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策论: 明治维新时期的财政及产业发展

策论: 明治维新时期的财政及产业发展

这个本来是一篇不太成熟的作品.后来翻阅史料感觉还需补足.但是现在是急需写策论好能进领内.所以就将就点.还望见谅

目的:通过对日本财政改革的过程,以及因财政改革引发的延伸事件的记录,分析和描述,以说明以下问题
1,通过对日本财政改革的记叙说明近代日本财政制度的建立过程,由于近代日本的工业化其背后是由一个近代化的财政制度所支持的。在考证近代日本的工业化进程的时候,有必要说明近代日本的财政制度和货币制度

2,日本明治维新建立的不是所谓民主制度。相反在其执政期间极不尊重民意。而且有大量的侵犯私有财产的行为,和以权谋私,擅自敛财,贪污受贿的行为,这些行为给普通民众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其生活痛苦不堪,以致暴动不断。


(この文章は私の経済学の先生の愚かで小さいブタのために書く論文で、謹んでだから吾の師に敬意を申し上げます)


1,太政官札和首次通胀
明治维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开始就伴随着一系列混乱,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是幕藩体制,幕府作为诸藩的首领.因为地盘最大而最有实力.然而之前的幕藩财政已经到达情况十分严重的地步,首先是自古代的产生的四公六民征税制[1]难以维持,由于各藩都在增加军备以应付彼此间的争端[要花掉每年50%乃至更高的收入在人手,即武士的俸禄上],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工作,[大炼钢铁,造炮造船造火车]. 导致经费严重不足,因此不停压榨农民.[萨摩藩达到八公二民之多] 导致农民大量破产.经过戊辰战争[2],维新军击败了幕军之后,虽然接受了幕府的地盘,但是幕府并不是一个中国式的中央政权,幕府只是一个藩国而已,只不过这个藩国实力最强。接管了幕府地盘的明治新政府实际上只能直接控制1/4强的土地和税收,而非全日本的土地和税收[3]。为了使日本团结成“一个国家”,需要大力推进“富国”的大量事业,这些事业造成了财政上的大量支出. 而现实中这些“富国”事业大量赔钱,实际是贫国项目。不能给财政带来收入。此外,由于内战,政府和各地方大名都借了很多钱,整个日本的财政状况都是极其糟糕。

[1]四公六民征税制:日本古代税制。征收实物[米]为税。方法是根据收获量,出产的产品分为10份,四份为税,交公。六份归农民自己保留。被称为四公六民征税制
[2] 戊辰战争:即戊辰年[1868年]发生的日本倒幕战争,支持维新的军队与幕府军开战,结果幕府军被击败,其军事力量被消灭。明治维新由此开始。
[3] 由于明治政府初期征收实物税,因此政府财力仍以白米的收获数计算,当时政府只掌控约800万石白米的收获量.而全国总产量是3200万石.

面对严重的财政困难,新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增发纸币,明治政府任命原福井藩藩士[4],殖产兴业一词的提出者由利公正[5]为主计挂.发行名为”太政官札”的不可兑换纸钞,面额有5种[10两,5两,1两,1分,1朱]. 预备发行3250万两,实际总数达4800万两,向各藩、府县、商贾借出款额达1780万两。明治政府企图通过这种办法解决财政问题。但是由于准备金缺乏,发行的只能是依法强制推行的法币,而非有金银支撑的本币. 由利的办法导致了急剧的通货膨胀和纸币信用低下。更加糟糕的是,当时货币制度非常混乱,而太政官札被投入市场实际上加剧了这种货币混乱。货币混乱以及其引发的财政危机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藩札问题,藩札是日本各藩独立发行的纸币,仅限本藩内使用.因为财力的限制,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无力动用军力消灭这些诸侯.因此也无力取消藩札.这使得货币系统得不到统一. 当时仅福井藩一藩就发行了26万两藩札。接下来是投机倒把现象严重,东日本长期以来使用金为本币,并且以金币的数目结算,西日本长期以银为本币,以重量来结算.而且两地之间度量衡不一.而且在国际上日本由于金银比价差异很大。[6]造成了币制倒挂。结果金币遭到不法兑换,大量流出国外,这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困难和流通的混乱。第三种情况是严重的伪币行为,当时由于制币技术不发达,成色不足或重量不足的金银币四处泛滥。而太政官札也遭到伪造。伪钞横行一时,太政官札信誉扫地。第四是因为戊辰战争中的沉重军费,政府向民间大量借贷。贷款的本息成为财政的包袱。第五是因为一系列根据殖产兴业,即让日本快速现代化的思想而产生的贫国项目花掉了大量税金而使得政府极端贫困。由于以上问题,政府纸币信用当然低下,虽规定面额100的太政官札等同100两金,但是实际价值是100两金能换 150-170的太政官札,很多地方甚至达到200太政官札,而且还有很多地方纸币不通行。民间的交换手段仍然主要使用金银币和藩札。这种情况也导致了政府收入的降低。

