。转以推孟﹑季,则可知也。”正义下“中” 音仲,夏﹑秋﹑冬并同。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春事既起,丁壮就功,言其民老壮分析也。”乳化曰字。 尚书“微”作“尾”字。说*(文)*云“尾,交接也”。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夏与春交,此治南方之官也。”索隐孔注未是。然则冬与秋交,何故下无其文﹖且东嵎夷,西昧谷,北幽都,三方皆言地,而夏独不言地,乃云与春交,斯不例之甚也。然南方地有名交址者,或古文略举一字名地,南交则是交址不疑也。正义羲叔主南方官,若周礼夏官卿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为,化也。平序分南方化育之事,敬行其教,以致其功也。” 索隐为依字读。春言东作,夏言南为,皆是耕作营为劝农之事。孔安国强读为“讹”字,虽则训化,解释亦甚纡回也。正义为音于伪反。命羲叔宜恭勤民事。致其种殖,使有程期也。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永,长也,谓夏至之日。火,苍龙之中星,举中则七星见可知也,以正中夏之*[气]*节。”马融﹑王肃谓日长昼漏六十刻,郑玄曰五十五刻。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因,谓老弱因就在田之丁壮以助农也。夏时鸟兽毛羽希少改易也。革,改也。” 注⒁正义和仲主西方之官,若周礼秋官卿也。 注⒂集解徐广曰:“一无‘土’字。以为西者,今天水之西县也。”骃案:郑玄曰“西者,陇西之西,今人谓之兑山”。 注⒃集解徐广曰:“一作‘柳谷’。”骃案:孔安国曰“日入于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此居治西方之官,掌秋天之政也”。 注⒄集解孔安国曰:“秋,西方,万物成也。” 注⒅索隐虚,旧依字读,而邹诞生音墟。案:虚星主坟墓,邹氏或得其理。 注⒆集解孔安国曰:“春言日,秋言夜,互相备也。虚,玄武之中星。亦言七星皆以秋分日见,以正三秋也。” 注(20)集解孔安国曰:“夷,平也。老壮者在田,与夏平也。毨,理也。毛更生 *(曰)*整理。” 注(21)集解孔安国曰:“北称幽都,谓所聚也。”索隐山海经曰“北海之内有山名幽都”,盖是也。正义案:北方幽州,阴聚之地,命和叔居理之。北方之官,若周礼冬官卿。 注(22)索隐使和叔察北方藏伏之物,谓人畜积聚等冬皆藏伏。尸子亦曰“北方者,伏方也”。尚书作“平在朔易”。今案:大传云“便在伏物”,太史公据之而书。 注(23)集解孔安国曰:“日短,冬至之日也。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节也。”马融﹑王肃谓日短昼漏四十刻。郑玄曰四十五刻,失之。 注(24)集解徐广曰:“氄音茸。”骃案:孔安国曰“民入室处,鸟兽皆生氄毳细毛以自温也”。 注(25)索隐夫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度数也。而日行迟,一岁一周天;月行疾,一月一周天。日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至二十九日半强,月行天一澘,又逐及日而与会。一年十二会,是为十二月。 每月二十九日过半。年分出小月六,是每岁余六日。又大岁三百六十六日,小岁三百五十五日,举全数云六十六日。其实一岁唯余十一日弱。未满三岁,已成一月,则置闰。若三年不置闰,则正月为二月。九年差三月,则以春为夏。十七年差六月,则四时皆反。以此四时不正,岁不成矣。故传曰“归余于终,事则不悖”是也。 注(26)集解徐广曰:“古‘暣’字。” 尧曰:“谁可顺此事﹖”①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②尧曰:“吁!顽凶,不用。”③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④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⑤尧又曰:“嗟,四岳,⑥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⑦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⑧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⑨岳曰:“□哉,试不可用而已。”⑩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⑾ 注①正义言将登用之嗣位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放齐,臣名。”正义放音方往反。郑玄云:“帝尧胤嗣之子,名曰丹朱,开明也。”案:开,解而达也。帝王纪云:“尧娶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汲頉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范汪荆州记云:“丹水县在丹川,尧子朱之所封也。”括地志云:“丹水故城在邓州内乡县西南百三十里。丹水故为县。”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吁,疑怪之辞。”正义左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凶,讼也。言丹朱心既顽嚚,又好争讼,不可用之。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讙兜,臣名。”郑玄曰:“共工,水官名。”正义兜音斗侯反。 注⑤正义漫音莫干反。共工善为言语,用意邪僻也。似于恭敬,罪恶漫天,不可用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四岳,四时官,主方岳之事。”正义嗟叹鸿水,问四岳谁能理也。孔安国云:“四岳,即上羲和四子也。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怀,包;襄,上也。”正义汤音商,今读如字。荡荡,广平之貌。言水奔突有所涤除,地上之物为水漂流荡荡然。案:怀,藏,包裹之义,故怀为包。释言以襄为驾,驾乘牛马皆在上也。言水襄上乘陵,浩浩盛大,势若漫天。 注⑧集解马融曰:“鲧,臣名,禹父。” 注⑨正义负音佩,依字通。负,违也。族,类也。鲧性很戾,违负教命,毁败善类,不可用也。诗云“贪人败类”也。 注⑩正义□音异。孔安国云:“□,已;已,退也。言余人尽已,唯鲧可试,无成乃退。” 注⑾正义尔雅释天云:“载,岁也。夏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李巡云: “各自纪事,示不相袭也。”孙炎云:“岁,取岁星行一次也。祀,取四时祭祀一讫也。年,取禾谷一熟也。载,取万物终更始也。载者,年之别名,故以载为年也。”案:功用不成,水害不息,故放退也。至明年得舜,乃殛之羽山,而用其子禹也。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①岳应曰:“鄙箰忝帝位。”②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觽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闲,曰虞舜。” ③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④尧曰:“吾其试哉。”⑤于是尧妻之二女,⑥观其德于二女。⑦ 舜饬下二女于妫汭,⑧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⑨五典能从。乃篃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⑩尧使舜入山林⑾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⑿女登帝位。” 舜让于德不怿。⒀正月上日,⒁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⒂ 注①集解郑玄曰:“言汝诸侯之中有能顺事用天命者,入处我位,统治天子之事者乎?”正义孔安国云:“尧年十六,以唐侯升为天子,在位七十载,时八十六,老将求代也。” 注②正义四岳皆云,鄙俚无德,若便行天子事,是辱帝位。言己等不堪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无妻曰矜。”正义矜,古顽反。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不至于奸恶。”正义烝,之升反,进也。言父顽,母嚚,弟傲,舜皆和以孝,进之于善,不至于奸恶也。 注⑤正义欲以二女试舜,观其理家之道也。 注⑥正义妻音七计反。二女,娥皇、女英也。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舜升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 注⑦正义视其为德行于二女,以理家而观国也。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舜所居妫水之汭。”索隐列女传云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系本作“女莹”。大戴礼作“女匽”。皇甫谧云:“妫水在河东虞乡县历山西。汭,水涯也,犹洛汭、渭汭然也。”正义饬音□。下音胡亚反。汭音芮。 舜能整齐二女以义理,下二女之心于妫汭,使行妇道于虞氏也。括地志云:“妫汭水源出蒲州河东南山。许慎云:‘水涯曰汭。’案:地记云‘河东郡青山东山中有二泉,下南流者妫水,北流者汭水。二水异源,合流出谷,西注河。妫水北曰汭也’。又云 ‘河东县二里故蒲膎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 注⑨集解郑玄曰:“五典,五教也。盖试以司徒之职。” 注⑩集解马融曰:“四门,四方之门。诸侯髃臣朝者,舜宾迎之,皆有美德也。” 注⑾索隐尚书云“纳于大麓”,谷梁传云“林属于山曰麓”,是山足曰麓,故此以为入山林不迷。孔氏以麓训录,言令舜大录万几之政,与此不同。 注⑿集解郑玄曰:“三年者,宾四门之后三年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音亦。今文尚书作‘不怡’。怡,怿也。”索隐古文作“不嗣”,今文作“不怡”,怡即怿也。谓辞让于德不堪,所以心意不悦怿也。 俗本作“泽”,误尔,亦当为“怿”。 注⒁集解马融曰:“上日,朔日也。”正义郑玄云:“帝王易代,莫不改正。 尧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时未改,故依尧正月上日也。” 注⒂集解郑玄曰:“文祖者,五府之大名,犹周之明堂。”索隐尚书帝命验曰: “五府,五帝之庙。苍曰灵府,赤曰文祖,黄曰神斗,白曰显纪,黑曰玄矩。 [/TD][/TR][/ALIG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10 19:17:01编辑过]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TD][/TR][/ALIGN]

[TR]唐虞谓之五府,夏谓世室,殷谓重屋,周谓明堂,皆祀五帝之所也。”正义舜受尧终帝之事于文祖也。尚书帝命验云:“帝者承天立五府,以尊天重象也。五府者,黄曰神斗。”注云:“唐虞谓之天府,夏谓之世室,殷谓之重屋,周谓之明堂,皆祀五帝之所也。文祖者,赤帝熛怒之府,名曰文祖。火精光明,文章之祖,故谓之文祖。周曰明堂。神斗者,黄帝含枢纽之府,名曰神斗。斗,主也。土精澄静,四行之主,故谓之神斗。周曰太室。显纪者,白帝招拒之府,名显纪。纪,法也。金精断割万物,故谓之显纪。 周曰总章。玄矩者,黑帝汁光纪之府,名曰玄矩。矩,法也。水精玄味,能权轻重,故谓之玄矩。周曰玄堂。灵府者,苍帝灵威仰之府,名曰灵府。周曰青阳。”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①遂类于上帝,②禋于六宗,③望于山川,④辩于髃神。⑤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⑥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祡,⑦望秩于山川。⑧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⑨同律度量衡,⑩修五礼⑾五玉⑿三帛⒀二生⒁一死⒂为挚,⒃如五器,卒乃复。 ⒄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⒅ 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髃后四朝。⒆篃告以言,⒇明试以功,车服以庸。(21) 肇十有二州,决川。(22)象以典刑,(23)流宥五刑,(24)鞭作官刑,(25)扑作教刑,(26)金作赎刑。(27)眚隦过,赦;(28)怙终(29)贼,刑。(30)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31) 注①集解郑玄曰:“璇玑,玉衡,浑天仪也。七政,日月五星也。”正义说文云: “璇,赤玉也。”案:舜虽受尧命,犹不自安,更以璇玑玉衡以正天文。玑为运转,衡为横箫,运玑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器也,观其齐与不齐。今七政齐,则己受禅为是。蔡邕云:“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宿,并县玑以象天,而以衡望之,转玑窥衡,以知星宿。玑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而强也。”郑玄云:“运转者为玑,持正者为衡。”尚书大传云:“政者,齐中也。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道正而万事顺成,故天道政之大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礼祭上帝于圜丘。”正义五经异义云:“非时祭天谓之类,言以事类告也。时舜告摄,非常祭也。”王制云:“天子将出,类于上帝。”郑玄云: “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北辰之星。” 注③集解郑玄曰:“六宗,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也。”骃案:六宗义众矣。愚谓郑说为长。正义周语云“精意以享曰禋”也。孙炎云:“禋,絜敬之祭也。” 案:星,五纬星也。辰,日月所会十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风师,箕星也。雨师,毕星也。孔安国云:“四时寒暑也,日月星也,水旱也。”礼祭法云: “埋少牢于大昭,祭时也。禳祈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禜,祭星。雩禜,祭水旱也。”司马彪续汉书云:“安帝立六宗,祀于洛阳城西北亥地,礼比大社。魏因之。至晋初,荀顗言新祀,以六宗之神诸家说不同,乃废之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名山大川。”正义望者,遥望而祭山川也。山川,五岳、四渎也。尔雅云:“梁山,晋望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辩音班。”骃案:郑玄曰“髃神若丘陵坟衍”。正义辩音遍。谓祭髃神也。 注⑥集解马融曰:“揖,敛也。五瑞,公侯伯子男所执,以为瑞信也。尧将禅舜,使髃牧敛之,使舜亲往班之。”正义揖音集。周礼典瑞云:“王执镇圭,尺二寸。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五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言五瑞者,王不在中也。”孔文祥云:“宋末,会稽修禹庙,于庙庭山土中得五等圭璧百余枚,形与周礼同,皆短小。此即禹会诸侯于会稽,执以礼山神而埋之。其璧今犹有在也。” 注⑦集解马融曰:“舜受终后五年之二月。”郑玄曰:“建卯之月也。祡祭东岳者,考绩。祡,燎也。”正义案:既班瑞髃后即东巡者,守土之诸侯会岱宗之岳,焚柴告至也。王者巡狩,以诸侯自专一国,威福任己,恐其壅遏上命,泽不下流,故巡行问人疾苦也。风俗通云:“太,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始也,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之长也。”案:二月,仲月也。仲,中也,言得其中也。 注⑧正义乃以秩望祭东方诸侯境内之名山大川也。言秩者,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注⑨集解郑玄曰:“协正四时之月数及日名,备有失误。”正义既见东方君长,乃合同四时气节,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也。周礼:“太史掌正岁年以序事,颁正朔于邦国。”则节气晦朔皆天子颁之。犹恐诸侯国异,或不齐同,因巡狩合正之。 注⑩集解郑玄曰:“律,音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也。”正义律之十二律,度之丈尺,量之斗斛,衡之斤两,皆使天下相同,无制度长短轻重异也。汉律历志云:“虞书云‘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太蔟,三曰姑洗,四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无射。吕以旅阳宣气,一曰林钟,二曰南吕,三曰应钟,四曰大吕,五曰夹钟,六曰中吕。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钟之管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黄钟之龠,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为一龠,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衡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而五权谨矣。衡,平也。权,重也。” 注⑾集解马融曰:“吉、凶、宾、军、嘉也。”正义周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只,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也。尚书尧典云 “类于上帝”,吉礼也;“如丧考妣”,凶礼也;“髃后四朝”,宾礼也;大禹谟云 “汝徂征”,军礼也;尧典云“女于时”,嘉礼也。女音女虑反。 注⑿集解郑玄曰:“即五瑞也。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注⒀集解马融曰:“三孤所执也。”郑玄曰:“帛,所以荐玉也。必三者,高阳氏后用赤缯,高辛氏后用黑缯,其余诸侯皆用白缯。”正义孔安国云:“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玄,附庸之君执黄也。”案:三统纪推伏羲为天统,色尚赤。神农为地统,色尚黑。黄帝为人统,色尚白。少昊,黄帝子,亦尚白。 故高阳氏又天统,亦尚亦。尧为人统,故用白。 注⒁正义羔、鴈也。郑玄注周礼大宗伯云:“羔,小羊也,取其髃不失其类也。鴈,取其候时而行也。卿执羔,大夫执鴈。”案:羔、鴈性驯,可生为贽。 注⒂正义雉也。马融云:“一死雉,士所执也。”案:不可生为贽,故死。 雉,取其守介死不失节也。 注⒃集解马融曰:“挚:二生,羔、鴈,卿大夫所执;一死,雉,士所执。” 正义挚音至。贽,执也。郑玄云:“贽之言至,所以自致也。”韦昭云:“贽,六贽: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鴈,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也。” 注⒄集解马融曰:“五器,上五玉。五玉礼终则还之,三帛已下不还也。” 正义卒音子律反。复音伏。 注⒅正义祢音乃礼反。何休云:“生曰父,死曰考,庙曰祢。” 注⒆集解郑玄曰:“巡狩之年,诸侯见于方岳之下。其闲四年,四方诸侯分来朝于京师也。” 注⒇正义篃音遍。言遍告天子治理之言也。 注(21)正义孔安国云:“功成则锡车服,以表显其能用也。” 注(22)集解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也。”郑玄曰:“更为之定界,浚水害也。” 注(23)集解马融曰:“言咎繇制五常之刑,无犯之者,但有其象,无其人也。” 正义孔安国云:“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也。” 注(24)集解马融曰:“流,放;宥,宽也。一曰幼少,二曰老耄,三曰蠢愚。 五刑,墨、劓、剕、宫、大辟。”正义孔安国云:“以流放之法宽五刑也。”郑玄云:“三宥,一曰弗识,二曰过失,三曰遗忘也。” 注(25)集解马融曰:“为辨治官事者为刑。” 注(26)集解郑玄曰:“扑,槚楚也。扑为教官为刑者。” 注(27)集解马融曰:“金,黄金也。意善功恶,使出金赎罪,坐不戒慎者。” 注(28)集解郑玄曰:“眚隦,为人作患害者也。过失,虽有害则赦之。” 注(29)集解徐广曰:“一作‘觽’。” 注(30)集解郑玄曰:“怙其奸邪,终身以为残贼,则用刑之。” 注(31)集解徐广曰:“今文云‘惟刑之谧哉’。尔雅曰‘谧,静也’。”索隐注 “惟形之谧哉”,案:古文作“恤哉”,且今文是伏生口诵,恤谧声近,遂作“谧”也。 讙兜进言共工,①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②共工果淫辟。③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④在江淮、荆州⑤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⑥以变北狄;⑦放驩兜于崇山,⑧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⑨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⑩以变东夷:四谸而天下咸服。 注①正义讙兜,浑沌也。共工,穷奇也。鲧,梼杌也。三苗,饕餮也。左传云“舜臣尧,流四凶,投诸四裔,以御魑魅”也。 注②正义工师,若今大匠卿也。 注③正义匹亦反。 注④集解马融曰:“国名也。”正义左传云自古诸侯不用王命,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孔安国云:“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也。”吴起云:“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案:洞庭,湖名,在岳州巴陵西南一里,南与青草湖连。 彭蠡,湖名,在江州浔阳县东南五十二里。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为左,彭蠡在东为右。今江州、鄂州、岳州,三苗之地也。 注⑤正义淮,读曰汇,音胡罪反,今彭蠡湖也。本属荆州。尚书云“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是也。 注⑥集解马融曰;“北裔也。”正义尚书及大戴礼皆作“幽州”。括地志云:“故龚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神异经云:“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蛇身,人手足,而食五谷禽兽,顽愚,名曰共工。” 注⑦集解徐广曰:“变,一作‘燮’。”索隐变谓变其形及衣服,同于夷狄也。 徐广云作“燮”。燮,和也。正义言四凶流四裔,各于四夷放共工等为中国之风俗也。 注⑧集解马融曰:“南裔也。”正义神异经云:“南方荒中有人焉,人面鸟喙而有翼,两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鱼,为人很恶,不畏风雨禽兽,犯死乃休,名曰驩兜也。” 注⑨集解马融曰:“西裔也。”正义括地志云:“三危山有三槵,故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神异经云:“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曰苗民。”又山海经云大荒北经“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也。 注⑩集解马融曰:“殛,诛也。羽山,东裔也。”正义殛音纪力反。孔安国云: “殛,窜,放,流,皆诛也。”括地志云:“羽山在沂州临沂县界。”神异经云:“东方有人焉,人形而身多毛,自解水土,知通塞,为人自用,欲为欲息,皆*(曰)*云是鲧也。”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①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②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③ 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④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⑤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⑥是为帝舜。 注①集解徐广曰:“尧在位凡九十八年。”骃案:皇览曰“尧頉在济阴城阳。 刘向曰‘尧葬济阴,丘□皆小’。吕氏春秋曰‘尧葬谷林’。”皇甫谧曰“谷林即城阳。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正义皇甫谧云:“尧即位九十八年,通舜摄二十八年也,凡年百一十七岁。”孔安国云:“尧寿百一十六岁。”括地志云:“尧陵在濮州雷泽县西三里。郭缘生述征记云‘城阳县东有尧頉,亦曰尧陵,有碑’是也。”括地志云:“雷泽县本汉城阳县也。” 注②正义尚书“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是也。 注③索隐郑玄云:“肖,似也。不似,言不如父也。”皇甫谧云:“尧娶散宜氏之女,曰女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皆不肖也。” 注④索隐父子继立,常道也。求贤而禅,权道也。权者,反常而合道。正义五帝官天下,老则禅贤,故权试舜也。 注⑤集解刘熙曰:“南河,九河之最在南者。”正义括地志云:“故尧城在濮州鄄城县东北十五里。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故城,在县西北十五里。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案濮州北临漯,大川也。河在尧都之南,故曰南河,禹贡“至于南河”是也。其偃朱城所居,即“舜让避丹朱于南河之南”处也。 注⑥集解刘熙曰:“天子之位不可旷年,于是遂反,格于文祖而当帝位。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虞舜者,①名曰重华。②重华父曰瞽叟,③瞽叟父曰桥牛,④桥牛父曰句望,⑤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注①集解谥法曰:“仁圣盛明曰舜。”索隐虞,国名,在河东大阳县。舜,谥也。皇甫谧云“舜字都君”也。正义括地志云:“故虞城在陕州河北县东北五十里虞山之上。郦元注水经云干桥东北有虞城,尧以女嫔于虞之地也。又宋州虞城大襄国所封之邑,杜预云舜后诸侯也。又越州余姚县,顾野王云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县西七十里有汉上虞故县。会稽旧记云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周处风土记云舜东夷之人,生姚丘。”括地志又云:“姚墟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孝经援神契云舜生于姚墟。”案:二所未详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舜以尧之二十一年甲子生,三十一年甲午征用,七十九年壬午即真,百岁癸卯崩’。”正义尚书云﹕“重华协于帝。”孔安国云。“华谓文德也,言其光文重合于尧。”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目重瞳子,故曰重华。字都君。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 注③正义先后反。孔安国云:“无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故时人谓之瞽,配字曰‘叟’。叟,无目之称也。” 注④正义桥又音娇。 注⑤正义句,古侯反。望音亡。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①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注①索隐皇甫谧云:“舜母名握登,生舜于姚墟,因姓姚氏也。” 舜,冀州之人也。①舜耕历山,②渔雷泽,③陶河滨,④作什器于寿丘,⑤就时于负夏。⑥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注①正义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宋永初山川记云:“蒲膎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括地志云:“妫州有妫水,源出城中。耆旧传云即舜厘降二女于妫汭之所。外城中有舜井,城北有历山,山上有舜庙,未详。”案:妫州亦冀州城是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在河东。”正义括地志云:“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名历山,亦名首阳山,亦名蒲山,亦名襄山,亦名甘枣山,亦名劕山,亦名狗头山,亦名薄山,亦名吴山。此山西起雷首山,东至吴膎,凡十一名,随州县分之。历山南有舜井。”又云:“越州余姚县有历山舜井,濮州雷泽县有历山舜井,二所又有姚墟,云生舜处也。及妫州历山舜井,皆云舜所耕处,未详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雷夏,兖州泽,今属济阴。”正义括地志云:“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山海经云雷泽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也。” 注④集解皇甫谧曰:“济阴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正义案:于曹州滨河作瓦器也。括地志云:“陶城在蒲州河东县北三十里,即舜所都也。南去历山不远。 或耕或陶,所在则可,何必定陶方得为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 注⑤集解皇甫谧曰:“在鲁东门之北。”索隐什器,什,数也。盖人家常用之器非一,故以十为数,犹今云“什物”也。寿丘,地名,黄帝生处。正义寿音受。颜师古云: “军法,伍人为伍,二伍为什,则共器物,故谓生生之具为什器,亦犹从军及作役者十人为火,共畜调度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负夏,韂地。”索隐就时犹逐时,若言乘时射利也。尚书大传曰“贩于顿丘,就时负夏”,孟子曰“迁于负夏”是也。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①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②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③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④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⑤一年而所居成聚,⑥二年成邑,三年成都。⑦尧乃赐舜絺衣,⑧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⑨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⑩旁出。⑾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⑿舜从匿空出,去。⒀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⒁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⒂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⒃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注①正义可用,谓可为天子也。 注②正义二女不敢以帝女骄慢舜之亲戚。亲戚,谓父瞽叟,后母弟象,妹颗手等也。颗音苦果反。 注③正义笃,惇也。非唯二女恭勤妇道,九男事舜皆益惇厚谨敬也。 注④正义韩非子“历山之农相侵略,舜往耕,儙年,耕者让畔”也。 注⑤集解史记音隐曰:“音游甫反。”骃谓寙,病也。正义苦,读如盬,音古。盬,麤也。寙音庾。 注⑥正义聚,在喻反,谓村落也。 注⑦正义周礼郊野法云“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也。 注⑧正义絺,□迟反,细葛布衣也。邹氏音竹几反。 注⑨索隐言以笠自扞己身,有似鸟张翅而轻下,得不损伤。皇甫谧云“两伞”,伞,笠类。列女传云“二女教舜鸟工上廪”是也。正义通史云:“瞽叟使舜涤廪,舜告尧二女,女曰:‘时其焚汝,鹊汝衣裳,鸟工往。’舜既登廪,得免去也。” 注⑩索隐音孔。列女传所谓“龙工入井”是也。 注⑾正义言舜潜匿穿孔旁,从他井而出也。通史云:“舜穿井,又告二女。 二女曰:‘去汝裳衣。龙工往。’入井,瞽叟与象下土实井,舜从他井出去也。” 括地志云:“舜井在妫州怀戎县西外城中。其西又有一井,耆旧传云并舜井也,舜自中出。帝王纪云河东有舜井,未详也。” 注⑿索隐亦作“填井”。 注⒀集解刘熙曰:“舜以权谋自免,亦大圣有神人之助也。” 注⒁正义扶问反。 注⒂正义宫即室也。尔雅云“室谓之宫”。礼云“命士已上,父子异宫”也。 注⒃索隐言汝犹当庶几于友悌之情义也。如孟子取尚书文,又云“惟兹臣庶,女其于予治”,盖欲令象共我理臣庶也。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①世得其利,谓之“八恺”。②高辛氏有才子八人,③世谓之“八元”。④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⑤不陨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⑥以揆百事,莫不时序。⑦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⑧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⑨ 注①集解名见左传。 注②集解贾逵曰:“恺,和也。”索隐左传史克对鲁宣公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仓舒、隤皑、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 注③集解名见左传。 注④集解贾逵曰:“元,善也。”索隐左传:“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注⑤索隐谓元﹑恺各有亲族,故称族也。济,成也,言后代成前代也。 注⑥集解王肃曰:“君治九土之宜。”杜预曰:“后土地官。”索隐主土。禹为司空,司空主土,则禹在八恺之中。正义春秋正义云:“后,君也。天曰皇天,地曰后土。” 注⑦正义言禹度九土之宜,无不以时得其次序也。 注⑧索隐契为司徒,司徒敷五教,则契在八元之数。 注⑨正义杜预云:“内诸夏,外夷狄也。”案:契作五常之教,诸夏太平,夷狄向化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①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②少璤氏③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④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⑤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⑥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⑦天下恶之,比之三凶。⑧舜宾于四门,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⑩以御螭魅,⑾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注①集解贾逵曰:“帝鸿,黄帝也。不才子,其苗裔讙兜也。” 注②正义慝,恶也。一本云“天下之民,谓之浑沌”。浑沌即讙兜也。言掩义事,阴为贼害,而好凶恶,故谓之浑沌也。杜预云:“浑沌,不开通之貌。”神异经云: “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扺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又庄子云:“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忽乃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欲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案:言讙兜性似,故号之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金天氏帝号。” 注④集解服虔曰:“谓共工氏也。其行穷而好奇。”正义谓共工。言毁败信行,恶其忠直,有恶言语,高粉饰之,故谓之穷奇。案常行终必穷极,好谄谀奇异于人也。神异经云:“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 案:言共工性似,故号之也。 注⑤集解贾逵曰:“梼杌,顽凶无畴匹之貌,谓鲧也。”正义梼音道刀反。杌音五骨反。谓鲧也。凶顽不可教训,不从诏令,故谓之梼杌。案:言无畴匹,言自纵恣也。神异经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很,一名难训。” 案:言鲧性似,故号之也。 注⑥集解贾逵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任缙云之官也。” 正义今括州缙云县,盖其所封也。 字书云缙,赤缯也。 注⑦正义谓三苗也。言贪饮食,冒货贿,故谓之饕餮。神异经云:“西南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性很恶,好息,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强者夺老弱者,畏髃而击单,名饕餮。”言三苗性似,故号之。 注⑧集解杜预曰:“非帝子孙,故别之以比三凶也。”正义此以上四处皆左传文。或本有并文次相类四凶,故书之,恐本错脱耳。 注⑨正义杜预云:“辟四门,达四聪,以宾礼觽贤也。” 注⑩集解贾逵曰:“四裔之地,去王城四千里。” 注⑾集解服虔曰:“螭魅,人面兽身,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以为人害。” 正义御音鱼吕反。螭音丑知反。魅音媚。案:御魑魅,恐更有邪谄之人,故流放四凶以御之也。故下云“无凶人”也。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①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②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 ③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④则蛮夷率服。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⑤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 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与皋陶。 舜曰:“然,往矣。”⑥舜曰:“□,黎民始饥,⑦汝后稷播时百谷。”⑧舜曰: “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⑨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⑩舜曰:“皋陶,蛮夷猾夏,⑾寇贼奸轨,⑿汝作士,⒀五刑有服,五服三就;⒁五流有度,⒂五度三居: ⒃维明能信。”⒄舜曰:“谁能驯予工﹖”⒅皆曰垂可。于是以垂为共工。⒆舜曰: “谁能驯予上下⒇草木鸟兽﹖”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21)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22)舜曰:“往矣,汝谐。”遂以朱虎、熊罴为佐。(23)舜曰: “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24)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 (25)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26)伯夷让夔、龙。舜曰:“然。(27)以夔为典乐,教嗫子,(28)直而温,(29)宽而栗,(30)刚而毋虐,简而毋傲;(31)诗言意,歌长言,(32)声依永,律和声,(33)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34)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35)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振惊朕觽,(36)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37)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 (38)敬哉,惟时相天事。”(39)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觽功咸兴。分北三苗。 (40) 注①正义高姚二音。 注②索隐彭祖即陆终氏之第三子,籛铿之后,后为大彭,亦称彭祖。正义皋陶字庭坚。英六二国是其后也。契音薛,殷之祖也。伯夷,齐太公之祖也。夔,巨龟反,乐官也。倕音垂,亦作“垂”,内言之官也。益,伯翳也,即秦、赵之祖。彭祖自尧时举用,历夏、殷封于大彭。 注③正义分音符问反,又如字。分谓封疆爵土也。 注④正义舜命十二牧论帝尧之德,又敦之于民,远离邪佞之人。言能如此,则夷狄亦服从也。 注⑤集解马融曰:“奋,明;庸,功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然其举得其人。汝往居此官,不听其所让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今文尚书作‘祖饥’。祖,始也。”索隐古文作“阻饥”。 孔氏以为阻,难也。祖阻声相近,未知谁得。 注⑧集解郑玄曰:“时,读曰莳。”正义稷,农官也。播时谓顺四时而种百谷。 注⑨集解郑玄曰:“五品,父、母、兄、弟、子也。”王肃曰:“五品,五常也。” 正义驯音训。 注⑩集解马融曰:“五品之教。” 注⑾集解郑玄曰:“猾夏,侵乱中国也。” 注⑿集解郑玄曰:“由内为奸,起外为轨。”正义亦作“宄”。 注⒀集解马融曰:“狱官之长。”正义案:若大理卿也。 注⒁集解马融曰:“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三就,谓大罪陈诸原野,次罪于市朝,同族适甸师氏。既服五刑,当就三处。”正义孔安国云:“服,从也,言得轻重之中正也。”案:墨,点凿其额,涅以墨。劓,截鼻也。剕,刖足也。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妇人幽闭也。大辟,死刑也。 注⒂正义度音徒洛反。尚书作“宅”。孔安国云“五刑之流,各有所居”也。 注⒃正义案:谓度其远近,为三等之居也。 注⒄集解马融曰:“谓在八议,君不忍刑,宥之以远。五等之差亦有三等之居:大罪投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国之外。当明其罪,能使信服之。” 注⒅集解马融曰:“谓主百工之官也。” 注⒆集解马融曰:“为司空,共理百工之事。” 注⒇集解马融曰:“上谓原,下谓隰。” 注(21)集解马融曰:“虞,掌山泽之官名。” 注(22)索隐即高辛氏之子伯虎、仲熊也。正义孔安国云:“朱虎,熊罴,二臣名。垂、益所让四人,皆在元凯之中也。” 注(23)正义为益之佐也。 注(24)集解马融曰:“三礼,天神、地只、人鬼之礼也。”郑玄曰:“天事、地事、人事之礼。” 注(25)集解郑玄曰:“主次秩尊卑。”正义若太常也。汉书百官表云“王莽改太常曰秩宗”,依古也。孔安国云:“秩,序;宗,尊也。主郊庙之官也。” 注(26)正义静,清也。絜,明也。孔安国云:“职典礼,施政教,使正直而清明。” 注(27)正义孔安国云:“然其推贤,不许其让也。” 注(28)集解郑玄曰:“国子也。”案:尚书作“冑子”,嗫冑声相近。正义嗫,冑雉反。孔安国云:“冑,长也。谓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以歌诗蹈之舞之,教长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注(29)集解马融曰:“正直而色温和。” 注(30)集解马融曰:“宽大而谨敬战栗也。” 注(31)正义孔安国云:“刚失之虐,简失之傲,教之以防其失也。” 注(32)集解马融曰:“歌,所以长言诗之意也。”正义孔安国云:“诗言志以导其心,歌咏其义以长其言也。” 注(33)集解郑玄曰:“声之曲折又依长言,声中律乃为和也。”正义孔安国云: “声,五声,宫﹑商﹑角﹑征﹑羽也。律谓六律六吕,十二月之音气也。当依声律和乐也。” 注(34)集解郑玄曰:“祖考来格,髃后德让,其一隅也。”正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也。孔安国云:“伦,理也。八音能谐,理不错夺,则神人咸和,命夔使勉也。” 注(35)集解郑玄曰:“百兽,服不氏所养者也。率舞,言音和也。”正义于音乌。孔安国云:“石磬,音之清者。拊亦击也。举清者和,则其余皆从矣。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则神人和可知也。”案:磬,一片黑石也。不音福尤反。 周礼云“夏官有服不氏,掌服猛兽,下士一人,徒四人”。郑玄云“服不服之兽也”。 注(36)集解徐广曰:“一云‘齐说殄行,振惊觽’。”骃案:郑玄曰“所谓色取仁而行违,是惊动我之觽臣,使之疑惑”。正义伪音危睡反。言畏恶利口谗说之人,兼殄绝奸伪人党,恐其惊动我觽,使龙遏绝之,出入其命惟信实也。此“伪”字太史公变尚书文也。尚书伪字作“行”,音下孟反。言己畏忌有利口谗说之人,殄绝无德行之官也。 注(37)正义孔安国云:“纳言,喉舌之官也。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信也。” 注(38)集解马融曰:“稷﹑契﹑皋陶皆居官久,有成功,但述而美之,无所复暣。禹及垂已下皆初命,凡六人,与上十二牧四岳,凡二十二人。”郑玄曰:“皆格于文祖时所暣命也。” 注(39)正义相,视也。舜命二十二人各敬行其职,惟在顺时,视天所宜而行事也。 注(40)集解郑玄曰:“所窜三苗为西裔诸侯者犹为恶,乃复分析流之。”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①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②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③□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④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⑤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址﹑北发,⑥西戎﹑析枝﹑渠廋﹑氐﹑羌,⑦北山戎﹑发﹑息慎,⑧东长﹑鸟夷,⑨四海之内⑩咸戴帝舜之功。 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⑾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注①正义皋陶作士,正平天下罪恶也。 注②正义工师,若今大匠卿也。 注③正义婢亦反,开也。 注④正义禹九州之民无敢辟违舜十二牧也。 注⑤正义披音皮义反。谓傍其山边以通。 注⑥索隐一句。 注⑦索隐一句。 注⑧集解郑玄曰:“息慎,或谓之肃慎,东北夷。” 注⑨索隐此言帝舜之德皆抚及四方夷人,故先以“抚”字总之。北发当云“北户”,南方有地名北户。又案汉书,北发是北方国名,今以北发为南方之国,误也。此文省略,四夷之名错乱。“西戎”上少一“西”字,“山戎”下少一“北”字,“长”字下少一 “夷”字。长夷也,鸟夷也,其意宜然。今案:大戴礼亦云“长夷”,则长是夷号。又云“鲜支﹑渠搜”,则鲜支当此析枝也。鲜析音相近。邹氏﹑刘氏云“息并音肃”,非也。且夷狄之名,古书不必皆同,今读如字也。正义注“鸟”或作“岛”。括地志云: “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皆置邑,有人居,属百济。又倭国西南大海中岛居凡百余小国,在京南万三千五百里。”案: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 注⑩正义尔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注⑾索隐招音韶,即舜乐箫韶。九成,故曰九招。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①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② 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③如子道。 封弟象为诸侯。④舜子商均亦不肖,⑤舜乃豫荐禹于天。⑥十七年而崩。 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⑦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⑧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⑨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舜所都,或言蒲阪,或言平阳,或言潘。潘,今上谷也。” 正义括地志云:“平阳,今晋州城是也。潘,今妫州城是也。蒲阪,今蒲州南二里河东县界蒲阪故城是也。” 注②集解皇览曰:“舜頉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礼记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山海经曰‘苍梧山,帝舜葬于阳,丹朱葬于阴’。”皇甫谧曰:“或曰二妃葬衡山。” 注③集解徐广曰:“和敬貌。” 注④集解孟子曰:“封之有庳。”音鼻。正义帝王纪云:“舜弟象封于有鼻。” 括地志云:“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故老传云,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鼻亭神。舆地志云零陵郡应阳县东有山,山有象庙。王隐晋书云本泉陵县,北部东五里有鼻墟,象所封也。” 注⑤集解皇甫谧曰:“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正义谯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县。”括地志云:“虞国,舜后所封邑也。或云封舜子均于商,故号商均也。” 注⑥索隐谓告天使之摄位也。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禹居洛州阳城者,避商均,非时久居也。” 注⑧集解谯周曰:“以唐封尧之子,以虞封舜之子。”索隐汉书律历志云封尧子朱于丹渊为诸侯。商均封虞,在梁国,今虞城县也。正义括地志云:“定州唐县,尧后所封。宋州虞城县,舜后所封也。” 注⑨正义为天子之宾客也。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①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②帝舜为有虞。③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④□为周,姓姬氏。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外传曰‘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虞翻云‘以德为氏姓’。又虞说以凡有二十五人,其二人同姓姬,又十一人为十一姓,酉﹑祁﹑已﹑滕﹑葴﹑任﹑荀﹑厘﹑?﹑儇﹑衣是也,余十二姓德薄不纪录。”正义厘音力其反。?音其吉反。儇音在宣反。 注②集解韦昭曰:“陶唐皆国名,犹汤称殷商矣。”张晏曰:“尧为唐侯,国于中山,唐县是也。” 注③集解皇甫谧曰:“舜嫔于虞,因以为氏,今河东大阳西山上虞城是也。” 注④索隐礼纬曰:“禹母修己吞薏苡而生禹,因姓姒氏。”而契姓子氏者,亦以其母吞乙子而生。 注⑤集解郑玄驳许慎五经异义曰:“春秋左传‘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觽仲,觽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以此言之,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族。族者,氏之别名也。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故世本之篇,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也。” 太史公曰:①学者多称五帝,尚矣。②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③荐绅先生难言之。④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⑤儒者或不传。⑥余尝西至空桐,⑦北过涿鹿,⑧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⑨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⑩顾弟弗深考,⑾其所表见皆不虚。⑿书缺有闲矣,⒀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⒁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着为本纪书首。⒂ 注①正义太史公,司马迁自谓也。自□传云“太史公曰先人有言”,又云“太史公曰余闻之董生”,又云“太史公遭李陵之祸”。明太史公,司马迁自号也。 迁为太史公官,题赞首也。虞□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非独迁。” 注②索隐尚,上也,言久远也。然“尚矣”文出大戴礼。 注③正义驯,训也。谓百家之言皆非典雅之训。 注④集解徐广曰:“荐绅□缙绅也,古字假借。” 注⑤正义系音奚计反。 注⑥索隐五帝德﹑帝系姓皆大戴礼及孔子家语篇名。以二者皆非正经,故汉时儒者以为非圣人之言,故多不传学也。 注⑦正义余,太史公自称也。尝,曾也。空桐山在原州平高县西百里,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 注⑧正义涿鹿山在妫州东南五十里,山侧有涿鹿城,□黄帝﹑尧﹑舜之都也。 注⑨索隐古文□帝德﹑帝系二书也。近是圣人之说。 注⑩索隐太史公言己以春秋﹑国语古书博加考验,益以发明五帝德等说甚章着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弟,但也。史记﹑汉书见此者非一。又左思蜀都赋曰‘弟如滇池’,而不详者多以为字误。学者安可不博观乎?”正义顾,念也。弟,且也。太史公言博考古文,择其言表见之不虚,甚章着矣,思念亦且不须更深考论。 注⑿索隐言帝德﹑帝系所有表见者皆不为虚妄也。 注⒀正义言古文尚书缺失其闲多矣,而无说黄帝之语。 注⒁索隐言古典残缺有年载,故曰“有闲”。然皇帝遗事散轶,乃时时旁见于他记说,□帝德﹑帝系等说也。故己今采案而备论黄帝已来事耳。 注⒂正义太史公据古文并诸子百家论次,择其言语典雅者,故着为五帝本纪,在史记百三十篇书之首。 【索隐述赞】帝出少典,居于轩丘。既代炎历,遂禽蚩尤。高阳嗣位,静深有谋。小大远近,莫不怀柔。爰洎帝喾,列圣同休。帝挚之弟,其号放勋。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郁夷东作,昧谷西曛。明魳庂陋,玄德升闻。能让天下,贤哉二君!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B][/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二 夏本纪 第二 [/TD][/TR][/ALIGN]

