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原创]武尊后嗣考(未完成,老文修改后重发)

re:这两天疯玩SAN11加强版,上午在单位匆...

这两天疯玩SAN11加强版,上午在单位匆匆看了一遍,老实说精彩的部分都在后半段仲哀之后,前面的看完只感觉到一堆人名,呵呵~~~ 我的意见不如只取后面仲哀天皇部分单独为一篇,前面那些另外单独整理出一篇,因为个人感觉仲哀天皇那篇容易接受的人会多点,前面那些比较细致的考证可能愿意读而又能理解的人会比较少~~~~ 另外,神功和武内宿祢合谋杀死仲哀的分析很有意思,不过说应神是他们两通奸所生,这个这个,我感兴趣的是武内宿祢当时大概有多少岁啊?!难道那方面能力超强!卡卡~~~[em07][em01][em09]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做不到,就做一个低调、蛋定、靠谱、牛逼的人吧。

TOP

re:后面的内容有一些需要前面的做预备知识,比...

后面的内容有一些需要前面的做预备知识,比如分析稚武、十城别、足镜别等人的内容。因为是《武尊后嗣考》,所以还是想保持完整性。我的想法也是后面的可读性比前面强得多,所以会在一开始加上一段导读,让读者可以依据兴趣各取所需。 武内宿祢实际的年龄并不大,我推测他比仲哀、成务都要小近20岁,与息长足姬生下应神时实际年龄才30多岁。[em01]

TOP

re:实际上完全不需要考虑武内此时这方面的能力...

实际上完全不需要考虑武内此时这方面的能力,因为他还有一个儿子平群木菟号称与仁德同日所生的。。。。。。

TOP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大意...

引用:
下面引用由大意觉迷发表的内容: 不是由祖先找后代,而是由后代推祖先。
确实是从后代推祖先,在文中搜索六国史后几部的名字应该可以看到我引用的史料和相关分析。

TOP

re:

[B]东征的开始与濑户唐琴的灭亡[/B] 穴门朝廷的大举东征大致是在公元371年以后才开始的。但《神功纪》中,十三年[1][/COLOR]三月武内宿祢就陪同誉田别一起到角鹿祭祀了御食津大神;今福井县中部丹生郡越前町原属越前国敦贺郡的剑神社缘起称忍熊别于神功十三年来此平定贼徒;《仁德纪》六十五(377)年条又有和珥臣祖难波根子武振熊诛灭飞驒国两面宿傩之事。所以,近江朝廷的大溃败应当在公元377年以前,具体的时间点暂时还难以判明。 神功东征刚开始时,穴门朝廷并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息长足姬等采取了一项向敌示弱的举措。《仲哀记》载:“于是,息长带日卖命于倭还上之时,因疑人心,一具丧船,御子载其丧船,先令言漏之御子既崩。”虽然近江朝廷本来就不承认息长足姬之子大鞆和气的皇位继承权,但是来自穴门朝廷所谓天皇“御子”的死讯也是可喜的,这使得息长足姬进一步失去了争雄的理由,并且可以确信这将大大影响穴门朝廷的士气。于是,一种过早来临的自信充满于近江君臣的心中,其中也包括已经只能控制备前、美作两国之地的吉备王者唐琴。 轻敌必败,这是战争中的公理。唐琴很快就在备中、美作争夺战中惨败,他被息长足姬的部队杀死。这就是唐琴物语所反映的内容。其实,当穴门朝廷挺进到备中以后,出云臣系的态度也越来越倾向于息长足姬一方,统辖因幡、但马、丹后、丹波、若狭中西部的彦坐系及和珥氏又从侧翼严重威胁了近江朝廷到播磨、吉备的补给线路,山代根子一族也正试图完成对山城国的控制。在这种形势下,唐琴的备前、美作已有孤悬西国的态势,根本不是什么听到一个尚不知真假的“御子”死讯便乐不能已的时候。唐琴失败时还被穴门朝廷加上了一个沉重的罪名。他们声称仲哀天皇就是被桃樱沈轮杀害的,而唐琴无疑是沈轮的同谋者。穴门朝廷轻易地以弑君的大逆之罪诬陷了唐琴,在局部战争中获得了正当性。这种编造的说法也是《仲哀纪》天皇死因“一云”的来源,被隐晦地记录了下来。唐琴在战略和战术上与息长足姬、武内宿祢等人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就这样,吉备曾经的王者、濑户内海的霸主唐琴命丧黄泉。穴门朝廷的大军继续向东挺进,兴盛一时的吉备政权此时只剩下播磨一国的领地了。 [PP][HR][PP][PP][1][/COLOR] 如以公元366年为神功皇后摄政元年,则此年比定为公元378年。

TOP

re:

