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打印本页]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33     标题: [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文化的起源 [/B] 在谈到韩国丰富的文化时,往往有人把它形容为独特的文化。韩国文化诚然有其与众不同的自身的特点,然而这一形容词也许有时用得过分,或者用得不甚得当。 [TR] [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94958wenhua0001.jpg[/IMGA][/TD][/TR]了解东北亚文化是对韩国文化起源进行任何研究或严肃讨论的前提。其他亚洲国家对韩国半岛的早期影响从新石器时代的篦纹陶器以及青铜器时代的琵琶形短刀、双柄镜和几何形图案上就能看到。   韩国人民早期的兴起和发展并不划一,然而总的说来有一个特点,即同中国人之间的积极接触以及有时候也发生的斗争。从韩国人民形成以种植稻米为中心的农业社会开始,他们的文化逐渐与中国的文化成为一体。韩国制造了铁工具和铁武器。在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这几个方面,韩国的发展也受到中国的强大影响。   但是,仅仅了解文化交流还不能充分解释韩国文化。正确了解韩国人民的各种特点也至为必要,而这些特点必须联系韩国人民的历史发展来加以解释。不妨考虑一下佛教和儒教是如何传入韩国的。虽然儒教比佛教先行一步,然而首先为韩国人民所接受的是佛教而非儒教。情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佛教比儒教更有助于建立一个由贵族统治和中央集权的倾向于扩张的国家。 有人认为新罗时代(公元前57-公元935)年青人所崇尚的世俗五戒出自佛教,但是也有人说这五戒源于儒教。在7世纪初负责讲授五戒的圆光是佛教法师,但是他也精通孔子学说。因此,对五戒作两种解释都可以。   然而,情况的另一面也应予考虑。当时,由于社会需要一套有利于建立王权和父权制家庭制度的道德规范,所以,即使佛教和儒教尚未传入韩国,组织号称“花郎”的青年队伍和保护诸如家畜之类的财产这两件无论如何也会备受重视。   佛教的禅宗也是同样情况。禅宗早在新罗兼并另外两个王国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和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以前很久就已经传入韩国,但是直到统一新罗时代(668-935)末期,即强大的地方地主势力起而反对中央集权统治制度的时候才开始盛行。换言之,佛教禅宗之所以被接受和受到重视是因为它符合当地地主的需要的宗教。    [TR] [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71155111.gif[/IMGA][/TD][/TR]新儒学在高丽时代(918-1392)末期开始引起注意,最终发展成为在朝鲜王朝时代(1392-1910)占主要地位的哲学思想。据信它的是在同中国元代的文化交流期间传入韩国的。但是,如果联系中产阶级的上升来看,那就能更深刻地解释新儒学何以会被接受。中产阶级是指一批具有地方乡绅地位的中小地主,他们并非通过世袭权利而且通过国家科举进入官场的。这些人为人正直,对通过非法手段占有大规模产业的亲元朝的统治家族持批判态度。这个新兴中产阶级欢迎新儒学的道德原则,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   这些人在后来成为一个新王朝的领导阶层,他们并非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强盛的中国的崇拜者。相反,他们努力发掘民族的历史传统,把这个传统的起始一直追溯到檀君时代,并且支持世宗(1418-50在位)推行韩国新文字韩字。   到了17和18世纪,关心韩国的技术和经济进步的新风气在朝鲜王国学者中间甚为流行。在这个时期,移栽秧苗、每年种植两茬庄稼和修建蓄水库的做法大大促进了农业发展。一个以汉城和开城为中心的全国商业网络组织起来了。港口商贾在义州促进了对外贸易。独立的手工业繁荣发展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为儒教的一派的实学形成了。实学的宗旨是通过培养对本民族历史传统的认识来改革社会。实学在西方文化以及中国清朝的历史研究方法学的影响下受益之大是空前的。与韩国文化总的发展相并行的还有韩国艺术的发展。高句丽壁画的刚建风格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高句丽人民的性格是一致的。研究高句丽壁画风格的发展虽然有助于确定古墓的年代和文化交流的状况,但是并不能充分解释这些艺术作品的历史意义。   新罗王国的石窟庵也是同样情况。这个在中央端坐着雄伟的释迦牟尼像的人工凿成的石窟庙宇代表着统一的宇宙。这个石窟似乎表达了对一个和谐世界的理想。佛国寺内的释迦塔和多宝塔这两座石塔也是同样情况。这两座塔也许是统一新罗时代最优秀的石工作品。它们是一种在绝对君主统治制度不把和谐作为理想的贵族性格的产物。作为纪念禅宗僧人的建筑物,这两座石塔是在统一新罗时代将近结束的时期出现的禅宗佛教艺术的典型。塔上螺纹图案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与中央集权统治制度相左的精神上的复杂态度。   高丽瓷器之优美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贵族统治阶级的强大影响下出现的,但是雅致的高丽瓷器显然具有高丽贵族的独特风格。与之成对照的是,朝鲜白土瓷器的简单、凝重的美则与注重实用甚于奢华的朝鲜军人和非军人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有直接关系。   朝鲜绘画一直被普遍认为只是模仿中国绘画,或者只是中国画的一支地区性流派。其实不然。朝鲜绘画独创一格,其构图、笔法和用色都反映韩国的审美标准。到了17和18世纪,一些画家在绘画韩国风景上使用大胆笔法进行现实主义创作。风俗画也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风俗画描写翩翩年少的两班子弟(贵族)与妓生(经过训练的以艺侍人的女子,类似日本的艺妓)调笑的情景以及农夫和各行业手艺人从事劳作的景象,无不带有典型的韩国风采。   尽管不能忽视外国对韩国艺术的影响,但是如果对韩国历史和文化的基本背景缺少应有的了解,那么,要评价韩国艺术的真正价值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明显的道理往往被人所忽视。   虽然一件艺术品一离开艺术家的手就会有它自己的独立的、本身的价值,但是产生这件作品的历史背景决不可忘记。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品是超越于个人审美水平之上的历史的产物。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34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韩国文化 [/B] 韩国文化不同于中国和日本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认可了韩国文化独特的价值和与众不同的特色,并将一些韩国文化珍宝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之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的韩国珍宝包括庆尚北道庆州市建于8世纪的佛国寺和石窟庵;庆尚南道海印寺中的《高丽大藏经》木刻版和保存木刻版的藏经殿;汉城的宗庙和昌德宫;以及水原的华城。 佛国寺建于新罗时代(公元前57-公元935),历经23年始告竣工。佛国寺建在多层石阶之上,挺立于北汉山林木茂盛的山麓,与山岩浑然一体。 佛国寺有释迦塔和多宝塔;有称之为青云桥、白云桥和七宝桥的石级,这些石级象征由尘世通向佛国的桥梁。佛国寺还有两尊镀金青铜佛,寺内外还有许多其它有名的文物。 大雄宝殿前的庭院中矗立着韩国最精美的两座宝塔—释迦塔和多宝塔。释迦塔高8.3米,多宝塔高10.5米,均建于756年前后。据记载,此二塔是金大成为纪念其父母所建。因此释迦塔具有阳刚之美,朴实、庄重;多宝塔则具有阴柔之美,装饰华丽。释迦塔外观简洁,共3层,代表修炼佛祖释迦牟尼规定的佛法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而装饰华美的多宝塔则象征纷繁的世界。 石窟庵与佛国寺建于同一时期,其后经多次改建。它是人工开凿的石窟,其中共有佛像39尊。石窟庵和佛国寺附近的建筑物一样,都是用花岗岩建成的。 石窟庵有一长方形外室和一个拱顶的圆形内室,其间有一走廊相通。安坐于内室中央莲台上的是用一整块花岗石雕塑而成的本尊佛。佛高3.5米,面东,闭目,盘膝坐禅,神情安详、博大。 海印寺的藏经殿收藏了81,340块《高丽大藏经》的木刻版,经文共5千2百余万汉字,是目前世界现存的最古老和最完整的佛教经典。 朝鲜王朝建立后3年于1395年建造了宗庙,用以祭祀王室祖先。每年5月第一个星期日,宗庙仍按照朝鲜时代的礼仪举行祭祀活动,并演奏宗庙祭礼乐。 昌德宫建于1405年,1592年日本入侵时被焚毁,后经重建。昌德宫建筑精美,尤以其后苑中美丽精巧的园林远近驰名。昌德宫占地405,636平方米,其中后苑便占了300,000平方米。后苑布局雅致,如画的楼台亭阁、莲塘,奇巧的岩石、石桥、石级,以及水渠、泉水,错落有致地分布于郁郁葱葱的林木之中,极尽韩国传统式园林建造之能事。 华城位于汉城之南的水原,建成于1796年,费时34个多月。华城外墙长5,743米,大部分仍保存完好。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立了“纪念世界”登录簿,其目的是为了保存当时开辟的新的技术视野的记载和文件。包括在登录簿中的韩国文字遗产《训民正音》和《朝鲜王朝实录》。《训民正音》是传授朝鲜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创建的韩文字母的入门教科书。 新韩文字母颁布于世宗28年,即1446年。《朝鲜王朝实录》为朝鲜王朝每位君主统治时期的编年大事记,始于1413年朝鲜王朝开国君主太祖的编年大事记终止于朝鲜王朝结束。 实录由春秋院的史官编写,为了妥善保存,实录抄本分别收藏于全国各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韩国的这些文字遗产列入登录簿中,以便世界各地分享这些韩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35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TR] [TD] [TR] [TD] [TR] [TD] [TR] [TD]文学 [/COLOR][/TD] [TD]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right.gif[/IMGA][/TD][/TR][/TD][/TR][/TD][/TR] [TR] [TD]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文学 [/B] 按照年代划分,韩国文学可分为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韩国的古典文学是在以韩国人民传统的民间信仰为背景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但也受到了道教、儒教和佛教的影响,其中以佛教影响最大,其次则是朝鲜时代儒教的巨大影响。 另一方面,韩国的现代文学则是在实行现代化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接触而发展起来的。从西方传入韩国的不仅有基督教思想,而且还有众多的艺术潮流和影响。随着“新教育”和“国语与文学运动”的发展,过去一向代表统治阶级文化的汉文书写系统便失去了它以往所具有的社会文化作用。 新罗的“乡歌”标志着韩国文学中一种独特诗歌体裁的兴起。“乡歌”是以汉字的音和义记录的韩语诗歌,保存于《三国遗事》一书中的此种诗歌共有14首。 高丽时期文学的特征是更多地使用汉字、“乡歌”的消失,以及“高丽歌谣”的出现并以口头文学的形式一直流传至朝鲜时期。 朝鲜时代早期创建的韩文字母是韩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乐章,例如《龙飞御天歌》,均用韩文字母记录。 “时调”是朝鲜时代诗歌的代表。“时调”的诗歌形式确立于高丽后期,但在朝鲜时代以宋代理学为主导的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进一步繁荣昌盛。朝鲜时代另一种诗歌形式是“歌辞”。“歌辞”不限于抒发个人的情感,还常常包含警世劝善的内容。 韩国最初的古典小说是金时习用汉字写的《金鳌新话》和许筠用韩文字母写的《洪吉童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文字母的应用日益广泛,促进了韩国语言、文学的成长和发展。 韩国的现代文学是在朝鲜王朝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西方新思想的传入的背景下形成的。作为韩国现代文学的形式,“唱歌”(新体歌)和“新体诗”被誉为新的诗歌形式。 [/TD][/TR] 文学 [/COLOR] [/TD] [TD]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right.gif[/IMGA][/TD][/TR][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诗(一) [/B]   在古代韩国,作诗是一门有实际用处的技能。它是评定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担任公职为国效劳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衡量一个人的人格修养的尺度。对待诗的这种态度产生了某些有趣的后果   首先,诗往往以“我”为中心,往往是一种自由。这种主观传统到了造诣不够深厚的人手里会格于一些严格的规则而落于俗套,但是到了大诗人手里就能让读者以诗人的感受中发现他自己的感受,因此也是所有人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由具体而至于普遍的。这确实是好诗的标志。 [TR] [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71433596.gif[/IMGA][/TD][/TR]   第二,诗具有一种渗透性的朝超脱方向运动的特点。这反映了自由与解脱的佛教传统,也反映了在渴望秩序与管束的同时也追求终极智慧的儒教传统。佛教和儒教对韩国文学的所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高丽王朝时代,即“汉诗”(用汉文写作诗)发展成熟的时期,佛教居主要地位。在朝鲜王朝时代,即“时调”和“歌辞”这两种据认为最能表达韩国人的感情的通俗文学形式达到全盛发展的时期,则一直是儒教居主要地位。人格修养是这两个体系都不可或缺的部分。佛教所向往的超脱的人与儒教所向往的圣贤之士的基础是相同的。   第三,诗往往是即兴赋诗的:游寺庙、会朋友、喜迎春天的到来、接受一瓮馈赠的酒。对一个具体事件触景生情便引起了诗兴。   第四,诗人往往对自然持独特的态度。诗人看自然是概念化的。对自然的赞赏导致冥想,进而由冥想而陶醉,不是为有形的美,而是为精神的美而陶醉。诗人看到的并不是这一座山或者山的这一个部分,也不是这一朵花或者花的这一片花瓣。他看到了山的普遍本质,花的普遍本质。这种态度主要是象征主义的,重点始终放在内心世界的景物上。至今这依然是韩国传统的核心。   韩国初期的诗由两个方面组成:祭祀歌和作为劳作时的号子而唱的歌。这些歌全都伴随有音乐和舞蹈。可惜的是,在汉字传统以前韩国尚未无书写系统。汉字的传入约在二世纪,虽然确切年代尚未考证出来。汉字传入后在韩国上层人士中间迅速推广应用,终于形成了“汉诗”传统。“汉诗”是用汉文写成的诗,遵守中文韵律的所有规则,只是写作的诗人是韩国人。这一传统中的第一位佼佼者是新罗的崔致远(857-?)。崔在874年他十八岁的时候通过了唐朝的国家考试,在中国很快就声名鹊起,成为著名的诗人。尽管他在中国取得很大成就,他内心的忧愁仍见诸他的代表作《秋夜雨中》: 秋 风 惟 苦 吟 世 路 少 知 音 窗 外 三 更 雨 灯 前 万 里 心   新罗时代形成了一种用汉字记录韩国语语音的系统,称为“吏读”。由于这一发展,人们才得以把通俗的“乡歌”记录下来。“乡歌”盛行于统一新罗时代和高丽时代初期,保存至今未佚失的有25首。   高丽王朝期间,“长歌”取代了“乡歌”。“长歌”分化为两种体裁:用汉字记录的、反映儒家思想的“景几体歌”;口头相传的、短小玲珑的民间歌谣“俗谣”。“俗谣”意为粗俗或普通,从这个名称可看出执持儒家标准的人对这种体裁的文学不以为然。但是,这些短小的诗歌是精巧、细腻的。   到高丽王朝中期的李奎报(1168-1241)开始写“汉诗”的时候,韩国诗的格式已经完全定型。李奎报的诗带有浓厚的个人色采,多半是对诗人自己生活中的遭遇的戏剧性写照。他先描述外部世界的景物--一座寺庙、一个驿站、一家客店--然后便进入内心的境界。他的诗很短,而且如歌一般,并富有启示性。这些诗描写他自己在刹那间受到的启迪。在单调的日常生活的水面上出现比较的波澜的时刻,读者与诗人产生共鸣;那也许是职务上有了什么问题,或者子女或妻子有什么事;也许是游寺庙或者访友;也许是愁事,也许是乐事。无论是什么事,总与诗人自己密切有关。诗是他对情景的反应,是他个人的体验。如下面这首诗: 寂 寞 禅 房 古 树 边 孤 灯 炉 香 燃 佛 前 问 僧 如 何 度 长 日 客 来 闲 聊 客 去 眠   树、灯、香炉--讲述者寥寥几笔便生动地勾画出幽静的寺院,然后几乎不落痕迹地进入了内心深刻的禅的境界。僧人代表富有修养的人力求达到的理想中的超脱。然而,诗的中心是僧人的启示如何打动了讲述者,因此诗的中心在讲述者身上,占主要地位的是他的体验,并非僧人的体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8 18:13:27编辑过]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36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诗(二) [/B]   “汉诗”是传统从新罗时代开始兴起,历经高丽和朝鲜时代始终不衰,产生了许多优秀诗人。17世纪诗人郑的一首四行诗代表了这个传统的顶峰时期。诗写道: 远 滩 影 绰 约 疑 是 一 白 鹭 长 空 风 萧 萧 江 上 渐 日 暮   “汉诗”所引起的感触与“时调”大不一样。这种感情上的差异可能产生于这个事实:“汉诗”是用中国文字,即文学和官场的语言写的,“时调”则是用韩字,即本土和普通人的语言写的。总之,“时调”甚至比“汉诗”更接近生活、更个人化。诗人要在3行、45个音节这么小的范围内介绍并刻划出一个形象,借以说出他本人的体验。在诗人同他的主题之间不容有任何间隔。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5145134ss.gif[/IMGA][/TD][/TR]   “时调”这个词最先见诸申光洙(1712-1775)的笔记。申光洙的笔记里说,“时调唱”(歌)始于当时著名歌手李世春。这里所指的主要是音乐而不是歌词,所以“时调”一词看来是“时节歌谣”--即合乎时令季节的通俗歌曲--的简称。如今所说的“时调”这个词是在20世纪初开始使用的,是为了使传统诗歌形式与当时已开始从西方涌来并席卷文学舞台的新体诗、自由诗等分清界限。   关于“时调”的起源,学者们至今尚在辩论。论点很多,有的说是新罗时代的“乡歌”或者从中国明代传入的佛教歌的发展,有的说是在把中国的诗译成韩文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形式,有的说是从高丽王朝的“短歌”发展而来,也有的说这是一种可以上溯到古代萨满教的吟唱的形式。一个事实给解开“时调”的历史之谜增加了困难,这就是,韩字是直到1446年才创造的,因此在这个日期以前所写的“时调”要么就是原来用汉文记录,直到后来才译成--或者说重新译回--韩语,要么就是从一开始就是口头相传。使问题更加复杂的是,汇集文学佳作的巨部文献《青丘永言》的第一卷是1728年出版的,选入其中的一些诗人的是作品是遗作,许多是亡故已久的诗人的作品。   “时调”的体裁是一种三行诗(歌),每行14到16个音节,明显地分四个气口,音节总共不超过45个。这是正常规律的也即普通的“时调”,叫作“平时调”。如下面这首: 病树底下不见有人来歇息。 当初树高叶茂谁人不流连。 如今叶落板断连鸟儿也不来栖息。   可以看到,郑澈(1536-1593)所作这首“时调”的中心思想很明确。我们看到了这棵树的现在:枯萎断裂;也看到了它的过去:高高挺立、枝叶繁茂。最后一行“如今连鸟儿也不来栖息”形容那些在政治上失势的人的命运,入木三分。   “时调”的这种基本格式还有两种变体:“衣时调”,第一行或者第二行可以加长:“辞说时调”,三行全都可以加长,头两行增加的字数没有限制,第三行有某些限制。“辞说时调”的特点是取材范围比“平时调”广,而且带有妙不可言的幽默感,如: 扯碎黑袈裟,着上时新装,摘下念珠串,权当驴尾。 十年苦修如来净土, 救苦救难观音菩萨阿弥陀佛, 如今全抛撒。 夜眠尼姑怀,那顾念经文。   郑澈是第一个“时调”大诗人。他担任过许多高官显职。如暗行御使、道知事、国王的亲随记室、第二宰相、将军等等,在政治生涯中曾经几次失势,有时是自动引退,有时是被贬和流放。他才华横溢,但是性格倔强,因此在一生事业中不断与人发生争执招致议论。   不论郑澈的品格有何长短,至少应该肯定他是第一流的诗人。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语言使用之灵活多变--惊人的词语、雅而不加做作的表达、言简意赅、讽刺的笔法--这些都是“时调”传统的重要成分。如: 试将横梁折断房柱推倒你道将如何?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望着房塌骨架倾。 木匠手持尺子墨斗不停团团转。   在他以前的“时调”历史中没有与这相仿的作品。形象的描写十分清晰、准确而且锐利。“骨架”一词涵义深刻,使横梁和房柱的含意得到了引伸。最后是手持尺子和墨斗绕着倾塌的屋架团团转的形象。这个形象令人感到滑稽可笑,其实正是解剖这首诗的手术刀。据认为,这首诗反映16世纪90年代日本军阀丰臣秀吉入侵时期朝廷的混乱局面。韩国历史上做过大臣而宦途迭经风浪的诗人为数很多,被韩国绝大多数评论家推崇为最伟大的“时调”诗人的尹善道(1587-1671)就是其中之一。他所作的“时调”有76首流传至今。   尹善道最著名的作品《渔夫四时词》是共有40首诗的组诗,描写诗人所喜爱的一处幽静的居所的四季景象。“渔夫”自古是在自然中过淡泊生活的智者的象征,中国和韩国的诗惯于以此为主题。尹善道是在改写前代诗人李贤辅(1467-1555)的《渔夫词》的时候起了灵感而写这套诗的。李贤辅的《渔夫词》也是对高丽时代的一首诗(作者佚名)的改写。   《渔夫四时词》在音节计算上显得与“时调”正常格律有些不同。此外,它有在“时调”里不常见的两句叠句,第一句出现在每一节诗里的一定位置,但是以它所描写的不同的船上动作而改变用词,如开船、张帆、收帆、划浆等等。第二句叠句是拟声,“切格锵,切格锵”代表锚链卷动声,“呜嘶阿”代表划桨的节奏。从《咏冬》组诗的第一首诗可以看到整套组诗的风格: 云开日出冬阳密密洒落。 开船,开船! 天寒地冻唯大海依旧。 切格锵,切格锵,呜嘶阿! 一浪涌一浪如展开卷卷锦缎。   金寿长(1690-?)是第三位“时调”大诗人。他是“中人”(既非平民也非贵族)而非“两班”,所以要想官场得意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他很早就辞去了军机部门的小小官职而退隐了。他活到了高龄,住在汉城花开洞他的别墅里与友人为伴,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关于金寿长的生平,除了有记载的极少量的事实而外,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但是知道他编纂了一本著名的“时调”选集,名叫《海东歌谣》。   金寿长的诗的过人之处主要是极富于幽默感。这种幽默感也许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因为在“时诗”诗选内占很大比例的许多属于上乘的、估计也是18世纪的作品也表现出一种类似的诙谐。但是,金寿长因为他的诗的这个特长而出了名,而其他写同类诗的诗人却没有一个留下姓名。这些诗的描写方法反映了文学界在实学影响下已经发生了一种变化--即流行文学体裁发生了从诗走向散文的变化--以及因此而反过来对诗的写作所产生的影响。如下面这首诗: 看那位女郎短衫花裙粉脸姣好乌发蓬松。 