[4]藩士:各藩的的武士,做特指时用来称呼那些幕藩时代受命前往或常驻外藩和幕府的地区的负责管理本藩在幕府地区和外藩的办事处的本藩武士。
[5] 由利公正:日本大财阀,三菱系安田财阀的创始人,福井藩士.日本第一家保险公司”明治安田”的创始人.明治安田是日本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总资产达26万4122亿日元
[6] 也有因为参与倒幕的4个日本藩国[萨摩,长州,土佐。宇和岛/佐贺]都是西日本的藩国,以银为本币.所以不重视金的原因

2,第一次大隈重信改革
严重的通货膨胀不但没能使政府摆脱财政危机,反而让危机加剧,由于货币系统的混乱.不但百业凋敝,政府本身赤字成山。黔驴技穷的明治政府不得不转向从直属的1/4领地增收地租,加租的结果是农民造反[日本真壁地方的农民因为官府强行推行太政官札而发动暴乱,结果引发附近地区不满群众的连锁暴乱。此暴乱被称为真壁一揆,轰动一时] . 那些直接担当的财政大员们遭到了各界的猛烈批判,最后由利公正垮台,肥前佐贺藩藩士大隈重信任主计挂. 大隈重信接手后决心恢复货币秩序.上台伊始,就实行由一系列法律条文组成的日本最早的货币法<<新货条例〉〉[2]。根据《新货条例》的精神,大隈重信伙同太政官[1]三条实美实行了被称为大隈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大隈企图通过这些措施来挽救严重的通货膨胀.稳定经济秩序,消除财政赤字。首先是成立造币局,改进造币技术。以求将伪钞逐出市场。接下来发行日元纸钞。明定太政官札和藩札可以以10进位制兑换日元。消除货币系统的混乱。接下来是改进纸钞的流通,此时是1869年,当时太政官札比价已经到了荒唐的程度,中央地区从能换150-170太政官札涨到185到200以上,地方上甚至出现干脆拒收太政官札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大隈重信认为这是由于太政官札面额太大,政府缺乏小额硬币而导致的。为了解决该问题大隈重信采取以下手段,首先是回收太政官札,允许以太政官札兑换金币, 限期兑换、未能兑换的以每月五朱(5%)支付利息。接下来发行面额较小的民部省札[2分,1分,2朱,1朱]来进行健全纸钞系统。帮助流通. 民部省札总共发行750万两。而且一种幕府时期流通的被称为二分金的小型金币被允许继续在市场内流通。帮助货币流通的活跃。
与此同时,大隈重综合了东亚经济圈银本位的特点,和国际市场银元大量通行的现状以及政府金币不足的窘况这三个情况。提出日本应建立银本位制度。并着手准备在横滨开港,铸造银币。

[1]太政官:相当于中国的丞相,在明治时期是内阁名义上的首领。三条实美死后该官位被废除。
[2]当然此时新货条例还是十分粗浅,但它在日后的不断改革中逐步得以完善。

3,大隈重信改革的成果和造成的问题
大隈重信的举措最开始时颇不顺利,首先是造币局发生火灾,印制预备发行的日元的设备被悉数烧毁。制定的发行日元去除伪钞的计划不得不推迟。同时,由于政府尚无足够能力压制各藩,大隈重信的改革遭到了地方的抵制。因此藩札仍然不停的被印发和通行。各种纸币都在政府的控制区里通行,百姓叫苦不堪,但是由于明治政府不尊重民主权力,强令推行,也因为同时人们对金币不予信任[当时各藩不但发藩札,还私铸金币,总数达12,3种之多。成色很差,还有混铜的,以至于信用扫地] 政府纸钞信用还是在两年内初步建立起来. 大隈重信因此升官。
但是大隈重信的改革毛病很多,首先是币值倒挂的问题,长期以来,特别是幕末,由于金银比价跟国外脱节。黄金外流现象一直存在。这种现象导致了政府金币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大隈主张实行银本制。以银为本币,金为辅币,发行法币,即太政官札和民部省札来主导民间经济活动。结果他的做法遭到民部少辅,长州藩士伊藤博文一派的反对。伊藤博文曾是长州藩兰学馆[1]的佼佼者。一向崇洋媚外。是明治维新时期各种洋跃进的主力旗手。出于让日本快速现代化的愿望和贪污的驱使,伊藤博文力主日本建立金本位制,认为金本位制是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的货币制度基础。是文明国家的象征。只有实行金本位,向美国和西方一样允许纸钞自由兑换本币。日本才能被称为文明国家。但是大隈重信对此不置可否。仍然企图建立银本位。结果遭到伊藤博文领导的长州派的抵制,大隈重信建立银本位的企图落空,又不甘失手,因此大隈重信决定建立“金银复合本位制度”这种不明确的制度,加上历来都有的币值倒挂。黄金不断外流。本币中黄金准备金不足。使得黄金和白银不可能同时成为本币。在维新后实行开港,大量墨西哥银币从国际涌入日本,并变成了主要交换手段。加上大隈重信本人对银本位的重视。这种金银复合本位制度名义上是金本位,实际上是银本位。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世界上银矿山的进一步被发掘。银价日跌。而日本国内金银比价与国际持续脱钩.银本位还是无法解决币值倒挂问题。金币仍然遭到不法兑换。并持续外流。而且政府本身仅控制1/4的土地和税收,而伊藤博文,五代有厚等人大搞洋跃进,花大价钱引进西方机器,还高薪聘请技工。[2]搞了不少贫国项目,弄得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货币的混乱,伪钞的泛滥,黄金外流,贫国项目的缺口。虽然纸钞信用初步建立起来,但是这对明治政府的财政危机并没有太大的缓解作用。财政困难仍然严重威胁到新政府的安全。经济秩序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贫困,以至于出现大量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欠食儿童”。第一次大隈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想的实效。