[TR]夏禹,①名曰文命。②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③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注①集解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帝王纪云: “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 注②索隐尚书云“文命敷于四海”,孔安国云“外布文德教命”,不云是禹名。 太史公皆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之名,未必为得。孔又云“虞氏,舜名”,则尧﹑禹﹑汤皆名矣。盖古者帝王之号皆以名,后代因其行,追而为谥。 其实禹是名。故张晏云“少昊已前,天下之号象其德;颛顼已来,天下之号因其名”。又按:系本“鲧取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云“高密,禹所封国”。正义帝王纪云:“父鲧妻修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名文命,字密,身九尺二寸长,本西夷人也。大戴礼云‘高阳之孙,鲧之子,曰文命’。杨雄蜀王本纪云‘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括地志云:“茂州汶川县石纽山在县西七十三里。华阳国志云‘今夷人共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至今犹不敢放六畜’。” 按:广柔,隋改曰汶川。 注③索隐皇甫谧云:“鲧,帝颛顼之子,字熙。”又连山易云“鲧封于崇”,故国语谓之“崇伯鲧”。系本亦以鲧为颛顼子。汉书律历志则云“颛顼五代而生鲧”。按:鲧既仕尧,与舜代系殊悬,舜即颛顼六代孙,则鲧非是颛顼之子。盖班氏之言近得其实。 当帝尧之时,鸿水①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髃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②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③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注①索隐一作“洪”。鸿,大也。以鸟大曰鸿,小曰鴈,故近代文字大义者皆作 “鸿”也。 注②索隐言无功状。 注③正义殛音纪力反。鲧之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渊。熊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束鴋发蒙纪云:“□三足曰熊。”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箰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①身为度,②称以出; ③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注①索隐言禹声音应钟律。 注②集解王肃曰:“以身为法度。”索隐按:今巫犹称“禹步”。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士’。”索隐按:大戴礼见作“士”。又一解云,上文声与身为律度,则权衡亦出于其身,故云“称以出”也。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①定高山大川。 ②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③卑宫室,致费于沟淢。④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⑤山行乘琻。 ⑥左准绳,右规矩,⑦载四时,⑧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觽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觽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注①集解尚书“傅”字作“敷”。马融曰:“敷,分也。”索隐尚书作“敷土随山刊木”。今案:大戴礼作“傅土”,故此纪依之。傅即付也,谓付功属役之事。若尚书作“敷”,敷,分也,谓令人分布理九州之土地也。表木,谓刊木立为表记,与孔注书意异。 注②集解马融曰:“定其差秩祀礼所视也”。骃案:尚书大传曰“高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 注③集解马融曰:“祭祀丰絜。” 注④集解包氏曰:“方里为井,井闲有沟,沟广深四尺。十里为成,成闲有淢,淢广深八尺。” 注⑤集解徐广曰:“他书或作‘蕝’。”骃案:孟康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 如淳曰“橇音‘茅蕝’之‘蕝’。谓以板置*(其)*泥上以通行路也”。正义按: 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起,人曲一龏,泥上擿进,用拾泥上之物。今杭州﹑温州海边有之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琻,一作‘桥’,音丘遥反。”骃案:如淳曰“琻车,谓以铁如锥头,长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又音纪录反。正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长,后齿短也。琻音与是同也。 注⑦集解王肃曰:“左右言常用也。”索隐左所运用堪为人之准绳,右所举动必应规矩也。 注⑧集解王肃曰:“所以行不违四时之宜也。”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①壶口,治梁及岐。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③覃怀致功,④至于衡漳。⑤其土白壤。⑥赋上上错,⑦田中中,⑧常﹑韂既从,大陆既为。⑨ 鸟夷皮服。⑩夹右碣石,⑾入于海。⑿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尧所都也。先施贡赋役载于书也。”郑玄曰:“两河闲曰冀州。”正义:按理水及贡赋从帝都为始也。黄河自胜州东,直南至华阴,即东至怀州南,又东北至平州碣石山入海也。东河之西,西河之东,南河之北,皆冀州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之东南,梁山在左冯翊夏阳,岐山在右扶风美阳。”索隐郑玄曰:“地理志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之东南,梁山在左冯翊夏阳,岐山在右扶风美阳。”正义括地志云:“壶口山在慈州吉昌县西南五十里冀州境也。梁山在同州韩城县东南十九里,岐山在岐州岐山县东北十里,二山雍州境也”孔安国曰: “从东循山理水而西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太原今为郡名。太岳在太原西南。山南曰阳。”索隐岳,太岳,即冀州之镇霍太山也。按:地理志霍太山在河东彘县东。凡如此例,不引书者,皆地理志文也。正义括地志云:“霍太山在沁州沁原县西七八十里。”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覃怀,近河地名。”郑玄曰:“怀县属河内。”索隐按:河内有怀县,今验地无名“覃”者,盖“覃怀”二字或当时共为一地之名。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漳水横流。”索隐案:孔注以衡为横,非。王肃云“衡,漳,二水名。”地理志清漳水出上党沾县东北,至阜城县入河。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东,至邺入清漳也。正义括地志云:“故怀城在怀州武陟县西十一里。衡漳水在瀛州东北百二十五里平舒县界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土无块曰壤。”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上上,第一。错,杂也,杂出第二之赋。”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九州之中为第五。” 注⑨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恒水出恒山,韂水在灵寿,大陆泽在钜鹿。”索隐此文改恒山﹑恒水皆作“常”,避汉文帝讳故也。常水出常山上曲阳县,东入滱水。韂水出常山灵寿县,东入虖池。 郭璞云“大陆,今钜鹿北广河泽是已”。为亦作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鸟夷,东*(北)**[方]*之民*(赋)**[搏]*食鸟兽者。” 孔安国曰:“服其皮,明水害除。”正义括地志云:“靺鞨国,古肃慎也,在京东北万里已下,东及北各抵大海。其国南有白山,鸟兽草木皆白。其人处山林闲,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至接九梯。养豕,食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贵臭秽不絜,作厕于中,圜之而居。多勇力,善射。弓长四尺,如弩,矢用楛,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葬则交木作旘,杀猪积旘上,富者至数百,贫者数十,以为死人之粮。以土上覆之,以绳系于旘。 头出土上,以酒灌酹,绳腐而止,无四时祭祀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碣石,海畔之山也。” 注⑿集解徐广曰:“海,一作‘河’。”索隐地理志云“碣石山在北平骊城县西南”。太康地理志云“乐浪遂城县有碣石山,长城所起”。又水经云“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盖碣石山有二,此云“夹右碣石入于海”,当是北平之碣石。 济﹑河维沇州:①九河既道,②雷夏既泽,雍﹑沮会同,③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④其土黑坟,⑤草繇木条。⑥田中下,⑦赋贞,作十有三年乃同。⑧其贡漆丝,其篚织文。⑨浮于济﹑漯,通于河。⑩ 注①集解郑玄曰:“言沇州之界在此两水之闲。” 注②集解马融曰:“九河名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 注③集解郑玄曰:“雍水沮水相触而合入此泽中,地理志曰雷泽在济阴城阳县西北。” 索隐尔雅云“水自河出为雍”也。正义括地志云:“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雍﹑沮二水在雷泽西北平地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大水去,民下丘居平土,就桑蚕。”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色黑而坟起。”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繇,茂;条,长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第六。” 注⑧集解郑玄曰:“贞,正也。治此州正作不休,十三年乃有赋,与八州同,言功难也。其赋下下。”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地宜漆林,又宜桑蚕。织文,锦绮之属,盛之筐篚而贡焉。” 注⑩集解郑玄曰:“地理志云漯水出东郡东武阳。”索隐济水出河东垣县王屋山东,其流至济阴,故应劭云“济水出平原漯阴县东,漯水出东郡东武阳县北,至千乘县而入于海”。 海岱维青州:①堣夷既略,②潍﹑淄其道。③其土白坟,海滨广舄,④厥田斥卤。 ⑤田上下,赋中上。⑥厥贡盐絺,海物维错,⑦岱畎丝﹑?﹑铅﹑松﹑怪石,⑧莱夷为牧,⑨其篚酓丝。⑩浮于汶,通于济。⑾ 注①集解郑玄曰:“东自海,西至岱。东岳曰岱山。”正义按:舜分青州为营州﹑辽西及辽东。 注②集解马融曰:“堣夷,地名。用功少曰略。”索隐孔安国云:“东表之地称嵎夷。”按航裎纳惺榧暗勖椴⒆鳌柏保诹晌鳌L拧耙摹弊忠病? 注③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潍水出琅邪,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索隐潍水出琅邪箕县,北至都昌县入海。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北,东至博昌县入济也。 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莒县潍山,潍水所出。淄州淄川县东北七十里原山,淄水所出。俗传云,禹理水功毕,土石黑,数里之中波若漆,故谓之淄水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泽’,又作‘斥’。” 注⑤集解郑玄曰:“斥谓地咸卤。”索隐卤音鲁。说文云:“卤,咸地。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田第三,赋第四。”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絺,细葛。错,杂,非一种。”郑玄曰:“海物,海鱼也。鱼种类尤杂。”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畎,谷也。怪异好石似玉者。岱山之谷出此五物,皆贡之。”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莱夷,地名,可以牧放。”索隐按:左传云莱人劫孔子,孔子称“夷不乱华”,又云“齐侯伐莱”,服虔以为东莱黄县是。今按:地理志黄县有莱山,恐即此地之夷。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酓桑蚕丝中琴瑟弦。”索隐尔雅云“□,山桑”,是蚕食□ 之丝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入济。” 海岱及淮维徐州:①淮﹑沂其治,蒙﹑羽其蓺。②大野既都,③东原厎平。④其土赤埴坟,⑤草木渐包。⑥其田上中,赋中中。⑦贡维土五色,⑧羽畎夏狄,⑨峄阳孤桐, ⑩泗滨浮磬,⑾淮夷蠙珠臮鱼,⑿其篚玄纤缟。⒀浮于淮﹑泗,⒁通于河。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沂水出泰山盖县。蒙,羽,二山名。”孔安国曰:“二水已治,二山可以种蓺。”索隐水经云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南过下邳县入泗。蒙山在泰山蒙阴县西南。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殛鲧之地。 注③集解郑玄曰:“大野在山阳钜野北,名钜野泽。”孔安国曰:“水所停曰都。” 注④集解郑玄曰:“东原,地名。今东平郡即东原。”索隐张华博物志云:“兖州东平郡即尚书之东原也。”正义广平曰原。徐州在东,故曰东原。水去已致平复,言可耕种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埴,黏土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渐,长进;包,丛生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田第二,赋第五。” 注⑧集解郑玄曰:“土五色者,所以为大社之封。”正义韩诗外传云:“天子社广五丈,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黄土。将封诸侯,各取方土,苴以白茅,以为社也。”太康地记云:“城阳姑幕有五色土,封诸侯,锡之茅土,用为社。此土即禹贡徐州土也。今属密州莒县也。”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夏狄,狄,雉名也。羽中旌旄,羽山之谷有之。”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郑玄曰:“地理志峄山在下邳。” 正义括地志云:“峄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邹山记云‘邹山,古之峄山,言络绎相连属也。今犹多桐树’。”按:今独生桐,尚征,一偏似琴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郑玄曰:“泗水出济阴乘氏也。”正义括地志云:“泗水至彭城吕梁,出石磬。”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淮﹑夷二水,出蠙珠及美鱼。”郑玄曰:“淮夷,淮水之上夷民也。”索隐按:尚书云“徂兹淮夷,徐戎并兴”,今徐州言淮夷,则郑解为得。蠙,一作“玭”,并步玄反。臮,古“暨”字。臮,与也。言夷人所居淮水之处,有此蠙珠与鱼也。又作“滨”。滨,畔也。 注⒀集解郑玄曰:“纤,细也。祭服之材尚细。”正义玄,黑。纤,细。缟,白缯。以细缯染为黑色。 注⒁正义括地志云:“泗水源在兖州泗水县东陪尾山。其源有四道,因以为名。” 淮海维扬州:①彭蠡既都,阳鸟所居。②三江既入,③震泽致定。④竹箭既布。⑤ 其草惟夭,其木惟乔,⑥其土涂泥。⑦田下下,赋下上上杂。⑧贡金三品,⑨瑶﹑琨﹑竹箭,⑩齿﹑革﹑羽﹑旄,⑾岛夷卉服,⑿其篚织贝,⒀其包橘﹑柚锡贡。⒁均江海,通淮。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北据淮,南距海。”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彭蠡泽在豫章彭泽西。”孔安国曰:“随阳之鸟,鸿鴈之属,冬月居此泽也。”索隐都,古文尚书作“猪”。孔安国云“水所停曰猪”,郑玄云“南方谓都为猪”,则是水聚会之义。正义蠡音礼。括地志云:“彭蠡湖在江州浔阳县东南五十二里。” 注③索隐韦昭云:“三江谓松江﹑钱唐江﹑浦阳江。”今按:地理志有南江﹑中江﹑北江,是为三江。其南江从会稽吴县南,东入海。中江从丹阳芜湖县西南,东至会稽阳羡县入海。北江从会稽毗陵县北,东入海。故下文“东为中江”,又“东为北江”,孔安国云“有北有中,南可知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震泽,吴南太湖名。言三江已入,致定为震泽。”索隐震,一作“振”。地理志会稽吴县“故周泰伯所封国,具区在其西,古文以为震泽”。又左传称“笠泽”,亦谓此也。正义泽在苏州西南四十五里。三江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至太湖凰山朋以蠼? 一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一江东北下三百余里入海,名曰下江,亦曰娄江:于其分处号曰三江口。顾夷吴地记云“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是也。言理三江入海,非入震泽也。按:太湖西南湖州诸溪从天目山下,西北宣州诸山有溪,并下太湖。太湖东北流,各至三江口入海。其湖无通彭蠡湖及太湖处,并阻山陆。诸儒及地志等解“三江既入” 皆非也。周礼职方氏云“扬州薮曰具区,川曰三江”。按:五湖﹑三江者,韦昭注非也。其源俱不通太湖,引解“三江既入”,失之远矣。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菱湖在莫厘山东,周回三十余里,西口阔二里,其口南则莫厘山,北则徐侯山,西与莫湖连。莫湖在莫厘山西及北,北与胥湖连;胥湖在胥山西,南与莫湖连:各周回五六十里,西连太湖。游湖在北二十里,在长山东,湖西口阔二里,其口东南岸树里山,西北岸长山,湖周回五六十里。贡湖在长山西,其口阔四五里,口东南长山,山南即山阳村,西北连常州无锡县老岸,湖周回一百九十里已上,湖身向东北,长七十余里。 两湖西亦连太湖。河渠书云“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货殖传云“夫吴有三江﹑五湖之利。”又太史公自□传云“登姑苏,望五湖”是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水去布生。” 注⑥集解少长曰夭。乔,高也。 注⑦集解马融曰:“渐,洳也。”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田第九,赋第七,杂出第六。”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金﹑银﹑铜。”。郑玄曰:“铜三色也。”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瑶,琨,皆美玉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象齿﹑犀皮﹑鸟羽﹑旄牛尾也。”正义周礼考工记云:“犀甲七属,兕甲六属。”郭云:“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龏,椭角,好食□ 也。亦有一角者。”按:西南夷常贡旄牛尾,为旌旗之饰,书诗通谓之旄。 故尚书云“右秉白旄”,诗云“建旐设旄”,皆此牛也。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南海岛夷草服葛越。”正义括地志云:“百济国西南渤海中有大岛十五所,皆邑落有人居,属百济。”又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国,在百济南,隔海依岛而居,凡百余小国。此皆扬州之东岛夷也。按:东南之夷草服葛越,焦竹之属,越即苎祁也。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织,细缯也。贝,水物也。”郑玄曰:“贝,锦名也。 诗云‘成是贝锦’。凡织者,先染其丝,织之属百济。”又倭国,武皇后改即成[文] 矣。”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小曰橘,大曰柚。锡命乃贡,言不常也。”郑玄曰:“有锡则贡之,或时乏则不贡。锡,所以柔金也。” 注⒂集解郑玄曰:“均,读曰沿。沿,顺水行也。” 荆及衡阳维荆州:①江﹑汉朝宗于海。②九江甚中,③沱﹑涔已道,④云土﹑梦为治。⑤其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⑥贡羽﹑旄﹑齿﹑革,金三品,杶﹑干﹑栝﹑柏, ⑦砺﹑砥﹑砮﹑丹,⑧维箘簬﹑楛,⑨三国致贡其名,⑩包匦菁茅,⑾其篚玄纁玑组,⑿九江入赐大龟。⒀浮于江﹑沱﹑涔﹑*(于)*汉,踰于雒,至于南河。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百川以海为宗。宗,尊也。” 正义括地志云:“江水源出岷州南岷山,南流至益州,即东南流入蜀,至泸州,东流经三硖,过荆州,与汉水合。孙卿子云‘江水其源可以滥觞’也。”又云:“汉水源出梁州金牛县东二十八里嶓頉山。”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甚得地势之中。”郑玄曰:“地理志九江在寻阳南,皆东合为大江。”索隐按:寻阳记九江者,乌江﹑蚌江﹑乌白江﹑嘉靡江﹑沙江﹑畎江﹑廪江﹑堤江﹑箘江。又张浈九江图所载有三里﹑五畎﹑乌土﹑白蚌。九江之名不同。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沱,江别名。涔,水名。”郑玄曰:“水出江为沱,汉为涔。” 索隐涔,亦作“潜”。沱出蜀郡郫县西,东入江。潜出汉中安阳县*(直)*西*[南]*,北入汉。故尔雅云“水自江出为沱,汉出为潜”。正义括地志云:“繁江水受郫江。禹贡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源出益州新繁县。潜水一名复水,今名龙门水,源出利州挠谷县东龙门山大石穴下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云梦之泽在江南,其中有平土丘,水去可为耕作畎亩之治。” 索隐梦,一作“瞢”,邹诞生又音蒙。按:云土﹑梦本二泽名,盖人以二泽相近,或合称云梦耳。知者,据左传云楚子济江入于云中,又楚子﹑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则是二泽各别也。韦昭曰:“云土今为县,属江夏南郡华容。”今按:地理志云江夏有云杜县,是其地。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田第八,赋第三。” 注⑦集解郑玄曰:“四木名。”孔安国曰:“干,柘也。柏叶松身曰栝。”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砥细于砺,皆磨石也。砮,石中矢镞。丹,朱类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一作‘箭足杆’。杆即楛也,音怙。箭足者,矢镞也。或以箭足训释箘簬乎?”骃案:郑玄曰“箘簬,聆风也”。 注⑩集解马融唬骸把怨労帺p楛三国所致贡,其名善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匦,缠结也。菁茅,茅有毛刺者,给宗庙缩酒。重之,故包裹又缠结也。”正义括地志云:“辰州卢溪县西南三百五十里有包茅山。武阳记云‘山际出包茅,有刺而三脊,因名包茅山’。”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此州染玄纁色善,故贡之。玑,珠类,生于水中。组,绶类也。”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尺二寸曰大龟,出于九江水中。龟不常用,赐命而纳之。” 荆河惟豫州:①伊﹑雒﹑瀍﹑螕既入于河,②荥播既都,③道荷泽,被明都。④其土壤,下土坟垆。⑤田中上,赋杂上中。⑥贡漆﹑丝﹑絺﹑纻,其篚纤絮,⑦锡贡磬错。 ⑧浮于雒,达于河。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正义括地志云:“荆山在襄州荆山县西八十里。韩子云‘卞和得玉璞于楚之荆山’,即此也。”河,洛州北河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伊出陆浑山,洛出上洛山,螕出渑池山,瀍出河南北山,四水合流而入河。”索隐伊水出弘农卢氏县东,洛水出弘农上洛县頉领山,瀍水出河南谷城县朁亭北,螕水出弘农新安县东,皆入于河。正义括地志云:“伊水出虢州卢氏县东峦山,东北流入洛。洛水出商州洛南县頉领山,东流经洛州郭内,又东合伊水。瀍水出洛州新安县东,南流至洛州郭内,南入洛。螕水源出洛州新安县东白石山,东北与谷水合流,经洛州郭内,东流入洛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荥,泽名。波水已成遏都。”索隐古文尚书作“荥波”,此及今文并云“荥播”。播是水播溢之义,荥是泽名。故左传云狄及韂战于荥泽。 郑玄云:“今塞为平地,荥阳人犹谓其处为荥播。”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荷泽在胡陵。明都,泽名,在河东北,水流泆覆被之。” 索隐荷泽在济阴定陶县东。明都音孟猪。孟猪泽在梁国睢阳县东北。尔雅﹑左传谓之“孟诸”,今文亦为然,唯周礼称“望诸”,皆此地之一名。正义括地志云:“荷泽在曹州济阴县东北九十里定陶城东,今名龙池,亦名九卿陂。”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垆,疏也。”马融曰:“豫州地有三等,下者坟垆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田第四,赋第二,又杂出第一。”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细挠也。”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治玉石曰错,治磬错也。” 华阳黑水惟梁州:①汶﹑嶓既蓺,②沱﹑涔既道,③蔡﹑蒙旅平,④和夷厎绩。⑤ 其土青骊。⑥田下上,赋下中三错。⑦贡璆﹑铁﹑银﹑镂﹑砮﹑磬,⑧熊﹑罴﹑狐﹑狸﹑织皮。⑨西倾因桓是来,⑩浮于潜,踰于沔,⑾入于渭,乱于河。⑿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东据华山之南,西距黑水。”正义括地志云:“黑水源出梁州城固县西北太山。”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岷山在蜀郡湔氐道,嶓頉山在汉阳西。”索隐汶,一作 “琒”,又作“獈”。獈山,封禅书一云渎山,在蜀都湔氐道西徼,江水所出。嶓頉山在陇西西县,汉水所出也。正义括地志云:“岷山在岷州溢乐县南一里,连挠至蜀二千里,皆名岷山。嶓頉山在梁州金牛县东二十八里。”湔音子践反。氐音丁奚反。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沱﹑潜发源此州,入荆州。”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蔡,蒙,二山名。祭山曰旅。平言治功毕也。”郑玄曰:“地理志蔡﹑蒙在汉嘉县。”索隐此非徐州之蒙,在蜀郡青衣县。青衣后改为汉嘉。蔡山不知所在也。蒙,县名。正义括地志云:“蒙山在雅州严道县南十里。” 注⑤集解马融曰:“和夷,地名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色青黑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田第七,赋第八,杂出第七第九三等。”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璆,玉名。”郑玄曰:“黄金之美者谓之镠。镂,刚铁,可以刻镂也。”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贡四兽之皮也。织皮,今罽也。” 注⑩集解马融曰:“治西倾山因桓水是来,言无余道也。”郑玄曰:“地理志西倾山在陇西临洮。”索隐西倾在陇西临洮县西南。桓水出蜀郡獈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也。正义括地志云:“西倾山今嵹台山,在洮州临潭县西南三百三十六里。”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汉上水为沔。”郑玄曰:“或谓汉为沔。”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正绝流曰乱。” 黑水西河惟雍州:①弱水既西,②泾属渭汭。③漆﹑沮既从,④沣⑤水所同。⑥荆﹑岐已旅,⑦终南﹑敦物至于鸟鼠。⑧原隰厎绩,至于都野。⑨三危既度,⑩三苗大序。 ⑾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⑿贡璆﹑琳﹑琅玕。⒀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 ⒁会于渭汭。⒂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⒃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西距黑水,东据河。龙门之河在冀州西。”索隐地理志益州滇池有黑水祠。郑玄引地说云“三危山,黑水出其南”。山海经“黑水出昆仑墟西北隅” 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导之西流,至于合黎。”郑玄曰:“觽水皆东,此独西流也。” 索隐按:水经云“弱水出张掖删丹县西北,至酒泉会水县入合黎山腹”。 山海经云“弱水出昆仑墟西南隅”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属,逮也。水北曰汭。言治泾水入于渭也。”郑玄曰:“地理志泾水出安定泾阳。”索隐渭水出首阳县鸟鼠同穴山。说文云:“水相入曰汭。”正义括地志云:“泾水源出原州百泉县西南鮼头山泾谷。渭水源出渭州渭原县西七十六里鸟鼠山,今名青雀山。渭有三源,并出鸟鼠山,东流入河。” 按:言理泾水及至渭水,又理漆﹑沮亦从渭流,复理沣水,亦同入渭者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漆水源出岐州普润县东南岐*(漆)*山漆溪,东入渭。沮水一名石川水,源出雍州富平县,东入栎阳县南。汉高帝于栎阳置万年县。十三州*(地理)* 志云‘万年县南有泾﹑渭,北有小河,即沮水也’。诗云古公去邠度漆﹑沮,即此二水。” 注⑤集解音丰。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漆﹑沮之水已从入渭。沣水所同,同于渭也。”索隐漆﹑沮二水,漆水出右扶风漆县西,沮水地理志无文,而水经以獇水出北地直路县,东过冯翊祋祤县入洛。说文亦以漆﹑沮各是一水名。孔安国独以为一,又云是洛水。沣水出右扶风鄠县东南,北过上林苑。正义括地志云:“雍州鄠县终南山,沣水出焉。”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荆在岐东,非荆州之荆也。”正义括地志云:“荆山在雍州富平县,今名掘陵原。岐山在岐州岐山县东北十里。”尚书正义云:“洪水时祭祀礼废。已旅祭,言理水功毕也。”按:雍州荆山即黄帝及禹铸鼎地也。 襄州荆山县西荆山即卞和得玉璞者。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三山名,言相望也。”郑玄曰:“地理志终南﹑敦物皆在右扶风武功也。”索隐按:左传中南山,杜预以为终南山。地理志云“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华)**[垂]*山古文以为敦物”,皆在扶风武功县东。正义括地志云:“终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一名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一名*(泰)**[秦]*山,一名周南山,一名地肺山,在雍州万年县南五十里。” 注⑨集解郑玄曰:“地理志都野在武威,名曰休屠泽。”正义原隰,幽州地也。 按:原,高平地也。隰,低下地也。言从渭州致功,西北至凉州都野﹑沙州三危山也。括地志云:“都野泽在凉州姑臧县东北二百八十里。” 注⑩索隐郑玄引河图及地说云“三危山在鸟鼠西南,与岐山相连”。度,刘伯庄音田各反,尚书作“宅”。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西裔之山己可居,三苗之族大有次序,禹之功也。”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田第一,赋第六,人功少。”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璆,琳,皆玉名。琅玕,石而似珠者。”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积石山在金城西南,河所经也。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 索隐积石在金城河关县西南。龙门山在左冯翊夏阳县西北。正义括地志云:“积石山今名小积石,在河州枹罕县西七里。河州在京西一千四百七十二里。龙门山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李奇云‘禹凿通河水处,广八十步’。三秦记云‘龙门水悬船而行,两旁有山,水陆不通,龟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鳃点额龙门下’。” 按:河在冀州西,故云西河也。禹发源河水小积石山,浮河东北下,历灵﹑胜北而南行,至于龙门,皆雍州地也。 注⒂正义水经云“河水又南至潼关,渭水从西注之”也。 注⒃集解孔安国曰:“织皮,毛布。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羌﹑髳之属皆就次序,美禹之功及戎狄也。”索隐郑玄以为衣皮之人居昆仑﹑析支﹑渠搜,三山皆在西戎。王肃曰“昆仑在临羌西,析支在河关西,西戎在西域”。 王肃以为地名,而不言渠搜。今按:地理志金城临羌县有昆仑祠,敦煌广至县有昆仑障,朔方有渠搜县。 道九山:①汧及岐至于荆山,②踰于河;壶口﹑雷首③至于太岳;④砥柱﹑析城至于王屋;⑤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⑥西倾﹑朱圉﹑鸟鼠⑦至于太华;⑧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⑨道嶓頉,至于荆山;⑩内方至于大别;⑾汶山之阳至衡山,⑿过九江,至于敷浅原。⒀ 注①索隐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嶓頉﹑内方﹑獈是九山也。 古分为三条,故地理志有北条之荆山。马融以汧为北条,西倾为中条,嶓頉为南条。郑玄分四列,汧为阴列,西倾次阴列,嶓頉为阳列,獈山次阳列。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汧在右扶风也。”索隐汧,一作“岍”。按:有汧水,故其字或从“山”或从“水”,犹獈山然也。地理志云吴山在汧县西,古文以为汧山。岐山在右扶风美阳县西北;荆山在左冯翊怀德县南也。正义括地志云:“汧山在陇州汧源县西六十里。其山东邻岐﹑岫,西接陇冈,汧水出焉。岐山在岐州。” 注③索隐雷首山在河东蒲阪县东南。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三山在冀州;太岳在上党西也。”索隐即霍泰山也。已见上。正义括地志云:“壶口在慈州吉昌县西南。雷首山在蒲州河东县。太岳,霍山也,在沁州沁源县。”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此三山在冀州*(之)*南河之北。”索隐析城山在河东濩泽县西南。王屋山在河东垣县东北。水经云砥柱山在河东大阳县南河水中也。 正义括地志云:“厎柱山,俗名三门山,在陕州硖石县东北五十里黄河之中。孔安国云‘厎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也’。”括地志云:“析城山在泽州阳城县西南七十里。注水经云‘析城山甚高峻,上平坦,有二泉,东浊西清,左右不生草木’。”括地志云:“王屋山在怀州王屋县北十里。 古今地名云‘山方七百里,山高万仞,本冀州之河阳山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此二山连延,东北接碣石,而入于沧海。”索隐太行山在河内山阳县西北。常山,恒山是也,在常山郡上曲阳县西北。正义括地志云:“太行山在怀州河内县北二十五里,有羊肠阪。恒山在定州恒阳县西北百四十里。道书福地记云‘恒山高三千三百丈,上方二十里,有太玄之泉,神草十九种,可度俗’。” 注⑦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曰朱圉在汉阳南。”孔安国曰:“鸟鼠山,渭水所山,在陇西之西。” 注⑧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太华山在弘农华阴南。”索隐圉,一作“圄”。朱圉山在天水冀县南。鸟鼠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太华即敦物山。 注⑨集解郑玄曰:“地理志熊耳在卢氏东。外方在颍川。嵩高山﹑桐柏山在南阳平氏东南。陪尾在江夏安陆东北,若横尾者。”索隐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伊水所出。外方山即颍川嵩高县嵩高山,古文尚书亦以为外方山。桐柏山一名大复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地理志谓之横尾山。 负音陪也。正义括地志云:“华山在华州华阴县南八里。熊耳山在虢州卢氏县南五十里。嵩高山亦名太室山,亦名外方山,在洛州阳城县北二十三里也。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东南五十里,淮水出焉。横尾山,古陪尾山也,在安州安陆县北六十里。” 注⑩集解郑玄曰:“地理志荆山在南郡临沮。”索隐此东条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隅也。正义括地志云:“嶓頉山在梁州。荆山在襄州荆山县西八十里也。” 又云:“荆山县本汉临沮县地也。沮水即汉水也。”按:孙叔敖激沮水为云梦泽是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内方在竟陵,名立章山。大别在庐江安丰县。” 索隐内方山在竟陵县东北。大别山在六安国安丰县,今土人谓之甑山。正义括地志云:“章山在荆州长林县东北六十里。今汉水附章山之东,与经史符会。” 按:大别山,今沙洲在山上,汉江经其左,今俗犹云甑山。注云“在安丰”,非汉所经也。 注⑿索隐在长沙湘南县东南。广雅云:“岣嵝谓之衡山。”正义括地志云:“岷山在茂州汶川县。衡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一里。” 注⒀集解徐广曰:“浅,一作‘灭’。”骃案:孔安国曰“敷浅原一名傅阳山,在豫章”。索隐豫章历陵县南有傅阳山,一名敷浅原也。 道九川:①弱水至于合黎,②余波入于流沙。③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④ 道河积石,⑤至于龙门,南至华阴,⑥东至砥柱,⑦又东至于盟津,⑧东过雒汭,至于大邳,⑨北过降水,至于大陆,⑩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⑾入于海。⑿嶓頉道瀁,东流为汉,⒀又东为苍浪之水,⒁过三澨,入于大别,⒂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 ⒃东为北江,入于海。⒄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⒅过九江,至于东陵,⒆东迤北会于汇,⒇东为中江,入于梅。(21)道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22)东出陶丘北,(23)又东至于荷,(24)又东北会于汶,(25)又东北入于海。道淮自桐柏,(26)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27)道渭自鸟鼠同穴,(28)东会于沣,(29)又东北至于泾,(30)东过漆﹑沮,入于河。(31)道雒自熊耳,(32)东北会于螕﹑瀍,(33)又东会于伊,(34)东北入于河。(35) 注①索隐弱﹑黑﹑河﹑瀁﹑江﹑沇﹑淮﹑渭﹑洛为九川。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弱水出张掖。”孔安国曰:“合黎,水名,在流沙东。” 索隐水经云合黎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郑玄引地说亦以为然。孔安国云水名,当是其山有水,故所记各不同。正义括地志云:“兰门山,一名合黎,一名穷石山,在甘州删丹县西南七十里。淮南子云‘弱水源出穷石山’。”又云:“合黎,一名羌谷水,一名鲜水,一名覆表水,今名副投河,亦名张掖河,南自吐谷浑界流入甘州张掖县。”今按:合黎水出临松县临松山东,而北流历张掖故城下,又北流经张掖县二十三里,又北流经合黎山,折而北流,经流沙碛之西入居延海,行千五百里。合黎山,张掖县西北二百里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弱水余波西溢入流沙。”郑玄曰:“地理志流沙在居延*(西) **[东]*北,名居延泽。地记曰‘弱水西流入合黎山腹,余波入于流沙,通于南海’。” 马融﹑王肃皆云合黎﹑流沙是地名。索隐地理志云“张掖居延县西北有居延泽,古文以为流沙”。广志“流沙在玉门关外,有居延泽﹑居延城”。又山海经云“流沙出钟山,西南行昆仑墟入海”。 按:是地兼有水,故一云地名,一云水名,马郑不同,抑有由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地理志益州滇池有黑水祠,而不记此山水所在。地记曰‘三危山在鸟鼠之西南’。”孔安国曰:“黑水自北而南,经三危过梁州,入南海也。” 正义括地志云:“黑水源出伊州伊吾县北百二十里,又南流二千里而绝。三危山在沙州炖煌县东南四十里。”按:南海即扬州东大海,岷江下至扬州东入海也。 其黑水源在伊州,从伊州东南三千余里至鄯州,鄯州东南四百余里至河州,入黄河。河州有小积石山,即禹贡“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者。然黄河源从西南下,出大昆仑东北隅,东北流经于阗,入盐泽,即东南潜行入吐谷浑界大积石山,又东北流,至小积石山,又东北流,来处极远。其黑水,当洪水时合从黄河而行,何得入于南海?南海去此甚远,阻隔南山﹑陇山﹑岷山之属。当是洪水浩浩处,西戎不深致功,古文故有疏略也。 注⑤索隐尔雅云:“河出昆仑墟,其色白。”汉书西域传云:“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一名盐泽。其水停居,冬夏不增减,潜行地中,南出积石为中国河。”是河源发昆仑,禹导河自积石而加功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至华山北而东行。”正义华阴县在华山北,本魏之阴晋县,秦惠文王更名宁秦,汉高帝改曰华阴。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砥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也。在西虢之界。”正义砥柱山俗名三门山,禹凿此山,三道河水,故曰三门也。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在洛北。”索隐盟,古“孟”字。孟津在河阳。十三州记云 “河阳县在河上,即孟津”是也。正义杜预云:“盟,河内郡河阳县南孟津也,在洛阳城北。都道所凑,古今为津,武王度之,近代呼为武济。”括地志云:“盟津,周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津。亦曰孟津,又曰富平津。水经云小平津,今云河阳津是也。”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洛汭,洛入河处。山再成曰邳。”索隐尔雅云“山一成曰邳”。或以为成皋县山是。正义李巡云:“山再重曰英,一重曰邳。”括地志云:“大邳山,今名黎阳东山,又曰青□山,在韂州黎阳南七里。张揖云今成皋,非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地理志降水在信都*(南)*。”孔安国曰:“大陆,泽名。” 索隐地理志降水字从“系”,出信都国,与虖池﹑漳河水并流入海。大陆在钜鹿郡。尔雅云“晋有大陆”,郭璞以为此泽也。正义括地志云:“降水源出潞州屯留县西南,东北流,至冀州入海。” 注⑾集解郑玄曰:“下尾合名曰逆河,言相向迎受也。” 注⑿正义播,布也。河至冀州,分布为九河,下至沧州,更同合为一大河,名曰逆河,而夹右碣石入于渤海也。 注⒀集解郑玄曰:“地理志瀁水出陇西氐道,至武都为汉,至江夏谓之夏水。” 索隐水经云瀁水出陇西氐道县嶓頉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地理志云至江夏谓之夏水。山海经亦以汉出嶓頉山。故孔安国云“泉始出山为瀁水,东南流为沔水,至汉中东流为汉水”。正义括地志云:“嶓頉山水始出山沮洳,故曰沮水。 东南为瀁水,又为沔水。至汉中为汉水,至均州为沧浪水。始欲出大江为夏口,又为沔口。汉江一名沔江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别流也。在荆州。”索隐马融﹑郑玄皆以沧浪为夏水,即汉河之别流也。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是此水也。正义括地志云: “均州武当县有沧浪水。庾仲雍汉水记云‘武当县西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沧浪洲’也。地记云‘水出荆山,东南流为沧浪水’。” 注⒂集解孔安国曰:“三澨,水名。”郑玄曰:“在江夏竟陵之界。”索隐水经云 “三澨,地名,在南郡邔县北”。孔安国﹑郑玄以为水名。今竟陵有三参水,俗云是三澨水。参音去声。 注⒃集解孔安国曰:“汇,回也。水东回为彭蠡大泽。” 注⒄集解孔安国曰:“自彭蠡,江分为三道入震泽,遂为北江而入海。” 注⒅集解孔安国及马融﹑王肃皆以醴为水名。郑玄曰:“醴,陵名也。大阜曰陵。长沙有醴陵县。”索隐按:骚人所歌“濯余佩于醴浦”,明醴是水。孔安国﹑马融解得其实。又虞喜志林以醴是江﹑沅之别流,而醴字作“澧”也。 注⒆集解孔安国曰:“东陵,地名。” 注⒇集解孔安国曰:“迤,溢也。东溢分流都共北会彭蠡。” 注(21)集解孔安国曰:“有北有中,南可知也。”正义括地志云:“禹贡三江俱会于彭蠡,合为一江,入于海。” 注(22)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沇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东至河内武德入河,泆为荥。”孔安国曰:“济在温西北。荥泽在敖仓东南。”索隐水经云:“自河东垣县王屋山东流为沇水,至温县西北为济水。”正义括地志云:“沇水出怀州王屋县北十里王屋山顶,岩下石泉渟不流,其深不测,既见而伏,至济源县西北二里平地,其源重发,而东南流,为汜水。”水经云沇东至温县西北为泲水,又南当巩县之北,南入于河。释名云:“济者,济也。”下“济”子细反。按: 济水入河而南,截度河南岸溢荥泽,在郑州荥泽县西北四里。今无水,成平地。 注(23)集解孔安国曰:“陶丘,丘再成者也。”郑玄曰:“地理志陶丘在济阴定陶西*(北)**[南]*。”正义括地志云:“陶丘在濮州鄄城西南二十四里。又云在曹州城中。徐才宗国都城记云此城中高丘,即古之陶丘。” 注(24)集解孔安国曰:“荷泽之水。” 注(25)正义汶音问。地埋志云汶水出泰山郡莱芜县原山,西南入泲。 注(26)正义地埋志云桐柏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淮水所出。按:在唐州东五十余里。 注(27)集解孔安国曰:“与泗﹑沂二水合入海。” 注(28)集解孔安国曰:“鸟鼠共为雄雌同穴处,此山遂名曰鸟鼠,渭水出焉。” 正义括地志云:“鸟鼠山,今名青雀山,在渭州渭源县西七十六里。山海经云‘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郭璞注云‘今在陇西首阳县西南。山有鸟鼠同穴。鸟名煶。鼠名鼣,如人家鼠而短尾。煶似鵽而小,黄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内,鸟在外’。” 煶音余。鼣,扶废反。鵽音丁刮反,似雉也。 注(29)正义沣音丰。括地志云:“雍州鄠县终南山,沣水出焉,北入渭也。” 注(30)正义括地志云:“泾水出原州百泉县西南笄头山出泾谷,东南流入渭也。” 注(31)集解孔安国曰:“漆,沮,二水名,亦曰洛水,出冯翊北。” 注(32)集解孔安国曰:“在宜阳之西。”正义括地志云:“洛水出商州洛南县西頉岭山,东北流入河。熊耳山在虢州卢氏县南五十里,洛所经。” 注(33)集解孔安国曰:“会于河南城南。”正义括地志云:“螕水出洛州新安县东白石山阴。”地理志云瀍水出河南谷城县朁亭北,东南入于洛。 注(34)集解孔安国曰:“会于洛阳之南。” 注(35)集解孔安国曰:“合于巩之东也。”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①九山□旅,②九川涤原,③九泽既陂,④四海会同。六府甚修,⑤觽土交正,致慎财赋,⑥咸则三壤成赋。⑦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⑧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四方之宅已可居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九州名山已槎木信道而旅祭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九州之川已涤除无壅塞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九州之泽皆已陂障无决溢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六府,金﹑木﹑水﹑火﹑土﹑谷。” 注⑥集解郑玄曰:“觽土美恶及高下得其正矣。亦致其贡篚,慎奉其财物之税,皆法定制而入之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三壤,上﹑中﹑下各三等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中即九州也。天子建其国,诸侯祚之土,赐之姓,命之氏,其敬悦天子之德既先,又不距违我天子政教所行。”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①百里赋纳焹,②二百里纳铚,③三百里纳秸服,④ 四百里粟,五百里米。⑤甸服外五百里侯服:⑥百里采,⑦二百里任国,⑧三百里诸侯。 ⑨侯服外五百里绥服:⑩三百里揆文教,⑾二百里奋武韂。⑿绥服外五百里要服:⒀三百里夷,⒁二百里蔡。⒂要服外五百里荒服:⒃三百里蛮,⒄二百里流。⒅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为天子*(之)*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内。”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甸内近王城者。禾焒曰焹,供饲国马也。”索隐说文云:“焹,聚束草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所铚刈谓禾穗。”索隐说文云:“铚,获禾短鎌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秸,焒也。服焒役。”索隐礼郊特牲云“蒲越焒秸之美”,则秸是焒之类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所纳精者少,麤者多。”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侯,候也。斥候而服事也。” 注⑦集解马融曰:“采,事也。各受王事者。”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任王事者。”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三百里同为王者斥候,故合三为一名。”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绥,安也。服王者政教。”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三百里皆同。”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文教之外二百里奋武韂,天子所以安。”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要束以文教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守平常之教,事王者而已。” 注⒂集解马融曰:“蔡,法。受王者刑法而已。” 注⒃集解马融曰:“政教荒忽,因其故俗而治之。” 注⒄集解马融曰:“蛮,慢也。礼简怠慢,来不距,去不禁。” 注⒅集解马融曰:“流行无城郭常居。”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①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②天下于是太平治。 注①集解郑玄曰:“朔,北方也。” 注②正义帝,尧也。玄,水色。以禹理水功成,故锡玄圭,以表显之。自此已上并尚书禹贡文。 皋陶作士以理民。①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谋明辅和。”禹曰:“然,如何?”皋陶曰:“于!②慎其身修,③思长,④敦序九族,觽明高翼,近可远在已。”⑤禹拜美言,曰:“然。” 皋陶曰:“于!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皆若是,惟帝其难之。⑥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⑦皋陶曰:“然,于!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 乃言曰:“始事事,⑧宽而栗,⑨柔而立,⑩愿而共,⑾治而敬,扰而毅,⑿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章其有常,吉哉。⒀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⒁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⒂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⒃百吏肃谨。毋教邪淫奇谋。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⒄天讨有谸,五刑五用哉。⒅吾言厎可行乎?”禹曰: “女言致可绩行。” 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⒆ 注①正义士若大理卿也。 注②正义于音乌,叹美之辞。 注③正义绝句。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慎修其身,思为长久之道。” 注⑤集解郑玄曰:“次序九族而亲之,以觽贤明作羽翼之臣,此政由近可以及远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言帝尧亦以为难。” 注⑦集解郑玄曰:“禹为父隐,故言不及鲧。”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言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事,因事以为验。”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性宽弘而能庄栗。”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和柔而能立事。”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箻愿而恭敬。” 注⑿集解徐广曰:“扰,一作‘柔’。”骃案:孔安国曰“扰,顺也。致果为毅”。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章,明也。吉,善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三德,九德之中有其三也。卿大夫称家,明行之可以为卿大夫。” 注⒂集解孔安国曰:“严,敬也。行六德以信治政事,可为诸侯也。”马融曰: “亮,信;采,事也。” 注⒃集解孔安国曰:“翕,合也。能合受三六之德而用之,以布施政教,使九德之人皆用事。谓天子*(也)*如此,则俊德理能之士并皆在官也”注⒄索隐此取尚书皋陶谟为文,断绝殊无次序,即班固所谓“簄略抵捂”是也,今亦不能深考。 注⒅集解孔安国曰:“言用五刑必当。” 注⒆正义皋陶云我未有所知,思之审赞于古道耳。谦辞也。已上并尚书皋陶谟文,略其经,不全备也。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于,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难禹曰: “何谓孳孳?”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琻,行山□木。①与益予觽庶稻鲜食。②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③致之川。与稷予觽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觽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注①正义行,寒孟反。□,口寒反。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鸟兽新杀曰鲜。”索隐予音与。上“与”谓“同与”之“与”,下“予”谓“施予”之“予”。此禹言其与益施予觽庶之稻粮。 注③集解郑玄曰:“畎浍,田闲沟也。” 禹曰:“于,帝!慎乃在位,安尔止。①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②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 ③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④予即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⑤诸觽谗嬖臣,君⑥德诚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⑦ 注①集解郑玄曰:“安汝之所止,无妄动,动则扰民。” 注②集解郑玄曰:“天将重命汝以美应,谓符瑞也。” 注③集解马融曰:“我欲左右助民,汝当翼成我也。” 注④集解尚书“滑”字作“曶”,音忽。郑玄曰:“曶者。臣见君所秉。书思对命者也。君亦有焉,以出内政教于五官。”索隐古文尚书作“在治忽”,今文作“采政忽”,先儒各随字解之。今此云“来始滑”,于义无所通。盖来采字相近,滑忽声相乱,始又与治相似,因误为“来始滑”,今依今文音“采政忽”三字。刘伯庄云“听诸侯能为政及怠忽者”,是也。五言谓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郑玄以为“出纳政教五官”,非也。 注⑤集解尚书大传曰:“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作‘吾’。”索隐“诸觽谗嬖臣”为一句,“君”字宜属下文。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帝用臣不是,则贤愚并位,优劣共流故也。” 帝曰:①“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②用绝其世。 予不能顺是。”禹曰:“予*(辛壬)*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③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④咸建五长,⑤各道有功。苗顽不即功,⑥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注①正义此二字及下“禹曰”,尚书并无。太史公有四字,帝及禹相答极为次序,当应别见书。 注②集解郑玄曰:“朋淫,淫门内。”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涂山,国名。辛日娶妻,至于甲四日,复往治水。”索隐杜预云“涂山在寿春东北”,皇甫谧云“今九江当涂有禹庙”,则涂山在江南也。系本曰 “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又按:尚书云“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今此云“辛壬娶涂山,癸甲生启”,盖今文尚书脱漏,太史公取以为言,亦不稽其本意。岂有辛壬娶妻,经二日生子?不经之甚。正义此五字为一句。禹辛日娶,至甲四日,往理水,及生启,不入门,我不得名子,以故能成水土之功。又,一云过门不入,不得有子爱之心。帝系云“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是生启”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薄,迫。言至海也。”正义尔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释名云:“海,晦也。”按:夷蛮晦昧无知,故云四海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诸侯五国,立贤者一人为方伯,谓之五长,以相统治。”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三苗顽凶,不得就官,善恶分别。”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①舜德大明。 注①索隐谓不用命之人,则亦以刑罚而从之。 于是夔行乐,①祖考至,髃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②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维时维几。”③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④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⑤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 ⑥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舜)*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⑦帝拜曰:“然,往钦哉!”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⑧为山川神主。 注①正义若今太常卿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箫韶,舜乐名。备乐九奏而致凤皇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奉正天命以临民,惟在顺时,惟在慎微。”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股肱之臣喜乐尽忠,君之治功乃起,百官之业乃广。” 注⑤集解郑玄曰:“使髃臣念帝之戒。”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率臣下为起治之事,当慎汝法度,敬其职。”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丛脞,细碎无大略也。君如此,则臣懈惰,万事堕废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舜本纪云禹乃兴九韶之乐。”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①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②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③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④ 注①集解刘熙曰:“若此,则舜格于文祖,三年之后,摄禹使得祭祀与?” 注②集解刘熙曰:“今颍川阳城是也。” 注③集解皇甫谧曰:“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注④集解礼纬曰:“祖以吞薏苡生。”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①封皋陶之后于英、六,②或在许。 ③而后举益,任之政。 注①正义帝王纪云:“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以赐姓曰偃。尧禅舜,命之作士。舜禅禹,禹即帝位,以咎陶最贤,荐之于天,将有禅之意。 未及禅,会皋陶卒。”括地志云:“咎繇墓在寿州安丰县南一百三十里故六城东,东都陂内大頉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史记皆作‘英’字,而以英布是此苗裔。”索隐地理志六安国六县,咎繇后偃姓所封国。英地阙,不知所在,以为黥布是其后也。正义英盖蓼也。括地志云:“光州固始县,本春秋时蓼国。偃姓,皋陶之后也。左传云子燮灭蓼。太康地志云蓼国先在南阳故县,今豫州郾县界故胡城是,后徙于此。”括地志云:“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县南一百三十二里。春秋文五年秋,楚成大心灭之。” 注③集解皇览曰:“皋陶頉在庐江六县。”索隐许在颍川。正义括地志云:“许故城在许州许昌县南三十里,本汉许县,故许国也。”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①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②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年百岁也。” 注②集解孟子“阳”字作“阴”。刘熙曰:“□高之北。”正义按:阴即阳城也。括地志云:“阳城县在箕山北十三里。”又恐“箕”字误,本是“嵩”字,而字相似。其阳城县在嵩山南二十三里,则为嵩山之阳也。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①启伐之,大战于甘。②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③启曰: “嗟!六事之人,④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⑤天用剿绝其命。⑥今予维共行天之罚。⑦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 ⑧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⑨用命,赏于祖;⑩不用命,僇于社,⑾予则帑僇女。”⑿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注①集解地理志曰扶风鄠县是扈国。索隐地理志曰扶风县鄠是扈国。正义括地志云: “雍州南鄠县本夏之扈国也。地理志云鄠县,古扈国,有户亭。训纂云户﹑扈﹑鄠三字,一也,古今字不同耳。” 注②集解马融曰:“甘,有扈氏南郊地名。”索隐夏启所伐,鄠南有甘亭。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各有军事,故曰六事。” 注⑤集解郑玄曰:“五行,四时盛德所行之政也。威侮,暴逆之。三正,天﹑地﹑人之正道。”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剿,截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共,奉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左,车左。右,车右。”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御以正马为政也。三者有失,皆不奉我命也。”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有功即赏祖主前,示不专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又载社主,谓之社事。奔北,则僇之社主前。社主阴,阴主杀也。”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非但止身,辱及女子,言耻累之。” 夏后帝启崩,①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②昆弟五人,③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皇甫谧曰夏启元年甲辰,十年癸丑崩。”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 注③索隐皇甫谧云号五观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太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①胤往征之,作胤征。②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太康之后,沈湎于酒,废天时,乱甲乙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胤国之君受王命往征之。”郑玄曰:“胤,臣名。”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①帝少康崩,子帝予②立。帝予崩,子帝槐③立。帝槐崩,子帝芒④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⑤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⑥立。帝□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 ⑦未得豢龙氏。⑧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⑨学扰龙⑩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⑾受豕韦之后。⑿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⒀ 注①索隐左传魏庄子曰:“昔有夏之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人而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人事,而信用伯明氏之谗子寒浞。浞杀羿,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杀于穷门。浞因羿室,生浇及豷。使浇灭斟灌氏及斟寻氏,而相为浇所灭,后缗归于有仍,生少康。有夏之臣靡,自有鬲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遂亡。”然则帝相自被篡杀,中闲经羿浞二氏,盖三数十年。而此纪总不言之,直云帝相崩,子少康立,疏略之甚。正义帝王纪云:“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先何姓。帝喾以上,世掌射正。至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之于鉏,为帝司射,历虞﹑夏。羿学射于吉甫,其臂长,故以善射闻。及夏之衰,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帝相徙于商丘,依同姓诸侯斟寻。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淫于田兽,弃其良臣武罗﹑伯姻﹑熊髡﹑尨圉而信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伯明后以谗弃之,而羿以为己相。 寒浞杀羿于桃梧,而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之,死于穷门。浞遂代夏,立为帝。寒浞袭有穷之号,因羿之室,生奡及豷。奡多力,能陆地行舟。使奡帅师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封奡于过,封豷于戈。恃其诈力,不恤民事。初,奡之杀帝相也,妃有仍氏女曰后缗,归有仍,生少康。初,夏之遗臣曰靡,事羿,羿死,逃于有鬲氏,收斟寻二国余烬,杀寒浞,立少康,灭奡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遂亡也。”按:帝相被篡,历羿浞二世,四十年,而此纪不说,亦马迁所为疏略也。奡音五告反。豷音许器反。括地志云:“故鉏城在滑州韦城县东十里。晋地记云河南有穷谷,盖本有穷氏所迁也。” 括地志云:“商丘,今宋州也。斟灌故城在青州寿光县东五十四里。斟寻故城,今青州北海县是也。故过乡亭在莱州掖县西北二十里,本过国地。故鬲城在洛州密县界。杜预云国名,今平原鬲县也。”戈在宋郑之闲也。寒国在北海平寿县东寒亭也。伯明其君也。臣瓒云斟寻在河南,盖后迁北海也。汲頉古文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尚书云:“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须于洛汭。”此即太康居之,为近洛也。又吴起对魏武侯曰“夏桀之居,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又周书度邑篇云武王问太公“吾将因有夏之居”,即河南是也。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阳翟县又是禹所封,为夏伯。” 注②索隐音伫。系本云季伫作甲者也。左传曰杼灭豷于戈。国语云杼能帅禹者也。 注③索隐音回。系本作“帝芬”。 注④索隐音亡。邹诞生又音荒也。 注⑤索隐系本作“帝降”。 注⑥索隐音觐。邹诞生又音勤。 注⑦正义音寺。 注⑧集解贾逵曰:“豢,养也。谷食曰豢。” 注⑨集解服虔曰:“后,刘累之为诸侯者,夏后赐之姓。”正义括地志云:“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乃刘累之故地也。” 注⑩集解应劭曰:“扰音柔。扰,驯也。能顺养得其嗜欲。” 注⑾集解服虔曰:“御亦养。” 注⑿集解徐广曰:“受,一作‘更’。”骃案:贾逵曰“刘累之后至商不绝,以代豕韦之后。祝融之后封于豕韦,殷武丁灭之,以刘累之后代之”。索隐按:系本豕韦,防姓。 注⒀集解贾逵曰:“夏后既飨,而又使求致龙,刘累不能得而惧也。”传曰迁于鲁县。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①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②帝桀之时,③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乃召汤而囚之夏台,④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⑤遂放而死。⑥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后,⑦至周封于□也。⑧ 注①集解左传曰皋墓在殽南陵。 注②索隐桀,名也。按:系本帝皋生发及桀。此以发生桀,皇甫谧同也。 注③集解谧法:“贼人多杀曰桀。” 注④索隐狱名。夏曰均台。皇甫谧云“地在阳翟”是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地在安邑之西。”郑玄曰:“南夷,地名。” 注⑥集解徐广曰:“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骃案:汲頉纪年曰“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矣”。索隐徐广曰:“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 案:汲頉纪年曰“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正义括地志云:“庐州巢县有巢湖,即尚书‘成汤伐桀,放于南巢’者也。淮南子云‘汤败桀于历山,与末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国语云‘满于巢湖’。又云‘夏桀伐有施,施人以妺喜女焉’。” 女音女虑反。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夏亭故城在汝州郏城县东北五十四里,盖夏后所封也。”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汴州雍丘县,古□国城也。周武王封禹后,号东楼公也。”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①彤城氏﹑曪氏﹑费氏﹑②□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③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斟氏﹑寻氏’。” 注②索隐系本男作“南”,寻作“鄩”,费作“弗”,而不云彤城及曪。按:周有彤伯,盖彤城氏之后。张敖地理记云:“济南平寿县,其地即古斟寻国。”又下云斟戈氏,按左传﹑系本皆云斟灌氏。 注③集解礼运称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 郑玄曰:“得夏四时之书,其存者有小正。”索隐小正,大戴记篇名。正征二音。 注④集解皇览曰:“禹頉在山阴县会稽山上。会稽山本名苗山,在县南,去县七里。越传曰禹到大越,上苗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因而更名苗山曰会稽。因病死,葬,苇棺,穿圹深七尺,上无泻泄,下无邸水,□高三尺,土阶三等,周方一亩。吕氏春秋曰‘禹葬会稽,不烦人徒’。墨子曰‘禹葬会稽,衣裘三领,桐棺三寸’。地理志云山上有禹井﹑禹祠,相传以为下有髃鸟耘田者也。”索隐抵,至也,音丁礼反。 苇棺者,以苇为棺。谓蘧蒢而敛,非也。禹虽俭约,岂万乘之主而臣子乃以蘧蒢裹尸乎?墨子言“桐棺三寸”,差近人情。正义括地志云:“禹陵在越州会稽县南十三里。庙在县东南十一里。” 【索隐述赞】尧遭鸿水,黎人阻饥。禹勤沟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娶妻有日,过门不私。九土既理,玄圭锡兹。帝启嗣立,有扈违命。五子作歌,太康失政。羿浞斯侮,夏室不竞。降于孔甲,扰龙乖性。嗟彼鸣条,其终不令!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B][/B] [/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 [/ALIGN]

[TR] 卷三 殷本纪 第三 [/TD][/TR][/ALIGN]

[TR] 殷契,①母曰简狄,②有娀氏之女,③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④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⑤赐姓子氏。⑥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着于百姓,百姓以平。 注①索隐契始封商,其后裔盘庚迁殷,殷在邺南,遂为天下号。契是殷家始祖,故言殷契。正义括地志云:“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蒙,殷墟南去朝歌城百四十六里。竹书纪年云‘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墟,南去邺四十里’,是旧邺城西南三十里有洹水,南岸三里有安阳城,西有城名殷墟,所谓北蒙者也。” 今按:洹水在相州北四里,安阳城即相州外城也。 注②索隐旧本作“易”,易狄音同。又作“帿”,吐历反。 注③集解淮南子曰:“有娀在不周之北。”正义按:记云“桀败于有娀之墟”,有娀当在蒲州也。 注④索隐谯周云:“契生尧代,舜始举之,必非喾子。以其父微,故不著名。 其母娀氏女,与宗妇三人浴于川,玄鸟遗卵,简狄吞之,则简狄非帝喾次妃明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商国在太华之阳。”皇甫谧曰:“今上洛商是也。”索隐尧封契于商,即诗商颂云“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是也。正义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帝喾之子焑所封也。” 注⑥集解礼纬曰:“祖以玄鸟生子也。”正义括地志云:“故子城在渭州华城县东北八十里,盖子姓之别邑。”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①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 ②曹圉卒,③子冥立。④冥卒,子振立。⑤振卒,子微立。⑥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 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⑦ 注①集解宋忠曰:“相土就契封于商。春秋左氏传曰‘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 索隐相土佐夏,功着于商,诗颂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是也。左传曰“昔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始封商也。正义括地志云:“宋州宋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又云羿所封之地。” 注②索隐系本作“粮圉”也。 注③正义圉音语,出系本。 注④集解宋忠曰:“冥为司空,勤其官事,死于水中,殷人郊之。”索隐礼记曰 “冥勤其官而水死”,殷人祖契而郊冥也。 注⑤索隐系本作“核”。 注⑥索隐皇甫谧云:“微字上甲,其母以甲日生故也。”商家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微始。谯周以为死称庙主曰“甲”也。 注⑦集解张晏曰:“禹,汤,皆字也。二王去唐、虞之文,从高阳之质,故夏、殷之王皆以名为号。”谥法曰:“除虐去残曰汤。”索隐汤名履,书曰“予小子履”是也。又称天乙者,谯周云“夏、殷之礼,生称王,死称庙主,皆以帝名配之。天亦帝也,殷人尊汤,故曰天乙”。从契至汤凡十四代,故国语曰“玄王勤商,十四代兴”。玄王,契也。 成汤,自契至汤八迁。①汤始居亳,②从先王居,③作帝诰。④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十四世凡八徙国都。” 注②集解皇甫谧曰:“梁国谷熟为南亳,即汤都也。”正义括地志云:“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汤都也。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为景亳,汤所盟地,因景山为名。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契父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 正义按:亳,偃师城也。商丘,宋州也。汤即位,都南亳,后徙西亳也。括地志云: “亳邑故城在洛州偃师县西十四里,本帝喾之墟,商汤之都也。” 注④索隐一作“溋”。上云“从先王居”,故作帝溋。孔安国以为作诰告先王,言己来居亳也。 汤征诸侯。①葛伯不祀,汤始伐之。②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 “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为夏方伯,得专征伐。” 注②集解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伯为邻。”地理志曰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 伊尹名阿衡。①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②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③ 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④ 注①索隐孙子兵书:“伊尹名挚。”孔安国亦曰“伊挚”。然解者以阿衡为官名。按:阿,倚也,衡,平也。言依倚而取平。书曰“惟嗣王弗惠于阿衡”,亦曰保衡,皆伊尹之官号,非名也。皇甫谧曰:“伊尹,力牧之后,生于空桑。” 又吕氏春秋云:“有侁氏女采桑,得婴儿于空桑,母居伊水,命曰伊尹。”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 注②集解列女传曰:“汤妃有莘氏之女。”正义括地志云:“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陈留风俗传云陈留外黄有莘昌亭,本宋地,莘氏邑也。”媵,翊剩反。尔雅云:“媵,将,送也。” 注③集解刘向别录曰:“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索隐按: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质素,故称素王。九主者,三皇、五帝及夏禹也。或曰,九主谓九皇也。然按注刘向所称九主,载之七录,名称甚奇,不知所凭据耳。法君,谓用法严急之君,若秦孝公及始皇等也。劳君,谓勤劳天下,若禹、稷等也。等君,等者平也,谓定等威,均禄赏,若高祖封功臣,侯雍齿也。授君,谓人君不能自理,而政归其臣,若燕王哙授子之,禹授益之比也。专君,谓专己独断,不任贤臣,若汉宣之比也。破君,谓轻敌致寇,国灭君死,若楚戊、吴濞等是也。寄君,谓人困于下,主骄于上,离析可待,故孟轲谓之“寄君”也。国君,国当为“固”,字之讹耳。固,谓完城郭,利甲兵,而不修德,若三苗、智伯之类也。三岁社君,谓在襁褓而主社稷,若周成王、汉昭、平等是也。又注本九主,谓法君、劳君、等君、专君、授君、破君、国君,以三岁社君为二,恐非。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鸠房二人,汤之贤臣也。二篇言所以丑夏而还之意也。”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 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 “汤德至矣,及禽兽。”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①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曰:“格女觽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②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觽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③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觽,舍我啬事而割政’。 ④女其曰‘有罪,其柰何’?夏王率止觽力,率夺夏国。⑤觽有率怠不和,⑥曰 ‘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⑦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⑧女毋不信,朕不食言。⑨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于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⑩ 注①正义帝喾时陆终之长子,昆吾氏之后也。世本云“昆吾者,韂氏”是。 注②集解马融曰:“台,我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不敢不正桀之罪而诛之。”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夺民农功,而为割剥之政。”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桀之君臣相率遏止众力,使不得事农,相率割剥夏之邑居。” 注⑥集解马融曰:“众民相率怠惰,不和同。” 注⑦集解尚书大传曰:“桀云‘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 注⑧集解尚书“理”字作“赉”。郑玄曰:“赉,赐也。” 注⑨索隐左传云:“食言多矣,能无肥乎?”是谓妄言为食言。 注⑩集解诗云:“武王载旆,有虔秉钺。”毛传曰:“武王,汤也。” 桀败于有娀之虚,桀礶于鸣条,①夏师败绩。汤遂伐三涥,俘厥宝玉,②义伯、仲伯作典宝。③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④作夏社。⑤伊尹报。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高涯原在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阪口,即古鸣条陌也。鸣条战地,在安邑西。”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三涥,国名,桀走保之,今定陶也。俘,取也。”正义括地志云:“曹州济阴县即古定陶也,东有三鬷亭是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二臣作典宝一篇,言国之常宝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欲变置社稷,而后世无及句龙者,故不可而止。”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言夏社不可迁之义。”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云‘伊尹报政’。” 汤归至于泰卷陶,①中溄作诰。②既绌夏命,③还亳,作汤诰:“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髃后:‘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 ‘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④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⑤有状。⑥先王言不可不勉。’⑦曰:‘不道,毋之在国,⑧女毋我怨。’”以令诸侯。 伊尹作咸有一德,⑨咎单作明居。⑩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无此‘陶’字。”孔安国曰:“地名。汤自三涥而还。” 索隐邹诞生“卷”作“垧”,又作“泂”,则卷当为“垧”,与尚书同,非衍字也。 其下“陶”字是衍耳。何以知然?解尚书者以大垧今定陶是也,旧本或傍记其地名,后人转写遂衍斯字也。正义垧,古铭反。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仲虺,汤左相奚仲之后。”索隐仲虺二音。溄作“垒”,音如字,尚书又作“虺”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绌其王命。”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土’。”索隐谓禹、皋陶有功于人,建立其后,故云有立。 注⑤集解音与。 注⑥索隐帝,天也。谓蚩尤作乱,上天乃不佑之,是为弗与。有状,言其罪大而有形状,故黄帝灭之。 注⑦索隐先王指黄帝、帝尧、帝舜等言。禹、咎繇以久劳于外,故后有立。 及蚩尤作乱,天不佑之,乃致黄帝灭之。皆是先王赏有功,诛有罪,言今汝不可不勉。此汤诫其臣。 注⑧集解徐广曰:“之,一作‘政’。”索隐不道犹无道也。又诫诸侯云,汝为不道,我则无令汝之在国。 注⑨集解王肃曰:“言君臣皆有一德。”索隐按:尚书伊尹作咸有一德在太甲时,太史公记之于斯,谓成汤之日,其言又失次序。 注⑩集解马融曰:“咎单,汤司空也。明居民之法也。” 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 汤崩,①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②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③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作肆命,作徂后。 ④ 注①集解皇览曰:“汤頉在济阴亳县北东郭,去县三里。頉四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处平地。汉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御)*史*[御]*长卿案行水灾,因行汤頉。刘向曰:‘殷汤无葬处。’”皇甫谧曰:“即位十七年而践天子位,为天子十三年,年百岁而崩。”索隐长卿,诸本多作劫姓。按:风俗通有御氏,为汉司空*(御)*史,其名长卿,明劫非也。亦有劫弥,不得为御史。正义括地志云:“薄城北郭东三里平地有汤頉。按:在蒙,即北薄也。又云洛州偃师县东六里有汤頉,近桐宫,盖此是也。” 注②正义仲任二音。 注③正义尚书孔子序云“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不言有外丙、仲壬,而太史公采世本,有外丙、仲壬,二书不同,当是信则传信,疑则传疑。 注④集解郑玄曰:“肆命者,陈政教所当为也。徂后者,言汤之法度也。”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①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汤葬地。”郑玄曰:“地名也,有王离宫焉。”正义晋太康地记云:“尸乡南有亳阪,东有城,太甲所放处也。”按:尸乡在洛州偃师县西南五里也。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曪帝太甲,称太宗。 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时,伊尹卒。既葬伊尹于亳,①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注①集解皇览曰:“伊尹頉在济阴己氏平利乡,亳近己氏。”正义括地志云:“伊尹墓在洛州偃师县西北八里。又云宋州楚丘县西北十五里有伊尹墓,恐非也。” 帝王世纪:“伊尹名挚,为汤相,号阿衡,年百岁卒,大雾三日,沃丁以天子礼葬之。”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①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注①集解徐广曰:“世表云帝小甲,太庚弟也。” 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为相。①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②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③伊陟赞言于巫咸。④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 ⑤作太戊。帝太戊赞伊陟于庙,言弗臣,伊陟让,作原命。⑥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伊陟,伊尹之子。”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祥,妖怪也。二木合生,不恭之罚。”郑玄曰:“两手搤之曰拱。”索隐此云“一暮大拱”,尚书大传作“七日大拱”,与此不同。 注③索隐刘伯庄言枯死而消去不见,今以为由帝修德而妖祥遂去。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赞,告也。巫咸,臣名也。”正义按:巫咸及子贤頉皆在苏州常熟县西海虞山上,盖二子本吴人也。 注⑤集解马融曰:“艾,治也。” 注⑥集解马融曰:“原,臣名也。命原以禹、汤之道我所修也。” 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迁于隞。①河亶甲居相。②祖乙迁于邢。③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为帝外壬。仲丁书阙不具。④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为帝河亶甲。河亶甲时,殷复衰。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地名。”皇甫谧曰:“或云河南敖仓是也。”索隐隞亦作 “嚣”,并音敖字。正义括地志云:“荥阳故城在郑州荥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地名,在河北。”正义括地志云:“故殷城在相州内黄县东南十三里,即河亶甲所筑都之,故名殷城也。” 注③索隐邢音耿。近代本亦作“耿”。今河东皮氏县有耿乡。正义括地志云:“绛州龙门县东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国也。” 注④索隐盖太史公知旧有仲丁书,今已遗阙不具也。 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帝祖乙立,殷复兴。巫贤任职。 祖乙崩,子帝祖辛立。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为帝沃甲。①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为帝祖丁。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为帝南庚。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阳甲,是为帝阳甲。帝阳甲之时,殷衰。 注①索隐系本作“开甲”也。 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①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②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 “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③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自汤至盘庚凡五迁都。”正义自汤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胥,相也。民不欲徙,皆咨嗟忧愁,相与怨其上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治于亳之殷地,商家自此徙,而改号曰殷亳。”皇甫谧曰:“今偃师是也。” 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①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 注①索隐尚书“盘庚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此以盘庚崩,弟小辛立,百姓思之,乃作盘庚,由不见古文也。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頉宰,①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髃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②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③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注①集解郑玄曰:“頉宰,天官卿贰王事者。” 注②集解徐广曰:“尸子云傅岩在北海之洲。”索隐旧本作“险”,亦作“岩”也。正义*[括]*地*(理)*志云:“傅险即傅说版筑之处,所隐之处窟名圣人窟,在今陕州河北县北七里,即虞国虢国之界。又有傅说祠。注水经云沙螕水北出虞山,东南径傅岩,历傅说隐室前,俗名圣人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信道所经,有螕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说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食也。” 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①武丁惧。祖己曰:②“王勿忧,先修政事。”祖己乃训王曰:“唯天监下典厥义,③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绝其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附命正厥德,④乃曰其奈何。 鸣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继,常祀毋礼于□道。”⑤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复兴。 注①正义音构。呴,雉鸣也。诗云:“雉之朝呴。”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贤臣名。”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言天视下民以义为常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不顺德,言无义也。不服罪,不改修也。天以信命正其德,谓其有永有不永。”索隐附,依尚书音孚。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王者主民,当敬民事。民事无非天所嗣常也。祭祀有常,不当特丰于近也。”索隐祭祀有常,无为丰杀之礼于是以□常道。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①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祭之明日又祭,殷曰肜,周曰绎。” 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为帝甲。帝甲淫乱,殷复衰。① 注①索隐国语云“帝甲乱之,七代而陨”是也。 帝甲崩,子帝廪辛立。①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 注①索隐汉书古今人表及帝王代纪皆作“冯辛”。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①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②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闲,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立,殷益衰。 注①索隐偶音寓。亦如字。正义偶,五苟反。偶,对也。以土木为人,对象于人形也。 注②正义为,于伪反。行,胡孟反。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①启母贱,不得嗣。②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③ 注①索隐微,国号。爵为子。启,名也。孔子家语云“微”或作“魏”,读从微音。邹本亦然也。 注②索隐此以启与纣异母,而郑玄称为同母,依吕氏春秋,言母当生启时犹未正立,及生纣时始正为妃,故启大而庶,纣小而嫡。 注③集解谥法曰:“残义损善曰纣。”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①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②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③而盈钜桥之粟。④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⑤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溊乐戏于沙丘,⑥以酒为池,⑦县肉为林,⑧使男女□⑨相逐其闲,为长夜之饮。 注①正义帝王世纪云“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也。 注②集解皇甫谧曰:“有苏氏美女。”索隐国语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 注③集解如淳曰:“新序云鹿台,其大三里,高千尺。”瓒曰:“鹿台,台名,今在朝歌城中。”正义括地志云:“鹿台在韂州县西南三十二里。” 注④集解服虔曰:“钜桥,仓名。许慎曰钜鹿水之大桥也,有漕粟也。”索隐邹诞生云:“钜,大;桥,器名也。纣厚赋税,故因器而大其名。” 注⑤集解尔雅曰:“迤逦,沙丘也。”地理志曰在钜鹿东北七十里。正义括地志云: “沙丘台在邢州平乡东北二十里。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注⑥集解徐广曰:“溊,一作‘聚’。”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酒池在卫州卫县西二十三里。太公六韬云纣为酒池,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余人为辈。” 注⑧正义县,户眠反。 注⑨正义胡瓦反。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①以西伯昌﹑九侯﹑②鄂侯③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淫,④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⑤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⑥ 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用费中为政。⑦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⑧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注①集解列女传曰:“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刑。”索隐邹诞生云“格,一音阁”。又云“见蚁布铜斗,足废而死,于是为铜格,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与列女传少异。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鬼侯’。邺县有九侯城。”索隐九亦依字读,邹诞生音仇也。正义括地志云“相州滏阳县西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盖殷时九侯城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邘’,音于。野王县有邘城。”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无不□淫’。” 注⑤集解地理志曰河内汤阴有羑里城,西伯所拘处。韦昭曰“音酉”。正义牖,一作“羑”,音酉。羑城在相州汤阴县北九里,纣囚西伯城也。帝王世纪云。“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注⑥正义洛水一名漆沮水,在同州洛西之地,谓洛西之丹﹑坊等州也。 注⑦正义费音扶味反。中音仲。费,姓;仲,名也。 注⑧索隐秦之祖蜚廉子。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 王子比干谏,弗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及西伯伐饥国,灭之,①纣之臣祖伊②闻之而咎周,③恐,奔告纣曰:“天既讫我殷命,假人元龟,④无敢知吉,⑤ 非先王不相我后人,⑥维王淫虐用自绝,故天□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不迪率典。 ⑦今我民罔不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柰何?”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祖伊反,曰:“纣不可谏矣。”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注①集解徐广曰:“饥,一作‘□’,又作‘耆’。”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祖己后,贤臣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咎,恶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元,一作‘卜’。” 注⑤集解马融曰:“元龟,大龟也,长尺二寸。”孔安国曰:“至人以人事观殷,大龟以神灵考之,皆无知吉者。”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相,助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王暴虐于民,使不得安食,逆乱阴阳,不度天性,傲很明德,不修教法者。”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①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②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③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④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 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⑤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 ⑥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于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后世贬帝号,号为王。⑦而封殷后为诸侯,属周。⑧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比干见微子去,箕子狂,乃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 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修善行仁,以义自持。’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诸?’遂杀比干,刳视其心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牧野,纣南郊地名也。”正义括地志云:“今卫州城即殷牧野之地,周武王伐纣筑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鹿,一作‘廪’。” 注④正义周书云:“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以自焚。” 注⑤索隐皇甫谧云“商容与殷人观周军之入”,则以为人名。郑玄云:“商家典乐之官,知礼容,所以礼署称容台。” 注⑥集解谯周曰:“殷凡三十一世,六百余年。”汲頉纪年曰:“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也。” 注⑦索隐按:夏﹑殷天子亦皆称帝,代以德薄不及五帝,始贬帝号,号之为王,故本纪皆帝,而后总曰“三王”也。 注⑧正义即武庚禄父也。 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 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①北殷氏﹑②目夷氏。 孔子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③ 注①索隐按:系本子姓无稚氏。 注②索隐系本作“髦氏”,又有时氏﹑萧氏﹑黎氏。然北殷氏盖秦宁公所伐毫王,汤之后也。 注③索隐论语孔子曰“乘殷之辂”,礼记曰“殷人尚白”,太史公为赞,不取成文,遂作此语,亦疏略也。 【索隐述赞】简狄吞乙,是为殷祖。玄王启商,伊尹负俎。上开三面,下献九主。旋师泰卷,继相臣扈。迁嚣圮耿,不常厥土。武乙无道,祸因射天。帝辛淫乱,拒谏贼贤。九侯见醢,炮格兴焉。黄蓟斯杖,白旗是悬。哀哉琼室,殷祀用迁! [/TD][/TR] [TR] [TD][/TD][/TR][/ALIGN]

[TR] [TD][/TD][/TR] [TR] [TD][B][/B][/TD][/TR][/ALIG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31 12:45:49编辑过]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PP]

[/ALIGN]

[HR][/ALIGN]

[TR]卷四 周本纪 第四 [/TD][/TR][/ALIGN]