昨日她把我来骗。 现今又将骗别个, 新折花枝手中执, 夕阳中双股轻摆。   当然,幽默并不是金寿长的诗的世界里唯一杰出之处。他的诗还流露出一种细腻的感情,在他从自然单纯的生活中领略到的自由自在的乐趣的表达上尤为明显。与自我以及与自然的和谐,自始至终是这位智者的突出的特点。伟大的诗人无不寻求这种和谐,即使这种追求是艰苦的,即使结果未必能如愿。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37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诗(三) [/B]   将近15世纪中期,一种叫作“歌辞”的比以前高丽时代的歌更富于描写和叙述性的新体裁白话诗歌问世了。“歌辞”没有诗节划分。写“歌辞”是为了让人唱的,所以它遵守某些格律。郑澈是最擅长“歌辞”形式的高手,他的《关东别曲》(1580)--其中描写了金刚山的八处名胜--最能代表这种传统之长。直到19世纪,汉文仍然是政治和文学上使用的语文。1884年,西方诸国和日本迫使韩国开放港口。这件大事标志了“隐士王国”的结束和西方影响源源涌入的开始。在1910年被兼并之后,韩国越来越多的年轻知识分子开始去日本接受大学教育,在那里接触了日本文学界当时的潮流。在韩国国内,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民族主义情绪迅速兴起,终于出现了1919年的三一独立运动。   在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的同时,文学界排斥汉文和中国传统,提倡韩文和西方传统。年轻作家以西方的波德莱尔、魏尔兰、叶芝和西蒙斯为典型,开始创造一种新文学。西蒙斯的《文学的象征主义运动》在20世纪初期相当早的时候已经译成日文,在日本成了评论方面的一种权威著作。年轻的韩国诗人们懂一点英文,对法文懂得更少。他们翻译的文章看来绝大部分是从日本译本译过来的,有时对照一下英文。他们的理论绝大部分来自日文译本,而后者又是从英文译过去的。在如此混杂的影响下产生的诗充满了拉斐尔前派色彩,以厌世、颓废和悲观的世纪末情调为其特点。在这方面起主要影响的也许是西蒙斯。   写这种新格的诗不可避免要模仿。一批全都是20多岁的诗人有意识地在他们对西方各典型的理解的基础上开始写作一种新风格的韩文诗。他们走的是反复试验的路。金亿(1893- )在他的著作《诗的形式中的韵律与间歇》(1919)中指出了两个缺乏:缺乏有修养的读者公众,缺乏明确有力的评论。   金素月(1902-1934)在这批年轻诗人中间第一个摆脱了模仿,在消化了各种影响的基础上创造了某种新的风格。金素月远不止是一位写出了一些很美的抒情诗的作家。他的论说文《诗魂》(1925)是现代韩国诗坛第一个神秘主义宣言。他最重要的成就也许是他在韩国语言的使用上所达到的灵活和多变程度。他把白话中的辛辣和犀利融合成为一种与比较拘谨的中国传统形成鲜明对比的现代风格。《杜鹃花》也许是素月作品中被收入诗选最多的一首诗: 如果你已如此厌我 想离我而去, 我会静静地让你离去,默默无言。 在宁边的药山 我会采一大把杜鹃花 铺在你的路上。 离开的脚步 要轻轻地踩 你脚下的鲜花。 如果你已如此厌我 想离我而去, 我会死去,但没有眼泪。   郑芝溶(1902-?)和金起林(1908-?)开创了现代诗的第二阶段。他们两个都潜心于意象派,向人展示了一个行将抓住现代主义的文学世界。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正在抛弃统治20世纪第一阶段韩国诗坛的拉斐尔前派色采,代之以比较现代的风格。郑芝溶的诗尤其令人激动。《海》显示了他运用意象主义效果的高度才能: 鲸鱼掠过 翻起波涛如篷。 白浪拍打;石 摇摇欲坠。 云雀翔空:点点银光跌落; 守候已半日 为了攫食红色的鲜肉、 散发海草味的岩缝里 一枚杜鹃色的贝壳晒着太阳, 玻璃般晶莹的天空中 一只海燕展翅划过。 海--看,朝下看。 海 碧如竹叶。 春。 是何模样? 是一串串花蕊如灯映亮的山丘? 是何模样? 是浓密的松林和竹丛? 是何模样? 一头蜷伏的虎, 一身锦衣 黄黑斑驳? 你,我的朋友,怀着这些景色, 白色的 如烟的 海, 航向远方,远方。   这首诗的技巧是新的,诗的概今(例如观点)、形象的组织方式和形象的质(翻动的海、拍打基石的浪、攫食的云雀)也全是新的。郑芝溶和金起林代表韩国最初的现代主义试验。现代风格的历史已经证明,现代主义一直是一支重要的影响力。   20世纪30年代中期朝鲜无产者艺术家同盟被迫解散,从此开始了日本严厉镇压时期。但是,循着20年代的杰出人物--僧人、诗人和爱国者韩龙云(1879-1944)的传统,李活(陆史)(1904-1944)和尹东柱(1917-1945)的作品继续发出反抗的呼声。这两个人物至今仍是不屈不挠反抗外国统治的象征。青鹿集的朴斗镇(1916- )、林木月(1919-1978)和赵芝薰(1920-1968)写作描写自然的诗,意在超脱于日本压迫的残酷现实之外。这三位人物都被公认为抒情语言的大师。赵芝薰的《僧舞》语言之典雅、和谐的确至今无人能超过。   韩战使战前时期的风格显得过时,与当时的问题格格不入。战后时期的特点是:诗的形式处于试验阶段,诗的内容富于对当前状况的批判性。在60年代开始,工业化进程培育了一种深刻的疏远、孤独和非人化情绪,这种情绪越来越多地反映在诗上。一种新的激进的政治--社会意识被唤醒了。在根据一定观点写作的诗人中间,一些比较激进的人物--如著名诗人金芝河(1941- )和80年代继承他的志向的金南柱--因为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而付出了长期被囚于监狱的代价。此外,在坚持纯文学的人与坚持更多地为观点而写作的革命态度的人之间,原先的指责与反指责论战再次爆发。80年代初光州民主化运动时的暴力事件导致了年轻知识分子愤怒抨击主要以老一辈诗人为代表的声音来防止或者甚至对付这种悲剧。年轻知识分子的反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很强烈。他们的断言人道主义态度无法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诗坛老一辈的四大台柱--赵炳华(1916- )、徐廷柱(1915- )、朴斗镇(1916- )和金寿洙(1922- )全都在1990年春出版了新的诗集。这件事并非只出于一时的兴趣。   80年代的又一个特点是工人诗带着新的生机重新崛起。这个类型的诗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朝鲜无产者艺术家同盟文学,其根源甚至可能追溯到丁茶山(1762-1836)。   尽管徐廷柱的民间形象有些起伏,但是他还是普遍承认为本世纪韩国最优秀的诗人,直到不久前郑芝溶恢复名誉后他才失去这个地位。徐廷柱的作品的吸引力首先在于语言的运用。他的语言十分富于他的家乡全罗道的特色。第二,他的作品喜欢表达感官的享受,这在他比较早期的作品里尤为明显,当时曾有人以之与波德莱尔和叶芝相比。第三是他回复到从新罗精神--主要是佛教精神--中寻找价值观念,即他认为定会取代不久以前的可悲的韩国的新韩国所应该拥有的价值观念。他的态度是诗应当具有启示性。他写的抒情诗很短,具有强烈的谈禅式的启发性。《无题》是一首典型作品: 天空 如此寂静 幽兰 独自寻思 它的花瓣 为何 怒放   韩国诗坛显然人才济济,但是现代诗人经过严峻的时间考验是否能赶上从前那些伟大的诗人,现在还很难说。尤其是,为某种观点而写的诗有许多还不能确立其文学质量的地位,虽然应该承认,现在距离太近,要作出客观的评价极其困难。不夸张地说,如今在权威性文学杂志和学术性报刊上发表作品的诗人有好几百,全都有著名作家推荐并附加适应的赞语,全都想染指每年颁发的令人垂诞的多种文学奖。80年代,都钟焕的诗作《我所爱的蜀葵花》(献给他去世不久的妻子的爱情诗集,销售量超过一百万册)的巨大成功给诗的创作带来了一个新的色调: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可能性。这种种因素都对韩国形成一种有些独特的写诗环境起着影响。诗人和读者都怀着乐观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忐忑不安的心情眼望着未来。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38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记叙文学传统(一) [/B]   韩国的记叙文学传统可以溯源到丰富的神话、传奇和民间传说,其中一直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典型是《三国史记》(1145)和《三国遗事》(1285)里的记载。金时习(1435-1493)用汉文写的《金龟新传》通常被认为是韩国小说的创始。这部书保存下来的只有第一册,包括五个故事。这些故事的特点在于背景是韩国背景,结局是悲剧,不同于以前的作品总是用中国背景和皆大欢喜的结局。   韩文白话体小说始于许筠(1569-1618)的名著《洪吉童传》。书中描写主人公如何成了一伙盗贼的首领,最后又如何在栗岛建立了一个无阶级的世外桃源。小说鼓吹废除阶级制度,肃清贪污,消灭贪官污吏的滥用职权   金万重(1637-1692)的《九云梦》(1689)标志韩国长篇小说时代的开始。故事说的是一个佛教僧人梦见自己转世成为一个儒家名士并做了大官。《九云梦》运用成熟的象征主义笔法探讨了佛教与儒教之间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的紧张关系。这部小说的主题体现在书名上:《九云梦》。在如处云端的梦境里,现实的真实面貌给隐藏起来了。这意味着人的不完美境界。《谢氏南征记》(1690)也是金万重所著,是讽刺蓄妾制度的小说,矛头针对肃宗对待仁显王后的行为。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71445447.gif[/IMGA][/TD][/TR]    17世纪时,强调实际经验知识和切合实际的生活的“实学”兴起。随之,文学表达体裁开始从诗走向散文。一种新的、以讽刺当时社会各种偏见为内容的比较现实主义的小说也开始出现。朴趾源(1737-1805)的辛辣讽刺“两班”(贵族)生活的伪善面目的小说是这种新现实主义的代表。   《春香传》是朝鲜王朝时代最著名的小说。它最初是一个民间传说,由流动艺人逐渐发展成为“板声”(一种民间唱剧)的一个剧目。小说描写了贵族子弟李道令同一个“妓生”的女儿春香的恋爱故事。两个年青人秘密结婚后,李道令奉命陪他父亲去京都。道知事企图纳春香为妾,春香以自己已经结婚为由拒绝了。道台大怒,把她投入监狱并施加酷刑。春香坚贞不屈。与此同时,李道令扮成乞丐回来了。他事实上是暗行御使,依法惩办了恶知事,使春香重新得了幸福。小说讽刺了一群贪官,细微地刻划了社会问题,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集中表现了机智幽默,突出地描写了理想的忠诚,对一对年青男女相爱的情状写得可爱、有趣。   朝鲜王朝时代以历史小说最具特色。《壬辰录》(作者佚名)记载了一些抗击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名将的功绩。一位匿名的宫中女官写的《癸丑日记》记载了仁穆大妃(1584-1632)在暴君光海君(1556-1622)宫中备受苦难的情况。惠庆宫洪氏(1735-1815)写的《恨中录》用日记形式叙述了宫廷生活,文笔雅丽。这位妃子叙述了她的丈夫思悼世子(1735-1762)如何英年早逝,她本人从此如何孤单寂寞生活凄凉,一些人又如何对她诽谤中伤令她受苦。《仁显王后传》描述了肃宗朝代的宫内阴谋。仁显王后(1667-1701)无子,便为肃宗纳妃张禧嫔为国王生育后嗣。张禧嫔在生下一个儿子以后便频使奸计,终于把仁显王后逐出宫廷。接着,她大杀仁显的侍从。最后,肃宗后悔了,杀了张禧嫔,恢复了仁显王后的后位。   19世纪古典小说衰落。19世纪将近结束时,韩国进入了一个政治和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1884年开放通商口岸和随后同一些大国签订的条约标志了“隐士王国”的结束和西方影响开始涌入,其来势确如潮水般汹涌。蔡万植(1902-1950)的短篇小说《平凡的生活》(1933)里有一个片段说明了这些变化的程度。那是在汉城的一个公共纪念碑前面。一对西方夫妇拿着相机走下汽车,开始做旅游者照例要做的事情。叙事人评论道:“要是大院君看到的话……他的嘴角不由得泛起笑意……大院君是韩国最后一位唐吉诃德,因为他想用一只葫芦制止霹雳。”在韩国,大院君确实是一切反对西方影响无情推进的事物的象征。1876年以前,西方影响受到限制,仅有的接触是每年在派出朝觐使团时通过在北京的天主教传教士接触西方的艺术和科学,以及同已经在韩国实地开始工作的牧师之间的接触。1876年以后,西方影响势如潮涌,先锋是新教传教士,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工作的传教士。   这时,一种新的民族意识开始上升,初起时的第一个信号是将近世纪末的时候的“东学运动”。这是一场空前的反贪污和反不公正行为的群众起义。在1910兼并的前后几年,这种新的民族意识开始通过一分用韩文发表文章的名叫《新文学》的文学刊物表达出来。当时是危机年代,是希望和绝望交替出现的年代。现代化已经开始,伴随而来的是新的思想和新的疑虑。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小国权利宣言对不久前从日本上完学回国的韩国年轻知识分子而言成了一种战斗口号。   新文学是对汉文和中国文学传统的一种反动,它赞成按照欧洲方式发展韩语文学。现代小说在韩国是新的概念,在小说这个名目下出现的作品是介乎中国旧传奇小说与现代西方小说之间的小说。第一部新小说是李人植(1862-1916)写的《血泪》(1906)。这是一部按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俗套写的传奇小说,而且仍然让梦在其中起很大作用。它在语言上尚未形成一种可以为人接受的现实主义风格,但是它是这类作品的第一部,而且它所表达的一些思想正是当代的战斗口号:要求择偶自由、重视教育、开明,认为现代化刻不容缓。   1908年,崔南善(1890-1957)创办了第一本准文学杂志《少年》。这本刊物和在1908到1928年之间出版的一系列其他杂志为年轻作家提供了发表看法的场地。同崔南善密切合作的是另一位民族情绪狂热的年轻人李光洙(1892-?)。李光洙用小说作为鼓吹他的思想的工具。他所著的《无情》(1917)是第一部现代小说。它讲的是一个传奇性的故事,情节里恋爱与包办婚姻错综复杂,特别强调到海外受教育的好处、为祖国作出牺牲的必要以及旧世界与新世界之间价值观念的对立。崔南善和李光洙的主要兴趣都不在文学。他们关心的是宣传民族主义和开明思想。年轻人天真地怀着改良派希望激动地响应这个事业的号召。兼并后的黑暗时期成了过去。人们又有了希望。   然而,1919年三一运动的失败动摇了前十年建立起来的一切希望,特别是在知识分子中间造成了一种悲观、幻灭的气氛,这种气氛限制了一个知识分子可能选择的道路。他可以采取完全逃避的态度,对现实一概不闻不问,也可以接受民族主义的“加强民族”的纲领,或者接受马克思主义道路。后者以新方向小组的成立为开始出现在文学界,一直发展到成立朝鲜无产者艺术家同盟。   三一运动的失败虽然留下了创伤。但是的确也产生了重要的积极效果,特别是日本政府在这之后采取了安抚政策。在这种政策下,韩国报纸和杂志被允许出版,团体可以成立,集会可以举行。然而,所有这些活动都有警察在背后严密监视。   从三一运动得到的教训之一是:独立不是仅仅靠感情鼓动就能赢得的。这一认识对“加强民族”派路线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李光洙全力支持这个纲领。李光洙直到1919年为止一直是激进的理想主义者,鼓吹通过教育、现代化和民众示威获得独立。1919年以后他变成了现实主义者,从此时此地是否切实可行的角度考虑问题,把独立作为一个长远目标来对待。他号召进一步重视道德观和教育,并且以他所写的小说宣传他的主张。   这种思想灌输文学必然引起反应。这种反应以韩国第一家纯文学杂志《创造》(1919)的形式出现。一批正在日本留学的年轻人在虽然为人怪诞但是富有才华的金东仁(1900-1951)领导下为这家杂志写稿。这家杂志宣称文学的目的不是进行政治性宣传,而是描写真正的生活。它的口号是进口的:为艺术而艺术。   留学日本的韩国青年学生接触了一绝大部分是通过日译本--左拉、莫伯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王尔德的作品,这些作品向他们揭示了一些新的世界。他们追求的是真正的生活,而当时生活所展示的是一个相当严酷的前景。他们阅读的作品的消极、悲观方面看来对他们的影响最大。他们感到自己被各种各样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生命规律的势力圈住了,而且认为这是命运。这种结果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成为某种高度写实主义,它在最终结果上--即使不是在理论--接近于法国自然主义的决定论。   金东仁、玄镇健(1900-1943)、廉想涉(1897-1963)和另外一些人开始写他们所看到的韩国--一个黑暗、沮丧、肮脏的世界。金东仁是新一代人中间最突出的人物,是一位奥斯卡·王尔德式人物,甚至也身穿晨礼服、胸戴香石竹花、手持手杖。他所写的短篇小说里包罗了当时流行的所有带“主义”的字眼,从自然主义直到唯美主义。   玄镇健可以说是那一代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家。他的作品的风格和技巧都类似莫泊桑和契诃夫。《走运的一天》(1922)--描写日本占领时期一个可怜的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笔法特别细腻--是他的风格的代表作。许多评论家认为廉想涉的《万岁前》(1923)和《三代》(1931)标志了韩国小说进入成熟期。这两部小说的出色之处在于现实地描写了殖民地的生活,描写了压迫之残酷、人民的落后。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39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记叙文学传统(二) [/B]   从1923年起,新方向小组开始预示文学的主导势力将发生变化,将从纯文学改变为致力于传播社会主义原则的宣传文学。1925年朝鲜无产者艺术家同盟成立,吸收了新方向小组。纯文学被遗忘了,文学再次进入政治性宣传时期。文学世界成了马克思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之间的战场,成了没有任何真正的文学创造力的进行论战的角斗场。无产者同盟下的各小组一直占上风,直到30年代中期被日本警方所铲除。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71446368.gif[/IMGA][/TD][/TR]   在30年代的其余几年里,文学界没有真正占支配地位的势力。但是,在文学方面进行的试验不少,特别是李箱(1910-1938)的作品。李箱写了一系列以红灯区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试图探测潜意识思想的深度。他所分析的是他自己的思想,可惜他逐步坠落,直到不能自拔。   在这个时期,蔡万植写出了独树一帜的《太平天下》(1937)。类似的作品是无论哪里的小说里都没有的。这部小说看上去几乎是一种新的体裁,对书内主人公性格描写之生动近似狄更斯,旁白插话近似菲尔丁,表述技术近似“板声”。书内把现实主义的婚姻描写得犹如古典作品里传奇故事。这部小记非常有趣,主人公尹老爷贪婪、虚荣、没有道德观念、好色、吝啬,可是家里上上下下不是败家子就是游手好闲和无能之辈,他计算他们,又被他们计算。在这来回计算中尹老爷给人的印象几乎像个不懂事孩子,使人不能一味恨他。蔡万植是通过这个又可恨又可亲的人物讽刺处于日本占领下的韩国人民的弱点。   在30年代,另一批作家--主要有金东里(1913- )、黄顺元(1915- )和李孝石(1907-1942)--开始写作一种完全是新类型的短篇小说。这时文学已整个呈现脱离过去的趋势,因为过去所代表的全都是与开明、现代化和民族主义相对立的东西。这些作家开始探索独特的韩国文学。他们用抒情散文的形式写他们过去所寻求的真正的韩国精神。   黄顺元是韩国居首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的笔法是正统的,通常以某种感情为中心。《鹤》(1953)是他的代表作。两个幼年时的朋友在战争中一个被俘,俘虏他的正好是那个朋友。故事描写了俘虏者微妙的感情变化--独暴、恼怒、羞愧、责任感、温情。最后,两个人事实上对换了地位:在心理上俘虏者成了被俘者,被俘者成了俘虏者。故事的结局是俘虏者放走了被俘者。主题是明显的:人性的感情战胜了现实的荒谬性。故事里人物的喜怒哀乐不是通过直接的叙述,而是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姿势表达的。黄顺元的长篇小说也负盛名。他的取材总是别有意趣,例如《日和月》(1966)写的是在旧日韩国普遍遭到歧视的屠夫阶层,《移动的城堡》(1973)是一部研究萨满教的作品。   40年代,日本再次加强镇压。这是文学方面毫无成就的十年。1945年解放以后社会和政治十分混乱,到了1950年国家又陷入了战争的痛苦。   50年代涌现了又一代作家,是一些经历了内战的恐怖、现在想在战后社会的残酷和腐败中间寻求有意义的东西的年轻作家。战前就已传入的存在主义变成了某种流行思潮,对这个时期的文学起着显著影响。在一切秩序都已分崩离析的社会中寻求有意义的东西的新一代作家中间,张龙鹤(1921- )和孙昌锡(1922- )是代表人物。张龙鹤的《约翰诗集》(1955)里的拘禁营地是剥夺最基本的个人权利的战后社会的象征。这种认为一切个人愿望都遭到扼杀的社会概念是充塞在孙昌锡作品中的各色古怪人物的背景,这些人没有道德意识,淹没有错综复杂的禁忌和畸形心理之中。   核心是对自由的追求。战后的知识分子企求发现或者重新发现自我,发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实际上他们是为自己确定了一个理想的目标。崔仁勋(1936- )的《广场》是表达这种对自由的追求的代表作品。故事直接触及战争的后果以及许多知识分子战俘必定面临的困难选择:在停战以后是选择南韩?北韩?还是某个中立国家?   两只海鸥尾随着驶离韩国的“泰戈尔号”。船上载着一批在韩战结束后不愿去南韩或北韩而是选择了去一个中立国的韩国战俘。对李明准说来,这两只海鸥象征两段失去的爱情,一位是南韩的姑娘,一位是北韩姑娘。   明准回忆起战前在汉城当大学生主修哲学的那时日,那时他年青,好胜,对政治、社会无知,但是总想了解生活。他寻觅那个象征着空间、光明、意义和理解的广场。他遇到了第一位姑娘允爱。正当同她的关系若即若离的时候,他被警方抓去盘询,因为他的父亲是北韩共产党内的一位活跃的高级人物。他在受盘问过程中遭到痛打,感到幻灭和寒心的他抓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偷偷逃到北韩。他在北韩遇到了父亲,也接触了共产党,又是除了幻灭和寒心之外什么也没有找到。   明准遇到了他生活中的第二位姑娘银惠。她是舞蹈演员,有着爱好自由的心灵,并未受到政治立场多少感染。银惠爱明准,但是不赞成他的知识分子的忧郁感。她成了明准的依靠。明准要求她拒绝一次去莫斯科演出的机会,她答应了,可是最后食言了。明准怀着被最后背叛的心情再次出走。   战争开始后,在共产党占领汉城期间明准作为情报军官回到了这个城市。他又遇到了允爱,但这时她已经嫁给了他的老朋友泰植。泰植同占领当局发生了麻烦,允爱求明准救朋友一命。明准羞辱了允爱,但是在最后一刻心软了,没有使她遭受强奸的最大污辱。他终于安排了允爱和泰植双双潜逃。   在重上战场后,明准遇到了这时已是护士的银惠。他俩在前线残酷的生活现实中抓住命运给予他们的任何机会享受人的温情,直到银惠终于被杀。明准又一次陷于绝望。他已经没有任何可留恋的,无论是南韩还是北韩。他被俘了,在让他在南韩、北韩或者一个中立国中间选择一个生活之处时,他选择了去中立国。但是,在船到达目的地之前,他跃入了海洋。他选责了最后的幻灭。   《广场》反映了50年代在欧洲文学中占主要地位的存在主义思想。这本书当年是名列前茅的畅销书,但是够有意思的是在近年民主化危机时期的畅销书里它又榜上有名了。就这本书对精神压力沉重的韩国年轻知识分子的描写而言,别的小说无出其右。《广场》兼有加缪和海明威的最突出的长处。但是,这本书晦涩难懂,一些离题的哲学议论令人生厌,而且主题十分灰暗、悲观。书内人物似乎不大能跳出自我,除了自己有限的经历之外想象不出任何别的世界。主人公李明准的自我中心是赤裸裸的,他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完全是个人的、自私的。看到他同样也表现出残忍凶狠的时候,对韩国不熟悉的读者会觉得简直不可能同情他的困境。   60年代中和70年代初,另一代新的作家开始在文坛露头角。他们是韩战期间或是尚在幼年,或是少不更事,对战争的恐怖已无明显印象的一代。因此,就文学的题材而言,战争及其后果开始失去主要地位。