[1]兰学馆:日本德川幕府时期各藩建立的旨在教授西方科学的学校,由于最早将西方科学传入日本的是荷兰人,故西方科学被称为兰学。明治维新的骨干大部分都在各地的兰学馆学习过。
[2] 史载当时太政大臣三条实美月薪800,但是聘用的英国技师月薪达2500.
4,井上改革
大隈重信走后由伊藤博文的手下长州藩士井上睿接替,当时财政状况虽然因为纸币推行而见好些。但是问题依旧存在。洋跃进产生的贫国项目还在给财政制造赤字。举例来说,1870年时建设的铁制的高鹿桥。花费了大阪府的税金17549两。记录的第二年架设的比此铁桥长3倍的木制天满桥,才花费了4934两。因为采用的是先进铁结构,1/3的长度却花费了3倍半的税金。还有就是根据“富国强兵,置产兴业”的口号建设起来的52家官营模范工厂。其中较著名的有富岗制丝厂,新町纺织所,千住制绒所。大阪炮兵工厂等等。但是这些国营工厂并不是为了营利的目的而建设的。这些工厂是作为展示品,向其他同行业企业展示,借此推广技术为目的而建设的。以富岗制丝厂为例,由于当时欧洲蚕病流行,丝织业大受打击,因此日本丝织业备受重视。被认为是关键创汇产业。但是由于当时日本丝织品良莠不齐,国际市场口碑很差。而且产量很低。为了建立近代丝织工业,重树日本丝织品的名声。由民部省牵头并主办了富岗制丝厂。引入法国机械,聘请洋人教习。尝试改良和统一丝织品的混乱情况。还组织了全国纺织业的各家会社来参观实习,进行技术传播、推广和统一。
由于本来就不是为了营利目的而成立官办工厂,而且为了能展示全套技术,把工厂的规模铺得很大。导致工厂自成立以来账目就是赤字。接下来的事情更离谱,出于把大阪变成现代化都市的愿望[大阪当时是对外开放港口,被认为是日本的脸面]。1872年在大阪街道上设置了1475座玻璃灯台,照亮市街。不过,当时没有电力,只有靠油灯,而这些灯设置和维护的费用非常高。以高鹿桥,富冈丝厂和路灯为代表的出于富国强兵的目的而成立的一系列官营事业,事实上都成了造成大量赤字的贫国项目。这些赤字都得由政府财政买单。接下来出现的对财政的一个挑战是伪钞泛滥成灾。由于太政官札等纸钞技术不复杂,仿造非常容易。结果伪钞横行全国。造成很大混乱。政府收税时收到许多伪钞。然后的问题是政府能控制的地盘只有1/4,这本身决定了政府收入很少。财政必然紧张。藩札的通行也成为严重问题。政府收税时拒收藩札,只收政府纸币和金银币,结果民间怨言四起。地方藩国也十分不满。另一个财政问题是大隈重信没有有效阻止金币的流出。而同时国际上由于银矿山的不断开采和新矿山被发现,银价下跌。以至银本位难以支撑。而兑换黄金和相关的投机倒把活动仍然猖獗。发行的太政官札和民部省札这些不兑换纸币本身上也在支持通货膨胀。事实上井上从大隈重信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局势稍好的乱摊子。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井上决心改革,在上任之初就来了三板斧。首先是重设造币寮,紧急从香港购买印钞机器。[1] 印制发行面额比较全的明治通宝[也就是最早的日元]。包括从100元到10钱的9种面额,继续完善《新货条例》。规定用明治通宝兑换太政官札,民部省札和藩札。回收的这些纸币一律烧掉。但是太政官札仍然没被明令废除。这种法币仍然被明治政府奉为解决财政困难的法宝而得到发行。
第二步改革行政体制。宣布“废藩置县”,原来日本是藩府县三重体制。原来的藩被保留。而新政府的地盘内设府县,现在干脆彻底把藩废掉,一律改为府县。这样明治政府就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拥有了在全国收税的能力。原有的藩札被明令废除和禁止。市场上的藩札兑换为明治通宝。
第三招是地租改革,作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地租作为最主要的税收对于明治政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安政条约》[2]的存在,日本无法收关税。因此地租就成了财政的主要来源。但是原来收取地租延续幕府时期的贡租体制,即收米为租,出售后在市场上换取钱作为收入。收米为租有以下不足,第一是因为多年不曾检地,实际产量和收租量误差很大。瞒产现象很多。政府统计大约有3200万石。实际上达到4960万石。第二是因为市场波动很大,价格时常动荡。导致政府收入也时常动荡。第三是由于收取贡米时需要大量人手去甄别米的好坏,并完成收受和入库等一系列措施。这些事反而需要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应付。因此井上等人决定改收货币地租,农民一律卖米后缴纳货币地租。米地租被废除。地方上的收获力代替收获量成为征税标准。土地的拥有者为纳税人。税率被定为3%
井上的三招一开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明治政府的财政状况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因此引发的后遗症也不少。虽然造币寮的明治通宝遏制住了伪钞的泛滥。但是造币寮也同样印发太政官札,通货膨胀逐渐严重。市场上的多种纸钞仍然给货币系统造成了混乱。
而废藩置县的改革名义上看起来新政府的财源扩大了,但是实际上废藩置县的改革虽然政治上带来了统一,社会上带来了四民平等,人格一致。但是在财政上却是只带来一个个包袱。废藩置县带来了以下问题。首先原来各藩由于戊辰战争和维持长期军备已经是债台高筑,现在因为政府承诺接手各藩债务,并将藩主列为华族,所以各藩对这项改革没做什么抵抗。结果在裁撤各藩的时候各藩的债务被政府接收了,这给财政摊了一个更大的烂摊子。然后是各藩的武士安置问题,各藩的财政开支最多的就是各藩的武士的俸禄。政府也把这些接收了进来。给财政又背了一个包袱。旧武士的俸禄每年占据财政支出的30%,一度占据了政府支出的70%.