[TR]周后稷,名弃。①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②姜原为帝喾元妃。③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④ 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⑤ 注①正义因太王所居周原,因号曰周。地理志云右扶风美阳县岐山在西北中水乡,周太王所邑。括地志云:“故周城一名美阳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北二十五里,即太王城也。” 注②集解韩诗章句曰:“姜,姓。原,字。”或曰姜原,谥号也。正义邰,天来反,亦作“斄”,同。说文云:“邰,炎帝之后,姜姓,封邰,周弃外家。” 注③索隐谯周以为“弃,帝喾之冑,其父亦不着”,与此纪异也。 注④索隐已下皆诗大雅生民篇所云“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是其事也。 注⑤正义古史考云“弃,帝喾之冑,其父亦不着”,与此文稍异也。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①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②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③号曰后稷,别姓姬氏。④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注①正义种曰稼,敛曰穑。 注②集解徐广曰:“今文尚书云‘祖饥’,故此作‘始饥’。祖,始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今斄乡在扶风。”索隐弃诗生民曰“有邰家室”是也。邰即斄,古今字异耳。正义括地志云“故斄城一名武功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也。有后稷及姜嫄祠。”毛苌云:“邰,姜嫄国也,后稷所生。尧见天因邰而生后稷,故因封于邰也。” 注④集解礼纬曰:“祖以履大迹而生。” 后稷卒,①子不窋立。②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③不窋以失其官而礶戎狄之闲。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闲,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④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⑤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⑥ 注①集解山海经大荒经曰:“黑水青水之闲有广都之野,后稷葬焉。”皇甫谧曰: “頉去中国三万里也。” 注②索隐帝王世纪云“后稷纳?氏,生不窋”,而谯周按国语云“世后稷,以服事虞﹑夏”,言世稷官,是失其代数也。若以不窋亲弃之子,至文王千余岁唯十四代,实亦不合事情。正义括地志云:“不窋故城在庆州弘化县南三里。即不窋在戎狄所居之城也。”毛诗疏云:“虞及夏﹑殷共有千二百岁。每世在位皆八十年,乃可充其数耳。命之短长,古今一也,而使十五世君在位皆八十许载,子必将老始生,不近人情之甚。以理而推,实难据信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夏太康失国,废稷之官,不复务农。”索隐国语云“弃稷不务”。此云“去稷”者,是太史公恐“弃”是后稷之名,故变文云“去”也。 言夏政衰,不窋去稷官,不复务农者也。 注④正义公刘从漆县漆水南渡渭水,至南山取材木为用也。括地志云:“豳州新平县即汉漆县也。漆水出岐州普润县东南岐山漆溪,东入渭。” 注⑤索隐即诗大雅篇“笃公刘”是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新平漆县之东北有豳亭。”索隐豳即邠也,古今字异耳。 正义括地志云:“豳州新平县即汉漆县,诗豳国,公刘所邑之地也。” 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①毁隃卒,子公非立。 ②公非卒,子高圉立。③高圉卒,子亚圉立。④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⑤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熏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⑥踰梁山,⑦止于岐下。⑧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⑨作五官有司。 ⑩民皆歌乐之,颂其德。⑾ 注①集解音踰。世本作“榆”。索隐系本作“伪榆”。 注②索隐系本云:“公非辟方。”皇甫谧云:“公非字辟方也。” 注③集解宋衷曰:“高圉能率稷者也,周人报之。”索隐系本云:“高圉侯侔。” 注④集解世本云:“亚圉云都。”皇甫谧云:“云都,亚圉字。”索隐汉书古今表曰:“云都,亚圉弟。”按:如此说,则辟方侯侔亦皆二人之名,实未能详。 注⑤索隐系本云:“太公组绀诸盩。”三代世表称叔类,凡四名。皇甫谧云“公祖一名组绀诸盩,字叔类,号曰太公”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水在杜阳岐山。杜阳县在扶风。”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梁山在雍州好畤县西北十八里。”郑玄云:“岐山在梁山西南。”然则梁山横长,其东当夏阳,西北临河,其西当岐山东北,自豳适周,当踰之矣。 注⑧集解徐广曰:“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骃案:皇甫谧云“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 注⑨集解徐广曰:“分别而为邑落也。” 注⑩集解礼记曰:“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觽。” 郑玄曰:“此殷时制。” 注⑾索隐即诗颂云“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是也。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①季历娶太任,②皆贤妇人,③ 生昌,有圣瑞。④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⑤文身断发,⑥以让季历。 注①正义国语注云:“齐﹑许﹑申﹑吕四国,皆姜姓也,四岳之后,太姜之家。太姜,太王之妃,王季之母。” 注②集解列女传曰:“太姜,有邰氏之女。太任,挚任氏之中女。”正义国语注云:“挚﹑畴二国,任姓。奚仲,仲虺之后,太任之家。太任,王季之妃,文王母也。” 注③正义列女传云:“太姜,太王娶以为妃,生太伯﹑仲雍﹑王季。太姜有色而贞顺,率导诸子,至于成童,靡有过失。太王谋事必于太姜,迁徙必与。太任,王季娶以为妃。太任之性,端壹诚庄,维德之行。及其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此皆有贤行也。 注④正义尚书帝命验云:“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其书云: ‘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此盖圣瑞。 注⑤正义太伯奔吴,所居城在苏州北五十里常州无锡县界梅里村,其城及頉见存。而云“亡荆蛮”者,楚灭越,其地属楚,秦灭楚,其地属秦,秦讳“楚”,改曰“荆”,故通号吴越之地为荆。及北人书史加云“蛮”,势之然也。 注⑥集解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公季卒,①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②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③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④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葬鄠县之南山。” 注②正义帝王世纪云:“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雒书灵准听云: “苍帝姬昌,日角鸟鼻,高长八尺二寸,圣智慈理也。” 注③集解应邵曰:“在辽西令支。”正义括地志云:“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县南十二里,殷时诸侯孤竹国也,姓墨胎氏。” 注④集解刘向别录曰:“鬻子名熊,封于楚。辛甲,故殷之臣,事纣。盖七十五谏而不听,去至周,召公与语,贤之,告文王,文王亲自迎之,以为公卿,封长子。”长子今上党所治县是也。 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①骊戎之文马,②有熊九驷,③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④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蓟,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格之刑。纣许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古弃国城在同州河西县南二十里。世本云莘国,姒姓,夏禹之后,弃散宜生等求有莘美女献纣者。”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骊戎故城在雍州新丰县东南十六里,殷﹑周时骊戎国城也。” 按:骏马赤鬣缟身,目如黄金,文王以献纣也。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郑州新郑县,本有熊氏之墟也。”按:九驷,三十六匹马也。 注④索隐一物,谓弃氏之美女也。以殷纣淫昏好色,故知然。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①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臱,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注①集解地理志虞在河东大阳县,芮在冯翊临晋县。正义括地志云:“故虞城在陕州河北县东北五十里虞山之上,古虞国也。故芮城在芮城县西二十里,古芮国也。晋太康地记云虞西百四十里有芮城。”括地志又云:“闲原在河北县西六十五里。诗云‘虞芮质厥成’。毛苌云‘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入其邑,男女异路,班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君相谓曰:“我等小人,不可履君子之庭。”乃相让所争地以为闲原’。至今尚在。” 注引地理志芮在临晋者,恐疏。然闲原在河东,复与虞﹑芮相接,临晋在河西同州,非临晋芮乡明矣。 明年,伐犬戎。①明年,伐密须。②明年,败耆国。③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④明年,伐崇侯虎。⑤而作丰邑, ⑥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⑦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注①集解山海经曰:“有人,人面兽身,名曰犬戎。”正义又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并明,并明生白犬。白犬有二,是为犬戎。”说文云“赤狄本犬种”,故字从犬。又后汉书云“犬戎,盘瓠之后也”,今长沙武林之郡太半是也。又毛诗疏云 “犬戎昆夷”是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密须氏,?姓之国。”瓒曰:“安定阴密县是。”正义括地志云:“阴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其东接县城,弃古密国。”杜预云?姓国,在安定阴密县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弃’。”正义弃黎国也。邹诞生云本或作“黎”。孔安国云黎在上党东北。括地志云:“故黎城,黎侯国也,在潞州黎城县东北十八里。尚书云‘西伯既戡黎’是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邘城在野王县西北,音于。”正义括地志云:“故邘城在怀州河内县西北二十七里,古邘国城也。左传云:‘邘﹑晋﹑应﹑韩,武王之穆也’。” 注⑤正义皇甫谧云夏鲧封。虞﹑夏﹑商﹑周皆有崇国,崇国盖在丰镐之闲。 诗云“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是国之地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丰在京兆鄠县东,有灵台。镐在上林昆明北,有镐池,去丰二十五里。皆在长安南数十里。”正义括地志云:“周丰宫,周文王宫也,在雍州鄠县东三十五里。镐在雍州西南三十二里。” 注⑦集解徐广曰:“文王九十七乃崩。”正义括地志云:“周文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原上也。” 西伯盖弃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①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②后十年而崩,③谥为文王。④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⑤盖王瑞自太王兴。⑥ 注①正义干凿度云:“垂黄策者羲,益卦演德者文,成命者孔也。”易正义云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按:太史公言“盖”者,乃疑辞也。文王着演易之功,作周纪方赞其美,不敢专定,重易故称“盖”也。 注②正义二国相让后,诸侯归西伯者四十余国,咸尊西伯为王。盖此年受命之年称王也。帝王世纪云:“文王弃位四十二年,岁在鹑火,文王更为受命之元年,始称王矣。” 又毛诗*[疏]*云:“文王九十七而终,终时受命九年,则受命之元年年八十九也。” 注③正义十当为“九”,其说在后。 注④正义谥法:“经纬天地曰文。” 注⑤正义易纬云“文王受命,改正朔,布王号于天下”。郑玄信而用之,言文王称王,已改正朔布王号矣。按: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岂殷纣尚存而周称王哉?若文王自称王改正朔,则是功业成矣,武王何复得云大勋未集,欲卒父业也?礼记大传云“牧之野武王成大事而退,追王太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 据此文乃是追王为王,何得文王自称王改正朔也? 注⑥正义古公在邠,被戎狄攻战夺民。太王曰“民之在我,与彼何异,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遂远去邠,止于岐下。邠人举国尽归古公。他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乃贬戎狄之俗,为室屋邑落,而分别居之。季历又生昌,有圣瑞。盖是王瑞自太王时而兴起也。然自“西伯盖□位五十年”以下至“太王兴”,在西伯崩后重述其事,为经传不同,不可全□,乃略而书之,引次其下,事必可疑,故数言“盖”也。 武王即位,①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注①正义谥法:“克定祸乱曰武。”春秋元命包云:“武王骈齿,是谓刚强也。”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①东观兵,至于盟津。②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③“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④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⑤“总尔觽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⑥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⑦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注①集解马融曰:“毕,文王墓地名也。”索隐按:文云“上祭于毕”,则毕,天星之名。毕星主兵,故师出而祭毕星也。正义上音时掌反。尚书武成篇云:“我文考文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惟九年,大统未集。”太誓篇序云:“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太誓篇云:“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大戴礼云:“文王十五而生武王。” 则武王少文王十四岁矣。礼俏耐跏雷釉疲骸拔耐蹙攀叨眨渫蹙攀铡!卑矗?文王崩时武王已八十三矣,八十四即位,至九十三崩,武王即位适满十年。言十三年伐纣者,续文王受命年,欲明其卒父业故也。金縢篇云:“惟克商二年,王有疾,不豫。” 按: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十一年武王服阕,观兵孟津,十三年克纣,十五年有疾,周公请命,王有瘳,后四年而崩,则武王年九十三矣。而太史公云九年王观兵,十一年伐纣,则以为武王即位年数,与尚书违,甚疏矣。 注②集解徐广曰:“谯周云史记武王十一年东观兵,十三年克纣。” 注③集解马融曰:“诸受符节有司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予小子受先公功’。” 注⑤集解郑玄曰:“号令之军法重者。” 注⑥集解马融曰:“鱼者,介鳞之物,兵象也。白者,殷家之正色,言殷之兵觽与周之象也。”索隐此已下至火复王屋为乌,皆见周书及今文泰誓。 注⑦集解马融曰:“王屋,王所居屋。流,行也。魄然,安定意也。”郑玄曰:“书说云乌有孝名。武王卒父大业,故乌瑞臻。赤者,周之正色也。”索隐按:今文泰誓“流为鵰”。鵰,鸷鸟也。马融云“明武王能伐纣”,郑玄云“乌是孝鸟,言武王能终父业”,亦各随文而解也。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礶周。于是武王篃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①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②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③ 诸侯咸会。曰:“孳孳无怠!”武王乃作太誓,告于觽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④离帿其王父母弟,⑤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⑥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⑦不可再,不可三!”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灭’。”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虎贲,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 注③正义毕,尽也。尽从河南渡河北。 注④集解马融曰:“动逆天地人也。”正义按:三正,三统也。周以建子为天统,殷以建丑为地统,夏以建寅为人统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王父母弟,祖父母之族。必言‘母弟’,举亲者言之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怡,一作‘辞’。” 注⑦集解郑玄曰:“夫子,丈夫之称。” 二月①甲子昧爽,②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③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④ 以麾。曰:“远矣西土之人!”⑤武王曰:“嗟!我有国頉君,⑥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⑦千夫长、百夫长,⑧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⑨称尔戈, ⑩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⑾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⑿昏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⒀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⒁夫子勉哉! 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⒂勉哉夫子!尚桓桓,⒃如虎如罴,如豺如离,⒄于商郊,不御克礶,以役西土,⒅勉哉夫子!尔所不勉,其于尔身有戮。”⒆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正’。此建丑之月,殷之正月,周之二月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昧,冥也;爽,明:蚤旦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癸亥夜陈,甲子朝誓之。”正义括地志云:“韂州城,故老云周武王伐纣至于商郊牧野,乃筑此城。郦元注水经云自朝歌南至清水,土地平衍,据皋跨泽,悉牧野也。”括地志又云:“纣都朝歌在韂州东北七十三里朝歌故城是也。本妹邑,殷王武丁始都之。帝王世纪云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钺,以黄金饰斧。左手杖钺,示无事于诛;右手把旄,示有事于教令。”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劳苦之。” 注⑥集解马融曰:“頉,大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亚,次。旅,觽大夫也,其位次卿。师氏,大夫官,以兵守门。”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师率,卒率。”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八国皆蛮夷戎狄。羌在西。蜀,叟。髳、微在巴蜀。纑、彭在西北。庸、濮在江汉之南。”马融曰:“武王所率,将来伐纣也。”正义髳音矛。括地志云:“房州竹山县及金州,古庸国。益州及巴、利等州,皆古蜀国。 陇右岷、洮、丛等州以西,羌也。姚府以南,古髳国之地。戎府之南,古微、泸、彭三国之地。濮在楚西南。有髳州、微、濮州、泸府、彭州焉。武王率西南夷诸州伐纣也。”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称,举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索,尽也。喻妇人知外事,雌代雄鸣,则家尽也。” 注⑿集解郑玄曰:“肆,祭名。答,问也。”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言纣弃其贤臣,而尊长逃亡,罪人信用之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今日战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相齐。言当旅进一心也。” 注⒂集解孔安国曰:“伐谓击刺也。少则四五,多则六七,以为例也。” 注⒃集解郑玄曰:“威武貌。” 注⒄集解徐广曰:“此训与‘螭’同。” 注⒅集解郑玄曰:“御,强御,谓强暴也。克,杀也。不得暴杀纣师之礶走者,当以为周之役也。” 注⒆集解郑玄曰:“所言且也。”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①以大卒驰帝纣师。②纣师虽觽,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③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④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⑤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髃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⑥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⑦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 ⑧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 注①集解周礼:“环人,掌致师。”郑玄曰:“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也。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春秋传曰:“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代御执辔,御下弃马,掉鞅而还。’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皆行其所闻而复。” 注②集解徐广曰:“帝,一作‘商’。”正义大卒,谓戎车三百五十乘,士卒二万六千二百五十人,有虎贲三千人。 注③正义衣音于既反。周书云:“甲子夕,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以自焚。” 注:“天智,玉之善者,缝环其身自厚也。凡焚四千玉也,庶玉则销,天智玉不销,纣身不尽也。” 注④正义武王率诸侯伐天子,天子已死,诸侯毕贺,故武王揖诸侯,言先拊循其心也。 注⑤正义谓至朝歌。 注⑥索隐武王虽以臣伐君,颇有臱德,不应答商人之拜,太史公失辞耳。寻上文,诸侯毕拜贺武王,武王尚且报揖,无容遂下拜商人。 注⑦正义周书作“轻吕击之”。轻吕,剑名也。 注⑧集解司马法曰:“夏执玄钺。”宋均曰:“玄钺用铁,不磨砺。” 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①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左]*右毕从。毛叔郑奉明水,②卫康叔封布兹,③召公奭赞采,④师尚父牵牲。尹佚筴祝曰:⑤“殷之末孙季纣,⑥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只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注①集解蔡邕独断曰:“前驱有九旒云罕。”东京赋曰:“云罕九旒。”薛综曰: “旒,旗名。” 注②集解周礼曰:“司烜氏以鉴取明水于月。”郑玄曰:“鉴,镜属也。取月之水,欲得阴阳之絜气。陈明水以为玄酒。”索隐明,明水也。旧本皆无“水”字,今本有 “水”字者多,亦是也。若惟云“奉明”,其义未见,不知“奉明”何物也。烜音毁。 注③集解徐广曰:“兹者,籍席之名。诸侯病曰‘负兹’。”索隐兹,一作“苙”,公明草也。言“兹”,举成器;言“苙”,见絜草也。 注④正义赞,佐也。采,币也。 注⑤正义尹佚读筴书祝文以祭社也。 注⑥正义周书作“末孙受德”。受德,纣字也。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 ①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②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 ③命闳夭封比干之墓。④命宗祝享祠于军。乃罢兵西归。行狩,记政事,作武成。 ⑤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⑥武王追思先圣王,乃曪封神农之后于焦,⑦黄帝之后于祝,⑧帝尧之后于蓟,⑨帝舜之后于陈,⑩大禹之后于杞。⑾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⑿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⒀封召公奭于燕。⒁封弟叔鲜于管,⒂弟叔度于蔡。⒃余各以次受封。 注①正义地理志云河内,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邶、墉、韂是。邶以封纣子武庚;墉,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 帝王世纪云:“自殷都以东为韂,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墉,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是为三监。”按:二说各异,未详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释,一作‘原’。” 注③集解徐广曰:“保,一作‘宝’。” 注④正义封,谓益其土及画疆界。括地志云:“比干墓在卫州汲县北十里二百五十步。”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武功成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宗彝,宗庙樽也。作分器,着王之命及受物。” 注⑦集解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 注⑧正义左传云:“祝其,实夹谷。”杜预云:“夹谷即祝其也。”服虔云:“东海郡祝其县也。” 注⑨集解地理志燕国有蓟县。 注⑩正义括地志云:“陈州宛丘县在陈城中,即古陈国也。帝舜后遏父为周武王陶正,武王赖其器用,封其子妫满于陈,都宛丘之侧。” 注⑾正义括地志云:“汴州雍丘县,古弃国。地理志云古弃国理此城。周武王封禹后于弃,号东楼公,二十一代为楚所灭。” 注⑿集解尔雅曰:“水出其前而左曰营丘。”郭璞曰:“今齐之营丘,淄水过其南及东。”正义水经注今临菑城中有丘云。青州临淄县古营丘之地,吕望所封齐之都也。营丘在县北百步外城中。舆地志云秦立为县,城临淄水故曰临淄也。 注⒀集解应劭曰:“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正义帝王世纪云:“炎帝自陈营都于鲁曲阜。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颛顼始都穷桑,徙商丘。”穷桑在鲁北,或云穷桑即曲阜也。又为大庭氏之故国,又是商奄之地。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在鲁城东门之北。 居轩辕之丘,*(于)*山海经云‘此地穷桑之际,西射之南’是也。”括地志云:“兖州曲阜县外城即周公旦子伯禽所筑古鲁城也。” 注⒁正义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观其文稍似重也。水经注云蓟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取名焉。括地志云:“燕山在幽州渔阳县东南六十里。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按: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蓟微燕盛,乃并蓟居之,蓟名遂绝焉。今幽州蓟县,古燕国也。 注⒂正义括地志云:“郑州管城县外城,古管国城也,周武王弟叔鲜所封。” 注⒃正义括地志云:“豫州北七十里上蔡县,古蔡国,武王封弟叔度于蔡是也。县东十里有蔡冈,因名也。” 武王征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①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②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为不寐?”王曰:“告女:维天不飨殷,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麋鹿在牧, ③蜚鸿满野。④天不享殷,乃今有成。⑤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⑥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殷王受。⑦日夜劳来⑧定我西土,⑨我维显服,及德方明。⑩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⑾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⑿粤詹雒、伊,毋远天室。”⒀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⒁纵马于华山之阳,⒂放牛于桃林之虚;⒃偃干戈,振兵释旅:⒄ 示天下不复用也。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豳州三水县西十里有豳原,周先公刘所都之地也。豳城在此原上,因公为名。”按:盖武王登此城望商邑。 注②正义周,镐京也。武王伐纣,还至镐京,忧未定天之保安,故自夜不得寐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此事出周书及随巢子,云‘夷羊在牧’。牧,郊也。夷羊,怪物也。” 注④索隐按:高诱曰“蜚鸿,蠛蠓也”。言飞虫蔽田满野,故为灾,非是鸿鴈也。随巢子作“飞拾”,飞拾,虫也。正义蜚音飞,古“飞”字也。于今犹当今。 于今六十年,从帝乙十年至伐纣年也。麋鹿在牧,喻谗佞小人在朝位也。飞鸿满野,喻忠贤君子见放弃也。言纣父帝乙立后,殷国益衰,至伐纣六十年闲,谄佞小人在于朝位,忠贤君子放迁于野。故诗云“鸿鴈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毛苌云“之子,侯伯卿士也。”郑玄云“鸿鴈知避阴阳寒暑,喻民知去无道就有道”。 注⑤索隐言上天不歆享殷家,故见灾异,我周今乃有成王业者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云‘不顾亦不宾成’,一又云‘不顾亦不恤’也。”索隐言天初建殷国,亦登进名贤之人三百六十夫,既无非大贤,未能兴化致理,故殷家不大光昭,亦不即摈灭,以至于今也。亦见周书及随巢子,颇复脱错。 而刘氏音破六为古,其字义亦无所通。徐广云一本作“不顾亦不宾成”,盖是学者以周书及随巢不同,逐音改易耳。随巢子曰“天鬼不顾亦不宾灭”,天鬼即天神也。 注⑦索隐言今悉求取夫恶人不知天命不顺周家者,咸贬责之,与纣同罪,故曰“贬从殷王受”。 注⑧集解徐广曰:“一云‘肯来’。” 注⑨索隐八字连作一句读。 注⑩正义服,事也。武王答周公云,定知天之安保我位,得依天之宫室,退除殷纣之恶,日夜劳民,又安定我之西土。我维明于事,及我之德教施四方明行之,乃可至于寝寐也。自此已上至“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问之,故先书。 注⑾集解徐广曰:“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后居阳翟。”索隐言自洛汭及伊汭,其地平易无险固,是有夏之旧居。正义括地志云“自禹至太康与唐、虞皆不易都城”,然则居阳城为禹避商均时,非都之也。帝王世纪云:“禹封夏伯,今河南阳翟是。”汲頉古文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也。” 注⑿集解徐广曰:“周书度邑曰‘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也,南望过于三涂,北詹望于有河’。”索隐杜预云三涂在陆浑县南。岳,盖河北太行山。 鄙,都鄙,谓近岳之邑。度邑,周书篇名。度音徒各反。正义括地志云:“太行、恒山连延,东北接碣石,西北接岳山。”言北望太行、恒山之边鄙都邑也。又“晋州霍山一名太岳,在洛西北,恒山在洛东北”。二说皆通。 注⒀正义粤者,审慎之辞也。言审慎瞻雒、伊二水之阳,无远离此为天室也。 注⒁正义括地志云:“故王城一名河南城,本郏鄏,周公新筑,在洛州河南县北九里苑内东北隅。自平王以下十二王皆都此城,至敬王乃迁都成周,至赧王又居王城也。帝王世纪云‘王城西有郏鄏陌’。左传云‘成王定鼎于郏鄏’。 京相璠地名云‘郏,山名。鄏,邑名’。” 注⒂正义华山在华阴县南八里。山南曰阳也。 注⒃集解孔安国曰:“桃林在华山东。”正义括地志云:“桃林在陕州桃林县西。山海经云‘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广员三百里,中多马,湖水出焉,北流入河也’。” 注⒄集解公羊传曰:“入曰振旅。” 武王已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①亡国宜告。 ②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前’。” 注②索隐六字连一句读。正义箕子殷人,不忍言殷恶,以周国之所宜言告武王,为洪范九类,武王以类问天道。 武王病。天下未集,髃公惧,穆卜,①周公乃祓斋,②自为质,③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后而崩,④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穆,敬也。” 注②正义祓音废,又音拂。斋音札皆反。祓谓除不祥求福也。 注③正义音至。周公祓斋,自以贽币告三王,请代武王,武王病乃瘳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封禅书曰‘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皇甫谧曰:“武王定位年岁在乙酉,六年庚寅崩。”骃按:皇览曰“文王﹑武王﹑周公頉皆在京兆长安镐聚东社中也”。正义括地志云:“武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也。”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①颇收殷余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韂康叔。②晋唐叔得嘉谷,③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④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⑤初,管﹑蔡畔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故初作大诰,次作微子之命,⑥次归禾,次嘉禾,次康诰﹑酒诰﹑梓材,⑦其事在周公之篇。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髃臣之位。 注①正义今宋州也。 注②正义尚书洛诰云:“我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以居邶﹑墉﹑韂之觽。”又多士篇序云:“成周既成,迁殷顽民。”按:是为东周,古洛阳城也。括地志云:“洛阳故城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六里,周公所筑,即成周城也。舆地志云‘以周地在王城东,故曰东周。敬王避子朝乱,自洛邑东居此。以其迫阨不受王都,故坏翟泉而广之’。”按:武王灭殷国为邶﹑墉﹑韂,三监尹之。武庚作乱,周公灭之,徙三监之民于成周,颇收其余觽,以封康叔为韂侯,即今韂州是也。孔安国云“以三监之余民,国康叔为韂侯。周公惩其数叛,故使贤母弟主之”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二苗同为一穗。” 注④集解徐广曰:“归,一作‘馈’。” 注⑤集解徐广曰:“尚书序云‘旅天子之命’。”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封命之书。”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告康叔以为政之道,亦如梓人之治材也。”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 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①迁其君薄姑。②成王自奄归,在宗周,③作多方。④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⑤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⑥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赐荣伯作贿息慎之命。⑦ 注①集解郑玄曰:“奄国在淮夷之北。”正义奄音于险反。括地志云:“泗*(水)* *[州]*徐城县北三十里古徐国,即淮夷也。兖州曲阜县奄里,即奄国之地也。” 注②集解马融曰:“齐地。”正义括地志云:“薄姑故城在青州博昌县东北六十里。薄姑氏,殷诸侯,封于此,周灭之也。” 注③正义伐奄归镐京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告觽方天下诸侯。”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言周家设官分职用人之法。”古文尚书序,周官,书篇名。 注⑥集解何休曰:“颂声者,太平歌颂之声,帝王之高致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贿,赐也。”马融曰:“荣伯,周同姓,畿内诸侯,为卿大夫也。” 成王将崩,惧太子钊之不任,①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以太子钊见于先王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②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康王即位,篃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③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④作毕命。 注①正义钊音招,又古尧反。任,而针反。 注②集解郑玄曰:“临终出命,故谓之顾。顾,将去之意也。” 注③集解应劭曰:“错,置也。民不犯法,无所置刑。”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分别民之居里,异其善恶也。成定东周郊境,使有保护也。” 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①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 王道衰微,穆王闵文武之道缺,乃命伯臩②申诫③太仆④国之政,作臩命。⑤复宁。 注①正义帝王世纪云:“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长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讳之。”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伯冏,臣名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部’。” 注④集解应劭曰:“太仆,周穆王所置。盖太御觽仆之长,中大夫也。” 注⑤正义尚书序云:“穆王令伯臩为太仆正。”应劭云:“太仆,周穆王所置。盖太御觽仆之长,中大夫也。” 穆王将征犬戎,①祭公谋父谏曰:②“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③是故周文公之颂曰:④‘载戢干戈,载櫜弓矢,⑤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⑥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⑦以文修之,使之务利而辟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昔我先王世后稷⑧以服事虞﹑夏。 及夏之衰也,⑨弃稷不务,⑩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闲。 不敢怠业,时序其德,遵修其绪,⑾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⑿至于文王﹑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无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载武王,以致戎于商牧。⒀是故先王非务武也,劝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韂宾服,⒁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⒂侯服者祀,⒃宾服者享,⒄要服者贡,⒅荒服者王。⒆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顺祀也,⒇有不祭则修意,(21)有不祀则修言, (22)有不享则修文,(23)有不贡则修名,(24)有不王则修德,(25)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26)于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命,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有不至,则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 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27)犬戎氏以其职来王,(28)天子曰(29)‘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30)吾闻犬戎树敦,(31)率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畎’。” 注②集解韦昭曰:“祭,畿内之国,周公之后,为王卿士。谋父,字也。”正义括地志云:“故祭城在郑州管城县东北十五里,郑大夫祭仲邑也。释例云‘祭城在河南,上有敖仓,周公后所封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震,惧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文公,周公旦之谥。” 注⑤集解唐固曰:“櫜,韬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言武王常求美德,故陈其功于是夏而歌之。信哉武王能保此时夏之美。乐章大者曰夏。” 注⑦集解韦昭曰:“乡,方也。” 注⑧集解韦昭曰:“谓弃与不窋也。”唐固曰:“父子相继曰世。” 注⑨正义谓太康也。 注⑩正义言太康弃废稷官。 注⑾集解徐广曰:“遵,一作‘选’。” 注⑿正义前人谓后稷也。言不窋亦世载德,不忝后稷。及文王﹑武王,无不务农事。 注⒀正义纣近郊地,名牧野。 注⒁集解韦昭曰:“此总言之也。侯,侯圻;韂,韂圻也。” 注⒂集解韦昭曰:“供日祭。” 注⒃集解韦昭曰:“供月祀。” 注⒄集解韦昭曰:“供时享。” 注⒅集解韦昭曰:“供岁贡。” 注⒆集解韦昭曰:“王,王事天子也。诗曰‘莫敢不来王’。” 注⒇集解徐广曰:“外传云‘先王之训’。” 注(21)集解韦昭曰:“先修志意以自责也。畿内近,知王意也。” 注(22)集解韦昭曰:“言号令也。” 注(23)集解韦昭曰:“文,典法也。” 注(24)集解韦昭曰:“名谓尊卑职贡之名号也。” 注(25)集解韦昭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注(26)集解韦昭曰:“序成,谓上五者次序已成,有不至则有刑罚也。” 注(27)集解徐广曰:“犬戎之君。” 注(28)正义贾逵云:“大毕,伯士,犬戎氏之二君也。白狼,白鹿,犬戎之职贡也。”按:大毕﹑伯士终后,犬戎氏常以其职来王。 注(29)正义祭公申穆王之意,故云“天子曰”。 注(30)正义几音祈。 注(31)集解徐广曰:“树,一作‘樕’。”骃按:韦昭曰“树,立也。言犬戎立性敦笃也”。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 [/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四 周本纪 第四 [/TD][/TR][/ALIGN]

[TR]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①王曰:“吁,来!有国有土,告汝祥刑。 ②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其人,③何敬非其刑,何居非其宜与?④两造具备,⑤师听五辞。⑥五辞简信,正于五刑。⑦五刑不简,正于五罚。⑧五罚不服,正于五过。⑨五过之疵,官狱内狱,阅实其罪,⑩惟钧其过。⑾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 ⑿简信有觽,惟讯有稽。⒀无简不疑,共严天威。⒁黥辟疑赦,其罚百率,⒂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罚倍洒,⒃阅实其罪。膑辟疑赦,其罚倍差,⒄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五⒅百率,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率,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膑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命曰甫刑。 注①集解郑玄曰:“书说云周穆王以甫侯为相。”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告汝善用刑之道也。” 注③集解王肃曰:“训以安百姓之道,当何所选择乎?非当选择贤人乎?”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当何所敬,非唯五刑乎?当何所居,非唯及世轻重所宜乎?” 注⑤集解徐广曰:“造,一作‘遭’。”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两谓囚证。造,至也。两至具备,则觽狱官听其入五刑辞。” 正义汉书刑法志云:“五听,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周礼云“辞不直则言繁,目不直则视眊,耳不直则对答惑,色不直则貌赧,气不直则数喘”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五辞简核,信有罪验,则正之于五刑矣。”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不简核。谓不应五刑,当正五罚,出金赎罪也。”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不服,不应罚也。正于五过,从赦免之。”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使与罚名相当。”索隐按:吕刑云“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今此似阙少,或从省文。 注⑾集解马融曰:“以此五过出入人罪,与犯法者等。”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刑疑赦从罚,罚疑赦从免,其当清察,能得其理也。”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简核诚信,有合觽心,惟察其貌,有所考合,重之至也。” 索隐讯,依尚书音貌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无简核诚信,不听治其狱,当严敬天威,无轻用刑。” 注⒂集解徐广曰:“率即锾也,音刷。”孔安国曰:“六两曰锾。锾,黄铁也。” 索隐锾,黄铁。锊亦六两,故马融曰“锊,量名,与吕刑锾同”。旧本“率”亦作“选”。 注⒃集解徐广曰:“一作‘蓰’。五倍曰蓰。”孔安国曰:“倍百为二百锾也。” 索隐洒音戾。蓰音所解反。 注⒄集解马融曰:“倍二百为四百锾也。差者,又加四百之三分一,凡五百三十三三分一也。”正义倍中之差,二百去三分一,合三百三十三锾二两也。 宫刑,其罚五百,膑刑既轻,其数岂加?故孔﹑马之说非也。 注⒅集解徐广曰:“一作‘六’。” 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①共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②有三女礶之。其母曰:“必致之王。③夫兽三为髃,人三为觽,女三为粲。王田不取髃,④公行不下觽,⑤王御不参一族。⑥夫粲,美之物也。觽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之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康公不献,一年,共王灭密。共王崩,子懿王傦立。⑦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⑧ 注①索隐系本作“伊扈”。 注②集解韦昭曰:“康公,密国之君,姬姓也。”正义括地志云:“阴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东接县城,故密国也。” 注③集解列女传曰:“康公母,姓隗氏。” 注④正义曹大家云:“髃,觽,粲,皆多之名也。田猎得三兽,王不尽收,以其害深也。” 注⑤正义曹大家云:“公,诸侯也。公之所行与觽人共议也。” 注⑥集解韦昭云:“御,妇官也。参,三也。一族,一父子也。故取侄娣以备三,不参一族之女也。” 注⑦索隐系本作“坚”。 注⑧索隐宋忠曰:“懿王自镐徙都犬丘,一曰废丘,今槐里是也。时王室衰,始作诗也。” 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① 注①正义纪年云:“三年,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帝王世纪云“十六年崩”也。 夷王崩,子厉王胡立。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①谏厉王曰: “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极,②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大雅曰‘陈锡载周’。 ③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载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也。”厉王不听,卒以荣公为卿士,用事。 注①正义芮伯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极,中也。” 注③集解唐固曰:“言文王布锡施利,以载成周道也。” 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①“民不堪命矣。”王怒,得韂巫,②使监谤者,③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④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⑤瞽献曲,⑥史献书,⑦师箴,⑧瞍赋,⑨蒙诵,⑩百工谏,庶人传语,⑾近臣尽规,⑿亲戚补察,⒀瞽史教诲,⒁耆艾修之,⒂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⒃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⒄ 注①集解韦昭曰:“召康公之后穆公虎,为王卿士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韂国之巫也。” 注③正义监音口衔反。监,察也。以巫人神灵,有谤毁必察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以目相盻而已。” 注⑤正义上诗风刺。 注⑥集解韦昭曰:“曲,乐曲。” 注⑦正义史,太史也。上书谏。 注⑧正义音针。师,乐太师也。上箴戒之文。 注⑨集解韦昭曰:“无眸子曰瞍。赋公卿列士所献诗也。” 注⑩集解韦昭曰:“有眸子而无见曰蒙。周礼蒙主弦歌,讽诵箴谏之语也。” 注⑾集解韦昭曰:“庶人卑贱,见时得失,不得达,传以语王。”正义传音逐缘反。庶人微贱,见时得失,不得上言,乃在街巷相传语。 注⑿集解韦昭曰:“近臣,骖仆之属。” 注⒀正义言亲戚补王过失,及察是非也。 注⒁集解韦昭曰:“瞽,乐太师。史,太史也。” 注⒂集解韦昭曰:“耆艾,师傅也。修理瞽史之教,以闻于王。” 注⒃集解唐固曰:“下平曰衍,有溉曰沃。” 注⒄集解韦昭曰:“彘,晋地,汉为县,属河东,今曰永安。”正义括地志云: “晋州霍邑县本汉彘县,后改彘曰永安。从鄗礶晋也。” 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之,乃围之。召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雠而怼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雠怼,①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 注①集解韦昭曰:“在危险之中。”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①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十二年,鲁武公来朝。 注①索隐共音如字。若汲頉纪年则云“共伯和干王位”。共音恭。共,国;伯,爵;和,其名;干,篡也。言共伯摄王政,故云“干王位”也。正义共音巨用反。韦昭云: “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号曰共和也。”鲁连子云:“韂州共城县本周共伯之国也。共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礶子于彘,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共伯使诸侯奉王子靖为宣王,而共伯复归国于韂也。”世家云:“厘侯十三年,周厉王出礶于彘,共和行政焉。二十八年,周宣王立。四十二年,厘侯卒,太子共伯余立为君。共伯弟和袭攻共伯于墓上,共伯入厘侯羡自杀,韂人因葬厘侯旁,谥曰共伯,而立和为韂侯,是为武公。”按:此文共伯不得立,而和立为武公。武公之立在共伯卒后,年岁又不相当,年表亦同,明纪年及鲁连子非也。 宣王不修籍于千亩,①虢文公谏曰②不可,③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④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⑤ 注①正义应劭云:“古者天子耕籍田千亩,为天下先。”瓒曰:“籍,蹈籍也。” 按:宣王不修亲耕之礼也。 注②集解贾逵曰:“文公,文王母弟虢仲之后,为王卿士也。”韦昭曰:“文公,虢叔之后,西虢也。宣王都镐,在畿内也。”正义括地志云:“虢故城在岐州陈仓县东 *(西)**④*十里。”又云:“千亩原在晋州岳阳县北九十里也。” 注③索隐国语曰:“虢文公谏曰‘夫人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人之繁庶于是乎生,事之共给于是乎在’。”事具载国语。 注④索隐地名也,在西河介休县。 注⑤集解韦昭曰:“西夷别种,四岳之后也。” 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①仲山甫谏曰:②“民不可料也。” 宣王不听,卒料民。 注①集解韦昭曰:“败于姜戎时所亡也。南国,江汉之闲。料,数也。”唐固曰: “南国,南阳也。” 注②正义毛苌云:“仲山甫,樊穆仲也。”括地志云:“汉樊县城在兖州瑕丘县西南三十五里,古樊国,仲山甫所封也。” 四十六年,宣王崩,①子幽王宫湦立。②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③伯阳甫曰: “周将亡矣。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⑤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⑥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⑦阳失而在阴,⑧原必塞;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⑨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⑩河竭而商亡。⑾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 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川竭必山崩。⑿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⒀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注①正义周春秋云:“宣王杀杜伯而无辜,后三年,宣王会诸侯田于圃,日中,杜伯起于道左,衣朱衣冠,操朱弓矢,射宣王,中心折脊而死。”国语云:“杜伯射王于鄗。”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生’。” 注③集解徐广曰:“泾﹑渭﹑洛也。”骃按:韦昭云“西周镐京地震动,故三川亦动”。正义按:泾渭二水在雍州北。洛水一名漆沮,在雍州东北,南流入渭。 此时以王城为东周,镐京为西周。 注④集解韦昭曰:“伯阳父,周大夫也。”唐固曰:“伯阳父,周柱下史老子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过,失也。言民不敢斥王者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蒸,升也。阳气在下,阴气迫之,使不能升也。” 注⑦集解韦昭曰:“为阴所镇笮也。” 注⑧集解韦昭曰:“在阴下也。” 注⑨集解韦昭曰:“水土气通为演。演犹润也。演则生物,民得用之。” 注⑩集解韦昭曰:“禹都阳城,伊﹑洛所近也。” 注⑾集解韦昭曰:“商人都韂,河水所经也。” 注⑿集解韦昭曰:“水泉不润,枯朽而崩也。” 注⒀集解韦昭曰:“数起于一,终于十,十则更,故曰纪也。” 三年,幽王嬖爱曪姒。①曪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曪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曪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②“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曪之二君。”③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 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④于是布币而策告之,⑤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 ⑥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⑦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⑧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⑨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⑩既笄而孕,⑾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 弧箕服,实亡周国。”⑿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⒀出于路者,⒁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礶于曪。曪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于王⒂以赎罪。弃女子出于曪,是为曪姒。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曪姒为后,伯服为太子。⒃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注①索隐曪,国名,夏同姓,姓姒氏。礼妇人称国及姓。其女是龙漦妖子,为人所收,曪人纳之于王,故曰曪姒。正义括地志云:“曪国故城在梁州曪城县东二百步,古曪国也。” 注②正义诸国皆有史以记事,故曰史记。 注③集解虞翻曰:“龙自号曪之二先君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漦,龙所吐沫。沫,龙之精气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以简策之书告龙,而请其漦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椟,匮也。” 注⑦集解虞翻曰:“末年,王流彘之岁。” 注⑧集解韦昭曰:“噪,讙呼也。”唐固曰:“髃呼曰噪。” 注⑨索隐亦作“蚖”,音元。玄蚖,蜤蜴也。 注⑩集解韦昭曰:“毁齿曰龀。女七岁而毁齿也。” 注⑾正义笄音鸡。礼记云:“女子许嫁而笄。”郑玄云:“笄,今簪。” 注⑿集解韦昭曰:“山桑曰。弧,弓也。箕,木名。服,矢房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妖,一作‘夭’。夭,幼少也。” 注⒁正义夫妇卖弧者,宣王欲执戮之,遂逃于路,遇此妖子,哀而收之。 注⒂正义国语云:“周幽王伐有曪,曪人以曪姒女焉,与虢石甫比也。” 注⒃索隐左传所谓“携王奸命”是也。 曪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①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曪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注①正义槵遂二音。昼日燃莹以望火烟,夜举燧以望火光也。莹,土鲁也。 燧,炬火也。皆山上安之,有寇举之。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①善谀好利,王用之。 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②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③虏曪姒,尽取周赂而去。④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注①集解徐广曰:“佞,一作‘谄’。” 注②索隐缯,国名,夏同姓。正义缯,自陵反。国语云“缯,姒姓,夏禹后”。括地志云:“缯县在沂州承县,古侯国,禹后。” 注③索隐在新丰县南,故骊戎国也。旧音黎。徐广音力知反。正义括地志云:“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六里。土地记云骊山即蓝田山。”按:骊山之阳即蓝田山。 注④集解汲頉纪年曰:“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正义按:汲頉书,晋咸和五年汲郡汲县发魏襄王頉,得古书册七十五卷。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①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② 注①正义即王城也。平王以前号东都,至敬王以后及战国为西周也。 注②集解周礼曰:“九命作伯。”郑觽云:“长诸侯为方伯。” 四十九年,鲁隐公即位。 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泄父①蚤死,立其子林,是为桓王。桓王,平王孙也。 注①正义音甫。 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①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②八年,鲁杀隐公,③立桓公。十三年,伐郑,④郑射伤桓王,桓王去归。 ⑤ 注①索隐在鲁隐公六年。 注②索隐左传郑伯以璧假许田,卒易祊。祊是郑祀太山之田,许是鲁朝京师之汤沐邑,有周公庙,郑以其近,故易取之。此云“许田天子用事太山田”,误。 正义杜预云:“成王营王城,有迁都之志,故赐周公许田,以为鲁国朝宿之邑,后世因而立周公别庙焉。郑桓公友,周宣王之母弟,封郑,有助祭泰山汤沐邑在祊。郑以天子不能复巡狩,故欲以祊易许田,各从本国所近之宜也。恐鲁以周公别庙为疑,故云已废泰山之祀,而欲为鲁祀周公,逊辞以求也。”括地志云:“许田在许州许昌县南四十里,有鲁城,周公庙在城中。祊田在沂州费县东南。”按:宛,郑大夫。 注③正义子允令公子翚杀隐公也。 注④索隐在鲁桓五年。 注⑤索隐左传繻葛之役,祝聃射王中肩是也。 二十三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立。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①辛伯告王,②王杀周公。③王子克礶燕。④ 注①集解贾逵曰:“庄王弟子仪也。” 注②集解贾逵曰:“辛伯,周大夫也。” 注③索隐左传曰:“初,子仪有宠于桓王,桓王属诸周公。辛伯谏曰:‘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周公不从,故及于难。”然周公阿先王旨,自取诛夷,辛伯正君臣之义,卒安王业,二卿优劣诚可识也。 注④正义杜预云:“南燕,?姓也。” 十五年,庄王崩,子厘王①胡齐立。厘王三年,齐桓公始霸。 注①正义厘音僖。 五年,厘王崩,子惠王阆立。①惠王二年。初,庄王嬖姬姚,②生子颓,③颓有宠。及惠王即位,夺其大臣园以为囿,④故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⑤谋召燕﹑韂师,⑥伐惠王。惠王礶温,⑦已居郑之栎。⑧立厘王弟颓为王。乐及篃舞,⑨郑﹑虢君怒。四年,郑与虢君伐杀王颓,⑩复入惠王。 惠王十年,赐齐桓公为伯。 注①索隐系本名毋凉。正义谧作“毋凉”也。 注②正义杜预云:“姚姓也。” 注③索隐庄王子,厘王弟,惠王之叔父也。 注④集解左传曰大臣,蒍国也。 注⑤集解左传曰五人者,蒍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也。 注⑥正义南燕,滑州胙城。韂,澶州韂南也。 注⑦正义左传云苏忿生十二邑,桓王夺苏子十二邑与郑,故苏子同五大夫伐惠王。温,十二邑之一也。杜预云河内温县也。 注⑧集解服虔曰:“栎,郑大都。”正义杜预云:“栎,今河南阳翟县也。” 注⑨集解贾逵曰:“篃舞,皆舞六代之乐也。” 注⑩正义贾逵云:“郑厉公突﹑虢公林父也。” 二十五年,惠王崩,子襄王郑立。襄王母蚤死,后母曰惠后。①惠后生叔带,②有宠于惠王,襄王畏之。三年,叔带与戎﹑翟谋伐襄王,襄王欲诛叔带,叔带礶齐。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晋。③王以上卿礼管仲。 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④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⑤陪臣敢辞。”⑥王曰:“舅氏,余嘉乃勋,⑦毋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⑧九年,齐桓公卒。十二年,叔带复归于周。⑨ 注①集解左传曰:“陈妫归于京师,实惠后也。”正义按:陈国,舜后,妫姓也。 注②索隐惠王子,襄王弟,封于甘,故左传称甘昭公。正义惠王子,襄王弟,封之于甘。括地志云:“故甘城在洛州河南县西南二十五里。左传云甘昭公,王子叔带也。洛阳记云河南县西南二十五里,甘水出焉,北流入洛。山上有甘城,即甘公菜邑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戎伐周,晋伐戎救周,故和也。” 注④集解杜预曰:“国子,高子,天子所命为齐守臣,皆上卿也。” 注⑤集解贾逵曰:“节,时也。”王肃曰:“春秋聘享之节也。” 注⑥集解服虔曰:“陪,重也。诸侯之臣于天子,故曰陪臣。” 注⑦集解贾逵曰:“舅氏,言伯舅之使也。”正义武王娶太公女为后,故呼舅氏,远言之,我善汝有平戎之功勋。 注⑧正义杜预云:“管仲不敢以职自高,卒受本位之礼也。” 注⑨集解左传曰:“王召之。” 十三年,郑伐滑,①王使游孙﹑伯服请滑,②郑人囚之。郑文公怨惠王之入不与厉公爵,③又怨襄王之与韂滑,④故囚伯服。王怒,将以翟伐郑。 富辰谏曰:⑤“凡我周之东徙,晋﹑郑焉依。子颓之乱,又郑之由定,今以小怨弃之!”王不听。十五年,王降翟师以伐郑。王德翟人,将以其女为后。 富辰谏曰:“平﹑桓﹑庄﹑惠皆受郑劳,王弃亲,亲翟,不可从。”王不听。十六年,王绌翟后,翟人来诛,杀谭伯。⑥富辰曰:“吾数谏不从。如是不出,王以我为怼乎?” 乃以其属死之。 注①集解贾逵曰:“滑,姬姓之国。”骃按:左传曰“滑人叛郑而服于韂”也。 正义杜预云滑国都费,河南缑氏县,为秦所灭,时属郑﹑晋,后属周。事在鲁厘公二十年。括地志云:“缑氏故城本费城也,在洛州缑氏县*(南)*东二十五里也。” 注②集解贾逵曰:“二子,周大夫。” 注③集解服虔曰:“惠王以后之鞶鉴与郑厉公,而独与虢公玉爵。”正义左传云: “庄公二十一年,王巡虢狩,虢公为王宫于蚌,王与之酒泉,郑伯之享王,王以后之鞶鉴与之。虢公请器,王与之爵。郑伯由是怨王也。”杜预云:“后鞶带而以镜为饰也。爵,饮酒器也。蚌,地。酒泉,周邑。” 注④集解服虔曰:“滑,小国,近郑,世世服从,而更违叛,郑师伐之,听命,后自愬于王,王以与韂。” 注⑤集解服虔曰:“富辰,周大夫。” 注⑥集解唐固曰:“谭伯,周大夫原伯﹑毛伯也。”索隐按:国语亦云“杀谭保?而左传太叔之难,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唐固据传文读“谭”为“原”,然春秋有谭,何妨此时亦仕王朝,预获被杀?国语既云“杀谭伯”,故太史公依之,不从左传说也。 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党开翟人,翟人遂入周。襄王出礶郑,①郑居王于泛。 ②子带立为王,取襄王所绌翟后与居温。③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襄王乃赐晋文公珪鬯弓矢,为伯,以河内地与晋。④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践土,⑤诸侯毕朝,书讳曰“天王狩于河阳”。⑥ 注①正义公羊传云:“王者无外,此其言出,何?不能事母也。” 注②集解杜预曰︰“郑南泛在襄城县南。”正义泛音凡。括地志云:“故泛城在许州襄城县一里。左传云‘天王出居于郑,处于泛’是。”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故温城在怀州温县西三十里,汉﹑晋为县,本周司寇苏忿生之邑。左传云周与郑人苏忿生十二邑,温其一也。地理志云温县,故国,己姓,苏忿生所封也。” 注④正义贾逵云:“晋有功,赏之以地,杨樊﹑温﹑原﹑攒茅之田也。” 注⑤集解贾逵曰:“河阳,晋之温也。践土,郑地名,在河内。”正义括地志云: “故王宫在郑州荥泽县西北十五里王宫城中。左传云晋文公败楚于城濮,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也。”按:王城则所作在践土城内。东北隅有践土台,东去衡雍三十余里也。 注⑥集解左传曰:“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狩’。” 二十四年,晋文公卒。 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三十二年,襄王崩,子顷王壬臣立。顷王六年,崩,子匡王班立。匡王六年,崩,弟瑜立,是为定王。 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①次洛,使人问九鼎。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②楚兵乃去。十年,楚庄王围郑,郑伯降,已而复之。十六年,楚庄王卒。 注①集解地理志陆浑县属弘农郡。正义浑音魂。杜预云:“允姓之戎居陆浑,在秦﹑晋西北,二国诱而徙之伊川,遂从戎号,今洛州陆浑县,取其号也。”后汉书云陆浑戎自瓜州迁于伊川。 左传云:“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按:至僖公二十二年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计至辛有言,适百年也。括地志云:“故麻城谓之蛮中,在汝州梁县界。左传‘单浮余围蛮氏’,杜预云‘城在河南新城东南,伊洛之戎陆浑蛮氏城也。俗以为麻蛮声相近故耳’。” 按:新城,今伊阙县是也。 注②集解贾逵曰:“王孙满,周大夫也。” 二十一年,定王崩,子简王夷立。简王十三年,晋杀其君厉公,迎子周于周,立为悼公。 十四年,简王崩,子灵王泄心立。灵王二十四年,齐崔杼弒其君庄公。 二十七年,灵王崩,①子景王贵立。②景王十八年,后太子圣而蚤卒。二十年,景王爱子朝,③欲立之,④会崩,⑤子丐之党与争立,国人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杀猛。猛为悼王。晋人攻子朝而立丐,是为敬王。⑥ 注①集解皇览曰:“灵王頉在河南城西南柏亭西周山上。盖以灵王生而有髭,而神,故谥灵王。其頉,民祀之不绝。” 注②索隐名贵。按国语景王二十一年铸大钱及无射,单穆公及泠州鸠各设辞以谏。今此不言,亦其疏略耳。 注③集解贾逵曰:“景王之长庶子。” 注④正义左传云:“子朝用成周之宝珪沉于河,津人得诸河上。”杜预云:“祷河求福也,珪自出水也。”按:河神不敢受故。 注⑤集解皇览曰:“景王頉在洛阳太仓中。秦封吕不韦洛阳十万户,故大其城并围景王頉也。” 注⑥集解贾逵曰:“敬王,猛母弟。” 敬王元年,晋人入敬王,子朝自立,敬王不得入,居泽。①四年,晋率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为臣,②诸侯城周。十六年,子朝之徒复作乱,敬王礶于晋。十七年,晋定公遂入敬王于周。 注①集解贾逵曰:“泽邑,周地也。” 注②集解春秋曰:“子朝礶楚。”皇览曰:“子朝頉在南阳西鄂县。今西鄂晁氏自谓子朝后也。” 三十九年,齐田常杀其君简公。 四十一年,楚灭陈。孔子卒。 四十二年,敬王崩,①子元王仁立。②元王八年,崩,子定王介立。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皇甫谧曰敬王四十四年,元己卯,崩壬戌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世本云贞王介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世本云元王赤也。”皇甫谧曰:“元王十一年癸未,三晋灭智伯,二十八年崩,三子争立,立应为贞定王。”索隐系本云元王赤,皇甫谧云贞定王。考据二文,则是元有两名,一名仁,一名赤。如史记,则元王为定王父,定王弃贞王也;依系本,则元王是贞王子。必有一乖误。然此“定”当为“贞”,字误耳。岂周家有两定王,代数又非远乎?皇甫谧见此,疑而不决,遂弥缝史记﹑系本之错谬,因谓为贞定王,未为得也。 定王十六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 二十八年,定王崩,①长子去疾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是为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是为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 注①集解徐广曰:“皇甫谧曰贞定王十年,元癸亥,崩壬申。” 考王十五年,崩,①子威烈王午立。 注①集解徐广曰:“皇甫谧曰考哲王元辛丑,崩乙卯。” 考王封其弟于河南,①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 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于巩②以奉王,号东周惠公。③ 注①正义帝王世纪云:“考哲王封弟揭于河南,续周公之官,是为西周桓公。” 按:自敬王迁都成周,号东周也。桓公都王城,号西周桓公。 注②集解徐广曰:“惠公之子也。”正义巩音拱。郭缘生述征记巩县,周地,巩伯邑。史记周显王二年西周惠公封少子班于巩,以奉王室,为东周惠公也。 子武公,为秦所灭。 注③索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为桓公。卒,子威公立。卒,子惠公立。长子曰西周公。又封少子于巩,乃袭父号曰东周惠公。于是有东西二周也。按:系本“西周桓公名揭,居河南;东周惠公名班,居洛阳”是也。 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 二十四年,崩,①子安王骄立。是岁盗杀楚声王。 注①集解徐广曰:“皇甫谧曰元丙辰,崩己卯。”骃案:宋衷曰“威烈王葬洛阳城中东北隅”也。 安王立二十六年,崩,①子烈王喜立。烈王二年,周太史儋②见秦献公曰: ③“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④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⑤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安王元庚辰,崩乙巳。” 注②索隐老子列传曰“儋弃老子”耳,又曰“非也”,验其年代是别人。正义幽王时有伯阳甫。唐固曰:“伯阳甫,老子也。”按:幽王元年至孔子卒三百余年,孔子卒后一百二十九年,儋见秦献公。然老子当孔子时,唐固说非也。 注③正义秦本纪云献公十一年见,见后十五年,周显王致文武胙于秦孝公,是复合时也。 注④集解应劭曰:“周孝王封伯翳之后为侯伯,与周别五百载。至昭王时,西周君臣自归受罪,献其邑三十六城,合也。”韦昭曰:“周封秦为始别,谓秦仲也。五百岁,谓从秦仲至孝公强大,显王致伯,与之亲合也。”索隐按:周封非子为附庸,邑之秦,号曰秦嬴,是始合也。及秦襄公始列为诸侯,是别之也。 自秦列为诸侯,至昭王五十二年,西周君臣献邑三十六城以入于秦,凡五百一十六年,是合也。云“五百”,举其大数。 注⑤集解徐广曰:“从此后十七年而秦昭王立。”骃案:韦昭曰“武王﹑昭王皆伯,至始皇而王天下”。索隐霸王,谓始皇也。自周以邑入秦,至始皇初立,政由太后﹑嫪毐,至九年诛毐,正十七年。正义周始与秦国合者,谓周﹑秦俱黄帝之后,至非子未别封,是合也。而别者,谓非子末年,周封非子为附庸,邑之秦,后二十九君,至秦孝公二年五百载,周显王致文武胙于秦孝公,复与之亲,是复合也。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谓从秦孝公三年至十九年周显王致胙于秦孝公,是霸也。孝公子惠王称王,是王者出也。然五百载者,非子生秦侯已下二十八君,至孝公二年,都合四百八十六年,兼非子邑秦之后十四年,则成五百。 十年,烈王崩,弟扁立,①是为显王。显王五年,贺秦献公,献公称伯。九年,致文武胙于秦孝公。②二十五年,秦会诸侯于周。二十六年,周致伯于秦孝公。三十三年,贺秦惠王。三十五年,致文武胙于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③其后诸侯皆为王。④ 注①正义扁,边典反。 注②集解胙,膰肉也。左传曰:“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 注③正义秦本纪云惠王十三年,与韩﹑魏﹑赵并称王。 注④索隐谓韩﹑魏﹑齐﹑赵也。 四十八年,显王崩,子慎靓王定立。慎靓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①王赧时东西周分治。②王赧徙都西周。③ 注①索隐皇甫谧云名诞。赧非谥,谥法无赧。正以微弱,窃鈇逃债,赧然臱愧,故号曰“赧”耳。又按:尚书中候以“赧”为“然”,郑玄云“然读曰赧”。 王劭按:古音人扇反,今音奴板反。尔雅曰面臱曰赧。 注②索隐西周,河南也。东周,巩也。王赧微弱,西周与东分主政理,各居一都,故曰东西周。按:高诱曰西周王城,今河南。东周成周,故洛阳之地。 注③正义敬王从王城东徙成周,十世至王赧,从成周西徙王城,西周武公居焉。 西周武公①之共太子死,有五庶子,毋适立。司马翦②谓楚王曰:“不如以地资公子咎,为请太子。”左成曰:③“不可。周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疏于周也。④不如请周君孰欲立,以微告翦,翦请令楚*(贺)**[资]*之以地。” 果立公子咎为太子。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惠公之长子。”索隐按:战国策作东周武公。 注②正义翦音子践反,楚臣也。 注③正义楚臣也。 注④正义言以地资公子咎请为太子,周若不许,是楚于周交益疏。 注⑤正义楚命翦适周,讽周君欲立谁,以微言告于翦,翦令楚*(贺)**[资]*之以地,周果立咎为太子也。此以上至“西周武公”,是楚令周立公子咎为太子也。 八年,秦攻宜阳,①楚救之。而楚以周为秦故,将伐之。②苏代为周说楚王曰: “何以周为秦之祸也?③言周之为秦甚于楚者,欲令周入秦也,故谓‘周秦’也。④周知其不可解,必入于秦,此为秦取周之精者也。⑤为王计者,周于秦因善之,不于秦亦言善之,以疏之于秦。⑥周绝于秦,必入于郢矣。” ⑦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故韩城一名宜阳城,在洛州福昌县东十四里,韩宜阳县城也。” 注②索隐宜阳,韩地,秦攻而楚救之,周为韩出兵,而楚疑周为秦,因加兵伐周。 注③索隐苏代为周说楚王,王何以道周为秦,周实不为秦也。今王责周道为秦,周惧楚,必入秦,是为祸也。 注④索隐周、秦相近,秦欲并周而外睦于周,故当时诸侯咸谓“周秦”。 注⑤正义解音纪买反。代言周若知楚疑亲秦,其计定不可解免,周必亲于秦也。是为秦取周精妙之计。 注⑥正义代言为王计者,周亲秦,因而善之;周不亲,亦言善之。楚若善周,周必疏于秦也。 注⑦正义郢,楚都也。楚既亲周,秦必绝周亲楚矣。以上至“八年”,苏代说楚合周。 秦借道两周之闲,①将以伐韩,周恐借之畏于韩,不借畏于秦。史厌②谓周君曰: ③“何不令人谓韩④公叔曰‘秦之敢绝周而伐韩者,信东周也。 公何不与周地,发质使之楚’?⑤秦必疑楚不信周,是韩不伐也。又谓秦曰‘韩强与周地,将以疑周于秦也,周不敢不受’。秦必无辞而令周不受,⑥是受地于韩而听于秦。”⑦ 注①正义上“借”音精夕反,下音子夜反。 注②正义乌减反,又于点反。 注③索隐周君,西周武公也。时王赧微弱,不主盟会,寄居西周耳。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何’。应劭*(曰)*氏姓注云以何姓为韩后。” 注⑤正义质音竹利反。使音所吏反。质使,令公子及重臣等往楚为质,使秦疑楚,又得不信周也。质平敌不相负也。 注⑥正义又谓秦曰:“韩强与周地,令秦疑周亲韩,则周不敢不受,秦必无巧辞而令周不敢*(不)*受韩地也。” 注⑦索隐此史厌说韩,令与周地,使质于楚,令秦疑楚不信周,得不假道伐韩,而犹听命于秦。 秦召西周君,西周君恶往,故令人谓韩王①曰:“秦召西周君,将以使攻王之南阳也,王何不出兵于南阳?周君将以为辞于秦。②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踰河而攻南阳矣。”③ 注①索隐按:战国策云或人为周君谓魏王云者也。 注②索隐高诱注战国策曰:“以魏兵在河南为辞,周君不往朝秦也。” 注③正义南阳,今怀州也。杜预云在晋山南河北。以上至“秦召西周君”,是西周君说韩令出兵河南谋秦也。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或为东周说韩王曰:①“西周故天子之国,多名器重宝。王案兵毋出,可以德东周,②而西周之宝必可以尽矣。”③ 注①正义为音于伪反。乃或人为东周说韩王,令按兵无出,则周德韩矣。 注②正义韩按兵不出伐东周,而东周甚媿韩之恩德也。 注③正义韩出兵助西周,虽不攻东周,西周媿其佐助,宝器必尽归于韩。以上至 “东周与西周战”,是或人说韩令无救西周也。 王赧谓成君。楚围雍氏,①韩征甲与粟于东周,东周君恐,召苏代而告之。 代曰:“君何患于是。臣能使韩毋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②周君曰: “子苟能,请以国听子。”代见韩相国曰:③“楚围雍氏,期三月也,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④今相国乃征甲与粟于周,是告楚病也。”韩相国曰:“善。使者已行矣。” ⑤代曰:“何不与周高都?”韩相国大怒曰:“吾毋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⑥何故与周高都也?”代曰:“与周高都,是周折而入于韩也,秦闻之必大怒忿周,即不通周使,是以獘高都得完周也。曷为不与?”相国曰:“善。”果与周高都。 ⑦ 注①集解徐广曰:“阳翟雍氏城也。战国策曰‘韩兵入西周,西周令成君辩说秦求救’,当是说此事而脱误也。”索隐如徐此说,自合当改而注结之,不合与“楚围雍氏” 连注。正义雍音于恭反。括地志云:“故雍城在洛州阳翟县东北二十五里,故老云黄帝臣雍父作杵臼所封也。”按:其地时属韩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今河南新城县高都城也。”索隐高诱云:“高都,韩邑,今属上党也。”正义括地志云;“高都故城一名郜都城,在洛州伊阙县北三十五里。” 注③集解汉书百官表曰:“相国,秦官。”骃谓韩亦有相国,然则诸国共放秦也。索隐相国,公仲侈也。 注④正义谓楚兵弊弱也。 注⑤索隐已,止也。 注⑥正义言幸甚也。 注⑦正义以上至“楚围雍氏”,是苏代为东周说韩,令不征甲而得高都。 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①北取赵蔺、离石者,②皆白起也。 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将兵出塞攻梁,③梁破则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搤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④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⑤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 ⑥今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公不如称病而无出’。”⑦ 注①集解徐广曰:“扑,一作‘仆’。战国策曰秦败魏将犀武于伊阙。” 注②集解地理志曰西河郡有蔺、离石二县。正义蔺音力刃反。括地志云:“离石县,今石州所理县也。”蔺近离石,皆赵二邑。 注③正义谓伊阙塞也,在洛州南十九里。伊阙山今名钟山。郦元注水经云:“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闲,故谓之伊阙。”按:今谓之龙门,禹凿以通水也。 注④索隐按:列女传云“左手如拒,右手如附枝,右手发之,左手不知,此射之道也”。又越绝书曰“左手如附泰山,右手如抱婴儿”。 注⑤索隐言不以其善而且停息。息,止也。 注⑥索隐息犹弃。言并弃前善。 注⑦正义以上至“三十四年”,是苏厉为周说白起无伐梁也。 四十二年,秦破华阳约。①马犯谓周君曰:“请令梁城周。”②乃谓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则犯必死矣。③犯请以九鼎自入于王,王受九鼎而图犯。”④梁王曰:“善。”遂与之卒,言戍周。⑤因谓秦王曰:“梁非戍周也,将伐周也。王试出兵境以观之。”⑥秦果出兵。又谓梁王曰:⑦“周王病甚矣,犯请后可而复之。⑧今王使卒之周,诸侯皆生心,后举事且不信。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⑨梁王曰:“善。” 遂使城周。⑩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厄’。”正义司马彪云:“华阳,亭名,在密县。秦昭王三十三年,秦背魏约,使客卿胡伤击魏将芒卯华阳,破之。”六国年表云:“白起击魏华阳,芒卯走。”括地志云:“故华阳城在郑州管城县南四十里是。” 按:马犯见秦破魏华阳约,惧周危,故谓“请梁城周”也。 注②索隐华阳,地名。司马彪曰:“华阳,亭名,在密县。秦昭王三十三年,秦背魏约,使客卿胡伤击魏将芒卯华阳,破之。”是马犯见秦破魏约,惧周危,故谓周君请梁城周,而设诡计也。 注③正义马犯,周臣也。乃说梁王曰,秦破魏华阳之军,去周甚近,周王忧惧国破,犹身之重病,若死,则犯必死也。 注④索隐图,谋也。犯谓梁王,我方入鼎于王,王当谋救援己也。 注⑤正义戍,守也。周虽未入九鼎于梁,而梁信马犯矫言,遂与之卒,令守周。 注⑥正义梁兵非戍周也,将渐伐周而取九鼎宝器,王若不信,试出师于境,以观梁王之变也。 注⑦正义马犯说秦,得秦出兵于境,又重归说梁王也。 注⑧索隐按:战国策“甚”作“愈”。犯请后可而复之者,言王病愈,所图不遂,请得在后有可之时以鼎入梁也。正义复音扶富反。复,重也。秦既破华阳军,今又出兵境上,是周国病秦久矣。犯前请卒戍周,诸侯皆心疑梁取周,后可更重请益卒守周乎? 注⑨索隐梁实图周九鼎,且外遣卒戍周和合。秦举兵欲侵周,梁不救周,是本无善周之事,止是欲周危而取九鼎,故诸侯皆心不信梁矣。故不如匿事端,使卒为周城。正义既诸侯生心,不如令卒便为筑城,以隐匿疑伐周之事端,绝诸侯不信之心。梁王遂使城周,解诸侯之疑也。 注⑩正义以上至“四十二年”,是马犯说梁王为周筑城也。 四十五年,周君之秦客谓周*(最)**[溊]*曰:①“公不若誉秦王之孝,因以应为太后养地,②秦王必喜,是公有秦交。交善,周君必以为公功。交恶,劝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③秦攻周,而周溊谓秦王曰:“为王计者不攻周。 攻周,实不足以利,声畏天下。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于齐。兵獘于周。合天下于齐,则秦不王矣。天下欲獘秦,劝王攻周。秦与天下獘,则令不行矣。”④ 注①索隐*(最)**[溊]*音词喻反,周之公子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地理志云应,今颍川父城县应乡是也。”索隐战国策作“原”。 原,周地。太后,秦昭王母宣太后芈氏也。正义括地志云:“故应城,殷时应国,在*(城)*父*[城]*。”按:应城此时属周。太后,秦昭王母宣太后芈氏。 注③正义客谓周溊曰,周君与秦交善,是溊之功也。与秦交恶,劝周君入秦者周溊,今必得劝周君之罪也。以上至“四十五年”,是周客说周溊,令周君以应入秦,得交善而归也。 注④正义令音力政反。秦欲攻周,周溊说秦曰,周,天子之国,虽有重器名宝,土地狭少,不足利秦国。王若攻之,乃有攻天子之声,而令天下以攻天于之声畏秦,使诸侯归于齐,秦兵空獘于周,则秦不王矣。是天下欲獘秦,故劝王攻周,令秦受天下獘,而令教命不行于诸侯矣。以上至“秦攻周”,是周溊说秦也。 五十八年,三晋距秦。周令其相国之秦,以秦之轻也,还其行。①客谓相国曰: “秦之轻重未可知也。②秦欲知三国之情。公不如急见秦王曰‘请为王听东方之变’,秦王必重公。重公,是秦重周,周以取秦也;齐重,则固有周聚③以收齐:是周常不失重国之交也。”④秦信周,发兵攻三晋。⑤ 注①正义以秦轻易周相,故相国于是反归周也。 注②正义言秦之轻相国重相国,亦未可知。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溊’,溊亦古之聚字。” 注④正义按:周聚事齐而和于齐周,故得齐重。今相国又得秦重,是相国收秦,周聚收齐,周常不失大国之交也。 注⑤正义三晋,韩、魏、赵也。以上至“五十八年”,是客说周相国,令报三国之情,得秦重也。 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礶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狐。后七岁,秦庄让王灭东、西周。东、西周皆入秦,周既不祀。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所谓周公“葬我毕”毕在镐东南杜中。秦灭周。汉兴九十有余载,天子将封太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五 秦本纪 第五 [/TD][/TR][/ALIGN]