金承钰(1941- )的《汉城:1964年冬》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描写了一个所有秩序已经瓦解、人与人的关系已经毫无意义的社会。它在形式上是一种很新的试验,对人的感情的冷漠和人的存在的荒谬性作了令人可怕的悲喜剧式的描写。故事没有什么值得一谈的情节,只不过是叙事人金氏(一个大学研究生)同他们在路边酒摊上偶然相遇的中年人安氏之间的一场交谈。这场交谈往好里说也是些老一套的废话,有时还荒谬之极,但是故事十分成功地造成了一种效果,这就是让你感到人可以无聊到什么程度。   在这个时期,一种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新的觉醒出现,从而引起了对腐败和滥用权力的不安。黄皙英(1943- )笔下的人物多半来自社会底层,他们发现自己同一个不公正的社会是矛盾的,可是又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失败。引起了相当多批评的《张吉山》(1975)描写了一位传奇的叛逆英雄悲剧,在描写的过程中向人展现了18世纪的各方面风貌。《陌生地方》(1971)描写了一个填海造田工地上的管事和监工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去三浦的路》(1975)是黄皙英最优秀的短篇之一。这篇小说写得很含蓄,几乎全部通过对话来表达,没有《陌生地方》的那种坦露的对社会的看法,但是弦外之音读者可以自己去品味。两个在路上相遇的工人进了村里的一家酒铺。老板娘对他们说起店里的酒女白花欠下了债不还逃走了。白花显然是个受剥削者。老板娘对这两个男子说,要是为她打听到白花的下落,她有酬劳。两个男子在铺满雪的路上走着遇到了白花。原来她是个单纯、敏感的姑娘,并非人们原先可能猜测的是个老于此道的妓女。她因为忍受不了酒铺生活的屈辱才逃走了。从根本上说她仍是个前途没有任何真正的希望的受剥削的人。   1980年光州民主化运动后,当代社会的畸形现象更加成为文学界注意的焦点。一种认为困扰着社会的各种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情绪上升,特别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的这个伤口。近年来涌现了“分治”文学。它始于崔仁勋的《广场》,但是重点有相当大的不同。李文烈(1948- )的《英雄时代》(1984)描写了一位自愿选择了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的英雄,强调在选择上的个人责任感。赵钟来(1942- )的《太白山》(1986)认为分治是地主与佃农之间的阶级斗争所固有的不可避免的演变进程的一部分。   80年代还出现了一股“民众小说”和“劳动者小说”的潮流,瞄准的焦点是一切与工业化有关联的社会问题,认为劳动阶级是社会改革与国家未来发展的枢纽。劳动者在导致1987年6月第六共和国的建立的几次大事件所起的作用,为劳动者文学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   不久前《朝鲜月刊》对107位作家进行了调查,请他们对当代小说作品作出评价。李文烈被推选为最优秀的小说家,黄皙英第二。朴景利(1927- )的不朽之作《土地》(1970)当选为当代最杰出的小说。 李文烈写了一系列重要的长篇和中短篇小说,如《人的儿子》(1979)、《英雄时代》(1984)、《我们的畸形英雄》(1987)、《堕落的东西也有翅膀》(1989)。这些作品全是畅销书。 《我们的畸形英雄》是对滥用权力的讽刺,用一所小学作为背景剖析了人的潜在专制倾向。六年级班长严石大对全班同学实行铁腕统治。他又恶又阴险,把全班整治得对他惟命是从,卑躬屈膝,拍马奉承。他揍他们,拿走他们的钱,在考试时利用他们作弊,向他们收“税”,向他们出售好差使,总而言之要他们把当国王似的。   一个从汉城转学来的学生不服气严石大的专制统治,单枪匹马同他斗了很久,最后还是投降了。但是,他投降的时候发现了石大败坏的统治的一个新的方面。他开始尝到特殊恩宠和权力的甜头。这个汉城孩子勉强当了严石大的副官。   班上换了一位新教师,他立即对石大产生了怀疑。经过调查,他发现石大在考试时次次作弊,便当着全班的面把他狠揍一顿,并且羞辱了他。见自己的国王成了满脸眼泪鼻涕的可怜虫,过去如此忠心耿耿支持他的孩子们像蛇一样全朝他咬去,唯一的例外是那个汉城孩子。   石大下台后,班内开始了恢复民主程序的漫长过程。孩子一个接一个给选上负责岗位,又同样快地一个个给罢免。有些人轻举妄动,有些人无所事事。经过许多痛苦和困难,终于所有人都恢复了尊严。   评论界相当一致的看法是朴景利的《土地》是当代最重要的长篇巨著。《土地》如一部浩翰的编年史,以日本殖民化时期以前、期间和以后旧世界的价值观念与正在崛起的新世界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全方位文化冲突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传统的地主家族的兴衰变迁。朴景利以卓越的历史感展现了一个细致入微、完全可信的世界。书内自始至终以女主人公崔氏为中心,围绕着她展开活动的众多的人物全部栩栩如生。   朴景利在50年代初登文坛,很快就以短篇小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如《无信仰的一代》(1956)获得了当年《现代文学》的优秀奖。这篇短篇小说用犀利的文笔分析了战后社会对同胞讲信义的根子所在。《土地》的第一卷在1970年发表后她便名闻全国,其后随着每一卷的出版和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上映,她更加名声大振。   韩国有许多富有才华的小说家,供发表小说的出版园地如许多报刊杂志和栏目也种类繁多。各日报辟有小说连载栏目,这可能会降低评论标准,但是投稿者有可能立即出名并获得较多的稿酬。此外,每年供争夺的高额文学奖金的名目多得很,发展活跃的小说市场的条件是现成的。韩国小说还必须经过奋斗才能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地位,现在恐怕尚未到摘取斗争的丰硕果实的时候。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40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绘画 [/B] 韩国绘画体现了韩国人民旺盛的创造力和美学意识。 从三国时代(公元前57~公元668)到现代的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韩国绘画一直稳步发展。 三国时期著名的绘画乃是高句丽古墓中绘于墓室墙上和天花板上的壁画。高句丽的绘画富于动感和韵律,新罗的绘画则发人深思和注重细节。7世纪三国统一后,新罗艺术甚为兴盛。 高丽时期(918~1392)的绘画十分繁荣,种类繁多。这一时期的绘画继承了标志着绘画黄金时代,即统一新罗时代的艺术传统。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创作了大量的寺庙壁画和佛教卷轴画,显示了韩国佛教的繁荣。 朝鲜时代(1392-1910),职业画师通常根据贵族的要求创作山水画。可能是18世纪后期,天主教将科学技术传入韩国后受到实学运动的影响,画师们开始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这种以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形成了一种人们称为“世态画”的新的趋向。 金弘道的绘画多表现上层阶级、农民、工匠和商人的日常生活。他对主题准确和富于幽默情趣的描绘表现出了韩国传统的特色。无名画家的作品虽然在风格方面没有儒家文人画家的作品那样高雅,却更多地描绘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志趣和梦想。这些作品色彩鲜艳生动,摆脱了传统的禁锢。 1910年日本强行吞并韩国之后,传统风格的绘画逐渐衰退,而在此一时期传入的西方油画渐渐流行起来。 1945年从日本统治下光复以后,韩国的传统绘画经过众多的著名艺术家的努力得以恢复,同时很多留学于欧美的韩国画家也帮助韩国跟上外面世界的时代潮流。 20世纪50年代,韩国政府设立了全国展览机构,对促进韩国的美术起了主要作用。这一展览机构具有正规和学术性气氛,倾向于选择现实主义作品参展。青年画家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创作符合新时代的作品。20世纪60年代末,韩国现代绘画开始向几何抽象主义方向转变。有的画家对表达人与自然之间固有的协调合一的题材深感兴趣。 20世纪80年代韩国的绘画作品主要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的现代主义。这一时期的画家强烈地觉得艺术应传达当前社会问题的信息。此后,画家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问题表示了关注。 1995年每2年举办一次的国际光州博览会在全罗南道首府光州举行。此次盛会使韩国的现代派艺术家有机会和世界艺术界的知名人物聚集一堂。白南准的视频艺术是博览会上最突出的展品之一。 今天,韩国既教授和研究韩国绘画,也教授和研究西方绘画,并产生了世界上多才多艺的美术群体。目前已有很多韩国的画家活跃在纽约、巴黎,以及其它的现代艺术中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8 12:41:08编辑过]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41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民间绘画 [/B]   被遗忘已久的韩国民间绘画极为丰富,对它的重新发现和重新评价是近年最令人兴奋的文化大事之一。   通常说来,韩国绘画分为两大类棗纯绘画和“实用性”绘画虽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纯粹的、学术性的绘画,也不存在完全“实用性”的绘画,但是在艺术家、艺术史家、鉴赏家和艺术商的思想中往往还是这么划分。儒教学者一向轻视使用重彩的、取材于民间活动的通俗画,这是造成把不署名的“实用性”绘画视为低级艺术形式的思想的根本原因。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751wenhua0010.jpg[/IMGA][/TD][/TR][TR][TD][/COLOR][/TD][/TR]   在这种情况下所说的“实用性”的含义很广。“实用性”绘画包括按照韩国古老习俗为一年四季各种特殊节日绘制的画,如阴历正月初一、立春、五月初五等等。从古老的记载和保存下来的这一类绘画中可以看出,这类画绝大部分包含长寿的象征、幸运的象征和各种镇邪的守护性形象,在这个意义上这类画具有有用的甚至神奇的实用性。   从前的崇尚儒教的韩国学者把凡是不属于文人学士阶级为抒发才智而作的上流范畴的书法,以及并非学者风格的或者论禅的绘画几乎全都列为民间绘画。然而,这一类绘画有许多根本不是世界其他地方所说的民间绘画。世界其他地方所说的民间绘画指的是业余画者所画的形式简单、谈不上任何艺术流派规律的绘画。   韩国民间绘画是作为一种属于整个民族和所有阶级的艺术发展形成的,与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相关联;虽然许多画单独说来不知道画者的姓名,但是每一种类别的画是哪一种人所画的是可以知道的。画者有许多种,从流动的画匠直至宫廷画师,他们全都是这种民间艺术的参与者。   第一种是人称“过客”的画匠,他们从一个村流动到另一个村为人绘制家里用的画。他们绝大多数是技艺幼稚的农民艺匠,但是其中也发现有一些技艺高的艺术家,通常是未能跻身宫廷画师之列的画家。   第二种是画僧。在某一位绘画大师们下接受过严格训练的富有才能的僧人往往成为专业画家,为寺庙绘制各种供礼拜用的佛像。在严格的训练标准下未能出师的,便往往成为走方画僧,从一个寺院到又一个寺院,依靠为寺院画壁画为生。   第三种是宫廷画师。就社会地位而言,宫廷画师在韩国是艺术家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人们往往以为这些人只画古典风格的作品,其实他们也被雇用去装饰宫殿和设计装饰性图案。   在宫廷、佛寺、萨满教神庙、妓生茶室、祭祀场所和私人住宅里都能找到民间绘画。有些主题是只有宫廷里能用的,有些只能用于寺院、神庙和祭坛上。其余的是普通平民用来装饰住宅和为日常生活添加色彩的。   在韩国人家里,某些艺术作品可以常年悬挂摆设,有些只能在某些季节或者特殊日子才取出来使用。有少数题材的画在家里任何地方都能挂,但是有一些题材的画要摆在一定的位置才能取其吉利。例如,画着一头镇邪的虎的门画要贴在大门上,画着或者印着一条犬的画要贴在贮藏室的房门上,画着花鸟或者小娃娃的条幅是卧室的墙上挂的。   韩国民间画往往依照它同儒教、道教、佛教或者萨满教的概念的关系来分类。这种分类法在画的宗教属性一望便知的情况下是可行的,比方说以释迦牟尼的生平为题材的是佛教画,以道教神仙为题材的是道教画,画孔子讲学的是儒教画,画山神的是萨满教画。但是有时候画面上宗教题材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不可能判断它究竟属于哪一种教。其结果是造成了一种普遍的印象,认为韩国存在着道佛合一、佛与萨满合一和道与萨满合一的宗教,认为宗教礼拜画背后的思想实际上是民间的萨满教思想,并非每种宗教各自的传统教义。   通过对表现各种象征的韩国住宅绘画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基点,这个基点把各种宗教思想紧密地扣在一起。这个共同的基点就是一种对长寿、生活幸福和防御邪恶鬼的天生愿望。因此,这些艺术作品只不过是一种天下人的普遍愿望的韩国式表达。有一定数量的绘画可以归入表现人种特点的一类,但是这类人种主题在韩国民间绘画中不如普遍愿望主题这么形成特色。   民间绘画的突出特点是其程式化程度,这种程式化导致了抽象艺术。它表理人的梦想、想象、象征、生活、幽默、讽刺和幻觉。这类画不作现实主义的尝试,而且总是把空间填满,不同于古典东方绘画的典型的空间开放的美学观点。第二个方面是万物有灵论,它积极表现在描绘一切动物、岩石和树木的画上,实际上是萨满教万物有灵论的反映。第三种风格,即通常称之为“天真风格”的,是抽象与万物有灵论相结合的产物,它所描写的是一个真诚、稚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人的心灵比他的名字更重要。   在这种种绘画中,无论那一种描绘的都是群众的生活,画法则往往大大有悖于常规的和正统的笔法。早在韩国古代,这种画就有严肃,有的轻佻,有的描写想象中的事物,有的描写实物。有些画富于宗教色彩,其中有的出自专家手笔,例如某些专职宫廷画师的作品。还有一些完全是外行的画。   无论是什么题材,也无论画者是谁,这些画全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棗都具有韩国独特风味,都与当时人民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42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传统绘画(一) [/B]   韩国绘画是在从三国时代到现代的攸久历史中不停发展的,尽管在这期间国家灾难迭起、屡遭入侵。韩国绘画在有选择的基础上吸收外国的特别是中国的影响之后形成了独立的风格,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绘画的发展。韩国艺术家的作品由于其典型的特点以及同外国艺术始终不断的积极接触,与其他东亚国家的绘画作品有明显不同。   韩国绘画是具有韩国人典型的创造力和审美观的文化的一种写照,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9536wenhua0002.jpg[/IMGA][/TD][/TR][TR][TD][/COLOR][/TD][/TR]因此它本身就是韩国文化兴衰起伏的一分可靠的目录。看一看韩国绘画的发展,就能了解整个韩国艺术与文化的梗概。   据信韩国大概至迟在公元四世纪左右,即大约三国时代中期开始产生绘画。韩国绘画主要是在中国和其他外国的影响下发展的,但是演变出了不同的风格。   高句丽王国位于半岛北部,与中国东北接壤,同中国来往方便,因此它的绘画的发展自然处于中国影响之下。高句丽绘画的特点是生动有力、形象有节奏感。从散布在鸭绿江对岸的中国东北通沟平原以及平壤--高句丽国的南部--附近的五十多座在墓室的古坟中发现的尚存的壁画上,可以明显找到这些特点。   高句丽早期壁画的主要题材是坟内所埋葬的人。壁画上除了死者所处时代的风俗画之外,还有佛教的一些形象。安岳号古坟里的壁画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从一处铭刻上知道,这座坟建于357年。坟内壁画是古代方式的三角形构图,死者的画像两侧有仆人侍立。在衣褶上使用了初步的明暗法,这表明早在四世纪已经采用了外国的技巧。在不久前发现的建于408年的德兴里古坟的壁画上也有相似的画象。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95530wenhua0003.jpg[/IMGA][/TD][/TR][TR][TD][/COLOR][/TD][/TR]  高句丽绘画在六世纪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力度和有节奏的动感。例如,舞踊豚左壁的狩猎图抓住了猎人的强劲的运动。画中的猎人是在一个中间横着一道山脉的山谷中骑马疾驰。可以看出,画中的程式化的波形线象征山脉,但是人物和动物是写实的。看来这意味着山水画在六世纪的时候不如人物画成熟。这几个例子所举出的高句丽风格特色在六世纪到七世纪的壁画上是常见的,例如在较后的通沟四神豚和平壤附近真坡里1号古坟内的壁画。   通沟四神坟内有一幅壁画瞄绘一龟一蛇紧缠着博斗,形象特别生动有力。龟和蛇的头面对面相峙,构成一幅纹章式的图案;它们的周围是一些像波涛或者云彩的图形。如此生动有力的形式可能是在中国六朝(公元265-589)艺术影响下形成的。现在收藏在堪萨斯市纳尔逊艺术馆的一具石棺上面的雕刻是中国六朝艺术的典型。但是,高句丽古坟壁画更加刚强有力,这是在七世纪充分发展的高句丽绘画的特色。七世纪的高句丽绘画用色更加生动,山水画也更加写实和细致。   高句丽艺术家吸收了外国的影响,但与此同时达到了自己特有的强劲有力和富于节奏感的风格,七世纪古坟壁画正表现了这种成就。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42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传统绘画(二) [/B]   百济王国融合来自高句丽的和来自中国南朝,特别是梁朝(502-557)的艺术影响,形成了它自己的优美、细腻的风格。尽管保存下来的能证明百济绘画的光辉成就的文物已经不多,但是某些遗迹反映了它的审美意趣和细腻,如公州宋山里6号坟的四神图壁画以及扶余陵山里绘有彩画的古坟墓室天棚的莲花和云彩。证明这种风格的还有装饰性的风景纹砖、在武宁王陵里发现的枕头上画着的鱼和龙以及雕刻在一具银质器皿上的山景。   百济艺术家在古坟墓室壁上画四神图是受高句丽的影响。在扶余陵山里的古坟内,四神图直接画在石壁上,与六世纪末叶和七世纪的高句丽壁画一样;墓室天棚的莲花和云彩的画法也同真坡里1号坟的高句丽壁画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对云彩和莲花的艺术处理表明百济绘画在品味上要比高句丽的作品优美和细腻,与高句丽的刚健风格不同。   1938年在扶余窥岩面一座古寺遗址发现了八块装饰性的风景砖,其中有几块明显表现出百济绘画的特色。砖上的风景由程式化的圆顶山、岩石、峭壁、树和云组成,显示出布局上的一种新的发展。几座山的安排使人能感到远近深浅。据信,这些砖上的画创作于七世纪。它们属于人们已知的最早的风景画,是东方艺术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庆州155号古坟(天马坟)和98号古坟发掘以前,人们对古代新罗(公元前57-668)绘画所知极少。发掘时发现的绘画有一匹白马(155号古坟因之得名“天马坟”)、马上骑手、凤凰和牛,从它们能略见古新罗风格。前三幅是画在桦树皮上的,后面一幅画在一件上漆的器皿上。   从天马坟内发现的绘画虽然不如高句丽壁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新罗绘画普遍低于高句丽绘画,因为庆州古坟内发现的作品据信不是出于专业画家之手,而是工匠的作品。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95750wenhua0005.jpg[/IMGA][/TD][/TR][TR][TD][/COLOR][/TD][/TR]   至今为止已发现的古新罗绘画在风格上不同于高句丽和百济的绘画。高句丽绘画的特色是刚健和富于节奏感,百济绘画反映出优美、闲适的意趣,古新罗绘画则带有一些忧伤情调。   前面已曾提到,三国时代的画家尽管受到中国的强烈影响,却仍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且对日本美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例如,堆古女天皇统治时期(593-628)的日本文化受到百济朝廷的启发和培养,日本文化早期的体制总的说来也是在六、七世纪活跃在日本的高句丽和百济学者、建筑师、僧侣和艺术家的帮助下成形的。据文学资料,在三国时代对日本美术发展作出贡献的韩国画家代表人物中间有百济的白加、阿佐太子和因斯罗我,高句丽的昙征、加西溢和子麻吕。   新罗统一半岛后的统一新罗时代(668-935)促成了一种具有相同特征的文化的发展。象佛象雕塑和手工艺品一样,绘画也可能在和谐气氛中有了显著发展。由于那个时代的画作能作为例证的至今只发现了一幅,所以只能根据零散的记载推测当时的绘画。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95643wenhua0004.jpg[/IMGA][/TD][/TR][TR][TD][/COLOR][/TD][/TR]   在统一新罗时代仍由“彩典”掌管绘画,在它之下产生了象率居这样的一些著名画家。靖和和弘继专门画佛象,金忠义活跃于唐朝朝廷。由于同中国唐朝的文化交流活跃,从文学资料中可以知道肖象画、山水画和佛象画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发展。   率居是统一新罗时代艺术界的主要人物。传说中的皇龙寺墙上的古松、芬皇寺内的观音菩萨象和断俗寺内的维摩居士象据说都是他的手笔。画在皇龙寺墙上的古松据说逼真到鸟儿都想飞上去栖息。据说,率居的包括佛教题材在内的绘画都是既十分逼真又充满灵气。   统一新罗时代的一幅佛象几年前被偶然发现。这幅像画在一轴佛经的包裹纸上,因年深月久已沿着中线断裂成两片。据纸内所包华严经卷轴上的题铭,这幅佛像绘于754年,画面是佛在寺院内讲经。纸是棕蓝颜色,众佛像和建筑物用非常精细的金色线条画成。总的说来,画上的人像同八世纪中叶的佛像有同样的特点。可以认为,绘画总的说来同统一新罗时代的佛像雕塑是一致的。   高丽时代绘画的题材和风格比较多样化。那个时代的画作的产生既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也是一些艺术家为了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为绘画对他们说来并非职业而是一种爱好。   绘画院成立于高丽时代初期,产生了李宁和其他许多杰出画家。作画的不仅仅是绘画院的画家,僧侣、王室成员和贵族也爱画画。绘画的题材包括仕女画和肖象、山水、花鸟、竹、梅和其他花卉树木,通常是水墨画。国王、达官贵人和上层阶级要求画肖象的很多。当时还建造了专门悬挂王族肖象的建筑物。   画家开始创作可能是以实景素描为基础的山水画,例如李宁山水画中的《礼成江图》和《天寿寺南门图》这一类作品,还有象《金刚山图》、《晋阳山水图》、《松都八景图》这样的一些佚名艺术家的作品。这一类山水画同后来的依照韩国真实景物绘制山水画的郑善(1676-1759)画派也许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它形成了描绘韩国真实风景的传统。   值得指出的是,高丽时代出自学者画家和禅宗僧侣手笔的画作有许多是竹、梅、兰等人们普遍喜爱的花卉树木的水墨画,虽然宗教性主题如佛、儒、道教的故事也是作画的题材。以佛教为主题的画作尤为精致,与精美的翡色釉青瓷器一样反映那个时代的贵族的情趣。   在同中国宋朝和元朝接触以后,绘画的风格变得更多样化。但是,保存下来的那个时代的韩国绘画的典型作品极小,关于高丽时代佛教绘画的发展必须从留在日本的韩国佛教画作中去探究。那个时代的王室奉佛教为国教,画佛教题材的画家同王室关系密切。高丽佛教画的杰出的代表作是韩国僧侣慧虚所画的《杨柳观音像》,现今保存在东京浅草寺。这幅观音像画在丝绢上,线条精细流畅,色彩丰富,优雅的神态、透明的衣褶、细长的眼睛、小巧的嘴、轻盈的柳枝,这些都代表了高丽时代的特点。