地租改革带来的后果是农民的破产,由于农民被迫独自面对市场风险,而税负又加重[相当于收获的34%]。导致破产事件不断。而破产后的农民土地被没收,这使得农民极度不安[3]。因此日本出现一系列动乱。比如较著名的伊势农民暴动。出于反抗没收土地政策的愿望。日本伊势地区农民自发行动起来四处抢劫稻米,烧毁钞票。导致全国骚动。以至政府不得不出动军队镇压。这类暴动直至1880年仍然还有。土地的产量重新计算的工作由于测量手段不准确而进展甚微。地税的增加仍然比较有限。瞒产现象仅得到部分纠正。

但是井上的改革仍然很有效这是不可否认的。明治政府的财政在他手中终于恢复了秩序。井上也因此升为大藏大辅。大权在握。雄心勃勃的井上决心来场大改革,以求彻底解决明治政府的财政问题。于是井上公开实行以下措施
1,    藩债废除:各藩的债务被政府继承后。给政府造成严重的财政问题。井上认为藩债是财政的大包袱。决心首先解决。当时各藩债务众多,仅政府承认的就有 7813万日元之多[实际应该更多]。对如何偿还藩债的问题。井上公开耍出流氓赖账的手段。竟宣布3927万日元的藩债政府不予偿还。而剩下的3886万债务则仅立即偿还400万元。分期带息偿还1282万,50年无息偿还1122万。由此可见明治政府的民主。
2,    俸禄处分:对于武士俸禄造成的政府负担,井上建立了一个秩禄公债[4]计划,根据原来各藩武士俸禄高低而发行额面不同,发行政府支付固定的利息的债券来代替原有的俸禄。井上认为靠这利息,就可以养活武士一家了。而武士也可转为食利阶级。不会闹出事来。这套办法在后来得到大藏卿大久保利通的赞同和强力推行
3,    颁布国立银行条例,建立银行:井上睿任内期间完善了《新币条例》,宣布将采用1美元纯金含量23.15克拉作为1日元金币的本位货币制。出于执行打击投机倒把和伪钞。以及建立金本位制度的需要。井上睿于1872年颁布《国立银行条例》。规定。成立国家银行,规定不可兑换的纸钞逐渐改为可兑换的银行券[明治通宝],不可兑换的纸钞改为由国立银行全权兑换。1873年涉泽荣一成立日本近代第一家国立银行---- 第一劝业银行[原名帝国银行,现在的日本瑞穗银行前身][5]通过设立银行而实行金本位制.井上企图以此遏制金币的外流.随着国立银行条例的推出,日本很快出现了153家银行[6].帝国银行作为总行开始回笼纸币.
4,    建立准备金制度,井上规定明治通宝须有一定比例的准备金才予发行.
井上睿的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他的领导下通货膨胀得以遏制,伪钞现象减少.流通领域的混乱得以消除.经济秩序得以恢复.而且井上改革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使得明治政府建立起了在经济和财政上的权威
但是井上改革未能来得及解决以下问题,并产生了某些新问题.首先是金本位问题,作为长州派的井上力图建立明治通宝的信用,将原来的不可兑换纸币变成可兑换的银行券.不但使他跟肥前派的大隈重信产生了矛盾.而且也不符合当时日本的国情.首先当时东亚经济圈仍然是银本币经济圈.金本位给外贸上造成了一些的问题, 而且作为金本币的准备金,由于幕府时代到大隈时代金的持续流出,使得准备金不足以支持金本位.而且井上没有解决最根本的国内金银比价与国外脱钩的问题.而井上的后台伊藤博文则出于现实考虑主张通过金为国币[国内用金],银为外币[外贸用银]来建立金本位.实际上金银复合本币体制并未得到改革.虽然黄金的外流得以遏制,但是并未完全堵住.投机现象仍然盛行.而民间的商业却因为井上的货币回笼政策和不计代价的金本位而受到了打击.置产兴业一时陷入低潮。
与此同时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还有五代有厚等人的贫国项目和洋跃进有越演越烈之势。即便废藩置县。没收了各藩的土地,财政还是入不敷出。而且井上打算废除太政官札的努力也在大隈重信的抵制下告吹。政府不但没有废除太政官札等不兑换纸钞。而且还时有发行。这使得通货膨胀速度虽减缓但是仍然持续上升。