[TR]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①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② 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③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 “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皁游。④尔后嗣将大出。”⑤乃妻之姚姓之玉女。⑥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注①正义黄帝之孙,号高阳氏。 注②索隐女修,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着。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正义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 按此即知大业是皋陶。 注③索隐扶味反,一音秘。寻费后以为氏,则扶味反为得。此则秦、赵之祖,嬴姓之先,一名伯翳,尚书谓之“伯益”,系本、汉书谓之“伯益”是也。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陈系家即伯翳与伯益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决邪?抑亦谬误尔? 注④索隐游音旒。谓赐以皁色旌旆之旒,色与玄玉色副,言其大功成也。然其事亦当有所出。 注⑤索隐出犹生也。言尔后嗣繁昌,将大生出子孙也。故左传亦云“晋公子姬出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赐之玄玉,妻以姚姓之女也。”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①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②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③鸟身人言。④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⑤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注①索隐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俗,一作“浴”。若木以王父字为费氏也。 注②索隐殷纣时费仲,即昌之后也。 注③索隐旧解以孟戏仲衍是一人,今以孟仲分字,当是二人名也。 注④正义身体是鸟而能人言。又云口及手足似鸟也。 注⑤正义谓费昌及仲衍。 其玄孙曰中潏,①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②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③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④而报,得石棺,⑤铭曰“帝令处父⑥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⑦蜚廉复有子曰季胜。⑧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 ⑨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⑩骅湼、⑾騄耳之驷,⑿西巡狩,乐而忘归。⒀徐偃王作乱,⒁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⒂缪王以赵城封造父,⒃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滑’。”正义中音仲。潏音决。宋衷注世本云仲滑生飞廉。 注②集解晏子春秋曰:“手裂虎兕。” 注③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作石旘于北方。”索隐“石”下无字,则不成文,意亦无所见,必是史记本脱。皇甫谧尚得其说。徐虽引之,而竟不云是脱何字,专质之甚也。正义为,于伪反。刘伯庄云:“霍太山,纣都之北也。霍太山在晋州霍邑县。”按:在韂州朝歌之西方也。 注④集解地理志霍太山在河东彘县。 注⑤正义纣既崩,无所归报,故为坛就霍太山而祭纣,报云作得石椁。 注⑥索隐蜚廉别号。 注⑦集解皇甫谧云:“去彘县十五里有頉,常祠之。”索隐言处父至忠,国灭君死而不忘臣节,故天赐石棺,以光华其族。事盖非实,谯周深所不信。 注⑧正义音升。 注⑨正义地理志云西河郡皋狼县也。按:孟增居皋狼而生衡父。 注⑩集解徐广曰:“温,一作‘盗’。”骃案:郭璞云“为马细颈。骊,黑色”。索隐温音盗。徐广亦作“盗”。邹诞生本作“駣”,音陶。刘氏音义云“盗骊,騧骊也。騧,浅黄色”。八骏既因色为名,騧骊为得之也。 注⑾集解郭璞曰:“色如华而赤。今名马骠赤者为枣湼。湼,马赤也。” 注⑿集解郭璞曰:“纪年云‘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骊马,是生騄耳’。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骃案:穆天子传穆王有八骏之乘,此纪不具者也。索隐按:穆王传曰赤骥、盗骊、白义、渠黄、骅骝、烥潌、騄耳、山子。正义騄音录。 注⒀集解郭璞曰:“纪年云穆王十七年,西征于昆仑丘,见西王母。”正义括地志云:“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十六国春秋云前凉张骏酒泉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丘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按:肃州在京西北二千九百六十里,即小昆仑也,非河源出处者。 注⒁集解地理志曰临淮有徐县,云故徐国。尸子曰:“徐偃王有筋而无骨。” 骃谓号偃由此。正义括地志云:“大徐城在泗州徐城县北三十里,古徐国也。博物志云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于水滨洲。孤独母有犬鹄苍,衔所卵以归,覆暖之,乃成小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宫人闻之,更取养之。 及长,袭为徐君。后鹄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化为黄龙也。鹄苍或名后苍。” 括地志又云:“徐城在越州鄮县东南入海二百里。夏侯志云翁洲上有徐偃王城。 传云昔周穆王巡狩,诸侯共尊偃王,穆王闻之,令造父御,乘騕褭之马,日行千里,自还讨之。或云命楚王帅师伐之,偃王乃于此处立城以终。” 注⒂正义古史考云:“徐偃王与楚文王同时,去周穆王远矣。且王者行有周韂,岂得救乱而独长驱日行千里乎?”并言此事非实。按:年表穆王元年去楚文王元年三百一十八年矣。 注⒃集解徐广曰:“赵城在河东永安县。”正义括地志云:“赵城,今晋州赵城县是。本彘县地,后改曰永安,即造父之邑也。” 非子居犬丘,①好马及畜,②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闲,③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适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适。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④为戎胥轩妻,⑤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⑥王其图之。” 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 注①集解徐广曰:“今槐里也。”正义括地志云:“犬丘故城一名槐里,亦曰废丘,在雍州始平县东南十里。地埋志云扶风槐里县,周曰犬丘,懿王都之,秦更名废丘,高祖三年更名槐里也。” 注②正义好,火到反。畜,许救反。 注③正义汧音牵。言于二水之闲,在陇州以东。 注④正义申侯之先,娶于郦山。 注⑤正义胥轩,仲衍曾孙也。 注⑥正义重,直龙反。言申骆重婚,西戎皆从,所以得为王。王即孝王。 注⑦集解徐广曰:“今天水陇西县秦亭也。”正义括地志云:“秦州清水县本名秦,嬴姓邑。十三州志云秦亭,秦谷是也。周太史儋云‘始周与秦国合而别’,故天子邑之秦。”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①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②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秦仲之十八年也。” 注②集解毛诗序曰:“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也。” 注③正义注水经云:“秦庄公伐西戎,破之,周宣王与大骆犬丘之地,为西垂大夫。” 括地志云:“秦州上邽县西南九十里,汉陇西西县是也。” 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庄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 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襄公二年,①戎围犬丘,*(世父)*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岁余,复归世父。七年春,周幽王用曪姒废太子,立曪姒子为适,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②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湼驹、 ③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④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 生文公。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故汧城在陇州汧源县东南三里。帝王世纪云秦襄公二年徙都汧,即此城。” 注②正义周平王徙居王城,即雒诰云“我卜涧水东,瀍水西”者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赤马黑髦曰湼。” 注④集解徐广曰:“年表云立西畤,祠白帝。”索隐襄公始列为诸侯,自以居西* (畤)*,西*(畤)*,县名,故作西畤,祠白帝。畤,止也,言神灵之所依止也。亦音市,谓为坛以祭天也。 文公元年,居西垂宫。①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之会。 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②即营邑之。十年,初为鄜畤,③用三牢。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十九年,得陈宝。④ 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⑤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⑥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谥为竫公。⑦竫公之长子为太子,是文公孙也。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⑧竫公子立,是为宁公。⑨ 注①正义即上西县是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郿县故城在岐州郿县东北十五里。毛苌云郿,地名也。 秦文公东猎汧渭之会,卜居之,乃营邑焉,即此城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鄜县属冯翊。”索隐音敷,亦县名。于鄜地作畤,曰鄜畤。 故封禅书曰“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史敦以为神,故立畤也。正义括地志云:“三畤原在岐州雍县南二十里。封禅书云秦文公作鄜畤,襄公作西畤,灵公作吴阳上畤,并此原上,因名也。” 注④索隐按:汉书郊祀志云“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来,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夜鸣,以一牢祠之,号曰陈宝”。又臣瓒云“陈仓县有宝夫人祠,岁与叶君神会,祭于此者也”。苏林云“质如石,似肝”。云,语辞。正义括地志云: “宝鸡*(神)**[祠]*在岐州陈仓县东二十里故陈仓城中。晋太康地志云‘秦文公时,陈仓人猎得兽,若彘,不知名,牵以献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媦,常在地中,食死人脑。”即欲杀之,拍捶其首。媦亦语曰:“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陈仓人乃逐二童子,化为雉,雌上陈仓北阪,为石,秦祠之’。搜神记云其雄者飞至南阳,其后光武起于南阳,皆如其言也。” 注⑤集解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如淳曰:“父族、母族、妻族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今武都故道有怒特祠,图大牛,上生树本,有牛从木中出,后见丰水之中。”正义括地志云:“大梓树在岐州陈仓县南十里仓山上。录异传云‘秦文公时,雍南山有大梓树,文公伐之,辄有大风雨,树生合不断。时有一人病,夜往山中,闻有鬼语树神曰:“秦若使人被发,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因耶?”树神无言。明日,病人语闻,公如其言伐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丰水中。其后牛出丰水中,使骑击之,不胜。有骑堕地复上,发解,牛畏之,入不出,故置髦头。汉、魏、晋因之。武都郡立怒特祠,是大梓牛神也’。”按:今俗画青牛障是。 注⑦集解徐广曰:“文公之四十四年,鲁隐之元年。” 注⑧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葬于西山,在今陇西之西县。” 注⑨集解徐广曰:“一作‘曼’。” 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①遣兵伐荡社。②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 ③四年,鲁公子翚④弒其君隐公。十二年,伐荡氏,取之。宁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⑤生子三人,长男武公为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鲁姬子。⑥生出子。宁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⑦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出子六年,三父等复共令人贼杀出子。出子生五岁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复立故太子武公。 注①集解徐广曰:“郿之平阳亭。”正义帝王世纪云秦宁公都平阳。按:岐山县有阳平乡,乡内有平阳聚。括地志云:“平阳故城在岐州岐山县西四十六里,秦宁公徙都之处。” 注②集解徐广曰:“荡音汤。社,一作‘杜’。”索隐西戎之君号曰亳王,盖成汤之胤。其邑曰荡社。徐广云一作“汤杜”,言汤邑在杜县之界,故曰汤杜也。 正义括地志云:“雍州三原县有汤陵。又有汤台,在始平县西北八里。”按:其国盖在三原始平之界矣。 注③集解皇甫谧云:“亳王号汤,西夷之国也。” 注④正义音晖,即羽父也。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秦宁公墓在岐州陈仓县西北三十七里秦陵山。帝王世纪云秦宁公葬西山大麓,故号秦陵山也。”按:文公亦葬西山,盖秦陵山也。 注⑥正义德公母号鲁姬子。 注⑦正义音力追反。 武公元年,伐彭戏氏,①至于华山下,②居平阳封宫。③三年,诛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杀出子也。郑高渠眯杀其君昭公。④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⑤十一年,初县杜﹑郑。⑥灭小虢。⑦ 注①正义戏音许宜反,戎号也。盖同州彭衙故城是也。 注②正义即华岳之下也。 注③正义宫名,在岐州平阳城内也。 注④索隐春秋鲁桓公十七年左传作“高渠弥”也。 注⑤集解地理志陇西有上邽县。应劭曰:“即邽戎邑也。”冀县属天水郡。 注⑥集解地理志京兆有郑县﹑杜县也。正义括地志云:“下杜故城在雍州长安县东南九里,古杜伯国。华州郑县也。毛诗谱云郑国者,周畿内之地。宣王封其弟于咸林之地,是为郑桓公。”按:秦得皆县之。 注⑦集解班固曰西虢在雍州。正义虢音古伯反。括地志云:“故虢城在岐州陈仓县东四十里。次西十余里又有城,亦名虢城。舆地志云此虢文王母弟虢叔所封,是曰西虢。” 按:此虢灭时,陕州之虢犹谓之小虢。又云,小虢,羌之别种。 十三年,齐人管至父﹑连称等杀其君襄公而立公孙无知。晋灭霍﹑魏﹑耿。①齐雍廪②杀无知﹑管至父等而立齐桓公。齐﹑晋为强国。 注①索隐春秋鲁闵公元年左传云“晋灭耿,灭魏,灭霍”此不言魏,史阙文耳。又传曰:“赐毕万魏,赐赵夙耿。”杜预注曰:“平阳皮氏县东南有耿乡,永安县东北有霍太山。三国皆姬姓。”正义括地志云:“霍,晋州霍邑县,又春秋时霍伯国。韦昭云霍,姬姓也。”括地志云:“故耿城今名耿仓城,在绛州龙门县东南十二里,故耿国也。都城记云耿,嬴姓国也。” 注②正义雍,于宫反。廪,力甚反。是雍林邑人姓名也。 十九年,晋曲沃始为晋侯。①齐桓公伯于鄄。② 注①索隐晋穆侯少子成师居曲沃,号曲沃桓叔,至武公称灭晋侯缗,始为晋君也。 注②正义伯音霸。 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阳。①立其弟德公。 注①正义即雍平阳也。平阳时属雍,并在岐州。解在上也。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①大郑宫。②以牺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 ③梁伯﹑芮伯来朝。④二年,初伏,⑤以狗御蛊。⑥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立二年卒。生子三人:长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长子宣公立。 注①集解徐广曰:“今县在扶风。”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岐州雍县南七里故雍城,秦德公大郑宫城也。” 注③正义卜居雍之后,国益广大,后代子孙得东饮马于龙门之河。 注④索隐梁,嬴姓。芮,姬姓。梁国在冯翊夏阳。芮国在冯翊临晋。正义括地志云: “南芮乡故城在同州朝邑县南三十里,又有北芮城,皆古芮伯国。郑玄云周同姓之国,在畿内,为王卿士者。左传云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垄人,故逐之,出居魏。”今按:*[陕]*州芮城县界有芮国城,盖是殷末虞芮争田之芮国是也。 注⑤集解孟康曰:“六月伏日初也。周时无,至此乃有之。”正义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历忌释云:“伏者何?以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年表云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也。”正义蛊者,热毒恶气为伤害人,故磔狗以御之。年表云“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按:磔,禳也。狗,阳畜也。以狗张磔于郭四门,禳却热毒气也。左传云皿虫为蛊。顾野王云谷久积变为飞蛊也。 宣公元年,韂﹑燕伐周,①出惠王,立王子颓。三年,郑伯﹑虢叔②杀子颓而入惠王。四年,作密畤。③与晋战河阳,胜之。十二年,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立其弟成公。 注①正义韂惠公都即今韂州也。燕,南燕也。周,天王也。括地志云:“滑州故城古南燕国。应劭云南燕,姓之国,黄帝之后。”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洛州泛水县,古东虢国,亦郑之制邑,汉之城皋,即周穆王虎牢城。左传云宫之奇曰‘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汉有五畤,在岐州雍县南,则鄜畤﹑吴阳上畤﹑下畤﹑密畤﹑北畤。秦文公梦黄蛇自天而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作畤,郊祭白帝,曰鄜畤。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祠炎帝。汉高帝曰 ‘天有五帝,今四,何也?待我而具五’。遂立黑帝,曰北畤是也。” 成公元年,梁伯﹑①芮伯来朝。齐桓公伐山戎,次于孤竹。②。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同州韩城县南二十二里少梁故城,古少梁国。都城记云梁伯国,嬴姓之后,与秦同祖。秦穆公二十二年灭之。”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县十二里,殷时诸侯竹国也。” 成公立四年卒。子七人,莫立,立其弟缪公。① 注①索隐秦自宣公已上皆史失其名。今按系本﹑古史考,得缪公名任好。 缪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①胜之。四年,迎妇于晋,晋太子申生姊也。 其岁,齐桓公伐楚,至邵陵。 注①正义刘伯庄云:“戎号也。”括地志云:“茅津及茅城在陕州河北县西二十里。注水经云茅亭,茅戎号。”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走宛,①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秌人,②蹇叔收臣。 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注①集解地理志南阳有宛县。正义宛,于元反,今邓州县。 注②集解徐广曰:“秌,一作‘铚’。”正义铚音珍栗反。铚,地名,在沛县。 秋,缪公自将伐晋,战于河曲。①晋骊姬作乱,太子申生死新城,②重耳﹑夷吾出礶。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西’。”骃按:公羊传曰“河千里而一曲也”。服虔曰 “河曲,晋地”。杜预曰“河曲在蒲阪南”。正义按:河曲在华阴县界也。 注②正义韦昭云:“曲沃新为太子城。”括地志云:“绛州曲沃县有曲沃故城,人以为晋曲沃新城。” 注③正义重耳奔翟,夷吾奔少梁也。 九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①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葵丘在曹州考城县东南一里一百五十步郭内,即桓公会处。又青州临淄县有葵丘。即传连称,管至父所戍处。” 晋献公卒。立骊姬子奚齐,其臣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卓子,①克又杀卓子及荀息。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于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傒将兵送夷吾。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②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丕郑闻之,恐,因与缪公谋曰:“晋人不欲夷吾,实欲重耳。今背秦约而杀里克,皆吕甥﹑郄芮之计也。愿君以利急召吕﹑郄,吕﹑郄至,则更入重耳便。”缪公许之,使人与丕郑归,召吕﹑郄。吕﹑郄等疑丕郑有闲,乃言夷吾杀丕郑。丕郑子丕豹奔秦,说缪公曰:“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缪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 ③不听,而阴用豹。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倬’。” 注②正义谓同﹑华等州地。 注③正义调音徒聊反。言能诛大臣丕郑,云是夷吾于百姓调和也。刘伯庄音徒吊反。按:调,选也。邪臣诛,忠臣用,是夷吾能调选。两通也。 十二年,齐管仲﹑隰朋死。 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缪公问公孙支,①支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问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百里傒﹑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② 注①集解服虔曰:“秦大夫公孙子桑。” 注②集解贾逵曰:“雍,秦国都;绛,晋国都也。” 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髃臣。虢射曰:①“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 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 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②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騺。,③ 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④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吾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缪公曰:“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馈之七牢。⑤十一月,归晋君夷吾,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于秦。秦妻子圉以宗女。 是时秦地东至河。⑥ 注①正义射音石也。 注②正义左传云僖公十五年,秦晋战于韩原,秦获晋侯以归。括地志云:“韩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十八里。十六国春秋云魏颗梦父结草抗秦将杜回,亦在韩原。” 注③正义騺音致,又敕利反。国语云:“晋师溃,戎马还,泞而止。”韦昭云:“泞,深泥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野人坞在岐州雍县东北二十里。”按:野人盗马食处,因名焉。 注⑤集解贾逵曰:“诸侯雍饩七牢。牛一羊一豕一为一牢也。” 注⑥正义晋河西八城入秦,秦东境至河,即龙门河也。 十八年,齐桓公卒。二十年,秦灭梁﹑芮。① 注①正义梁﹑芮国皆在同州。秦得其地,故灭二国之君。 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曰:“梁,我母家也,①而秦灭之。我兄弟多,即君百岁后,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归晋。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故子圉妻。 重耳初谢,后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 注①正义子圉母,梁伯之女也。 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①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②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③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注①正义王居于泛邑也。 注②正义韂地也,今濮州。 注③正义左传云僖公三十年,晋侯﹑秦伯围郑。杜预云:“文公过郑,郑不礼之。”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 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①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②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殽阨矣。”③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④不败何待!”兵至滑,⑤郑贩卖贾人⑥弦高,⑦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 注①正义沮,自吕反。沮,毁也。左传云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不见其入也。” 注②正义与音预。 注③正义殽音胡交反。阨音厄。春秋云鲁僖公三十三年,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括地志云:“三殽山又名嵚岑山,在洛州永宁县西北二十里,即古之殽道也。” 注④正义左传云:“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冑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杜预云:“王城北门也。谓过天子门不卷甲束兵。超乘,示勇也。” 注⑤正义为八反。括地志云:“缑氏故城在洛州缑氏县东二十五里,滑伯国也。 韦昭云,姬姓小国也。” 注⑥正义卖,麦卦反。贾音古。左传作“商人”也。 注⑦集解人姓名。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于殽,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秦女也, ①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注①集解服虔曰:“缪公女。” 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 缪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①秦不利,引兵归。 注①集解杜预曰:“冯翊合阳县西北有衙城。”正义括地志云:“彭衙故城在同州白水县东北六十里。” 戎王使由余①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 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罢极②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弒,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③“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 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④为由余请,以疏其闲;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 君臣有闲,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⑤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纵,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闲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注①正义戎人姓名。 注②正义罢音皮。 注③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内史,周官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夺,一作‘徇’。” 注⑤正义按:黙在穆公左右,相连而坐,谓之曲席也。 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 ①以报殽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于是缪公乃自茅津②渡河,③封殽中尸,④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哗,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⑤则无所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君子闻之,皆为垂涕,曰:“嗟乎!秦缪公之与人周也,⑥卒得孟明之庆。” 注①集解徐广曰:“左传作‘郊’。”骃案:服虔曰“皆晋地,不能有”。正义鄗音郊。左传作“郊”。杜预云:“书取,言易也。”括地志云:“王官故城在同州澄城县西北九十里。又云南郊故城在县北十七里。又有北郊故城,又有西郊古城。左传云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也。”括地志云:“蒲州猗氏县南二里又有王官故城,亦秦伯取者。”上文云“秦地东至河”,盖猗氏王官是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大阳。”正义括地志云:“茅津在陕州河北县﹑大阳县也。” 注③正义自茅津南渡河也。 注④集解贾逵曰:“封识之。”正义左传云:“秦伯伐晋,济河焚舟,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杜预云:“封,埋藏也。” 注⑤正义音婆。字当作“皤”。皤,白头貌。言发白而更黄,故云黄发番番,*(以申思)*谓蹇叔﹑百里奚也。 注⑥集解服虔曰:“周,备也。”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B][/B] [/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五 秦本纪 第五 [/TD][/TR][/ALIGN]

[TR]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①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②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 ③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④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君子曰: “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起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缪公子四十人,其太子罃代立,是为康公。 注①正义韩安国云“秦穆公都地方三百里,并国十四,辟地千里”,陇西﹑北地郡是也。 注②集解皇览曰:“秦缪公頉在橐泉宫祈年观下。”正义庙记云:“橐泉宫,秦孝公造。祈年观,德公起。盖在雍州城内。”括地志云:“秦穆公頉在岐州雍县东南二里。” 注③正义毛苌云:“良,善也,三善臣也。”左传云:“子车氏之三子。”杜预云: “子车,秦大夫也。” 注④正义行音胡郎反。针音其廉反。应劭云:“秦穆公与髃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针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黄鸟诗所为作也。” 杜预云:“以人葬为殉也。”括地志云:“三良頉在岐州雍县一里故城内。” 康公元年。往岁缪公之卒,晋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①在秦。 晋赵盾欲立之,使随会②来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③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秦师败,随会来奔。二年,秦伐晋,取武城,④报令狐之役。四年,晋伐秦,取少梁。⑤ 六年,秦伐晋,取羁马。⑥战于河曲,大败晋军。晋人患随会在秦为乱,乃使魏雠余⑦ 详反,⑧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 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⑨ 注①正义雍母秦女,故言秦出也。 注②正义韦昭云:“晋正卿士籒之孙,成伯之子季武子也。食采于随范,故曰随会,或曰范会。季,范子字也。” 注③集解杜预曰:“在河东。”正义令音零。括地志云:“令狐故城在蒲州猗氏县界十五里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故武城一名武平城,在华州郑县东北十三里也。” 注⑤正义前入秦,后归晋,今秦又取之。 注⑥集解服虔曰:“晋邑也。” 注⑦集解服虔曰:“晋之魏邑大夫。”正义雠音受。又作“儏”,音同。 注⑧正义详音羊。 注⑨索隐名貑。十代至灵公,又并失名。 共公二年,晋赵穿弒其君灵公。三年,楚庄王强,北兵至雒,问周鼎。共公立五年卒,子桓公立。 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十年,楚庄王服郑,北败晋兵于河上。当是之时,楚霸,为会盟合诸侯。二十四年,晋厉公初立,与秦桓公夹河而盟。归而秦倍盟,与翟合谋击晋。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追至泾而还。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世本云景公名后伯车也。”索隐景公已下,名又错乱,始皇本纪作*(哀)*[僖]公。 景公四年,晋栾书弒其君厉公。十五年,救郑,败晋兵于栎。①是时晋悼公为盟主。 十八年,晋悼公强,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秦军走,晋兵追之,遂渡泾,至棫林而还。②二十七年,景公如晋,与平公盟,已而背之。三十六年,楚公子围弒其君而自立,是为灵王。景公母弟后子针③有宠,景公母弟富,或谮之,恐诛,乃奔晋,车重千乘。晋平公曰:“后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对曰:“秦公无道,畏诛,欲待其后世乃归。”三十九年,楚灵王强,会诸侯于申,④为盟主,杀齐庆封。景公立四十年卒,子哀公立。⑤后子复来归秦。 注①集解杜预曰:“晋地也。”正义栎音历。括地志云:“洛州阳翟县,古栎邑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棫音域。”骃案:杜预曰“秦地也”。 注③正义音钳。 注④正义在邓州南阳县[北]三十里。 注⑤索隐始皇本纪作“公”。 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弒灵王而自立,是为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来求秦女为太子建妻。至国,女好而自娶之。十五年,楚平王欲诛建,建亡;①伍子胥奔吴。晋公室卑而六卿强,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②七日不食,日夜哭泣。③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④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哀公立三十六年卒。太子夷公,夷公蚤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 注①正义太子建亡之郑,郑杀之。 注②正义包胥姓公孙,封于申,故号申包胥。左传云:“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注③正义左传云:“申包胥对秦伯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注④正义左传鲁定公五年,秦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以救楚,败吴师于军祥。 惠公元年,孔子行鲁相事。五年,晋卿中行﹑范氏反晋,晋使智氏﹑赵简子攻之,范﹑中行氏亡奔齐。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 悼公二年,齐臣田乞弒其君孺子,立其兄阳生,是为悼公。六年,吴败齐师。 齐人弒悼公,立其子简公。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于黄池,卒先吴。 ①吴强,陵中国。十二年,齐田常弒简公,立其弟平公,常相之。十三年,楚灭陈。秦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厉共公立。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 注①集解徐广曰:“外传云吴王先歃。” 厉共公二年,蜀人来赂。十六年, 堑河旁。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①二十一年,初县频阳。②晋取武成。二十四年,晋乱,杀智伯,分其国与赵﹑韩﹑魏。二十五年,智开与邑人来奔。③三十三年,伐义渠,虏其王。④三十四年,日食。厉共公卒,子躁公立。 注①集解徐广曰:“今之临晋也。临晋有王城。”正义荔音戾。括地志云:“同州东三十里朝邑县东三十步故王城。大荔近王城邑。” 注②集解地理志冯翊有频阳县。正义括地志云:“频阳故城在雍州同官县界,古频阳县城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本二十六年城南郑也。”正义开,智伯子。伯被赵襄子等灭其国,其子与从属来奔秦。 注④集解应劭曰:“义渠,北地也。”正义括地志云:“宁﹑庆二州,春秋及战国时为义渠戎国之地也。” 躁公二年,南郑反。①十三年,义渠来伐,至渭南。十四年,躁公卒,立其弟怀公。② 注①正义南郑,今梁州所理县也。春秋及战国时,其地属于楚也。 注②索隐厉共公子也。生昭太子,未立而卒。太子之子,是为灵公。 怀公四年,庶长晁①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②灵公,怀公孙也。 注①正义长,丁丈反。晁,竹遥反。晁,人名也。刘伯庄音潮。 注②索隐生献公也。 灵公六年,晋城少梁,秦击之。十三年,城籍姑。①灵公卒,子献公②不得立,立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简公,昭子之弟而怀公子也。③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籍姑故城在同州韩城县北三十五里。” 注②索隐名师隰。 注③索隐简公,昭之弟而怀公子。简公,怀公弟,灵公季父也。始皇本纪云灵公生简公,误也。又纪年云简公九年卒,次敬公立,十二年卒,乃立惠公。 正义刘伯庄云简公是昭子之弟,怀公之子,厉公之孙。今*(史)*[秦]记谓简公是* (厉)*[灵]公子者抄写之误。 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① 堑洛。城重泉。②十六年卒,③子惠公立。 注①正义春秋官吏各得带剑。 注②集解地理志重泉县属冯翊。正义重,直龙反。括地志云:“重泉故城在同州蒲城县东南四十五里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表云十五年也。” 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十三年,伐蜀,取南郑。惠公卒,出子立。 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①杀出子及其母,沉之渊旁。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② 注①正义西者,秦州西县,秦之旧地,时献公在西县,故迎立之。 注②正义夺前所上八城也。 献公元年,①止从死。二年,城栎阳。②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七)*十七岁而鑘王出。”十六年,桃冬花。十八年,雨金栎阳。③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④斩首六万,天子贺以熓煱。⑤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 ⑥二十四年,献公卒,⑦子孝公立,⑧年已二十一岁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丁酉。” 注②集解徐广曰:“徙都之,今万年是也。”正义括地志云:“栎阳故城一名万年城,在雍州东北百二十里。*(栎阳)*汉七年,分栎阳城内为万年县,隋文帝开皇三年,迁都于龙首川,今京城也。改万年为大兴县。至唐武德元年,又改曰万年,置在州东七里。” 注③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尧门山俗名石门,在雍州三原县西北三十三里。上有路,其状若门。故老云尧凿山为门,因名之。武德年中于此山南置石门县,贞观年中改为云阳县。” 注⑤集解周礼曰:“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 注⑥正义在戈反。 注⑦集解徐广曰:“表云二十三年。” 注⑧索隐名渠梁。 孝公元年,①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闲②小国十余。楚﹑魏与秦接界。③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 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闲,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④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髃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乃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庚申也。” 注②正义并,白浪反。谓淮泗二水。 注③正义楚北及魏西与秦相接,北自梁州汉中郡,南有巴﹑渝,过江南有黔中﹑巫郡也。魏西界与秦相接,南自华州郑县,西北过渭水,滨洛水东岸,向北有上郡鄜州之地,皆筑长城以界秦境。洛即漆沮水也。 注④正义即龙门河也。 注⑤集解地理志天水有獂道县。应劭曰:“獂,戎邑,音桓。” 韂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①求见孝公。 注①正义监,甲暂反,阉人也。 二年,天子致胙。 三年,韂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其事在商君语中。 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①八年,与魏战元里,②有功。十年,韂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③十二年,作为咸阳,④筑冀阙,⑤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⑥集为大县,县一令,⑦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⑧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⑨十九年,天子致伯。⑩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⑾朝天子。 注①正义在同州澄城县界也。 注②正义祁城在同州澄城县界。 注③集解地理志曰河东有安邑县。正义括地志云:“安邑故城在绛州夏县东北十五里,本夏之都。”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咸阳故城亦名渭城,在雍州咸阳县东十五里,京城北四十五里,即秦孝公徙都之者。今咸阳县,古之杜邮,白起死处。” 注⑤正义刘伯庄云:“冀犹记事,阙即象魏也。” 注⑥正义万二千五百家为乡。聚犹村落之类也。 注⑦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县令长皆秦官。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 注⑧索隐风俗通曰:“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 注⑨集解徐广曰:“制贡赋之法也。”索隐谯周云:“初为军赋也。” 注⑩正义伯音霸,又如字。孝公十九年,天子始封爵为霸,即太史儋云“合*(七)* 十七岁而霸王出”之年,故天子致伯。桓谭新论云:“夫上古称三皇﹑五帝,而次有三王﹑五伯,此天下君之冠首也。故言三皇以道理,而五帝用德化; 三王由仁义,五伯以权智。其说之曰,无制令刑罚谓之皇;有制令而无刑罚谓之帝;赏善诛恶,诸侯朝事谓之王;兴兵约盟,以信义矫世谓之伯。” 注⑾集解徐广曰:“开封东北有逢泽。”正义括地志云:“逢泽亦名逢池,在汴州浚仪县东南十四里。” 二十一年,齐败魏马陵。① 注①正义虞喜志林云:“濮州甄城县东北六十余里有马陵,涧谷深峻,可以置伏。” 按:庞涓败即此也。 二十二年,韂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封鞅为列侯,号商君。① 注①正义商州商洛县在州东八十九里,鞅所封也。契所封地。 二十四年,与晋战鴈门,①虏其将魏错。② 注①索隐纪年云“与魏战岸门”,此云“鴈门”,恐声误也。又下云“败韩岸门”,盖一地也。寻秦与韩﹑魏战,不当远至鴈门也。正义括地志云:“岸门在许州长社县西北二十八里,今名西武亭。” 注②正义七故反。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①是岁,诛韂鞅。鞅之初为秦施法,②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于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③ 注①索隐名驷。 注②正义为,于伪反。 注③集解汉书曰:“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上造,三簪褭,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齐﹑魏为王。② 注①正义冠音馆。礼记云年二十行冠礼也。 注②索隐齐威王﹑魏惠王。 五年,阴晋人犀首①为大良造。六年,魏纳阴晋,阴晋更名宁秦。②七年,公子卬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八年,魏纳河西地。九年,渡河,取汾阴﹑皮氏。③ 与魏王会应。④围焦,降之。⑤十年,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⑥十一年,县义渠。 ⑦归魏焦﹑曲沃。⑧义渠君为臣。更名少梁曰夏阳。十二年,初腊。⑨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为王,韩亦为王。⑩使张仪伐取陕,出其人与魏。 注①集解犀首,官名。姓公孙,名衍。索隐官名,若虎牙之类。姓公孙,名衍,魏人也。正义犀音西。地理志云华阴县,故阴晋,秦惠王五年,更名宁秦,高祖八年更名华阴。 注②集解徐广曰:“今之华阴也。” 注③集解地理志二县属河东。正义渡河东取之。括地志云:“汾阴故城俗名殷汤城,在蒲州汾阴县北也。皮氏在绛州龙门县西一里八十步,即古皮氏城也。” 注④正义应,乙陵反。括地志云:“故应城因应山为名,古之应国,在汝州鲁山县东三十里。左传云‘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焦城在陕州城内东北百步,因焦水为名。周同姓所封,左传云虞﹑虢﹑焦﹑滑﹑霍﹑阳﹑韩﹑魏皆姬姓也。”杜预云八国皆为晋所灭。 按:武王克商,封神农之后于焦,而后封姬姓也。 注⑥正义今鄜﹑绥等州也。魏前纳阴晋,次纳同﹑丹二州,今纳上郡,而尽河西滨洛之地矣。 注⑦正义地理志云北地郡义渠道,秦县也。括地志云:“宁﹑原﹑庆三州,秦北地郡,战国及春秋时为义渠戎国之地,周先公刘﹑不窋居之,古西戎也。”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曲沃在陕州*[陕]*县西南三十二里,因曲沃水为名。” 按:焦﹑曲沃二城相近,本魏地,适属秦,今还魏,故言归也。 注⑨正义腊,卢盍反,十二月腊日也。秦惠文王始效中国为之,故云初腊。 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风俗通云:“礼传云‘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蜡,汉改曰腊’。礼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 注⑩正义魏襄王﹑韩宣惠王也。 十四年,更为元年。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啮桑。三年,韩﹑魏太子来朝。 张仪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①七年,乐池②相秦。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③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八年,张仪复相秦。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④伐取赵中都﹑西阳⑤十年,韩太子苍来质。伐取韩石章。⑥伐败赵将泥。⑦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十一年,煷里疾攻魏焦,降之。败韩岸门,斩首万,其将犀首走。公子通封于蜀。⑧燕君让其臣子之。十二年,王与梁王会临晋。庶长疾攻赵,虏赵将庄。张仪相楚。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楚围雍氏,秦使庶长疾助韩而东攻齐,到满⑨助魏攻燕。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儣臣,蜀⑩相壮⑾杀蜀侯来降。 注①集解徐广曰:“戎地,在河上。”正义按:王游观北河,至灵﹑夏州之黄河也。 注②正义乐音岳。池,徒何反。裴氏音池也。 注③正义修鱼,韩邑也。年表云秦败我修鱼,得韩将军申差。 注④索隐蜀西南夷旧有君长,故昌意娶蜀山氏女也。其后有杜宇,自立为王,号曰望帝。蜀王本纪曰:“张仪伐蜀,蜀王开战不胜,为仪所灭也。” 注⑤集解地理志太原有中都县。正义括地志云:“中都故县在汾州平遥县西十二里,即西都也。西阳即中阳也,在汾州隰城县东十里。地理志云西都﹑中阳属西河郡。”此云“伐取赵中都西阳”。赵世家云“秦即取我西都及中阳”。年表云“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取赵中都﹑西阳﹑安邑。赵武灵王十年,秦取中都安阳”。本纪﹑世家﹑年表其县名异,年岁实同,所伐唯一处,故具录之,以示后学。 注⑥正义韩地名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将,一作‘庄’。”正义赵将名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是岁王赧元年。”索隐华阳国志曰:“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庄为相。”徐广所云,亦据国志而言之。 注⑨正义满,或作“蒲”。秦将姓名也。 注⑩正义二戎号也,臣伏于蜀。蜀相杀蜀侯,并丹﹑儣二国降秦。在蜀西南姚府管内,本西南夷,战国时蜀﹑滇国,唐初置儣州﹑丹州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一作‘状’。” 惠王卒,子武王立。①韩﹑魏﹑齐﹑楚﹑越②皆宾从。 注①索隐名荡。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赵’。” 武王元年,与魏惠王会临晋。①诛蜀相壮。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伐义渠﹑丹﹑儣。二年,初置丞相,②煷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张仪死于魏。三年,与韩襄王会临晋外。③南公揭卒,煷里疾相韩。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④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 ⑤魏太子来朝。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⑧昭襄母楚人,姓啱氏,号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 注①集解徐广曰:“表云哀王。”正义按:魏惠王卒已二十五年矣。 注②集解应劭曰:“丞者,承也。相,助也。” 注③正义外谓临晋城外。“外”字一作“水”。 注④正义在河南府福昌县东十四里,故韩城是也。此韩之大郡,伐取之,三川路乃通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韩邑也。”正义按:此邑本属韩,近平阳。韩世家云“贞子居平阳,九世至哀侯,徙郑”。楚世家云“而韩犹服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阳”。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里,故知近平阳。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作‘桩’。”正义膑音频忍反。绝,断也。膑,胫骨也。 注⑦集解皇览曰:“秦武王頉在扶风安陵县西北,毕陌中大頉是也。人以为周文王頉,非也。周文王頉在杜中。”正义括地志云:“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阳县西北十五里也。” 注⑧索隐名则,一名稷。 昭襄王元年,严君疾为相。①甘茂出之魏。二年,彗星见。②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③悼武王后出归魏。三年,王冠。与楚王会黄棘,④与楚上庸。⑤四年,取蒲阪。⑥彗星见。 五年,魏王来朝应亭,⑦复与魏蒲阪。六年,蜀侯辉反,⑧司马错定蜀。 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泾阳君⑨质于齐。日食,昼晦。七年,拔新城。⑩煷里子卒。八年,使将军芈戎攻楚,取新市。⑾齐使章子,魏使公孙喜,韩使暴鸢⑿共攻楚方城,取唐眛。赵破中山,其君亡,竟死齐。魏公子劲﹑韩公子长为诸侯。⒀九年,孟尝君薛文来相秦。奂攻楚,取八城,杀其将景快。十年,楚怀王入朝秦,秦留之。薛文以金受免。⒁楼缓为丞相。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⒂至盐氏而还。⒃秦与韩﹑魏河北及封陵以和。⒄彗星见。楚怀王走之赵,赵不受,还之秦,即死,归葬。十二年,楼缓免,穰侯⒅魏焻为相。予楚粟五万石。 注①正义盖封蜀郡严道县,因号严君。疾,名也。 注②正义彗,似岁反,又先到反。 注③集解徐广曰:“迎妇于楚者。” 注④正义棘,纪力反。盖在房﹑襄二州也。 注⑤集解地理志汉中有上庸县。正义括地志云:“上庸,今房州竹山县及金州是也。” 注⑥正义括地志云:“蒲阪故城在蒲州河东县南二里,即尧舜所都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魏世家云会临晋。”正义应音乙陵反。 注⑧索隐辉音晖。华阳国志曰:“秦封王子辉为蜀侯。蜀侯祭,归胙于王,后母疾之,加毒以进,王大怒,使司马错赐辉剑。”此辉不同也。 注⑨索隐名市。 注⑩正义楚世家云:“怀王二十九年,秦复伐楚,大破楚军,楚军死二万,杀我将军景缺。”年表云:“秦败我襄城,杀景缺。”括地志云:“许州襄城县即古新城县也。” 按世家﹑年表,则“新”字误作“襄”字。 注⑾集解晋地记曰:“江夏有新市县。” 注⑿索隐韩将姓名。 注⒀索隐别封之邑,比之诸侯,犹商君﹑赵长安君然。 注⒁正义金受,秦丞相姓名。免,夺其丞相。 注⒂正义盖中山此时属赵,故云五国也。 注⒃集解徐广曰:“盐,一作‘监’。”正义括地志云:“盐故城一名司盐城,在蒲州安邑县。”按:掌盐池之官,因称氏。 注⒄正义年表云:“秦与魏封陵,与韩武遂以和。”按:河外陕﹑虢﹑曲沃等地。封陵在古蒲阪县西南河曲之中。武遂,近平阳地也。 注⒅正义括地志云:“穰,邓州所理县,古穰侯国。” 十三年,向寿伐韩,取武始。①左更白起攻新城。②五大夫礼出亡奔魏。 任鄙为汉中守。③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④斩首二十四万,虏公孙喜,拔五城。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⑤复予之。攻楚,取宛。十六年,左更错取轵及邓。⑥焻免,封公子市宛,公子悝邓,⑦魏焻陶,为诸侯。十七年,城阳君⑧入朝,及东周君来朝。秦以垣为蒲阪﹑皮氏。 ⑨王之宜阳。十八年,错攻垣﹑⑩河雍,决桥取之。⑾十九年,王为西帝,齐为东帝,皆复去之。吕礼来自归。齐破宋,宋王在魏,死温。任鄙卒。二十年,⑿王之汉中,又之上郡﹑北河。二十一年,⒀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泾阳君封宛。二十二年,蒙武伐齐。河东为九县。与楚王会宛。与赵王会中阳。⒁二十三年,尉斯离⒂与三晋﹑燕伐齐,破之济西。王与魏王会宜阳,与韩王会新城。 二十四年,与楚王会鄢,⒃又会穰。秦取魏安城,⒄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去。魏焻免相。二十五年,拔赵二城。与韩王会新城,与魏王会新明邑。二十六年,赦罪人迁之穰。侯焻复相。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⒅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 ⒆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⒇拔之。 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21)赦罪人迁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22)楚王走。周君来。王与楚王会襄陵。(23)白起为武安君。 (24)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25)及江南为黔中郡。(26)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两城。楚人反我江南。(27)三十二年,相穰侯攻魏,至大梁,破暴鸢,斩首四万,鸢走,魏入三县请和。三十三年,客卿胡*(伤)**[阳] *攻魏卷﹑(28)蔡阳﹑长社,取之。(29)击芒卯华阳,破之,(30)斩首十五万。魏入南阳以和。(31)三十四年,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南阳免臣迁居之。三十五年,佐韩﹑魏﹑楚伐燕。初置南阳郡。(32)三十六年,客卿醦攻齐,取刚﹑寿,(33)予穰侯。三十八年,中更胡*(伤)**[阳]*攻赵阏与,(34)不能取。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35)四十一年夏,攻魏,取邢丘﹑怀。(36)四十二年,安国君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37)葬芷阳郦山。(38)九月,穰侯出之陶。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攻韩南*(郡)**[阳]*,取之。四十五年,五大夫贲(39)攻韩,取十城。叶阳君(40)悝出之国,未至而死。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41)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龁将伐赵* (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正月,兵罢,复守上党。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赵邯郸。四十九年正月,益发卒佐陵。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其十月,将军张唐攻魏,为蔡尉(42)捐弗守,还斩之。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43)张唐攻郑,拔之。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44)武安君白起有罪,死。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余攻晋军,斩首六千,晋楚流死河二万人。 (45)攻汾城,即从唐拔宁(46)新中,(47)宁新中更名安阳。(48)初作河桥。 (49) 注①集解地理志魏郡有武始县。正义括地志云:“武始故城在洛州武始县西南十里。” 注②正义白起传云:“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括地志云:“洛州伊阙县本是汉新城县,隋文帝改为伊阙,在洛州南七十里。” 注③集解汉书百官表曰:“郡守,秦官。”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伊阙在洛州南十九里。注水经云‘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闲,故谓之伊阙’。”按:今洛南犹谓之龙门也。 注⑤正义垣音袁。前秦取蒲阪,复以蒲阪与魏,魏以为垣。今又取魏垣,复与之,后秦以为蒲阪皮氏。 注⑥集解地理志河内有轵县,南阳有邓县。正义括地志云:“故轵城在怀州济源县东南十三里,故邓城在怀州河阳县西三十一里,并六国时魏邑也。”按: 二城相连,故云及也。 注⑦索隐悝号高陵君,初封于彭,昭襄王弟也。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濮州雷泽县本汉郕阳县,古郕伯姬姓之国,周武王封弟季载于郕,其后迁城之阳也。” 注⑨索隐“为”当为“易”,盖字讹也。正义蒲阪,今河东县也。皮氏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一里八十步。 注⑩正义盖蒲阪﹑皮氏又归魏,魏复以为垣,今重攻取之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汲頉纪年云魏哀王二十四年,改宜阳曰河雍,改向曰高平。向在轵之西。” 注⑿集解徐广曰:“秦地有父马生驹。” 注⒀集解徐广曰:“有牡马生牛而死。” 注⒁集解地理志西河有中阳县。 注⒂索隐尉,秦官。斯离,其姓名。正义尉,都尉。斯离,名也。 注⒃正义鄢,于建反,又音偃。括地志云:“故偃城在襄州安养县北三里,古郾子之国也。” 注⒄集解地理志汝南有安城县。正义括地志云:“安城在豫州汝阳县东南十七里。” 注⒅正义南阳及上迁之穰,皆今邓州也。 注⒆正义括地志云:“光狼故城在今泽州高平县西二十里。” 注⒇正义今黔府也。 注(21)正义鄢邓二城并在襄州。 注(22)正义括地志云:“郢城在荆州江陵县东北六里,楚平王筑都之地也。” 注(23)集解地理志河东有襄陵县。正义括地志云:“襄陵在晋州临汾县东南三十五里。阚骃十三州志云襄陵,晋大夫 咭匾病! 注(24)正义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故城在*(潞)**[洛] *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七国时赵邑,赵奢救阏与处也。 注(25)正义华阳国志张若为蜀中郡守。括地志云:“巫郡在夔州东百里。” 注(26)正义括地志云:“黔中故城在辰州沅陵县西二十里。江南,今黔府亦其地也。” 注(27)正义黔中郡反归楚。 注(28)集解地理志河南有卷县。正义卷音丘袁反。括地志云:“故卷城在郑州原武县西北七里,即衡雍也。” 注(29)集解地理志颍川有长社县。正义括地志云:“蔡阳,今豫州上蔡水之阳,古城在豫州北七十里。长社故城在许州长社县西一里。皆魏邑也。” 注(30)集解司马彪曰:“华阳,亭名,在密县。”索隐芒卯,魏将。谯周云孟卯也。正义括地志云:“故华城在郑州管城县南三十里。国语云史伯对郑桓公,虢﹑郐十邑,华其一也。华阳此城也。”按:是时韩﹑赵聚兵于华阳攻秦,此矣。 注(31)集解徐广曰:“河内修武,古曰南阳,秦始皇更名河内,属魏地。荆州之南阳郡,本属韩地。”正义括地志云:“怀获嘉县古之南阳。杜预云在晋州山南河北,故曰南阳。秦破芒卯军,斩首十五万,魏入南阳以和。” 注(32)正义今邓州也。前已属秦,秦置南阳郡,在汉水之北。释名云:“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焉。”张衡南都赋云:“陪京之南,居汉之阳。” 注(33)正义括地志云:“故刚城在兖州龚丘县界。寿,郓州之县。” 注(34)集解孟康曰:“音焉与,邑名,在上党县西。”正义阏,于达反。与音预。阏与聚城一名乌苏城,在潞州铜鞮县西北二十里,赵奢破秦军处。又仪州和顺县古阏与城,亦云赵奢破秦军处。然仪州与潞州相近,二所未详。又阏与山在洺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赵奢拒秦军于阏与,山北也。按:阏与山在武安故城西南,又近武安故城,盖仪州是所封故地。 注(35)集解徐广曰:“今霸陵。”正义括地志云:“芷阳在雍州蓝田县西六里。 三秦记云*[白]*鹿原东有霸川之西阪,故芷阳也。” 注(36)集解徐广曰:“邢丘在平皋。”骃案:韩诗外传武王伐纣,到于邢丘,勒兵于宁,更名邢丘曰怀,宁曰修武。正义括地志云:“平皋故城本邢丘邑,汉置平皋县,在怀州武德县东南二十里。故怀城,周之怀邑,在怀州武陟县西十一里。” 注(37)集解徐广曰:“芈氏。” 注(38)正义郦,力知反,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四里也。 注(39)正义音奔。五大夫,官。疑贲,名也。 注(40)集解一云“华阳”。正义叶,书涉反。 注(41)集解司马彪曰:“河南卷县有垣雍城。” 注(42)正义为,于伪反。蔡,姓;尉,名。 注(43)集解如淳曰;“尝有爵而以罪夺爵,皆称士伍。”正义括地志云:“阴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古密须国也。” 注(44)謇驹疲骸傲俜诠食窃阽菡较囟倍謇铮豕帕俜谙爻且病!按:汾城此城是也。 注(45)集解徐广曰:“楚,一作‘走’。”正义按:此时无楚军,“走”字是也。 注(46)集解徐广曰:“一作‘曼’。此赵邑也。” 注(47)正义唐,今晋州平阳,尧都也。括地志云:“宁新中,七国时魏邑,秦昭襄王拔魏宁新中,更名安阳城,今相州外城是也。” 注(48)集解徐广曰:“魏郡有安阳县。”正义今相州外城古安阳城。 注[49]正义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 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①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余县,首虏九万。西周君②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于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 ③周初亡。 注①正义今河南府县也。负黍亭在阳城县西南三十五里,本周邑,亦时属韩也。 注②正义武公。 注③正义器谓宝器。禹贡金九牧,铸鼎于荆山下,各象九州之物,故言九鼎。 历殷至周赧王十九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 五十三年,天下来宾。魏后,秦使摎伐魏,取吴城。①韩王入朝,魏委国听令。五十四年,王郊见上帝于雍。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②尊唐八子为唐太后, ③而合其葬于先王。④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大阳。”正义括地志云:“虞城故城在陕州河北县东北五十里虞山之上,亦名吴山,周武王封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吴城,此城也。” 注②索隐名柱,五十三而立,立一年卒,葬寿陵。子庄襄王。 注③集解徐广曰:“八子者,妾媵之号,姓唐。”正义孝文王之母也。先死,故尊之。晋灼云:“除皇后,自昭仪以下,秩至百石,凡十四等。”汉书外戚传云:“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注④正义以其母唐太后与昭王合葬。 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曪厚亲戚,弛苑囿。孝文王除丧,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① 注①索隐名子楚。三十二而立,立三年卒,葬阳陵。纪作“四年”。 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①赐周君,奉其祭祀。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②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③二年,使蒙骜攻赵,定太原。三年,蒙骜攻魏高都﹑汲,④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⑤取三十七城。⑥四月日食。 *(四年)*王龁攻上党。⑦初置太原郡。⑧魏将无忌率五国兵击秦,⑨秦却于河外。⑩蒙骜败,解而去。五月丙午,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 注①集解地理志河南梁县有阳人聚。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洛州泛水县古*(之)**[东]*虢国,亦郑之制邑,又名虎牢,汉之成皋。”巩,恭勇反,今洛州巩县。尔时秦灭东周,韩亦得其地,又献于秦。 注③集解韦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骃案:地理志汉高祖更名河南郡。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波’。波县亦在河内。”正义汲音急。括地志云:“高都故城今泽州是。汲故城在韂州所理汲县西南二十五里。孟康云汉波县,今郗城是也。” 括地志云:“故郗城在怀州河内县西三十二里。左传云苏忿生十二邑,郗其一也。”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榆次,并州县,古榆次地也。新城一名小平城,在朔州善阳县西南四十七里。狼孟故城在并州阳曲县东北二十六里。” 注⑥正义案:取三十七城,并代﹑朔三州之地矣。 注⑦正义上党又反秦,故攻之。 注⑧正义上党以北皆太原地,上三十七城也。 注⑨正义信陵君也。率燕﹑赵﹑韩﹑楚﹑魏之兵击秦也。 注⑩正义蒙骜被五国兵败,遂解而却至于河外。河外,陕﹑华二州也。 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①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子胡亥立,是为二世皇帝。②三年,诸侯并起叛秦,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子婴立月余,诸侯诛之,遂灭秦。其语在始皇本纪中。 注①索隐十三而立,立三十七年崩,葬郦山。 注②索隐十二年立。纪云二十一。立三年,葬宜春。秦自襄公至二世,凡六百一十七岁。此实本纪而注别举之,以非本文耳。 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 ①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注①集解徐广曰:“世本作‘钟离’。”应劭曰:“氏姓注云有姓终黎者是。” 【索隐述赞】柏翳佐舜,皁斿是旌。蜚廉事纣,石旘斯营。造父善驭,封之赵城。非子息马,厥号秦嬴。礼乐射御,西垂有声。襄公救周,始命列国。金祠白帝,龙祚水德。祥应陈宝,妖除丰特。里奚致霸,韂鞅任刻。厥后吞并,卒成凶慝。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B][/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 [/TD][/TR][/ALIGN]