这幅画像的每一个细部都用笔十分细致。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43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传统绘画(三) [/B]   韩国绘画在朝鲜时代取得了显著进展。学者画家和绘画院的名家高手高度发展了传统风格,但是在朝廷轻佛重儒的政策下,僧侣画家的作画活动趋于停滞。绘画的种类增多了,而且在构图、笔法和空间处理上出现了明显的韩国特色。在吸收宋、元、明、清各朝中国绘画大师的风格的同时,韩国画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这些风格对日本室町时代(1392-1573)水墨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一点可从周文和他的追随者的作品中明显看到。   朝鲜王国时代的绘画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初期(1392-1550)、中期(1550-1700)、晚期(1700-1850)和末期(1850-1910)。初期最重要的阶段是世宗(在位期1418-50)当政的15世纪。一些对后代画家产生了深刻影响的伟大画家如安坚(1418-?)和姜希颜就属于这个时期。在后来的成宗(在位期1469-94)、中宗(在位期1506-44)和明宗(在位期1545-47)各朝,韩国绘画牢固确立了自己的传统。由于同中国接触频繁,韩国画家采纳了中国的各种风格,包括李郭派(或称郭熙派);南宋的马远和夏圭,以及明朝(1368-1644)的院体画风和仇派(Che)画风。   安坚可称为15世纪韩国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世宗第三子安平大君所收藏的中国画对安坚画风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安坚悉心观摩了安平大君藏画中的许多中国画精品,从而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画风。现在收藏在日本天理大学中央图书馆的他的画作《梦游桃源图》显示了他在中国郭熙画风的基础上以何等精湛的笔法建立了自己的风格。构成这幅画的特色有:添加得当的投影和暗影;用两套不同的透视画法衬托山的高度和桃源的开阔;运用斜线运动;奇异的幻想气氛。掌握了这些技巧,他在处理复杂的和富于想象的景物时得心应手,十分灵活。作为画院画家,安坚后来在世宗、世祖和成宗几朝宫廷里仍然活跃。后辈画家如梁彭孙等陆续不断继承了他的画风。   与安坚同时代的重要画家姜希颜曾经远游中国,在那里观摩了明朝院体派和仇(Che)派的绘画。现收藏在汉城国立中央博物馆的他的作品《高士观水图》是他的细腻画风的代表作,表现出他卓越的艺术才能和学者气质,尽管他受到仇(Che)派画风的强烈影响。   在据说是16世纪艺术家李上佐所绘的《松下步月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马夏画派的影响。李上佐的这幅经常为各种刊物复制刊登的山水画的特点是“单一构图”:一棵苍松,一位高士在一个随从相随下在月下漫步。   在绘画院画家崔叔昌、李长孙、徐文宝和其他一些人的山水画中还能看到元朝(1280-1368)绘画大师如高克恭等所依循的中国米法画派的影响。这一画派是学者画家绘画主流之一,到了15世纪仍见于韩国绘画。   朝鲜时代的艺术家并非仅仅是模仿中国绘画。他们有选择地研究中国画风格,在作品中成功地形成了明显的韩国特色。这些本国风格起源于15世纪世宗朝代,其后不断发展,到16世纪时一种具有韩国色彩和技巧的山水画传统开始昌盛,包括绘画院画家按照韩国真实景物绘成的《金刚山图》和《三角山图》。   中期(1550-1700)是灾祸迭起、政治混乱的时期,当时日本在1592-1597年入侵韩国,各派系党同伐异,国内叛乱接连发生。但是,具有明显韩国风格的绘画欣欣向荣。韩国风格风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流派:仇(Che)派,继初期的姜希颜之后,金提、李庆胤、金明国和其他许多画家也采取这派画风;安坚风格,继承者有李正根、李兴孝、李澄等人;包括花、鸟、动物在内的韩国传统题材画,这方面的画家有李岩、金埴和赵涑;竹、梅和葡萄水墨画,这方面的大师有李霆、鱼梦龙和黄执中等。中国南派学者画风格也传入了韩国。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9598wenhua0006.jpg[/IMGA][/TD][/TR][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95957wenhua0007.jpg[/IMGA][/TD][/TR]   由此可见,尽管政治动乱迭起,绘画还是欣欣向荣,朝鲜时代初期的艺术传统继续得到发展。画家在安坚及其传入所建立的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各种新风格。这个时期绘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本国风格的花、鸟、动物画普遍流行。这方面杰出的典型作品有活跃于朝鲜时代初期末和中期初的李岩《母犬图》,金填所画的一幅牛,赵涑和赵之耘父子的水墨花鸟,李霆的一幅墨竹,鱼梦龙的一幅墨梅以及黄执中的水墨葡萄。卞相璧所画的猫和雀也属这个类型。卞相璧的作品虽然绝大部分产生于较后年代,但是他继承了朝鲜时代中期的传统。   朝鲜中期的画家在原先的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但是他们的活跃程度还没有达到足以采纳当时已开始传入韩国的中国南方风格。这个任务留给了晚期的画家。   朝鲜晚期的韩国画家受到中国元、明、清历代绘画的启发,也受到在康熙(1662-1722)、雍正(1723-35)和干隆(1736-95)三代皇帝在位年间传入中国的西洋画派的启发。但是,尽管普遍受到明、清绘画大师们的影响,韩国画家也使用了一些新的技巧并从本国环境里吸取灵感,因此,他们作品里的民族色彩更加明显。随着鼓励进步的独立思想的实学运动的推进,更多的画家根据韩国的景物创作山水画。这个趋势在18世纪英祖和正祖年间尤为明显,当时的实学派学者在学问和艺术的发展上起了重大作用。   技巧和风格上的新发展可以归纳如下:在朝鲜中期风行的仇(Che)派画风被中国南派画风所取代;郑善及其追随者采纳并改造了中国南派的技巧,用之于韩国山水画;金弘道、申润福和他们的追随者创作了大量描绘日常生活情景的风俗画;西洋绘画方法首次传入韩国。   在朝鲜中期已经传入的中国南派画风格到了朝鲜晚期大受青睐。一些推崇这派风格的重要艺术家也是著名的学者,如姜世晃、申纬和金正喜。   虽然依照真实景色绘画的山水画早在高丽时代就已经问世,朝鲜初期和中期的画家也继续用这种方法作画,但是郑及其追随者创造了一种具有明显韩国本国特色的新风格,郑善在中国南派技巧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风格具有真正的本土特点。这些山水画的构图、笔法和用色令人观之神移。   风俗画也具有显著的韩国风格,以前时期已曾有一些画家描绘日常生活情景,但是名副其实的风俗画直到朝鲜晚期在金弘道、申润福和金得臣的作品里才充分发挥了潜力。金弘道及其追随者金得臣画了许多实际生活中的诙谐情景,《书堂》是这方面的典型。与以前时期的文学画不同,他们的画来自同普通人生活的直接接触。他们的题材是身穿像长裙和短褂这样的典型韩国服装的普通百姓、茅草顶房子、农田铁匠等等。   申润福喜欢描绘他那个时代的男女相爱的浪漫情景,如他的《莲塘野游图》。他的风俗画所描写的不是平民百姓,而是上层阶级人物,通常是宴乐嬉游场面。这种对闲适和爱悦情景的描写对那个尊奉儒教的社会里的保守主义者可能是一种冒犯。他甚至敢于在画面上出现看来并非正经的女人。申润福的画笔法生动、细腻,色彩鲜明,在主题、构图、笔法和用色上不同于金弘道和金得臣。但是,这三人都喜欢随兴之所至描写日常生活所见。要不是这些画作,今人很难得知当时的民俗民风。   朝鲜晚期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从中国传入了西洋绘画方法。西洋画的明暗和透视画法技巧由耶酥会传教士带到了时代中国,又由出使燕京的韩国使者介绍到了韩国。一些画家如金斗梁、李喜英、朴齐家等试验了这些新的方法,后来几个时期采用这些新画法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民间画工也有使用这些方法的。虽然西方水墨画技巧对朝鲜晚期韩国绘画并无什么影响,但是后来在19世纪对新风格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朝鲜王国末期(1850-1910),朝鲜时代中期和晚期的那些形式的山水画和风俗画迅速衰微,让位给了金正喜及其追随者所遵循的中国南派风格。金正喜的《兰》风格洁,表达了一位学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他的书法也独具一格,笔法惊人,叹观止矣。   在末期得到发展的新风格有金正喜及其追随者赵熙龙、许维和田琦共同形成的秋史派(金正喜号秋史);尹济私、金秀哲和金昌秀组成的鹤山派(尹济弘号鹤山)以及洪世燮派。秋史派发扬中国南派的学者风格,鹤山派艺术家发展了一些以西方技巧为基础的新风格,如金秀哲的山水画所表现的那样。金秀哲的作品中最为突出的是简洁的形式和水彩效果。在洪世燮的《游鸭图》中还可以看到惊人的新颖构图,而且为加强效果,还使用了鸟瞰法和大胆的水墨晕染法。尽管不断受到中国清朝的影响,这些艺术家仍创造了自己的风格,这些风格是现代韩国绘画的先导。但是,很可能是由于政局混乱,绘画就整体而言在朝鲜时代末期是走下坡路的。   在这个艺术相对停滞时期唯一超群出众的人物是张承业。他擅长包括山水和花卉在内的各类绘画,对后来的画家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的传人是他的学生安中植和赵锡晋。张承业画技精湛,但是缺乏一种饱学之士的崇高气质,这是由于他没有机会研究像安平大君和姜世晃这样一些著名学者的论述,而以前的绘画大师如安坚、郑善和金弘道等人都曾精研这些论述。张承业画风的特点是笔法有力、用色生动,这明显见于他的山水画。但是他的绘画同以前的大师们相比在精神上仍有所不及。   可以看出,韩国画家始终有选择地吸收中国的各种风格,但是他们也继续不断创造符合自己的审美标准的风格。然而,韩国绘画的传统风格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趋于衰落,尤其在1910年日本兼并之后。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43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当代绘画(一) [/B]   韩国当代艺术究竟应从什么年代算起,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这在一般读者听来可能觉得奇怪,但是任何国家的艺术都一样,艺术史家若要为它的某个新时代的开始划出一条明确的界线都不但需要高超的鉴别力,还必须有相当的耐心。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61058477.gif[/IMGA][/TD][/TR]   在欧洲和美国,当代艺术一词通常用以指二次大战结束以后逐渐形成的具体的艺术流派。一种类似的“战后”概念现在也被应用在说明韩国当代艺术方面。韩国的艺术史家和艺术评论家们似乎普遍认为韩战(1950-53)是韩国艺术史当前时代开始的标志。然而,这种看法缺乏足够的历史论证。从纯粹主义的艺术史观点来看,当代韩国艺术的诞生与欧洲的不一样,似乎缺乏充分的推动力。韩国艺术在它现代历史的潮流中经历了一个不幸的间断时期。在破坏性的自相残杀的战争之后,韩国人民所处的政治状态和心理状态产生了一种需要,现在我们所说的当代艺术据认为是作为对这种需要的某种反应而形成的,或者说是出于这种需要而形成的。   50年代的艺术家们显然是在战后严峻环境的激励下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表现他们的不幸处境。这种社会背景也许可以解释这些所谓“韩战的一代”的年轻艺术家为什么会受到表现主义派的吸引,这一流派是战后欧洲在类似的不幸境况下产生的。   这些韩战的一代的艺术家迫不及待地响应流行的法国抽象艺术的美学。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的心理和伦理动机是不难想象的。他们在一头栽进运河摸索一个新的艺术概念之前,并未先去认识构成它的主要表现风格的程式化几何图形的基本技巧。采取如此轻率的态度可以说是由于这些处于痛苦中的艺术家感到无路可走。在一场造成了可怕的破坏的战争之后的极度混乱之中,他们内心的渴望、激情和对前途的怀疑需要发泄。   如所周知,表现主义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巴黎开始流行。参与这个运动的艺术家们拒绝遵从传统的艺术概念,他们的创造性努力使绘画“不再成其为绘画”(这里借用一下迪比费有一次用过的字眼)他们反对一切形象和关于形式的理论,把任何人工的和非天然的东西都斥为毫无价值。他们所鼓吹的是一种存在主义艺术。   先锋派艺术家在50年代末期创作了大量表现主义画,特别是1958年到1959年之间。很自然,由于韩国的地位位置以及文化与社会环境,欧洲或美国出现的新的艺术运动浪潮要经过相当时间才会为韩国艺术界所接受。50年代末在现代美术展览会上展出的作品表明,韩国艺术家当时是怀着一种方向意识在进行实验,并非象早些时候那样完全是摸索。60年代初期展出的作品表明艺术家们似乎已在正确的道路上寻找艺术的新的价值观念和概念。   在这个当代韩国艺术的萌芽时期,另一件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意义的大事是主要大报《朝鲜日报》于1957年创办的应邀艺术家当代韩国美术展览会。这是韩国第一个独立的展览会,对鼓励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有很大助益。这个展览会不同于政府举办的、十分学院气和保守的国家美术展览会。政府举办的这个全国性展览评选确实在许多年里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但是也应当承认,它的保守性的指导方针妨碍了实验和新艺术形式与趋势的发展。应邀艺术家当代韩国美术展览会创办时的宗旨是被政府组织的评选活动所忽视的大多数独立艺术家提供一个发表作品的场地,从而为我国的美艺术注入活力。看来这个展览会在一段时期里是达到了原定目的的。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44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当代绘画(二) [/B]   韩国的抽象艺术排斥传统的规律与价值观念,追求人的自由精神的直接表现。但是,抽象派艺术家的新表现方法经不起重复使用。可是这听起来可能自相矛盾,因为既然抽象的用意是人微言轻艺术家表现人的无意识直觉的手段,那么,由于人的基本直觉是很少改变的,重复使用同样的方法和风格也就不可能避免。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46wenhua0009.jpg[/IMGA][/TD][/TR][TR][TD][/COLOR][/TD][/TR]   韩国艺术家对抽象表现主义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热情在先0年代后半期开始减退,因为他们面临重复与缺乏灵感的困境。于是抽象派艺术家不得不竭力寻找使他们的艺术能重新获得生气的办法。   1968年前后出现了新的一代艺术家,有人称他们为“四·一九一代”,因为他们主要是在1960年一个权威主义政府随着激烈的学生示威的发生而被推翻之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四·一九一代艺术家开始举办了一些集体展览会,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两场展览:弘益大学毕业生组织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览会和汉城国立大学毕业生组织的68年当代绘画展览会。   这两个展览会差异很大,而且各自的展品中显然都有一些不同的风格和倾向,然而参加两个展览会的艺术家有一个共同的思想:抵制传统。这两个集体还表现出一种几何图形抽象派的倾向。这是对国内艺术界最流行的反形式艺术的反动。从这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的另一个共同倾向是他们对“随手捡到之物”以及这种拾来之物所提供的可能性表现出浓厚兴趣。   正如著名美术评论家克莱蒙特·格林伯格所指出的,抽象表现主义派的画仍然保持着绘画最起始的涂的性质。从词源学观点来说,“塑的”的“涂的”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是对立的意义,词源学上对这两个词的定义有助于理解这新一代艺术家所作的认真努力所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那就是反对在鼓吹消灭形式的抽象表现主义派当中流行的概念,努力在绘画上恢复基本的形式规律。70年代初,当代韩国绘画以重新确立形式的原始价值为着眼点,开始探索几何图形构图。在这个运动中起控制作用的是1966年成立的“原始小组”。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514wenhua0011.jpg[/IMGA][/TD][/TR][TR][TD][/COLOR][/TD][/TR]   与此同时,艺术领域其他门类的一些年轻艺术家正致力于把美术的概念扩大到欣赏各种自然物体,因为他们似乎在自然物体上发现了美的品质。他们的兴趣不仅在于实现艺术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基本的是他们想要寻求人的意识与客观物体的某种有意义的会合,以及人性与世界的某种成功的统一。他们力图使美术的总概念发生改变或者使之扩大。领导这个运动的是属于两著名团体的艺术家,一个是“A·G小组”(韩国先锋派艺术协会的简称),另一个是“S·T小组”(时空小组的简称),都成立于1969年。应该指出,这个扩大了的美术概念对韩国大多数艺术家说来并非完全是外来的。他们似乎认识到,这种思想追本溯源起始于传统的对自然的看法和包括韩国文化在内的所有亚洲文化的包罗万象的特点。韩国人在传统上很少分别从两个角度看人类和看自然。相反,他们总想认同于自然以及进而认同于天地万象。   正是通过这种古老的传统,年轻的实验者们发现了一个可贵的艺术灵感源泉。   在具有极简抽象派艺术倾向的单色画中也可看出一种类似的泛自然主义哲学信仰。这类单色画在70年代末期成为韩国绘画的一种重要风格。这种单色结构画往往被称为代表定型的“简化”概念,它们企图避免形象和构图所可能造成的一切错觉。有些观赏者可能在这些画上看到与美国的极简抽象派艺术有些相似。但是,可以肯定,韩国艺术家没有那么愿意表现自己的感情。他们只是想要把压倒一切艺术理论的万象的基本真理形象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引导韩国绘画的主要是抽象主义,它进一步可分为抽象表现主义、几何图形式程式化的后期色彩抽象画以及抽象单色画。80年代出现了一个朝着表达具有社会影响的思想方向前进的运动,这个运动引起了一股有力的浪潮。80年代初诞生的“现实与发言小组”是这个运动开始的标志。这个运动在技巧上同包括抽象派在内的所有现代主义绘画趋势分道扬镳。   这个小组的艺术家们显然是在揭露社会弊病这个主要目标下聚集到一起的。他们选择绘画作为视觉语言来发表他们的意见。对年轻艺术家的这一寻求社会参与的趋势,可以理解成为世界范围的“新绘画”趋势在韩国的表现。但是在韩国近年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这个主张所谓“艺术为群众”的运动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但是它作为艺术的价值未必值得受到普遍支持。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45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书法 [/B] 在韩国如同在中国和日本一样,书法久已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韩国书法源出于汉字的书写形式,每一个字都是在一个想象的方块中由一些形状不同的线组合而成,都是为了表达一个特有的意义。韩国人从大约公元二世纪或三世纪开始使用汉字书写,虽然他们自己的语言属于一种完全不同的体系。即使在1446年韩国字母韩字创造出来以后,汉字仍然作为官方文字使用,直到19世纪末。传统的韩国书法用字是汉字,不用韩字。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827wenhua0012.gif[/IMGA][/TD][/TR][TR][TD][/COLOR][/TD][/TR]   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书法在韩国始终与绘画关系密切,而且有人认为从笔法安排的有力与和谐的角度而言,绘画是受到书法的影响的。人们常把书法作品像绘画一样挂在墙上欣赏,而且像对画一样赞赏它的每一笔独到之处,赞赏它用墨的韵味,赞赏它整幅布局的功力、骨格、神韵等等。一幅好字不是由有一定之规的笔划匀称地安排而成的,而且犹如一场编排精妙的舞蹈和协调动作--激情、运动、刹那间的停顿和穿插交错的活跃的笔力,这种种组成了一个平衡的整体。   从技术上讲,书法艺术取决于书写者如何运用技巧和想象力在笔划上表现出神韵,用这些神态各异的笔划组成美的结构,落笔之后不能再添笔或者补色,最重要的是笔划之间要讲究空间的匀称,而空间安排的匀称是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训练才能达到的。但是,在对书法艺术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上,笔法的熟练和美学修养并不是唯一的基本要素。在从前韩国上流阶层中间,学书法被认为是有修养人士陶冶情操的必要过程。书法作为书写或者通信手段的实际功用往往不如字写得优劣所含有的哲学意义更重要。   与在韩国古代已经大放异彩的其他所有艺术一样,书法的基本灵感来自自然。一个字的每一笔到每一点都象征一个自然物体的形式。韩国书法家同中国古代书法大师们一样认识到,正如一棵有生命的树的每一根树枝都有生命一样,一幅好字的每一笔每一划在写的时候也必须使之具有生命。这正是书法中的字与印刷的字的本质的不同。表意字汉字具有一种抽象的、形象化的特点,这种特点进一步加强了书法的视觉吸引力,因为它让艺术造诣已达完善境界的书法家几乎可以无限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正如伟大的画家在绘画中一样。   和传统水墨画家所使用的工具一样,书法家需要的工具也很简单--优质的墨、砚、毛笔和纸(有些画家喜爱用丝制的纸),这四样东西有一个美称叫“文房四宝”(有时也称“文房四友”)。人们对这四样东西的选择和保存都很细心,因为它们往往也体现主义的鉴赏和审美水平。   韩国的书法有悠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初期。据了解,从那个时候开始,王室的书院和国家办的高等学堂里讲授中国文学。书法的历史如此悠久,无数贵族阶层的人和艺术家又在许多世纪里为促进书法艺术作了显著努力,可惜在经过多次外国入侵和内部纷争之后古代书法作品保存到今的极少。特别是16世纪末同日本丰臣秀吉军队之间的七年战争,造成的人员死亡自不待言,而且还在韩半岛各地对具有历史意义的石碑和文物造成了严惩破坏。因此,属于那场战争以前年代的残存的书法作品现在不到20件。   能令现代研究韩国书法的学者满足求知欲的是许多石刻书法渡过了历史的变迁,没有毁于战火。在古代三国时代留下来的几座刻有碑文的石碑中,具有无可超越的历史意义的是公元414年在中国东北的南部为纪念高句丽王国广开土大王的战功而建立的大石碑。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99wenhua0013.jpg[/IMGA][/TD][/TR][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934wenhua0014.jpg[/IMGA][/TD][/TR]  这座高6.4米的石碑上刻有约1,800个汉字碑文,字体是碑文式的,棱角分明。大多数碑铭学家和研究古韩国书法的专家指出,碑上的字体很能表达当时统治着中国东北相当大一部分地域和韩半岛北半部的这个军事古国的人民的勇武刚健。   能藉以了解位于西南部的百济王国的书法艺术所达到的高度的资料更少。