[1] 造币寮也是贫国项目之一,造币寮的购买和建设过程由五代友厚操办(五代和伊藤博文等人从中大肆贪污)。由于造币寮需要用瓦斯炉熔化金属。于是利用瓦斯炉剩余的能力点亮造币寮周围设置的65座瓦斯灯,夜晚把造币寮照亮成白昼。西洋式建筑、3座烟囱、令人目眩的灯火,成为当时一景。人称西洋景,实际上是面子工程。
[2]日本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在该条约中规定日本需对某些外国商品免税,某些商品议税。结果日本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3] 在幕藩体制中农民因为有耕种的义务,所以他对自己的田地是有所有权的。即便是领主也不能随便剥夺。这等于变相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
[4] 也叫金禄公债
[5] 该银行当时被当作日本的国家银行和其他特殊银行的指导机关。后来则专营特殊贷款事业。
[7] 这些银行并非一日成立,而是延续到1881年左右才有153家。由于华族控股80%左右。这些银行也被称为“不倒企业”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08-5-13 02:59 编辑 ]

TOP

5,   第二次大隈重信改革
1873年,风头正健的井上睿因为被江藤新平追究贪污罪行而被迫辞职。通过征韩论战,肥前派的大隈重信再上台任大藏大辅。大隈重信上台之后一改井上的做法。首先大隈认为黄金本币外流造成准备金不足是因为银行发行可兑换银行券,导致民间不停兑换政府的金币。这种财政政策会造成资金短缺,不利于当前的工商业发展。因此上台后立即修订《新货条例》和《国立银行条例》。将明治通宝由可兑换银行券改为为不可兑换纸币。各银行停止用明治通宝兑换金银正币。为解决商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大隈大发纸币。上任伊始就宣布增加20%的明治通宝发行量。原有的太政官札等仅可兑换明治通宝而不能兑换金银币。为了保证工商业的发展。由大隈牵头成立名为特殊银行的专门国家银行,喊出了置产兴业的口号。由这些专门国家银行向专门行业提供专门贷款 [1]。大隈希望通过这些办法来鼓励民间资本办厂并为官办工厂弥补财政缺口。
然后大隈重信吸收了井上睿的俸禄处分的办法并将其付诸实践。在 1876年颁布了《金禄公债证书发行条例》,条例规定:拥有1000日元以上的高额家禄一次发授6—7年禄量的公债证书,利息5分;拥有100—1000日元者,发授7—10年禄量的公债证书,利息6分;拥有20—100日元者,发授10—13年禄量的公债证书,利息7分。以上公债证书的零头都以10分利支付现金条例规定都以公债一次性支付完毕,今后不再支给。公债的本金自发授后第6年开始抽签偿还[2],30年内偿清。公债的发行总额达17,400万日元[包括73.4万元现金]。一次性地把所有武士的原来的米俸禄都变成货币公债。大隈公开说: 经反复熟议,痛感当务之急在废除华、士族之家禄、赏典禄。今幸已废除禄来之称而改授金禄,且又对赏典禄得税,故当此之良机应断行废禄之策。即将华、士族平民之全部家禄、赏典禄皆视作政府之债务,以30年偿清,为此,应再发授金禄公债证书……。到了1877年初,俸禄处分已经基本完成。政府不再负担供给武士的俸禄。甩掉了一个财政包袱。
而后,在1875年大隈制定了“贸易银”法,规定外贸用的银币的含银量标准。即制定标准银币。大隈希望通过制定“贸易银”来收拢全国的银货,并将其专门用于支付外贸往来。以此来促进外贸。增加政府的收入。
大隈重信的再改革可以说既是对井上改革的颠覆,也是对井上改革的延续。举例来说大隈对井上建立中央银行及分行的办法非常赞赏。并在任内大力推行,153家银行因而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并且大隈把井上的俸禄处分切实的做了下去。改善了政府的财政困境。通过制定“贸易银”政策。外贸上的混乱得以纠正。大隈任内实行通胀政策,奖励实业。为各项实业提供丰厚贷款。极大的促进了置产兴业的实施。这些改革都取得了巨大成果。在大隈任内一大批日本的近代工业被建立了起来,为日本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经济秩序得到恢复,外贸转为出超。而且外贸额增高。因此大隈重信颇得天皇信任。被升任大藏卿。
但是大隈的再改革仍然未能解决以下问题,币值倒挂的问题没有解决,金币继续流出,而金银复合本位[实际上是银本位]的问题则暴露出来,1873-1875年银价连年下跌。造成严重的金币储备流失。虽然为了应付该局面,大隈重信决定使用国内经济使用法币[明治通宝/太政官札/民部省札],而外贸上用金银币的方法。企图堵塞缺口。但是金本币流失仍然持续着。
第二个未解决的问题是伊藤博文的那些贫国项目问题。由于置产兴业,输入大量昂贵的洋式机器,还有高薪聘请外国技工和讲师。再加上大操大办搞政绩和贪污。明治政府旧有的建设和建立的一系列新项目仍然扮演着制造赤字的角色。这些洋跃进搞出来的新项目由于两个突出的问题而不断制造赤字,一是洋机器不适应东方的资源。一是盖得太大,过于铺张。举例来说,官营釜石制铁所建立后。因为东方铁矿石杂质较多。需要多次提纯,所以原有西方机器难以冶炼。同时因为规模太大,与之配套的传统烧炭业生产能力跟不上,而且炭质量很差导致燃烧不充分而不能维持足够的炉温。以至于釜石制铁所的产品遭到市场抵制,一期投资123万余元,结果结果亏损27万元之多。第二个例子是官营内藤新宿试验场和三田农业试验所[包括农具制造所,育种场和牧羊场等],开办10年左右,亏损88万元。原因是鼠疫流行,而且开办的地方光照不足,气候较冷。导致育种失败。第三个例子是五代有厚的鹿儿岛纺织,引进英国织机和蒸汽机。结果第一年亏损近14万元,而且日后也是长期亏损。原因是东方的棉花是短绒的。西方是长绒的。机器无法纺织。以致报废。
这一系列的贫国项目给财政造成严重亏空。为摆脱财政赤字,政府大发金禄公债。希望能以此弥补亏空。同时因为大隈的“积极财政”,滥发纸钞。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秩禄公债变成废纸一张。上级武士,即华族,因为拥有雄厚资产,早早的收购了实业而大发利市,[3]然而下级武士生活困难。极度不满。[4]他们先后发动佐贺之乱、神风连之乱、秋月之乱、萩之乱等一系列动乱,“天诛”政府大臣。导致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1] 日本兴业银行专管化学工业及其他重工业,日本劝业银行管农业和轻工业。北海道拓殖银行专管北海道开拓贷款。横滨正金银行专管外贸兑换。以上银行全部为华族银行
[2]抽签项目也极不公正,大部分俸禄在20-100日元的人很难轮到抽签。
[3] 例如长州藩藩主毛利家、加贺藩主前田家的金禄公债都高达100万日元,1877年设立的第十五国立银行,号称拥有最雄厚的资金1782万日元,全部都是由金禄公债转化而来的,484名集资者皆为华族,故而该家银行被人称之为“华族银行”。以此家华族银行建立为契机,华、上族纷纷手持巨额公债拥入金融业,一时间所谓“国立银行”层出不穷,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4] 举例来说,日本冈山县,无职业、无储蓄之众武士云集一处,不论土工、搬运,以力役为人雇佣。新潟县高田地区的武士境遇也大体如此,人伕400余名中有70名为武士。官营富冈缫丝厂开工时曾从东京招收百余名缫丝女工,基本上都是原德川幕府武士的子女。1878年,这个工厂有正式住厂女1371人,其中148人是武士家庭出身。可见,这一时期没落的武上出卖劳动力、子女外出做工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6.西南战争与大隈财政的破产。松方正义上台