[B]和气公与和气朝臣在备前、播磨的争斗[/B] 得到唐琴战败身死的消息后,近江朝中自然非常紧张,人心惶惶。香坂和忍熊别急于加固明石要塞和备前国东缘的领地。 今冈山县胜田郡胜央町有游屋八幡神社,内中祭祀应神、仲哀、神功三位的神主。该社缘起称,大宅鹰取于贞观元(859)年领受了神功皇后御服带及忍熊别皇子千早袖,于贞观二(860)年在美作国胜田郡久鲁佐佳水清川清野山始创八幡神宫。这个大宅鹰取就是贞观八(866)年应天门之变中因私怨揭发纵火真凶伴善男、伴中庸父子的那个时任备中权史生的下级官吏。他获得的物件中有传为忍熊别的千早袖,随后他就在美作国东部设立这个八幡神社,这表明代表近江朝廷的忍熊别曾在这里活动。 《新撰姓氏录》右京皇别有“别(わけ)公,建部同氏”,和泉国皇别有“和气(わけ)公,犬上朝臣同祖,倭建尊之后也”。而备前国东北部有和气郡,正与美作国胜田郡相对。右京与和泉的和气公应当就是和气郡、胜田郡曾经的领主。《新撰姓氏录》指出他们是日本武尊的后人,这与忍熊别为日本武尊之孙相吻合。由此,忍熊别当即和气公之祖。 但是,忍熊别在当地的势力发展很快受到了打击,因为和气郡一带后来又出了和气宿祢即和气朝臣一系。从各方面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和气朝臣与忍熊别及其兄香坂是死敌。 《新撰姓氏录》右京皇别有“和气朝臣,垂仁天皇皇子铎石别(ぬてしわけ)命之后也。神功皇后征伐新罗凯归,明年车驾还都。于时忍熊别皇子等窃构逆谋,于明石堺备兵待之。皇后鉴识,遣弟彦王于针间、吉备堺,造关防之,所谓和气关是也。太平之后,录从驾勋,酬以封地。仍被吉备磐梨(いわなし)县,始家之焉。光仁天皇宝龟五(774)年,改赐和气朝臣姓也,《续日本纪》合。”《续日本纪》宝龟五年九月甲子条载:“从五位下和气宿祢清麻吕、广虫,赐姓朝臣。” 《日本后纪》延历十八(799)年二月乙未条亦载:“(和气朝臣)清麻吕之先出自垂仁天皇皇子铎石别命,三世孙弟彦王从神功皇后征新罗凯旋。明年,忍熊别皇子有逆谋,皇后遣弟彦王于针间、吉备堺山诛之。以从军功,封藤原县,因家焉,今分为美作、备前两国也。” 《新撰姓氏录》的记载说明,被派往美作国的忍熊别孤木难支,很快迫于穴门朝廷的压力退出了那里。而这个地区就由穴门朝廷的重要力量铎石别的三世孙弟彦来筑守,弟彦一族就在那里修建了著名的“和气关”。香坂在此时加强了明石要塞的防守,试图在海路和陆路阻碍东征军的推进,这正与和气关形成对峙,双方就以备前、播磨为界。 《垂仁纪》称铎石别是天皇娶丹波道主之女渟叶田琼入媛(ぬばたにいりひめ)所生,还有个妹妹名为胆香足姬(いかたらしひめ),又载:“先是,(天皇)娶山背苅幡户边(かりはたとべ)生三男,第一曰祖别(おじわけ)命,第二曰五十日足彦(いかたらしひこ)命,第三曰胆武别(いたけわけ)命。五十日足彦命,是子石田君之始祖也。”《垂仁记》则称之为沼带别(ぬたらしわけ),其母为沼羽田之入比卖(ぬばたのいりひめ),其妹变成了弟弟伊贺带日子(いがたらしひこ)。《垂仁记》还载:“又娶山代大国之渊之女苅羽田刀辨(かりはたとべ),生御子落别(おちわけ)王,次五十日带日子(いかたらしひこ)王,次伊登志别(いとしわけ)王。”记纪的记载还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古事记》可能因为训音相近而将渟叶田琼入媛之女胆香足姬与苅幡户边之子五十日足彦混淆了。但是,从胆香足姬与五十日足彦的相似程度来看,胆香足姬很可能是五十日足彦之妻,则所谓的伊贺带日子实际上是铎石别的妹夫而混为其同母弟。 记纪都没有记载铎石别后人的情况,但《新撰姓氏录》中却有不少信息。左京皇别有“稻城壬生(いなきみぶ)公,出自垂仁天皇皇子铎石别命也”;右京皇别有“山边公,和气朝臣同祖”;摄津国皇别有“山边公,和气朝臣同祖,大铎石和居(おほぬでしわけ)命之后也”。《垂仁记》中有景行天皇同母弟大中津日子为山边之别、三枝(さきくさ)之别、稻木(いなき)之别、阿太(あほ)之别、尾张国之三野别、吉备之石无(いわなし)别、许吕母(ころも)之别、高巢鹿(たかすか)之别、飞鸟(あすか)君、牟礼(むれ)之别等祖的记载,但在《垂仁纪》中这是一位女性即大中姬且按惯例没有她后人的记载。事实上,大中津日子名下的山边别应当就是出自铎石别的山边公[1][/COLOR],稻木别也就是稻城壬生公的本宗[2][/COLOR]。而所谓阿太别也可以在《新撰姓氏录》中找到对应的阿保(あほ)朝臣,这是垂仁天皇另一个儿子息速别的家族。许吕母别据《垂仁记》就是垂仁天皇子落别即祖别之后的三河之衣(ころも)别。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吉备石无别应当就是磐梨别,即和气朝臣的前身。石无别又称石成别、石生别,训音相同;又因为地名关系曾有藤野别之称。由此,所谓大中津日子之后中有至少一半为其兄弟之后窜入的。 依据和气朝臣系谱,铎石别生稚铎石别,稚铎石别生田守别,田守别生弟彦,与《日本后纪》的说法正相吻合。弟彦已经是垂仁天皇的四世孙了,所以这个家族传到他手里时已经是天皇家不起眼的旁枝了,但不管怎么说弟彦还是香坂和忍熊别的从兄弟。然而,弟彦似乎更愿意承认息长足姬之子大鞆和气这门远房亲戚,他率领自己的族人加入了穴门朝廷东进的大军。 忍熊别在与弟彦的争夺失败后,曾退至播磨国西南部的揖保郡。《播磨国风土记》揖保郡越部里狭野(さの)村条载:“别君玉手等远祖本居川内国泉郡,因地不便,迁到此土。仍云:‘此野虽狭,犹可居也。’故号狭野。”这里的别君就是和气公,而玉手的先祖应当就是忍熊别等。这里的河内国泉郡正与《新撰姓氏录》中和气公所贯的和泉国相吻合。今兵库县たつの市中部还有佐野(さの)地方,即狭野村。但是揖保郡终究不是利于防守的地方,忍熊别不久之后便迫于东征军的压力从这里后撤回明石要塞,近江朝廷也将主力部署到明石要塞及以东地区。这就等于放弃了播磨国绝大部分的土地,是丢车保帅的决策。 弟彦一族修建和气关后用心守卫并警觉地注视着东面播磨,时刻寻找建立大功的机遇。忍熊别退回明石要塞后,他们也跟进到明石关下,伺机筹划。最终,弟彦一族抓住了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一举成为战功卓著的豪门,从此在备前、美作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这恐怕也是一代名臣和气清麻吕一直崇拜着远祖弟彦的重要原因之一。 [PP][HR][PP][PP][1][/COLOR] 此族当发家于大和国山边郡,即今奈良县北部天理市、奈良市部分地区。 [PP][PP][2][/COLOR] 尾张国丹羽君有所谓稻木,或为稻木别本领,在今爱知县北。

TOP

re:

[B]菟饿野祁狩,香坂的末日[/B] 唐琴丧命,忍熊别又铩羽而归,近江朝廷的人心愈加不稳固起来,就连香坂和忍熊别两兄弟也担心起来。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祁狩的办法来鼓舞人心,但是这却使近江朝廷又一次招致了重大的打击。 《神功纪》载:“时麝阪王、忍熊王共出菟饿野(とがの)而祈狩之曰:‘若有成事,必获良兽也!’二王各居假庪,赤猪忽出之登假庋,咋麝阪王而杀焉。军士悉栗也。”《仲哀记》载:“如此上幸之时,香坂王、忍熊王闻而思将待取,进出斗贺野(とがの),为宇气比猎(うけひがり)也。尔香坂王腾坐历木,而是大怒猪出,堀其历木,即咋食其香坂王。” 祁狩即宇气比猎是指以狩猎来祁福,如果上天相助则必有大收获,否则将一无所获,即所谓“若有成事,必获良兽”。这是一种起源自原始社会牧猎生产时期的宗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以祁狩鼓舞士气本身并非什么决策失误,但是香坂和忍熊别由于关注祁狩而忽视了必要的防范却给了穴门朝廷一次绝好的机会。 祁狩的地点菟饿野即斗贺野大致在兵库县神户市东南部由兵库区一直到东滩区的地方,《摄津国风土记》雄伴郡“梦野”条和《仁德纪》三十八年九月条都载有菟饿野猎杀牡鹿物语[1][/COLOR],可见这里是闻名的狩猎地点。菟饿野的位置在明石要塞以东十多公里处,属摄津国西部,说起来离两军对峙的地点也不算远。而菟饿野北部有摩耶山、六甲山等山地,是容易隐藏小股部队的地方。在这样的猎场狩猎,如果动用大量的军队就会使得明石要塞的防守减弱;而如果只有少量部队参与狩猎的话,香坂、忍熊别的个人安全就可能受到威胁。所以,当香坂等决定在菟饿野进行祁狩时就已经埋下了不小的隐患。而在祁狩过程中,香坂和忍熊别为了鼓励参加狩猎的将士,亲自登上了高耸的支架或者说是由生长年限很长且很坚实的木材制成的高台。这无疑暴露了重要人物的目标,是对个人安全极度欠考虑的做法。就在这种情况,一次来自东征军的突袭夺走了香坂的性命。 记纪都称香坂是被怒猪即赤猪杀死的,可是这并不符合常理。前面已经提到,香坂和忍熊别在狩猎中都登上了高耸的支架,这虽然会暴露目标,但是却使包括豪猪在内的大多数野外猛兽无法直接攻击到二人。我们实在无法想象一只赤猪能够攀上高高的木台杀死香坂。事实上,猪神是和气朝臣家的图腾。据说和气清麻吕被流配大隅国时沿途一直有野猪护驾,而位于京都御所蛤御门前祭祀清麻吕的护王神社前还塑有形如野猪的所谓“狛犬”石像。这都暗示了,袭杀香坂的并不是什么真正的赤猪,而是前番已经逼退忍熊别的弟彦一族。 东征军一定侦知了近江朝廷在菟饿野祁狩的计划,派遣战斗力较强的弟彦等人,抄小道从侧翼迂回到菟饿野北面的山中,然后当祁狩正式开始而主要目标暴露时发动奇袭,一举将近江朝廷的核心人物香坂弊杀。当时的场面一定相当混乱,甚至不少参加狩猎的兵将根本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溃散的人流涌到荒野。虽然忍熊别在仓见别等将领的护卫下幸免于难,但是军阵已经无法守备了。 就在香坂的末日,明石要塞的驻军便败退了。这营建了多年用以从海、陆两栖防御息长足姬等进犯的堡垒不战自溃,这实际上已经预示了近江朝廷失败的结局。 [PP][HR][PP][PP][1][/COLOR] 所谓雄鹿、雌鹿夜夜哀鸣,雄鹿受梦兆而遭猎杀之事,当仁德天皇在位之中后期。