根据这个王国的学者水平高、艺术品精致这两点看来,它在书法上很可能也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在1972年在韩国中部百济古都公州偶然发现的武宁王和王后的王陵内发现了许多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文物,其中有一块方形石碑对书法家和碑铭学家说来是稀世奇珍。这方石碑置于这座六世纪时的墓的入口处,类似为建造这座陵墓而向地下神祗购买一片土地所立的文契。石碑上所刻的汉字字体优美,表现出很高的技术;字体显然受当时中国非草写体文字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统一新罗时代,由于崇尚中国唐朝文化,因而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书法家,如金生、崔致远。他们的字体基本上追随中国书法大师欧阳询和虞世南。另一位中国书法大师王羲之也备受仰慕,他的行草书为人们普遍临摹。但是,从新罗王国开始流传的字体方正的欧阳询体在高丽时代仍占主要地位,直到1350年左右。在大约这个时候,中国元朝书法家赵孟兆灵秀典雅的字体传入韩国,成为盛行的书法体。从那时以来,赵体一直是韩国书法的基本潜流。   高丽时代初期的统治者仿效中国,采用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科举制,应考者必须按照命题作文,作文的字体自然是评卷标准之一。这种制度促进了上层阶级人士勤练书法的兴趣。韩廷另有一种遴选专司文牍的低级官员的考试制度。这个时代是佛教作为国教而昌盛的时代,它留下了丰富的典型作品,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当时的书法水平。保存至今的这类文物包括墓碑、木刻印版的和手抄的佛经、纪念高僧的佛塔上的铭文以及寺院里的石碑。这个时代负盛名的书法大师中间有李岩、李齐贤,具足达和韩允。   朝鲜王国的书法最初是崇尚笔触典雅灵秀的赵孟兆体。世宗第三子安平大君(1418-53)的赵体书法造诣之高无与伦比。他曾为前面提到过的与他同时代的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安坚所画的《梦游桃源图》题跋。韩沪(1543-1605)--更著名的是他的笔名石峰--也是韩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是他仅仅是至诚地师法王羲之,虽然对王体书法十分精湛,却未创造出自己的风格。16世纪初,一种笔力软弱、缺乏想象力的风格开发出现,韩国书法进入贫瘠时期。   但是,19世纪涌现了一些与16世纪到17世纪初的中国书法家如文征明等有渊源的有特色的风格。这种新趋势的出现来源于韩国同中国清朝的密切的文化接触。一批文人学者热心于进行这种接触,因为他们急切希望以清朝为榜样寻求改善人民生活和建设现代国家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朝鲜时代最伟大的书法家是实学派的金正喜。金正喜是杰出的书法家和学者,他建立了人称“秋史派”的风格。他的书法脱胎于中国隶书,但是他在布局上富于画感,善于在不对称中见和谐,而且笔触有力无比,使笔下的字充满活力。由于这些才能,他终于创造了自己特有的生动有力的风格。   在本世纪的头二、三十年,尚有少数朝鲜时代书法家健在,但是,在1920年左右日本书法的影响开始出现。自从第二次大战结束以来,传统书法只是作为一门次要艺术保存了下来。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趋势是书法使用韩国字母书写。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47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TR][TD]雕塑 [/COLOR][/TD][TD]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right.gif[/IMGA][/TD][/TR]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古代和高句丽时代 [/B] 古代   雕刻从它这个词的最原始意义上讲必定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虽然至今尚未找到能证明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典型作品。人们普遍知道的雕塑的最早的典型作品是蔚州郡盘龟台岩的一些石刻画和一些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人形和动物形陶像。青铜器时代的青铜器、陶器和陶像创作是活跃的,但是韩国的雕塑一直到佛教传入以后才在质与量上都开始发展。任何值得一提的雕塑都属于佛教雕塑范畴。 高句丽时代(公元前37年-668)   佛像是在372年佛教进入高句丽的时候带进韩国的。据信在那以后过了几十年韩国艺匠才开始自己制作佛像。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1156wenhua0015.jpg[/IMGA][/TD][/TR][TR][TD][/COLOR][/TD][/TR]虽然没有具体的证据可证明,但是如果说高句丽是三国中间最早制作佛像的国家,是言之成理的,因为它是第一个向佛教开门的国家。在佛教进入高句丽的三年后,肖门寺和伊弗兰寺等寺院就修建起来了,这一点可以支持这种设想。古坟里的壁画和许多历史记载也表明佛教对高句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是,迄今尚未发现任何早于公元500年的由韩国人创作的佛像。不久前在汉城堤岛(Ttuksom)发现了一尊四世纪或五世纪时的镀金铜佛坐像。发现这座佛象的地点当年属于百济王国,但是据相信佛像是从中国进来的,因为它具有明显的北魏雕塑风格。如果能证明它是韩国人仿造中国佛像的作品,那么它就是韩国制作佛像的最早例证。就目前而言,有明确的年代标记的最早的高句丽佛像--当然也可说是最早的韩国佛像--是直到六世纪以后才出现的。   面积辽阔的高句丽国地形崎岖、气候恶劣的特点反映在它的艺术上,大陆一侧同高句丽接壤的北魏的骁勇的民风也影响了它的艺术。北魏艺术由于试图创造一种脱离在佛教传入时伴随而来的外来风格的独立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一些非现实的、几何图形的色彩。这些色彩以及任何宗教在早期阶段都具有的禁欲主义精神的特点同高句丽本地艺术的粗犷相揉合,产生了一种以率直为特色的风格。要想根据保留下来的为数极少的小型镀金铜像或者泥塑像来说明高句丽佛像的风格并非易事。然而,假设这些小型塑像代表当时的雕塑的一般倾向,那么,是可以找出一些可供辨认的特点的。高句丽佛像的脸型狭长,在大部分是剃光的头上有明显的“白毫”(即头顶隆起一块,是佛的象征性记号);僵直的圆筒形躯体上披着厚袈裟,袈裟两侧下摆有“鱼尾”褶;佛的双手大于正常比例。船形的光轮不仅围在头部,而且围着大半身,上面刻有虽然粗糙、但是线条严谨的表示火焰的花纹。底座是圆筒形的,上面刻着莲瓣,刻工刀法雄浑。   最能体现这些特点的是一座刻有“延嘉七年”(即公元537年)字样的镀金铜佛立像。这座像造于平壤东寺,是1967年在庆尚南道下村里发现的。狭长的脸上的古代雕象特有的笑容、僵直的躯体披着厚袈裟,袈裟两侧下摆左右撑开成法角,状如鸟羽--这种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精神气质。   一座刻有铸造年代为“癸未年”(编者注:合公元何年尚不得而知)的金铜三尊佛像也显示出同样一些特点。但是,在一座刻有“辛卯年”(即公元571年)字样的三尊佛像上,可以看出紧张和僵直程度有所缓和。虽然如佛身所披厚袈裟的对称的衣褶所表明的,这座佛像基本上仍属受北魏影响的那种风格,但是其造型显然略有变化:脸型丰满了,袈裟衣裾飘垂呈M形,在处理上柔和得多。这很可能是受了东魏和西魏或者甚至北齐早期或者周的影响所致,这些影响的结果是使一种完全属于高句丽自己的风格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平安南道元五里(北魏)发现了一些同样风格的泥塑佛像,虽然像上没有刻明年代,但是据相信是六世纪中叶的作品。   随着高句丽艺匠技艺的提高和佛教地位的巩固,雕塑经历了许多风格上的变化,到560年左右终于形成了真正的高句丽风格。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47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百济时代 [/B] (公元前18年-公元660年)   佛教是一位名叫摩罗难陀的印度僧人在384年经中国东部传入百济的,也就是在佛教传入高句丽的12年之后。据信百济自己开始塑造佛像不会晚于五世纪,因为上述在汉城出土的小型镀金铜佛像意味着当时那里已经在仿造中国的和印度的佛像,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1257wenhua0016.jpg[/IMGA][/TD][/TR]而且据古籍记载385年在汉城修筑了一座寺院。但是,至今尚未发现刻有五世纪年分的百济佛像。已发现的最早的例证是从六世纪开始的,其中包括定林寺的一座三尊石佛像和一些泥塑像,在普愿寺遗址发现的一座镀金铜佛立像,雕刻在礼山一块大鹅卵石周围的几个佛像,以及一座刻有郑智远名字的镀金铜佛像。这些佛像的精细的脸部、厚厚的袈裟和典雅的形状都保留了元五里佛像所代表的魏和高句丽风格的传统,但是点点滴滴也看得出百济人作了改动。   六世纪末的所有佛像都明显表现出百济雕塑独有的各种特点,这些佛像中有在军守里发现的一座石雕佛坐像和一座金铜弥勒菩萨立像以及瑞山和泰安的磨崖三尊佛像。   据记载,百济在541年从中国梁朝请去了一些艺匠和画师。由此可见,中国南朝艺术必定从六世纪中叶开始影响了百济的雕塑。不论这是一些怎么样的影响,当时百济佛像的特点是表现了人的温柔的属性。小小的“白毫”,端庄而又自然的身躯,厚袈裟下的大量曲线,衣裾不再翼张,菩萨身上的袈裟的褶缝彼此重叠呈X形,底座的莲瓣造型简洁但是精致、这一切肯定都具有百济艺匠从晚期的北魏、齐和周的中国风格中发展而来的本国特色。使百济佛像真正成为百济风格佛像的是圆圆的、带喜容的脸上的无限慈悲的微笑。这种通常被称作“百济的微笑”的表情是独一无二的。   在中国隋、唐两朝的影响下,公元600年左右的佛像的形状变得修长了。躯体的造型变得丰满得多,有些菩萨的姿势还微微呈S形弯曲,不作端庄直立状。最充分体现了这些特色的是车明虎(Cha Myong-ho)收藏品中的一座金铜菩萨立像、从扶余窥岩面出土的一座金铜佛立像以及全罗北道益山莲洞里的一座石雕释迦牟尼坐像。   百济雕塑可以形容为比较精细,这是百济气候比较宜人、土地比较肥沃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48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新罗时代 [/B] (公元前57年-668年)   由于新罗王国地理位置偏辟、思想保守,佛教是经过一段时期后才在这个王国被官方所接受的,但是在527年终于被接受之后,佛像的塑造很快就活跃起来。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1412wenhua0017.jpg[/IMGA][/TD][/TR]佛教得到承认后不过二、三十年,皇龙寺内便塑造了一座高约5米的佛像。佛像雕塑发展得如此迅速,以致579年新罗艺匠已开始向日本出口他们的作品。如此快的发展之所以可能实现,是由于新罗艺术家富于首创精神,也由于受到邻国百济和高句丽的文化的影响。   早期新罗雕塑的典型作品包括一座据信是来自皇龙寺的金铜佛立像、庆州断石山神仙寺磨崖佛像群、一座金铜弥勒菩萨半跏像(国立中央博物藏品)和在居昌出土的一座金铜菩萨立像(涧松美术馆藏品)。在这些作品中,断石山上的浮雕最能代表新罗早期雕塑的技巧和风格。已经不幸被毁的皇龙寺巨大佛像据记载是新罗三大国宝之一,由此可推断它一定具有伟大的艺术价值。   佛像雕塑的发展在七世纪无论质或量都突飞猛进。庆州仁旺里的石雕佛坐像、松花山上的头部已缺失的石造半跏思维像、塔谷的磨和崖雕像群、来自庆尚北道奉化郡物野面的一座石造半跏思维像(局部)和一尊磨崖佛像以及一座铜铸菩萨立像(前德寿宫博物馆藏品)是这个时期的部分例证,具有一些同样的风格特点。这些佛像中有一些使用了几何抽象雕塑,在丰满的圆脸上、姿态自然的躯体上以及衣衫的现实主义处理上,可以明显看出中国齐朝和周朝的影响,有时候还有隋朝和唐朝的影响。   最能说明当时新罗雕塑特色的是塔谷的磨崖雕像群和三花岭的三尊佛像。在三尊佛像上,中间的如来坐在低座台上,姿势不大自然。如来头顶的“白毫”凸出不高,露着笑容的脸庞圆而丰满,薄薄袈裟下面的躯体处理有立体感,衣褶不多而且浅,褶纹在膝盖处成螺旋状,前额有如来的万字记号,腰带上有装饰性花结,头上的光轮简洁。这尊佛像显然不同于以前时期的风格。中国齐、周的影响,特别是北周的影响相当明显。这座三尊佛像据信是公元600年左右的作品,略早于庆州拜里的一座三尊佛像。据信后者造于七世纪初。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50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统一新罗时代 [/B] (668-935)   新罗统一半岛以后,三国之间的地区差别逐渐消失,与此同时吸收了中国唐朝的一些基本要素,在这种情况下,一种统一新罗的特有的新风格在公元700年左右出现了。统一新罗时代早期的典型作品是四天王寺和锡杖寺佛教守护神像、军威三尊佛像、荣州可兴里磨崖浮雕佛像、燕岐浮雕佛像和菩萨像群、九黄里金制如来立像和坐像。这些像全都在保留某些地区特征的同时反映出过渡时期的混乱思想。以除了面部的瞄绘外与九黄里金制如来像相似的军威三尊佛为例,它既有传统的抽象形式,又有新的现实主义。这两者的结合表现在这样的造型上:剃光的头顶上有醒目的“白毫”,肃穆的面容配上肥厚的眼睑和长长的耳朵,躯体端重但是显得弯腰屈背,身下的基座是有棱角的。   现实主义在八世纪初即710年左右已经比较盛行,但是从甘山寺的阿弥陀佛像和弥勒菩萨像上可以看到在现实主义中混合了理想主义成分。这两尊佛像的曲线和肥大而富于弹性的身躯,在掘佛寺的佛像、菩提寺的释迦牟尼坐像、七佛庵的石刻以及石窟庵的佛像群上也能看到。   毋须赘言,石窟庵佛像不但是当时佛教精神的最高体现,也是当时雕塑艺术的杰作。石窟庵圆顶大殿里的释迦牟尼本尊佛像是韩国雕塑登峰造极之作。佛像的艺术处理是超群的:浑圆的、富有立体感的脸上眉毛修长、鼻型完美无缺,面容露出不可捉摸的笑容;雄伟庄严、如具有生命般的身躯上裹着薄薄的袈裟,衣袂下垂的褶缝很浅。   在石窟庵之后,使形体富有立体感和给人以感官享受的弹性的这些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特点逐渐见不到了。到了公元800年,一种新现实主义风格开始崛起,这一风格强调脸部表情的庄严和人体比例的合度,于是造成了一种消瘦感,代替了以前的雄伟感。这个时期的佛像的特点是表情沉闷,线条和形体缺乏活力。这种风格表现最明显的是雕刻年代为835年的防御山磨崖佛和801年的庆州南山润乙谷磨崖三尊佛。九世纪中叶,全国各地许多寺院塑造了一些毗卢舍那佛,如桐华寺、宝林寺、到彼岸寺、鹫栖寺、浮石寺和法住寺。这些佛像全都是这种风格的变异。在后来的年代里出现了一种用夸张形式塑造佛像上半身的倾向。雄伟高大的佛像也偶而有地方塑造。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50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高丽时代和朝鲜时代 [/B] 高丽时代(918-1392) 朝鲜时代(1392-1910)   接替新罗的高丽王国宣称自己是佛教国家,所以高丽时代雕塑的佛像数量极多,其中许多佛像艺术质量极高。光州的铁佛、开泰寺的石佛、文殊寺的金铜佛和凤林寺的木佛是保存下来的高丽时代作品中间最优秀的精品。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010331815.gif[/IMGA][/TD][/TR]   朝鲜王国一开始便把压制佛教作为国策,于是佛像雕塑的数量和质量都迅速下降。现在还存在的朝鲜时代佛像绝大部分是在日本入侵以后雕塑的,因为那个时期佛教恢复了一些以前的活力和光彩。这个时期的佛像有其长处也有短处。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51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现代雕塑 [/B]   绝大多数艺术史家同意把1919年视为现代韩国雕塑的开始。那一种,一位富有开拓精神的年轻美术学生为了研究当时尚不为人熟悉的美术学校,不久又有几位学生步他后尘,终于成为开启韩国现代雕塑时代的先躯。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1559xiandai00.jpg[/IMGA][/TD][/TR][TR][TD][/COLOR][/TD][/TR]   韩国当时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不仅在美艺术方面,而且在所有学术和文化领域都经历着极度的停滞和匮乏。日本殖民政权在生活的一切领域里行使无节制的权力。甚至在文学和艺术上,日本也是韩国人看世界的唯一窗口,而这个窗口还经常涂上浓厚的日本色彩。对于雕塑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运动在韩国历史现代时期的发展的全面背景和进程,应当从这个总的角度来看。   本世纪初,韩国旧王朝统治衰落,外国强权入侵。在韩国历史这一可悲的篇章里,雕塑并不是不幸受到阻挠、发展中断的唯一艺术形式。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1628wenhua0019.jpg[/IMGA][/TD][/TR][TR][TD][/COLOR][/TD][/TR]在现代雕塑开创之初的先驱们之前还有一些开拓者,可惜同其他大多数艺术领域棗特别是陶瓷艺术棗一样,这些人的名字已经不得而知。此外,没有欧洲雕塑的主导影响,现代韩国雕塑的诞生是不可想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韩国雕塑艺术历史平庸贫乏。如前面所述,韩国的石雕和青铜雕有着源起于古代三国时期的光辉传统。还有一点应该指出:尽管除了创作的时代不同之外,风格和使用的材料也不同,但是,在深刻的精神领域里,古代韩国雕塑家在一千多年前雕塑的佛像与同他们相距久远的现代韩国雕塑家所想象到的抽象形式,往往给人以相似的启示。对这种启示所能作出的最好的解释是:这是以一种不变的平静和朴素的方式表达的对实现乌托邦式理想主义的愿望。这种愿望可能是在韩国民族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上铸成的,韩国人民固有的精神上和审美上的秉性也许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渴求。   如上所说,韩国现代雕塑历史上的著名艺术家金复镇在1919年进入东京美术学校。回国后,他成了第一个受过西方雕塑艺术培训的韩国人。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178wenhua0020.jpg[/IMGA][/TD][/TR][TR][TD][/COLOR][/TD][/TR]接着,又有几位学生进同一所日本学校学美术。这几位艺术家棗其中包括金钟瑛、金景承和尹孝重--不久便同金复镇镌手向韩国介绍受欧洲传统影响的雕塑。他们主要热衷于以现实主义手法雕塑局部人体,如头像和裸体躯干雕像,这种手法是他们在学院式现实主义占上风的东京学到的。这些雕塑家积极地把作品送到汉城和东京每年一次由政府主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参加展出。尽管现代雕塑初期的这些艺术家充满开拓热情,但是这个阶段缺乏创造性灵感。他们基本上浸沉于模仿西方雕塑以及把它移植到韩国的文化土壤上来。由于日本正在为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日益收紧殖民缰绳,当时韩国的环境根本谈不上有利于艺术家活跃地进行创作。1945年韩国光复,然而整个形势并未改善,甚至对艺术创作变得更加不利,因为国家一头栽进了南北韩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和军事对抗。   但是,对西方雕塑的倾慕在这个不稳定时期为韩国雕塑家的活动主入了一些生气。尹孝重1952年在威尼斯会到了马里诺·马里尼,受到这位著名雕塑家及其作品的极大影响。在这些黑暗年月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在1954年的国家美术展览会上第一次展出了抽象倾向的作品。   1953年停战协定使进行了三年的韩战停火了,艺术界开始有了一些活力。一些民间团体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展览,这些展览对鼓励风格和技术明显走向多样化作出了贡献。这种变化在绘画和雕塑领域最为明显。具有显著意义的展览会中间有韩国美术协会主办的会员作品年度展览会和主要报纸《朝鲜日报》主办的应邀艺术家当代韩国美术展览会。后者尤其值得一提,因为它为初露头角的倾向于先锋派的艺术家提供了展示作品的机会。   到50年代结束时,现代韩国雕塑已经根深蒂固。现实主义派和抽象主义派这对立的两派之间的冲突在加剧。雕塑家一反只依靠石膏和木材的传统,开始使用多种材料,包括各种金属和石头。   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变化以及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韩国雕塑取得了显著进展。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1752wenhua0021.jpg[/IMGA][/TD][/TR][TR][TD][/COLOR][/TD][/TR]在这个变化惊人的过渡时期,韩国雕塑艺术的特点是出现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艺术运动的两大潮流。这一股潮流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始传入韩国的所谓“反形式抽象主义”。这个运动随着韩国先锋派艺术协会的成立而迅速发展,在整个60年代为韩国雕塑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派雕塑家拒绝传统的学院派现实主义所尊重的一切自然形式,追求通过非表象形状自发地表现他们的情感。到了70年代,这种情感抽象主义面临另一派坚持对立概念与风格的新的艺术运动的有力挑战,这一派叫作“雕塑概念主义”。   雕塑概念主义追求“纯”抽象,不受一切情感上的联系和内涵意义的拘束。在风格上,这个运动的艺术家主张简单、率直的形式,明显不同于上一代反形式先锋主义派倾向于复杂和隐晦。80年代,雕塑家的人数和雕塑活动空前增长。作为对上一个十年的冷静的理智主义的反动,一些年轻艺术家开始怀念过去的比较富于人情味的倾向。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51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雕刻 [/B] 韩国最古老的雕刻是位于蔚山一个叫盘龟台的江边摩崖。此外还有在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中出土的用粘土、骨头和石材雕刻的人物和动物。篦纹是当时陶器上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随着农业时代的到来,这种艺术形式便被曲线花纹所取代。 在韩国各地还发现了一些史前时代的器物,其形式抽象,据说是用于宗教的器物。这一时期,韩国制作了各种青铜器,但总离不开新石器时代的传统,这一时期的美术仍然与宗教紧密相连。 三国时代,一个新的社会秩序逐渐形成。此时,韩国的美术仍较简单、粗糙。但是佛教的兴盛丰富了这一时期美术的内容和技巧。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和新罗(公元前57~公元935)三国都热衷于佛教,其雕刻作品主要为佛像。主要作品有高句丽青铜镀金如来佛立像和青铜镀金弥勒佛入定半坐像,二佛慈霭,面露微笑。百济的佛像,例如瑞山摩崖石雕佛像,面含笑容,线条优美,具有典型的百济艺术特点。