由于贫国项目和通货膨胀,造成武士们生活困窘。加上新陆军成立,四民平等。废刀令的颁布。原本拥有的一系列特权被取消[1]。武士们对此不满到了极点[2]。最终导致1877西南战争的爆发。武士们的首领西乡隆盛为了筹集军费,大发“西乡札”。西乡札是布制的,有效期三年的不可兑换钞票。武士们征集粮草和武器时全用西乡札支付。使得其为祸甚烈。受害最深的的宫崎县在战后一蹶不振。
异曲同工的是,大隈重信在面对西南战争造成的财政问题时,想到的跟西乡居然是一个方法。整个西南战争给财政造出了一个 4200万元的财政缺口。大隈的解决办法是发纸钞和借债[发行2700万元纸钞,向国立第十五银行借债1500万元]。结果导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由于长期以来政府都在发行不可兑换的法币,到1877年,包括市面上流通的明治通宝,太政官札和民部省札等不可兑换纸钞总数达到15936.7万元,而准备金仅有716.7万元,准备金率只是可怜的4.5%。而且法币不能兑换金银币。结果造成了超通货膨胀。财政收入大量减少。加上贫国项目的拖累,民众生活极其困苦。地方上爆发暴乱。商人怨声载道。而当时风起云涌的自/由/民/权运动则推波助澜,大肆攻击政府。明治政府再次陷入严重的财政和统治危机。
面对财政危机,大隈重信的肥前派和伊藤博文的长州派矛盾激化,伊藤博文指责大隈的政策是目前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同为长州派的内务卿松方正义发表《财政管窥概略》。指责大隈重信的通胀政策和不兑换纸币造成了目前的糟糕局面。大隈重信的肥前派则反唇相讥,称原来井上睿[长州派]的政策妨害了工商业的发展。并提出发布5000万元外债的计划,称此举可解决财政问题。
大隈企图通过借外债来度过财政危机的难关。但是这个计划深深刺痛了所有的维新志士,他们发动维新的目的就是要日本摆脱外债的束缚,乃至摆脱外国的侵略。几乎所有访问过欧美的维新志士在经过殖民地的时候都看到了外债给被殖民国家带来的巨大伤害。因此一提向外国借债就极其反感。大隈一派内部都对大隈的计划不满。而且大隈同情乃至支持当时的自/由/民/权运动,这让认为自/由/民/权运动是“暴动庶民”“反政府运动”而准备动手镇压的长州派怒不可遏。而开拓使事件[3]使得岩仓具视和黑田清隆领导的保守派极度痛恨自/由/民/权运动,因此转而支持长州派。1881年美国格兰特将军访问日本,在会见天皇时极言外债的危险。同年,松方正义借此机会发表《财政略》指出“故今日之急务乃订货币运用之机轴,积蓄正币以充实纸币偿还之元资,方可实现物产隆盛、输入定制之目的”。松方的言论导致长州派和肥前派矛盾激化。明治天皇为了避免引起政府的分裂。下定决心走马换将。
1881年,长州派在得到天皇的指令后发动明治14年政变,松方正义接任大藏大臣。大隈重信被撤职。长州派接管了政府的财政。
Ps:大隈重信被撤职后,开办了东京专门学校,即现在的早稻田大学
[1]原来日本仅武士可以参军,新陆军则允许任何人报名参加。这使得武士再无参军特权。原来日本仅武士可以佩刀。以示身份显赫。废刀令允许任何人佩刀。武士没有了佩刀特权。四民平等则让武士再无斩免责[杀人不犯法]的特权。
[2]抄自西南战争前的一首民谣,可以反映武士们的愤恨
利欲随心又随意,流浪士族遍天底。
租税罚金何其多,乃因政事为私利。
布告朝令夕又改,余之去向在哪里。
吾等并非喜英名,谴责非道乃天理。
早已忍无可再忍,武士自应尽其职。
救出万千苦难民,献身征程在今日。
[3] 指北海道开拓使黑田清隆贪污官币被报纸揭发,遭到自/由/民/权运动者的猛烈批判和攻击。以至狼狈不堪的事情