TOP

re:

[B]忍熊别的坚决抵抗[/B] 香坂在菟饿野袭击中被夺取了性命之后,香坂的亲弟忍熊别便成为近江朝廷新的核心。他原本的名号中有个“别”字,表示分流的皇族,这并非能够顺理成章继承皇位的记号。但是香坂一死,他在朝中的地位就无可动摇了。于是,忍熊别临危登基,从此将名字中的“别”字省去,单称“忍熊”王。这也就是为何后世史料中多不称其名中有“别”字的原因。 虽然近江朝廷的颓势已经在菟饿野祁狩、明石要塞失守等事件中凸现,但忍熊别和其臣属的抵抗却仍然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因为归根结底菟饿野突袭只是一次针对香坂个人的刺杀行动,对于近江军的士气确实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但从战斗力的削弱上来说是较为有限的。而明石要塞虽然失守,近江朝廷也仍有不少其它可供凭仗的险要之地。 《神攻纪》载:“忍熊王谓仓见别曰:‘是事大怪也,于此不可待敌。’则引军更返,屯于住吉。时皇后闻忍熊王启师以待之,命武内宿祢怀皇子,横出南海,泊于纪伊水门。皇后之船直指难波。于时,皇后之船回于海中以不能进,更还务古水门而卜之。”《仲哀记》载:“其弟忍熊王不畏其态,兴军待向之时,赴丧船将攻空船,尔自其丧船下军相战。” 根据记纪的记载,忍熊别在发生了这么多不利于己方的事件后心理还是比较冷静的,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筹划着新的抵抗。他和仓见别商议对策,觉得目前关隘失守、士气低落,不宜在短时间内与敌军决战,便率领主力东撤到摄津国西部的住吉,即今大阪市南部。住吉也是大阪湾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方,其北守宇治川,可防止敌军溯流而上突入摄津、山城乃至近江的腹地,南又抵和泉,监控纪伊方面亲武内势力的蠢动。忍熊别等人的这则决策是相当正确的。 息长足姬突破明石、菟饿野一带后仍主要采取海路进攻,这正中忍熊别的下怀。包括仍挂着丧船帆号的大鞆和气坐船在内的东征船队试图在住吉北面的难波津登陆,这是兵家必争之地。忍熊别率军顽强抵抗,并下海攻击丧船。息长足姬的海军虽然有大量九州海人参加,可是对方的海上及陆上作战能力也很强,双方一直相持不下。东征军考虑到此时年纪尚幼的大鞆和气的生命安全,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息长足姬率领继续对住吉和难波发动猛攻,另一路则由武内宿祢率领保护幼子大鞆和气绕道南海进抵政治基础很好的纪伊国,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逐步对住吉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武内宿祢一行顺利抵达纪伊水门即纪之川的入海口,但是由于那里离近江朝廷主力的驻扎地仍然很近,所以武内一行南撤到纪伊中部的日高。而息长足姬的大军再度攻击难波,仍被忍熊别挡回,只能暂时西撤到今兵库县东南部西宫市一带的务古(むこ)水门,古属摄津国武库(むこ)郡。 忍熊别能够成功击退息长足姬海路的攻势,主要还是依靠负责住吉方面的堂兄弟须卖伊吕大中日子和负责难波方面的难波氏、吉师等祖五十狭茅一族的鼎力支持。《新撰姓氏录》摄津国皇别有“吉志,难波忌寸同祖,大彦命之后也”;“三宅人,大彦命男波多武日子(はたたけひこ)命之后也”;河内国皇别有“难波忌寸,大彦命之后也。阿倍氏远祖大彦命,矶城瑞离宫御宇天皇御世,遣治虾夷之时,至于兔田(うだ)墨坂(すみさか)。忽闻婴儿啼泣,即认获弃婴儿。大彦命见而大欢,即访求乳母,得兔田弟原媛(おとはらひめ)。便付婴儿曰:‘能养长安酬功。’于是成人奉送之。大彦命为子爱育,号曰得彦(えひこ)宿祢者。异说并存”;“难波,难波忌寸同祖,大彦命孙波多武彦命之后也”。这些都是五十狭茅的同族。 吉志本是新罗第三代朴氏儒理王颁布的十七官位中第十四阶[1][/COLOR],又称吉士、吉师。在倭国,有着大量称为吉士的氏族,大多从事与半岛交涉有关的活动。后起的种姓制度中更将吉志也归为一类,多授予归化人。所以,这里的吉志氏虽声称出于阿倍系大彦之后,却很可能是来自新罗及辰韩诸国的渡来人。 而难波忌寸条目中明确指出该部族的创始者只是大彦的养子,并没有血脉的传承。在今奈良县宇陀市西部还有墨坂神社,古属大和国宇陀郡,就是大彦与波多武彦即得彦相逢的兔田墨坂所在。由于波多武彦是在大彦晚年才被认作养子,所以他的年纪要比大彦的几个亲子小得多,故无姓“难波”氏以其为大彦之孙。现考虑,波多武彦大致是相当于垂仁天皇世代的人物。大和国高市郡有波多乡,在今橿原市、明日香村一带,离墨坂很近,波多武彦或因此地得名。又其乳母为宇陀之弟原媛,其当成长于宇陀,其相当一部份后人也当繁衍于此。我们注意到,仲哀天皇重用的阿倍系伊贺彦也是宇陀人,则波多武彦留于宇陀的后裔当与阿倍系关系相当密切。 今新潟县中部的长冈市有两座三宅神社和一座宇都宫神社,其东北邻见附市有小丹生神社,都供奉着波多武彦的神主,古时这个区域属越后国古志郡。三宅神社缘起称,波多武彦曾娶新罗王子天日枪之女天美明(あめみあけ);一座三宅神社和小丹生神社还供奉天美明的神主。长冈市与南邻小千古市之间有著名的金仓山,泷泽马琴在名著《南总里见八犬传》中曾介绍此山,其各峰均分别祭祀神主,南部幡持(はたもち)山祀大彦,中部幕(まく)山祀天日枪,北部美明山祀波多武彦和天美明。这些与三宅人的记载相吻合,但天日枪早波多武彦数代,此天美明只是其后裔而已。波多武彦曾与息长足姬的母族但马系联姻,这进一步加强了其新罗渡来人的属性。另,前述三宅连为天日枪甚至是田道间守后人,则两三宅氏亦有同源之处。 由此,波多武彦后世渐分为两系:一系以吉志、难波两氏为主导,主要活动在近畿,和宇陀阿倍系关系甚密,五十狭茅就应当属于这一支;另一系以三宅人为主,活动于北陆越后,与新罗渡来人天日枪后裔融为一体。这同源两系本来相安无事,但当近江与穴门两朝廷对立之后,前者因阿倍系关系投入近江方,后者则因天日枪关系倾向于穴门方。五十狭茅凭借渡来人的优势使得近江朝廷的水军在东征军面前不甘示弱,因此尤其受到忍熊别的器重。 息长足姬往务古水门的战略后撤也受到了一定阻碍。《新撰姓氏录》和泉国皇别有“聟木(むこき),倭建尊三世孙大荒田命之后也。”这里的“聟木”氏可理解为“务古城”氏,其祖大荒田为日本武尊三世孙,当为忍熊别的子侄辈[2][/COLOR]。大荒田率领的一军曾在武库郡附近立栅抵抗过息长足姬回师的部队,因此得名为“务古城”氏。后来因为实力不济,大荒田率部族撤离摄津,退至和泉国,因此定居。由其为无种姓的杂氏也可看出,大荒田一系在后来是受到过打压的。 息长足姬西回务古水门是忍熊别防守住吉取得的重大战果,但他却没能利用息长足姬忙于压制务古大荒田部队的时机将战果进一步扩大。等到东征军彻底制压了务古一带,忍熊别便陷入多面受敌的窘境,失去了赢取战争胜利的机会。 依据《神功纪》的记载,息长足姬率军退到务古水门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宗教仪式,试图以此祈求海神的相助,迎来进军难波、住吉的胜利。她命山背根子之女叶山媛在武库郡广田祭祀天照大神的荒魂,即所谓对仲哀天皇施加了神罚的神主;又命出云臣系的海上五十狭茅(うなかみいさち)[3][/COLOR]在八部郡生田祭祀天照大神之妹稚日女的神主,这实际上也是息长氏本身所信奉的神灵;再令叶山媛之妹长媛在八部郡长田祭祀事代主的神主。这里的广田、生田、长田分别是现在的兵库县西宫市、神户市中央区和长田区,是当时摄津国的中部。在这里设立多处神社表明,息长足姬努力扶植当地支持自己的力量,意图将摄津国的民众从近江朝廷那里争取过来。 《神功纪》载:“亦表筒男、中筒男、底筒男三神诲之曰:‘吾和魂宜居大津渟中仓(ぬなくら)之长峡(ながお),便因看往来船。’于是随神教以镇坐焉,则平得度海。”《摄津国风土记》“住吉”条载:“所以称住吉者,昔息长带比卖天皇世,住吉大神现出而巡行天下,觅可住国。时到于沼名椋(ぬなくら)之长冈(ながおか)之前,前者今神宫南边是其地。乃谓:‘斯实可住之国。’遂赞称之云:‘真住吉住吉国!’仍定神社。” 《日本书纪》称此时息长足姬还在大津渟中仓的长峡建立了祭祀住吉大明神和魂的神社,而当时第一代宫司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武内宿祢妹夫乌贼津使主的表兄弟津守连之祖田裳见。《摄津国风土记》的记载与之对应,“渟中仓”就是“沼名椋”,“长峡”是“长冈”的音转。《风土记》所说的地方就是今天住吉大社的所在地即大阪市住吉区西部邻近住之江区的住吉町,古属摄津国住吉郡核心部。所以,这里所谓的大津很可能指的就是难波津。如果息长足姬真能在此地设立神社,忍熊别的大军应当已经撤离此地了。于是,《神功纪》便有了“随神教以镇坐焉,则平得度海”。 然而,这中间却没有息长足姬与忍熊别、五十狭茅又发生大战的记载,息长足姬不战而获得住吉和难波显得很不可思议。《神功纪》接着说:“忍熊王复引军退之,到菟道而军之。皇后南诣纪伊国,会太子于日高,以议及群臣。”这就更令人费解了。忍熊别主力退守菟道,这正是息长足姬挺进河内、山城等地的大好时机,纪伊的武内宿祢此时也应当北上和泉、摄津或东进大和。可此时她却南下纪伊与武内宿祢会师,随后还在当地停留了很长时间,完全没有利用这个战机扩大战果的意思。这些都是有违常理的,其中当有所讹误。 事实上,在今神户市东滩区住吉宫町有本住吉神社及住吉川等地名遗留下来,古时属摄津国菟原郡,介于广田神社与生田神社之间。这里应当是住吉大社正式进入住吉郡之前的所在地。也就是说,《日本书纪》编撰时错误地参考了《摄津国风土记》所本的文献,将住吉大社现居地错认为住吉大明神和魂最初祭祀地,从而得出了息长足姬此时已得住吉郡的错误结论。历史的真实应当是,息长足姬退到务古水门后虽然设立了广田、生田、长田、住吉四大神社,但是在短时间内仍然无法在难波、住吉方面获得突破,最终她决定暂停对忍熊别的正面强攻,而南下纪伊与武内宿祢等会师,等待更好的时机消灭近江朝廷的有生力量。这些情况表明,忍熊别这阶段在东摄津地区的防守非常成功,他几乎没有破绽的防御使得息长足姬放弃了于此时一举歼灭近江朝廷主力的念头而另寻他法。这说明,忍熊别至少在战术上是采取了有效对策的。 [PP][HR][PP][PP][1][/COLOR] 如将《新罗本纪》拉长年表缩编,则儒理王大致在公元2世纪后期至3世纪初头执政。其颁行的官位十七等为:一曰伊伐餐,二曰伊尺餐,三曰币餐,四曰波珍餐,五曰大阿餐,六曰阿餐,七曰一吉餐,八曰沙餐,九曰级伐餐,十曰大奈麻,十一曰奈麻,十二曰大舍,十三曰小舍,十四曰吉士,十五曰大乌,十六曰小乌,十七曰造位。 [PP][PP][2][/COLOR] 仲哀天皇于公元365年猝死时52岁,则生于公元314年左右。神功东征大致在公元371至377年之间,则上距仲哀天皇出生有57至63年。大荒田或为仲哀天皇之孙,如其为较年长之孙辈则已成年,可独当一面。 [PP][PP][3][/COLOR] 《国造本纪》胸刺(むさし)国造即武藏国造条以出云臣系兄多毛比(えたけひ)之子伊狭知直(いさちあたい)为创始者,此伊狭知直即此处海上五十狭茅,因曾居海上(うなかみ)国造所得名。

TOP

re:

[B]纪伊,运筹帷幄[/B] 息长足姬南下纪伊与武内宿祢在日高会师后,将行宫定在了附近的小竹,即今和歌山县中部海岸御所市境内小竹八幡宫一带。《神功纪》只记载了息长足姬到此后曾处理当地发生的一桩同性恋事件[1][/COLOR],其它的活动则都没有提及。但我们通过分析可知,息长足姬和武内宿祢在纪伊的这段时间内,实施了不少对后面的战争形势具有重大影响的举措。 武内宿祢偕同大鞆和气转向纪伊以前,号称世子的大鞆和气一直乘坐在丧船里,即一直被认为已经夭折了。但是,大鞆和气到达纪伊后重新登上前台,因为此时隐瞒生死已经没有意义,而活着的世子在当时更能发挥政治作用。息长足姬也来到纪伊后,便开始筹划利用大鞆和气与尚未明确表态支持东征军的尾浓系建立密切的同盟关系。 尾浓系从始至终都没有臣服于仲哀天皇之下,他们的王者是继五百城入彦之后的品陀真若。但是品陀真若有三个女儿却没有亲生的儿子,这对于尾浓系是个不小的问题。因为没有了延续王室血统的男性继承人,他们就只能通过缔结姻亲,使女婿入赘来继承尾浓的大业。这对息长足姬、武内宿祢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当时的列岛已经形成以穴门朝廷与近江朝廷对峙,尾浓、熊袭等地方势力割据的局面,如果息长足姬等能够得到尾浓系的全力支持,不但大大增强了军力,而且还能对近江朝廷形成东西夹攻的态势。息长足姬从纪伊派遣使节前往尾张,为大鞆和气向品陀真若求婚。尾浓系也很清楚当时的形势,如果己方拒绝与息长足姬等人合作,那么东征军在短期内就不可能取得全民胜利,近江与穴门两朝廷的对立还将持续很长的时间;如果己方出手相助,那么忍熊别的溃败就指日可待。以品陀真若、尾纲根为首的掌权者虽然也很希望与息长足姬合流,但是他们为了谋取更大的好处,故作姿态。最终,纪伊方面以复出的世子大鞆和气改名为“品陀和气”并同时娶品陀真若的三个女儿为代价,达成了同盟协议。这样,尾浓王家的血脉都由品陀和气来传承,而息长足姬等夺得大宝后尾浓系在大和朝廷中也可以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甚至超越品陀和气实父武内宿祢的武内系。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而所有的矛头都将指向共同的敌人即近江朝廷。 此时虽然息长足姬名义上能够控制的地方已经相当广阔,包括北九州、山阴、山阳、南海北部、西摄津等,但是实际能够动员起来参与和忍熊别主力正面决战的却并不多。比如吉备、播磨和北四国、摄津等地新被征服,单进一步安治平叛的工作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又如九州地区的豪族虽然积极支持息长足姬的东征,但他们的优势在于海人,当战场进入畿内的腹地后能够发挥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了;再如穴门、周防、安艺等地的兵员是东征军中立场最坚定、政治基础最稳固的,但是他们已经参与战争多年,畿内离他们的家乡亦较遥远,疲乏之心与思乡之情也会对他们的战斗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实际上息长足姬、武内宿祢这时能切实发挥出较高战能的只有纪伊和山阴尤其是丹波、但马一带的兵源。 负责丹波、但马方面的是该时期非常著名的武将和珥氏难波根子武振熊,又称难波宿祢。息长足姬是开化天皇与和珥氏姥津媛所生之彦坐皇子的玄孙女,而难波根子武振熊是姥津媛之兄彦姥津的曾孙,所以武振熊可以算是息长足姬远房的叔公。武振熊的祖父彦国葺是崇神天皇时期战功卓著的将领,曾参与镇压了武埴安彦的叛乱。据丹后笼神社《堪注系图》记载,相当于景行天皇世代的武振熊又在息长足姬征讨新罗时率领丹波、但马、若狭的三百海人积极参战;《新撰姓氏录》右京皇别“真野臣”条称,难波宿祢之子大矢田宿祢在息长足姬从半岛凯旋后留任镇守将军并娶当地王女生下佐久和武义二子。后来应神天皇还迎娶了武振熊孙子辈的日触使主之女宫主宅媛生下菟道稚郎等子女,并在生前指定菟道稚郎继承皇位。总的来说,和珥系是从开化天皇时代开始一直到平安时代[2][/COLOR]都长期保持兴旺的罕见常青家族。 武振熊率海人参与征韩时动员力还比较有限;穴门朝廷与近江朝廷东西对峙时他主管的山阴道地区突出东北,受到近江朝廷的半包围,形势也比较严峻。所以,在东征正式开始前武振熊的主要任务是保住穴门朝廷在东面的这块土地,而东征开始后他的工作重心又逐渐转移到增强战时动员能力,等到息长足姬退往纪伊后武振熊就要承担起新主战场的任务。息长足姬到纪伊后便授意武振熊向东突入忍熊别的核心腹地,出兵山城,对近江、若狭等本为忍熊别后方的地区构成直接威胁。后来,武振熊按照息长足姬的指示,发动山阴各豪族组建了数万人的大军挺进山城,直面忍熊别的主力。菟道河、淡海一带便成为双方大战后期最为激烈的交战区域,并最终奠定了息长足姬、武内宿祢一方获得全面胜利的大势。而这些筹划活动都是息长足姬等人在纪伊时进行的。 随着东征军主力转入纪伊,摄津方面的压力大大减小;又因为武振熊在山阴积极发动,畿内其它地区的压力却在增大。所以,忍熊别等人后来便将主力移入大和国西北部今奈良市西北与京都府南部精华町相邻的押熊(おしくま)町一带,“押熊”发音与“忍熊”同,当地至今还有留有侍奉有香坂、忍熊别等神主的八幡神社及押熊川等地名遗迹。这里是大和、山城、河内三国的交汇处,西可通摄津,南可抚吉野,北可上山城,东可驱伊贺、伊势,对于四面受敌的忍熊别来说,驻军押熊一带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主力东移,驻守东摄津的就只剩下须卖伊吕大中日子一族。息长足姬等人及时实施了策反,利用柴野入杵频频向住吉守将须卖伊吕大中日子进行诱降。而另一方面,武振熊对山城地方下手,忍熊别又被迫将主力北调屯驻在菟道河流域,这样离住吉就更远了。在须卖伊吕大中日子看来,他们离胜利也同样越来越远了。不久,住吉守军“起义”,至此相当于今大阪府全境即包括和泉、河内等地在内的大片领土都不战而降,忍熊别通往濑户内海的出口彻底失去。 《住吉大社缘起》称住吉的神宫创立于神功皇后摄政十一年,如果这个年数可信的话就相当于公元376年,这大致是东征军正式接手住吉地方的时间。田裳见从菟原来到此地,津守连随即在此扎根。而这一年恐怕也是忍熊别与武振熊对垒于菟道河的那一年,双方的决战就此进入了真正的高潮阶段。 [PP][HR][PP][PP][1][/COLOR] 因此事对于日本武尊后嗣影响不大,正文从略。《神功纪》原文为:“适是时也,昼暗如夜已经多日。时人曰:‘常夜之行也。’皇后问纪直祖丰耳曰:‘是怪何由矣?’时有一老父曰:‘传闻,如是怪谓阿豆那比(あづなひ)之罪也。’问何谓也,对曰:‘二社祝者,共合葬欤。’因以令推问巷里,有一人曰:‘小竹祝与天野祝,共为善友,小竹祝逢病而死之。天野祝血泣曰:“吾也生为交友,何死之无宜同穴乎!”则伏尸侧而自死,仍合葬焉。盖是之乎。’乃开墓视之,实也。故更改棺衬,各异处以埋之。则日晖炳爃,日夜有别。”“阿豆那比之罪”即同性恋之罪。 [PP][PP][2][/COLOR] 小野朝臣是由和珥氏演化而来,该姓氏在平安时代人才辈出。

TOP

re:嗯,老妖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行文能力的确是一...