[TR]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①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②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 ③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④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⑤蒙骜、王齮、⑥麃公等为将军。⑦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注①索隐庄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孙也,名子楚。按:战国策本名子异,后为华阳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 注②正义质音致。国强欲待弱之来相事,故遣子及贵臣为质,如上音。国弱惧其侵伐,令子及贵臣往为质,音直实反。又二国敌亦为交质,音致。左传云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是也。 注③索隐按:不韦传云不韦,阳翟大贾也。其姬邯郸豪家女,善歌舞,有娠而献于子楚。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正’。”宋忠云:“以正月旦生,故名正。”索隐系本作“政”,又生于赵,故曰赵政。一曰秦与赵同祖,以赵城为荣,故姓赵氏。 正义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始皇以正月旦生于赵,因为政,后以始皇讳,故音征。 注⑤集解文颖曰:“主厩内小吏官名。或曰待从宾客谓之舍人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作‘龁’。”索隐蒙骜,齐人,蒙武之父,蒙恬之祖。 王齮即王龁,昭王四十九年代大夫陵伐赵者。正义齮,鱼绮反。刘伯庄云音绮。 后同。 注⑦集解应劭曰:“麃,秦邑。”索隐麃公盖麃邑公,史失其姓名。正义麃,彼苗反,盖秦之县邑。大夫称公,若楚制。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二年,麃公将卒攻卷,①斩首三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熴、有诡。②岁大饥。 四年,拔熴、有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③ 燕、虚、长平、④雍丘、山阳城,⑤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冬雷。六年,韩、魏、赵、韂、楚共击秦,取寿陵。⑥秦出兵,五国兵罢。拔韂,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⑦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⑧还兵攻汲。彗星复见西方⑨十六日。夏太后死。⑩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⑾将军击赵,反,⑿死屯留,⒀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⒁将军壁死,⒂卒屯留、蒲煵反,戮其尸。⒃河鱼大上,⒄轻车重⒅马东就食。⒆ 注①正义将,子匠反。卒,子必反。卷,丘员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熴音场。”索隐音畅,魏之邑名。 注③集解地理志陈留有酸枣县。正义括地志云:“酸枣故城在滑州酸枣县北十五里古酸枣县南。”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千’。”骃案:地理志汝南有长平县也。索隐二邑名。春秋桓十二年“会于虚”,又战国策曰“拔燕酸枣、虚、桃人”,桃人亦魏邑,虚地今阙,盖与诸县相近。按:今东郡燕县东三十里有故桃城,则亦非远。 正义燕,乌田反。括地志云:“南燕城,古燕国也,滑州胙城县是也。姚虚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孝经援神契云帝舜生于姚墟,即东郡也。长平故城在陈州宛丘县西六十六里。” 注⑤集解地理志陈留有雍丘县,河内有山阳县。正义雍,于用反,汴州县。 注⑥正义徐广云:“在常山。”按:本赵邑也。 注⑦正义彗音似岁反。见,并音行练反。孝经内记云:“彗在北斗,兵大起。 彗在三台,臣害君。彗在太微,君害臣。彗在天狱,诸侯作乱。所指其处大恶。 彗在日旁,子欲杀父。” 注⑧集解徐广曰:“庆,一作‘麃’。”正义括地志云:“定州恒阳县西南四十里有白龙水,又有挟龙山。又定州唐县东北五十四里有孤山。盖都山也。帝王纪云望尧母庆都所居。张晏云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相去五十里,北登尧山,南望庆都山也。注水经云‘望都故城东有山,不连陵,名之曰孤’。孤都声相近,疑即都山,孤山及望都故城三处相近。” 注⑨正义复,扶富反。见,行见反。 注⑩索隐庄襄王所生母。正义子楚母也。 注⑾正义蟜音纪兆反。成蟜者,长安君名也,号为长安君。 注⑿正义将,如字。将犹领也。又子匠反。 注⒀正义括地志云:“屯留故城在潞州长子县东北三十里,汉屯留,留吁国也。” 注⒁索隐临洮在陇西。正义临洮水,故名临洮。洮州在陇右,去京千五百五十一里。言屯留之民被成蟜略觽共反,故迁之于临洮郡也。 注⒂正义壁,边觅反。言成蟜自杀壁垒之内。 注⒃集解徐广曰:“煵,一作‘鹖’。屯留,蒲鹖,皆地名也。壁于此地时,士卒死者皆戮其尸。”索隐高诱云屯留,上党之县名。谓成蟜为将军而反。秦兵击之,而蟜壁于屯留而死。屯留、蒲煵二邑之反卒虽死,犹皆戮其尸。煵,古“焽”字。正义卒,子忽反。煵音高,注同。蒲,煵,皆地名。 注⒄索隐谓河水溢,鱼大上平地,亦言遭水害也。即汉书五行志刘向所谓“豕虫之駆”。明年,嫪毐诛。鱼,阴类,小人象。正义始皇八年,黄河之鱼西上入渭。渭,渭水也。汉书五行志云“鱼者阴类,臣民之象也”。十七年,灭韩。 二十六年,尽并天下。自灭韩至并天下,盖十年矣。周本纪云“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明关东后属秦,其象类先见也。 注⒅集解徐广曰:“一无此‘重’字。” 注⒆索隐言河鱼大上,秦人皆轻车重马,并就食于东。言往河旁食鱼也。 一云,河鱼大上为灾,人遂东就食,皆轻车重马而去。 嫪毐①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②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③太原郡更为毐国。九年,彗星见,或竟天。攻魏垣、蒲阳。 ④四月,上宿雍。⑤己酉,王冠,带剑。⑥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⑦及太后玺以发县卒⑧及韂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⑨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⑩战咸阳,⑾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韂尉竭、 ⑿内史肆、佐弋竭、⒀中大夫令齐等⒁二十人皆枭首。⒂车裂以徇,灭其宗。⒃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⒄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⒅*(四)**[是]*月寒冻,有死者。⒆杨端和攻衍氏。⒇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十年,(21) 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 桓齮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22)复居甘泉宫。(23) 注①索隐嫪,姓;毐,字。按:汉书嫪氏出邯郸。王劭云“贾侍中说秦始皇母予嫪毐淫坐诛,故世人骂淫曰‘嫪毐’也”。正义上躬齨反,下酷改反。 注②正义予音与。括地志云:“山阳故城在怀州修武县西北太行山东南。” 注③集解徐广曰:“河,一作‘汾’。” 注④正义垣,作“□”。□音袁。括地志云:“故垣城,汉县治,本魏王垣也,在绛州垣县西北二十里。蒲邑故城在隰州县北四十五里。在蒲水之北。故言蒲阳。即晋公子重耳所居邑也。” 注⑤集解蔡邕曰:“上者,尊位所在也。”骃案:司马迁记事,当言“帝”则依违但言“上”,不敢媟言,尊尊之意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年二十二。”正义冠音灌。礼记云年二十而冠。按:年二十一也。 注⑦集解蔡邕曰:“御者,进也。凡衣服加于身,饮食入于口,妃妾接于寝,皆曰御。御之亲爱者曰幸。玺者,印信也。天子玺白玉螭虎钮。古者尊卑共之。 月令曰‘固封玺’,左传曰‘季武子玺书追而与之’,此诸侯大夫印称玺也。” 韂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髃臣莫敢用。”正义崔浩云:“李斯磨和璧作之,汉诸帝世传服之,谓 ‘传国玺’。”韦曜吴书云玺方四寸,上句交五龙,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书云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按:二文不同。汉书元后传云王莽令王舜逼太后取玺,王太后怒,投地,其角小缺。吴志云孙坚入洛,埽除汉陵庙,军于甄官井得玺,后归魏。晋怀帝永嘉五年六月,帝蒙尘平阳,玺入前赵刘聪。至东晋成帝咸和四年,石勒灭前赵,得玺。穆帝永和八年,石勒为慕容俊灭,濮阳太守戴施入邺,得玺,使何融送晋。传宋,宋传南齐,南齐传梁。 梁传至天正二年,侯景破梁,至广陵,北齐将辛术定广陵,得玺,送北齐。至周建德六年正月,平北齐,玺入周。周传隋,隋传唐也。 注⑧正义子忽反,下同。 注⑨集解地理志蕲年宫在雍。正义蕲,巨衣反。括地志云:“蕲年宫在岐州城西故城内。” 注⑩索隐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项燕立为荆王,史失其名。昌文君名亦不知也。 注⑾正义括地志云:“咸阳故城亦名渭城,在雍州北五里,今咸阳县东十五里。秦孝公已下并都此城。始皇铸金人十二于咸阳,即此也。” 注⑿集解汉书百官表曰:“韂尉,秦官。” 注⒀集解汉书百官表曰:“秦时少府有佐弋,汉武帝改为佽飞,掌弋射者。” 正义弋音翊。 注⒁正义令,力政反。中大夫令,秦官也。齐,名也。 注⒂集解县首于木上曰枭。正义枭,古尧反。悬首于木上曰枭。 注⒃正义说苑云:“秦始皇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始皇取毐四支车裂之,取两弟扑杀之,取太后迁之咸阳宫。下令曰:‘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脊。’谏而死者二十七人。茅焦乃上说曰:‘齐客茅焦,愿以太后事谏。’皇帝曰:‘走告若,不见阙下积死人耶?’使者问焦。焦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咸阳,有不孝之行;蒺藜谏士,有桀纣之治。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 王乃自迎太后归咸阳,立茅焦为傅,又爵之上卿。”括地志云:“茅焦,沧州人也。” 注⒄集解应劭曰:“取薪给宗庙为鬼薪也。”如淳曰:“律说鬼薪作三岁。” 正义言毐舍人罪重者已刑戮,轻者罚徒役三岁。 注⒅正义括地志云:“房陵即今房州房陵县,古楚汉中郡地也。是巴蜀之境。 地理志云房陵县属汉中郡,在益州部,接东南一千三百一十里也。” 注⒆正义四月建巳之月,孟夏寒冻,民有死者,以秦法酷急,则天应之而史书之。故尚书洪范“急常寒若”,孔注云“君行急则常寒顺之”。 注⒇索隐端和,秦将。衍氏,魏邑。正义衍,羊善反。在郑州。 注(21)集解徐广曰:“甲子。” 注(22)集解说苑曰:“始皇帝立茅焦为傅,又爵之上卿。太后大喜,曰‘天下亢直,使败复成,安秦社稷,使妾母子复相见者,茅君之力也’。” 注(23)集解徐广曰:“表云咸阳南宫也。” 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①长目,挚鸟膺,②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③得志亦轻食人。④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 ⑤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注①集解徐广曰:“蜂,一作‘隆’。”正义蜂,孚逢反。准,章允反。蜂,也。高鼻也。文颖曰:“准,鼻也。” 注②正义鸷鸟,鹘。膺突向前,其性悍勇。 注③正义易,以豉反。言始皇居俭约之时易以谦卑。 注④正义言始皇得天下之志,亦轻易而啖食于人。 注⑤正义若汉太尉、大将军之比也。 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①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②什推二人从军③取邺安阳,桓齮将。 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④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⑤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⑥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⑦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⑧视此。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当是之时,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 注①集解徐广曰:“橑音老,在并州。”正义汉表在清河。十三州志云:“橑阳,上党西北百八十里也。”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曰:“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正义一曰得斗粟为料。 注③索隐言王翦为将,诸军中皆归斗食以下,无功佐史,什中唯推择二人令从军耳。 注④索隐按:不韦饮鸩死,其宾客数千人窃共葬于洛阳北芒山。 注⑤正义临,力禁反,临哭也。若是三晋之人,逐出令归也。 注⑥正义上音时掌反。若是秦人哭临者,夺其官爵,迁移于房陵。 注⑦正义若是秦人不哭临不韦者,不夺官爵,亦迁移于房陵。 注⑧集解徐广曰:“一作‘文’。”索隐谓藉没其一门皆为徒隶,后并视此为常故也。正义籍录其子孙,禁不得仕宦。 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①杀赵将扈辄,②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③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④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 ⑤韩王请为臣。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平阳故城在相州临漳县西二十五里。”又云:“平阳,战国时属韩,后属赵。” 注②正义扈音户。辄,张猎反,赵之将军。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宜安故城在常山焒城县西南二十五里也。” 注④正义即贝州武城县外城是也。七国时赵邑。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云阳城在雍州云阳县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宫在焉。” 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①地动。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②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于秦。秦置丽邑。③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④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 华阳太后卒。民大饥。 注①集解地理志太原有狼孟县。 注②正义假,格雅反。守音狩。 注③正义丽,力知反。括地志云:“雍州新丰县,本周时骊戎邑。左传云晋献公伐骊戎,杜注云在京兆新丰县,其后秦灭之以为邑。” 注④正义韩王安之九年,秦尽灭之。 十八年,①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②下井陉,③端和将河内,羌瘣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⑤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大饥。 注①集解徐广曰:“巴郡出大人,长二十五丈六尺。” 注②正义上郡上县,今绥州等是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山名,在常山。今为县。音刑。” 注④正义胡罪反。 注⑤索隐赵王迁也。正义赵幽缪王迁八年,秦取赵地至平阳。平阳在贝州历亭县界。迁王于房陵。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①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贲②攻*(蓟) **[荆]*。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③王翦谢病老归。新郑反。昌平君徙于郢。大雨雪,④深二尺五寸。 注①正义纪买反。 注②正义音奔。 注③正义王,于放反。 注④正义雨,于遇反。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①尽取其地。 注①索隐魏王假也。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①取陈以南至平舆,②虏荆王。③ 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④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注①正义秦号楚为荆者,以庄襄王名子楚,讳之,故言荆也。 注②集解地理志汝南有平舆县。正义舆音余。平舆,豫州县也。 注③索隐荆王负刍也。楚称荆者,以避庄襄王讳,故易之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淮,一作‘江’。”正义昌平也。楚淮北之地尽入于秦。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①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②降越君,③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④ 注①正义燕王喜之五十三年,燕亡。 注②正义言王翦遂平定楚及江南地,降越君,置为会稽郡。 注③正义降,闲江反。楚威王已灭*[越]*,其余自称君长,今降秦。 注④正义服虔曰:“酺音蒲。”文颖曰:“酺,周礼族师掌春秋祭酺,为人物灾害之神。”苏林曰:“陈留俗,三月上巳水上饮食为酺。”正义天下欢乐大饮酒也。秦既平韩﹑赵﹑魏﹑燕﹑楚五国,故天下大酺也。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①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② 注①正义音升,齐相姓名。 注②索隐六国皆灭也。十七年得韩王安,十九年得赵王迁,二十二年魏王假降,二十三年虏荆王负刍,二十五年得燕王喜,二十六年得齐王建。正义齐王建之三十四年,齐国亡。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①“异日韩王纳地效玺,②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③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④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⑤廷尉斯等⑥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⑦ 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⑧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⑨‘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⑩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⑾天子自称曰‘朕’。”⑿王曰: “去‘泰’,⒀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⒁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⒂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⒃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⒄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注①正义令,力政反。乃今之赦令﹑赦书。 注②正义效犹至见。 注③正义质音致。 注④集解汉书邹阳传曰:“越水长沙,还舟青阳。”张晏曰:“青阳,地名。” 苏林曰:“青阳,长沙县是也。” 注⑤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御史大夫,秦官。”应劭曰:“侍御史之率,故称大夫也。”索隐绾姓王。劫姓冯。 注⑥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廷尉,秦官。”应劭曰:“听狱必质诸朝廷,与觽共之,兵狱同制,故称廷尉。” 注⑦集解蔡邕曰:“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立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髃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与之言,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 注⑧正义郡,人所髃聚也。 注⑨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博士,秦官,掌通古今。” 注⑩索隐按:天皇﹑地皇之下即云泰皇,当人皇也。而封禅书云“昔者太帝使素女鼓瑟而悲”,盖三皇已前称泰皇。一云泰皇,太昊也。 注⑾集解蔡邕曰:“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诏书。诏,告也。” 正义令音力政反。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 注⑿集解蔡邕曰:“朕,我也。古者上下共称之,贵贱不嫌,则可以同号之义也。皋陶与舜言‘朕言惠,可底行’。屈原曰‘朕皇考’。至秦,然后天子独以为称。汉因而不改。” 注⒀正义去音丘吕反。 注⒁集解蔡邕曰:“髃臣有所奏,请尚书令奏之,下有司曰‘制’,天子答之曰 ‘可’。” 注⒂集解汉高祖尊父曰太上皇,亦放此也。 注⒃集解谥法,周公所作。 注⒄正义色主反。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②方今水德之始, ③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④衣服旄旌节旗⑤皆上黑。⑥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⑦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⑧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注①集解郑玄曰:“音亭传。”索隐音张恋反。传,次也。谓五行之德始终相次也。汉书郊祀志曰:“齐人邹子之徒论着终始五德之运,始皇采用。” 注②正义胜,申证反。秦以周为火德。能灭火者水也,故称从其所不胜于秦。 注③索隐封禅书曰秦文公获黑龙,以为水瑞,秦始皇帝因自谓为水德也。 注④正义周以建子之月为正,秦以建亥之月为正,故其年始用十月而朝贺。 注⑤正义旌音精。旄音毛。旗音其。周礼云:“析羽为旌,熊虎为旗。”旌节者,编毛为之,以象竹节,汉书云“苏武执节在匈奴牧羊,节毛尽落”是也。 韦昭云:“节者,山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以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用竹为之。” 注⑥正义以水德属北方,故上黑。 注⑦集解张晏曰:“水,北方,黑,终数六,故以六寸为符,六尺为步。”瓒曰: “水数六,故以六为名。”谯周曰:“步以人足为数,非独秦制然。”索隐管子司马法皆云六尺为步。谯周以为步以人足,非独秦制。又按:礼记王制曰“古者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步之尺数亦不同。 注⑧索隐水主阴,阴刑杀,故急法刻削,以合五德之数。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①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髃臣,髃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觽,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②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注①正义于伪反。 注②正义易音以职反。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①郡置守﹑尉﹑监。②更名民曰“黔首”。③大酺。 收天下兵,④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⑤金人十二,重各千石,⑥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⑦西至临洮﹑羌中,⑧南至北向户, ⑨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⑩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⑾南临渭,自雍门⑿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⒀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⒁ 注①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鴈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正义风俗通云:“周制天子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左传云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秦始皇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县也。”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曰:“秦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监郡。” 注③集解应劭曰:“黔亦黎,黑也。” 注④集解应劭曰:“古者以铜为兵。” 注⑤集解徐广曰:“音巨。” 注⑥索隐按:二十六年,有长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谢承后汉书“铜人,翁仲,翁仲其名也”。三辅旧事“铜人十二,各重三十四万斤。汉代在长乐宫门前”。董卓坏其十为钱,余二犹在。石季龙徙之邺,苻坚又徙长安而销之也。正义汉书五行志云:“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谢承后汉书云:“铜人,翁仲其名也。”三辅旧事云:“聚天下兵器,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汉世在长乐宫门。”魏志董卓传云:“椎破铜人十及钟鐻,以铸小钱。”关中记云:“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徙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龙徙之邺,苻坚又徙入长安而销之。”英雄记云:“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至董卓而铜人毁也。” 注⑦正义暨,其记反。朝音潮。鲜音仙。海谓渤海南至扬﹑苏﹑台等州之东海也。暨,及也。东北朝鲜国。括地志云:“高骊治平壤城,本汉乐浪郡王险城,即古朝鲜也。” 注⑧正义洮,吐高反。括地志云:“临洮郡即今洮州,亦古西羌之地,在京西千五百五十一里羌中。从临洮西南芳州扶松府以西,并古诸羌地也。” 注⑨集解吴都赋曰:“开北户以向日。”刘逵曰:“日南之北户,犹日北之南户也。” 注⑩集解地理志西河有阴山县。正义塞,先代反。并,白浪反。谓灵﹑夏﹑胜等州之北黄河。阴山在朔州北塞外。从河傍阴山,东至辽东,筑长城为北界。 注⑾集解徐广曰:“在长安西北,汉武时别名渭城。”正义今咸阳县北阪上。 注⑿集解徐广曰:“在高陵县。”正义今岐州雍县东。 注⒀正义复音福。属,之欲反。庙记云:“北至九嶶﹑甘泉,南至长杨﹑五柞,东至河,西至汧渭之交,东西八百里,离宫别馆相望属也。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宫人不徙。穷年忘归,犹不能遍也。” 注⒁正义三辅旧事云:“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①出鸡头山,②过回中。③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④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⑤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⑥ 注①正义陇西,今陇右;北地,今宁州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鸡头山在成州上禄县东北二十里,在京西南九百六十里。郦元云盖大陇山异名也。后汉书隗嚣传云‘王莽塞鸡头’,即此也。”按:原州平高县西百里亦有笄头山,在京西北八百里,黄帝鸡山之所。 注③集解应劭曰:“回中在安定高平。”孟康曰:“回中在北地。”正义括地志云: “回中宫在岐州雍县西四十里。”言始皇欲西巡陇西之北,从咸阳向西北出宁州,西南行至成州,出鸡头山,东还,过岐州回中宫。 注④索隐为宫庙象天极,故曰极庙。天官书曰“中宫曰天极”是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筑垣墙如街巷。”正义筑音竹。甬音勇。应劭云:“谓于驰道外筑墙,天子于中行,外人不见。” 注⑥集解应劭曰:“驰道,天子道也,道若今之中道然。”汉书贾山传曰:“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①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②乃遂上泰山,③立石,封,祠祀。④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⑤禅梁父。⑥刻所立石,其辞曰:⑦ 注①集解韦昭曰:“邹,鲁县,山在其北。”正义上,时掌反。邹,侧留反。 峄音亦。国系云:“邾峄山亦名邹山,在兖州邹县南三十二里。鲁穆公改‘邾’作 ‘邹’,其山遂从‘邑’变。山北去黄河三百余里。” 注②正义晋太康地记云:“为坛于太山以祭天,示增高也。为墠于梁父以祭地,示增广也。祭尚玄酒而俎鱼。墠皆广长十二丈。坛高三尺,阶三等,而树石太山之上,高三丈一尺,广三尺,秦之刻石云。” 注③正义泰山一曰岱宗,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山海经云:“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石。”郭璞云:“从泰山下至山头,百四十八里三百步。” 道书福地记云:“泰山高四千九百丈二尺,周回二千里。多芝草玉石,长津甘泉,仙人室。又有地狱六,曰鬼神之府,从西上,下有洞天,周回三千里,鬼神考鼟之府。” 注④集解服虔曰:“增天之高,归功于天。”张晏曰:“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瓒曰:“积土为封。谓负土于泰山上,为坛而祭之。” 注⑤正义封,一作“复”,音福。 注⑥集解服虔曰:“禅,阐广土地也。”瓒曰:“古者圣王封泰山,禅亭亭或梁父,皆泰山下小山。除地为墠,祭于梁父。后改‘墠’曰‘禅’。”正义父音甫。在兖州泗水县北八十里。 注⑦索隐其词每三句为韵,凡十二韵。下之罘﹑碣石﹑会稽三铭皆然。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①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夡,②本原事业,祗诵功德。③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④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⑤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注①正义饬音暣。 注②正义从,财用反。 注③正义祗音脂。 注④正义长,直良反。 注⑤集解徐广曰:“隔,一作‘融’。” 于是乃并勃海以东,①过黄﹑腄,②穷成山,登之罘,③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注①正义并,白浪反。勃作“渤”,蒲忽反。 注②集解地理志东莱有黄县﹑腄县。正义腄,逐瑞反。字或作“陲”。括地志云: “黄县故城在莱州黄县东南二十五里,古莱子国也。牟平县城在黄县南百三十里。十三州志云牟平县古腄县也。” 注③集解地理志之罘山在腄县。正义罘音浮。括地志云:“在莱州文登县东北百八十里。成山在文登县西北百九十里。”穷犹登极也。封禅书云:“八神,五曰阳主;祠之罘;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又云:“之罘山在海中。文登县,古腄县也。” 南登琅邪,①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②复十二岁。③作琅邪台,④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⑤ 注①集解今兖州东沂州﹑密州,即古琅邪也。 注②集解地理志越王句践尝治琅邪县,起台馆。索隐山海经琅邪台在渤海闲。 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邪,故曰琅邪台。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诸城县东南百七十里有琅邪台,越王句践观台也。台西北十里有琅邪故城。吴越春秋云:‘越王句践二十五年,徙都琅邪,立观台以望东海,遂号令秦﹑晋﹑齐﹑楚,以尊辅周室,歃血盟。’ 即句践起台处。”括地志云:“琅邪山在密州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始皇立层台于山上,谓之琅邪台,孤立觽山之上。秦王乐之,留三月,立石山上,颂秦德也。” 注③正义复音福。复三万户徙台下者。 注④正义今琅邪台。 注⑤索隐二句为韵。 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①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②器械一量,③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 匡饬异俗,陵水经地。④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⑤方伯分职,诸治经易。⑥举错必当,莫不如画。⑦皇帝之明,临察四方。 尊卑贵贱,不踰次行。⑧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 ⑨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驩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⑾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⑿人夡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注①正义省,山井反。卒,子忽反。 注②索隐抟,古“专”字。左传云:“如琴瑟之抟壹。”揖音集。 注③正义内成曰器,甲冑兜鍪之属。外成曰械,戈矛弓戟之属。壹量者,同度量也。 注④正义陵作“凌”,犹历也。经,界也。 注⑤正义音避。 注⑥正义易音以豉反。言方伯分职治,所理常在平易。 注⑦正义画音户卦反。谓政理齐整,分明若画,无邪恶。 注⑧正义音胡郎反。 注⑨正义辟,匹亦反。 注⑩正义协韵音棘。 注⑾正义解见夏纪。 注⑿索隐协韵音户。下“无不臣者”音渚。“泽及牛马”音姥。正义杜预云:“大夏,太原晋阳县。”按:在今并州,“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即此也。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①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②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③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④从,与⑤议于海上。⑥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⑦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⑧以欺远方,实不称名, ⑨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髃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注①集解张晏曰:“列侯者,见序列。” 注②索隐爵卑于列侯,无封邑者。伦,类也,亦列侯之类。 注③索隐隗姓,林名。有本作“状”者,非。颜之推云:“隋开皇初,京师穿地得铸秤权,有铭,云始皇时量器,丞相隗状﹑王绾二人列名,其作‘状’貌之字,时令校写,亲所按验。”王劭亦云然。斯远古之证也。正义隗音五罪反。 注④正义音居齨反。 注⑤正义上才用反。下音预。言王离以下十人从始皇,咸与始皇议功德于海上,立石于琅邪台下,十人名字并刻颂。 注⑥正义此颂前后序两句为韵,此三句为韵。 注⑦正义过音戈。千里谓王畿。 注⑧正义言五帝﹑三王假借鬼神之威,以欺服远方之民,若苌弘之比也。 注⑨正义称,尺证反。 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①僊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② 注①正义汉书郊祀志云:“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曾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至,三神山乃居水下;临之,患且至,风辄引船而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亶洲在东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将童男女入海求仙人,止在此州,共数万家。至今洲上人有至会稽市易者。吴人外国图云亶洲去琅邪万里。” 始皇还,过彭城,①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②南郡。③浮江,至湘山祠。④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⑥上自南郡由武关归。⑦ 注①正义彭城,徐州所理县也。州东外城,古之彭国也。搜神记云陆终弟三子曰籛铿,封于彭,为商伯。外传云殷末,灭彭祖氏。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衡山,一名岣嵝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一里。”岣音苟。嵝音楼。 注③正义今荆州也。言欲向衡山,即西北过南郡,入武关至咸阳。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黄陵庙在岳州湘阴县北五十七里,舜二妃之神。二妃頉在湘阴北一百六十里青草山上。盛弘之荆州记云青草湖南有青草山,湖因山名焉。列女传云舜陟方,死于苍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闲,因葬焉。”按:湘山者,乃青草山。山近湘水,庙在山南,故言湘山祠。 注⑤索隐列女传亦以湘君为尧女。按:楚词九歌有湘君﹑湘夫人。夫人是尧女,则湘君当是舜。今此文以湘君为尧女,是总而言之。 注⑥正义赭音者。 注⑦集解应劭曰:“武关,秦南关,通南阳。”文颖曰:“武关在析西百七十里弘农界。”正义括地志云:“故武关在商州商洛县东九十里,春秋时少习也。杜预云少习。商县武关也。”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①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注①集解地理志河南阳武县有博狼沙。正义狼音浪。 登之罘,刻石。其辞曰:① 注①索隐三句为韵,凡十二韵。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①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 ②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③贪戾无厌,④虐杀不已。皇帝哀觽,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⑤莫不宾服。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⑥承顺圣意。⑦髃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例程。 注①正义中音仲。古者帝王巡狩,常以中月。 注②正义从,才用反。观音管。 注③正义必亦反。 注④正义于廉反。 注⑤集解徐广曰:“燀,充善反。” 注⑥集解宇,宇宙。县,赤县。 注⑦索隐协韵音忆。 其东观曰: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髃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 注①索隐怠,协旗﹑疑韵,音铜綦反。故国语范蠡曰“得时不怠,时不再来”,亦以怠与*(台)**[来]*为韵。 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① 注①索隐道犹从也。 三十年,无事。 三十一年①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②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③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④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注①集解徐广曰:“使黔首自实田也。” 注②集解太原真人茅盈内纪曰:“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盈曾祖父蒙,乃于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先是其邑谣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始皇闻谣歌而问其故,父老具对此仙人之谣歌,劝帝求长生之术。于是始皇欣然,乃有寻仙之志,因改腊曰‘嘉平’。” 索隐广雅曰:“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腊’,秦更曰 ‘嘉平’。”盖应歌谣之词而改从殷号也。道书茅蒙字初成,今此云“茅蒙初成”者为神仙之道,其意失也。盖由裴氏所引不明,或后人增益“蒙”字,遂令七言之词有衍尔。 注③集解张晏曰:“若微贱之所为,故曰微行也。” 注④集解地理志渭城县有兰池宫。正义括地志云:“兰池陂即古之兰池,在咸阳县界。秦记云‘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逢盗之处也。”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①高誓。②刻碣石门。③坏城郭,决通堤防。其辞曰:④ 注①集解韦昭曰:“古仙人。” 注②正义亦古仙人。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盟’。” 注④正义此一颂三句为韵。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①庶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②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③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④莫不安所。髃臣诵烈,请刻此石,垂着仪矩。 注①集解徐广曰:“复,一作‘优’。”正义复音福。言秦以武力能殄息暴逆,以文训道令无罪失,故复除之。 注②正义堕音许规反。坏音怪。堕,毁也。坏,坼也。言始皇毁坼关东诸侯旧城郭也。夫自颓曰坏,音户怪反。 注③正义音遥。 注④集解徐广曰:“久,一作‘分’。” 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①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①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③ 注①正义音所吏反。 注②集解郑玄曰:“胡,胡亥,秦二世名也。秦见图书,不知此为人名,反备北胡。” 注③正义今灵﹑夏﹑胜等州,秦略取之。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貋﹑①贾人略取陆梁地,②为桂林﹑③象郡﹑④南海, ⑤以适遣戍。⑥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⑦并河以东,⑧属之阴山,⑨以为*(三)**④*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⑩*(陶)**[阳]*山﹑北假中,⑾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⒀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⒁ 注①集解瓒曰:“赘,谓居穷有子,使就其妇家为赘貋。” 注②索隐谓南方之人,其性陆梁,故曰陆梁。正义岭南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 注③集解韦昭曰:“今郁林是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今日南。” 注⑤正义即广州南海县。 注⑥集解徐广曰:“五十万人守五岭。”正义适音直革反。戍,守也。广州记云: “五岭者,大庾﹑始安﹑临贺﹑揭杨﹑桂阳。”舆地志云:“一曰台岭,亦名塞上,今名大庾;二曰骑田;三曰都庞;四曰萌诸;五曰越岭。” 注⑦集解徐广曰:“在金城。” 注⑧集解服虔曰:“并音傍。傍,依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在五原北。”正义属,之欲反。按:五原,今胜州也。 注⑩正义高阙,山名,在五原北。两山相对若阙,甚高,故言高阙。 注⑾集解晋灼曰:“王莽传云‘五原北假,膏壤殖谷’。北假,地名也。” 索隐高阙,山名;北假,地名。近五原。正义郦元注水经云:“黄河径河目县故城西,县在北假中。”北假,地名也。按:河目县属胜州,今名河北。汉书地理志云属五原郡。 注⑿索隐徙有罪而谪之,以实初县,即上“自榆中属阴山,以为三十四县”是也。故汉七科谪亦因于秦。 注⒀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彗星见。” 注⒁正义谓戍五岭,是南方越地。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①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②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③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④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⑤异取以为高,率髃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⑥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⑧以吏为师。”制曰: “可。” 注①集解汉书百官表曰:“仆射,秦官。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应劭曰: “仆,主也。”正义射音夜。 注②正义蒲笔反。 注③正义令,力性反。辟音避。 注④集解徐广曰:“私,一作‘知’。” 注⑤正义夸,口瓜反。 注⑥集解应劭曰:“禁民聚语,畏其谤己。”正义偶,对也。 注⑦集解如淳曰:“律说‘论决为髡钳,输边筑长城,昼日伺寇虏,夜暮筑长城’。城旦,四岁刑。” 注⑧集解徐广曰:“一无‘法令’二字。”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①抵云阳,②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③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④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⑤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⑥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旘,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徙三万家丽邑,⑦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注①集解地理志五原郡有九原县。 注②集解徐广曰:“表云道九原,通甘泉。” 注③正义房,白郎反。括地志云:“秦阿房宫亦曰阿城,在雍州长安县西北一十四里。”按:宫在上林苑中,雍州郭城西南面,即阿房宫城东面也。颜师古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 注④索隐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故云下可建五丈之旗也。阿房,后为宫名。正义三辅旧事云:“阿房宫东西三里,南北五百步,庭中可受万人。又铸铜人十二于宫前。阿房宫以慈石为门,阿房宫之北阙门也。” 注⑤索隐谓为复道,渡渭属咸阳,象天文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常考天官书曰“天极紫宫后十七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 注⑥正义余刑见于市朝。宫刑,一百日隐于荫室养之乃可,故曰隐宫,下蚕室是。 注⑦正义丽音离。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 [/TD][/TR][/ALIGN]

[TR]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 ,①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②从山上见丞相车骑觽,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髃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注①正义而说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好畤。”正义括地志云:“俗名望宫山,在雍州好畤县西十二里,北去梁山九里。秦始皇*(起)**[纪]*‘从山上见丞相车骑觽,弗善’,即此山也。” 侯生①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②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③不验,辄死。 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④日夜有呈,不中呈⑤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觽,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⑥今闻韩觽⑦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⑧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 ⑨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⑩ 注①集解说苑曰:“韩客侯生也。” 注②正义乐,五孝反。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云‘并力’。”正义言秦施法不得兼方者,令民之有方伎不得兼两齐,试不验,辄赐死。言法酷。 注④集解石百二十斤。正义衡,秤衡也。言表笺奏请,秤取一石,日夜有程期,不满不休息。 注⑤正义中,竹仲反。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云‘欲以练求’。” 注⑦正义音终。 注⑧集解徐广曰:“一作‘闲’。” 注⑨集解徐广曰:“表云徙于北河﹑榆中,耐徙三处。拜爵一级。” 注⑩正义括地志云:“上郡故城在绥州上县东南五十里,秦之上郡城也。”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①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②乐人鸊弦之。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③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④因言曰:“今年祖龙死。”⑤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 “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于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⑥拜爵一级。 注①集解徐广曰:“表云石昼陨。” 注②正义传,逐恋反。令,力呈反。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平舒故城在华州华阴县西北六里。水经注云‘渭水又东经平舒北,城枕渭滨,半破沦水,南面通衢。昔秦之将亡也,江神送璧于华阴平舒道,即其处也’。” 注④集解服虔曰:“水神也。”张晏曰:“武王居镐,镐池君则武王也。武王伐商,故神云始皇荒淫若纣矣,今亦可伐也。”孟康曰:“长安西南有滈池。” 索隐按:服虔云水神,是也。江神以璧遗滈池之神,告始皇之将终也。且秦水德王,故其君将亡,水神先自相告也。正义遗,庾季反。滈,湖老反。括地志云:“滈水源出雍州长安县西北滈池。郦元注水经云‘滈水承滈池,北流入渭’。 今按:滈池水流入来通渠,盖郦元误矣。”张晏云:“武王居滈,滈池君则武王也。伐商,故神云始皇荒淫若纣矣,今武王可伐矣。” 注⑤集解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服虔曰:“龙,人之先象也,言王亦人之先也。”应劭曰:“祖,人之先。龙,君之象。” 注⑥正义谓北河胜州也。榆中即今胜州榆林县也。言徙三万家以应卜卦游徙吉也。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①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②过丹阳,③至钱唐。④临浙江,⑤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⑥上会稽,祭大禹,⑦ 望于南海,而立石刻⑧颂秦德。其文曰:⑨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九疑山在永州唐兴县东南一百里。皇览頉墓记云舜頉在零陵郡营浦县九疑山。”言始皇至云梦,望祭虞舜于九疑山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舒州同安县东。”按:舒州在江中,疑“海”字误,即此州也。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丹阳郡故在润州江宁县东南五里,秦兼并天下,以为鄣郡也。” 注④正义钱唐,今杭州县。 注⑤集解晋灼曰:“其流东至会稽山阴而西折,故称浙。音折。” 注⑥集解徐广曰:“盖在余杭也。顾夷曰‘余杭者,秦始皇至会稽经此,立为县’。” 注⑦正义上音上掌反。越州会稽山上有夏禹穴及庙。 注⑧索隐望于南海而刻石。三句为韵,凡二十四韵。 注⑨正义此二颂三句为韵。其碑见在会稽山上。其文及书皆李斯,其字四寸,画如小指,圆镌。今文字整顿,是小篆字。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①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髃臣诵功,本原事夡,追首高明。②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③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毝猛,率觽自强。④暴虐恣行,⑤负力而骄,数动甲兵。⑥阴通闲使,⑦以事合从,⑧行为辟方。⑨内饰诈谋,⑩ 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⑾暴悖,⑿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髃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⒀有子而嫁,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⒂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⒃子不得母,⒄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⒅黔首修絜,人乐同则,⒆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⒇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注①索隐修亦长也,重文耳。王劭按张徽所录会稽南山秦始皇碑文,“修”作“攸”。 注②索隐今检会稽刻石文“首”字作“道”,雅符人情也。 注③正义作“彰”,音章。碑文作“画璋”也。 注④正义碑文作“率觽邦强”。 注⑤正义寒彭反。 注⑥正义数音朔。 注⑦正义闲,纪苋反,又如字。使,所吏反。 注⑧正义合音合。从,子容反。 注⑨正义行,下孟反。辟,匹亦反。 注⑩索隐刻石文作“谋诈”。 注⑾集解徐广曰:“音息。” 注⑿正义殄,田典反。暴,白报反。悖音背。 注⒀集解徐广曰:“省,一作‘非’。”正义饰音式。省,山景反。饰谓文饰也。省,过也。 注⒁正义谓夫死有子,弃之而嫁。 注⒂索隐豭,牡猪也。言夫淫他室,若寄豭之猪也。豭音加。 注⒃正义谓弃夫而逃嫁于人。 注⒄正义言妻弃夫逃嫁,子乃失母。 注⒅正义力呈反。 注⒆正义乐音岳。 注⒇正义从音才用反。烈,美也。所随巡从诸臣,咸诵美,请刻此石。 还过吴,从江乘渡。①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②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③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注①集解地理志丹阳有江乘县。索隐地埋志丹阳有江乘县。正义乘音时升反。江乘故县在润州句容县北六十里,本秦旧县也。渡谓济渡也。 注②正义鲛音交。苦音苦故反。 注③正义即成山也,在莱州。 至平原津而病。①始皇恶言死,髃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②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③丞相斯为上崩在外,④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⑤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⑥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⑦*(其) *赐死。语具在李斯传中。行,遂从井陉⑧抵九原。⑨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⑩以乱其臭。 注①集解徐广曰:“渡河而西。”正义今德州平原县南六十里有张公故城,城东有水津焉,后名张公渡,恐此平原郡古津也。汉书公孙弘平津侯,亦近此。 盖平津此津,始皇渡此津而疾。 注②集解伏俨曰:“主乘舆路车。” 注③集解徐广曰:“年五十。沙丘去长安二千余里。赵有沙丘宫,在钜鹿,武灵王之死处。”正义括地志云:“沙丘台在邢州平乡县东北二十里。又云平乡县东北四十里。” 按:始皇崩在沙丘之宫,平台之中。邢州去京一千六百五十里。 注④正义为,于伪反。 注⑤正义棺音馆。又古患反。 注⑥正义去,丘吕反。 注⑦正义数音色具反。 注⑧集解徐广曰:“在常山。” 注⑨正义抵,丁礼反。抵,至也。从沙丘至胜州三千里。 注⑩正义鲍,白卯反。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①而致旘,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②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③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④度不灭者久之。⑤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觽。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⑥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⑦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锢’。锢,铸塞。”正义颜师古云:“三重之泉,言至水也。” 注②正义言頉内作宫观及百官位次,奇器珍怪徙满頉中。臧,才浪反。 注③正义灌音馆。输音戍。 注④集解徐广曰:“人鱼似,四龏。”正义广志云:“欎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伊水。”异物志云:“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頉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按:今帝王用漆灯頉中,则火不灭。 注⑤正义度音田洛反。 注⑥正义音延,下同。谓頉中神道。 注⑦集解皇览曰:“坟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余。”正义关中记云:“始皇陵在骊山。泉本北流,障使东西流。有土无石,取大石于渭*(山)**[南]*诸山。” 括地志云:“秦始皇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十里。”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①赵高为郎中令,②任用事。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髃臣议尊始皇庙。髃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轶毁。③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先王庙或在西雍,④或在咸阳。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自襄公已下轶毁。所置凡七庙。髃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皇帝复自称‘朕’。” 注①集解徐广曰:“表云十月戊寅,大赦罪人。”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曰:“秦官,掌宫殿门户。” 注③正义轶,徒结反。 注④正义于用反。西雍在咸阳西,今岐州雍县故城是也。又一云西雍,雍西县也。 二世与赵高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着①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 注①正义丁略反。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①始皇帝,其于久远也 ②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③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遂至辽东而还。 注①正义尺证反。 注②正义二世言始灭六国,威振古今,自五帝三王未及,既已袭位,而见金石尽刻其颂,不称始皇成功盛德甚远矣。 注③集解徐广曰:“姓冯。”正义去,丘吕反。 于是二世乃遵用赵高,申法令。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愿陛下遂从时毋疑,即髃臣不及谋。明主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 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①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 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 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宗室振恐。髃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注①索隐逮训及也。谓连及俱被捕,故云连逮。少,小也。近,近侍之臣。 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正义汉书百官表云有议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将,谓郎中﹑车郎﹑户郎。 四月,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①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 复作阿房宫。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尽征其材士②五万人为屯韂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③度不足,下调④郡县转输菽粟刍矒,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用法益刻深。 注①正义谓出土为陵,既成,还复其土,故言复土。 注②正义谓材官蹶张之士。 注③正义谓材士及狗马。 注④正义度,田洛反。下,行嫁反。调,田吊反。谓下令调敛也。 七月,戍卒陈胜①等反故荆地,为“张楚”。②胜自立为楚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③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髃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上悦。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④为齐王。沛公起沛。项梁举兵会稽郡。 注①正义音升。 注②集解李奇曰:“张大楚国也。” 注③集解汉书百官表曰:“谒者,秦官,掌宾赞受事。” 注④集解服虔曰:“音负担。”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①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髃臣谋曰:“柰何?” 少府章邯曰:②“盗已至,觽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③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④破项梁定陶,⑤灭魏咎临济。⑥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⑦ 注①集解应劭曰:“戏,弘农湖西界也。”孟康曰:“水名,今戏亭是也。” 苏林曰:“邑名,在新丰东南三十里。”正义戏音许宜反。括地志云:“戏水源出雍州新丰县西南骊山。水经注云戏水出骊山冯公谷,东北流。今新丰县东北十一里戏水当官道,即其处。”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少府,秦官。”应劭曰:“掌山泽陂池之税,名曰禁钱,以给私养,自别为藏。少者小也,故称少府。”正义邯,胡甘反。 注③集解晋灼曰;“亭名,在弘农东十三里。魏武帝改曰好阳。”正义括地志云: “曹阳故亭一名好阳亭,在陕州桃林县东南十四里,即章邯杀周文处。” 注④正义父音甫。括地志云:“城父,亳州所理县。” 注⑤正义今曹州定陶县。 注⑥正义今齐州县。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邢州平乡县城,本钜鹿,[王]离围赵王歇即此城。” 赵高说二世曰:“先帝临制天下久,故髃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于春秋,初即位,柰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髃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 ①于是二世常居禁中,②与高决诸事。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髃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觽,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戌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③四边戍转。”二世曰:“吾闻之韩子曰:‘尧舜采椽不刮,④茅茨不翦,饭土塯, ⑤啜土形,⑥虽监门之养,⑦不觳于此。⑧禹凿龙门,通大夏,⑨决河亭水,⑩放之海,身自持筑臿,⑾胫毋毛,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③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⒀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于法?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竟,⒁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闲,髃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⒂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⒃就五刑。 注①索隐一作“固闻声”。言天子常处禁中,臣下属望,纔有兆朕,闻其声耳,不见其形也。 注②集解蔡邕曰:“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 注③正义上色反。 注④索隐采,木名。刮音括。 注⑤集解徐广曰:“吕静云饭器谓之簋。”索隐如字,一音镂。一作“簋”。 注⑥集解如淳曰:“土形,饭器之属,瓦器也。”索隐饭器,以瓦为之。 注⑦正义以让反。 注⑧索隐谓监门之卒。养即卒也,有畼养卒。觳音学,谓尽也。又占学反。 正义又苦角反。尔雅云:“觳,尽也。”言尧舜采椽不刮,茅茨不翦,饭土塯,啜土形,虽监守门之人,供养亦不尽此之疏陋也。 注⑨正义括地志云:“大夏,今并州晋阳及汾、绛等州是。昔高辛氏子实沈居之,西近河。”言禹凿龙门,河水道,得大通,并州之地不壅溢也。 注⑩正义亭,平也。又云“决亭壅之水。” 注⑾正义臿音初洽反,筑墙杵也。臿,锹也。尔雅云:“锹谓之臿。” 注⑿正义烈,美也。言臣虏之劳,犹不美于此矣。又烈,酷也。禹凿龙门,通大夏,道决黄河洪水放之海,身持锹杵,使膝胫无毛,贱臣奴虏之勤劳,不酷烈于此辛苦矣。 注⒀正义直拱反。 注⒁正义音境。 注⒂正义为,于伪反。 注⒃正义卒,子律反。囚,在由反。谓禁锢也。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八月己亥,①赵高欲为乱,恐髃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髃臣皆畏高。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卯’。” 高前数言“关东盗毋能为也”,及项羽虏秦将王离等钜鹿下而前,章邯等军数却,上书请益助,燕、赵、齐、楚、韩、魏皆立为王,自关以东,大氐①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泾水为祟。” ②二世乃斋于望夷宫,③欲祠泾,沈四白马。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高惧,乃阴与其貋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于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使郎中令为内应,④诈为有大贼,令乐召吏发卒,追劫乐母置高舍。遣乐将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宫殿门,缚韂令仆射,曰:“贼入此,何不止?”韂令曰:“周庐设卒甚谨,⑤安得贼敢入宫?”乐遂斩韂令,直将吏入’行射,郎宦者大惊,或走或格,格者辄死,死者数十人。 郎中令与乐俱入,射上幄坐帏。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斗。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诛,安得至今?”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⑥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 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注①正义丁礼反。氐犹略。 注②正义虽遂反。 注③集解张晏曰:“望夷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道东故亭处是也。临泾水作之,以望北夷。”正义括地志云:“秦望夷宫在雍州咸阳县东南八里。张晏云临泾水作之,望北夷。”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郎中令赵成。” 注⑤集解西京赋曰:“徼道外周,千庐内傅。”薛综曰:“士傅宫外,内为庐舍,昼则巡行非常,夜则警备不虞。” 注⑥集解蔡邕曰:“髃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 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 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髃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 ①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②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③ 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④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余,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⑤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主命分天下王诸侯,秦竟灭矣。后五年,天下定于汉。 注①集解详音羊。 注②集解应劭曰:“霸水上地名,在长安东三十里。古名滋水,秦穆公更名霸水。” 注③集解应劭曰:“组者,天子黻也。系颈者,言欲自杀。素车白马,丧人之服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霸陵。”骃案:苏林曰“亭名,在长安东十三里”。 注⑤索隐谓合关东为从长也。 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闲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觽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櫌白梃,①望屋而食,②横行天下。③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④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觽要市于外,⑤ 以谋其上。髃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櫌,田器,音忧。”索隐徐以櫌为田器,非也。孟康以櫌为鉏柄,盖得其近也。 注②索隐言其兵蚕食天下,不裹粮而行。 注③索隐谓轻前敌,不部伍旅进也。舞阳侯曰“横行匈奴中”是也。 注④集解骃案:鹖冠子曰“德万人者谓之俊,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索隐谓武臣、田儋、魏豹之属。 注⑤索隐此评失也。章邯之降,由赵高用事,不信任军将,一则恐诛,二则楚兵既盛,王离见虏,遂以兵降耳。非三军要市于外以求封明矣。要,平声。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能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①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阨,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②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大,一作‘小’。” 注②索隐贾谊书“安”作“案”。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 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①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注①索隐贾谊书“五”作“王”。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①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②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④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注①索隐按:春秋纬曰诸侯冰散席卷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括,结囊也。言其能包含天下。”索隐注同。 注③索隐商君,卫公孙鞅,仕秦为左庶长,遂为秦制法,孝公致霸,封之于商,号商君。 注④索隐战国策曰:“苏秦亦为秦连衡。”高诱曰:“合关东从通之秦,故曰连衡也。”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①相与为一。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韂、中山之觽。于是六国之士③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④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⑤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⑥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缔,结也。” 注②索隐言孟尝等四君皆为其国共相约结为从,以离散秦之横。 注③索隐六国者,韩、魏、赵、燕、齐、楚是也。与秦为七国,亦谓之七雄。又六国与宋、韂、中山为九国。其三国盖微,又前亡。 注④集解徐广曰:“越,一作‘经’。或自别有此人,不必宁越也。”索隐宁越,赵人,贾谊作“宁越”。徐尚,未详。苏秦,东周洛阳人。吕氏春秋“杜赫以安天下说周昭文君”,高诱曰“杜赫,周人也”。 注⑤索隐战国策齐明,东周臣,后仕秦、楚及韩。周最,周之公子,亦仕秦。 陈轸,夏人,亦仕秦。昭滑,楚人。楼缓,魏文侯弟,所谓楼子也。苏厉,秦之弟,仕齐。乐毅本齐臣,入燕,燕昭王以客礼待之,以为亚卿。翟景,未详也。 注⑥索隐吴起,韂人,事魏文侯为将。孙膑,孙武之后也。吕氏春秋曰“王廖贵先,儿良贵后”,二人皆天下之豪士。田忌,齐将也。廉颇,赵将也。赵奢亦赵之将。 注⑦集解徐广曰:“卤,楯也。” 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①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②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③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④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⑤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⑥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⑦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注①集解张晏曰:“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 注②集解徐广曰:“拊,拍也,音府。一作‘槁朴’。”索隐贾本论作“槁朴”。 注③集解韦昭曰:“越有百邑。” 注④集解应劭曰:“坏坚城,恐人复阻以害己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斩,一作‘践’。”骃案:服虔曰“断华山为城”。索隐斩,亦作“践”,亦出贾本论。又崔浩云:“践,登也。” 注⑥集解如淳曰:“何犹问也。”索隐崔浩云:“何或为‘呵’。”汉旧仪:“宿韂郎官分五夜谁呵,呵夜行者谁也。”何呵字同。 注⑦索隐金城,言其实且坚也。韩子曰“虽有金城汤池”,汉书张良亦曰“关中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秦王既没,余威振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①甿隶之人,②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闲,而倔起什伯之中, ③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注①集解服虔曰:“以绳系户枢也。”孟康曰:“瓦瓮为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甿,古‘氓’字。氓,民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首出十长百长之中。”如淳曰:“时皆辟屈在十百之中。”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韂﹑中山之君;鉏櫌棘矜,②非锬于句戟长铩也; ③适戍之觽,非抗于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④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①集解韦昭曰:“殽谓二殽。函,函谷关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以鉏柄及棘作矛槿也。”如淳曰:“櫌椎,块椎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锬,一作‘铦’。”骃案:如淳曰“长刃矛也”。又曰“钩戟似矛,刃下有铁,横方上钩曲也”。铩音所拜反。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絜东’之‘絜’。”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①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觽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本有此篇,无前者‘秦孝公’已下,而又以‘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继此末也。”索隐按:贾谊过秦论以“孝公”已下为上篇,“秦兼并诸侯山东三十余郡”为下篇。邹诞生云“太史公删贾谊过秦篇着此论,富其义而省其辞。咛先生增续既已混殽,而世俗小智不唯删省之旨,合写本论于此,故不同也。今颇亦不可分别”。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 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夡,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①而饥者甘糟嗳,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乡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圉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 即四海之内,皆讙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② 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觽,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觽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短’,小襦也,音竖。”索隐赵岐曰:“褐以毛毳织之,若马衣。或以褐编衣也。”裋,一音竖。谓褐布竖裁,为劳役之衣,短而且狭,故谓之短褐,亦曰竖褐。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无此上五字。” 襄公立,享国十二年。初为西畤。葬西垂。①生文公。 注①索隐此已下重序列秦之先君立年及葬处,皆当据秦纪为说,与正史小有不同,今取异说重列于后。襄公,秦仲孙,庄公子,救周,周始命为诸侯。初为西畤,祠白帝。立十三年,葬西土。 文公立,居西垂宫。五十年死,葬西垂。①生静公。 注①索隐作鄜畤,又作陈宝祠。 静公不享国而死。生宪公。 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死,葬衙。①生武公﹑德公﹑出子。 注①集解地理志云冯翊有衙县。索隐宪公灭荡社,居新邑,葬衙。本纪宪公徙居平阳,葬西山。 出子享国六年,居西陵。①庶长弗忌﹑威累﹑参父三人,率贼贼出子鄙衍,葬衙。武公立。 注①索隐一云居西陂,葬衙。本纪不云。 武公享国二十年。居平阳封宫。①葬宣阳聚东南。②三庶长伏其罪。德公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云居平封宫。” 注②索隐纪云葬平阳,初以人从死。 德公享国二年。居雍大郑宫。生宣公﹑成公﹑缪公。葬阳。初伏,以御蛊。① 注①索隐二年初伏。本纪此已下居葬绝不言也。 宣公享国十二年。居阳宫。葬阳。①初志闰月。 注①索隐四年,作密畤。 成公享国四年,居雍之①宫。葬阳。齐伐山戎﹑孤竹。 注①集解徐广曰:“之,一作‘走’。” 缪公享国三十九年。天子致霸。葬雍。缪公学着人。①生康公。 注①索隐着音宁,又音贮,着即宁也。门屏之闲曰宁,谓学于宁门之人。故诗云 “俟我于着乎而”是也。 康公享国十二年。居雍高寝。葬竘社。生共公。 共公享国五年,居雍高寝。葬康公南。生桓公。 桓公享国二十七年。居雍太寝。葬义里丘北。生景公。① 注①索隐一作“僖公”。系本云名后伯车。 景公享国四十年。居雍高寝,葬丘里南。①生毕公。② 注①正义丘,一作“二”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春秋作‘哀公’。” 毕公享国三十六年。①葬车里北。生夷公。 注①正义一作“三十七年”。 夷公不享国。死,葬左宫。生惠公。① 注①正义十年,葬车里。元年,孔子行鲁相事。 惠公享国十年。葬车里*(康景)*。生悼公。 悼公享国十五年。①葬僖公西。城雍。生剌②龚公③。 注①正义*(雍)*本纪作“十四年”。 注②正义一作“利”。 注③索隐一作“厉共公”。 剌龚公享国三十四年。葬入里。①生躁公﹑②怀公。③其十年,彗星见。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人’。” 注②索隐又作“趮公”。正义十四年,居受寝,葬悼公南也。 注③正义四年,葬栎圉氏。 躁公享国十四年。居受寝。葬悼公南。其元年,彗星见。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年表云‘星昼见’。” 怀公从晋来。享国四年。葬栎圉氏。生灵公。诸臣围怀公,怀公自杀。 肃灵公,昭子子也。①居泾阳。享国十年。葬悼公西。生简公。 注①集解徐广曰:“怀公生昭子,昭子生灵公。”索隐纪年及系本无“肃”字。 立十年,表同,纪十二年。 简公从晋来。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①生惠公。其七年。百姓初带剑。 注①索隐按:本纪简公名悼子,即剌龚公之子,怀公弟也。且纪及系本皆以为然,今此文云“灵公”,谬也。立十六年,葬僖公西。 惠公享国十三年。葬陵圉。①生出公。 注①索隐王劭按纪年云“简公后次敬公,敬公立十三年,乃至惠公”,辞即难凭,时参异说。 出公享国二年。①出公自杀,葬雍。 注①索隐系本谓“少主”。 献公享国二十三年。①葬嚣圉。生孝公。 注①集解徐广曰:“灵公子。”索隐系本称“元献公”。立二十二年,表同,纪二十四年。 孝公享国二十四年。①葬弟圉。生惠文王。其十三年,始都咸阳。② 注①索隐本纪十二年。 注②正义本纪云“十二年作咸阳,筑冀阙”,是十三年始都之。 惠文王享国二十七年。①葬公陵。②生悼武王。 注①索隐十九而立。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秦惠文王陵在雍州咸阳县西北一十四里。” 悼武王享国四年,葬永陵。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皇甫谧曰葬毕,今按陵西毕陌。”索隐系本作“武烈王”。 十九而立,立三年。本纪四年。正义括地志云:“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阳县西十里,俗名周武王陵,非也。” 昭襄王享国五十六年。葬顡阳。①生孝文王。 注①索隐十九年而立,葬芷陵也。正义括地志云:“秦庄襄王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三十五里,俗亦谓为子楚。始皇陵在北,故亦谓为见子陵。” 孝文王享国一年。葬寿陵。生庄襄王。 庄襄王享国三年。葬顡阳。生始皇帝。吕不韦相。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 孝公立十六年。时桃李冬华。 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有新生婴儿曰“秦且王”。 悼武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三年,渭水赤三日。 昭襄王生十九年而立。立四年,初为田开阡陌。 孝文王生五十三年而立。 庄襄王生三十二年而立。立二年,取太原地。庄襄王元年,大赦,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布惠于民。东周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始皇享国三十七年。葬郦邑。①生二世皇帝。始皇生十三年而立。 注①正义郦,力知反。 二世皇帝享国三年。葬宜春。①赵高为丞相安武侯。二世生十二年而立。②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秦故胡亥陵在雍州万年县南三十四里。”上文“葬以黔首” 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本纪云二十一。” 右秦襄公至二世,六百一十岁。① 注①正义秦本纪自襄公至二世,五百七十六年矣。年表自襄公至二世,五百六十一年。三说并不同,未知孰是。 孝明皇帝十七年①十月十五日乙丑,曰:② 注①正义班固典引云后汉明帝永平十七年,诏问班固:“太史迁赞语中宁有非邪?” 班固上表陈秦过失及贾谊言答之。 注②索隐此已下是汉孝明帝访班固评贾马赞中论秦二世亡天下之得失,后人因取其说附之此末。 周历已移,①仁不代母。秦直其位,②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③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 ④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⑤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⑥距之⑦称始皇。 注①正义周初卜世三十,卜年七百,以五序得其道,故王至三十七,岁至八百六十七。历数既过,秦并天下,是周历已移也。 注②索隐周历已移,周亡也。仁不代母,谓周得木德,木生火,周为汉母也。 言历运之道,仁恩之情,子不代母而王,谓火不代木,言汉不合即代周也。秦值其闰位,得在木火之闲也。此论者之辞也。正义始皇以为周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之始也。按:周木德也,秦水德也。五行之运,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所生者为母,出者为子。帝王之次,子代母。 秦称水是母代子,故言若有德之君相代,不母承其子。直音值。言秦并天下称帝,是秦德值帝王之位。 注③集解始皇初为秦王,年十三也。索隐吕政者,始皇名政,是吕不韦幸姬有娠,献庄襄王而生始皇,故云吕政。 注④正义谓置郡县,坏井田,开阡陌,不立侯王,始为伏腊;又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常﹑郎中令﹑仆射﹑廷尉﹑典客﹑宗正﹑少府﹑中尉﹑将作﹑詹事﹑水衡都尉﹑监﹑守﹑县令﹑丞等,皆施于后王,至于隋﹑唐矣。 注⑤正义盖者,疑辞也。言始皇之威,能吞并天下称帝,疑得圣人之威灵,河神之图录。 注⑥正义狼音郎。狼,狐,主弓矢星。天官书云参伐主斩艾事。言秦据蹈狼﹑狐﹑参﹑伐之气,驱灭天下。 注⑦正义上音巨。之,至也。 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① 不威不伐恶,②不笃不虚亡,③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注①正义畜,许又反。言胡亥人身有头面,口能言语,不辨好恶,若六畜之鸣。 注②正义此五字为一句也。 注③正义言胡亥藉帝王之威器,残酷暴虐滋己恶,恶既深笃,以至灭亡,岂其虚哉。 子婴度次得嗣,冠玉冠,①佩华绂,②车黄屋,③从④百司,谒七庙。 小人乘非位,莫不怳忽失守,偷安日日,独能长念却虑,父子作权,近取于户牖之闲,竟诛猾臣,为⑤君讨贼。高死之后,宾婚未得尽相劳,餐未及下咽,酒未及濡唇,楚兵已屠关中,真人翔霸上,素车婴组,奉其符玺,以归帝者。 郑伯茅旌鸾刀,严王退舍。⑥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⑦贾谊﹑司马迁曰: “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⑧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⑨误哉!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复责小子,⑩云秦地可全,所谓不通时变者也。纪季以酅,春秋不名。⑾吾读秦纪,至于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⑿ 注①正义上“冠”音绾。 注②正义音拂。 注③集解蔡邕曰:“黄屋者,盖以黄为里。” 注④正义才用反。 注⑤正义于伪反。 注⑥集解公羊传曰:“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庄王退舍七里。”何休曰:“茅旌,鸾刀,祭祀宗庙所用也。执宗庙器者,示以宗庙血食自归。”正义旌音精。严音庄。 注⑦索隐宋均曰:“言如鱼之烂,从内而出。” 注⑧正义言秦国败坏,若屋宇崩颓,觽瓦解散也。 注⑨正义日音驲。一日之孤谓子婴。 注⑩正义亦谓子婴。 注⑾集解春秋曰:“纪季以酅入于齐。”公羊传曰:“何以不名?贤之也。 谓设五庙以存姑姊妹也。”正义酅音户圭反。括地志云:“安平城在青州临淄县东十九里,古纪之酅邑。帝王纪云周之纪国,姜姓也。纪侯谮齐哀公于周懿王,王烹之。外传曰纪侯入为周士。竹书云齐襄公灭纪﹑郱﹑鄑﹑郚。” 又括地志云:“郱城在青州临朐县东三十里。鄑城在北海县东北七十里。郚城在密州安丘县界。”郱音骈。鄑音訾。按: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国既崩绝,箕子﹑比干尚不能存殷,庸主子婴焉能救秦之败?以贾谊﹑史迁不通时变,不如纪季之深识也。季,纪侯少弟,不书名,故曰纪季。 注⑿集解徐广曰:“班固典引曰‘永平十七年,诏问臣固,太史迁赞语中宁有非邪?臣对,贾谊言子婴得中佐,秦未绝也。此言非是,臣素知之耳’。” 【索隐述赞】六国陵替,二周沦亡。并一天下,号为始皇。阿房云构,金狄成行。南游勒石,东瞰浮梁。滈池见遗,沙丘告丧。二世矫制,赵高是与。诈因指鹿,灾生噬虎。子婴见推,恩报君父。下乏中佐,上乃庸主。欲振颓纲,云谁克补。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七 项羽本纪 第七 [/TD][/TR][/ALIGN]