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52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TR][TD]工艺品,装饰图案 [/COLOR][/TD][TD]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right.gif[/IMGA][/TD][/TR]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古代工艺品 [/B]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217323816.gif[/IMGA][/TD][/TR]了解史前时代生活的最佳途径是研究那些时代的人住所的遗址和他们制作和使用的工具等残留物。无论是石制、骨制、土制或者其他材料制的工具和其他遗物发现得越多,了解得情况就越准确。   在韩国已经发现大量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遗物。早在那些时代,人们有意识地致力于美化工具的痕迹就已明显存在。虽然史前的石器和陶器的种类和性质全世界基本相同,但是各地区也有各自的风土差异。   在过去五六千年中有了很大发展手工艺品的数量多得惊人,这里只谈谈其中被认为是最具有韩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希望能增进读者对韩国手工艺品的了解。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52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金属工艺品 [/B]    韩国各地都发现了青铜制的古遗物,包括镜、斧、短刀、器皿、钟、带扣以及各种装饰品和祭器,全都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在这些古遗物中,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194wenhua0022.jpg[/IMGA][/TD][/TR][TR][TD][/COLOR][/TD][/TR]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带扣,因为这些饰有美丽的动物形象的扣环具有北方游牧部族的特色。这些青铜手工艺品中间有许多物件显示出与米努辛斯克文化、西徐亚文化和鄂尔多斯文化有复杂的关系。   金属工艺在铁器时代初期不断发展,到公元前一世纪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开始统治韩半岛的时代已经达到高度成熟水平,这一点从那个时代的古坟内发现的遗物上可以证明。主要是多亏新罗坟墓建筑时设计巧妙,墓内许多珍贵文物出土时完整无损。不幸的是高句丽遗物绝大部分已经遗失或者被毁。在百济古坟内发现了金王冠和其他古物,但是保存到现在的具有任何重要意义的金属工艺品绝大部分是从新罗古坟出土的。   一顶五到六世纪时的金王冠(第87号国宝)是新罗王国金属工艺杰作典范。它是迄今已出土的几顶新罗王冠之一,由内外两层组成。一片象征鸟羽的顶部分叉的金翼片从内层伸出,微微朝后斜。外层金冠的正面是直立的树状装饰,图案形似重叠的中国表意字“出”字。在它的后面竖立着两根鹿角形的金枝条。金冠前面两侧各有一排垂饰。金冠内层饰有多种不同图案相连的透雕花纹。竖形装饰、冠冕和垂饰上有线形刻纹和模锻图案,还饰有用金丝串着的金珠和腰形玉块。轻轻一动,王冠上的装饰品便摇晃摆动,闪射出耀目的光彩。   带有金佩饰的金腰带以及金质项圈、耳环、手镯和长刀上的金质装饰品都显示出金匠工艺的高超。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04wenhua0023.jpg[/IMGA][/TD][/TR]最突出的是一对带垂饰的耳环和一把长刀的镶玛瑙刀柄和刀鞘,它们的几何对称图案表现了金丝细工与颗粒状斑点相结合的高度艺术成就。这种起源于埃及的颗粒状斑点和金丝细工技术据信是公元前某个时期经过印度和中国传进入韩国的,因为从乐浪(公元前108-公元313)古坟出土的金饰品中有一些也使用了这种技术。   随着佛教文化的昌盛,金属工艺也欣欣向荣。新罗的铜钟以体大、形雅和声音圆润洪亮著称。突出显示手工艺技艺之高超的是从韩国许多古塔内取出的装饰华美的金质或镀金青铜舍利盒(存放著名高僧骨灰的盒子)。保存到现在的香炉、小型钟、铜镜和其他精美的装饰品数量相当多。   在谈到韩国金属工艺的时候值得一提的是,高丽王国早在1240年就已使用金属印刷,比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早大约200年。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52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陶瓷工艺 [/B]    高丽王朝(918-1392)的艺术以其青瓷艺术最为出名。高丽青瓷的颜色,特别是浅绿色十分美丽。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125wenhua0024.jpg[/IMGA][/TD][/TR][TR][TD][/COLOR][/TD][/TR]青瓷的品种繁多,其中有罐、酒壶、盘、杯、香炉和花瓶等等。青瓷上雕刻或镶嵌着精美的花纹。12至13世纪制作的这类青瓷完全是用作摆设而非实用。我们可以这样说,这种青瓷体现了人们对世俗生活以外的精神世界的渴望。 青瓷工艺最初从中国宋朝(960-1279)时传入韩国。到12世纪前半期本地的瓷艺达到了顶盛之时,中国的影响便告消失。韩国的陶瓷工匠发明了青瓷镶嵌技术。他们先在瓷坯上雕刻花纹,然后在雕纹的凹处填入白色或黑色泥釉,在焙烧之前将多余的泥釉刮掉。这种早期的花纹朴素严谨,使青瓷显得十分精致高雅。然而,到了13世纪末期,陶瓷工匠不加限制地使用当时流行的花纹,导致他们的技艺退化。 蒙古人侵韩国后,镶嵌花纹变得更为粗糙。青花瓷的制作技术于14世纪失传,但是今天的韩国陶瓷工匠已经成功地将这一技术重新挖掘出来了。目前已有很多陶瓷工匠致力于重新挖掘高丽绿色青瓷。高丽时代器重青瓷一如朝鲜时代器重白瓷。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22wenhua0025.jpg[/IMGA][/TD][/TR][TR][TD][/COLOR][/TD][/TR]朝鲜时代的陶瓷工匠最初创造出了“粉青”即涂有泥釉和灰绿色釉料的粗陶,其后便将“粉青”发展成白瓷。 朝鲜时代,儒教具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影响力,这种从悠闲的贵族统治的高丽时期到注重实效的儒教观念的转变,在陶瓷艺术上得到了反映。 与呈曲线美的高丽青瓷相较,白瓷的线条简朴。朝鲜时代,瓷窑由政府控制,生产镶嵌白瓷,也生产镶嵌青花瓷。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238wenhua0026.jpg[/IMGA][/TD][/TR][TR][TD][/COLOR][/TD][/TR]釉下青的白瓷常饰以“四君子”(梅、兰、菊、竹)和莲花、阿拉伯式花饰以及秋草。今天,陶瓷艺人正在积极研究朝鲜时代的陶瓷和重新发掘其制作工艺。他们发掘这一古老工艺的工作可以在距汉城约1小时车程的小镇利川见到。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53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木工和漆器 [/B]   韩国人习惯于在地上铺软垫和地席在上面坐卧,因此木器家具的设计是根据这种习惯发展形成的。韩国家具的特点是简单、图案精致、形式小巧紧凑、实用。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310wenhua0027.jpg[/IMGA][/TD][/TR]   朝鲜时代的木工艺匠的特点是连外表看不到的部分也工艺讲究,并且善于使实用与美观相结合。艺匠打造家具务求既结实又美观。家具衔接部分尽可能用巧妙的办法楔合,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使用胶或钉的。   木材的纹理各有不同,被视为主要的装饰成分,安排成悦目的图案。木料不上油漆,而是用油打光,从而最大限度地突出木纹的天然效果。   柜子和其他木器上使用金属合页和装饰品。这不仅是为了加固结构,而且也为了增加美观。制作合页、扣锁和各种装饰物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白铜、青铜、紫铜和铁。用紫苏子油和煤烟加黑的铁质装饰品因为简单、实用而受到欢迎。   螺细镶嵌漆器的历史始于新罗时代。从《高丽图经》内中国人赞扬漆器优美这一点来推断,这种技艺在高丽时代想必已经高度发展。1272年曾特别设置了一个漆器作坊,制作螺钿镶嵌漆盒以供存放木刻印版《高丽大藏经》。这些盒子现在有一些分散在日本、美国、欧洲和博物馆里。   高丽漆器一般饰以用螺钿精细镶嵌的菊米或别的花卉,成连锦不绝的阿拉伯式图案。藤蔓花饰用锡丝或者铜丝镶嵌,有时为了调剂色彩,还镶嵌一些削得很薄、染成红色或黄色的玳瑁壳。   与镶嵌青瓷器的复杂技术一样,镶嵌漆器的精细纤巧也每况愈下,到高丽时代将近结束的时候已经渐渐消失。螺钿花式变粗变大了,有的甚至很粗糙。牡丹、葡萄、凤凰和竹子取代了精致的阿拉伯式图案。后来还流行十长生图案,直到现在。   华角是一种木工工艺,制作技术是使用牛角装饰妇女用的柜子、盒子和一些小物件。这种技术是何时开始使用的不得而知,但是妇女生活区内摆设饰牛角的家具是流行已久的,因为它们色彩艳丽。使用牛角类似高丽时代喜爱玳瑁壳。   制作华角时,先把牛角放在沸水里煮掉角内的软骨质,然后把它削成薄片、熨平、磨成半透明。花样是用各色颜料和上用牛皮熬成的胶画在牛角片上的,画好后反贴在木器上。   在一个最喜爱浅色和暗色的国家里,像这样颜色绚丽的物件是不多见的,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只有妇女才使用华角装饰的柜子。   韩国气候四季变化很大,牛角制品的耐久性必然有限。但是,随着角片准备技术和胶水质量的改进,想必会生产出更耐久的牛角片。   以上所述只触及韩国手工艺品的很少一部分。许多艺匠毕生致力于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努力保存韩国的传统艺术和工艺,被人们称为“人间文化财产”。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53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现代工艺品 [/B]   手工艺品及制作者在西方世界是一向受重视的,可是在韩国,制作了大量精美异常的手工艺品的艺人历来被视为出身低微、从事的行业卑贱。今天,韩国人已经看到了传统手工艺品的美,有些传统手工艺品已经定为国宝,可是它们的制作者的名字仍然不得而知。职业岐视和阶级歧视在从前是十分严重,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352wenhua0028.jpg[/IMGA][/TD][/TR][TR][TD][/COLOR][/TD][/TR]以致即使是制作出了技巧、实用和美的程度无与伦比的工艺品的艺人,也从来无人记得他。   为了比较易于了解韩国现代的工艺美术,可以把它们自从国家现代化以来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从1910到45年的现代工艺品;从1945年到现在的当代工艺品。现代工艺品时期正是日本对韩国实行殖民化的时期。那是一个对传统艺术说来比较黑暗的时期,具有值得一提的价值的作品极少,因为当时韩国人是在外国残酷统治下努力保持民族特性。   那也是一个由于出现了受西方方式和西方思想教育的新一代人而发生变化的时期。随着西方艺术的传入,人们开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和重新评价工艺品。正是出于这种新的观点,金奉龙在1925年开办了一个螺钿镶嵌漆器制作培训班,接连20年他在那里培养了无数工艺人才。1928年,李顺石举行了在韩国属首次的个人设计展出会。在韩国名望最高的公开艺术展览会-一年一度的朝鲜艺术展览会在1932年接受手工艺品参展,手工艺品制作者踊跃响应。从那时开始,直到1944年5月(即国家摆脱日本统治、得到解放的前一年)它的最后一次年展,这个展览会为许多手工艺人提供了向公众展示作品的机会。通过这些展览,一些人的名字才为人所熟知,其中有张基命、金镇甲、姜菖园、金奉龙、金成圭和金在?。但是,应该指出,金奉龙和金在 的螺钿漆器已曾在1925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   尽管出现了一批在国外受过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新一代工艺师,但是仍有许多手工艺人致力于保持和传授陶瓷、螺钿漆器和细木工艺的传统艺术。传统的韩国手工艺是通过这些艺人的努力和奉献精神才得以保存的。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447wenhua0029.jpg[/IMGA][/TD][/TR][TR][TD][/COLOR][/TD][/TR]   1945年国家解放后出现了一个混乱、动荡时期。左翼和右翼之间的派别斗争所引起的不稳定政局不利于艺术活动。但是,朝鲜产业协会在1945年组织起来了,朝鲜工艺家协会也于1946年成立。许多大学和学院开设了美艺术和工艺美术课程,展览会的次数也比较频繁。   1950年韩战爆发,对艺术活动又是一个打击。国家遭受了三年战祸,许多艺术家或是丧生,或是被带往北韩。   在政府从为避战火而暂时迁去的釜山迁回汉城以后,国家艺术展览于1953年重新开始举行。由于这个展览多少标志艺术活动的正式恢复,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541wenhua0030.jpg[/IMGA][/TD][/TR]所以当代工艺美术也许应该说从这一年开始。这个展览连续多年举行,为工艺美术家确立自己作品的地位提供了更多机会,也导致韩国工艺美术新形象的形成。工艺美术工作者的人数也随着更多的大学和学院开设工艺美术课程而增多。取代了朝鲜产业工艺美术家协会的韩国产业美术家协会的会员不断增加,每年都举行展览。   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涌现了一些工艺美术家团体,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坚持实验和志同道合的情谊对工艺美术界产生了强烈影响。通过他们的推动,展览馆成立起来了,美术杂志和其他工艺美术专门刊物创办出版了,这些反过来又推动了创作活动。   包括不断接受新思想新趋势影响的工艺美术在内的当代工艺品,明显有别于民间艺术性质的传统手工艺品   从1968年开始固定举办的韩国产业产品设计展览的宗旨是使工艺美术教育与工业需要相协调以及提高工艺品设计水平。通过它的历次展览,出现了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家。展览分三部分:商业性设计、手工艺术和工艺美术。中小企业促进会多年来一直支持举办全国性民间艺术和工艺品竞赛。它还曾三次举办奥林匹克纪念品展览,鼓励工艺家为1988年在汉城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进行创作。   许多艺术家积极通过自己参加的组织进行创作和展出作品,如韩国设计家协会、韩国工艺家协会、大田博览会、韩国金属工艺家协会、韩国陶艺家协会、色彩设计家小组以及国家工艺家协会。   与此同时,传统手工艺展览会介绍了各类手工艺的技艺高超的艺人,如金属工艺品、陶瓷器、玉石雕刻、木工艺、竹器、漆器、草类编织品、纺织品、造纸等等。这个展览还有助于促进公众对这些被称为文化财富人才的手工艺者及其作品的了解。   除上述展览之外,汉城和其他大城市每年举行的展览极多,为手工艺者提供了大量向公众介绍作品的机会。许多展览得到了有影响的报纸和广播系统的支持。全国有许多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设有从设计到生产的各种工艺课程。   为工艺家举办的国际交流展览和海外培训计划也大大增多。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54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装饰图案 [/B]   一位西方学者曾说,韩国图案的特点是连绵不断和重复的花纹、用界线勾划轮廓和把物体展成平面,这种展平的处理具有一种自然、生动、不拘泥于技术上是否完美的意趣。重复花纹最明显地表现在粉青瓷器和螺钿漆器上,爱用界线的倾向则表现在镶嵌瓷器和早期的青铜器上。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640wenhua0031.jpg[/IMGA][/TD][/TR][TR][TD][/COLOR][/TD][/TR]   虽然这样说相当符合事实,但是还应该指出,韩国历史上有一些时期在艺术品上很少加装饰,或者根本不加装饰。韩国人很喜爱单色处理,避免浮华的装饰。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篦纹是最早的图案之一。篦纹图案虽然可能与俄罗斯西北的卡累利阿、芬兰、丹麦和德国北部有文化联系,但是明显表现出韩国很早就喜爱勾划轮廓。同一时代的欧洲陶器虽然基本上与韩国陶器属于同一类,但是用点状装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抽象勾划轮廓越来越多地带上自然主义色彩,到高丽时代初期终于出现了出自万物有灵论思想的基本图案。这一点从古坟壁画上可以明显看出。典型的例子是在几处高句丽古坟内发现的四神--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凤)和北方的玄武(黑龟)。这四种动物作为吉祥和权威的象征在韩国一切形式的艺术中反复出现。在新罗时代许多装饰品上可以看出对称布局的半抽象的凤和龙在处理上注重线条勾划。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71wenhua0032.jpg[/IMGA][/TD][/TR][TR][TD][/COLOR][/TD][/TR]   在新罗时代的王冠和陶瓷器上发现的许多基本图案的中心是明显属于西伯利亚萨满教传统的树、鹿角形角枝和鸟翼。在高句丽和新罗古坟墓壁上以及新罗时代大量装饰品上,有源于中国汉朝的流云图案。金银花图案是百济时代王冠上的突出装饰。同新罗时代腰带上的佩饰一样,它很可能来自中国南朝。   在所有各时代的艺术品上都能发现与萨满教的、道教的和儒教的图案相混合的佛教图案。莲花、云彩、闪电和万字在几乎每一个佛教建筑物和每一件佛教画上都能找到,或是单个的,或是以各种形状成簇成群。显示出佛教影响的最早迹象之一是一座高句丽古坟墓室天棚上画着的一朵有12片花瓣的莲花,周围绕着一圈金银花蔓和莲花蕾。 佛教在新罗时代日益昌盛,因而大量需要用于埋藏骨灰的瓦盒和其他佛教器物,于是一种把装饰图案压印在物体上的省时的技术出现了。压印图案最常见的是花朵、珠串、云彩、鸟和花结。在高丽时代末期的低质量陶瓷器和螺钿漆器上,以及在朝鲜时代初期的粉青陶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压印在表面的云彩和菊花。压印图案通常出现于文化下降时期。   高丽青瓷简洁、恬静的特色以及器上图案十分平衡的布局,可以说是受道教的影响所致。高丽的陶瓷器、漆器、薰香炉以及佛教祭祀仪式上使用的明器铜瓶有许多是以表现自然主义主题的闲适的、理想化的生活情景为装饰的。高丽时代工艺品上最常见的装饰画包括用线条画方法绘画的在垂柳下的溪流中浮游的水禽、在荷叶丛中或者池塘里嬉戏的儿童以及秋天晴空中的飞雁。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732wenhua0033.jpg[/IMGA][/TD][/TR][TR][TD][/COLOR][/TD][/TR]  在高丽手工艺品上发现的其他图样包括石榴、梅花、竹、鹦鹉、鱼,当然还有任何时代都可见到的包含佛教涵义的莲瓣、莲花和口里含着一颗宝珠的龙。   朝鲜王国兴起后,在大约1392年就开始抑佛重儒,儒家思想随之渗透到韩国人生活和思想的每一个方面。这个时期的艺术明显表现出喜爱简单和单色。朝鲜时代学者画家的作品的主要题材是梅、兰、菊、竹“四君子”,因为它们被认为品格高洁。   许多15世纪朝鲜陶瓷器上有使用钴类颜料绘画的“四君子”。朝鲜时代的多种手工艺品上绘着鸟类,特别是配以梅花、葡萄蔓和各种纤细的草。   那个时代最流行的题材之一十长生反映了道教的影响。十长生是象征长寿的十种动物和物件,即岩石、山、水、云、松树、灵芝、龟、鹿、鹤和太阳。以它们为题材画出的风景画很美。带道教色彩的图样还有汉字的寿字和福字。用草写体或者其他非正楷的艺术性写成的这两个表意字不但用在朝鲜时代陶瓷器和木制品上,而且还用以装饰各种日常用品,如枕套、汤匙。在19世纪的木制品、漆器和陶瓷器上还出现了以诙谐方式处理的富于生活气息的画面。   在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韩国都是最常见的图案是菱花板。在书面、墙纸和衣料上都可见到这种图案。典型的菱花板花纹是曲折的斜条格构加菊花。斜条格构总是相连不断的菱形图案,每一个菱形内有一朵菊花。菊花往往也换成玳瑁壳、石榴、蝴蝶、云朵等等花纹。这些图案通常是用木刻印版印在材料上的。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84wenhua0034.jpg[/IMGA][/TD][/TR]   与菱花板相同的饶有趣味的斜条格构也常常用在韩国式建筑的糊门窗的桑皮纸上作为装饰。简单的交叉或者回纹是最常见的花纹,但是宫殿式建筑和寺院的门上装饰的格子与花的图案往往错综复杂。   另一组有趣的韩国式图样是米糕模子上的图样。这些图样都很简单、有趣,而且往往难以理解,虽然主要都是用线和圆圈组成。   韩国人虽然偏爱简洁的单色装饰,但是有时在装饰艺术上也极其华丽繁杂,如宫殿、神龛和寺院的木结构上的鲜艳的彩绘。这类建筑的隅撑系统中的檐、梁和天花板上几乎集一切想象得到的图案之大成,主要用红、蓝、黄、白、黑五种颜色画成。王宫大殿的天花板上画的是象征国王最高权威的龙和凤,其他部位则用祝国王长寿和多福的图样作装饰。采用五彩缤纷的云彩和花朵图样是因为它们象征吉祥,在它们周围还要描上象征花香氤氲的想象出来的图案。这些图案总体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很受重视的阴阳调和理论和天地五行学说。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2:54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建筑 [/B] 韩国的建筑设计可分为两大派。古代建筑师建造宫殿庙宇时采用斗拱制式,普通民居则以稻草屋顶和取暖用的地坑为其特色。上流社会人士的宅邸宽敞宏大,采用瓦屋顶,屋顶呈优美的弧形,屋檐微微上翘。 韩国建筑师重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协调。古代建筑中现在仍存的有位于庆尚北道荣州市浮石寺中建于13世纪的无量寿殿。 西方建筑于19世纪末传入韩国,当时的教堂和外国公使馆的办公楼均为外国建筑师和工程师建造。 自20世纪60年代韩国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计划以来,一些优美的古老建筑物被折除,代之以难看的建筑物。 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同时,建筑物须同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这一由来已久的思想也逐渐在恢复之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8 18:03:52编辑过]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00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史前时代 [/B] 虽然中国的史书《三国志》和别的记载里提到韩国在史前有三种住房--洞穴房、原木房和高架房,但是至今已发现遗址的只有洞穴房。洞穴房的结构包括一个深20-150厘米的坑和由类似三脚架的原木框架支撑的,可防风雨的草、泥上层结构。 [TR] [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51737sq.jpg[/IMGA][/TD][/TR]新石器时代的洞穴房的坑为圆形或者椭圆形,长约5-6米,中央有火塘。早期的洞穴房绝大多数筑在小山上。随着这类住所逐渐向河边移近,土坑变成了长方形,面积也逐渐加大,并设有两个火塘。 原木房是用原木并行相叠垒成的,在拐角处交叉相叠,用泥填满其间的空隙以防风。现在在山区仍能找到类似的住房。 高架房很可能起源于南部地区。据信,高架房最造来贮藏谷物的,因为放在高处动物够不到,也比较阴凉。