嗯,老妖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行文能力的确是一流的啊~~~~至少整理那些繁杂的系谱就非我所能~~~ 不过我还是有点疑惑,武内宿祢实际的年龄你是如何推测出来的呢?[em05]从日本天皇的和风谥号来看,应神系与崇神系完全不同,的确可能暗示王统不同~~~~另外,仁德可能与应神是同一个人,所以,武内宿祢有个儿子平群木菟号称与仁德同日所生并不能完全说服我,呵呵~~~[em09][em0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做不到,就做一个低调、蛋定、靠谱、牛逼的人吧。

TOP

re:武内的年龄我也没什么证据,只是依据其活动...

武内的年龄我也没什么证据,只是依据其活动时间大致猜想而已,我是不信有人能活307的。 应神和仁德是同一人物的依据很不足,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再说,就算仁德是应神,那武内能生出一个和他同日的儿子也可以用来作为武内在此时这方面能力没问题的旁证。[em11]

TOP

re:[img]../images/fil...

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4/18/184850.jpg[/imga]

TOP

re:按照《日本书纪》的注释,“大鞆和气”的古...

按照《日本书纪》的注释,“大鞆和气”的古日语发音和“品陀和气”是一样的。

TOP

re:[em03]

[em03]

TOP

re:他归他说,可是我不信,呵呵:)你...

他归他说,可是我不信,呵呵:) 你哭啥[em05]

TOP

re:

[B]连战,忍熊别败绩[/B] 《神功纪》载:“三月,丙申朔庚子,命武内宿祢、和珥臣祖武振熊率数万众,令击忍熊王。爰武内宿祢等选精兵从山背出之,至菟道以屯河北。”《仲哀记》载:“此时,忍熊王以难波古师部之祖、伊佐比(いさひ)宿祢为将军,太子御方者以丸迩臣之祖难波根子建振熊(なにはねこたけふるくま)命为将军。” 战争进入它最为激烈的阶段,双方动用的兵力也相应地达到了最高点。虽然当时列岛上的人口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可是数万人规模的军队还是极为罕见的。据此近三百年后号称日本古代最大争乱的“壬申之乱”中,各方运动的部队也都是几百数千人的规模;而据此四百余年轰轰烈烈的奈良、平安时期和夷战争中,大和朝廷的单次动员规模也不过几万人。所以,息长足姬一方发动的军事额度已经到了极限。更为惊人的是,面对忍熊别方面的军势,如此大规模的军阵仍未必占到优势,以至于后来还要使用奸诈手段获取胜利。这也反映出,忍熊别的实力应当不下于对方,恐怕也有数万人,当时山城境内的场面可谓空前了。 《古事记》认为息长足姬方的主将是难波根子武振熊;而《日本书纪》中除了这位宿将外还加上了武内宿祢,而且后文中武内的分量更大。从当时的情况考虑,山阴方面一直是由武振熊负责的,而武内宿祢虽然善于谋略,可是他的军事才干却很少有实际的例子。所以,率军屯驻菟道河北应当是武振熊,武内宿祢最多是起个监军的作用,并非军队部署的实际指挥者。《书纪》把武内作为主帅实在有点为大臣溢美的意味。 通常认为,忍熊别委任的主将就是前述的难波、吉士等祖五十狭茅。但《古事记》虽然以为“难波古师部之祖”与五十狭茅身份相符,在举名时却作“伊佐比(いさひ)”而非“伊佐知(いさち)”,这里就存在了矛盾。事实上,仲哀天皇任命的角鹿国造“建功狭日”的发音与“伊佐比”一致,或许当时建功狭日与五十狭茅都在军中为将又因名字相类造成误记。息长足姬等受诏西赴穴门与仲哀天皇会合之时,曾留妹妹玉妃留守角鹿,息长足姬与近江朝廷反目后身为国造的建功狭日就对玉妃一党进行了压制,将息长的势力逐出了角鹿。由于角鹿东有美浓、西有若狭,是从近畿通向北陆的瓶颈之地,建功狭日在战争前期一直驻守当地未有离开。当此大敌临近之时,建功狭日亦率军南下至山城加势,也算不负仲哀天皇封建之用心。由此也可看出,忍熊别等对此战已孤注一掷。 《神功纪》载:“忍熊王出营欲战。时有熊之凝者,为忍熊王君之先锋。熊之凝者,葛野城首之组也;一云,多吴吉师之远祖也。则欲劝己众,因以高唱之歌曰:‘彼方の、あらら松原、松原に、渡り行きて、槻弓に、まり矢を副へ、贵人どちや、亲友はも、亲友はも、いざ斗はな、我は、たまきはる、内の朝臣が、腹内は、小石あれや、いざ斗はな、我は。[1][/COLOR]’” 据《日本书纪》记载,两军对阵后忍熊别试图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先锋将熊之凝(くまのこり)唱诵了鼓舞士气的战歌,从战歌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武振熊和武内宿祢的主力部署在松原一带。今京都市中京区、左京区一乘寺、下鸭等地都有松原的地名,古属山城国东北爱宕郡南部。爱宕正在菟道河北,东临近江,北连若狭,符合当时的形势,很可能就是歌中所指的地方。 在此有必要交代一下这个先锋熊之凝的身世。他是葛野城首之祖,这个葛野在山城国西北部,即今京都市右京、西京、上京、北区一带,西与丹波为邻,是畿内抵御山阴进攻的首要之地,所以他受命为先锋。又因此刻战场在葛野以东的爱宕,葛野郡恐已落入敌军之手,熊之凝等亦有誓死夺回乡里之意。他又是多吴吉师之祖,这里的吉师暗示他有渡来人血统,而“多吴”就是前述有天女羽衣传说的近江国伊香郡余吴町。余吴北邻角鹿,多吴吉师应当是熊之凝战败后转入那里的后裔。 《新撰姓氏录》右京神别有“中臣熊凝朝臣,同上(神饶速日神孙味琼杵田命之后也)”。右京即葛野郡之地,与葛野城首吻合。“味琼杵田(うましにぎた)”即“味饶田(うましにぎた)”,是饶速日之孙,物部氏旁支迹(あと)氏即阿刀氏之祖;饶速日另一孙彦汤支之后为物部、穗积等氏主流。《国造本纪》称饶速日五世孙阿斗(あと)足尼创设纪伊东南的熊野国造,在今和歌山县东南、三重县西南。“阿斗”即“迹”,阿斗足尼则为味饶田三世孙,当孝元天皇之世代,《国造本纪》以其立于成务天皇时有误。而“熊之凝”的“熊之(くまの)”与“熊野(くまの)”训音相同,熊之凝当是迹氏熊野国造的后人,所以也是味饶田的后裔,这与“中臣熊凝朝臣”条的说法相合。之所以在“熊凝”前加上“中臣”可能是因为该氏族曾归属中臣氏的缘故。中臣乌贼津借助息长足姬、武内宿祢的力量恢复了对伊香郡的统治,其中当然也包括熊之凝后人多吴吉师所在的余吴町,由此多吴吉师等便被纳入中臣体系。《续日本纪》养老三(719)年五月癸卯条载:“从六位上中臣熊凝连古麻吕等七人……并赐朝臣姓。”天平十七(745)年八月甲午条载:“从五位下中臣熊凝朝臣五百岛除中臣为熊凝朝臣。”《续日本纪》的记载说明,奈良时代前期熊凝氏的地位不断上升,最终从中臣的羽翼下独立了出来。后来,大和国平群郡有熊凝村,这表明熊凝氏曾在此活动。飞鸟时代有渡来僧人福亮到此建立道场,并据地名自号“熊凝氏”,为圣德太子器重[2][/COLOR],但此族非熊之凝后裔。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迹氏是物部氏的远亲,但是他们此时的阵营却并不统一。物部氏已经倒向了息长足姬一边,而迹氏却还协助忍熊别作战。由于熊野就在息长足姬与品陀和气驻留的小竹东南方,这对纪伊也是个威胁。除了熊之凝一系外,《新撰姓氏录》还保留了另一则迹氏支持日本武尊后嗣的资料。摄津国未定杂姓有“阿刀部(あとべ),山都多祁流比女(やまとたけるひめ)命四世孙,毛能志乃和气(ものしのわけ、)命之后也”。今大阪府八尾市西部有迹部(あとべ)地区,古属河内国西缘涩川郡,于住吉东不足5公里,此处当为阿刀部定居点之一。“山都多祁流比女”可译作“倭建姬”,这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称呼。