[TR]项籍者,下相人也,①字羽。②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⑤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⑥故姓项氏。 注①集解地理志临淮有下相县。索隐县名,属临淮。案:应劭云“相,水名,出沛国。沛国有相县,其水下流,又因置县,故名下相也”。正义括地志云:“相故城在泗州宿豫县西北七十里,秦县。”项,胡讲反。籍,秦昔反。 注②索隐按:下序传籍字子羽也。 注③索隐按:崔浩云“伯﹑仲﹑叔﹑季,兄弟之次,故叔云叔父,季云季父”。 注④正义燕,乌贤反。 注⑤集解始皇本纪云:“项燕自杀。”索隐此云为王翦所杀,与楚汉春秋同,而始皇本纪云项燕自杀。不同者,盖燕为王翦所围逼而自杀,故不同耳。 注⑥索隐地理志有项城县,属汝南。正义括地志云:“今陈州项城县城即古项子国。”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①乃请蕲②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③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④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⑤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①索隐按:逮训及。谓有罪相连及,为栎阳县所逮录也。故汉*(史)**[世]*每制狱皆有逮捕也。正义栎音药。逮音代。 注②集解苏林曰:“蕲音机,县,属沛国。” 注③集解应劭曰:“项梁曾坐事传系栎阳狱,从蕲狱掾曹咎取书与司马欣。抵,归;已,止也。”韦昭曰:“抵,至也。谓梁尝被栎阳县逮捕,梁乃请蕲狱掾曹咎书至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故得止息也。”索隐按:服虔云“抵,归也”。韦昭云“抵,至也。” 刘伯庄云“抵,相凭托也”。故应劭云“项梁曾坐事系栎阳狱,从蕲狱掾曹咎取书与司马欣。抵,归;已,息也”。 注④索隐韦昭云:“浙江在今钱塘。”浙音“折狱”之“折”。晋灼音逝,非也。盖其流曲折,庄子所谓“淛河”,即其水也。淛折声相近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扛,举也。”索隐说文云:“横关对举也。”韦昭云:“扛,举也。”音江。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①其九月,会稽守②通谓梁曰:③“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④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⑤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⑥一府中皆慑伏,⑦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觽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⑧ 注①索隐徐氏以为在沛郡,即蕲县大泽中。 注②集解徐广曰:“尔时未言太守。”正义守音狩。汉书云景帝中二年七月,更郡守为太守。 注③集解楚汉春秋曰:“会稽假守殷通。”正义按:言“假”者,兼摄之也。 注④索隐按:谓先举兵能制得人,后则为人所制。故荀卿子曰“制人之与为人制也,其相去远矣”。 注⑤正义张晏云:“项羽杀宋义时,桓楚为羽使怀王。” 注⑥索隐此不定数也。自百已下或至八十九十,故云数十百。 注⑦索隐说文云:“詟,失气也。”音之涉反。 注⑧集解李奇曰:“徇,略也。”如淳曰:“徇音‘抚徇’之‘徇’。徇其人民。”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①未能下。②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③拜梁为楚王上柱国。④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⑤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⑥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⑦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⑧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觽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⑨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不邳。⑩ 注①正义扬州。 注②正义胡嫁反。以兵威服之曰下。 注③正义矫,纪兆反。召平从广陵渡京口江至吴,诈陈王命拜梁。 注④集解徐广曰:“二世之二年正月也。”骃案:应劭曰“上柱国,上卿官,若今相国也”。 注⑤集解晋灼曰:“东阳县本属临淮郡,汉明帝分属下邳,后复分属广陵。” 索隐下音如字。按:以兵威伏之曰下,胡嫁反。彼自归伏曰下,如字读。他皆放此。东阳,县名,属广陵也。正义括地志:“东阳故城在楚州盱眙县东七十里,秦东阳县城也,在淮水南。” 注⑥集解晋灼曰:“汉仪注云令吏曰令史,丞吏曰丞史。”正义楚汉春秋云东阳狱史陈婴。 注⑦集解应劭曰:“苍头特起,言与觽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如淳曰:“魏君兵卒之号也。战国策魏有苍头二十万。”索隐晋灼曰: “殊异其军为苍头,谓着青帽。”如淳曰:“特起犹言新起也。”按:为苍头军特起,欲立陈婴为王,婴母不许婴称王,言天下方乱,未知瞻乌所止。 注⑧集解张晏曰:“陈婴母,潘旌人,墓在潘旌。”索隐按:潘旌是邑聚之名,后为县,属临淮。 注⑨集解服虔曰:“英布起于蒲地,因以为号。”如淳曰:“言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此自更有蒲将军。”索隐按:布姓英,咎繇之后,后以罪被黥,故改姓黥以应相者之言。韦昭云“蒲,姓也”,是英布与蒲将军二人共以兵属项梁也。故服虔以为 “英布起蒲”,非也。按:黥布初起于江湖之闲。 注⑩正义被悲反。下邳,泗水县也。应劭云:“邳在薛,徙此,故曰下邳。” 按:有上邳,故曰下邳。 当是时,秦嘉①已立景驹为楚王,②军彭城东,③欲距项梁。项梁谓军吏曰:“陈王先首事,战不利,未闻所在。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 乃进兵击秦嘉。秦嘉军败走,追之至胡陵。④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景驹走死梁地。项梁已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西。章邯军至栗,⑤项梁使别将朱鸡石﹑余樊君与战。余樊君死。朱鸡石军败,亡走胡陵。项梁乃引兵入薛,⑥诛鸡石。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⑦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还报项梁。项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计事。此时沛公亦起沛,往焉。 注①集解陈涉世家曰:“秦嘉,广陵人。” 注②集解文颖曰;“景驹楚族,景氏,驹名。”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徐州彭城县,古彭祖国也。”言秦嘉军于此城之东。 注④集解邓展曰:“今胡陆,属山阳。汉章帝改曰胡陵。” 注⑤集解徐广曰:“县名,在沛。” 注⑥正义括地志云:“故薛城古薛侯国也,在徐州滕县界,黄帝之所封。左传曰定公元年薛宰云‘薛之祖奚仲居薛,为夏车正’,后为孟尝君田文封邑也。” 注⑦正义许州襄城县。 居鄛人范增,①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②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③‘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④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窎午之将⑤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⑥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闲,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⑦从民所望也。⑧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⑨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注①索隐晋灼音“剿绝”之“剿”。地理志居鄛县在庐江郡,音巢,是故巢国,夏桀所奔。荀悦汉纪云:“范增,阜陵人也。” 注②正义顾著作云:“固宜当应败也。”当音如字。 注③集解徐广曰:“楚人也,善言阴阳。”骃案:文颖曰“南方老人也”。索隐徐广云:“楚人善言阴阳者,见天文志也。”正义虞喜志林云:“南公者,道士,识废兴之数,知亡秦者必于楚。”汉书艺文志云南公十三篇,六国时人,在阴阳家流。 注④集解瓒曰;“楚人怨秦,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索隐臣瓒与苏林解同。 韦昭以为三户,楚三大姓昭﹑屈﹑景也。二说皆非也。按:左氏“以畀楚师于三户”,杜预注云“今丹水县北三户亭”,则是地名不疑。正义按:服虔云“三户,漳水津也”。孟康云“津峡名也,在邺西三十里”。括地志云“浊漳水又东经葛公亭北,经三户峡,为三户津,在相州滏阳县界”。然则南公辨阴阳,识废兴之数,知秦亡必于三户,故出此言。后项羽果度三户津破章邯军,降章邯,秦遂亡。是南公之善谶。 注⑤集解如淳曰:“窎午犹言窎起也。觽窎飞起,交横若午,言其多也。”索隐凡物交横为午,言窎之起交横屯聚也。故刘向传注云“窎午,杂沓也”。又郑玄曰“一纵一横为午”。 注⑥正义为,于伪反。 注⑦集解徐广曰:“此时二世之二年六月。” 注⑧集解应劭曰:“以祖谥为号者,顺民望。” 注⑨集解郑氏曰:“音煦怡。”正义盱,况于反。眙,以之反。盱眙,今楚州,临淮水,怀王都之。 居数月,引兵攻亢父,①与齐田荣﹑司马龙且②军救东阿,③大破秦军于东阿。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赵。角弟田闲故齐将,居赵不敢归。田荣立田儋子市为齐王。项梁已破东阿下军,遂追秦军。数使使趣④齐兵,欲与俱西。田荣曰:“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闲,乃发兵。”项梁曰:“田假为与国之王,⑤穷来从我,不忍杀之。”赵亦不杀田角﹑田闲以市于齐。⑥齐遂不肯发兵助楚。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⑦屠之。西破秦军濮阳东,⑧秦兵收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⑨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雝丘,⑩大破秦军,斩李由。 ⑾还攻外黄,⑿外黄未下。 注①正义亢音刚,又苦浪反。父音甫。括地志云:“亢父故城在兖州任城县南五十一里。” 注②正义子余反。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东阿故城在济州东阿县西南二十五里,汉东阿县城,秦时齐之阿也。” 注④正义下“使”色吏反。趣音促。 注⑤集解如淳曰:“相与交善为与国,党与也。”索隐按:高诱注战国策云“与国,同祸福之国也。” 注⑥集解张晏曰:“若市买相贸易以利也。梁救荣难,犹不用命。梁念杀假等,荣未必多出兵,不如依春秋寄公待以礼也,又可以贸易他利,以除己害,遂背德可辅假以伐齐,故曰市贸易也,”晋灼曰:“假,故齐王建之弟,欲令楚杀之,以为己利,而楚保全不杀,以买其计,故曰市也。”索隐按:张晏云“市,贸易也”韦昭云“市利于齐也”,故刘氏亦云“市犹要也”。留田假而不杀,欲以要胁田荣也。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濮州雷泽县,本汉城阳,在州东九十一里。地理志云城阳属济阴郡,古郕伯国,姬姓之国。史记周武王封季弟载于郕,其后迁于城之阳,故曰城阳。”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濮阳县在濮州西八十六里濮县也,古吴之国。”按:攻城阳,屠之,西破秦军濮阳县也。东即此县东。 注⑨正义定陶,曹州城也。从濮阳南攻定陶。 注⑩正义雍丘,今汴州县也。地理志云“古□国,武王封禹后于□,号东楼公,二十一世简公,为楚所灭”,即此城也。 注⑾集解应劭曰:“由,李斯子也。” 注⑿正义括地志云:“故周城即外黄之地,在雍丘县东。”张晏曰:“魏郡有内黄县,故加‘外’也。”臣瓒曰:“县有黄沟,故名。” 项梁起东阿,西,*(北)**[比]*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乃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①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 “然。”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 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② 注①集解张晏曰:“显,名也。高陵,县名。”索隐按:晋灼云“高陵属琅邪”。 注②集解应劭曰:“砀,属梁国。”苏林曰:“砀音唐。”正义括地志云:“宋州砀山县,本汉砀县也,在宋州东百五十里。”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闲围钜鹿,①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②陈余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钜鹿之北,此所谓河北之军也。 注①集解张晏曰:“涉,姓;闲,名。秦将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恐敌抄辎重,故筑墙垣如街巷也。” 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①以沛公为砀郡长,②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注①集解应劭曰:“天子曰师尹,诸侯曰令尹,时去六国尚近,故置令尹。” 瓒曰:“诸侯之卿,唯楚称令尹。时立楚之后,故置官司皆如楚旧。” 注②集解苏林曰:“长如郡守也。”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①子冠军。②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③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鰦不可以破虮虱。 ④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⑤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⑥饮酒高会。⑦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⑧军无见粮,⑨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⑩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⑾皆曰: “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⑿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⒀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庆’。” 注②集解文颖曰:“卿子,时人相褒尊之辞,犹言公子也。上将,故言冠军。” 张晏曰:“若霍去病功冠三军,因封为冠军侯,至今为县名。” 注③索隐按:傅宽传云“从攻安阳﹑扛里”,则安阳与扛里俱在河南。颜师古以为今相州安阳县。按:此兵犹未渡河,不应即至相州安阳。今检后魏书地形志,云“己氏有安阳城,隋改己氏为楚丘”,今宋州楚丘西北四十里有安阳故城是也。正义括地志云: “安阳县,相州所理县。七国时魏宁新中邑,秦昭王拔魏宁新中,更名安阳。”张耳传云章邯军钜鹿南,筑甬道属河,饷王离。项羽数绝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围钜鹿下。又云渡河湛船,持三日粮。按:从滑州白马津赍三日粮不至邢州,明此渡河,相州漳河也。 宋义遣其子襄相齐,送之至无盐,即今郓州之东宿城是也。若依颜监说,在相州安阳,宋义送子不可弃军渡河,南向齐,西南入鲁界,饮酒高会,非入齐之路。义虽知送子曲,由宋州安阳理顺,然向钜鹿甚远,不能数绝章邯甬道及持三日粮至也。均之二理,安阳送子至无盐为长。济河绝甬道,持三日粮,宁有迟留?史家多不委曲说之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用力多而不可以破虮虱,犹言欲以大力伐秦而不可以救赵也。” 索隐张晏云:“搏音博。”韦昭云“鰦大在外,虱小在内”。故颜师古言“以手击牛之背,可以杀其上鰦,而不能破其内虱,喻方欲灭秦,不可与章邯即战也”。邹氏搏音附。今按:言鰦之搏牛,本不拟破其上之虮虱,以言志在大不在小也。 注⑤正义很,何恳反。 注⑥索隐按:地理志东平郡之县,在今郓州之东也。 注⑦集解韦昭曰:“皆召尊爵,故云高。”索隐韦昭曰:“皆召高爵者,故曰高会。” 服虔云:“大会是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芋,一作‘半’。半,五升器也。”骃案:瓒曰“士卒食蔬菜,以菽杂半之。”索隐芋,蹲鸱也。菽,豆也。故臣瓒曰“士卒食蔬菜,以菽半杂之”,则芋菽义亦通。汉书作“半菽”。徐广曰:“芋,一作‘半’。半,五升也。”王劭曰: “半,量器名,容半升也。” 注⑨正义胡练反。颜监云:“无见在之粮。” 注⑩索隐私,谓使其子相齐,是徇其私情。崔浩云:“徇,营也。” 注⑾集解如淳曰:“梧音悟。枝梧犹枝捍也。”瓒曰:“小柱为枝,邪柱为梧,今屋梧邪柱是也。”正义枝音之移反。梧音悟。 注⑿正义未得怀王命也。假,摄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二世三年十一月。”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① 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②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③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④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①正义漳水。 注②集解文颖曰:“秦将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惴音章瑞反。” 注④集解张晏曰:“军行以车为陈,辕相向为门,故曰辕门。” 章邯军棘原,①项羽军漳南,②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③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 长史欣恐,还走其军,④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 “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余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⑤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⑥竟斩阳周。⑦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却,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⑧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⑨妻子为僇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⑩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⑾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污水上,⑿大破之。 注①集解张晏曰:“在漳南。”晋灼曰:“地名,在钜鹿南。”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浊漳水一名漳水,今俗名柳河,在邢州平乡县南。注水经云漳水一名大漳水,兼有欍水之目也。” 注③集解凡言司马门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主武事。总言之,外门为司马门也。索隐按:天子门有兵阑,曰司马门也。 注④正义走音奏。 注⑤索隐韦昭云:“赵奢子括也,代号马服。”崔浩云:“马服,赵官名,言服武事。” 注⑥索隐服虔云:“金城县所治。”苏林曰:“在上郡。”崔浩云:“蒙恬树榆为塞也。” 注⑦集解孟康曰:“县属上郡。”正义括地志云:“宁州罗川县在州东南七十里,汉阳周县。” 注⑧索隐此诸侯谓关东诸侯也。何以知然?文颖曰:“关东为从,关西为横。” 高诱曰:“关东地形从长,苏秦相六国,号为合从。关西地形横长,张仪相秦,坏关东从,使与秦合,号曰连横。” 注⑨索隐公羊传云:“加之鈇质。”何休云:“要斩之罪。”崔浩云:“质,斩人椹也。”又郭注三苍云:“质,莝椹也。” 注⑩集解张晏曰:“候,军候。”索隐候,军候,官名。始成,其名。 注⑾集解服虔曰:“漳水津也。”张晏曰:“三户,地名,在梁淇西南。” 孟康曰:“津峡名也,在邺西三十里。”索隐水经注云“漳水东经三户峡,为三户津”也。淇当为“湛”。案:晋八王故事云“王浚伐邺,前至梁湛”,盖梁湛在邺西四十里。孟康云“在邺西三十里”。又阚骃十三州志云“邺北五十里梁期故县也”,字有不同。 注⑿集解徐广曰:“在邺西。”索隐污音于。郡国志邺县有污城。郦元云“污水出武安山东南,经污城北入漳”。正义括地志云:“污水源出怀州河内县北大行山。”又云:“故邘城在河内县西北二十七里,古邘国地也。左传云‘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 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①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二世三年七月也。”骃案:应劭曰“洹水在汤阴界。殷墟,故殷都也”。瓒曰“洹水在今安阳县北,去朝歌殷都一百五十里。然则此殷虚非朝歌也。汲頉古文曰‘盘庚迁于此’,汲冢曰‘殷虚南去邺三十里’。是旧殷虚,然则朝歌非盘庚所迁者”。索隐按:释例云“洹水出汲郡林虑县,东北至长乐入清水”是也。汲頉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虚,南去邺州三十里”,是殷虚南旧地名号北蒙也。 注②正义胡郎反。 到新安。①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觽,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②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新安故城在洛州渑池县东一十三里,汉新安县城也。即坑秦卒处。” 注②集解徐广曰:“汉元年十一月。” 行略定秦地。函谷关①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②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注①集解文颖曰:“时关在弘农县衡山岭,今移在河南谷城县。”索隐文颖曰:“在弘农县衡山岭,今移在谷城。”颜师古云:“今桃林县南有洪滔螕水,即古之函关。”按:山形如函,故称函关。正义括地志云:“函谷关在陕州桃林县西南十二里,秦函谷关也。图记云西去长安四百余里,路在谷中,故以为名。” 注②集解孟康曰:“在新丰东十七里,旧大道北下阪口名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①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②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柰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③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柰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注①索隐名缠,字伯,后封射阳侯。 注②正义为,于伪反。 注③集解徐广曰:“鲰音士垢反,鱼名。”骃案:服虔曰:“鲰音浅。鲰,小人貌也。”瓒曰“楚汉春秋鲰,姓也”。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①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②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③交戟之韂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④韂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⑤头发上指,目眦尽裂。⑥项王按剑而跽⑦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⑧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注①集解如淳曰:“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管仲为仲父。” 注②正义项羽从弟。 注③正义拥,纡拱反。盾,食允反。 注④正义直江反。 注⑤正义瞋,昌真反。 注⑥正义眦,自赐反。 注⑦索隐其纪反,谓长跪。 注⑧索隐啖,徒览反。凡以食餧人则去声,自食则上声。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①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柰何?” 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②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闲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闲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③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④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本无‘都’字。” 注②索隐汉书作“纪通”。通,纪成之子。 注③集解如淳曰:“脱身逃还其军。” 注④集解徐广曰:“唉,乌来反。”索隐音虚其反。皆叹恨发声之辞。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①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②项王闻之,烹说者。 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 注②集解张晏曰:“沐猴,猕猴也。”索隐言猕猴不任久着冠带,以喻楚人性躁暴。果然,言果如人言也。 注③集解楚汉春秋﹑杨子法言云说者是蔡生,汉书云是韩生。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 谓曰:“天下初发难时,①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②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③ 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④王巴﹑蜀﹑汉中,都南郑。⑤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⑥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 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⑦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⑧ 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⑨徙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瑕丘⑩申阳者,⑾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⑿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⒀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⒁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⒂鄱君⒃吴芮率百越佐诸侯,⒄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⒅义帝柱国共敖⒆将兵击南郡,功多,因立敖为临江王,⒇都江陵。(21)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22)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荼为燕王,都蓟。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23)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菑。(24)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25)田荣者,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成安君(26)陈余弃将印去,不从入关,然素闻其贤,有功于赵,闻其在南皮,(27)故因环封三县。(28)番君将梅鋗(29)功多,故封十万户侯。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30)王九郡,都彭城。(31) 注①集解服虔曰:“兵初起时。”正义难,乃惮反。 注②正义暴,蒲北反。 注③集解苏林曰:“讲,和也。”索隐服虔云:“解,折伏也。”说文云:“讲,和解也。”汉书作“媾解”。苏林云:“媾,和也。”是“讲”之与“媾”俱训和也。业,事也。言虽有疑心,然事已和解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以正月立。” 注⑥索隐孟康曰:“县名。今槐里是也。”韦昭曰:“周时名犬丘,懿王所都,秦欲废之,故曰废丘。”正义括地志云:“犬丘故城一名废丘,故城在雍州始平县东南十里。地理志云汉高二年,引水灌废丘,章邯自杀,更废丘曰槐里。” 注⑦集解韦昭曰:“在长安东,名桃林塞。” 注⑧集解苏林曰:“栎音药。”正义括地志云:“栎阳故城一名万年城,在雍州栎阳东北二十五里。秦献公之城栎阳,即此也。” 注⑨集解文颖曰:“上郡,秦所置,项羽以董翳为翟王,更名为翟。”索隐按: 今鄜州有高奴城。正义括地志云:“延州州城即汉高奴县。” 注⑩集解徐广曰:“一云瑕丘公也。” 注⑾集解服虔曰:“瑕丘县属山阳。申,姓;阳,名。”文颖曰:“姓瑕丘,字申阳。”瓒曰:“瑕丘公申阳是。瑕丘,县名。” 注⑿正义括地志云:“洛阳故城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六里,周公所筑,即成周城也。舆地志云成周之地,秦庄襄王以为洛阳县,三川守理之。后汉都洛阳,改为‘贿’。汉以火德,忌水,故去洛旁‘水’而加‘隹’。魏于行次为土,土,水之忌也,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除‘隹’而加‘水’。” 注⒀正义括地志云:“阳翟,洛州县也。左传云郑伯突入于栎。杜预云栎,郑别都,今河南阳翟县是也。地理志云阳翟县是,属颍川郡,夏禹之国。” 注⒁正义括地志云:“邢州城本汉襄国县,秦置三十六郡,于此置信都县,属钜鹿郡,项羽改曰襄国,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地理志云故邢侯国也。 帝王世纪云邢侯为纣三公,以忠谏被诛。史记云周武王封周公旦之子为邢侯。 左传云‘凡﹑蒋﹑邢﹑茅,周公之胤也’。” 注⒂索隐六县,古国,皋陶之后。正义括地志云:“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县南百三十二里,本六国,偃姓,皋繇之后所封也。黥布亦皋繇之后,居六也。” 注⒃正义番君。番音婆。 注⒄集解韦昭曰:“鄱音蒲河反。初,吴芮为鄱令,故号曰鄱君。今鄱阳县是也。” 注⒅集解文颖曰:“邾音朱,县名,属江夏。”正义说文云音诛。括地志云:“故邾城在黄州黄冈县东南二十里,本春秋时邾国。邾子,曹姓。侠居。至鲁隐公徙蕲。”音机。 注⒆正义共音恭。 注⒇集解汉书音义曰:“本南郡,改为临江国。” 注(21)正义江陵,荆州县。史记江陵,故郢都也。 注(22)集解徐广曰:“都无终。” 注(23)集解徐广曰:“都即墨。”正义括地志云:“即墨故城在莱州胶水县南六十里。古齐地,本汉旧县。”胶音交。在胶水之东。 注(24)索隐按:高纪及田儋传云“临济”,此言“临菑”,误。正义菑,侧其反。括地志云:“青州临菑县也。即古临菑地也。一名齐城,古营丘之地,所封齐之都也。少昊时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崱,殷时有逢伯陵,殷末有薄姑氏,为诸侯,国此地。后太公封,方五百里。” 注(25)正义在济北。 注(26)正义地理志云成安县在颍川郡,属豫州。 注(27)正义括地志云:“故南皮城在沧州南皮县北四里,本汉皮县城,即陈余所封也。” 注(28)集解汉书音义曰:“绕南皮三县以封之。” 注(29)集解韦昭曰:“呼玄反。” 注(30)正义货殖传云淮以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孟康云:“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注(31)集解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正义彭城,徐州县。 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①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②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③趣义帝行,其髃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④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臧荼之国,因逐韩广之辽东,广弗听,荼击杀广无终,并王其地。 注①索隐戏音羲,水名也。言“下”者,如许下﹑洛下然也。按:上文云项羽入至戏西鸿门,沛公还军霸上,是羽初停军于戏水之下。后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则亦还戏下。今言“诸侯罢戏下”,是各受封邑号令讫,自戏下各就国。何须假借文字,以为旌麾之下乎?颜师古﹑刘伯庄之说皆非。 注②集解文颖曰:“居水之上流也。游,或作‘流’。” 注③集解如淳曰:“郴音綝。” 注④集解文颖曰:“郴县有义帝頉,岁时常祠不绝。” 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田都走楚。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杀击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①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陈余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髃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余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余兵,请以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扞蔽。”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陈余悉发三县兵,与齐并力击常山,大破之。张耳走归汉。陈余迎故赵王歇于代,反之赵。赵王因立陈余为代王。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齐与济北﹑胶东。”正义三齐记云:“右即墨,中临淄,左平陆,谓之三齐。” 是时,汉还定三秦。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大怒。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令萧公角等①击彭越。彭越败萧公角等。汉使张良徇韩,乃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 “齐欲与赵并灭楚。”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征兵九江王布。布称疾不往,使将将数千人行。项王由此怨布也。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于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注①集解苏林曰:“官号也。或曰萧令也。时令皆称公。” 春,汉王部①五诸侯兵,②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③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④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⑤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⑥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⑦楚又追击至灵壁东⑧睢水上。⑨汉军却,为楚所挤,⑩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⑾围汉王三澘。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⑿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⒀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⒁从太公、吕后闲行,⒂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劫’。”索隐按:汉书见作“劫”字。 注②集解徐广曰:“塞、翟、魏、殷、河南。”骃案:应劭曰“雍、翟、塞、殷、韩也”。韦昭曰“塞、翟、殷、韩、魏,雍时已败也”。索隐按:徐广、韦昭皆数翟、塞及殷、韩等;颜师古不数三秦,谓常山、河南、韩、魏、殷;顾胤意略同,乃以陈余兵为五:未知孰是。鄙意按:韩王郑昌拒汉,汉使韩信击破之,则是韩兵不下而已破散也。韩不在此数。五诸侯者,塞、翟、河南、魏、殷也。正义师古云:“诸家之说皆非。张良遗羽书曰‘汉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复东’,谓出关之东也。今羽闻汉东之时,汉固已得三秦矣。五诸侯者,谓常山、河南、韩、魏、殷也。此年十月,常山王张耳降,河南王申阳降,韩王郑昌降,魏王豹降,虏殷王卬,皆汉东之后,故知谓此为五诸侯。时虽未得常山之地,功臣年表云‘张耳弃国,与大臣归汉’,则当亦有士卒尔。时雍王犹在废丘被围,即非五诸侯之数也。寻此纪文,昭然可晓。前贤注释,并失指趣。”高纪及汉书皆言“劫五诸侯兵”。凡兵初降,士卒未有自指麾,故须劫略而行。又云“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发谓差点拨发也,收谓劫略收敛也。韦昭云河南、河东、河内。申阳都雒阳,韩王成都阳翟,皆河南也。,魏豹都平阳,河东也。司马卬都朝歌,张耳都襄国,河内也。此三河士则五诸侯兵也。更着雍、塞、翟,则成八诸侯矣。重明颜公之说是。故韩信传云“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是。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徐州)*鲁,兖州曲阜县也。地理志云胡陵在山阳县属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徐州萧县,古萧叔之国,春秋时为宋附庸。帝王世纪云周封子姓之别为附庸也。” 注⑤集解张晏曰:“一日之中也。或曰旦击之,至日中大破。” 注⑥集解瓒曰:“二水皆在沛郡彭城。” 注⑦正义走音奏。 注⑧集解徐广曰:“在彭城。”索隐孟康曰:“故小县,在彭城南。” 注⑨集解徐广曰:“睢水于彭城入泗水。”正义睢音虽。括地志云:“灵壁故城在徐州符离县西北九十里。睢水首受浚仪县莨荡水,东经取虑,入泗,过郡四,行千二百六十里。” 注⑩集解服虔曰:“挤音‘济民’之‘济’。”瓒曰:“排挤也。” 注⑾正义为,于伪反。 注⑿集解徐广曰:“窈亦作‘窅’字。” 注⒀集解服虔曰:“元,长也。食邑于鲁。”韦昭曰:“元,谥也。” 注⒁集解瓒曰:“其音基。”索隐食音异。按:郦、审、赵三人同名,其音合并同,以六国时韂有司马食其,并慕其名。 注⒂集解如淳曰:“闲出,闲步,微行,皆同义也。” 是时吕后兄周吕侯①为汉将兵居下邑,②汉王闲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 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③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闲,汉败楚,④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注①集解徐广曰:“名泽。”正义苏林云:“以姓名侯也。”晋灼云:“外戚表周吕令武侯泽也。吕,县名。封于吕,以为国。”颜师古云:“周吕,封名。令武,其谥也。苏云‘以姓名侯’,非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梁。”正义括地志云:“宋州砀山县本下邑县也,在宋州东一百五十里。”按:今下邑在宋州东一百一十里。 注③集解服虔曰:“傅音附。”孟康曰:“古者二十而傅,三年耕有一年储,故二十三年而后役之。”如淳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畴内学之。 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罢癃。汉仪注‘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韂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 今老弱未尝傅者皆发之。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食货志曰‘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者’。”索隐按:姚氏云“古者更卒不过一月,践更五月而休”。又颜云“五当为‘三’,言一岁之中三月居更,三日戍边,总九十三日。古者役人岁不过三日,此所谓‘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也”。斯说得之。 注④集解应劭曰:“京,县名,属河南,有索亭。”晋灼曰:“索音栅。”正义括地志云:“京县城在郑州荥阳县东南二十里。郑之京邑也。晋太康地志云郑太叔段所居邑。荥阳县即大索城。杜预云成皋东有大索城,又有小索故城,在荥阳县北四里。京相璠地名云京县有大索亭、小索亭,大小氏兄弟居之,故有小大之号。”按:楚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闲,即此三城耳。 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①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 注①集解瓒曰:“敖,地名,在荥阳西北山,临河有大仓。”正义括地志云“敖仓在郑州荥阳县西十五里,县门之东北临汴水,南带三皇山,秦时置仓于敖山,名敖仓云。” 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①“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闲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②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③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和州历阳县,本汉旧县也。淮南子云‘历阳之都,一夕而为湖’。汉帝时,历阳沦为历湖。” 注②正义上如字,下音寺。 注③集解皇览曰“亚父頉在庐江居巢县郭东。居巢廷中有亚父井,吏民皆祭亚父于居巢廷上。长吏初视事,皆祭然后从政。后更造祠郭东,至今祠之。” 正义疽,七余反。崔浩云:“疽,附骨痈也。”括地志云:“髑髅山在庐州巢县东北五里。昔范增居北山之阳,后佐项羽。”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闲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①傅左纛,②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③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注①正义李斐云:“天子车以黄缯为盖裹,”注②集解李斐曰:“纛,毛羽幢也。在乘舆车衡左方上注之。”蔡邕曰“以牦牛尾为之,如斗,或在騑头,或在衡上也。”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成皋故县在洛州泛水县西南二里。” 汉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枞公、①魏豹守荥阳。周苛、枞公谋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乃共杀魏豹。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项王谓周苛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项王怒,烹周苛,井杀枞公。 注①集解枞音七容反。 汉王之出荥阳,南走宛、叶,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复入保成皋。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①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②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诸将稍稍得出成皋,从汉王。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注①集解晋灼曰:“独出意。”索隐音徒凋反。汉书作“跳”字。 注②集解徐广曰:“北门名玉门。” 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王乃自东击彭越。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①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则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②相守数月。 注①正义上积赐反。 注②集解孟康曰:“于荥阳筑两城相对为广武,在敖仓西三皇山上。”正义括地志云:“东广武,西广武在郑州荥阳县西二十里。戴延之西征记云三皇山上有二城,东曰东广武,西曰西广武,各在一山头,相去百步。汴水从广涧中东南流,今涸无水。城各有三面,在敖仓西。郭缘生述征记云一涧横绝上过,名曰广武。相对皆立城□,遂号东西广武。”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①告汉王曰: “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注①集解如淳曰:“高俎,几之上。”李奇曰“军中巢橹方面,人谓之俎也。” 索隐俎亦机之类,故夏侯湛新论为“机”,机犹俎也。比太公于牲肉,故置之俎上。姚察按:左氏“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杜预谓“车上橹也”,故李氏云“军中巢橹”,又引时人亦谓此为俎也。正义括地志云:“东广武城有高坛,即项羽坐太公俎上者,今名项羽堆,亦呼为太公亭。”颜师古云:“俎者,所以荐肉,示欲烹之,故置俎上。”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①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濊涉往说淮阴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乃东,行击陈留、②外黄。 注①集解韦昭曰:“音子闾反。”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陈留,汴州县也。在州东五十里,本汉陈留郡及陈留县之地。” 孟康云:“留,郑邑也。后为陈所并,故曰陈留。”臣瓒又按:宋有留,彭城留是也。此留属陈,故曰陈留。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①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②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东至睢阳,③闻之皆争下项王。 注①集解苏林曰:“令之舍人儿也。”瓒曰:“称儿者,以其幼弱,故系其父,春秋传曰‘仍叔之子’是也。” 注②正义强,其两反。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宋州外城本汉睢阳县也。地理志云睢阳县,故宋国也。”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①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② 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两人尝有德于项梁,是以项王信任之。当是时,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 汉军方围钟离眛③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注①集解张晏曰:“汜水在济阴界。”如淳曰:“汜音祀。左传曰‘鄙在郑地汜’。” 瓒曰:“高祖攻曹咎成皋,渡汜水而战,今成皋城东汜水是也。”索隐按:今此水见名汜水,音似。张晏云在济阴,亦未全失。按:古济水当此截河而南,又东流,溢为荥泽。然水南曰阴,此亦在济之阴,非彼济阴郡耳。臣瓒之说是。正义括地志云:“汜水源出洛州汜水县东南三十二里方山。山海经云‘浮戏之山,汜水出焉’。” 注②集解郑氏曰:“刭音经鼎反。以刀割颈为刭。’”注③集解汉书义曰:“眛音末。” 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①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汉王乃封侯公为平国君。②匿弗肯复见。曰:“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故号为平国君。”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注①集解文颖曰:“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韂,与济、汝、淮、泗会于楚,即今官渡水也。”正义应劭云:“在荥阳东二十里。” 张华云:“大梁城在浚仪县北,县西北渠水东经此城南,又北屈分为二渠。其一渠东南流,始皇凿引河水以灌大梁,谓之鸿沟,楚汉会此处也。其一渠东经阳武县南,为官渡水。”按:张华此说是。 注②正义楚汉春秋云:“上欲封之,乃肯见。曰‘此天下之辨士,所居倾国,故号曰平国君’。”按:说归太公、吕后,能和平邦国。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①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②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③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④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柰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⑤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⑥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⑦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⑧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 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⑨至垓下。⑩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⑾举九江兵,⑿ 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注①集解韦昭曰:“凡数三分有二为太半,一为少半。” 注②正义遗,唯季反。 注③集解如淳曰:“夏音贾。”正义括地志云:“陈州太康县,本汉阳夏县也。续汉书郡国志云阳夏县属陈国。”按:太康县城夏后太康所筑,隋改阳夏为太康。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阳夏。”骃案:晋灼曰“即固始也”。正义括地志云:“固陵,县名也。在陈州宛丘县西北四十二里。” 注⑤集解李奇曰:“信、越等未有益地之分也。”韦昭曰:“信等虽名为王,未有所画经界。” 注⑥正义傅音附,着也。陈即陈州,古陈国都也。自陈着海,并齐旧地,尽与齐王韩信也。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谷城故在济州东阿县东二十六里。”睢阳,宋州也。自宋州以北至济州谷城际黄河,尽与相国彭越。 注⑧正义为,于伪反。 注⑨集解如淳曰:“并行,并击之。”正义父音甫。寿州寿春县也。城父,亳州县也。屠谓多刑杀也。刘贾入围寿州,引兵过淮北,屠杀亳州、城父,而东北至垓下。 注⑩集解徐广曰:“在沛之洨县。洨,下交切。”骃案:应劭曰“垓音该”。 李奇曰“沛洨县聚邑名也”。索隐张揖三苍注云:“垓,堤名,在沛郡。”正义按:垓下是高冈绝岩,今犹高三四丈,其聚邑及堤在垓之侧,因取名焉。今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与老君庙相接。洨音户交反。 注⑾集解如淳曰:“以舒之觽屠破六县。”正义括地志云:“舒,今庐江之故舒城是也。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南百三十二里,匽姓,咎繇之后。”按:周殷叛楚,兼举九江郡之兵,随刘贾而至垓下。 注⑿正义九江郡寿州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自陈徙寿春,号云郢。至王负刍为秦将王翦、蒙武所灭,于此置九江郡。应劭云:“自庐江寻阳分为九江。”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①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 ②常幸从;骏马名骓,③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④项王泣数行下,⑤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①集解应劭曰:“楚歌者,谓鸡鸣歌也。汉已略得其地,故楚歌者多鸡鸣时歌也。” 正义颜师古云:“楚人之歌也,犹言‘吴讴’、‘越吟’。若鸡鸣为歌之名,于理则可,不得云‘鸡鸣时’也。高祖戚夫人楚舞,自为楚歌,岂亦鸡鸣时乎?”按:颜说是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姓虞氏。”正义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頉也。” 注③正义音隹。顾野王云青白色也。释畜云:“苍白杂毛,骓也。” 注④正义和音胡卧反。楚汉春秋云:“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注⑤正义数,色庾反。行,户郎反。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①麾下②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③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④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⑤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⑥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⑦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⑧于是项王大呼⑨驰下,汉军皆披靡,⑩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⑾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注①正义其倚反。凡单乘曰骑。后同。 注②正义麾亦作“戏”,同呼危反。 注③正义属音烛。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淮南。”正义括地志云:“阴陵县故城在濠州定远县西北六十里。地理志云阴陵县属九江郡。” 注⑤集解文颖曰:“绐,欺也。欺令左去。” 注⑥集解汉书音义曰:“县名,属临淮。”正义括地志云:“东城县故城在濠州定远县东南五十里。地理志云东城县属九江郡。” 注⑦正义,卒,子律反。 注⑧正义期遇山东,分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羽处。括地志云:“九头山在滁州全椒县西北九十六里。江表传云项羽败至乌江,汉兵追羽至此,一日九战,因名。” 注⑨正义火故反。 注⑩正义上披彼反。靡,言精体低垂。 注⑾正义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①乌江亭长檥船待,②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觽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吾骑③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④指王翳曰:⑤“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⑥邑万户,吾为若德。”⑦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⑧封王翳为杜衍侯,⑨封杨喜为赤泉侯,⑩封杨武为吴防侯,⑾封吕胜为涅阳侯。⑿ 注①集解瓒曰:“在牛渚。”索隐按:晋初属临淮。正义括地志云:“乌江亭即和州乌江县是也。晋初为县。注水经云江水又北,左得黄律口,汉书所谓乌江亭长檥船以待项羽,即此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檥音仪。一音俄。”骃案:应劭曰“檥,正也”。孟康曰“檥音蚁,附也,附船着岸也”。如淳曰“南方人谓整船向岸曰檥”。索隐檥字,服、应、孟、晋各以意解尔。邹诞生作“漾船”,以尚反,刘氏亦有此音。 注③正义音奇。 注④集解张晏曰:“以故人故,难视斫之,故背之。”如淳曰:“面,不正视也。” 注⑤集解如淳曰:“指示王翳。” 注⑥正义汉以一斤金为一金,当一万钱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亦可是‘功德’之‘德’。”正义为,于伪反。言吕马童与项羽先是故人,旧有恩德于羽。一云德行也。 注⑧索隐按晋书地道记,其中水县属河闲。正义地理志云中水县属涿郡。应劭云: “在易、滱二水之中,故曰中水。” 注⑨索隐按地理志,县在南阳。按:表作“王翥”也。正义括地志云:“杜衍侯故县在邓州南阳县西八里。” 注⑩索隐南阳有丹水县,疑赤泉后改。按:汉书表及后汉作“□”,音火志反。 注⑾索隐地理志县名,属汝南,故房子国。正义吴防,豫州县。括地志云:“吴房县本汉旧县。孟康云吴王阖庐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为堂溪氏,本房子国,以封吴,故曰吴房。” 注⑿集解徐广曰:“五人后卒,皆谥壮侯。”索隐地理志南阳县名。正义涅,年结反。括地志云:“涅阳故城在邓州穰县东北六十里,本汉旧县也。应劭云在涅水之阳。” 项王已死,①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②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注①集解徐广曰:“汉五年之十二月也。项王以始皇十五年己巳岁生,死时年三十一。” 注②集解皇览曰:“项羽頉在东郡谷城,东去县十五里。”正义括地志云:“项羽墓在济州东阿县东二十七里,谷城西三里。述征记项羽墓在谷城西北三里半许,毁坏,有碣石‘项王之墓’。”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①桃侯、②平皋侯、③玄武侯④皆项氏,赐姓刘。 注①集解徐广曰:“项伯名缠,字伯。”正义射音食夜反。括地志云:“楚州山阳,本汉射阳县。吴地志云在射水之阳,故曰射阳。” 注②集解徐广曰:“名襄,其子舍为丞相。”正义括地志云:“故城在滑州胙城县东四十里。汉书云高祖十二年封刘襄为桃侯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名佗。”正义括地志云:“平皋故城在怀州武德县东二十里,汉平皋县。”按:佗音徒何反。 注④集解徐广曰:“诸侯表中不见。”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①“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窎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③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④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⑤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集解文颖曰:“周时贤者。”正义孔文祥云:“周生,汉时儒者,姓周也。” 按:太史公云“吾闻之周生”,则是汉人,与太史公耳目相接明矣。 注②集解尸子曰:“舜两眸子,是谓重瞳。” 注③集解此时山东六国,而齐、赵、韩、魏、燕五国并起,从伐秦,故云五诸侯。 注④正义颜师古云:“背关,背约不王高祖于关中。怀楚,谓思东归而都彭城。” 注⑤正义卒音子律反。五年,谓高帝元年至五年,杀项羽东城。 【索隐述赞】亡秦鹿走,伪楚狐鸣。云郁沛谷,剑挺吴城。勋开鲁甸,势合砀兵。卿子无罪,亚父推诚。始救赵歇,终诛子婴。违约王汉,背关怀楚。常迁上游,臣迫故主。灵壁大振,成皋久拒。战非无功,天实不与。嗟彼盖代,卒为凶竖。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B][/B] [/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TD][/TR][/ALIGN]

[TR]高祖,①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②字季。③父曰太公,④母曰刘媪。⑤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⑥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邦。”张晏曰:“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注②集解李斐曰:“沛,小沛也。刘氏随魏徙大梁,移在丰,居中阳里。”孟康曰: “后沛为郡,丰为县。”索隐按:高祖,刘累之后,别食邑于范,士会之裔,留秦不反,更为刘氏。刘氏随魏徙大梁,后居丰,今言“姓刘氏”者是。 左传“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 说者以为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族,族者氏之别名也。然则因生赐姓,若舜生姚墟,以为姚姓,封之于虞,即号有虞氏是也。若其后子孙更不得赐姓,即遂以虞为姓,云 “姓虞氏”。今此云“姓刘氏”,亦其义也。故姓者,所以统系百代,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又系本篇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故五帝本纪云“禹姓姒氏,契姓子氏,□姓姬氏”是也。按:汉改泗水为沛郡,治相城,故注以沛为小沛也。 注③索隐按:汉书“名邦,字季”,此单云字,亦又可疑。按:汉高祖长兄名伯,次名仲,不见别名,则季亦是名也。故项岱云“高祖小字季,即位易名邦,后因讳邦不讳季,所以季布犹称姓也”。 注④索隐皇甫谧云:“名执嘉。”王符云:“太上皇名煓。”与湍同音。正义春秋握成图云:“刘媪梦赤鸟如龙,戏己,生执嘉。” 注⑤集解文颖曰:“幽州及汉中皆谓老妪为媪。”孟康曰:“长老尊称也。左师谓太后曰‘媪爱燕后贤长安君’。礼乐志‘地神曰媪’。媪,母别名也,音乌老反。”索隐韦昭云:“媪,妇人长老之称。”皇甫谧云:“媪盖姓王氏。”又据春秋握成图以为执嘉妻含始,游洛池,生刘季。诗含神雾亦云。姓字皆非正史所出,盖无可取。今近有人云“母温氏”。贞时打得班固泗水亭长古石碑文,其字分明作“温”字,云“母温氏”。贞与贾膺复﹑徐彦伯﹑魏奉古等执对反复,沈叹古人未闻,聊记异见,于何取实也?孟康注“地神曰媪”者,礼乐志云“后土富媪”,张晏曰“坤为母,故称媪”是也。正义帝王世纪云:“汉昭灵后含始游洛池,有宝鸡衔赤珠出炫日,后吞之,生高祖。”诗含神雾亦云。含始即昭灵后也。陈留风俗传云:“沛公起兵野战,丧皇妣于黄乡,天下平定,使使者以梓宫招幽魂,于是丹蛇在水自洒,跃入梓宫,其浴处有遗发,谥曰昭灵夫人。” 汉仪注云:“高帝母起兵时死小黄城,后于小黄立陵庙。”括地志云:“小黄故城在汴州陈留县东北三十三里。”颜师古云:“皇甫谧等妄引谶记,好奇骋博,强为高祖父母名字,皆非正史所说,盖无取焉。宁有刘媪本姓实存,史迁肯不详载?即理而言,断可知矣。” 注⑥索隐按:诗含神雾云“赤龙感女媪,刘季兴”。又广雅云“有鳞曰蛟龙”。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①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②仁而爱人,喜施,③意豁如也。④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⑤为泗水亭长,⑥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⑦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⑧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⑨ 注①集解服虔曰:“准音拙。”应劭曰:“隆,高也。准,颊权准也。颜,櫦颡也,齐人谓之颡,汝南﹑淮﹑泗之闲曰颜。”文颖曰:“准,鼻也。”索隐李斐云:“准,鼻也。始皇蜂目长准,盖鼻高起。”尔雅:“颜,额也。”文颖曰:“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长颈而高鼻。” 注②正义河图云:“帝刘季口角戴胜,斗胸,龟背,龙股,长七尺八寸。”合诚图云:“赤帝体为朱鸟,其表龙颜,多黑子。”按:左,阳也。七十二黑子者,赤帝七十二日之数也。木火土金水各居一方,一岁三百六十日,四方分之,各得九十日,土居中央,并索四季,各十八日,俱成七十二日,故高祖七十二黑子者,应火德七十二日之征也。有一本“七十日”者,非也。许北人呼为“黡子”,吴楚谓之“志”。志,记也。 注③正义喜,许记反。施,尸豉反。 注④集解服虔曰:“豁,达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试补吏。” 注⑥正义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高祖为泗水亭长也。 国语有“寓室”,即今之亭也。亭长,盖今里长也。民有讼诤,吏留平辨,得成其政。括地志云:“泗水亭在徐州沛县东一百步,有高祖庙也。” 注⑦集解韦昭曰:“贳,赊也。”索隐邹诞生贳音世,与字林声韵并同。又音时夜反。广雅云:“贳,赊也。”说文云:“贳,贷也。”临淮有贳阳县。汉书功臣表“贳阳侯刘缠”,而此纪作“射阳”,则“贳”亦“射”也。 注⑧集解如淳曰:“雠亦售。”索隐乐彦云借“雠”为“售”,盖古字少,假借耳。今亦依字读。盖高祖大度,既贳饮,且雠其数倍价也。 注⑨索隐周礼小司寇云:“听称责以傅别。”郑司农云:“傅别,券书也。” 康成云:“傅别,谓大手书于札中而别之也。”然则古用简札书,故可折。至岁终总□不责也。 高祖常繇咸阳,①纵观,观秦皇帝,②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注①集解应劭曰:“徭役也。”索隐韦昭云:“秦所都,武帝更名渭城。”应劭云: “今长安也。”按:关中记云“孝公都咸阳,今渭城是,在渭北。始皇都咸阳,今城南大城是也”。名咸阳者,山南曰阳,水北亦曰阳,其地在渭水之北,又在九嵕诸山之南,故曰咸阳。 注②正义包恺云:“上音馆,下音官。恣意,故纵观也。” 单父人吕公①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②主进,③令诸大夫曰:④“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⑤“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⑥无所诎。 ⑦酒阑,⑧吕公因目固留高祖。⑨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⑩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⑾愿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⑿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单音善。父音斧。”索隐韦昭云:“单父,县名,属山阳。” 崔浩云:“史失其名,但举姓而言公。”又按:汉书旧仪云“吕公,汝南新蔡人”。又相经云“魏人吕公,名文,字叔平”也。 注②集解孟康曰:“主吏,功曹也。” 注③集解文颖曰:“主赋敛礼进,为之帅。”索隐郑氏云:“主赋敛礼钱也。” 颜师古曰:“进者,会礼之财。字本作‘赆’,声转为‘进’。‘宣帝数负进’,义与此同。” 注④正义大夫,客之贵者总称之。 注⑤集解应劭曰:“绐,欺也。音殆。”索隐韦昭云:“绐,诈也。”刘氏云:“绐,欺负也。”何休云:“绐,疑也。”谓高祖素狎易诸吏,乃诈为谒。谒谓以札书姓名,若今之通刺,而兼载钱谷也。 注⑥正义上在果反。下在卧反。 注⑦正义音丘忽反。 注⑧集解文颖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注⑨正义不敢对觽显言,故目动而留之。 注⑩集解张晏曰:“古人相与语多自称臣,自卑下之道,若今人相与语皆自称仆。” 注⑾正义息,生也。谓所生之女也。 注⑿集解服虔曰:“元,长也。食邑于鲁。”韦昭曰:“元,谥也。”正义汉制,帝女曰“公主”,仪比诸侯;姊妹曰“长公主”,仪比诸侯王;姑曰“大长公主”,仪比诸侯王。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①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②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注①集解服虔曰:“告音如‘嗥呼’之‘嗥’。”李斐曰:“休谒之名也。吉曰告,凶曰宁。”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告又音喾。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复其告,使得带印绂,将官属,归家治疾也。”索隐韦昭云:“告,请归乞假也。音‘告语’之 ‘告’。故战国策曰‘商君告归’,延笃以为告归,今之归宁也。”刘伯庄﹑颜师古并音古笃反,非号喾两音也。按:东观汉记田邑传云“邑年三十,历卿大夫,号归罢,厌事,少所嗜欲”。寻号与嗥同,古者当有此语,故服氏云“如号呼之号”,音豪。今以服虔虽据田邑“号归”,亦恐未得。然此“告”字当音诰,诰号声相近,故后“告归” “号归”遂变耳。 注②正义必捕反,以食饲人也。父本请饮,吕后因饲之。国语云:“国中童子无不餔。”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①时时冠之,②及贵常冠,所谓 “刘氏冠”③乃是也。 注①集解应劭曰:“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鹊尾冠是也。求盗者,旧时亭有两卒,其一为亭父,掌开闭埽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薛,鲁国县也。有作冠师,故往治之。” 索隐应劭云:“一名‘长冠’。侧竹皮裹以纵前,高七寸,广三寸,如板。”又蔡邕独断云:“长冠,楚制也。高祖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司马彪舆服志亦以“刘氏冠”为鹊尾冠也。应劭云:“旧亭卒名‘弩父’,陈﹑楚谓之‘亭父’,或云‘亭部’,淮﹑泗谓之‘求盗’也。” 注②正义音馆,下同。 注③正义音官。颜师古云:“后号为‘刘氏冠’。其后诏曰‘爵非公乘以上下得冠刘氏冠’,即此也。”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①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 ②夜径③泽中,令一人行前。④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⑤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⑥蛇遂分为两,⑦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⑧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⑨ 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⑩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⑾诸从者日益畏之。 注①正义度,田洛反。比,必寐反。 注②正义被,加也。 注③索隐旧音经。按:广雅云“径,斜过也”。字林云“径,小道也,音古定反”。言酒后放徒,夜径行泽中,不敢由正路,且从而求疾也。 注④正义行音下孟反。 注⑤索隐音径。郑玄曰:“步道曰径也。” 注⑥索隐汉旧仪云“斩蛇剑长七尺”。又高祖云“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 二文不同者,崔豹古今注“当高祖为亭长,理应提三尺剑耳;及贵,当别得七尺宝剑”,故旧仪因言之。正义按:其蛇大,理须别求是剑斩之。三尺剑者,常佩之剑。括地志云:“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 注⑦索隐谓斩蛇分为两段也。 注⑧集解应劭曰:“秦襄公自以居西戎,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至献公时栎阳雨金,以为瑞,又作畦畤,祠白帝。少昊,金德也。赤帝尧后,谓汉也。杀之者,明汉当灭秦也。秦自谓水,汉初自谓土,皆失之。至光武乃改定。” 索隐按:太康地理志云“畤在栎阳故城内。其畤如畦,故曰畦畤”。畦音户圭反。 应注云“秦自谓水”者,按秦文公获黑龙,命河为德水是也。又按:春秋合诚图云 “水神哭,子褒败”。宋均以为高祖斩白蛇而神母哭,则此母水精也。此皆谬说。又注云“至光武乃改”者,谓改汉为火德,秦为金德,与雨金及赤帝子之理合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一作‘苦’。”索隐汉书作“苦”,谓欲困苦辱之。一本或作 “笞”。说文云:“笞,击也。” 注⑩索隐包恺﹑刘伯庄音古孝反。 注⑾集解应劭曰:“负,恃也。”索隐晋灼云:“自恃斩蛇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①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闲。②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③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注①索隐厌音一涉反,又一冉反。广雅云:“厌,镇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芒,今临淮县也。砀县在梁。”骃案:应劭曰“二县之界有山泽之固,故隐于其闲也”。正义括地志云:“宋州砀山县在州东一百五十里,本汉砀县也。砀山在县东。” 注③正义京房易*(兆)**[飞]*候云:“何以知贤人隐?*(颜)*师*(古)*曰:‘四方常有大云,五色具而不雨,其下有贤人隐矣。’”故吕后望云气而得之。 秦二世元年①秋,陈胜等起蕲,②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③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觽,④觽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觽已数十百人矣。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高祖时年四十八。”索隐应劭云:“始皇欲以一至万,示不相袭。始者一,故至子称二世。”崔浩云:“二世,始皇子胡亥。”又按:善文称隐士云 “赵高为二世杀十七兄而立今王”,则二世是第十八子也。 注②索隐蕲,县名,属沛,音机,又音旗。 注③索隐按:汉书萧﹑曹传,参为狱掾,何为主吏也。 注④索隐说文云“以力胁之云劫”也。 注⑤索隐汉书作“数百人”。刘伯庄云“言数十人或至百人”,则是百人已下也。 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踰城保刘季。①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②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 “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③吾非敢自爱,恐能薄,④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 于是刘季数让。觽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⑤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⑥而衅鼓⑦旗,帜皆赤。⑧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⑨方与,⑩还守丰。 注①集解韦昭曰:“以为保障。” 注②索隐按:范晔云“克城多所诛杀,故云屠也”。 注③索隐言一朝破败,使肝脑涂地。 注④正义能,才能也。高祖谦言材能薄劣,不能完全其觽。能者,兽,形色似熊,足似鹿。为物坚中而强力,人之有贤才者,皆谓之能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九月也。”骃案:汉书音义曰“旧楚僭称王,其县宰为公。 陈涉为楚王,沛公起应涉,故从楚制称曰公”。 注⑥集解应劭曰:“左传曰黄帝战于阪泉,以定天下。蚩尤好五兵,故祠祭之求福祥也。”瓒曰:“管仲云‘割卢山交而出水,金从之出,蚩尤受之以作剑戟’。” 索隐按:管子云“葛卢之山,发而出金”,今注引“发”作“交”及“割”,皆误也。 注⑦集解应劭曰:“衅,祭也。杀牲以血涂鼓曰衅。”瓒曰:“案礼记及大戴礼有衅庙之礼,皆无祭事。”索隐说文云:“衅,血祭也。”司马法曰:“血于鼙鼓者,神戎器也。”颜师古曰:“凡杀牲以血祭者,皆名为衅。”臣瓒以为“皆无祭事”,非也。又古人新成钟鼎,亦必衅之。应劭云:“衅呼为舋。”马融注周礼灼龟之兆云:“谓其象似玉﹑瓦﹑原之衅?,是用名之。”此说皆非。?音火稼反。 注⑧索隐墨翟云:“帜,帛长丈五,广半幅。”字诂云:“帜,标也。”字林云: “熊旗五斿,谓与士卒为期于其下,故曰旗也。”帜,或作“识”,或作“志”。 嵇康音试。萧该音炽。 注⑨索隐邓展曰:“县名,属山阳,章帝改曰胡陆。” 注⑩集解郑德曰:“音房豫,属山阳郡。”索隐郑玄曰“属山阳”也。 秦二世二年,陈涉之将周章①军西至戏②而还。③燕﹑赵﹑齐﹑魏皆自立为王。④ 项氏起吴。秦泗川监平⑤将兵围丰,二日,出与战,破之。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泗州守壮⑥败于薛,走至戚,⑦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⑧沛公还军亢父,⑨至方与,*(周市来攻方与)*未战。陈王使魏人周市略地。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⑩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雍齿雅不欲属沛公,⑾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沛公病,还之沛。沛公怨雍齿与丰子弟叛之,闻东阳宁君﹑秦嘉⑿立景驹为假王,在留,⒀乃往从之,欲请兵以攻丰。是时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橺⒁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⒂东阳宁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⒃不利。还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⒄拔之。⒅还军丰。闻项梁在薛,⒆从骑百余往见之。⒇ 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21)沛公还,引兵攻丰。(22) 注①索隐应劭云:“章字文,陈人。” 注②索隐文颖云:“在新丰东二十里戏亭北。”孟康云:“水名也。”又述征记云: “戏水自骊山冯公谷北流,历戏亭,东入渭。”按:今其水东惟有戏驿存。 注③索隐为章邯所破而还。邯音酣。 注④索隐按:汉书高纪,二世二年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田儋自立为齐王,韩广自立为燕王,魏咎自立为魏王也。 注⑤集解文颖曰:“泗川,今沛郡也,高祖更名沛。秦时御史监郡,若今刺史。 平,名也。”索隐如淳云:“秦并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尉﹑监,故此有‘监平’,下有‘守壮’,则平﹑壮皆名也。” 注⑥集解如淳曰:“壮,名也。” 注⑦集解如淳曰:“戚音将毒反。”索隐晋灼云:“东海县也。”郑德﹑包恺并如字读。李登音千笠反。正义括地志云:“沂州临沂县有汉戚县故城。地理志云临沂县属东海郡。” 注⑧索隐颜师古云“得,司马之名”,非也。按:后云“左司马曹无伤”,自此已下更不见替易处,盖是左司马无伤得泗川守壮而杀之耳。 注⑨集解郑德曰:“亢音人相亢答,父音甫。属任城郡。”索隐旧音刚。刘伯庄﹑包恺并同音苦浪反。正义音刚,又苦浪反。括地志云:“亢父,县也,沛公屯军于此也。” 注⑩集解文颖曰:“梁惠王孙假为秦所灭,转东徙于丰,故曰‘丰,梁徙’。” 注⑾集解服虔曰:“雅,故也。”苏林曰:“雅,素也。” 注⑿集解文颖曰:“秦嘉,东阳郡人也,为宁县君。”瓒曰:“陈胜传曰‘广陵人秦嘉’,然则嘉非东阳人也。秦嘉初起兵于郯,号曰大司马,又不为宁县君。 东阳宁君自一人,秦嘉又自一人。”索隐臣瓒以为二人。按:下文直云“东阳宁君”,又别言“秦嘉”,明臣瓒之说为得。颜师古以宁是姓,君者,时人号曰君耳。 注⒀索隐韦昭云:“今彭城留县也。”正义括地志云:“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里,即张良所封处。” 注⒁集解如淳曰:“从陈涉将也。涉在陈,其将相别在他许,皆称陈。橺,章邯司马。”索隐谓章邯从陈别将,将兵向他处,而遣司马橺将领兵士,北定楚地,故如淳云 “橺,章邯司马”也。孔文祥亦曰“邯别遣橺屠相”。又一说云“从谓追逐之,言章邯讨逐陈别将,而司马橺别将兵北定楚”,亦通。 注⒂索隐韦昭云:“相,沛县。”应劭曰:“砀属梁国。”苏林音唐,又音宕。正义括地志云:“故相城在徐州符离县西北九十里。砀在宋州东一百五十铩!? 注⒃索隐韦昭云:“萧,沛之县名,谓在萧县之西也。” 注⒄索隐韦昭云:“县名,属梁国。” 注⒅索隐按:范晔云“得城为拔”是也。 注⒆正义今徐州滕县,故薛城也。 注⒇集解徐广曰:“三月。” 注(21)集解苏林曰:“五大夫,第九爵也。以五大夫为将,凡十人也。” 注(22)集解徐广曰:“表云‘拔之,雍齿奔魏’。” 从项梁月余,项羽已拔襄城①还。项梁尽召别将居薛。闻陈王定死,因立楚后怀王孙心为楚王,治盱台。②项梁号武信君。居数月,北攻亢父,救东阿,③破秦军。齐军归,楚独追北,④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⑤屠之。军濮阳之东,⑥与秦军战,破之。 注①索隐韦昭云:“颖川县。”正义襄城,许州县。 注②索隐韦昭云:“临淮县。音吁夷。”正义楚县也。 注③索隐韦昭云:“东郡之县名。”正义济州县也。 注④集解服虔曰:“师败曰北。” 注⑤索隐按地理志属济阴。 注⑥索隐韦昭云:“东郡之县名。”正义濮阳故城在濮州西八十六里,本汉濮阳县。 秦军复振,①守濮阳,环水。②楚军去而攻定陶,③定陶未下。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④与秦军战,大破之,斩李由。还攻外黄,⑤外黄未下。 注①集解李奇曰:“振,整也。”如淳曰:“振,起也。收败卒自振迅而复起也。” 注②集解文颖曰:“决水以自环守为固也。”张晏曰:“依河水以自环绕作垒。” 正义按:二说皆通。其濮阳县北临黄河,言秦军北阻黄河,南凿沟引黄河水环绕作壁垒为固,楚军乃去。 注③索隐按:地理志济阴之县也。 注④索隐韦昭云:“故□国,今陈留之县。” 注⑤索隐韦昭云:“上陈留县。”正义在雍丘东。 项梁再破秦军,有骄色。宋义①谏,不听。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击项梁,②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与项羽方攻陈留,闻项梁死,引兵与吕将军俱东。 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注①索隐荀悦汉纪云“故楚令尹宋义”,当别有所出也。 注②集解周礼有衔枚氏。郑玄曰“衔枚,止言语嚣讙也。枚状如箸,横衔之,繣结于项者”。繣音获。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当是之时,赵歇①为王,秦将王离围之钜鹿城,此所谓河北之军也。 注①索隐苏林音如字。郑德音“遏绝”之“遏”。徐广音乌辖反。今依字读之也。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 以沛公为砀郡长,①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②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宋州本秦砀郡。”苏林云:“长如郡守。”韦昭云:“秦名曰守,是时改曰长。” 注②索隐按表,青封信阳侯。正义应劭云:“天子曰师尹,诸侯曰令尹。时去六国近,故置令尹。”臣瓒曰:“诸侯之卿,唯楚称令尹,其余国不称。时立楚之后,故置官司皆如楚旧也。” 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① 注①索隐韦昭云:“函谷﹑武关也。”又三辅旧事云:“西以散关为界,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中谓之关中。” 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①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②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 ③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④前陈王﹑⑤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⑥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⑦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乃道砀⑧至成阳,与杠里⑨秦军夹壁,破*(魏)**[秦]*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⑩ 注①索隐韦昭云:“愤激也。” 注②索隐说文云:“僄,疾也;悍,勇也。”方言云:“僄,轻也。”刘音匹妙反。猾贼,汉书作“祸贼”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遗,一作‘緃’。緃,食也,音在妙反。”骃案:如淳曰“类无复有活而緃食者也。青州俗言无遗为无緃类”。 注④集解如淳曰:“楚谓陈涉也。数进取,多所攻取。”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陈涉也。” 注⑥正义遣长者扶持仁义而西,告谕秦长少,令降下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 注⑧集解汉书音义曰:“道由砀也。” 注⑨集解汉书音义曰:“二县名。”索隐成阳在济阴,韦昭云“在颖川”,非也。服虔云:“杠里,县名。”如淳云:“秦军所别屯地名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表云三年十月,攻破东郡尉及王离军于成武南。”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①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②遇刚武侯,③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④并攻昌邑,昌邑未拔。西过高阳。⑤郦食其⑥*(谓)**[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黙,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食其说沛公袭陈留,⑦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⑧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⑨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⑩又战曲遇⑾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⑿二世使使者斩以徇。⒀南攻颍阳,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⒁ 注①正义地理志云昌邑县属山阳。括地志云:“在曹州成武县东北三十二里,有梁丘故城是也。” 注②索隐韦昭云:“县名,属沛。” 注③集解应劭曰:“楚怀王将也。”汉书音义曰:“功臣表云棘蒲刚侯陈武。 武,一姓柴。‘刚武侯’宜为‘刚侯武’,魏将也。”瓒曰:“功臣表柴武以将军起薛,别救东阿,至霸上,入汉中,非怀王将也,又非魏将也,例未称谥。” 正义颜师古云:“史失其名姓,唯识其爵号,不知谁也,不当改为‘刚侯武’。 应氏以为怀王将,又云魏将,无据矣。”表六年三月封。孟﹑颜二人说是。 注④正义并魏将也。欣字或作“欣”,音许斤反。蒲,汉书作“满”,并通也。 注⑤集解文颖曰:“聚邑名也,属陈留圉县。”瓒曰:“陈留传曰在雍丘西南。” 注⑥集解郑德曰:“音历异基。” 注⑦集解汉书音义曰:“春秋传曰轻行无钟鼓曰袭。” 注⑧索隐韦昭云:“在山阳。” 注⑨索隐韦昭云:“河南县。” 注⑩索隐韦昭云:“东郡县。”正义括地志云:“白马故城在滑州韂南县西南二十四里。戴延之西征记云白马城,故韂之漕邑。” 注⑾索隐徐广云“在中牟”。韦昭云“志不载”。司马彪郡国志中牟有曲遇聚也。 注⑿索隐韦昭云:“故韂地,河南县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四月。” 注⒁集解文颖曰:“河南新郑南至颍川南北,皆韩地也。以良累世相韩,故因之。” 瓒曰:“轘辕,险道名,在缑氏东南。”索隐按:十三州志云河南缑氏县,以山为名。一云轘辕凡九十二曲,是险道也。 当是时,赵别将司马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①绝河津。南,战雒阳东,军不利,还至阳城,②收军中马骑,与南阳守齮③战东,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齮走,保城守宛。⑤沛公引兵过而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觽,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 于是沛公乃夜引兵从他道还,更旗帜,黎明,⑥围宛城三澘。⑦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踰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觽,积蓄多,吏人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⑧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又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⑨乃以宛守为殷侯,⑩封陈恢千户。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⑾高武侯鳃﹑⑿襄侯王陵降西陵。 ⒀还攻胡阳,⒁遇番君别将梅鋗,与皆,降析﹑郦。⒂遣魏人宁昌使秦,使者未来。是时章邯已以军降项羽于赵矣。 注①集解地理志河南有平阴县,今河阴是也。 注②正义今洛州,夏禹所都。 注③索隐音檥。许慎以为侧啮也。 注④集解地理志南阳有 呦亍? 注⑤正义守音狩。宛,于元反。括地志云:“南阳县故城在宛大城之南隅,其西南有二面,皆故宛城。” 注⑥索隐音儣。黎犹比也,谓比至天明也。汉书作“迟”,音值。值,待也,谓待天明,皆言早意也。 注⑦索隐按:楚汉春秋曰“上南攻宛,匿旌旗,人衔枚,马东舌,鸡未鸣,围宛城三澘”也。 注⑧索隐李奇曰:“乘,守也。”韦昭曰:“乘,登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七月也。” 注⑩索隐韦昭曰:“在河内。” 注⑾索隐韦昭曰:“在河内。”正义括地志云:“故丹城在邓州内乡县西南百三十里,南去丹水二百步。汲頉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是也。舆地志云秦为丹水县也。地理志云丹水县属弘农郡。抱朴子云‘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光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川中不溺’。” 注⑿集解苏林曰:“鳃音‘鱼鳃’之‘鳃’。”晋灼曰:“功臣表戚鳃也。” 注⒀集解韦昭曰:“汉封王陵为安国侯,初起兵时在南阳,南阳有穰县,疑‘襄’ 当为‘穰’,而无‘禾’,字省耳。今‘邵公’或作‘召’字,此类多矣。” 瓒曰:“时韩成封穰侯,江夏有襄,是陵所封。”索隐按:王陵封安国侯,是定天下为丞相时封耳。此言襄侯,当如臣瓒解,盖初封江夏之襄也。 注⒁集解一云“陵”。索隐韦昭曰:“南阳县。” 注⒂集解如淳曰:“持益反。”索隐邹诞生音锡。郦音历,苏林﹑如淳音掷。 析属弘农,郦属南阳,出地理志。而左传云析一名白羽。颜师古云“析,今内乡县。郦,今菊潭县”。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①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②秦人,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注①索隐左传云楚司马起*(营所)**[丰析]*以临上雒,谓晋人曰“将通于少习”,杜预以为商县武关也。又太康地理志武关当冠军县西,峣关在武关西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卤与‘虏’同。” 汉元年十月,①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③降轵道旁。④诸将或言诛秦王。⑤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⑥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⑦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⑧者族,偶语者弃巿。⑨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⑩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⑾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⑿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①集解如淳曰:“张苍传云以高祖十月至霸上,故因秦以十月为岁首。”正义沛公乙未年十月至霸上。项羽封十八诸侯,沛公封汉王,后刘项五年战斗,汉遂灭楚,天下归汉,故却书初至霸上之月。 注②正义故霸陵在雍州万年县东北二十五里。汉霸陵,文帝之陵邑也,东南去霸陵十里。地理志云:“霸陵故芷阳,文帝更名。”三秦记云:“霸城,秦穆公筑为宫,因名霸城。汉于此置霸陵。”庙记云:“霸城,汉文帝筑。沛公入关,遂至霸上,即此也。” 注③索隐韦昭云:“天子印称玺,又独以玉。符,发兵符也。节,使者所拥也。” 说文云:“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释名云:“节为号令赏罚之节也。又节毛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又汉官仪云:“子婴上始皇玺,因服御之,代代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也。”正义按:天子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皇帝信玺凡事皆用之,玺令施行;天子信玺以迁拜封王侯;天子之玺以发兵。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囊白素里,两端无缝。三秦记云紫泥水在今成州。舆地志云汉封诏玺用紫泥,则此水之泥也。 注④索隐枳音只。汉宫殿疏云枳道亭东去霸城观四里,观东去霸水百步。苏林云在长安东十三里也。正义轵音纸。括地志云:“轵道在雍州万年县东北十六里苑中。” 注⑤索隐楚汉春秋曰:“樊哙请杀之。” 注⑥正义属,之欲反。属,付也。 注⑦正义休,息也。言欲居止宫殿中而息也。 注⑧索隐刘伯庄、乐彦同音方未反。 注⑨集解应劭曰:“秦禁民聚语。偶,对也。”瓒曰:“始皇本纪曰‘偶语经书者弃巿’。”索隐按:礼云“刑人于巿,与觽即之”,故今律谓绞刑为“弃巿”是也。 注⑩索隐杀人,伤人及盗。 注⑾集解应劭曰:“抵,至也,又当也。除秦酷政,但至于罪也。”李斐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 张晏曰:“秦法,一人犯罪,举家及邻伍坐之,今但当其身坐,合于康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也。”索隐韦昭云:“抵,当也。谓使各当其罪。”今按:秦法有三族之刑,汉但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使之抵罪,余并不论其辜,以言省刑也。则抵训为至,杀人以外,唯伤人及盗使至罪名耳。 注⑿集解应劭曰:“案,案次第;堵,墙堵也。” 或说沛公①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②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③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④亚父劝项羽击沛公。⑤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⑥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⑦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注①索隐按:楚汉春秋云解先生云“遣守函谷,无内项王”,而张良系家云“鲰生说我”,则鲰生是小生,即解生。 注②正义颜师古曰:“今桃林南有洪溜涧,古函谷也。其水北流入河,西岸犹有旧关余迹”。西征记云:“道形如函也。其水山原壁立数十仞,谷中容一车。” 注③正义许宜反。 注④正义曹无伤欲就项羽求封。 注⑤索隐范增也。项羽得范增,号曰亚父,言尊之亚于父。犹管仲,齐谓仲父。父并音甫也。 注⑥正义项羽本纪云项伯曰“沛父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此以文谕之。 注⑦索隐按:姚察云在新丰古城东,未至戏水,道南有断原、南北洞门是也。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①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注①正义怀王初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令羽北救赵,故失约在后也。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TD][/TR][/ALIGN]