这类房子是现在的双层凉亭和瓜果园里的看守棚的前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8 18:04:38编辑过]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01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传统建筑 [/B]   韩国人民所创造的艺术历来同邻国中国和日本的艺术有相同的美学观念、题材、技巧和形式。然而,他们也发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韩国艺术很少表现出中国艺术的宏伟和超脱或者日本艺术的成熟的装饰意识。从技巧的完美与精确的角度来说,韩国艺术家总的说来被认为不如这两个近邻。韩国艺术家的力量主要在于简洁、自然和对大自然的极大尊重,这种尊重心理通常导致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建筑是说明韩国艺术这一特点的极好例证。佛教是许多建筑杰作的主要启发力量。除佛教外,中国的阴阳、天地五行、风水、道教和儒教等哲学对韩国建筑的影响最为明显。韩国人是相信生活应与自然相和谐的人民,所以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些自然主义哲学,并且把他们自己对于这些哲学的解释应用于建筑的规划和建房地点的选择。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717185812.gif[/IMGA][/TD][/TR]   在韩国建筑中,自然环境始终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大量佛教寺院是韩国卓越的佛教艺术传统的明证,它们多半建在景色优美的山中。韩国古代建筑师不同寻常之处是他们决不作违背壮丽的自然环境的尝试,也决不与自然景色比较高低。他们全都试图实现一个使建筑物同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理想,要不然就是努力顺从自然环境。在韩国古代寺院建筑的一般设计中,静修室、佛堂和讲经堂多半造在山麓或者山谷的一个院落里,几乎完全由高高矮矮的树木遮掩着。形象艺术的其他领域绝大多数是越引人注目越好,而寺院则越不引人注目越好。   任何房舍,私人住宅也好,宫殿、寺院或其他社会设施也好,韩国人在选择建房地点的时候往往都对自然环境赋以特殊的意义。不论造什么房子都讲究选一个望得见“山水”的房址,否则就不够好。这种对时时接触自然的追求并非仅仅出于爱美。按照风水学的说法,没有自然的照应,一个人无论智力还是感情都不大可能正常发展,也不能指望一生幸运。在生者和死者的住宅地点选择上,都应用风水的原则。造房舍一定要背山面南,最理想的是背后的山有左右“两翼”怀抱房舍,而且,根据阴阳考虑,房前要有水流经过。造房子的时候都努力避免人工建筑物破坏自然地形轮廓,因为那也就会破坏人们非常重视的自然的和谐。   韩国传统建筑很少倾向于在规模或者装饰上讲究铺张。房间比较小,装饰也比较简单。如同制作陶瓷器的人着意于突出陶土的本来特点即天然特点一样,韩国建筑师也喜爱天然木纹。用朝鲜时代风格建造的学者出身官员的住宅里位于前院的男主人客室典型地代表了这种长时期养成的趣味。据认为,富有修养和君子风度的人决不应该在他的房间的装饰上显得浮华。他的房间主要是用于读书和谈论学术的,略有几件设计简单的木制家具就够了。为了突出主人喜爱简单的趣味,室内往往挂一小幅水墨山水,摆设几件陶瓷器。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01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三国时代 [/B]   从高句丽宫殿、寺院和坟墓建筑风格上可以看出,高句丽不仅是三国中第一个受到中国汉朝影响的国家,而且也是受影响最深的一个。高句丽人民在他们最初的建筑风格中融入了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94wenhua0036.jpg[/IMGA][/TD][/TR][TR][TD][/COLOR][/TD][/TR]中国建筑的要素,然后发展了他们自己风格,其特点是造型有力、建筑坚固,这是高句丽地形崎岖、气候恶劣使然。   有一位中国文人曾写道:“高句丽人喜造美宫室。”当时高句丽都城平壤和现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些地方的城寨的许多宫殿已经使用纹砖和装饰性的隅撑系统。   372年佛教经中国传入后,高句丽大兴土木建造寺院。在1936-38年进行的一系列发掘中发现了平壤附近几处大寺院的遗址,其中包括清岩里、元五里和山高里的古寺遗址。在发扬工作中发现,这些寺院是以一种人称“三殿一塔”的高句丽格局建造的,即东、西、北面各有一殿,南面是大门。宫殿似乎也一直是这样的布局。高句丽时代古坟壁画对研究当时的建筑有重要价值,因为许多壁画上所画建筑的圆柱是顶端有柱头的、有收分线的中胀型柱。这些壁画表明,作为高句丽建筑特点的隅撑结构和木材上的彩色在当时已经使用。   百济受高句丽影响,也受黄海对岸的中国影响。百济向南扩张,475年迁都熊津(即今公州),538年再次迁都到泗 (即今扶余)。随着这种扩张,它的艺术变得比高句丽更丰富、更精致,建筑也更灵活,使用了曲线设计。虽然百济时代的房屋已荡然无存(事实上三国的木建筑已没有一所留存到今天),但是从百济艺匠和技工帮助修建的日本法隆寺可以推想,百济建筑艺术在384年佛教传入之后进入全盛发展。在古建筑遗址发现的纹砖和其他遗迹以及历经沧桑留存了下来的石塔都是百济技术高度发展的证明。   据记载,百济建造了许多宫殿,但是,除了《三国史记》内提到的宫南池遗址之外已经一概不见踪迹。   1980年发掘了位于全罗北道益山的百济最大的寺院弥勒寺遗址。这次发掘发现了许多以前不为人知的有关百济建筑的事实。弥勒寺的一座石塔是至今尚存的两座百济石塔之一,是韩国所有的塔的原型。弥勒寺本来有三座塔,布局异乎寻常,作东西走向直线排列,每座塔的北面有一座殿。每一处塔和殿的周围似乎都曾有顶盖的走廊围绕,形成三所自成一体的称为“一殿一塔”格局的寺院。中间的塔据发现是木造的,另两座是石塔。在木塔的北面和南面发掘到了一座大讲经堂和一座中门的遗址。   仅存的另一座百济塔所在地棗定林寺的遗址是1982年发掘的,在石塔北面发现了成前后排列的一座主殿(大雄殿)和一座讲经堂的遗迹,在石塔南面发现了也是前后排列成行的一座中门、一座大门和一个水池的遗迹。据发现,从中门到讲经堂曾有一些走廊围绕寺院。从扶余军守里一座寺院遗址和1964年发掘的也在扶余的金刚寺遗址可以看出,这种“一塔”格局是百济典型风格。但是,金刚寺的建筑物是东西走向排列成行,不是南北走向。   新罗受佛教影响是在527年以后。它同中国之间隔着高句丽和百济,因此中国文化对它的影响被冲淡了很多。正是这个缘故,新罗文化发展比较迟,但是也比较富于独立性和首创性。   在新罗时代初期的寺院中间,皇龙寺是在1976年有步骤地进行发掘和研究的。据发现,这座寺院规模相当宏伟。它建在一个方形区域内,周围有围墙,最长的一边达288米。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2924wenhua0037.jpg[/IMGA][/TD][/TR][TR][TD][/COLOR][/TD][/TR]仅仅计算在走廊围绕之内的面积就约达8800坪(19040平方米)。据《三国遗事》记载,645年皇龙寺建造了一座九层木塔,高225尺,合现代尺度是80米左右。记载中还提到主殿内供有巨大的释迦牟尼像。这座像的石基座至今犹在。皇龙寺建于六世纪中叶,香火旺盛了680余年,其间曾多次更改殿堂布局。在其鼎盛时期,即668年新罗统一韩半岛之前,皇龙寺是“三殿一塔”布局,与百济弥勒寺的“三殿三塔”格局有很大不同。   新罗时代的另一座大寺院是芬皇寺,在它的遗址上至今仍立着一座三层石塔,据记载这座塔原本有九层。从残存部分可以看出,这座塔是用凿成砖形的石块筑成的。遗址上还留有一些插旗杆的石基座和其他石质遗物。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02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统一新罗时代 [/B]   新罗在660年击败百济,继而在668年击败高句丽,第一次统一了韩半岛,号称统一新罗。为击败另外两个王国提供了精神力量的佛教昌盛了,建筑和各种艺术也随之而繁荣。许多建筑方面的杰作产生于这个时期,尤为佛国寺及其用人工凿成的石窟庵为其中最优秀的典范。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3022wenhua0038.jpg[/IMGA][/TD][/TR][TR][TD][/COLOR][/TD][/TR]佛教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其他形式建筑的发展,包括宫殿和住宅建筑。那个时期宫殿建筑的典范是庆州的东宫,其花园里的池塘雁鸭池遗址已经在发掘中发现,并且修复。历史记载中提到的大寺院有50多个,其中有10个以上--包括佛国寺在内--至今仍在开放,虽然这些寺院里的木结构建筑造于较近的年代。   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佛国寺。它竣工于752年,总建筑师是金大成。寺院位于吐含山西坡,殿堂建立在由自然石和经过凿削的岩石垒成的高高的台基上,石块大小不等,镶嵌得很美观。台基周沿围有石栏杆。寺前曾经有过一个莲花池,象征寺院与尘俗世界相隔。有四座称作桥的石阶梯通入寺院正院。东边两座桥通往多宝塔(第20号国宝)、释迦塔(第21号国宝)和大雄殿,即供释迦牟尼像的主殿。西边两座桥通往供阿弥陀佛的极乐殿。释迦、多宝两塔是新罗时代宝塔中间最美的两座塔。这两座塔使佛国寺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双塔”格局的典型,同时也表明石塔已经取代在“一塔”格局中受喜爱的木塔。   佛国寺内现在所见到的木结构建筑绝大部分建于朝鲜时代(1392?910)后半期,因为原建筑已在外国频繁入侵中被毁。集会大堂无说殿、供摩诃毗卢遮那的毗卢殿、供观音菩萨的观音殿以及一些走廊已在1972年修复。   在吐含山较高处由人工凿成的石窟庵是韩国石窟建筑最伟大的艺术杰作,庵内安置着世界上最完美的释迦牟尼像。石窟庵是佛国寺的附属部分,地点特意选在能眺望东海的位置。庵内有一间前室,有一小段甬道从那里通入一间穹隆圆形大殿。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3038wenhua0039.jpg[/IMGA][/TD][/TR][TR][TD][/COLOR][/TD][/TR]石窟犹如一所完整的寺院,因为它包含了在组成一般寺院的各殿内所能看到的所有主要形象和特征。前室石壁上浮雕着佛教八位守护神,圆形大殿门口两侧刻着四大护世天王。圆形大殿中央端坐着释迦牟尼像,沿石壁是11面观音像和佛陀十位弟子像浮雕,石壁上部、穹顶下面的一些壁龛内安放着观音雕像。穹顶有浮雕装饰。石窟前面的木结构上部建筑是在1964年修复石窟的时候增加的。   最能代表新罗宫殿建筑的是太子居住的东宫。这座宫殿的遗址已在1976年发掘,在那里发现了一座名叫临海殿的宫室和雁鸭池的遗址。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06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高丽时代 [/B]   高丽继承了新罗的包括佛教在内的文化,并且受到中国宋朝建筑倾向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丽在初期发展了一种使用在柱顶有曲线撑臂的隅撑的建筑风格,称为柱头隅撑。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3129wenhua0040.jpg[/IMGA][/TD][/TR][TR][TD][/COLOR][/TD][/TR]由于只在柱头装置斗拱,屋子框架便相当简单,天棚也光洁,不用盖板或顶篷。屋顶多半使用山墙挑篷。这种柱头隅撑式结构的代表性建筑有庆尚北道安东的凤停寺极乐殿、浮石寺无量寿殿;忠清南道礼山修德寺大雄殿;江原道江陵客舍的大门。凤停寺极乐殿是韩国留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据在1971年对这座殿进行拆建重修时判断,它是在1363年重建的。   高丽时代中期以后出现了另一种受中国元朝影响的使用多丛隅撑的风格,它一直继续到朝鲜时代。这种风格不仅在柱头,而且在圆柱之间的横梁上也装置成丛的支架,所以重量重得多。这种构造的房子比较牢固,外表也比较雄浑。屋顶通常是斜截头的,并用山墙挑篷,天棚与柱头式结构不同,装有盖板,造成一种方格图案的效果。   在这个时期,佛教开始带上道教、萨满教和其他信仰的色彩。某些佛殿的传统的“一塔”或者“双塔”格局不再使用了,寺院设施内增加了象七星阁和山神阁这样的神殿。在一位名为道诜国师的很受敬重的僧人把风水学引入寺院规划以后,情况更加复杂。   这个时期最壮观的寺院是兴旺寺、佛日寺和万福寺。虽然这些寺院已无一保存下来,但是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已经知道它们的布局。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07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朝鲜时代 [/B]   在朝鲜王国抑佛重儒的政策下,寺院建筑活动急骤减少,儒教祠堂以及民间的和国家的儒学书画院建筑兴旺发展。在这个十分崇尚儒教的社会里,总的说来比较喜欢使用较简单的柱头隅撑,虽然多丛隅撑式在朝鲜时代的建筑中仍继续使用。韩鲜时代初期使用柱头隅撑的典型建筑有无为寺的极乐殿、松广寺国师殿和下舍堂以及道岬寺的解脱门,多丛隅撑式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汉城南大门、凤停寺大雄殿和开城南大门。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327wenhua0041.jpg[/IMGA][/TD][/TR][TR][TD][/COLOR][/TD][/TR]   朝鲜时代中期,在遭受一系列外国入侵以后,出现了一种使用翼状隅撑的新建筑风格。这种方式比柱头式更简单、更经济,很适合国家屡经战争后财力拮据的形势。但是,在建造宫殿和重要的寺院时仍然使用更富于装饰的多丛隅撑,可资证明的有昌庆宫明政殿、通度寺大雄殿、法住寺捌相殿和华严寺觉皇殿。使用翼状隅撑的国家建筑中有王家祠堂宗庙内的主殿和永宁殿。   17世纪末出现了儒教“实学”派。这个学派在整个18世纪对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鼓励了科学研究和启发了民族主义意识。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338wenhua0042.jpg[/IMGA][/TD][/TR][TR][TD][/COLOR][/TD][/TR]西方思想和文化涌入韩国,建筑和其他领域的艺术一样进入衰退时期,其特点是在装饰上累赘、浮华。这个时期的建筑有昌德宫仁政殿、德寿宫中和殿和汉城东大门。   朝鲜时代城墙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396年筑造、1422年重筑的汉城城墙以及1796年竣工的水原城墙,后者使用的是受西方方法影响很大的技术。汉城城墙在东、南、西、北各有四座大门,大门之间有四座较小的门。   在1592-98年日本入侵期间,朝鲜宫殿多半损毁严重,现在汉城尚存的木结构宫殿绝大部分是朝鲜时代中期和晚期重建的建筑。大的宫殿建筑,如上朝的大殿和宫城门,绝大部分使用多丛隅撑式结构,次要建筑如住房和亭阁则使用翼状隅撑。用柱头结构建造的宫殿较少。   宫城门的屋顶是斜截头的,主要宫殿的屋顶为斜截头并用山墙挑膨。屋脊两端饰有陶瓷的龙和其他动物头象,向下倾斜的屋脊上饰有成行的杂象(取材于中国一个有名的故事中的人物塑成的陶像),这些是为了避邪。   主要建筑物的天棚有的装置成格子图案的盖板,有的铺有装饰精美的顶篷以遮盖屋顶框架结构。隅撑和室顶都有彩色缤纷的彩绘,系梁和柱子交接处则饰有雕刻的托臂。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08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现代建筑 [/B]   任何第一次来到汉城的人都会承认,这个热闹的首都是各种建筑趋势和风格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展览橱窗。这里不仅有代表韩国本国文化背景的建筑,还有代表不同时代具有普遍影响的外国艺术家的形形色色设计、构图和技术的建筑。汉城不停变化的城市面貌说明韩国近几十年的发展速度以及它在西方文化与文明的潮流中为实现现代化所作的斗争。汉城犹如万花筒,把古今无数建筑师和工程师的作品展现在人们眼前。现代的高楼大厦同古老的王宫、住宅、寺院、祠堂和城门并肩而立。   19世纪下叶,当韩国开始同外国政府订条约的时候,西方建筑的影响开始显现。1900年,一位英国建筑师应朝鲜王国统治家族的邀请,在汉城市区德寿宫园内设计了一座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王家住宅。这座在1909年竣工、后来改为国立博物馆的两层楼石建筑是上世纪末、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3426wenhua0043.jpg[/IMGA][/TD][/TR][TR][TD][/COLOR][/TD][/TR]本世纪初外国人在汉城和地方上一些大城市建造的许多西式房子之一。韩国的生活在这个动荡时期经历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建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当时一些外国基于实际需要和作为象征的需要纷纷兴修房舍,建筑业便随之兴旺。那个时期留下来的建筑包括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明洞堂(1898)、文艺复兴式的韩国银行总行大楼(1912)和汉城火车站(1925)以及罗马式的汉城圣公会教堂贞洞堂(1916)和汉城市政府大楼(1925)。   西式建筑物在汉城不断出现,直到30年代。这些建筑物以其新颖的外表和少见的方便给汉城居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房屋有许多是西方建筑师和工程师建造的,特别是教堂和外国领事馆。但是,日本人随着政治势力的增长逐步把建筑业接了过去。日本人造了一些新建筑物作为办公楼、银行、学校和商业机构,它们绝大部分是典型西方式建筑,但是按照日本人的趣味作了些修改。这个殖民地时期留下来的建筑物最重要的是日本总督府,虽然韩国人对它作为重要建筑物感兴趣的程度因为它的设计与位置所包含的政治涵义而减退。这座四层的文艺复兴式花岗石建筑是一位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共营造了十年,于1926年竣工。1945年韩国解放后,它被用作中央政府办公楼,直到1983年。从1983年到1986年8月对它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完工后辟为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是韩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黑暗时期。日本进行了长时期的战争,韩国人遭受了极度的经济剥削和粗暴的政治控制。建筑活动陷于停滞,直到1950-53年的韩战结束。   在现代建筑发展初期,韩国人在参加重要建设工程工作时从西方建筑师那里学到了一些新思想、新技术。有一些年轻工程师被日本政府所雇用,少数人在取得足够的成就后自己开设公司。在这些早期开拓者中间有设计了和信百货公司大楼的朴吉龙和设计了高丽大学校主楼的朴东镇。这两位活跃于30年代初的建筑师属于韩国建筑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因为他们是以重要建筑设计而在历史上留名的首批韩国设计家。从前,韩国建筑一向靠师傅带徒弟方式传艺,木工、石工都拜技艺工匠为师学艺。在韩国,用正式学校教育教授西方建筑学概念和工程学是从1916年开始的。   在韩战结束后的建设时期,随着两位富有才华而又怀着雄心壮志的年轻建筑师从海外学成归来,韩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两位建筑师一位是从法国归国的金重业,一位是从日本归国的金寿根。他们在回国后的一些年里把韩国建筑引入了博采众长的境界。金重业设计的汉城法国大使馆和金寿根设计的自由中心(都建于60年代初)为汉城建筑环境增添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这两位艺术家都受勒科比西耶的野兽主义派影响,但是他们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韩国建筑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也一直是学术性争论至今未停的焦点。   汉城特别值得一提的建筑物包括:金重业设计的三一路大楼,它的意义在于在70年代引进了新技术;严德纹设计的世宗文化会馆;朴春鸣设计的高63层的大韩生命保险公司大楼;金寿根设计的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京东堂和奥林匹克体育场,后者表现出朝鲜时代陶瓷器的线条的影响。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09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住房建筑 [/B]   在山区和某些乡村地区常见的简单的住房有点象史前的洞穴房,楼层平面图为长方形,划分为两个房间和一个厨房。韩国历朝历代一直使用到今天的用地下烟道通烟取暖的温突(火炕)系统也是从洞穴房的火塘发展而来的。   住房的楼层平面从最初的长方形发展成为L形,然后又发展成为U形或者方形,中间为庭院。上层阶级的住房由几组彼此分开的房舍组成,一般是一组为妇女和孩子用房,一组为家里的男人和他们招待客人的用房,一组为仆人用房。这些房子全在一个围墙里。房后建有家族祭祀祖先的祠堂。最理想的是住宅正面墙外有一个莲花池,有时还建有一个亭子。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717211213.gif[/IMGA][/TD][/TR]   上层阶级住房的框架结实,装饰物很多,但是寺院和宫殿用的五彩丹青图案是禁用的。屋顶曲线优美,檐角微微上翘。有的房子的屋顶在屋檐沿边使用圆形瓦作为装饰。   低层阶级住房通常用原木建造,没有什么装饰性木工装配。屋顶一般是茅草顶。无论上层还是低层阶级平民住宅最大不能过99间。间是传统建筑的尺度名词,指四根柱子之间的空间。   上世纪将近结束时韩国向世界开放门户,西方建筑第一次传入韩国,预示一个变化迅速、风格多样化时代的到来。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16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TR][TD][TR][TD][TR][TD]音乐 [/COLOR][/TD][TD]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right.gif[/IMGA][/TD][/TR][/TD][/TR][/TD][/TR][TR][TD]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音乐 [/B] 朝鲜时代,音乐是祭祀和庆典中的重要部分。朝鲜王国初期便设立了2个专门机构负责有关音乐方面的事务和整理音乐文献。 1493年出版了一部名为《乐学轨范》的乐典。这部乐典将宫廷乐分为3类:仪式音乐、中国乐和韩国本地歌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世宗大王在位之时,器乐记谱法得到了新的发展。除宫廷音乐外,世俗音乐,诸如唐乐、乡乐等继续流行。 西方音乐最早是于1893年通过基督教的赞美诗传入韩国的。从1904年起,学校开始教授西方音乐。一种被称为“唱歌”的按照西方曲调咏唱的新型歌曲在全国流行。 由于韩国被迫向西方开放并长期受到日本的殖民主义统治,韩民族经历了激烈的变迁。韩国人民咏唱“唱歌”鼓舞了爱国热情、独立精神和促进了新的文化和教育。1919年,洪兰坡创作了歌曲《凤仙花》。 1945年光复后,韩国建立了第一个西方风格的管弦乐团——韩国交响乐团。今天,汉城和各道有近50个完整的交响乐团。 