TOP

7,松方正义“超通货紧缩”及其结果
长州派在赢得胜利后,由原来的内务卿松方正义主管政府财政。松方对大隈的赤字财政和法币深恶痛绝,认为只有有充足准备金支撑的钞票才是经济良性运转的前提。他在《商况年报》中指出,“投机呈极不正常的状况,给商业带来极不正常的影响”。在分析了财政赤字的来由之后,松方决心实行超通货紧缩的策略,不计代价的增加政府收入来应对财政危机。他提出《运用准备金增值正币之建议》,指出“正货增殖之方略,施于内地大不可也,宜专施之于海外。……直输押汇一事,向予保护,以将海外正货吸收于我国”并于1880年强化了原由大隈成立供外贸用的横滨正金银行。在银行内实行外贸押汇制度。通过回笼出口商的资金来积累外汇和金银本币。同时松方意识到了金币外流是因为国内币值与国际脱钩。为了对付币值倒挂问题。特地在巴黎,伦敦等主要商品出口地设立了领事馆来监管外汇运作。并通过领事馆——大藏省——横滨正金银行联手反馈国际市场金银价。为了消息的便捷传达,还特批了一笔钱购买电报机。通过这项措施,松方成功的控制住了长期以来金本币的外流,增加的外汇储备达4226万日元,并将其成功转入准备金里。从而使准备金率从4.5%上升到 37%。在松方的指挥下明治政府成功解决了货币问题。
接下来松方开始拿大隈滥发的法币开刀,他将自大隈第一次改革以来发行的各种货币都拢了起来,规定仅明治通宝,这种可兑换银行券是唯一的法定货币,太政官札,民部省札等全部回收冲销和烧毁。在冲销方式上,松方将这些纸钞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为了对付西南战争和其他开销滥发的纸钞。为了对冲这些亏空。也为了消灭自/由/民/权运动[1]。松方不顾民生,悍然增税。还通过《太政官公告48号》向地方转移债务。企图用这些办法重整财政。新设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如药印花税、米商会所股份交易所经济人税、酱油税、糕点税等,还修改酿酒税则、烟草税则等来敛财。通过债务下放和苛捐杂税。松方敛财达41010万日元,成功冲销了第一类货币。并将剩余转入准备金。而充足的准备金又帮助冲销了第二类货币,即那些因财政不足而发行的预备货币。第三类货币即明治通宝[日元],作为国家法定货币而保留下来。松方的办法让明治政府成功度过财政危机
松方的纸币整顿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根据统计显示,至1885年末,第一种政府纸币的流通量为8834.5万日元,第二种政府纸币到1883年已全部注销,新发银行券仅 3,011.5万日元,各种纸币总计12215.4万日元,比1880年减少了2721.3万日元,国家正币准备金则增加了6倍多。同年6月,松方宣布自 1886年1月1日起可将现流通的旧纸币有步骤地到日本银行兑换为银币,此时纸币与银币已实现了等值,纸币的信用也随之恢复,由日本银行发行的新纸币“日本银行券”[又称大黑一圆]成为全国流通的可兑换货币。
然后松方开始着手整顿银行体系,松方认为帝国银行以及其它跟风建立的银行,信誉能力差。而且在大隈时期还被统统授予了发行纸币的特权,造成了通货膨胀于是松方于1882年成立了日本银行,把原来涉泽荣一的帝国银行[第一劝业银行],以及其它银行兼领的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统统由日本银行接任。帝国银行单纯变成了各个特殊银行的指导机关。日本银行的职能被明确规定为管理全国的金融业务、对外进行汇兑交易、金银输出以及统一发行可兑换纸币。1883年,松方修改了《国立银行条例》,以法律文书的形式确定了以上内容,随着货币发行权的被统一以及《国立银行条例》的颁布,日本终于在1885年成功地建立了近代金融和货币流通体制。
松方的第四招是整顿贫国项目,对于这些贫国项目,松方虽有好感。但是财政的现实迫使他必须甩掉这些包袱,于是上任之后不久就宣布政府不再负担大部分国营企业。凡是不属于关键企业的实业[2]一律民营化给政府减负。1881 年松方刚上任就着手制定了《官营事业拍卖处理略则》。为了赶快将这些官营工厂处理掉[3],松方故意低估这些国有资产。大肆甩卖给华族。[4]一时之间日本崛起了多个财阀。这种行为当时遭到民间舆论的痛批。但是松方我行我素。坚决推行。同时松方引领了商权运动。为日本外贸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5]
在财政状况转好后,松方开始着力建设金本位制度。整顿货币秩序。1884年颁布了《可兑换银行券条例》,规定所有的不可兑换纸钞[太政官札、民部省札]一律废除。拥有者限期兑换为明治通宝,逾期一律作废。明治通宝正式成为唯一的流通货币。而日本银行成为唯一拥有货币印发权的机构,政府印发货币被禁止。
之后在松方的主导下。日本颁布了《货币法》。日本的近代货币制度得以确立。通过向朝鲜回购黄金和甲午战争的赔款这两项收入,金本位制终于在日本得到了确立。
松方整顿财政和实行超通货紧缩政策,成功使明治政府摆脱了财政危机。让日本财政制度和货币制度走上了正轨。还创立了近代日本的财阀制度。可以说松方财政是一次成功的财政改革,改革的所有目标均以达到。松方正义因此受到褒奖,封公爵。倍受天皇的赏识。
但是松方财政的另一面,是紧缩政策给民间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社会动荡。由于紧缩财政,同时又加大税收。小商业者、小豪商、富农和自耕农大量破产。沦为雇用工人。农业与商业遭到松方财政的极大摧残。以至于松方执政期间农村人口都没有增加。失业率高升。同时因为国际市场上需求的变动。农民和小商人纷纷破产。因此民间出现大量暴乱。例如1881年秋田农民暴乱,1882年福岛暴乱,1883年高田暴乱。以及最大规模的1884秩父——加波山暴动。这些由自 /由/民/权运动者主导,结合了农民的暴动给社会带来巨大动荡。[5]明治政府为了转移矛盾,开始策划对外侵略战争