[TR]正月,①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 ②王巴、蜀、汉中,③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④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⑤都栎阳;⑥董翳为翟王,⑦都高奴。 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⑧都洛阳。赵将司马卬为殷王,⑨都朝歌。赵王歇徙王代。赵相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当阳⑩君黥布为九江王,都六。⑾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⑿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⒀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故燕王韩广徙王辽东。广不听,臧荼攻杀之无终。封成安君陈余河闲三县,居南皮。封梅鋗十万户。 注①正义崔浩云:“史官以正月纪四时,故书正月也。”荀悦云:“先春后正月也。” 颜师古云:“凡此诸月号,皆太初正历之后记事者追改之,非当时本称也。以十月为岁首,即以十月为正月。今此正月,当时谓之四月也。他皆放此。” 注②正义梁州本汉中郡,以汉水为名。 注③集解徐广曰:“三十二县。” 注④正义以岐州雍县为名。 注⑤正义塞,先代反。韦昭云:“在长安东,名桃林塞。”按:桃林塞今华州潼关也。颜师古云“取河华之固为阨塞耳,非桃林”。 注⑥索隐因葬太上皇,改曰万年。 注⑦正义文颖云:“本上郡,秦所置,项羽以蕫翳为王,更名曰翟也。” 注⑧正义在黄河之南,故曰河南,即今河南府。 注⑨正义以商帝盘庚国殷中之地,改商为殷,在相州安阳县,即北蒙殷墟,南去朝歌百三十六里,故号殷王,都朝歌。 注⑩索隐韦昭云:“南郡县名。” 注⑾索隐地理志云六县属六安国。 注⑿正义孟康云“本南郡,改为临江国”是也。 注⒀索隐太康地理志云:“楚灭邾,迁其人于江南,因名县也。” 四月,兵罢戏下,①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②入蚀中。③去辄烧绝栈道,④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⑤“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⑥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注①正义戏音麾:许慎注淮南子云:“戏,大旗也。” 注②正义韦昭云:“杜,今陵邑。”括地志云:“杜陵故城在雍州万年县东南十五里。汉杜陵县,宣帝陵邑也,北去宣帝陵五里。庙记云故杜伯国。” 注③集解李奇曰:“蚀音力,在杜南。”如淳曰:“蚀,入汉中道川谷名。” 索隐李奇音力,孟康音食。王劭按:说文作“橷”,器名也。地形似器,故名之。 音力也。 注④索隐按系家,是用张良计也。栈道,阁道也。音士谏反。包恺音士版反。 崔浩云:“险绝之处,傍凿山岩,而施版梁为阁。” 注⑤集解徐广曰:“韩王信,非淮阴侯信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若有罪见迁徙。” 注⑦正义跂音丘赐反。说文云:“跂,举踵也。”司马彪云:“跂,望也。”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①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②髃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项羽怨田荣,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田荣怒,因自立为齐王,杀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楚令萧公角击彭越,彭越大破之。陈余怨项羽之弗王己也,令夏说说③田荣,请兵击张耳。齐予陈余兵,击破常山王张耳,张耳亡归汉。迎赵王歇于代,复立为赵王。赵王因立陈余为代王。项羽大怒,北击齐。 注①正义音流。 注②正义趣音促。 注③正义上音悦,下音税。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①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②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③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④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令将军薛欧、⑤王吸⑥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⑦以迎太公、吕后于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⑧不得前。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 注①集解地理志武都有故道县。 注②正义今岐州县也。 注③集解孟康曰:“畤音止,神灵之所在也,县名,属右扶风。” 注④索隐按荀悦汉纪,令樊哙围之。 注⑤集解音恶后反。索隐按表,欧以舍人从,为将军,封广平侯也。 注⑥索隐按表,吸以中涓从,为将军,封清阳侯。 注⑦集解如淳曰:“王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正义括地志云:“王陵故城在商州上洛县南三十一里。荆州记云昔汉高祖入秦,王陵起兵丹水以应之,此城王陵所筑,因名。” 注⑧索隐韦昭云:“县名,属淮阳,后属陈。夏音更雅反。” 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①河上、②中地郡;③关外置河南郡。④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⑤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注①集解徐广曰:“后曰京兆。” 注②集解徐广曰:“冯翊。” 注③集解徐广曰:“扶风。” 注④集解徐广曰:“十月,汉王至陕。” 注⑤集解晋灼曰:“晁错传秦时北攻胡,筑河上塞。”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 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 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①三老董公遮说汉王②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③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④南浮江汉以下,⑤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洛州伊阙县在州南七十里,本汉新城也。隋文帝改新城为伊阙,取伊阙山为名也。” 注②正义百官表云:“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三老掌教化。” 皆秦制也。又乐产云:“横道自言曰遮。”楚汉春秋云:“董公八十二,遂封为成侯。” 注③集解如淳曰:“袒亦如礼袒踊。” 注④集解韦昭曰:“河南、河东、河内。” 注⑤正义南收三河士,发关内兵,从雍州入子午道,至汉中,历汉水而下,从是东行,至徐州,击楚。 是时项王北击齐,田荣与战城阳。田荣败,走平原,①平原民杀之。齐皆降楚。楚因焚烧其城郭,系虏其子女。齐人叛之。田荣弟横立荣子广为齐王,齐王反楚城阳。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②出胡陵,③至萧,④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⑤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当是时,诸侯见楚强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 塞王欣亡入楚。 注①正义德州平原县是。 注②正义兖州曲阜也。 注③正义地理志云胡陵在山阳郡。 注④正义徐州萧县。 注⑤正义在徐州符离县西北九十里。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①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汉王乃西过梁地,至虞。②使谒者随何之九江王布所,曰:“公能令布举兵叛楚,项羽必留击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随何往说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龙且往击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梁。”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梁。” 汉王之败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败后乃独得孝惠,六月,立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韂。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更名废丘为槐里。于是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祀之。兴关内卒乘塞。① 注①集解李奇曰:“乘,守也。” 是时九江王布与龙且战,不胜,与随何闲行归汉。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闲。 三年,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即绝河津,反为楚。汉王使郦生说豹,豹不听。 汉王遣将军韩信击,大破之,虏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东、①太原、②上党。 ③汉王乃令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余、赵王歇。其明年,立张耳为赵王。 注①正义今蒲州也。 注②正义今并州。 注③正义今潞州。 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①属之河,以取敖仓。②与项羽相距岁余。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王不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闲疏楚君臣。于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而死。 注①正义甬音勇。韦昭云:“起土筑墙,中闲为道。”应劭云:“恐敌抄辎重,故筑垣墙如街巷。” 注②正义孟康云:“敖,地名,在荥阳西北,山上临河有大仓。”太康地理志云: “秦建敖仓于成皋。” 汉军绝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被甲,楚因四面击之。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 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诸将卒不能从者,尽在城中。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因杀魏豹。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案月表,三年七月,王出荥阳。八月,杀魏豹。而又云四年三月,周苛死。四月,魏豹死。二者不同。项羽杀纪信、周苛、枞公,皆是三年中。” 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闲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闲,①与黥布行收兵。 注①正义宛,于元反。叶,式涉反。宛,邓州县也。叶,汝州县。水经注云:“本楚惠王封诸梁子兼,号曰叶城,即子高之故邑也。” 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彭越大破楚军。项羽乃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亦引兵北军成皋。项羽已破走彭越,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拔荥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 汉王跳,①独与滕公②共车出成皋玉门,③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乃使张耳北益收兵赵地,使韩信东击齐。 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引兵临河,南飨军小修武南,④欲复战。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汉王听其计,使卢绾、⑤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⑥入楚地,与彭越复击破楚军燕郭西,⑦遂复下梁地十余城。 注①集解徐广曰:“音逃。”索隐如淳曰:“跳,走也。”晋灼按:刘泽传“跳驱至长安”。说文音徒调反。通俗文云“超通为跳”。 注②索隐夏侯婴为滕令,故曰滕公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项羽纪云北门名玉门。” 注④集解晋灼曰:“在大修武城东。” 注⑤集解苏林曰:“绾音以绳绾结物之‘绾’。” 注⑥索隐即黎阳津也。南界东郡白马县。 注⑦索隐故南燕国也。在东郡,秦以为县。 淮阴已受命东,未渡平原。汉王使郦生往说齐王田广,广叛楚,与汉和,共击项羽。韩信用蒯通计,遂袭破齐。齐王烹郦生,东走高密。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兵破齐、赵,且欲击楚,则使龙且、周兰①往击之。韩信与战,骑将灌婴击,大破楚军,杀龙且。齐王广礶彭越。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简’。” 四年,项羽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若汉挑战,①慎勿与战,无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乃行击陈留、外黄、睢阳,下之。汉果数挑楚军,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度兵汜水。②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项羽至睢阳,闻海春侯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眛于荥阳东,项羽至,尽走险阻。 注①正义挑,田吊反。下同。 注②正义汜音祀,在成皋故城东。 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①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② 注①集解文颖曰:“边,近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三月。” 项羽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韩信。韩信不听。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饟。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闲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①王我于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②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頉,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 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③而徙逐故主,④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弒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弒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乃扪足⑤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⑥病甚, ⑦因驰入成皋。 注①索隐负音佩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卿,一作‘庆’。”索隐韦昭云:“宋义之号。”如淳曰:“卿者,大夫之尊;子者,子男之爵;冠军,人之首也。尊宋义,故加此号。” 注③索隐谓章邯等。 注④索隐谓田市、赵歇、韩广之属。 注⑤索隐扪,摸也。中匈而扪足者,盖以矢初中痛闷,不知所在故尔。或者中匈而扪足,权以安士卒之心也。 注⑥正义行,寒孟反。 注⑦索隐按:三辅故事曰“楚汉相距于京索闲六年,身被大创十二,矢石通中过者有四”。言汉王病创也。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①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注①索隐枭,县首于木也。欣自刭于汜水上,令枭之于栎阳者,以旧都,故枭以示之也。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①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注①索隐应劭云:“在荥阳东南三十里,盖引河东南入淮泗也。”张华云:“一渠东南流,经浚仪,是始皇所凿,引河灌大梁,谓之鸿沟。一渠东经阳武南,为官渡水。” 北征记云中牟台下临汴水,是为官渡水也。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①汉王败固陵, ②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之)*③武王,行屠城父,④随*(何)*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⑤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注①正义今寿州。 注②集解晋灼曰:“即固始。” 注③集解徐广曰:“周殷以兵随刘贾。” 注④正义父音甫,今亳州县。 注⑤集解徐广曰:“七月。”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①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②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③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④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注①正义二人韩信将也。纵兵击项羽也。以“纵”字为绝句。孔将军,蓼侯孔熙。费将军,费侯陈贺也。 注②正义复,扶富反。乘犹登也,进也。 注③索隐应劭云:“今鸡鸣歌也。”颜游秦云:“楚歌犹吴讴也。”按:高祖令戚夫人楚舞,自为楚歌,是楚人之歌声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十二月。”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髃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 “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①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 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二月甲午。” 注②集解蔡邕曰:“上古天子称皇,其次称帝,其次称王。秦承三王之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正义泛音敷剑反。括地志云:“高祖即位坛在曹州济阴县界。张晏曰‘泛水在济阴界,取其泛爱弘大而润下’。” 皇帝曰义帝无后。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①立建成侯彭越为梁王,都定陶。②故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③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④番君之将梅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赵王敖皆如故。 注①正义音被悲反,泗州下邳县是,楚王韩信之都。 注②正义曹州济阴县城是,梁王彭越之都。 注③正义洛州阳翟县是,韩王信之都。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潭州长沙县,本汉临湘县,长沙王吴芮都之。芮墓在长沙县北四里。”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①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雒阳。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尉’。” 五月,兵皆罢归家。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复之六岁,食之①一岁。 注①正义食音寺。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①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②“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南宫在雒州雒阳县东北二十六里洛阳故城中。舆地志云秦时已有南北宫。” 注②集解孟康曰:“姓高,名起。”瓒曰:“汉帝年纪高帝时有信平侯臣陵、都武侯臣起。魏相丙吉奏事高帝时奏事有将军臣陵、臣起。” 高祖欲长都雒阳,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六月,大赦天下。 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即立太尉卢绾为燕王。使丞相哙将兵攻代。 其秋,利几反,①高祖自将兵击之,利几走。利几者,项氏之将。项氏败,利几为陈公,不随项羽,亡降高祖,高祖侯之颍川。高祖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②而利几恐,故反。 注①正义几音机。姓名也。项羽之将,为陈县令,降汉。高帝征诸侯,利几恐,故反。 注②集解如淳曰:“得在通侯之籍。”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高祖朝,太公拥篲,①迎门却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 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②心善家令言,③赐金五百斤。 注①集解李奇曰:“为恭也。如今卒持帚者也。” 注②集解蔡邕曰:“不言帝,非天子也。”索隐按:蔡邕云“不言帝,非天子也”。又按:本纪秦始皇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已有故事矣。盖太上者,无上也。 皇者德大于帝,欲尊其父,故号曰太上皇也。 注③索隐颜氏按:荀悦云“故虽天子必有尊也,无父犹设三老,况其存乎?家令之言过矣”。晋刘宝云“善其发悟己心,因得尊崇父号也”。 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①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②贺,因说高祖曰: “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③秦,形胜之国,④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⑤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⑥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⑦北有勃海之利。⑧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⑨齐得十二焉。⑩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 高祖曰:“善。”赐黄金五百斤。 注①集解韦昭曰:“在南郡华容县。” 注②索隐汉纪及汉书作“宵”,刘显云相传作“肯”也。 注③集解如淳曰:“时山东人谓关中为秦中。” 注④集解张晏曰:“秦地带山河,得形势之胜便者。”索隐韦昭云:“地形险固,故能胜人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河山之险,与诸侯相县隔,地绝千里,所以能禽诸侯者,得天下之利百二也。”李斐曰:“河山之险,由地势高,顺流而下易,故天下于秦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索隐服虔云:“谓函谷关去长安千里为县隔。”按:文以河山险固形胜,其势如隔千里也。苏林曰:“百二,百中之二,二十万人也。” 虞喜云:“百二者,得百之二。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一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齐得十二’亦如之,故为东西秦,言势相敌,但立文相避,故云十二。言余诸侯十万,齐地形胜亦倍于他国,当二十万人也。” 注⑥集解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 建音蹇。”晋灼曰:“许慎曰瓴,瓮似瓶者。” 注⑦集解晋灼曰:“齐西有平原。河水东北过高唐,高唐即平原也。孟津号黄河故曰浊河。” 注⑧索隐崔浩云:“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横在济北,故齐都赋云海旁出为勃,名曰勃海郡。” 注⑨索隐以言齐境阔不啻千里,故云“之外”也。 注⑩集解应劭曰:“齐得十之二,故齐愍王称东帝。后复归之,卒为秦所灭者,利钝之势异也。”李斐曰:“齐有山河之限,地方二千里,是与天下县隔也。 设有持戟百万之觽,齐得十中之二焉。百万十分之二,亦二十万也。但文相避耳。故言东西秦,其势亦敌也。”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二十万人当百万。言齐虽固,不如秦二万乃当百万。” 后十余日,封韩信为淮阴侯,分其地为二国。高祖曰将军刘贾数有功,以为荆王, ①王淮东。弟交为楚王,王淮西。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②乃论功,与诸列侯剖符行封。徙韩王信太原。③ 注①索隐乃王吴地,在淮东也。姚察按:虞喜云“总言吴,别言荆者,以山命国也。今西南有荆山,在阳羡界。贾封吴地而号荆王,指取此义”。太康地理志阳羡县本名荆溪。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此言时民流移,故使齐言者还齐也。”正义按:言齐国形胜次于秦中,故封子肥七十余城,近齐城邑,能齐言者咸割属齐。亲子,故大其都也。孟说恐非。 注③索隐信初都阳翟也。 七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①信因与谋反太原。白土②曼丘臣﹑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以反,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③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后罢去。令樊哙止定代地。立兄刘仲为代王。 注①正义搜神记云:“昔秦人筑城于武周塞以备胡,城将成而崩者数矣。有马驰走,周旋反复,父老异之,因依以筑城,乃不崩,遂名马邑。”括地志云:“朔州城,汉鴈门,即马邑县城也。攻韩信于马邑,即此城。”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上郡。”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朔州定襄县,本汉平城县。县东北三十里有白登山,山上有台,名曰白登台。汉书匈奴传云*(蹋)**[冒]*顿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即此也。服虔曰 ‘白登,台名,去平城七里’。李穆叔赵记云‘平城东七里有土山,高百余尺,方十余里。’亦谓此也。” 二月,高祖自平城过赵﹑贿阳,至长安。长乐宫成,丞相已下徙治长安。① 注①索隐按:汉仪注高祖六年,更名咸阳曰长安。三辅旧事扶风渭城,本咸阳地,高帝为新城,七年属长安也。 八年,高祖东击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① 注①集解地理志:东垣,高帝更名曰真定。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①立东阙﹑北阙﹑②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 “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高祖乃说。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未央宫在雍州长安县西北十里长安故城中。”颜师古云:“未央殿虽南向,而当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亦在北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门﹑东阙,至于西南两面,无门阙矣。萧何初立未央宫,以厌胜之术理宜然乎?”按:北阙为正者,盖象秦作前殿,渡渭水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 注②集解关中记曰:“东有苍龙阙,北有玄武阙,玄武所谓北阙。”索隐东阙名苍龙,北阙名玄武,无西南二阙者,盖萧何以厌胜之法故不立也。说文云“阙,门观也”。高三十丈。秦家旧处皆在渭北,而立东阙北阙,盖取其便也。 高祖之东垣,过柏人,①赵相贯高等谋弒高祖,高祖心动,因不留。代王刘仲弃国亡,自归雒阳,废以为合阳侯。②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柏人故城在邢州柏人县西北十二里。汉柏人属赵国。”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合阳故城在同州河西县三里。魏文侯十七年,攻秦至郑而还筑,在合水之阳也。” 九年,赵相贯高等事发觉,夷三族。废赵王敖为宣平侯。是岁,徙贵族楚昭﹑屈﹑景﹑怀﹑齐田氏关中。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髃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①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②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殿上髃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注①集解应劭曰:“乡饮酒礼器也,受四升。” 注②集解晋灼曰:“许慎曰‘赖,利也’。无利入于家也。或曰江淮之闲谓小儿多狡猾为‘无赖’。” 十年十月,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燕王卢绾﹑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长沙王吴芮皆来朝长乐宫。①春夏无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秦栎阳故宫在雍州栎阳县北三十五里,秦献公所造。三辅黄图云高祖都长安,未有宫室,居栎阳宫也。” 七月,太上皇崩栎阳宫。楚王﹑梁王皆来送葬。①赦栎阳囚。更命郦邑曰新丰。② 注①集解汉书云:“葬万年。” 注②正义丽邑,丽音力知反。括地志云:“新丰故城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四里,汉新丰宫也。太上皇时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故,答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不乐。高祖乃作新丰,徙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按:前于丽邑筑城寺,徙其民实之,未改其名,太上皇崩后,命曰新丰。 八月,赵相国陈豨①反代地。上曰:“豨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也,故封豨为列侯,②以相国守代,今乃与王黄等劫掠代地!代地吏民非有罪也。 其赦代吏民。”九月,上自东往击之。至邯郸,上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 闻豨将皆故贾人也,上曰:“吾知所以与之。”乃多以金啖豨将,豨将多降者。 注①集解邓展曰:“东海人名猪曰豨。” 注②集解徐广曰:“豨攻定臧荼有功,封阳夏侯。” 十一年,高祖在邯郸诛豨等未毕,豨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王黄军曲逆,①张春渡河②击聊城。③汉使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④道太原入,⑤定代地。至马邑,马邑不下,即攻残之。 注①集解文颖曰:“今中山蒲阴是。” 注②正义陈豨将也。又刘伯庄云“彼时聊城在黄河之东,王莽时干,今浊河西北也”。今在博州西北。深丘道里记云“王莽元城人,居近河侧,祖父坟墓为水所冲,引河入深川,此王莽河因枯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平原。”正义括地志云:“故聊城在博州聊城县西二十里。春秋时齐之西界。聊,摄也。战国时亦为齐地。秦汉皆为东郡之聊城也。” 注④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太尉,秦官。”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为称。” 注⑤集解韦昭曰:“道犹从。” 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于是乃分赵山北,立子恒以为代王,都晋阳。① 注①集解如淳曰:“文纪言都中都。又文帝过太原,复晋阳﹑中都二岁,似迁都于中都也。” 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 夏,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击之。立子长为淮南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①布走,令别将追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蕲县西。”骃案:汉书音义曰“会音侩保,邑名,甀音直伪反”。索隐上音鲙,下音丈伪反,地名也。汉书作“缶”,音作保,非也。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①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②高祖击筑,③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 “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④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觽多,父兄不能给。” 乃去。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⑤高祖复留止,张⑥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⑦为吴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沛宫故地在徐州沛县东南二十里一步。” 注②集解应劭曰:“不醒不醉曰酣。一曰酣,洽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筑,古乐,有弦,击之不鼓。”正义音竹。应劭云:“状似瑟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颜师古云:“今筑形似瑟而小,细项。” 注④集解风俗通义曰:“汉书注,沛人语初发声皆言‘其’。其者,楚言也。 高祖始登位,教令言‘其’,后以为常耳。” 注⑤集解如淳曰:“献牛酒。” 注⑥集解张晏曰:“张,帷帐。”正义音张亮反。 注⑦集解服虔曰:“濞音帔。” 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①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 注①集解徐广曰:“洮音道,在江淮闲。” 樊哙别将兵定代,斩陈豨当城。① 注①索隐代之县名也。正义括地志云:“当城在朔州定襄县界。土地十三州记云 ‘当城在高柳东八十里,县当常山,故曰当城’。” 十一月,高祖自布军至长安。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隐王①陈涉﹑魏安厘王﹑②齐缗王﹑③赵悼襄王④皆绝无后,予守頉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赦代地吏民为陈豨﹑赵利所劫掠者,皆赦之。陈豨降将言豨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豨所,与阴谋。上使辟阳侯迎绾,⑤绾称病。辟阳侯归,具言绾反有端矣。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燕王绾,赦燕吏民与反者。立皇子建为燕王。 注①索隐系家作“幽王”,名择,负刍之兄。 注②索隐史阙名。昭王之子,王假之祖也。 注③索隐名地,宣王子,王建祖。 注④索隐名偃,孝成王丹之子,幽王迁之父也。 注⑤正义审食其也。括地志云:“辟阳故城在冀州信都县西三十五里,汉旧县。”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 “病可治。”于是高祖?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 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卢绾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①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人或闻之,语郦将军。②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 注②集解汉书曰郦商,卢绾闻高祖崩,遂亡入匈奴。 丙寅,葬。①己巳,立太子,②至太上皇庙。③髃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 注①集解徐广曰五月。 注②正义丙寅葬,后四日至己巳,即立太子为帝。有本脱“己”字者,妄引汉书云 “已下”者,非。 注③正义三辅黄图云:“太上皇庙在长安城香室南,冯翊府北。”括地志云:“汉太上皇庙在雍州长安县西北长安故城中酒池之北,高帝庙北。高帝庙亦在故城中也。” 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①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光武纪云‘上幸丰,祠高祖于原庙’。”骃案:谓“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 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共王;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①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 ②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③故救僿莫若以忠。④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⑤ 注①集解郑玄曰:“忠,质厚也。野,少礼节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多威仪,如事鬼神。”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薄’。”骃案:史记音隐曰“僿音西志反”。郑玄曰 “文,尊卑之差也。薄,苟习文法,无悃诚也”。索隐郑音先代反,邹本作“薄”,音扶各反,本一作“僿”,而徐广云一作“薄”,是本互不同也。然此语本出子思子,见今礼表记,作“薄”,故郑玄注云“文,尊卑之差也。薄,苟习文法,不悃诚也”。裴又引音隐云“僿音先志反”,僿塞声相近故也。盖僿犹薄之义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复反始。” 注⑤集解皇甫谧曰:“长陵山东西广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城三十五里。”正义括地志云:“长陵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 【索隐述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弃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泛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九 吕太后本纪 第九 [/TD][/TR][/ALIGN]

[TR]吕太后者,①高祖微时妃也,②生孝惠帝﹑③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④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⑤太子者数矣,赖大臣⑥争之,及留侯策,⑦太子得毋废。 注①集解徐广曰:“吕后父吕公,汉元年为临泗侯,四年卒,高后元年追谥曰吕宣王。”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讳雉。”索隐讳雉,字娥姁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讳盈。” 注④集解如淳曰:“姬音怡,觽妾之总称也。汉官仪曰‘姬妾数百’。”苏林曰: “清河国有妃里,而题门作‘姬’。”瓒曰:“汉秩禄令及茂陵书姬,内官也,秩比二千石,位次□□下,在七子﹑八子之上。”索隐如淳音怡,非也。茂陵书曰“姬是内官”,是矣,然官号及妇人通称姬者,姬,周之姓,所以左传称伯姬﹑叔姬,以言天子之宗女,贵于他姓,故遂以姬为妇人美号。故诗曰“虽有姬姜,不弃鰢鶍”是也。 注⑤索隐上其纪反,又音祈也。 注⑥索隐张良﹑叔孙通等。 注⑦索隐令太子卑词安车,以迎四皓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①死事,封其子吕台②为郦侯,③子产为交侯;④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名泽,高祖八年卒,谥令武侯,追谥曰悼武王。” 注②索隐郑氏﹑邹诞并音怡,苏林音胎。 注③集解徐广曰:“郦,一作‘鄜’。” 注④集解徐广曰:“台弟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惠帝二年卒,谥康王。”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孝惠兄也,异母,①肥为齐王;余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恒为代王,诸姬子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高祖弟交为楚王,兄子濞为吴王。非刘氏功臣番君吴芮子臣为长沙王。 注①索隐母曰曹姬也。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①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闲。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②儣明,孝惠还,③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④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注①集解如淳曰:“列女传云周宣王姜后脱簪珥待罪永巷,后改为掖庭。”索隐永巷,别宫名,有长巷,故名之也。后改为掖庭。按:韦昭云以为在掖门内,故谓之掖庭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酖鸟食蝮,以其羽画酒中,饮之立死。” 注③集解徐广曰:“儣犹比也。诸言儣明者,将明之时。” 注④索隐令音龄。 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 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①孝惠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问,知其酖,齐王恐,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忧。齐内史士②说王曰: “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③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 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忧。”于是齐王乃上城阳之郡,尊公主为王太后。④吕后喜,许之。乃置酒齐邸,⑤乐饮,罢,归齐王。三年,方筑长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年城就。⑥诸侯来会。十月朝贺。 注①索隐音捧泛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出’。” 注③集解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百官表列侯所食曰国,皇后﹑公主所食曰邑,诸侯王女曰公主。” 苏林曰:“公,五等尊爵也。春秋听臣子以称君父,妇人称主,有‘主孟啖我’之比,故云公主。”瓒曰:“天子女虽食汤沐之邑,不君其民。”索隐啖音徒滥反。按:主是谓里克妻,即优施之语,事见国语。孟者,且也,言且啖我物,我教汝妇事夫之道。此即妇人称主之意耳。比音必二反。 注④集解如淳曰:“张敖子偃为鲁王,故公主得为太后。” 注⑤正义汉法,诸侯各起邸第于京师。 注⑥索隐按:汉宫阙疏“四年筑东面,五年筑北面”。汉旧仪“城方六十三里,经纬各十二里”。三辅旧事云“城形似北斗”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①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② 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③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④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⑤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帝以秦始皇三十七年生,崩时年二十三。” 注②集解应劭曰:“入侍天子,故曰侍中。” 注③正义解,纪卖反。言哭解惰,有所思也。又音户卖反。解,节解也。又纪买反,谓解说也。 注④正义毋音无。 注⑤集解汉书云:“葬安陵。”皇览曰:“山高三十二丈,广袤百二十步,居地六十亩。”皇甫谧曰:“去长陵十里,在长安北三十五里。”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啑血盟,①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 “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②夺之相权。王陵遂病免归。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③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事,令监宫中,如郎中令。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决事。乃追尊郦侯父为悼武王,欲以王诸吕为渐。 注①索隐啑,邹音使接反。又云或作“喢”,音丁牒反。 注②集解应劭曰:“古官。傅者,覆也。”瓒曰:“大戴礼云‘傅之德义’。” 注③索隐按:韦昭云信都之县名。 四月,太后欲侯诸吕,乃先封高祖之功臣郎中令无择①为博城侯。②鲁元公主薨,赐谥为鲁元太后。子偃为鲁王。鲁王父,宣平侯张敖也。封齐悼惠王子章为朱虚侯,③ 以吕禄女妻之。齐丞相寿为平定侯。④少府延为梧侯。⑤乃封吕种为沛侯,⑥吕平为扶柳侯,⑦张买为南宫侯。⑧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冯。”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兖州博城,本汉博城县城。” 注③索隐虚音墟,琅邪县也。正义括地志云:“朱虚故城在青州临朐县东六十里,汉朱虚也。十三州志云丹朱游故虚,故云朱虚也。”虚犹丘也。朱犹丹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姓齐。” 注⑤集解徐广曰:“姓阳成也。延以军匠起,作宫筑城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释之之子也。”正义括地志云:“徐州沛县古城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吕后姊子也。母字长姁。”正义括地志云:“扶柳故城在冀州信都县西三十里,汉扶柳县也。有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 注⑧集解徐广曰:“其父越人,为高祖骑将。” 太后欲王吕氏,先立孝惠后宫子强为淮阳王,①子不疑为常山王,②子山为襄城侯, ③子朝为轵侯,④子武为壶关侯。太后风大臣,大臣请立郦侯吕台为吕王,⑤太后许之。建成康侯释之卒,嗣子有罪,废,立其弟吕禄⑥为胡陵侯,⑦续康侯后。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十一月,吕王台薨,谥为肃王,太子嘉代立为王。三年,无事。⑧四年,封吕嬃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⑨吕更始为赘其侯,⑩吕忿为吕城侯,⑾及诸侯丞相五人。⑿ 注①集解韦昭曰:“今陈留郡。”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常山故城在恒州真定县南八里,本汉东垣邑也。” 注③索隐按:下文更名义,又改名弘农。汉书襄城侯唯云名弘,盖史省文耳。 按志,襄城属颍川也。 注④索隐按:韦昭云河内有轵县,音纸也。正义括地志云:“故轵城在怀州济源县东南十三里,七国时魏邑。” 注⑤正义初吕台为吕王,后吕产王梁,更名梁曰吕。 注⑥集解徐广曰:“释之少子。” 注⑦正义胡陵,县名,属山阳,章帝改曰胡陆。 注⑧集解汉书云:“秋,星昼见。” 注⑨索隐他音汣。俞音输。正义括地志云:“故鄃城在德州平原县西南三十里,本汉鄃县,吕他邑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表云吕后昆弟子淮阳丞相吕胜为赘其侯。”索隐按表作“临淮” 也。 注⑾正义括地志云:“故吕城在邓州南阳县西三十里,吕尚先祖封。” 注⑿集解徐广曰:“中邑侯朱通、山都侯王恬开、松兹侯徐厉、滕侯吕更始、醴陵侯越。”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①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为帝。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太后闻而患之,恐其为乱,乃幽之永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太后曰:“凡有天下治为万民命②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惛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其代之。”髃臣皆顿首言:“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髃臣顿首奉诏。”帝废位,太后幽杀之。五月丙辰,立常山王义为帝,更名曰弘。不称元年者,以太后制天下事也。 以轵侯朝为常山王。置太尉官,绛侯勃为太尉。五年八月,淮阳王薨,以弟壶关侯武为淮阳王。六年十月,太后曰吕王嘉居处骄恣,废之,以肃王台弟吕产为吕王。夏,赦天下。封齐悼惠王子兴居为东牟侯。③ 注①正义刘伯庄云:“诸美人元幸吕氏,怀身而入宫生子。”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 注③索隐韦昭云:“东莱县。” 七年正月,太后召赵王友。友以诸吕女为受后,弗爱,爱他姬,诸吕女妒,怒去,谗之于太后,诬以罪过,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韂围守之,弗与食。其髃臣或窃馈,辄捕论之,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①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丁丑,赵王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民頉次。 注①集解徐广曰:“举,一作‘与’。” 己丑,日食,昼晦。太后恶之,心不乐,乃谓左右曰:“此为我也。” 二月,徙梁王恢为赵王。吕王产徙为梁王,梁王不之国,为帝太傅。立皇子平昌侯太为吕王。更名梁曰吕,吕曰济川。太后女弟吕嬃①有女为营陵侯刘泽妻,泽为大将军。太后王诸吕,恐即崩后刘将军为害,乃以刘泽为琅邪王,以慰其心。 注①索隐韦昭云:“樊哙妻,封林光侯。” 梁王恢之徙王赵,心怀不乐。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擅权,微伺赵王,赵王不得自恣。王有所爱姬,王后使人酖杀之。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王悲,六月即自杀。太后闻之,以为王用妇人弃宗庙礼,废其嗣。 宣平侯张敖卒,以子偃为鲁王,敖赐谥为鲁元王。 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 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①上侯,位次第一,②请立为赵王。太后许之,追尊禄父康侯为赵昭王。九月,燕灵王建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杀之,无后,国除。八年十月,立吕肃王子东平侯吕通为燕王,封通弟吕庄为东平侯。 注①集解徐广曰:“吕后兄子也。前封胡陵侯,盖号曰武信。” 注②集解如淳曰:“功大者位在上,功臣侯表有第一第二之次也。” 三月中,吕后祓,还①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②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 注①正义祓,芳弗反,又音废。后同。 注②集解徐广曰:“音戟。” 高后为外孙鲁元王偃年少,蚤失父母,孤弱,乃封张敖前姬两子,侈为新都侯,寿为乐昌侯,①以辅鲁元王偃。及封中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②吕荣为祝兹侯。③诸中宦者令丞皆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食细阳之池阳乡。”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张释卿。”骃案:如淳曰“百官表‘谒者掌宾赞受事’,灌婴为中谒者。后常以奄人为之,诸官加‘中’者多奄人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吕后昆弟子。” 注④集解如淳曰:“列侯出关就国,关内侯但爵其身,有加异者,与关内之邑,食其租税也。风俗通义曰‘秦时六国未平,将帅皆家关中,故称关内侯’。” 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韂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①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 注①集解蔡邕曰:“皇子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加号称王,故谓之诸侯王。王子弟封为侯者,谓之诸侯。” 高后已葬,①以左丞相审食其为帝太傅。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合葬长陵。”皇览曰:“高帝、吕后,山各一所也。” 朱虚侯刘章有气力,东牟侯兴居其弟也。皆齐哀王弟,居长安。当是时,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朱虚侯妇,吕禄女,阴知其谋。恐见诛,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诛诸吕而立。朱虚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应。齐王欲发兵,其相弗听。八月丙午,齐王欲使人诛相,相召平乃反,举兵欲围王,王因杀其相,遂发兵东,诈夺琅邪王兵,并将之而西。语在齐王语中。 齐王乃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王齐。悼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为齐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①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弗听。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而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汉闻之,相国吕产等乃遣颍阴侯灌婴将兵击之。灌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权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此益吕氏之资也。”乃留屯荥阳,使使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还兵西界待约。 注①索隐比音如字。比犹频也。赵隐王如意,赵幽王友,赵王恢,是三赵王也。 吕禄、吕产欲发乱关中,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①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名为少帝弟,及鲁元王吕后外孙,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赵王禄、梁王产各将兵居南北军,皆吕氏之人。列侯髃臣莫自坚其命。 注①索隐犹,邹音以兽反。与音预,又作“豫”。崔浩云“犹,蝯类也。卬鼻,长尾,性多疑”。又说文云“犹,兽名,多疑”,故比之也。按:狐性亦多疑,度冰而听水声,故云“狐疑”也。今解者又引老子“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故以为 “犹与”是常语。且按狐听冰,而此云“若冬涉川”,则与是狐类不疑。“犹兮若畏四邻”,则犹定是兽,自不保同类,故云“畏四邻”也。 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曲周侯郦商老病,其子寄与吕禄善。绛侯乃与丞相陈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说吕禄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 ①吕氏所立三王,②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吕禄信然其计,欲归将印,以兵属太尉。使人报吕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便,或曰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过其姑吕嬃,嬃大怒,曰:“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③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 注①索隐吴,楚,齐,淮南,琅邪,代,常山王朝,淮阳王武,济川王太,是九也。 注②索隐梁王产、赵王禄、燕王通也。 注③索隐颜师古以为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左丞相食其免。 八月庚申旦,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子产曰:“王不蚤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欲诛诸吕告产,乃趣产急入宫。平阳侯颇闻其语,乃驰告丞相、太尉。太尉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通尚符节。①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太尉复令郦寄与典客刘揭②先说吕禄曰:“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吕禄以为郦兄③不欺己,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将之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襢,为刘氏左襢。”军中皆左襢为刘氏。 太尉行至,将军吕禄亦已解上将印去,太尉遂将北军。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纪。”张晏曰:“纪信字也。尚,主也。今符节令。” 索隐张晏云:“纪信子。”又晋灼云:“信被楚烧死,不见有后。按功臣表襄平侯纪通,父成以将军定三秦,死事,子侯。”则通非信子,张说误矣。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典客,秦官也,掌诸侯、归义蛮夷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音况,字也。名寄。” 然尚有南军。平阳侯闻之,以吕产谋告丞相平,丞相平乃召朱虚侯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军门。令平阳侯告韂尉:“毋入相国产殿门。”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裴回往来。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①乃遣朱虚侯谓曰:“急入宫韂帝。”朱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余人。 入未央宫门,遂见产廷中。日餔时,遂击产。产走,天风大起,以故其从官乱,莫敢斗。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讼,一作‘公’。”骃按:韦昭曰“讼犹公也”。索隐按: 韦昭以讼为公,徐广又云一作“公”,盖公为得。然公言犹明言也。又解者云讼,诵说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百官表郎中令掌宫殿门户,故其府在宫中,后转为光禄勋也。” 朱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朱虚侯欲夺节信,谒者不肯,朱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韂尉吕更始。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嬃。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偃。 壬戌,以帝太傅食其复为左丞相。戊辰,徙济川王王梁,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 遣朱虚侯章以诛诸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灌婴兵亦罢荥阳而归。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适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适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钧)*,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 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辞谢。再反,然后乘六乘传。①后九月②晦日己酉,至长安,舍代邸。大臣皆往谒,奉天子玺上代王,共尊立为天子。 代王数让,髃臣固请,然后听。 注①集解张晏曰:“备汉朝有变,欲驰还也。或曰传车六乘。” 注②集解文颖曰:“即闰九月也。时律历废,不知闰,谓之‘后九月’也。以十月为岁首,至九月则岁终,后九月则闰月。” 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宫。”乃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不当立。”乃顾麾左右执戟者掊兵罢去。①有数人不肯去兵,宦者令张泽谕告,亦去兵。滕公乃召乘舆车载少帝出。②少帝曰:“欲将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③迎代王于邸。 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韂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注①集解徐广曰:“掊音仆。” 注②集解蔡邕曰:“律曰‘敢盗乘舆服御物’。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于乘舆也。乘犹载也,舆犹车也。天子以天下为家,不以京师宫室为常处,则当乘车舆以行天下,故髃臣托舆以言之也,故或谓之‘车驾’。” 注③集解蔡邕曰:“天子有大驾、小驾、法驾。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时副车,皆驾四马,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 代王立为天子。二十三年崩,谥为孝文皇帝。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索隐述赞】高祖犹微,吕氏作妃。及正轩掖,潜用福威。志怀安忍,性挟猜疑。置鸩齐悼,残彘戚姬。孝惠崩殒,其哭不悲。诸吕用事,天下示私。大臣葅醢,支櫱芟 夷。祸盈斯验,苍狗为菑。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十 孝文本纪 第十 [/TD][/TR][/ALIGN]

[TR]孝文皇帝,①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②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事在吕后语中。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恒。”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中都故城在汾州平遥县西南十二里,秦属太原郡也。”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啑血①京师,②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大王称疾毋往,以观其变。” 中尉宋昌进曰:③“髃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 ④此所谓盘石之宗也,⑤天下服其强,二矣。汉兴,除秦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⑥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代王报太后计之,犹与未定。卜之龟,卦兆得大横。⑦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⑧代王曰:“寡人固已为王矣,又何王?”卜人曰:“所谓天王者乃天子。”于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往见绛侯,绛侯等具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薄昭还报曰:“信矣,毋可疑者。”代王乃笑谓宋昌曰:“果如公言。” 乃命宋昌参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至高陵休止,⑨而使宋昌先驰之长安观变。 注①索隐啑,汉书作“喋”,音跕,丁牒反。汉书陈汤杜业皆言喋血,无盟歃事。广雅云“蹀,履也”,谓履涉之。 注②集解公羊传曰:“京,大;师,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也。” 注③索隐东观汉记宋杨传宋义后有宋昌。又会稽典录昌,宋义孙也。 注④索隐言封子弟境土交接,若犬之牙不正相当而相衔入也。 注⑤索隐言其固如盘石。此语见太公六韬也。 注⑥索隐即纪通所矫帝之节。 注⑦集解应劭曰:“以荆灼龟,文正横。” 注⑧集解服虔曰:“庚庚,横貌也。”李奇曰:“庚庚,其繇文也。”张晏曰:“横*(行)**[谓]*无思不服。庚,更也。言去诸侯而即帝位也。先是五帝官天下,老则禅贤,至启始传父爵,乃能光治先君之基业。文帝亦袭父夡,言似夏启者也。”索隐荀悦云:“大横,龟兆横理也。”按:庚庚犹“更更”,言以诸侯更帝位也。荀悦云 “繇,抽也,所以抽出吉凶之情也”。杜预云“繇,兆辞也,音冑也”。按:汉书盖宽饶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官以传贤人,家以传子孙”。官犹公也,谓不私也。 注⑨正义括地志云:“高陵故城在雍州高陵县西南一里,本名横桥,架渭水上。 三辅旧事云秦于渭南有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之闲,造横桥,长三百八十步,桥北*(京)**[垒]*石水中,旧有忖留神象。此神曾与鲁班语,班令其出,留曰‘我貌丑,卿善图物容,不出’。班于是拱手与语曰‘出头见我’。 留乃出首。班以龏画地,忖留觉之,便没水。故置其像于水上,唯有腰以上。 魏太祖马见而惊,命移下之。” 昌至渭桥,①丞相以下皆迎。宋昌还报。代王驰至渭桥,髃臣拜谒称臣。代王下车拜。太尉勃进曰:“愿请闲言。”②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太尉乃跪上天子玺符。代王谢曰:“至代邸而议之。”③遂驰入代邸。髃臣从至。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陈武、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④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皆再拜言曰:“子弘等皆非孝惠帝子,不当奉宗庙。臣谨请*(与)*阴安侯 ⑤列侯顷王后⑥与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曰:‘大王高帝长子,宜为高帝嗣。’愿大王即天子位。”代王曰:“奉高帝宗庙,重事也。寡人不佞,不足以称宗庙。 愿请楚王计宜者,⑦寡人不敢当。”髃臣皆伏固请。代王西乡让者三,南乡让者再。 ⑧丞相平等皆曰:“臣伏计之,大王奉高帝宗庙最宜称,虽天下诸侯万民以为宜。臣等为宗庙社稷计,不敢忽。愿大王幸听臣等。臣谨奉天子玺符再拜上。”代王曰:“宗室将相王列侯以为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辞。”遂即天子位。 注①集解苏林曰:“在长安北三里。”索隐三辅故事:“咸阳宫在渭北,兴乐宫在渭南,秦昭王通两宫之闲,作渭桥,长三百八十步。”又关中记云石柱以北属扶风,石柱以南属京兆也。 注②索隐包恺音闲,言欲向空闲处语。颜师古云:“闲,容也,犹言中闲。请容暇之顷,当有所陈,不欲即公论也。” 注③索隐说文:“邸,属国舍。” 注④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宗正,秦官。”应劭曰:“周成王时,彤伯入为宗正。” 注⑤集解苏林曰:“高帝兄伯妻羹颉侯信母,丘嫂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代顷王刘仲之妻。”骃按:苏林曰“仲子濞为吴王,故追谥顷王”也。如淳曰“顷王后封阴安侯,时吕嬃为林光侯,萧何夫人亦为酇侯”。 又宗室表此时无阴安,知其为顷王后也。索隐按:苏林、徐广、韦昭以为二人封号,而乐产引如淳,以顷王后别封阴安侯,与汉祠令相会。今以阴安是别人封爵,非也。顷王后是代王后,文帝之伯母。代王降为合阳侯,故云“列侯顷王后”。韦昭曰“阴安属魏郡”也。 注⑦集解苏林曰:“楚王名交,高帝弟。”索隐楚王交,高帝弟,最尊。言更请楚王计宜者,故下云“皆为宜”也。 注⑧集解如淳曰:“让髃臣也。或曰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故西向坐,三让不受,髃臣犹称宜,乃更回坐示变,即君位之渐也。” 髃臣以礼次侍。乃使太仆婴与东牟侯兴居清宫,①奉天子法驾,②迎于代邸。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乃夜拜宋昌为韂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还坐前殿。于是夜下诏书曰:“闲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③酺五日。”④ 注①集解应劭曰:“旧典,天子行幸所至,必遣静宫令先案行清静殿中,以虞非常。” 索隐按:汉仪云“皇帝起居,索室清宫而后行。” 注②索隐汉官仪云:“天子卤簿有大驾、法驾。大驾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乘,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公卿不在卤簿中,惟京兆尹、执金吾、长安令奉引,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也。” 注③集解苏林曰:“男赐爵,女子赐牛酒。”索隐按:封禅书云“百户牛一头,酒十石”。乐产云“妇人无夫或无子不沾爵,故赐之也”。 注④集解文颖曰:“汉律三人已上无故髃饮,罚金四两。今诏横赐得令会聚饮食五日。”索隐说文云“酺,王者布德,大饮酒也”。出钱为醵,出食为酺。又按:赵武灵王灭中山,酺五日,是其所起也。 孝文皇帝元年十月庚戌,徙立故琅邪王泽为燕王。 辛亥,皇帝即阼,①谒高庙。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②太尉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诸吕所夺齐楚故地,皆复与之。 注①正义主人阶也。 注②正义此时尚右。 壬子,遣车骑将军薄昭迎皇太后于代。皇帝曰:“吕产自置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擅矫遣灌将军婴将兵击齐,欲代刘氏,婴留荥阳弗击,与诸侯合谋以诛吕氏。吕产欲为不善,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谋夺吕产等军。朱虚侯刘章首先捕吕产等。太尉身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军。典客刘揭身夺赵王吕禄印。益封太尉勃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陈平、灌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通、东牟侯刘兴居邑各二千户,金千斤。①封典客揭为阳信侯,②赐金千斤。” 注①集解徐广曰:“十一月辛丑。” 注②索隐韦昭云勃海县。正义括地志云:“阳信故城在沧州无棣县东南三十里,汉阳信县。” 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 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箻,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① 注①集解应劭曰:“帑,子也。秦法一人有罪,并坐其家室。今除此律。” 正月,有司言曰:“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上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①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②其安之。”③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阅天下之义理多矣,④明于国家之大体。吴王于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⑤岂为不豫哉!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贤及有德义者,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朕甚不取也。”有司皆固请曰:“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余岁,古之有天下者莫长焉,用此道也。⑥立嗣必子,所从来远矣。高帝亲率士大夫,始平天下,建诸侯,为帝者太祖。诸侯王及列侯始受国者皆亦为其国祖。子孙继嗣,世世弗绝,天下之大义也,故高帝设之以抚海内。今释宜建而更选于诸侯及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议不宜。 ⑦子某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上乃许之。因赐天下民当代父后者爵各一级 ⑧封将军薄昭为轵侯。⑨ 注①索隐按:嗛者,*(不)*满之意也。未有嗛志,言天下皆志不满也。汉书作“氞志”,安也。 注②索隐言何以谓于天下也。 注③索隐其,发声也。安者,徐也。言徐徐且待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阅,犹言多所更历也。” 注⑤集解文颖曰:“陪,辅也。” 注⑥索隐言古之有天下者,无长于立子,故云“莫长焉”。用此道者,用殷周立子之道,故安治千有余岁也。 注⑦索隐言不宜更别议也。 注⑧集解韦昭曰:“文帝以立子为后,不欲独飨其福,故赐天下为父后者爵。” 注⑨集解徐广曰:“正月乙巳也。” 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①皇后姓窦氏。上为立后故,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上从代来,初即位,施德惠天下,填抚诸侯四夷皆洽驩,乃循从代来功臣。上曰:“方大臣之诛诸吕迎朕,朕狐疑,皆止朕,唯中尉宋昌劝朕,朕以得保奉宗庙。已尊昌为韂将军,其封昌为壮武侯。②诸从朕六人,官皆至九卿。”③ 注①索隐谓帝之子为诸侯王,皆同姓。姓,生也。言皆同母生,故立太子母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四月辛亥封,封三十四年,景帝中四年夺侯,国除。”索隐韦昭云胶东县。正义括地志云:“壮武故城在莱州即墨县西六十里,古莱夷国,有汉壮武县故城。” 注③正义汉置九卿,一曰太常,二曰光禄,三曰韂尉,四曰太仆,五曰廷尉,六曰大鸿胪,七曰宗正,八曰大司农,九曰少府,是为九卿也。 上曰:“列侯从高帝入蜀、汉中者六十八人皆益封各三百户,故吏二千石以上从高帝颍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户,淮阳守申徒嘉等十人五百户,韂尉定等十人四百户。封淮南王舅父赵兼为周阳侯,①齐王舅父驷钧为清郭侯。”②秋,封故常山丞相蔡兼为樊侯。③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周阳故城在绛州闻喜县东二十九里。” 注②集解如淳曰:“邑名,六国时齐有清郭君。清音静。”索隐按表,驷钧封邬侯。不同者,盖后徙封于邬。邬属钜鹿郡。 注③索隐韦昭云:“樊,东平之县。”正义括地志云:“汉樊县城在兖州瑕丘西南二十五里。地理志云樊县古樊国,仲山甫所封。” 人或说右丞相曰:“君本诛诸吕,迎代王,今又矜其功,受上赏,处尊位,祸且及身。”右丞相勃乃谢病免罢,左丞相平专为丞相。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八月中。” 二年十月,丞相平卒,复以绛侯勃为丞相。上曰:“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岁)*,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驩欣,靡有遗德。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①其令列侯之国,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② 注①正义驯,古“训”字。 注②集解张晏曰:“为吏,谓以卿大夫为兼官者。诏所止,特以恩爱见留者。” 十一月晦,日有食之。①十二月望,日又食。②上曰:“朕闻之,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菑,以诫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菑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髃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憪然念外人之有非, ③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而又饬兵厚韂,其罢韂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 ④余皆以给传置。”⑤ 注①正义按:说文云日蚀则朔,月蚀则望。而云晦日食之,恐历错误。 注②集解徐广曰:“此云望日又食。按:汉书及五行志无此日食文也。一本作‘月食’,然史书不纪月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憪然犹介然也。非,奸非也。”索隐苏林云“憪,寝视不安之貌”,盖近其意。余说皆疏。憪音下板反。 注④索隐遗犹留也。财,古字与“纔”同。言太仆见在之马,今留纔足充事而已也。 注⑤索隐按:广雅云“置,驿也”。续汉书云“驿马三十里一置”。故乐产亦云传置一也。言乘传者以传次受名,乘置者以马取匹。传音丁恋反。如淳云“律,四马高足为传置,四马中足为驰置,下足为乘置,一马二马为轺置,如置急者乘一马曰乘也”。 正月,上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①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② 注①集解应劭曰:“古者天子耕籍田千亩,为天下先。籍者,帝王典籍之常。” 韦昭曰:“籍,借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 瓒曰:“景帝诏曰‘朕亲耕,后亲桑,为天下先’。本以躬亲为义,不得以假借为称也。籍,蹈籍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黍稷曰粢,在器中曰盛。” 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上曰:“赵幽王幽死,朕甚怜之,已立其长子遂为赵王。遂弟辟强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功,可王。”乃立赵幽王少子辟强为河闲王,以齐剧郡立朱虚侯为城阳王,立东牟侯为济北王,皇子武为代王,子参为太原王,子揖为梁王。 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①诽谤之木,②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觽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 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③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注①集解应劭曰:“旌,幡也。尧设之五达之道,令民进善也。”如淳曰:“欲有进善者,立于旌下言之。” 注②集解服虔曰:“尧作之,桥梁交午柱头。”应劭曰:“桥梁边板,所以书政治之愆失也。至秦去之,今乃复施也。”索隐按:尸子云“尧立诽谤之木”。 诽音非,亦音沸。韦昭云“虑政有阙失,使书于木,此尧时然也,后代因以为饰。今宫外桥梁头四植木是也”。郑玄注礼云“一纵一横为午,谓以木贯表柱四出,即今之华表”。崔浩以为木贯表柱四出名“桓”,陈楚俗桓声近和,又云“和表”,则“华” 与“和”又相讹耳。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民相结共祝诅上也。谩者,而后谩而止之,不毕祝诅也。” 索隐韦昭云:“谩,相抵谰也。”说文云:“谩,欺也。”谓初相约共行祝,后相欺诳,中道而止之也。 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① 注①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张晏曰:“符以代古之珪璋,从简易也。”索隐汉旧仪铜虎符发兵,长六寸。竹使符出入征发。说文云分符而合之。小颜云“右留京师,左与之。”古今注云“铜虎符银错书之”。张晏云“铜取其同心也”。 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十一月,上曰:“前日*(计)**[诏]*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绛侯勃免丞相就国,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四月,城阳王章薨。淮南王长与从者魏敬杀辟阳侯审食其。 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帝初幸甘泉。①六月,帝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今右贤王离其国,将觽居河南降地,非常故,往来近塞,捕杀吏卒,驱保塞蛮夷,令不得居其故,陵轹边吏,入盗,甚敖无道,非约也。其发边吏骑八万五千诣高奴,遣丞相颍阴侯灌婴击匈奴。” 匈奴去,发中尉②材官属韂将军军长安。 注①集解蔡邕曰:“天子车驾所至,民臣以为侥幸,故曰幸。至见令长三老官属,亲临轩,作乐,赐食帛越巾刀佩带,民爵有级数,或赐田租之半,故因是谓之幸。”索隐应劭云:“宫名,在云阳。一名林光。”臣瓒云:“甘泉,山名。 林光,秦离宫名。”又顾氏按:邢承宗西征赋注云“甘泉,水名”。今按:盖因地有甘泉以名山,则山水皆通也。宫名谬尔。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曰:“中尉,秦官。” 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故髃臣,皆赐之。举功行赏,诸民里赐牛酒。复晋阳①中都民三岁。留游太原十余日。 注①正义故城在汾州平遥县西南十三里。 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往击胡,乃反,发兵欲袭荥阳。于是诏罢丞相兵,遣棘蒲侯陈武为大将军,将十万往击之。祁侯贺①为将军,军荥阳。七月辛亥,帝自太原至长安。乃诏有司曰:“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为大逆。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地邑降者,皆赦之,复官爵。与王兴居去来,亦赦之。”②八月,破济北军,虏其王。赦济北诸吏民与王反者。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缯,以文帝十一年卒,谥曰敬。”索隐汉书音义祁音迟。 贺姓缯。缯,古国,夏同姓也。正义括地志云:“并州祁县城,晋大夫祁奚之邑。” 注②集解徐广曰:“乍去乍来也。”骃案:张晏曰“虽始与兴居反,今降,赦之”。 六年,有司言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毋度,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遣人使闽越及匈奴,发其兵,欲以危宗庙社稷。 髃臣议,皆曰“长当弃市”帝不忍致法于王,赦其罪,废勿王。髃臣请处王蜀严道﹑邛都,①帝许之。长未到处所,行病死,上怜之。后十六年,追尊淮南王长谥为厉王,立其子三人为淮南王﹑②衡山王﹑③庐江王。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汉书或作‘邮’字,或直云‘邛僰’。邛都乃本是西南夷,尔时未通严道,有邛僰山。”正义邛,其恭反。括地志云:“严道今为县,即邛州所理县也。县有蛮夷曰道,故曰严道。邛都县本邛都国,汉为县,今嶲州也。 西南夷传云‘滇池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最大’是也。”按:髃臣请处淮南王长蜀之严道,不尔,更远邛都西有邛僰山也。邛僰山在雅州荣经县界。荣经,武德年闲置,本秦严道地。华阳国志云:“邛筰山故邛人﹑筰人界也。山岩峭峻,曲回九折乃至,上下有凝冰。 按即王尊登者也。今从九折西南行至嶲州,山多雨少晴,俗呼名为漏天。” 注②索隐名安,阜陵侯也。 注③索隐名勃,安阳侯也。 注④索隐名赐,周阳侯也。 十三年夏,上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①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 注①集解应劭曰:“秘祝之官移过于下,国家讳之,故曰秘。” 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①有罪当刑,诏狱逮徙系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②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 “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③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 今法有肉刑三,④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注①索隐名意,为齐太仓令,故谓之仓公也。 注②索隐缇音啼。邹氏音体,非。 注③正义晋书刑法志云:“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五帝画衣冠而民知禁。犯黥者阜其巾,犯劓者丹其服,犯膑者墨其体,犯宫者杂其屦,大辟之罪,殊刑之极,布其衣裾而无领缘,投之于市,与觽弃之。” 注④集解李奇曰:“约法三章无肉刑,文帝则有肉刑。”孟康曰:“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索隐韦昭云:“断趾﹑黥﹑劓之属。”崔浩汉律序云:“文帝除肉刑而宫不易。”张斐注云:“以淫乱人族序,故不易之也。” 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 ①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注①集解李奇曰:“本,农也。末,贾也。言农与贾俱出租无异也,故除田租。” 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毶塞,杀北地都尉卬。①上乃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韂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帝亲自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军吏卒。帝欲自将击匈奴,髃臣谏,皆不听。皇太后固要帝,②帝乃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赤③为内史,栾布为将军,击匈奴。匈奴遁走。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孙。封其子单为缾侯。匈奴所杀。” 注②集解如淳曰:“必不得自征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姓董也。” 春,上曰:“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于今,历日*(县)**[挠]*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愧。其广增诸祀墠场珪币。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①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今吾闻祠官祝厘,②皆归福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夫以朕不德,而躬享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德。其令祠官致敬,毋有所祈。” 注①集解韦昭曰:“右犹高,左犹下也。”索隐刘德云:“先贤后亲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厘,福也。贾谊传‘受厘坐宣室’。”索隐音禧,福也。 是时北平侯张苍为丞相,方明律历。鲁人公孙臣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①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天子下其事与丞相议。丞相推以为今水德,始明正十月上黑事,以为其言非是,请罢之。 注①索隐五行之德,帝王相承传易,终而复始,故云“终始传五德之事”。传音转也。 十五年,黄龙见成纪,①天子乃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②有司礼官皆曰:“古者天子夏躬亲礼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天子始幸雍,郊见五帝,以孟夏四月答礼焉。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 ③欲出周鼎,当有玉英见。④ 注①集解韦昭曰:“成纪县属天水。”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言无所讳,勿以朕为劳。” 注③集解韦昭曰:“在渭城。” 注④集解瑞应图云:“玉英,五常并修则见。” 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以夏答礼而尚赤。 十七年,得玉杯,①刻曰“人主延寿”。于是天子始更为元年,②令天下大酺。其岁,新垣平事觉,夷三族。 注①集解应劭曰:“新垣平诈令人献之。” 注②索隐按:秦本纪惠文王十四年更为元年。又汲頉竹书魏惠王亦有后元,当取法于此。又按:封禅书以新垣平候日再中,故改元也。 后二年,上曰:“朕既不明,不能远德,是以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①封畿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皆自于朕之德薄而不能远达也。 闲者累年,匈奴并暴边境,多杀吏民,边臣兵吏又不能谕吾内志,以重吾不德也。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怛惕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故遣使者冠盖相望,结轶于道,②以谕朕意于单于。今单于反古之道,计社稷之安,便万民之利,亲与朕俱弃细过,偕之大道,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③和亲已定,始于今年。” 注①索隐顾胤按:尔雅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使车往还,故辙如结也。相如曰‘结轨还辙’。”索隐邹氏轶音逸,又音辙。汉书作“辙”。顾氏按:司马彪云“结谓车辙回旋错结之也”。 注③索隐战国策云:“制海内,子元元,非兵不可。”高诱注云:“元元,善也。” 又按:姚察云“古者谓人云善,言善人也。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顾野王又云“元元犹喁喁,可怜爱貌”。未安其说,聊记异也。 后六年冬,匈奴三万人入上郡,三万人入云中。以中大夫令勉①为车骑将军,军飞狐;②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军句注;③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居细柳; ④宗正刘礼为将军,居霸上;祝兹侯⑤军棘门:⑥以备胡。数月,胡人去,亦罢。 注①集解徐广曰:“韂尉改名也。”骃案:汉书百官表景帝初改韂尉为中大夫令,非此年也。索隐裴骃按:表景帝改韂尉为中大夫令,则中大夫令是官号,勉其名。后此官改为光禄勋。虞世南以此称中大夫令,是史家追书耳。颜游秦以令是姓,勉是名,为中大夫。据风俗通,令姓令尹子文之后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在代郡。”苏林曰:“在上党。” 注③集解应劭曰:“山险名也,在鴈门阴馆。”索隐句,伏俨音俱,包恺音钩。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长安西。”骃按:如淳曰“长安图细柳仓在渭北,近石徼”。张揖曰“在昆明池南,今有柳市是也”。索隐按:三辅故事细柳在直城门外阿房宫西北维。又匈奴传云“长安西细柳”,则如淳云在渭北,非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表作松兹侯,姓徐,名悍。” 注⑥集解徐广曰:“在渭北。”骃案:孟康曰“在长安北,秦时宫门也。”如淳曰 “三辅黄图棘门在横门外”。 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①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②以振贫民,民得卖爵。③ 注①集解韦昭曰:“弛,废也。废其常禁以利民。” 注②集解应劭曰:“水漕仓曰庾。”胡公曰:“在邑曰仓,在野曰庾。”索隐郭璞注三苍云:“庾,仓无屋也。”胡公名广,后汉太尉,作汉官解诂也。 注③索隐崔浩云:“富人欲爵,贫人欲钱,故听买卖也。”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①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②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髃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③髃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注①集解徐广曰:“露,一作‘灵’。”索隐顾氏按:新丰南骊山上犹有台之旧址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贾谊云‘身衣皁绨’。” 注③集解苏林曰:“假音休假。借音以物借人。”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①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糤之福,方内安宁,②靡有兵革。③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④其奚哀悲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 ⑤绖带无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⑥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已下,⑦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⑧佗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率从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⑨毋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⑩令中尉亚夫为车骑将军,属国悍⑾为将屯将军,⑿郎中令武为复土将军,⒀发近县见卒万六千人,发内史卒万五千人, ⒁藏郭穿复土属将军武。 注①集解徐广曰:“年四十七。” 注②集解瓒曰:“方,四方也。内,中也。犹云中外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云‘方内安,兵革息’。” 注④集解如淳曰:“与,发声也。得卒天年已善矣。” 注⑤集解服虔曰:“践,翦也。谓无斩衰也。”孟康曰:“践,跣也。”晋灼曰: “汉语作‘跣’。跣,徒跣也。”索隐汉语是书名,荀爽所作也。 注⑥集解应劭曰:“无以布衣车及兵器也。”服虔曰:“不施轻车介士也。” 注⑦索解谓柩已下于圹。 注⑧集解服虔曰:“当言大功﹑小功布也。纤,细布衣也。”应劭曰:“红者,中祥大祥以红为领缘也。纤者,禫也。凡三十六日而释服。”索隐刘德云:“红亦功也。男功非一,故以‘工力’为字。而女工唯在于丝,故以‘纟工’为字。三十六日,以日易月故也。” 注⑨集解应劭曰:“因山为藏,不复起坟,山下川流不遏绝也。就其水名以为陵号。” 索隐霸是水名,水径于山,亦曰霸山,即芷阳地也。 注⑩集解应劭曰:“夫人以下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凡七辈,皆遣归家,重绝人类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姓徐。”骃按:汉书百官表“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 注⑿集解李奇曰:“冯奉世为右将军,以将屯将军为名,此监主诸屯也。” 注⒀集解如淳曰:“主穿圹填瘗事者。”索隐复音伏。谓穿圹出土,下棺已而填之,即以为坟,故云复土。复,反还也。又音福。 注⒁索隐按:百官表云内史掌理京师之官也。景帝更名京兆尹也。 乙巳,①髃臣皆顿首上尊号曰孝文皇帝。 注①集解汉书云:“乙巳葬霸陵。”皇甫谧曰:“霸陵去长安七十里。” 太子即位于高庙。丁未,袭号曰皇帝。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①制礼乐各有由。 闻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②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③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④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髃生。减嗜欲,不受献,⑤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 ⑥不诛无罪。除*(肉)**[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⑦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 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⑧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着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为礼仪奏。” 丞相臣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谨议: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⑨请着之竹帛,宣布天下。”制曰: “可。” 注①集解应劭曰:“始取天下者为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为宗,文帝称太宗是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酎之言纯也。至武帝时,因八月尝酎会诸侯庙中,出金助祭,所谓‘酎金’也。” 注③集解孟康曰:“武德,高祖所作也。文始,舜舞也。五行,周舞也。武德者,其舞人执干戚。文始舞执羽钥。五行舞冠冕,衣服法五行色。见礼乐志。” 索隐应劭云:“礼乐志文始舞本舜韶舞,高祖更名文始,示不相袭。五行舞本周武舞,秦始皇更名五行舞。按:今言‘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者,其乐总象武王乐,言高祖以武定天下也。既示不相袭,其作乐之始。先奏文始,以羽钥衣文绣居先;次即奏五行,五行即武舞,执干戚而衣有五行之色也。” 注④集解张晏曰:“孝文十二年,除关,不用传令,远近若一。” 注⑤集解徐广曰:“减,一作‘灭’。” 注⑥集解苏林曰:“刑不及妻子。” 注⑦集解李奇曰:“侔,齐等。” 注⑧集解文颖曰:“景帝采高祖武德舞作昭德舞,舞之于文帝庙,见礼乐志。” 注⑨集解张晏曰:“王及列侯岁时遣使诣京师,侍祠助祭也。”如淳曰:“若光武庙在章陵,南阳太守称使者往祭是也。不使侯王祭者,诸侯不得祖天子也。凡临祭祀宗庙,皆为侍祭。”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①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②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三十年曰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 注②集解王肃曰:“胜残暴之人,使不为恶。去杀,不用杀也。” 【索隐述赞】孝文在代,兆遇大横。宋昌建册,绛侯奉迎。南面而让,天下归诚。务农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绨衣率俗,露台罢营。法宽张武,狱恤缇萦。霸陵如故,千年颂声。 [/TD][/TR][TR][TD][/TD][/TR][/ALIGN]