当时还只是称为“日本童男”的小碓曾扮作少女斗杀了熊袭的川上枭帅,于是川上枭帅临死前敬上“武”的尊号,由此始称“日本武尊”[3][/COLOR]。“倭建姬”的称呼也只能在此后一小段时间内出现并使用。日本武尊从九州回归畿内途中曾在备中穴济和摄津难波柏济(かしわわたり)杀死恶神,这个柏济又作叶济,在今大阪市西北部西淀川区一带。这正是阿刀部的活动范围,阿刀部很可能就是在此时臣服于日本武尊之下并奉之为祖的。“毛能志乃和气”可译作“物师别”,这里有回归物部氏的意思,而武尊四世孙大致已经晚至履中、反正、允恭诸天皇的时代了。 《神功纪》载:“时武内宿祢令三军,悉令椎结,因以号令曰:‘各以储弦藏于发中,且佩木刀。’既而举皇后之命,诱忍熊王曰:‘吾勿贪天下,唯怀幼王,从君王者也。岂有距战耶?愿共绝弦舍兵,与连和焉。然则,君王登天业以安席,高枕专制万机!’则显令军中,悉断弦解刀,投于河水。忍熊王信其诱言,悉令军众,解兵投河水而断弦。爰武内宿祢令三军,出储弦更张,以佩真刀,度河而进之。忍熊王知被欺,谓仓见别、五十狭茅宿祢曰:‘吾既被欺,今无储兵,岂可得战乎?曳兵稍退!’”《仲哀记》载:“故追退到山代之时,还立各不退相战。尔建振熊命权而令云:‘息长带日卖命者既崩,故无可更战。’即绝弓弦欺阳归服。于是,其将军既信诈,弭弓藏兵。尔自顶发中采出设弦,一名云宇佐由豆留(うさゆづる),更张追击。” 两军正式交锋后的情况被记纪明显“物语化”了。武振熊、武内宿祢声称息长足姬已死,已方只是想奉幼子入京,希望能够恢复和平,并当场毁坏了预先准备的假武器表示归顺。此时已经觉得硬拼没有多少胜算的忍熊别见状求之不得,便也将武器投入水中割断弓弦,表示愿意接受投诚。这恰恰反映出息长足姬一方在谋略上远胜忍熊别一方,他们取得最终的胜利理所应当。武振熊等随即拿出隐藏的武器向敌军发动总攻,由于对手没有武器,这已经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了。忍熊别大军顿时溃散,他只得与仓见别等将领商议撤退。就此,息长足姬一方轻松取得了松原决战的全面胜利。 《神功纪》载:“武内宿祢出精兵而追之,适遇于逢阪以破,故号其处曰逢阪也。军众走之,及于狭狭浪(ささなみ)栗林(くるす)而多斩,于是血流溢栗林。故恶是事,至于今其栗林之果不进御所也。”《仲哀记》载:“故逃退逢坂(あふさか),对立亦战,尔追迫败沙沙那美(ささなみ),悉斩其军。” 武振熊取胜后即刻以精兵追击,丝毫不给忍熊别喘息的机会。追到逢阪时,忍熊别勉强一战,又遭大败。这个逢坂在今滋贺县大津市西部,西邻京都市山科区,是由山城进入近江的重要道口之一,仅在松原东南7、8公里处。由此,亦可见追兵之急。忍熊别等继续向东逃窜,又行7、8公里到了濑田川对岸的栗林,于此地再被追兵撵上。武振熊等斩杀甚多,血流成河,忍熊别主力几乎全被歼灭。经过松原、逢坂、栗林的三连战,忍熊别败绩,息长足姬方的全面胜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神功纪》载:“忍熊王逃无所入,则唤五十狭茅宿祢而歌之曰:‘いざ吾君、五十狭茅宿祢、たまきはる、内朝臣が、头槌の、痛手追はずは、鳰鸟の、潜せな。[4][/COLOR]’则共沉濑田济而死之。”《仲哀记》载:“于是,其忍熊王与伊佐比宿祢共被追迫,乘船浮海歌曰:‘いざ吾君、振熊が、痛手负はずは、鳰鸟の、淡海の海に、潜きせなわ。’即入海共死也。” 忍熊别等走投无路,便从栗林折回西面的濑田川与淡海交汇处的渡口濑田济,即今琵琶湖南端近江大桥一带。忍熊别与五十狭茅或建功狭日商议是否要为了躲避武振熊、武内宿祢的追击而下水入淡海。这里五十狭茅和建功狭日二人名字起头都是“伊佐(いざ)”,未知孰是。记纪都称忍熊别便跳湖自杀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提到的“鳰鸟”就是“鸊鹈”,是一种水鸟,比鸭稍小,脚近尾端,翅短小,不善飞行,极会潜水,常成群游于水面,受惊即潜入水中,俗称“油鸭”。忍熊别以此作比喻显然是说要潜行于淡海逃生,自然不会是自尽的意思。后来的情况也说明忍熊别一行并未绝命于此,他们还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神功纪》载:“于时,武内宿祢歌之曰:‘近江の海、濑田の渡りに、潜く鸟、目に见えねば、愤しも。[5][/COLOR]’于是,探其尸而不得也。然后数日之出于菟道河。武内宿祢亦歌曰:‘近江の海、濑田の渡りに、潜く鸟、田上过ぎて、宇治へ捕らへつ。[6][/COLOR]’” 《仲哀记》关于战争的描述到此为止,而《神功纪》又加入了武内宿祢在濑田搜寻忍熊别尸体的部分。因为忍熊别并没有死,所以武内当然是无法找到尸体的,所以他费了很大的劲也一无所获。但是,当时的政治形势要求他们声称忍熊别已经毙命,所以编造数日后于菟道河发见尸体的谎言。 尽管忍熊别余孽并非彻底铲除,大局却已经非常明朗了。息长足姬、品陀和气母子荣登大宝只是时间问题了。此时大致是公元376年至377年之间。 [PP][HR][PP][PP][1][/COLOR] 据“久远之绊”网站所登《日本书纪》,此歌意为:“远方在兮疏松原,渡至松原弓架矢,贵人与兮贵人众,亲友结兮亲友众,速战斗兮我等者,命未绝兮内朝臣,其腹中兮尚无砂,速战斗兮我等者。” [PP][PP][2][/COLOR] 参见王勇《熊凝氏を名乘った吴国人——福亮列传》。 [PP][PP][3][/COLOR] 参见《景行纪》二十七年十二月条。 [PP][PP][4][/COLOR] 据“久远之绊”网站所登《日本书纪》,此歌意为:“来将速兮吾君者,五十狭茅宿祢矣,命未绝兮内朝臣,与其负于朝臣手,不若如鸊水下潜。” [PP][PP][5][/COLOR] 据“久远之绊”网站所登《日本书纪》,此歌意为:“淡海海兮濑田济,水潜之鸟无以见,是以愤兮怒不尽。” [PP][PP][6][/COLOR] 据“久远之绊”网站所登《日本书纪》,此歌意为:“淡海海兮濑田济,水潜之鸟过田上,捕其之于宇治矣。”