[1]自/由/民/权运动的主体是手工业者和小商业者。松方为了让他们破产,采用征税的办法来逼迫。
[2]例如大阪炮兵工厂,横须贺海军造船所,千住制绒所这些事业,政府仍然全额负担。
[3]事实上也有松方等长州派要借机贪污的原因。
[4]举例来说:富岗制丝厂原投资近百万元,结果以12万1460元处理给了三井财阀。深川水泥厂投资67万余元,结果以6万余元的价格处理给浅野总一郎,浅野财阀因此诞生。
[5] 秩父——加波山暴动最后甚至发展成为游击战争,最后政府不得不动用军队镇压。3个月才将其镇压下去。


8,日本财政改革的意义
从由利公正开始到松方正义为止的这场日本财政和货币的改革,不但为日本建立了近代财政制度。还成功地为日本的产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稳定了经济秩序和货币秩序。这场长达20余年的大改革促进了日本的腾飞。使日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但同时根据对史料的陈述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整场改革是以牺牲民众利益而完成的。明治政府对民生的毫不怜惜,以及为此耍出的一系列流氓手段[赖账、重税和叛卖],在研究日本腾飞的历史过程的时候是不能遮掩和漠视的。整场财政改革都对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整个过程中都不尊重民众权利。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我们在相信任何称明治维新建立了民主制度的言论之前,都需要进行详尽的考察。
日本财政改革对于任何后发工业国家都是最好的借鉴。通过对整场改革的具体论述,可以给现今我国工业化与民生之间的矛盾做一笔最好的注脚。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08-5-13 03:16 编辑 ]

TOP

引用资料的主要来源是WIKI, 贫国项目主要来自我老师的文章 <<大国崛起之道,铁,制度,文化>> 和一些日本产业旅游研究.由利和松方财政来自张玉来等的<<日本近代财政金融体制的构建>>,原载杨栋梁等著《日本近代以来经济体制变革研究》里面

TOP

再表一次态,认可通过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嗯,放在闲雪存个档~~~~参照这个帖子:http://dongjin.ttsite.com/read.p ... toread--page-3.html ~~~~追风/重行/觉迷/宏理/小八/小哲和俺一共七人赞同,而且没有反对票~~~恭喜五藤殿得以顺利通过!欢迎您成为真田家的一员,鉴于五藤殿策论的水准和表现出来的热情,决定破格提升一级,授予足轻大将格,希望你在此过得愉快而充实~~~


又~~~还是希望楼主有时间的话,将这篇再充实完善一下~~~以便放上本家主页~~~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做不到,就做一个低调、蛋定、靠谱、牛逼的人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