[/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十一 孝景本纪 第十一 [/TD][/TR][/ALIGN]

[TR]孝景皇帝者,①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启。”正义谥法曰:“繇义而济曰景。”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赐民爵一级。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髃臣无朝贺。匈奴入代,与约和亲。 二年春,封故相国萧何孙系为武陵侯。①男子二十而得傅。②四月壬午,孝文太后崩。③广川﹑长沙王皆之国。④丞相申屠嘉卒。八月,以御史大夫开封陶青为丞相。彗星出东北。秋,衡山雨雹,⑤大者五寸,深者二尺。 荧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闲。岁星逆行天廷中。置南陵及内史﹑祋祤为县。⑥ 注①集解*(徐广曰:汉书亦作“系”。邹诞生本作“傒”,音奚。又按:汉书功臣表及萧何传皆云孙嘉,疑其人有二名。)*索隐汉书亦作“系”,邹诞生本作“傒”。又按:汉书功臣表及萧何传皆云封何孙嘉,疑其人有二名也。 注②索隐音附。荀悦云:“傅,正卒也。”小颜云旧法二十三而傅,今改也。 注③索隐薄太后也。亦葬芷阳西,曰少陵也。 注④索隐广川王彭祖﹑长沙王发皆景帝子,遣就国也。 注⑤正义雨,于付反。 注⑥集解徐广曰:“地理志云文帝七年置。”骃按:地理志﹑百官表南陵县文帝置也。分内史为左右,及祋祤为县,皆景帝二年,不得皆如徐所云。索隐邹诞生祋音都会反,又音丁活反。祤音羽,又音诩。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①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②吴王濞﹑③ 楚王戊﹑④赵王遂﹑⑤胶西王卬﹑⑥济南王辟光﹑⑦菑川王贤﹑⑧胶东王雄渠⑨反,发兵西乡。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⑩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⑾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 ⑿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⒀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⒁ 为菑川王,淮阳王余⒂为鲁王,⒃汝南王非⒄为江都王。⒅齐王将庐﹑⒆燕王嘉⒇皆薨。(21) 注①集解徐广曰:“汉志无。” 注②集解徐广曰:“雒,一作‘淮’。”索隐雒阳汉书作“淮阳”。灾,故徙王于鲁也。 注③正义音匹备反。高祖兄仲子,故汉高祖十二年封,三十三年反。年表云都吴,其实在江都也。 注④正义高祖弟楚王交孙,嗣二十一年反,都彭城。 注⑤正义高祖孙,幽王友子,嗣二十六年反,都邯郸。 注⑥正义卬,五郎反。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平昌侯,十年反,都密州高密县。 注⑦正义辟音壁。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初)**[扐]*侯,立十一年反。 括地志云:“济南故城在淄川长山县西北三十里。” 注⑧正义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武城侯,立十一年反,都剧。括地志云:“菑州县也。故剧城在青州寿光县南三十一里,故纪国。” 注⑨正义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白石侯,立十一年反,都即墨。括地志云:“即墨故城在密州胶水县东南六十里,即胶东国也。” 注⑩正义梁孝王都睢阳,今宋州。 注⑾正义蓺,鱼曳反。字亦作“艺”,音同。 注⑿正义地理志云魏其属琅邪。 注⒀索隐韦昭云:“平陆,西河县。礼□向之从曾祖王父也。”正义应劭云:“平陆,西河县。” 注⒁正义济,子礼反。济北国今济州卢县,即济北王所都。 注⒂正义淮阳国今陈州。 注⒃正义鲁今兖州曲阜县。 注⒄正义汝南国今豫州。 注⒅正义江都国今扬州也。吴王濞所都,反,诛,景帝改为江都国,封皇子非也。 注⒆索隐悼惠王之孙,齐王襄之子。庐,汉书作“闾”。正义齐国,青州临淄也。将庐,齐悼惠王之孙,襄王之子,年表云。 注⒇索隐刘泽之子。 注(21)集解徐广曰:“表云五年薨。” 四年夏,立太子。立皇子彻为胶东王。六月甲戌,赦天下。后九月,更以*(弋)** [易]*阳为阳陵。①复置津关,用传出入。②冬,以赵国为邯郸郡。③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汉景帝陵也,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按:豫作寿陵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文帝十二年,除关,无用传,至此复置传,以七国新反,备非常也。”张晏曰:“传,信也,若今过所也。”如淳曰:“传音‘檄传’之‘传’,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谓之传。”索隐传音丁恋反。如今之过所。 注③集解地理志赵国景帝以为邯郸郡。 五年三月,作阳陵、①渭桥。五月,募徙阳陵,予钱二十万。江都大暴风从西方来,坏城十二丈。丁卯,封长公主子蟜为隆虑侯。②徙广川王为赵王。 注①索隐景帝豫作寿陵也。按:赵系家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后代遂因之也。 注②索隐音林闾。避殇帝讳改之。 六年春,封中尉*(赵)*绾为建陵侯,①江都丞相嘉②为建平侯,陇西太守浑邪为平曲侯,③赵丞相嘉④为江陵侯,故将军布为鄃侯。梁楚二王皆薨。 后九月,伐驰道树,殖兰池。⑤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建陵故县在沂州承县界。” 注②集解徐广曰:“姓程。”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平曲县故城在瀛州文安县北七十里。” 注④集解徐广曰:“姓苏。” 注⑤集解徐广曰:“殖,一作‘填’。”正义按:驰道,天子道,秦始皇作之,三丈而树。 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①*十*(二)**①*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条侯②周亚夫为丞相。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③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 注①正义临江,忠州县。虽王临江而都江陵。 注②正义条,田雕反。字亦作“莜”,音同。 注③索隐按系家,太后槐里人,父仲。兄信,封盖侯。后故金氏妻女弟姁儿也。 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周苛①孙平②为绳侯,故御史大夫周昌*(子)**[孙]*左车为安阳侯,四月乙巳,赦天下,赐爵一级。除禁锢。地动。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注①索隐周昌之兄。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应’。”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亲。三月,召临江王来。即死中尉府中。夏,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子寄为胶东王。封四侯。①九月甲戌,日食。 注①集解文颖曰:“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赵相建德,内史王悍。此四人各谏其王,无使反,不听,皆杀之,故封其子。”索隐韦昭云:“张尚子当居,赵夷吾子周,建德子横,王悍子□也。” 中三年冬,罢诸侯御史中丞。春,匈奴王二人率其徒来降,皆封为列侯。①立皇子方乘为清河王。三月,彗星出西北。丞相周亚夫*(死)**[免]*,以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四月,地动。九月戊戌晦,日食。军东都门外。② 注①正义汉书表云中三年,安陵侯子军、桓侯赐、遒侯陆强、容城侯徐卢、易侯仆灜、范阳侯代、翕侯邯郸七人,以匈奴王降,皆封为列侯。按:纪言二人者是匈奴二王为首降。 注②集解按:三辅黄图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平门,外曰东都门。索隐按:三辅黄图云东出北第一门曰宣平门,外曰东都门。 中四年三月,置德阳宫。①大蝗。秋,赦徒作阳陵者。 注①集解瓒曰:“是景帝庙也,帝自作之,讳不言庙,故言宫。西京故事云景帝庙为德阳宫。” 中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封十侯。①六月丁巳,赦天下,赐爵一级。 天下大潦。更命诸侯丞相曰相。秋,地动。 注①正义惠景闲年表云亚谷侯卢他之、隆卢侯陈蟜、乘氏侯刘买、桓邑侯刘明、盖侯王信。按:其五人是中元五年封,余检不获。中元三年,匈奴王二人降,封为列侯。惠景闲表云匈奴王降为侯者有七人,疑其五人是十侯之数。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雍,郊见五帝。三月,雨雹。四月,梁孝王、①城阳共王、 ②汝南王皆薨。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③子彭离为济东王,④子定为山阳王,⑤子不识为济阴王。⑥梁分为五。封四侯。更命廷尉为大理,将作少府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为都尉,⑦长信詹事⑧为长信少府,⑨将行为大长秋,⑩大行为行人,⑾奉常为太常, ⑿典客为大行,⒀治粟内史为大农。⒁以大内为二千石,⒂置左右内官,属大内。 ⒃七月辛亥,日食。八月,匈奴入上郡。 注①正义都睢阳,今宋州。 注②正义城阳,今濮州雷泽县,古城阳也。共音恭。谥法“严敬故事曰恭”。 注③正义表云分梁置也。 注④正义表云分梁置也。 注⑤正义地理志云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属兖州。 注⑥正义地理志云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属兖州。按:今曹州是也。 注⑦集解汉书百官表曰:“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 注⑧集解汉书百官表曰:“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应劭曰:“詹,省也,给也。”瓒曰:“茂陵书詹事秩二千石。” 注⑨集解张晏曰:“以太后所居宫为名。长信宫则曰长信少府,长乐宫则曰长乐少府。” 注⑩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将行,秦官。”应劭曰:“长秋,皇后卿。” 注⑾集解服虔曰:“天子死未有谥,称大行。”晋灼曰:“礼有大行、小行,主谥官,故以此名之。”如淳曰:“不反之辞也。”瓒曰:“大行是官名,掌九仪之制,以宾诸侯。”索隐按:郑玄曰“命者五,谓公、侯、伯、子、男,爵者四,孤、卿、大夫、士,是九也。” 注⑿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 注⒀索隐韦昭云:“大行,官名,秦时云典客,景帝初改云大行,后更名大鸿胪,武帝因而不改,故汉书景纪有大鸿胪。百官表又云武帝改名大鸿胪。鸿,声也。胪,附皮。以言其掌四夷宾客,若皮胪之在外附于身也。复有大行令,故诸侯薨,大鸿胪奏谥,列侯薨,则大行奏诔”。按:此大行令即鸿胪之属官也。 注⒁集解汉书百官表曰:“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也。” 注⒂集解韦昭曰:“大内,京师府藏。” 注⒃索隐主天子之私财物曰少内。少内属大内也。 后元年冬,更命中大夫令为韂尉。①三月丁酉,赦天下,赐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爵右庶长。四月,大酺。五月丙戌,②地动,其蚤食时复动。上庸地动二十二日,坏城垣。七月乙巳,日食。丞相刘舍免。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绾③为丞相,封建陵侯。 注①正义汉书百官表云:“韂尉,秦官,掌宫闱门韂屯兵。景帝初,更命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韂尉。” 注②集解徐广曰:“丙,一作‘甲’。” 注③索隐姓韂也。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①酺五日。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蹱布。②止马舂。③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 省列侯遣之国。④三月,匈奴入鴈门。十月,租长陵田。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⑤民疫。 注①正义郅,真栗反。郅都传云匈奴刻木为郅都而射,不中。 注②索隐七蹱,盖今七升布,言其粗,故令衣之也。正义衣,于既反。蹱,祖工反。蹱,八十缕也。与布相似。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缕。 注③索隐止人为马舂粟,为岁不登故也。 注④集解晋灼曰:“文纪遣列侯之国,今又省之。” 注⑤正义衡山国,今衡州。河东,今蒲州。云中郡,今胜州。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食)*赤五日。十二月晦,濸。①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②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③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无所与。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④三月,封皇太后弟蚡⑤为武安侯,弟胜为周阳侯。置阳陵。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雷’字,又作‘图’字,实所未详。” 注②索隐天廷即龙星右角也。按:石氏星传曰“龙在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廷”。 注③集解皇甫谧曰:“帝以孝惠七年生,年四十八。” 注④集解汉书云:“二月癸酉,帝葬阳陵。”皇甫谧曰:“阳陵山方百二十步,高十四丈,去长安四十五里。” 注⑤集解苏林曰:“蚡音鼢。”索隐蚡音扶粉反。按:外戚世家皇太后母臧氏初嫔王氏,生子信而寡,更嫁长陵田氏,生蚡及胜也。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①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注①索隐主父偃上言,今天子下推恩之令,令诸侯各得分邑其子弟,于是遂弱,卒以安也。 【索隐述赞】景帝即位,因修静默。勉人于农,率下以德。制度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乍起凶慝。提局成衅,拒轮致惑。晁错虽诛,梁城未克。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后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十二 孝武本纪 第十二 [/TD][/TR][/ALIGN]

[TR]孝武皇帝者,①孝景中子也。②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 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③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彻。”索隐裴骃云:“太史公自序云‘作今上本纪’,又其序事皆云‘今上’,‘今天子’,今或言‘孝武皇帝’者,悉后人所定也。” 正义谥法云:“克定祸乱曰武。” 注②索隐按:景十三王传广川王已上皆是武帝兄,自河闲王德以至广川,凡有八人,则武帝第九也。 注③集解张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岁为太子,为太子十岁而景帝崩,时年十六矣。” 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①天下乂安,②荐绅③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④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⑤ 召案绾﹑臧,绾﹑臧自杀,⑥诸所兴为者皆废。 注①集解徐广曰:“六十七年,岁在辛丑。” 注②正义乂音鱼废反。 注③索隐上音搢。搢,挺也。言挺笏于绅带之闲,事出礼内则。今作“荐”者,古字假借耳。汉书作“缙绅”,臣瓒云“缙,赤白色”,非也。 注④索隐城南,长安城南门外也。案:关中记云明堂在长安城门外,杜门之西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纤微伺察之。” 注⑥正义汉书孝武帝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无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应劭云:“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后素好黄老术,非薄五经,因故绝奏事太后,太后怒,故令杀。” 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畤。①后常三岁一郊。是时上求神君,②舍之上林中缟氏观。③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于先后宛若。④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平原君⑤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注①正义畤音止。括地志云:“汉五帝畤在岐州雍县南。孟康云畤者神灵之所止。” 案:五畤者鄜畤﹑密畤﹑吴阳畤﹑北畤。先是文公作鄜畤,祭白帝;秦宣公作密畤,祭青帝;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下畤,祭赤帝﹑黄帝;汉高祖作北畤,祭黑帝:是五畤也。 注②正义汉武帝故事云:“起柏梁台以处神君,长陵女子也。先是嫁为人妻,生一男,数岁死,女子悼痛之,岁中亦死,而灵,宛若祠之,遂闻言宛若为生,民人多往请福,说家人小事有验。平原君亦事之,至后子孙尊贵。及上即位,太后延于宫中祭之,闻其言,不见其人。至是神君求出局,营柏梁台舍之。初,霍去病微时,自祷神君,及见其形,自修饰,欲与去病交接,去病不肯,谓神君曰:‘吾以神君精絜,故斋戒祈福,今欲淫,此非也。’自绝不复往。神君臱之,乃去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缟音蹄。”索隐徐广音蹄,邹诞音斯,又音蹄,观名也。 注④集解孟康曰:“产乳而死。兄弟妻相谓‘先后’。宛若,字。”索隐先后,邹诞音二字并去声,即今妯娌也。孟康以兄弟妻相谓也。韦昭云先谓姒,后谓娣也。宛音冤。 注⑤集解徐广曰:“武帝外祖母也。”骃案:蔡邕曰“异姓妇人以恩泽封者曰君,仪比长公主”。索隐案:徐云武帝外祖母,则是臧儿也。 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醦﹑①谷道﹑②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③入以主方。④匿其年及所生长,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⑤其游以方篃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余金钱帛衣食。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⑥尝从武安侯⑦饮,坐中有年九十余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行,识其处,一坐尽惊。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⑧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 注①索隐如淳云:“祠醦可以致福。”案:礼醦者,老妇之祭,盛于盆,尊于瓶。说文周礼以醦祠祝融。淮南子炎帝作火官,死为醦神。司马彪注庄子云髻,醦神也,如美女,衣赤。李弘范音诘也。 注②集解李奇曰:“食谷道引。或曰辟谷不食之道。” 注③集解徐广曰:“姓赵,景帝时绝封。” 注④集解徐广曰:“进纳于天子而主方。一云侯人主方。”骃案:如淳曰“侯家人主方药者也”。 注⑤集解如淳曰:“物,鬼物也。”瓒曰:“物,药物也。” 注⑥集解如淳曰:“时时发言有所中也。” 注⑦索隐服虔云:“田蚡也。”韦昭云:“武安属魏郡也。” 注⑧集解服虔曰:“地名,有台也。”瓒曰:“晏子书柏寝,台名也。”正义括地志云:“柏寝台在青州千乘县东北二十一里。韩子云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望其国。公曰:‘美哉堂乎,后代孰将有此?’晏子云:其‘田氏乎?’公曰:‘寡人有国而田氏家,奈何?’对曰:‘夺之,则近贤远不肖,治其烦乱,轻其刑罚,振穷乏,恤孤寡,行恩惠,崇节俭,虽十田氏其如堂何!’即此也。” 少君言于上曰:“祠醦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僊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① 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僊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醦,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②矣。 注①索隐服虔曰:“古之真人。”案:列仙传云安期生,琅邪人,卖药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也。正义列仙传云:“安期生,琅邪阜乡亭人也。卖药海边。秦始皇请语三夜,赐金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量为报,曰‘后千岁求我于蓬莱山下’。” 注②索隐齐音剂。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①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而使黄锤②史宽舒③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注①正义汉书起居云:“李少君将去,武帝梦与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乘龙时从云中云‘太一请少君’,帝谓左右‘将舍我去矣’。数月而少君病死。又发棺看,唯衣冠在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人姓名。”正义音直伪反。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二人皆方士。”正义姓史,名宽舒。 亳人薄诱忌①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贵者泰一,②泰一佐曰五帝。③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用太牢具,七日,④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忌泰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⑤冥羊⑥用羊;祠马行⑦用一青牡马;泰一﹑皋山山君﹑地长⑧用牛;武夷君⑨用干鱼;阴阳使者⑩以一牛”。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泰一坛旁。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云亳人谬忌也。”索隐亳,山阳县名。姓谬,名忌,居亳,故下称薄忌。此文则衍“薄”字,而“谬”又误作“诱”矣。 注②索隐天神贵者太一。案:乐汁微图云“紫微宫北极天一太一”。宋均以为天一﹑太一,北极之别名。春秋纬“紫宫,天皇曜魄宝之所理也”。 注③索隐其佐曰五帝。河图云苍帝神名灵威仰之属也。正义五帝,五天帝也。 国语云“苍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睰光纪,黄帝含枢纽”。 尚书帝命验云“苍帝名灵威仰,赤帝名文祖,黄帝名神斗,白帝名显纪,黑帝名玄矩”。佐者,谓配祭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日一太牢具,十日。” 注⑤集解孟康曰:“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物祠皆用之。破镜如貙而虎眼。或云直用破镜。”如淳曰:“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 注⑥集解服虔曰:“神名也。” 注⑦正义神名也。 注⑧正义丁丈反。三并神名。 注⑨正义神名。 注⑩集解汉书音义曰:“阴阳之神也。” 其后,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为币,①以发瑞应,造白金焉。② 注①索隐案:食货志皮币以白鹿皮方尺,缘以缋,以荐璧,得以黄金一斤代之。又汉律皮币率鹿皮方尺,直黄金一斤。 注②索隐案:食货志白金三品,各有差也。正义白金三品,武帝所铸也。如淳曰: “杂铸银锡为白金也。”平准书云:“造银锡为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曰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圆之,其文龙,名曰白选,直三千;二曰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曰复小,隋之,其文龟,直三百。”钱谱云:“白金第一,其形圆如钱,肉好圆,文为一龙。白银第二,其形方小长,肉好亦小长,好上下文为二马。白银第三,其形似龟,肉好小,是文为龟甲也。” 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①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②于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③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于天地。 ④ 注①集解韦昭曰:“楚人谓麋为麃。”索隐麃音步交反。韦昭曰“体若□而一角,春秋所谓‘有□而角’是也。楚人谓麋为麃”。又周书王会云麃者若鹿。尔雅云麋,大鹿也,牛尾一角。郭璞云汉武获一角兽若麃,谓之麟是也。 注②正义汉书终军传云“从上雍,获白麟”。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 注③正义力召反,焚也。 注④集解晋灼曰:“符瑞也。”瓒曰:“风示诸侯以此符瑞之应。” 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乃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县偿之。常山王有谸,迁,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 其明年,齐人少翁①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②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醦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③驾车辟恶鬼。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 乃为帛书以饭牛,④详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杀而视之,得书,书言其怪,天子疑之。有识其手书,问之人,果*(为)**[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⑤而隐之。 注①正义汉武故事云少翁年二百岁,色如童子。 注②集解徐广曰:“齐怀王闳之母也。”骃案:桓谭新论云武帝有所爱幸姬王夫人,窈窕好容,质性嬛佞。正义汉书作“李夫人”。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如火胜金,用丙与丁日,不用庚辛。” 注④正义饭,房晚反。书绢帛上为怪言语,以饲牛。 注⑤正义汉武故事云:“文成诛月余,有使者藉货关东还,逢之于漕亭,还见言之,上乃疑,发其棺,无所见,唯有竹筒一枚,捕验闲无踪迹也。” 其后则又作栢梁﹑①铜柱﹑承露僊人掌②之属矣。 注①索隐服虔云:“用梁百头。”按:今字皆作“栢”。三辅故事云“台高二十丈,用香栢为殿,香闻十里”。 注②集解苏林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也。”索隐三辅故事曰“建章宫承露盘高三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故张衡赋曰“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是也。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①甚,巫医无所不致,*(至)*不愈。游水发根②乃言曰: “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③神君言曰:“天子毋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于是病愈,遂幸甘泉,病良已。④大赦天下,置寿宫神君。⑤神君最贵者*(大夫)**[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其音,与人言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后入。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欲者言行下。⑦又置寿宫﹑北宫,⑧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 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⑨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毋绝殊者,而天子独喜。其事秘,世莫知也。 注①集解晋灼曰:“在湖县。”韦昭曰:“地名,近宜春。”索隐案:鼎湖,县名,属京兆,后属弘农。昔黄帝采首阳山铜铸鼎于湖,曰鼎湖,□今之湖城县也。韦昭*(云) *以为近宜春,亦甚疏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游水,县名。发根,人名姓。”晋灼曰:“地理志游水,水名,在临淮淮浦也。”索隐颜师古以游水姓,发根名。盖或因水为姓。服虔亦曰发根,人姓字。或曰发树根者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即病巫之神。” 注④集解孟康曰:“良已,善已,谓愈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立此便宫也。”瓒曰:“宫,奉神之宫也。楚辞曰‘蹇将澹兮寿宫’。” 注⑥集解汉书音义曰:“崇絜,自祓除然后入。” 注⑦集解李奇曰:“神所欲言,上辄为下之。”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寿宫﹑北宫皆在雍州长安县西北三十里长安故城中。汉书云武帝寿宫以处神君。” 注⑨集解汉书音义曰:“或云策画之法也。”正义画音获。案:画一之法。 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①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云。② 注①集解苏林曰:“得黄龙凤皇诸瑞,以名年。”正义孝景以前即位,以一二数年至其终。武帝即位,初有年号,改元以建元为始。 注②集解徐广曰:“案诸纪元光后有元朔,元朔后得元狩。”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毋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公﹑①祠官宽舒等议:“天地牲角茧栗。今陛下亲祀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上,②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于泰山矣。③ 注①集解韦昭曰:“说者以谈为太史公,失之矣。史记称迁为太史公者,是外孙杨恽所称。”索隐韦昭云谈,司马迁之父也,说者以谈为太史公,失之矣。 史记多称太史公,迁外孙杨恽称之也。姚察按:迁传亦以谈为太史公,非恽所加。又按:虞喜志林云“古者主天官皆上公,自周至汉,其职转卑,然朝会坐位犹居公上,尊天之道,其官属仍以旧名,尊而称公,公名当起于此”。故如淳云“太史公位在丞相上,天下郡国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其义是也。而桓谭新论以为太史公造书,书成示东方朔,朔为平定,因署其下。太史公者,皆朔所加之者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元鼎四年时也。”骃案:苏林曰“脽音谁”。如淳曰“河之东岸特堆堀,长四五里,广二里余,高十余丈,汾阴县在脽之上,后土祠在县西。汾在脽之北,西流与河合也”。索隐脽,丘。音谁。汉旧仪作“葵丘”者盖河东人呼“谁”与 “葵”同故耳。 注③集解晋灼曰:“遂往之意也。”索隐侵寻即侵淫也。故晋灼云“遂往之意也”。小颜云“浸淫渐染之义”。盖寻淫声相近,假借用耳。师古叔父游秦亦解汉书,故称师古为“小颜”也。 其春,乐成侯①上书言栾大。栾大,胶东宫人,②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而乐成侯姊为康王后,③毋子。康王死,他姬子立为王。 而康后有淫行,与王不相中*(得)*,相危以法。康后闻文成已死,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栾大因乐成侯求见言方。天子既诛文成,后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悦。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大言曰:“臣尝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④之属。顾以为臣贱,不信臣。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予方。臣数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僊人可致也。’ 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 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大曰:“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 于是上使先验小方,斗旗,⑤旗自相触击。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丁,名义。后与栾大俱诛也。”索隐韦昭云:“河闲县。” 按:郊祀志乐成侯登,而徐广据表姓丁名义,未详。 注②集解服虔曰:“王家人。” 注③集解孟康曰:“胶东王后也。” 注④索隐韦昭云:“仙人。”应劭云:“名子乔。” 注⑤正义音其。文本或作“澙”。说文云:“澙,博澙也。”高诱注淮南子云:“取鸡血与针磨捣之,以和磁石,用涂碁头曝干之,置局上,即相拒不止也。” 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①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余,得四金印,佩天士将军﹑地土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制诏御史:“昔禹疏九江,决四渎。闲者河溢皋陆,堤繇不息。②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③干称‘蜚龙’, ‘鸿渐于般’,④意庶几与焉。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⑤赐列侯甲第, ⑥僮千人。乘舆斥车马⑦帷帐器物以充其家。又以韂长公主妻之,⑧赍金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⑨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所给,连属于道。自大主⑩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献遗之。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颇能使之。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大见数月,佩六印,贵振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闲,莫不搤捥⑾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 注①正义炼丹砂铅锡为黄金不就。 注②正义颜师古云:“皋,水旁地也。广平曰陆。言水大泛溢,自皋及陆,而筑作堤,傜役甚多,不暇休息。” 注③集解韦昭曰:“言栾大能通天意,故封乐通。”索隐韦昭云:“言大能通天意,故封之乐通。”乐通在临淮高平县也。 注④集解骃案:汉书音义曰“般,水涯堆也。渐,进也”。武帝云得栾大如鸿进于般,一举千里,得道若飞龙在天。 注⑤集解韦昭曰:“乐通,临淮高平也。” 注⑥集解汉书音义曰:“有甲乙第次,故曰第。” 注⑦集解汉书音义曰:“或云斥不用也。”韦昭曰:“尝在服御。”索隐孟康云 “斥不用之车马”是也。 注⑧集解孟康曰:“韂太子妹。”如淳曰:“韂太子姊也。”蔡邕曰:“帝女曰公主,仪比诸侯。姊妹曰长公主,仪比诸侯王。”骃案:此帝女也,而云长公主,未详。 注⑨集解地理志云东莱有当利县。 注⑩集解徐广曰:“武帝姑也。”骃案:韦昭曰“窦太后之女也。” 注⑾集解服虔曰:“满手曰搤。”瓒曰:“搤,执持也。”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①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②见地如钩状,掊视③得鼎。鼎大异于觽鼎,文镂毋款识,④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锦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⑤至中山,⑥晏温,⑦有黄云盖焉。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云。⑧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天子曰:“闲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年丰庑未有报,鼎曷为出哉?”有司皆曰:“闻昔大帝兴神鼎一,⑨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⑩上帝鬼神。⑾遭圣则兴,⑿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⒀鼎乃沦伏而不见。颂云‘自堂徂基,⒁自羊徂牛;⒂鼐鼎及鼒, ⒃不虞不骜,⒄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⒅盖,若兽为符,⒆路弓乘矢,⒇集获坛下,报祠大飨。(21)惟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22)而合德焉。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以合明应。”制曰:“可。” 注①集解应劭曰:“锦,巫名。” 注②集解应劭曰:“魏,故魏国也。脽,若丘之类。” 注③索隐说文:“掊,抱也。”音步沟切。 注④集解韦昭曰:“款,刻也。”索隐韦昭云:“款,刻也。”按:识犹表识也。 注⑤集解如淳曰:“以鼎从行,上至甘泉,将荐之于天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河渠书凿泾水自中山西。”索隐此山在冯翊谷口县西,近九嵕山,土人呼为中山。河渠书韩使水工郑国说秦凿泾水自中山西,即此山。 注⑦集解如淳曰:“三辅谓日出清济为晏。晏而温也。”索隐如淳云:“三辅俗谓日出清济为晏。晏而温,故曰晏温。”许慎注淮南子云:“晏,无云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上言从行荐之,或曰祭鼎*(乎)**[也]*。” 注⑨索隐颜师古以大帝即太昊伏牺氏,以在黄帝之前故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烹,煮也。鬺音觞。皆尝以烹牲牢而祭祀也。”索隐言鼎烹牲而飨尝也。“鬺”字又作“觞”字,音殇。汉书郊祀志云鼎空足曰鬲,以象三德。鬲音历。谓足中不实者名之也。 注⑾集解服虔曰:“以祭祀上帝。或曰尝烹酌也。” 注⑿正义遭,逢也。鼎虽沦泗水,逢圣兴起,故出汾阴,西至甘泉也。 注⒀正义社主民也。社以石为之。宋社即亳社也。周武王伐纣,乃立亳社,以为监戒,覆上栈下,不使通天地阴阳之气。周礼衰,国将危亡,故宋之社为亡殷复也。 注⒁正义此以下至“胡考之休”是周颂丝衣之诗。自堂,从内往外。基,门内塾也。郑玄云:“门侧之堂谓之塾。绎礼轻,使士升堂,视壶濯及笾豆之属,降往于塾。牲自羊徂牛,告充已,乃举鼎告絜,礼之次也。” 注⒂正义自堂往塾,先视羊,后及牛也。毛苌云:“先小后大也。” 注⒃集解韦昭曰:“尔雅曰鼎绝大谓之鼐,圜奄上谓之鼒。” 注⒄索隐毛传云:“虞,哗也。”姚氏案:何承天云“虞”当为“吴”,音洪霸反。又说文以“吴,一曰大言也”。此作“虞”者,与吴声相近,故假借也。或者本文借此“虞”为欢娱字故也。 注⒅集解韦昭曰:“与中山所见黄云之气合也。” 注⒆集解服虔曰:“云若兽,在车盖也。”晋灼曰:“盖,辞也。或云符谓瑞应也。” 注⒇集解韦昭曰:“路,大也。四矢为乘。” 注(21)集解徐广曰:“一云大报享祠也。” 注(22)集解服虔曰:“高祖受命知之也。宜见鼎于其庙。” 入海求蓬莱者,①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侯其气云。 注①正义蓬莱﹑方丈﹑瀛州,勃海中三神山也。 其秋,上幸雍,①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亲郊之”。 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 卿有札书曰:“黄帝得宝鼎宛*(侯)**[朐]*,问于鬼臾区。②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筴,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筴,后率二十岁③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僊登于天。” 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 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说,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功,④申功已死。” 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申功,齐人也。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⑤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僊登天矣。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⑥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僊。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頉是也。⑦其后于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 ⑧门者,谷口也。⑨黄帝釆首山铜,铸鼎荆山下。⑩鼎既成,有龙垂胡澝⑾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髃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澝,龙澝拔,堕⑿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澝号。⒀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⒁其弓曰乌号。’”于是天子曰:“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缢耳。”乃拜卿为郎,东使候神于太室。 注①索隐上雍,以雍地形高,故云上。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区,黄帝时人。”索隐郑氏云:“黄帝佐也。”李奇曰: “黄帝时诸侯。本作‘申区’者,非;艺文志作‘鬼容区’者也。” 注③正义率音律,又音类,又所律反,三音并通。后皆放此也。 注④集解封禅书“功”字作“公”。 注⑤正义河图云:“王者封太山,禅梁父,易姓登崇,有七十二君也。” 注⑥集解应劭曰:“黄帝时诸侯会封禅者七千人。”李奇曰:“说仙道得封者七千国。”张晏曰:“神灵之封谓山川之守。” 注⑦集解苏林曰:“今雍有鸿頉。” 注⑧集解徐广曰:“一作‘塞’。” 注⑨集解汉书音义曰:“黄帝仙于塞门也。”索隐服虔云:“黄帝所仙之处也。” 小颜云:“谷,中山之谷口,汉时为县,今呼为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凛然,故曰寒门谷口也。” 注⑩集解晋灼曰:“地理志首山属河东蒲阪,荆山在冯翊怀德县。” 注⑾索隐颜师古云:“胡谓项下垂肉也;澝,其毛也。故童谣曰‘何当为君鼓龙胡’ 是也。” 注⑿正义徒果反。 注⒀正义户高反,下同。 注⒁正义括地志云:“湖水原出虢州湖城县南三十五里夸父山,北流入河,即鼎湖也。” 上遂郊雍,至陇西,西登空桐,①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泰一祠坛,坛放薄忌泰一坛,坛三垓。②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③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牦牛以为俎豆牢具。 而五帝独有俎豆④醴进。⑤其下四方地,为餟食⑥髃神从者及北斗云。 已祠,胙余皆燎之。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⑦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⑧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注①正义空桐山在原州平高县西一百里。 注②集解徐广曰:“垓,次也。”骃案:李奇曰“垓,重也。三重坛也”。索隐垓,重也。言为三重坛也。邹氏云一作“阶”,言坛阶三重。 注③集解服虔曰:“坤位在未,黄帝从土位。” 注④集解韦昭曰:“无牦牛醴之属。” 注⑤索隐音进。汉书作“进”。颜师古云:“具俎豆酒醴而进之。一曰进谓杂物之具,所以加礼也。” 注⑥索隐餟音竹芮反。谓联续而祭之。汉志作“腏”,古字通。说文云:“餟,祭酹。”正义刘伯庄云:“谓绕坛设诸神祭座相连缀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洎音居器反,肉汁也。”骃案:晋灼曰“此说合牲物燎之也。” 正义刘伯庄云:“以大羹和祭食燎之。”案:以鹿内牛中,以彘内鹿中。水,玄酒也。 注⑧索隐特,一牲也。言若牛若羊若彘,止一特也。 十一月辛已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①则揖;而见泰一如雍礼。其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筴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而衣上黄。其祠列火满坛,坛旁烹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泰一云阳,②有司奉瑄玉③嘉牲荐飨。④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佑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⑤立泰畤坛以明应。令太祝领,*(祀)**[秋]*及腊闲祠。三岁天子一郊见。” 注①集解应劭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拜日东门之外,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瓒曰:“汉仪郊泰一畤,皇帝平旦出竹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便用郊日,不用春秋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汉云阳宫在雍州云阳县北八十一里。有通天台,即黄帝以来祭天圜丘之处。武帝以五月避暑,八月乃还也。” 注③集解孟康曰:“璧大六寸谓之瑄。”索隐音宣,璧大六寸也。 注④正义汉旧仪云:“祭天养牛五岁至二千斤。” 注⑤集解徐广曰:“地,一作‘夜’。” 其秋,为伐南越,告祷泰一,以牡①荆画幡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泰一锋,③名曰“灵旗”。④为兵祷,⑤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⑥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微随验,实无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上乃诛五利。⑦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牝’。” 注②集解如淳曰:“荆之无子者,皆以絜齐之道也。”晋灼曰:“牡荆,节闲不相当者。”韦昭曰:“以牡荆为柄者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天官书曰天极星明者,泰一常居也。斗口三星曰天一。” 骃案:晋灼曰“画一星在后,三星在前为太一锋也”。 注④正义李奇云:“画旗树泰一坛上。名灵旗,画日月北斗登龙等。” 注⑤正义为,于伪反。 注⑥正义韦昭云:“牡,刚也。荆,强。”按:用牡荆指伐国,取其刚为称,故画此旗指之。 注⑦正义汉武故事云:“东方朔言栾大无状,上发怒,乃斩之。” 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见僊人迹缑氏城上,有物若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僊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①积以岁乃可致。”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注①正义迂音于。诞音但。迂,远也。诞,大也。 其年,既灭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闲祠尚有鼓舞之乐,今郊祠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祀天地皆有乐,而神只可得而礼。”或曰:“泰帝使素女①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②及箜篌瑟③自此起。 注①索隐亦谓太昊也。正义泰帝谓太昊伏羲氏。 注②集解徐广曰:“瑟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应劭云武帝令乐人侯调始造箜篌。”索隐应劭云:“武帝始令乐人侯调作,声均均然,命曰箜篌。侯,其姓也。” 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①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頉桥山,泽兵须如。②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頉,何也?”或对曰: “黄帝已僊上天,髃臣葬其衣冠。”即至甘泉,为且③用事泰山,④先类祠泰一。 注①集解徐广曰:“古‘释’字作‘泽’。” 注②集解李奇曰:“地名也。” 注③正义为,于伪反。将为封禅也。 注④正义道书福地记云:“泰山高四千九百丈二尺,周回二千里。”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①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髃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②事。齐人丁公年九十余,曰:“封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③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尝接神僊人蓬莱士,高世比箰于九皇,④而颇采儒术以文之。髃儒既以不能辩明封禅事,又牵拘于诗书古文而不敢骋。上为封祠器示髃儒,髃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周霸属图封事,⑤于是上绌偃、霸,尽罢诸儒弗用。 注①正义白虎通云:“王者易姓而起,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禅梁父之趾,广厚也。刻石纪号,着己之功绩。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禅梁父之趾以报地。封者,附广之;禅者,将以功相传授之。” 注②集解苏林曰:“当祭庙,射其牲以除不祥。”瓒曰:“射牛,示亲杀也。” 索隐天子射牛,示亲祭也。事见国语。 注③索隐仪见应劭汉官仪也。 注④集解张晏曰:“三皇之前有人皇,九首。”韦昭曰:“上古人皇者九人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属,会也。会诸儒图封事。” 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①太室。②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③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于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④东上泰山,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 注①集解文颖曰:“崧高山也,在颍川阳城县。” 注②集解韦昭曰:“崧高山有太室、少室之山,山有石室,故以名之。” 注③正义汉仪注云:“有称万岁,可十万人声。” 注④正义颜师古云:“以崇奉嵩高山,故谓之崇高也。”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①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 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一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髃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②已忽不见。上既见大迹,未信,及髃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僊人也。 宿留③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闲使求僊人以千数。 注①集解文颖曰:“武帝登泰山,祭太一,并祭名山于泰坛,西南开除八通鬼道,故言八神也。一曰八方之神。”索隐用事八神。案:韦昭云“八神谓天、地、阴、阳、日、月、星辰主、四时主之属”。今案郊祀志,一曰天主,祠天齐; 二曰地主,祠太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东莱山;七曰日主,祠盛主;八曰四时主,祠琅邪也。 注②索隐汉书音义曰:“巨公谓武帝。” 注③索隐音秀溜。宿留,迟待之意。若依字读,则言宿而留,亦是有所待,并通也。 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①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②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闲一茅三脊③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祠。 兕旄牛犀象之属弗用。皆至泰山然后去。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注①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奉车都尉掌乘舆车,武帝初置。”韦昭曰:“子侯,霍去病之子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肃然,山名,在梁父。” 注③集解孟康曰:“所谓灵茅也。” 天子从封禅还,坐明堂,①髃臣更上寿。于是制诏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弗任。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修祀泰一,若有象景光,幥如有望,②依依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而后禅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复博、奉高、蛇丘、③历城,毋出今年租税。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复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又下诏曰: “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④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天子初封泰山,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则此所坐者。 明年秋,乃作明堂。” 注②集解瓒曰:“闻呼万岁者三。” 注③集解郑玄曰:“蛇音移。” 注④正义诸侯各于太山朝宿地起第,准拟天子用事太山而居止。 天子既已封禅泰山,无风雨菑,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五月,返至甘泉。①有司言宝鼎出为元鼎,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周万八千里也。” 其秋,有星茀于东井。①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②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③食顷复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 注①集解韦昭曰:“秦分野也。后韂太子兵乱。茀音佩。” 注②集解韦昭曰:“三能,三公。后连坐诛之。” 注③索隐见星出如瓠。案:郊祀志云“填星出如瓠”,故颜师古以德星即镇星也。今按:此纪唯言德星,则德星,岁星也。岁星所在有福,故曰德星也。 其来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泰一。赞飨曰:“德星昭衍,厥维休祥。寿星仍出,①渊耀光明。信星昭见,②皇帝敬拜泰③祝之飨。” 注①索隐寿星,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言之也。 注②索隐信星,镇星也。信属土,土曰镇星,则汉志为德星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见天子”。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是岁旱。于是天子既出毋名,乃祷万里沙,①过祠泰山。②还至瓠子,③自临塞决河,④留二日,沉祠而去。⑤使二卿将卒塞决河,河徙二渠,复禹之故迹焉。 注①集解应劭曰:“万里沙,神祠也,在东莱曲城。”孟康曰:“沙径三百余里。” 注②集解邓展曰:“泰山自东复有小泰山。”瓒曰:“即今之泰山。” 注③集解服虔曰:“瓠子,堤名。”苏林曰:“在甄城以南,濮阳以北,广百步,深五丈所。”瓒曰:“所决河名。”索隐瓠子,决河名。苏林曰:“在甄城南,濮阳北,广百步,深五丈。” 注④索隐按:河渠书武帝自临塞决河,将军已下皆负薪也。 注⑤索隐按:沈白马祭河决,于是作瓠子歌,见河渠书。 是时既灭南越,越人勇之①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故衰秏”。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②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 注①集解韦昭曰:“越地人名也。”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持鸡骨卜,如鼠卜。”正义鸡卜法用鸡一,狗一,生,祝愿讫,即杀鸡狗煮熟,又祭,独取鸡两眼,骨上自有孔裂,似人物形则吉,不足则凶。今岭南犹此法也。 公孙卿曰:“僊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氏城,①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僊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②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③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僊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④夏,有芝生殿防内中。⑤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有光云, ⑥乃下诏曰:“甘泉防生芝九茎,⑦赦天下,毋有复作。” 注①集解韦昭曰:“如犹比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晋灼曰:“身如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甘泉。”索隐汉书作通天台于甘泉宫。案:汉书旧仪台高三十丈,去长安二百里,望见长安城也。 注④索隐姚氏案:“杨雄云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武帝增通天台、迎风宫,近则有洪崖、储胥,远则石关、封峦、鳷鹊、露寒、棠斴等观,又有高华、温德观、曾成宫、白虎、走狗、天梯、瑶台、仙人、弩法、相思观。” 注⑤集解徐广曰:“元封二年也。”索隐芝生殿房中。案:生芝九茎,于是作芝房歌。 注⑥集解李奇曰:“为此作事而有光应。”瓒曰:“作通天台也。” 注⑦集解应劭曰:“芝,芝草也,其叶相连。”如淳曰:“瑞应图云王者敬事耆老,不失旧故,则芝草生。” 其明年,伐朝鲜。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①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② 注①集解苏林曰:“天旱欲使封土干燥。”如淳曰:“但祭不立尸为干封。” 正义干音干。苏林云:“天旱欲使封土干燥也。”颜师古云:“三岁不雨,暴所封之土令干。”郑氏云:“但祭不立尸为干封。” 注②正义灵星即龙星也。张晏云:“龙星左角曰天田,则农祥也,见而祭之。”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①春,至鸣泽,②从西河归。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扶风汧县。” 注②集解服虔曰:“鸣泽,泽名也,在涿郡遒县北界。”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①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②浮江,自寻阳出枞阳,③过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封五年。” 注②集解应劭曰:“潜县属庐江。南岳,霍山也。”文颖曰:“天柱山在潜县南,有祠。” 注③集解地理志庐江有枞阳县。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玊带①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②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③如带图。及五年修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对之。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 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有秘祠其颠。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而有司侍祠焉。 泰山上举火,下悉应之。 注①索隐玊,或作“肃”。公玊,姓;带,名。姚氏按:风俗通齐愍王臣有公玊焻,其后也,音语录反。三辅决录云杜陵有玊氏,音肃。说文以为从玊,音“畜牧”之“畜”。今读公玊与决录音同。然二姓单复有异,单姓者肃,后汉司徒玊况是其后也。 注②索隐玊带明堂图中为复道,有楼从西南入,名其道曰昆仑。言其似昆仑山之五城十二楼,故名之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元封二年秋。” 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①每修封禅。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筴,周而复始。② 皇帝敬拜泰一。”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常五年一修耳。今适二年,故但祀明堂。” 注②索隐案:荐飨之辞言天授皇帝泰元神筴,周而复始。又案:上黄帝得宝鼎神筴,则太古上皇创历之号,故此云太元神筴,周而复始也。 十一月乙酉,①柏梁隦。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②祠后土。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二十二日也。” 注②集解伏俨曰:“山名,在泰山下。”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蓬莱庭。”索隐冀,汉书作“几”。几,近也;冀,望也,亦通。服虔曰:“蓬莱中仙人。殊庭者,异也。言入仙人异域也。” 上还,以柏梁隦故,朝受计甘泉。①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②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隦,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 ③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④其西则唐中,⑤数十里虎圈。⑥其北治大池,渐台⑦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⑧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⑨其南有玉堂、⑩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⑾井干楼, ⑿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焉。 注①正义顾胤云:“柏梁被烧,故受记故之物于甘泉也。”颜师古曰:“受郡国计簿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日,一作‘月’。” 注③正义括地志曰:“建章宫在雍州长安县西二十里长安故城西。” 注④索隐三辅黄图云“武帝营建章,起凤阙,高三十五丈”。关中记“一名别风,言别四方之风”。西京赋曰“阊阖之内,别风嶕峣”也。三辅故事云“北有圜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皇,故曰凤阙也”。 注⑤索隐如淳云:“诗云‘中唐有甓’。郑玄曰‘唐,堂庭也’。尔雅以庙中路谓之唐。西京赋曰‘前开唐中,弥望广象’是也。” 注⑥正义圈,其远反。括地志云:“虎圈今在长安城中西偏也。” 注⑦正义颜师古云:“渐,浸也。台在池中,为水所浸,故曰渐台。”按:王莽死此台也。 注⑧正义臣瓒云:“泰液言象阴阳津液以作池也。” 注⑨索隐三辅故事云:“殿北海池北岸有石鱼,长二丈,广五尺,西岸有石龟二枚,各长六尺。” 注⑩索隐其南则玉堂。汉武故事“玉堂基与未央前殿等,去地十二丈”。 注⑾索隐汉宫阙疏云:“台高五十丈,上有九宫,常置九天道士百人也。” 注⑿索隐关中记“宫北有井干台,高五十丈,积木为楼”。言筑累万木,转相交架,如井干。司马彪注庄子云“井干,井阑也”。又崔譔云“井以四边为干,犹筑墙之有桢干”又诸本多作“干”,一本作“干”,音*[韩]*。说文云“干,井桥”。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①更印章以五字。②因为太初元年。是岁,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③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无‘名’字。” 注②集解张晏曰:“汉据土德,土数五,故用五为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足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丁,姓;夫人,名也。” 其明年,有司言雍五畤无牢熟具,芬芳不备。乃命祠官进畤犊牢具,五色食所胜, ①而以木禺马②代驹焉。独五帝用驹,行亲郊用驹。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禺马代。行过,乃用驹。他礼如故。 注①集解孟康曰:“若火胜金,则祠赤帝以白牡。” 注②索隐木耦马。一音偶。孟云“寓寄龙形于木”。又姚氏云“寓,□也。以言□ 木龙马一驷,非寄生龙马形于木也”。 其明年,东巡海上,考神僊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① 以候神人于执期,②命曰迎年”。③上许作之如方,名曰明年。上亲礼祠上帝,衣上黄焉。 注①集解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执期,地名也。” 注③正义颜师古云:“迎年,若言祈年。” 公玊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①岐伯②令黄帝封东泰山,③禅凡山④合符,然后不死焉。”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夏,遂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禅祠石闾。石闾者,在泰山下址南方,方士多言此僊人之闾也,故上亲禅焉。 注①集解应劭曰:“封钜,黄帝师。” 注②正义张揖云:“岐伯,黄帝太医。”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琅邪朱虚县,汶水所出。” 注④集解徐广曰:“凡山亦在朱虚。” 其后五年,复至泰山修封,①还过祭常山。 注①集解徐广曰:“天汉三年。李陵以天汉二年败也。” 今天子所兴祠,泰一、后土,三年亲郊祠,建汉家封禅,五年一修封。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宽舒之祠官①以岁时致礼。凡六祠,②皆太祝领之。至如八神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过则祀,去则已。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祠官弗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篃于五岳、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迹为解,无其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羁縻弗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祠神者弥觽,然其效可睹矣。③ 注①集解李奇曰:“祀名也。”索隐赤星即上灵星祠也。灵星,龙左角,其色赤,故曰赤星。五者,太一也。三一也,冥羊也,马行也,赤星也。凡五,并祠官宽舒领之。 注②索隐谓五者之外有正太一后土祠,故六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犹今人云‘其事已可知矣’,皆不信之耳。又数本皆无‘可’ 字。” 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至若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 【索隐述赞】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十三 三代世表 第一 [/TD][/TR][/ALIGN]

[TR]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①尚矣。②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③周以来乃颇可着。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 注①索隐案:此表依帝系及系本。其实□五帝、三代,而篇唯名三代系表者,以三代代系长远,宜以名篇;且三代皆出自五帝,故□三代要从五帝而起也。 注②索隐刘氏云:“尚犹久古也。‘尚矣’之文元出大戴礼,彼文云‘黄帝尚矣’。” 注③正义谱,布也。列其事也。 余读谍①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②古文咸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于是以五帝系谍、尚书③集世纪黄帝以来讫共和为世表。 注①索隐音牒。牒者,纪系谥之书也。下云“稽诸历谍”,谓历代之谱。 注②索隐音转。谓帝王更王,以金木水火土之五德传次相承,终而复始,故云终始五德之传也。 注③索隐案:大戴礼有五帝德及帝系篇,盖太史公取此二篇之谍及尚书,集而纪黄帝以来为系表也。 张夫子问褚先生曰:①“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今案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②得无与诗谬秋?” 注①索隐褚先生名少孙,元成闲为博士。张夫子,未详也。 注②索隐案:上契及后稷皆帝喾子,此云“黄帝子”者,谓是黄帝之子孙耳。 案:喾是黄帝曾孙,而契、□是玄孙,故云也。 褚先生曰:“不然。诗言契生于卵,后稷人夡者,欲见其有天命精诚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柰何无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尧知契、稷皆贤人,天之所生,故封之契七十里,后十余世至汤,王天下。尧知后稷子孙之后王也,故益封之百里,其后世且千岁,至文王而有天下。诗传曰: ‘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于玄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①契生而贤,尧立为司徒,姓之曰子氏。子者兹;兹,益大也。诗人美而颂之曰“殷社②芒芒,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者质,殷号也。文王之先为后稷,后稷亦无父而生。后稷母为姜嫄,③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于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抱之山中,④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鸟覆席食之。姜嫄怪之,于是知其天子,乃取长之。尧知其贤才,立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姬者,本也。诗人美而颂之曰“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孔子曰: ‘昔者尧命契为子氏,为有汤也。命后稷为姬氏,为有文王也。 大王命季历,明天瑞也。太伯之吴,遂生源也。’⑤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注①索隐有娀氏女曰简狄,浴于玄丘水,出诗纬。殷本纪云玄鸟翔水遗卵,娀简狄取而吞之也。 注②集解诗云“土”。 注③索隐有合氏之女也。韦昭云“姜,姓;嫄,字也”。 注④集解抱,普茅反。索隐抱,普交反,又如字。 注⑤索隐言太伯之让季历居吴不反者,欲使传文王、武王拨乱反正,成周道,遂天下生生之源本也。“黄帝后世何王天下之久远邪?” 曰:“传云天下之君王为万夫之黔首请赎民之命者帝,有福万世。黄帝是也。五政明则修礼义,因天时举兵征伐而利者王,有福千世。蜀王,黄帝后世也,①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于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后世邪? 行道德岂可以忽秋哉!人君王者举而观之。汉大将军霍子孟名光者,亦黄帝后世也。 ②此可为博闻远见者言,固难为浅闻者说也。何以言之?古诸侯以国为姓。霍者,国名也。武王封弟叔处于霍,后世晋献公灭霍公,后世为庶民,往来居平阳。平阳在河东,河东晋地,分为韂国。以诗言之,亦可为周世。周起后稷,后稷无父而生。以三代世传言之,后稷有父名高辛;高辛,黄帝曾孙。 黄帝终始传曰:③‘汉兴百有余年,有人不短不长,出*(自)**[白]*燕之乡,④持天下之政,时有婴儿主,⑤欲行车。’⑥霍将军者,本居平阳*(自)**[白]*燕。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⑦会旗亭下,⑧为臣言。岂不伟哉!”⑨ 注①索隐案:系本蜀无姓,相承云黄帝后。且黄帝二十五子,分封赐姓,或于蛮夷,盖当然也。蜀王本纪云朱提有男子杜宇从天而下,自称望帝,亦蜀王也。则杜姓出唐杜氏,盖陆终氏之胤,亦黄帝之后也。正义谱记普云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溋,立,封其支庶于蜀,历虞夏商。周衰,先称王者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巂等处。 注②索隐案:系本云霍国,真姓后。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是姬姓亦黄帝后。 注③索盖谓五行谶纬之说,若今之童谣言。 注④正义一作“白彘”。案:霍光,平阳人。平阳今晋州霍邑,本秦时霍伯国,汉为彘县,后汉改彘曰永安,隋又改为霍邑。遍检记传,无“白燕”之名,疑“白彘”是乡之名。 注⑤索隐谓昭帝也。 注⑥索隐言霍光持政擅权,逼帝令如却行车,使不前也。 注⑦正义谓年老为方士最功也。 注⑧集解西京赋曰:“族亭五里。”薛综曰:“旗亭,市楼也。立旗于上,故取名焉。” 注⑨索隐褚先生盖腐儒也。设主客,引诗传,云契、□无父,及据帝系皆帝喾之子,是也。而末引蜀王、霍光,竟欲证何事?而言之不经,芜秽正史,辄云“岂不伟哉”,一何诬也! 【索隐述赞】高辛之胤,大启祯祥。修己吞薏,石纽兴王。天命玄鸟,简秋生商。姜嫄履迹,祚流岐昌。俱膺历运,互有兴亡。风余周召,刑措成康。出彘之后,诸侯日强。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TD][/TR][/ALIGN]

[TR]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①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鸣呼,师挚见之矣! ②纣为象箸③而箕子唏。④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⑤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⑥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 然挟王室之义,⑦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⑧诸侯恣行,⑨淫侈不轨,贼臣炿子滋起矣。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⑩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曪大封,皆威而服焉。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⑾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⑿为有所刺讥曪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⒀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势,亦着八篇,为虞氏春秋。⒁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 ⒂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同胜纪。汉相张苍历谱五德,⒃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颇着文焉。⒄ 注①索隐案:刘杳云“三代系表旁行邪上,其放周谱。谱起周代。艺文志有古帝王谱。又自古为春秋学者,有年历、谱谍之说,故杜元凯作春秋长历及公子谱。盖因于旧说,故太史公得读焉”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师挚,太师之名。周道衰微,郑韂之音作,正乐废而失节,鲁太师挚识关雎之声,首理其乱也。” 注③索隐邹氏及刘氏皆音直虑反,即鳀也。今案:箕子云“为象箸者必为玉桮”,则箸者是樽也,音治略反。 注④索隐唏,呜叹声,音许既反。又音希,希亦声余,故记曰“夫子曰嘻其甚也”,亦饩音也。 注⑤索隐恶,乌故反。过,古卧反。故国语云“厉王止谤,道路以目”是也。 注⑥索隐彘,地名,在河东,后为永安县也。 注⑦索隐挟音协也。 注⑧索隐伯音霸。五霸者,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 注⑨索隐下孟反。 注⑩索隐介音界,言楚以江淮为界。一云介者夹也。 注⑾索隐文去重。去,羌吕反。重,逐龙反。言约史记修春秋,去其重文也。 注⑿索隐传音逐宣反。 注⒀索隐铎椒所撰。名铎氏微者,春秋有微婉之词故也。 注⒁正义案:其文八篇,艺文志云十五篇,虞卿撰。 注⒂索隐荀况、孟轲、韩非皆著书,自称“子”。宋有公孙固,无所述。此固,齐人韩固,传诗者。 注⒃索隐案:张苍着终始五德传也。 注⒄索隐作春秋繁露是。 太史公曰: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取其年月,数家①隆于神运,②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③诸要难。④于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着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⑤要删焉。⑥ 注①索隐上音疏具反,谓阴阳术数之家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通’也。” 注③索隐壹观。音官。 注④索隐下奴丹反。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云‘治国闻者’也。” 注⑥索隐为成学治文者要删焉。言表见春秋国语,本为成学之人欲览其要,故删为此篇焉。 【索隐述赞】太史表次,抑有条理。起自共和,终于孔子。十二诸侯,各编年纪。兴亡继及,盛衰臧否。恶不揜过,善必扬美。绝笔获麟,义取同耻。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