TOP

re:

[B]飞驒宿傩、信浓名方和庐原国造等的平定[/B] 忍熊别从淡海走水路逃生后来到建功狭日的封地角鹿,以熊之凝把守北近江的余吴,以仓见别守备东若狭,背靠越前吉备系坂井君的领地,暂时稳住了脚跟。而息长足姬方面趁此机会对畿内进行了大扫荡,山城、大和、伊贺等地纷纷望风归服;尾浓系也配合攻入西邻的伊势、近江,迫使忍熊别的势力只能龟缩在北陆一小部分地区。但此刻尾浓系领地东面的东飞驒丹生川和南信浓诹访等地却还支持着忍熊别。 《仁德纪》载:“六十五(377)年,飞驒国有一人曰宿傩(すくな)。其为人一体有两面,面各相背,顶合无项,各有手足,其有膝而无腘、踵,力多以轻捷,左右佩剑,四手并用弓矢。是以不随皇命,掠略人民为乐。于是遣和珥臣祖难波根子武振熊而诛之。” 《日本书纪》把武振熊讨伐两面宿傩的事记在了仁德天皇时期,可是考虑到武振熊是景行世代人物且活跃在神功东征过程中,所以依照此记事的年代将其归到东征事件中。公元377年正是菟道河决战之后的时间,近江绝大部都已平定,武振熊方可借道美浓进入飞驒与尾浓系协同消灭宿傩。飞驒国造是尾张系彦与曾的儿子大八椅在成务天皇时开创的,这个大八椅和建稻种是堂兄弟,比品陀真若、尾纲根都长一辈,这样说起来飞驒应该是尾浓系的领地。但是仲哀天皇与尾浓决裂后试图削弱其力量,便将忠于自己的宿傩安插到飞驒的东部,于是宿傩一族就在今岐阜县高山市东部的丹生川一带扎下了根。虽然尾浓系在总体实力上远在宿傩之上,可是宿傩活动于山谷之间,扼守要害,能弓善射又勤于刀剑,所以一直很令飞驒国造头疼。而且宿傩倡导鬼神道,在飞驒、美浓颇有信徒。武振熊来到飞驒,以其高超的作战艺术终于将宿傩诛灭,消除了尾浓系的一块心病。 宿傩活动区域的东面乃是信浓国。此国古称科野,《国造本纪》以多臣系后裔建五百建为其初代国造,但信浓及邻近地区素来崇尚有诹访大明神之称的“建御名方富(たけみなかたとみ)”。建御名方富相传是大物主之子,在国让神话中败于建御雷男(たけみかずちお),遂至科野国降之[1][/COLOR]。忍熊别的舅父大名方是仅有的与建御名方富同名的人物,而武振熊或许就是此处建御雷男的原形,科野乞降就是武振熊讨平信浓后大名方投降的反映。事实上,为了顺利收服信浓,息长足姬和尾浓系还下了大功夫,他们将彦坐系的盐海足尼封到信浓东南的甲斐任国造,又以尾纲根的表兄弟、日本武尊之子武田王驻守西甲斐,监视大名方的活动。通过这些措施,信浓的归服比飞驒容易了不少,大名方的投降是较为令人满意的结局。大名方最终的投降还有另一个因素,就是他妻室的影响。建御名方富之妃叫做“八坂比卖”也就是“八坂媛”,此女实当大名方之妻,系景行之妃八坂入媛的后辈女子,亦属尾浓系。所以在遭受到武振熊给予军事打击而挫败后,大名方便放弃了原有的立场。 同期归顺的还有所谓吉备系的庐原国造家和池田君一族。 《国造本纪》庐原(いほはら)国造条载:“志贺高穴穗朝代,以池田坂井君祖吉备武彦命儿意加部彦(おかべひこ)命,定赐国造。”《新撰姓氏录》右京皇别有“庐原公,笠朝臣同祖,稚武彦命之后也。孙吉备武彦命,景行天皇御世被遣东方,伐毛人及凶鬼神,到于阿倍庐原国,复命之日以庐原国给之。”另有《古事记》所谓日子刺肩别之后的“五百原(いほはら)公”实际上就是庐原公,属于误记。庐原国造地在骏河国庐原郡,中心在今静冈县中部静冈市、庐原郡一带。所谓阿倍庐原国是阿倍与庐原的连称,今静冈市西北的葵区原为骏河国安倍郡,清水区和由比町原为庵原郡,这都是庐原国造的范畴。另,静冈市南部骏河区有池田地方,当地还有池田神社,此地古属骏河国有度郡。这是所谓吉备武彦之后池田君的领地,就在庐原国造南邻,两者是很接近的。坂井君的领地在北陆,与角鹿国造邻近。 吉备武彦追随日本武尊一同东征毛人,日本武尊就在骏河区南邻的烧津遭到了当地土豪的暗算,险些命丧火海。日本武尊难里逃生之后,怀报复之心,屠杀了骏河的土人,吉备武彦亦有功焉。因之,吉备武彦之子意加部彦(おかべひこ)后来就被成务天皇任命为庐原之主,吉备武彦的另一系子孙受封池田。于是,庐原、池田两族在骏河的土地上逐渐发展起来。 当忍熊别在菟道河几乎全军覆没之后,飞驒、信浓两国也被武振熊收服,庐原和池田身陷敌军包围之中,此时已毫无依托。意加部彦考虑到御友别、鸭别等兄弟都已倒向息长足姬一侧,便也为了保全家族,向东征军表示了诚意。随着庐原国造家的易帜,势力更为单薄的池田君也就随之解决。就此,东山、东海两道均告安抚。 [PP][HR][PP][PP][1][/COLOR] 参见《古事记》卷一“出云让国”相关内容。

TOP

re:嗯,这篇也快结束了吧? 其实真正让我感到...

嗯,这篇也快结束了吧? 其实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还是老妖你提出的应神是神功与武内宿弥的私生子这一点,与这一石破天惊的观点相比,文中其他的内容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呵呵~~~ PS:话说武内宿祢令三军以储弦藏于发中,且佩木刀,实在是兵不厌诈~~~~[em06]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做不到,就做一个低调、蛋定、靠谱、牛逼的人吧。

TOP

re:私生子的问题实在是缺乏必要的推理依据。而...

私生子的问题实在是缺乏必要的推理依据。而“武内宿祢令三军以储弦藏于发中,且佩木刀”还有一说此人为武振熊。[em10]

TOP

re:然也,武内为纪的说法,武振熊为记的说法。...

然也,武内为纪的说法,武振熊为记的说法。 另,本为还有一些内容要写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