目前在国内外表演的音乐家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在音乐会上和在世界著名的音乐竞赛中获得了听众高度的赞扬。著名的演奏家中包括郑氏三姊弟:指挥家和钢琴家郑明勋、大提琴家郑明和,以及小提琴家郑京和。 在国际音乐界声名卓著的歌唱家有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申英玉和洪慧卿。她们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其它著名的舞台上扮演过歌剧中的主角。此外,她们还为世界有名的音乐企业灌制了唱片。 1997年8月,一部描写韩国君主制度末年和明成皇后的音乐剧《末代皇后》在纽约上演,受到了美国新闻界广泛的好评。这是一部叙事诗式的音乐剧,它被认为给美国人,特别是美籍韩国人,提供了一个了解韩国历史和文化的宝贵机会。 为了保存和发展韩国传统音乐和表演艺术,韩国于1951年建立了国立韩国传统表演艺术中心。1993年,韩国政府设立了韩国国立艺术大学,提供世界一流艺术教育和培养专业艺术人才。艺术大学的音乐、舞蹈学院坐落在汉城瑞草洞,其他学院则在石串洞。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17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传统音乐 [/B]   韩国音乐文化丰富多采,韩国音乐尽管受到中国的巨大影响,还是很富于特色的。日本音乐也是如此,尽管受到韩国影响。现在从一件事中可以见到显示这些影响的证据,这件事就是在韩国有叫做“唐乐”的韩国化的中国音乐,在日本有叫做“高丽乐”的日本化的韩国音乐。“唐乐”这个韩文名称的字面意思是中国唐朝的音乐。同样,“高丽乐”这个日文名称的字面意思是韩国高丽王朝的音乐。   韩国传统音乐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正乐”,一类叫“俗乐”,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3739wenhua0044.jpg[/IMGA][/TD][/TR]前者是统治阶级的音乐,后者是平民的音乐。这两大类又可以分成许多小类,从而构成整个韩国音乐。例如“正乐”有两种不同然而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关联的意思。从广义上说,这个名称是指被认为在儒家哲学方面对韩国统治阶级“合适”的优美音乐风格,在这一广泛含意之内,这个名称也是指宫廷以外社会地位高的人的合奏音乐。在这方面,三个重要名称是“雅乐”、“唐乐”和“乡乐”。“正乐”和“雅乐”在广义上可以换用,指统治阶级的音乐,包括“唐乐”、“乡乐”和儒教礼乐。从狭义上说,“雅乐”指寺庙仪式音乐,这种音乐目前只留下一个例子,这就“文庙乐”。“文庙乐”是在文庙一祭祀孔子及其弟子的神殿一演奏的音乐。唐乐是指中国唐宋两朝的世俗音乐,这种音乐在引进韩国以后变成了宫廷音乐。乡乐只是指韩国本地音乐,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寿齐天”,这是一部器乐作品,常常听到有人说它至少有1,300年历史。这比第一次编格列高利圣咏的时间还要早。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3921wenhua0045.jpg[/IMGA][/TD][/TR]   宫廷音乐是正乐的一部分,包括三种:仪式音乐、宴会音乐和军乐。仪式音乐包括儒乐和王室神殿音乐,而宴会音乐当时是气派大的宴会上的音乐。“寿齐天”是最有名的宴会音乐作品之一。   上层阶级的音乐是一种叫做“风流”的合奏音乐(属于最复杂的韩国抒情歌曲一类)、“歌曲”和韩国本地流行歌曲“时调”。“风流”是一个已不通用的古词,这个词以前的意思是一般音乐,现在的字面意思是一个身心悠闲自在的人摆脱日常事务,而有一种适于欣赏诗歌、音乐和同女友交往的和谐心情。然而在联系到韩国古典音乐用这个字眼的时候,它是指一种供贵族享受的合奏音乐。这种音乐中有一类叫做“线风流”,主要是弦乐器。第二类叫做“竹风流”,主要是管乐器。第三类是头两类的结合。“歌曲”用一种16拍专长短(节奏),或者用一种略加改变的10拍长短(节奏)。任何“歌曲”的选择都是基于“羽调”或者“界面调”调式,有时候基于两者。用来伴奏的乐器是玄鹤琴、伽耶琴、洋琴、奚琴、笛子和杖鼓。   普通人的音乐“俗乐”包括萨满教音乐、佛教音乐、民歌、叫做“农乐”的农民音乐、一种叫做“板声”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404wenhua0046.jpg[/IMGA][/TD][/TR]的剧歌和一种叫做“散调”的器乐独奏。在萨满教音乐中,叫做巫婆的受神灵启示的女萨满教士起很重要的作用。巫婆扮演的角色是充当现实世界和超自然世界之间的媒介。唱歌、跳舞和奏乐器总是少不了的。最重要的佛教音乐之一叫做“梵呗”,这是一种对佛的赞歌,今天只有少数教士演唱这种赞歌。为了提倡这种音乐,政府把“梵呗”定为国家文化瑰宝,并且正在采取措施来鼓励更多的人献身于这种艺术。   由于韩国历来是农业国,农民的生活一向对韩国的音乐史产生重大影响。农民音乐的最令人感兴趣的特点是它的叫做“十二彩”的12种不同的节奏型式,带头的是一面叫做“小金”的小锣。“俗乐”中比较富于吸引力的形式之一是“散调”,这是一种原来用各种乐器即席演奏的器乐独奏,这些乐器有伽耶琴、玄鹤琴、大令、奚琴、短箫和笛子。“板声”是韩国的另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瑰宝,可以定义为剧歌,这是本地的一种歌剧式的音乐。在这种“板声”中,“旁白”是对歌曲中间的戏剧内容的口头说明。“身手动作”是戏剧的具体动作。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17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西方古典音乐 [/B]   关于西方音乐被介绍到韩国来的时间,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流行最广的说法是:西方音乐是通过外国传教士教的赞美诗引进来的。根据这种看法,可以认为1885年着着美国传教士霍勒斯·G·安德伍德和亨利·G·阿彭译勒到达济物浦港(即今仁川)的年头--是西方音乐开始传入韩国的时间。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4123wenhua0048.jpg[/IMGA][/TD][/TR]   从那个时候起,西方的音乐开始渗入韩国的音乐文化。西方的音乐有了蓬蓬勃勃的发展,因而在本世纪初光景,亲西方的音乐观点和亲韩国的音乐观点开始发生冲突。许多人问为什么韩国人要迷恋西方音乐。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质的方面没有很大发展,但是音乐界的一些先驱的确为未来的发展播下了种子。   虽然从20世纪20年代到1945年解放韩国传统民歌构成音乐的主流,但是像洪兰坡在1919年创作的《凤仙花》那样的西方式的歌曲流行得越来越广。那个时期的一些最受欢迎的作曲家是:蔡东鲜、玄济明、李兴烈、金世炯、金东振、赵斗男和金圣泰。他们创作的歌曲中有许多仍然很流行。   1948年,郑会甲在庆祝汉城国立大学音乐学院第一班毕业典礼的音乐会上献出了他自己的一部题为第一号弦乐四重奏的作品。两年以后,玄济明创作的一部叫做“春香传”的歌剧开始演出,并受到热烈的欢迎。这部歌剧是以一个同名的传统爱情造音乐作品产生了希望,但是韩国战争(1950-1953)带来了严酷的变化,使这种趋势停了下来。   1955年,当国家开始从战争造成的破坏中恢复过来的时候,韩国音乐界接触到现代音乐创作技巧。大约在那个时候,作曲家罗运荣开始向公众献出一种以12音符制为基础的作品,其他音乐家也很快开始加入世界音乐的主流。1958年,汉城国立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成员建立了一个作曲家俱乐部,这个俱乐部起了重要作用。   像在西德定居的尹伊桑和为韩国国歌谱曲的已故的安益泰由于在作曲方面的卓越的音乐才能而蜚声世界。   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在20世纪70年代转向室内乐,他们越来越多地运用西方同代人的技巧。这个时候的重要音乐家包括郑会甲、李诚载、姜硕熙、白炳东、金荣镇、朴在烈、罗仁龙、和李荣子。以姜硕熙为中心的一批年轻的作曲家曾经在世界现代音乐协会主办的竞赛中获奖,显示了韩国在作曲方面达到的水平。   韩国的第一个交响乐团是在1945年9月成立的,它的名称是韩国交响乐团。汉城交响乐团是在1957年成立的,韩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是在1956年成立的。最近一些年在外地城市中交响乐团也有了迅速的发展。釜山、大印、仁川、光州和水原的交响乐团经常举行音乐会。韩国交响乐团(一个私人经营的乐团)在1985年举行首场音乐会。   然而由于交响乐团、合奏团和其他乐团的数目众多,在音乐会上演出的音乐质量不高。一部分原因是韩国战争使器乐家的成长中断。另一个原因是自从60年代中期以来才有学成回国的音乐家举行高质量的演出。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4216wenhua0049.jpg[/IMGA][/TD][/TR]   这里第一次演出的歌剧是1948年1月演出的威尔地的《茶花女》。40年来,许多歌剧团成立以后又解散。国立歌剧团、金慈景歌剧团和金凤壬领导的汉城歌剧团最为活跃。国立歌剧团在1965年开始建立时演出了普契尼的《波希米亚人》。金慈景歌剧团在1968年成立时演出了《茶花女》。   还演出了韩国的一些歌剧,其中包括玄济明的《春香传》、张一男的《好童王子》、金东振的《沈清传》、洪燕泽的《论介》和朴在烈的《草坟》。国内还上演了许多外国歌剧,其中包括《茶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阿伊达》、《曼侬》和《费加罗的婚礼》。   长期以来,教堂圣乐团的演唱一直是韩国的主要合唱活动。第一个专业合唱团是在1973年成立的,这就是国立合唱团。罗龙洙(韩国最有名的合唱队指挥之一)在把合唱音乐提高为艺术方面作出了贡献。汉城市立合唱团是在1978年成立的。大宇合唱团(一个私人经营的合唱团)则是在1983年成立的。   越来越多的韩国音乐家在国外音乐会上和其他场合进行演出。许多人得到外国评论家和听众最高的评价。一些人在国际比赛中得到最高奖,一些人担任象乐队指挥这样的受尊敬的职务和音乐方面的其他职务。   在这些人中有郑京和(世界上最优秀的小提琴手之一)、小提琴手姜东锡(伊丽莎白竞赛得奖者)和小提琴手金永旭(以纽约为活动基地)。在国外演奏的钢琴家包括在美国定居的韩东一、在巴黎定居的白建宇以及徐惠京和徐柱辉。男中音歌唱家崔铉洙在1990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九届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声乐组得到最高奖。他还得到柴可夫斯基奖,这是发给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最优秀的表演者的奖。在国外工作的指挥家包括被任命为法国国家巴士底歌剧团音乐指挥和主要指挥的郑明勋。   艺苑和汉城艺术高等中学是两所为有才能的青年进行艺术培训的有地位的学校。这些学校的许多毕业生到蜚声国际的音乐学院学习,包括到很有名气的朱利亚德音乐学院学习。这些学校的学生可望对韩国音乐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18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乐 器(一) [/B]   韩国有大量的乐器,现在一共有60种不同的乐器保存在国立国乐院。其中十五种已经不再使用,这或者是因为音乐的风尚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因为同宫廷有关的仪式不复存在。其余45种乐器现在都在演奏,虽然演奏的频繁程度不同。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21835319.gif[/IMGA][/TD][/TR]   以下是14种弦乐器、17种气呜乐器、13种体呜乐器和16种膜乐器中用得最多的乐器的简单介绍。 玄鹤琴   玄鹤琴同欧洲齐特琴相似,有六根用丝捻成的弦。第二、三、四根弦绷在16个固定的音品子上,用圆形琴轴定音,其他弦则绷在活动琴马上,并通过向左边式右边移动琴马定音。握在右手食指和中指之间的竹棍拨动琴弦,左手则按着琴弦,以产生微音。 伽耶琴   伽耶琴与中国琴和日本琴同属一类,是又一种韩国齐特琴。伽耶琴有12根丝弦由12个活动琴马支撑着。右食的姆指、食指和中指拨动琴弦,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则被活动琴马左边的弦。音质清细。有一种又小又狭的伽 琴叫做“散调伽耶琴”,是仿照原来的伽耶琴(叫做“法琴”)制造的,这种琴用以迅速弹拨演奏民乐和散调音乐。 牙筝   牙筝是一种用琴弓的七弦齐特琴。琴弓用连翘木制成,弓弦上面擦松香,拉弓的时候发出的琴声洪亮而圆润。这种乐器主要用于宫廷管弦乐队,以加强低音乐器的气势。 奚琴   这种二弦琴没有指板,演奏者把琴放在左膝上,用琴弓垂直地演奏。音色带有鼻音,声音非常尖。这种乐器一向见于韩国宫廷和民间音乐演奏中。 大令   大令是韩国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横笛。这种横笛有一个吹孔、一个贴有一层薄膜的孔、六个指孔和下端的五个非指孔,一共有13个孔。薄膜的震动使这种乐器有一种优美的、富于表现力的音色。在韩国的任何音乐演奏会上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乐器。 唐笛   唐笛是最小的横笛,同西方的短笛相似。音色纯净,在高音区尤其如此。这种乐器只同大令一道演奏。 笛子   笛子是一种园柱形双簧管,有一个又长又阔的双簧片和八个指孔,其中包括后姆指孔。这是重要的乐器。这种乐器一向演奏韩国宫廷音乐或民乐合奏中的主要旋律。这种乐器的声音响亮,在音色和音质方面富于特色。 太平箫   太平箫是一种园锥形木制双簧管,有八个指孔、一个金属吹口和一个杯形金属钟。这种乐器发出响亮而尖厉的声音,被用于农民的乐队音乐、传统的军乐队音乐和一些民乐。 螺角   这种海螺壳小号只发出一种深沉的声音,这种乐器完全是为了在列队进军乐中同一种叫做“喇叭”的长小号交替使用。 喇叭   喇叭是韩国唯一的金属小号。这种乐器没有指孔,只是用来发出一种持续的声音。现在这种乐器完全用于列队行进的军乐,同海螺壳小号交替使用,发出只有一个音的嗡嗡声。 短箫   短箫是一种有凹口的竹制直握小箫,有五个指孔,一个指孔在后面。音色极其纯细,因此这种乐器成了人们非常喜爱的独奏乐器。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19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乐 器(二) [/B] 拍   拍是一种钟锤形乐器,象一把折叠的扇子。这种乐器由六块木板组成,上端由一根鹿皮细绳松散地系在一起。这些木板在未系住的一端较粗。每当音乐开始的时候拍就拍击一次;每当音乐结束的时候,拍就迅速拍击三次。宫廷和仪式管弦乐队使用这种乐器。 编钟   编钟是悬挂在一个装饰得很精致的框架上的一套16个能奏出半音的黄铜钟编击乐器。钟的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但是钟壁的厚度不同,因而每个钟有不同的音高。演奏者坐在乐器后面地上,用小音槌敲钟。 编磬   编磬是一套16块“L”形的玉石板。同铜钟编击乐器对应的这种乐器自从12世纪以来在宫廷仪式中一直起一种必不可少的作用。玉石板的大小和形状也完全一样,但是厚度不同,因而每块石板的音高不同。最厚的石板发出的声音的音高最高,最薄的石板发出的声音的音高最低。 小金   小金是最小的锣,用木槌敲的这种乐器发出一种促人注意的尖声。农民乐队音乐(农乐)和萨满教音乐用这种乐器。在农民乐队音乐中,领队敲这种乐器,为其他乐师定出节奏。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21864320.gif[/IMGA][/TD][/TR] 杖鼓   杖鼓即滴漏鼓,是韩国的几乎所有形式的音乐中最常用的伴奏乐器。左边的厚皮用手掌敲,发出柔和、低沉的声音;右边的薄皮则用竹棒敲,发出响而脆的声音。为了增高或降低右边的音高,可以绷紧或放松鼓面,办法是把围绕着“V”形系带的中间皮带向右边或左边移动。 座鼓   座鼓是一种悬挂在框架上的中型圆筒鼓。这种乐器的声音加强了滴漏鼓的声音。这种乐器主要用于宫廷音乐中,为管乐队或者整个管弦乐队伴奏。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19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舞蹈 [/B] 三国时期使用的乐器共有30余种,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有玄鹤琴。玄鹤琴是高句丽人王山岳将中国晋代的七弦琴加以更改创制而成的。此外,还有由于勒传入新罗的伽亻耶国(42-562)的伽亻耶琴。伽亻耶琴共有12根弦,现在仍被用来演奏。 高丽王国初期仍沿袭新罗时代的音乐传统。但后来音乐种类增多。高丽时代的音乐共有3大类:唐乐(来自唐代中国)、乡乐和雅乐。朝鲜王国继承了一些高丽音乐,其中有一些高丽音乐仍用于现在的典礼之中,特别是用于祭祀祖先的典礼之中。 此外,高丽还继承了三国时期的舞蹈传统,但后来传入了宋代中国的宫廷和宗教舞蹈,舞蹈的种类更为丰富。 朝鲜时代后期,民间舞蹈,其中包括农家舞、萨满教舞、僧舞,与面具舞和傀儡舞都很盛行。 面具舞结合了歌唱和道白,含有萨满教的成分,因此很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表演中常有讽刺贵族的段落,从而更加博得普通百姓的喜爱。 儒教和佛教对韩国舞蹈的影响十分显着。儒教对舞蹈起了压制作用,而佛教对舞蹈的态度则较为宽容,这一点可以从优美的宫廷舞和为死者表演的很多的萨满教舞中看得出来。 在日本殖民主义统治和20世纪60至70年代韩国迅速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期间,大批的传统舞蹈日趋消亡。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想到要复兴被长期遗忘的传统舞蹈。在56个原有的宫廷舞蹈中,今天为人所熟知的只有很少的几个。其中包括新罗的处容舞(一种面具舞)、高丽的鹤舞,以及朝鲜的夜莺舞。由于这些舞蹈都是不朽的作品,已被韩国政府指定为“无形的文化瑰宝”,专业表演艺术家也被授予“活的文化财产”的称号。这一称号是给予那些精通传统艺术和工艺的大师的最高荣誉。 韩国现代舞蹈的发展主要归功于活跃在日本殖民主义统治期间的现代舞蹈先驱赵泽元和崔承喜。光复后,韩国于1950年建立了汉城芭蕾舞团,这是第一个演出芭蕾舞和现代舞的团体。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20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传统舞蹈(一) [/B]   韩国的六种传统舞蹈包括萨满教、佛教和儒教仪式、宫廷娱乐、乡村或民间舞蹈和假面舞剧。韩国舞蹈的特有动作是:用脚跟行走和在脚跟上转动;身体下蹲以后轻柔地抬起;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4321wenhua0050.jpg[/IMGA][/TD][/TR]从臀部向上微微抖动;肩部颤动;动作干净利落,并善于临时发挥。韩国舞蹈中的最富于特色的动作是身体的一部分悬空,身体在一只脚上保持平衡,另一条空着的腿伸直,同时肩膀上下颤动。这显示一种强烈的心醉神迷的意识。所有种类的舞蹈都充分显示心醉神迷意识--不仅萨满教和农民的民间舞蹈,而且连极其隆重的、有限的宫廷舞蹈也有肩膀颤动的动作。   像一般亚洲舞蹈一样,韩国舞蹈的表现形式不同于西方舞蹈。西方舞蹈表现舞蹈家的个性、性征和躯体。韩国舞蹈家不带个人感情色彩,抑制性征。西方舞蹈家喜欢使全场瞩目于自己,利用光、声谐和统一感和力度变化,而韩国舞蹈家对身体的特技动作的外部表现不感兴趣,只喜欢表现高度抽象的喜悦。韩国舞蹈家的身体隐藏在带有长袖的宽大的丝绸衣服里,成了生活在一个纯净、抽象的世界上的某种花或鸟的形象,反映了几千年来周围文化的影响。   舞蹈就其起源来说,具有神圣、神奇和仪式的性质。韩国的仪式形式有三种,这就是萨满教、佛教和儒教,其中萨满教是最发达的,并且渗入其他所有仪式形式中。在儒教中,舞蹈是最少的,仪式就是一切。在成均馆大学,学生们每年两次举行纪念孔子和另外几位中国和韩国学者的活动,一次是在阴历9月2日孔子诞辰,一次是在阴历3月21日,他们每八人站成一排,一共站成八排,有节奏地向左边、向右边和向中间鞠躬。在第一部分活动中,他们一只手里拿着长笛,另一只手里拿着龙头杖。在第二部分活动中,他们用木槌敲木盾。高低成排的硬玉石磬和黄铜钟是古老的伴奏乐器的一部分,恭敬、缓慢的鞠躬、诵诗的仪式和用“神酒”进行的祭奠就是在这些乐器的伴奏声是进行的。没有人会轻率地在中间的过道上行走,这个过道是空出来迎接神灵的。现在中国已没有这种仪式。只有韩国才保持这种庆祝活动。   在5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参加在宗庙(王室家族祠堂)举行的隆重仪式,纪念朝鲜王朝的20位国王和王后的时候,表演韩国政府定为第一号国家无形文化财产的歌舞。宫廷要人在20个单独的神位前面主持宗教仪式,场面非常壮观。世宗创作的特殊音乐使用形状相同而厚度不同的玉石磬、钟和其他古老的乐器,这种音乐的音质比儒教仪式音乐圆润而洪亮。佾舞(行列舞)比较精致一些,也是每八个学生站成一排,一共八排,穿着有紫色衬里的大红袍,戴着侍臣帽。除了一再朝着神位、西方和东方鞠躬以外,他们还把手臂或前臂围成圆圈,一条腿屈膝,另一条腿从地上抬起三次。这是在1114年从中国宋朝引进韩国的。在看了这种慢动作的表演以后,人们不禁对祖先的神灵肃然起敬。   儒教对舞蹈的影响主要是起压制作用,但是态度比较宽容的佛教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一些最优美的宫廷舞蹈和许多萨满教仪式、特别是纪念死者的仪式足以说明这一点。   韩国的宫廷舞蹈有古老的根源。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宫廷芭蕾舞在意大利出现以前四百年,在高丽时代中期(11世纪),宫廷女演员创造了精致的富于诗意的场面。这种宫廷舞以吟唱诗句作为前奏曲和后奏曲,有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华丽的服装和特殊的音乐。例如在有32个少女参加的船舞中,有六个人划船,两个儿童坐在船上。在抛锚以后,船就转圈子,四个舞蹈演员拉绳子。多达200个演员按照高度程式化的样式分成小组,参加春他壮观的王室文娱活动。有些舞蹈可以追溯到新罗王国宪康王统治时期(在位期876-86),例如处容舞或东海龙舞,显示了同中国唐朝在音乐和舞蹈方面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   唐朝宫廷非常珍视韩国艺术。古典保留节目中有三种高句丽舞蹈,其中两种由于得到诗人颂扬而名垂千古。李白曾经(在一首题为《高句丽》的诗中)写道: 金花折风帽, 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 似鸟东海来。 这种舞蹈在中国演出的时候,李白诗句的歌唱声随着舞姿在空气中回荡。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20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传统舞蹈(二) [/B]   韩国艺术家远不止是中日之间的被动的中介,或者把中国艺术传给日本的文化传播者,他们创造了很多最优秀的音乐,以及两国现有的许多舞蹈形式。日本在艺术上受惠于韩国的程度极大。早在公元285年,韩国艺术家就引进了开日本音乐的先河的音乐。在公元548年,更多的音乐家被派往日本。在百济王国时期,从唐朝宫廷回来的韩国味摩之在公元612年把中国的假面喜剧哑剧引入日本。这种戏剧叫做“伎乐”,在奈良的朝廷中很受欢迎,历久不衰。   处容舞即东海龙舞是韩国的一种非凡的古典舞蹈。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4836wenhua0051.jpg[/IMGA][/TD][/TR]这种舞蹈原来是一种独舞,后来成为一种双人舞,到朝鲜时代初期成了一种四人舞。这种舞是在新年以前在宫廷表演的,为的是祛除一切邪恶。演员们表演独舞连续动作,每一个人都戴一个棕色假面具,分别穿蓝、白、红、黑、黄色服装,代表五个方向即四个方位基点(北、南、东、西)和中心。接着每个人同站在中心的人在一起跳双人舞,大家一同转动。音乐是一种萨满教歌。面具可能同西藏有联系,使用白色长袖的做法可能来自中国。   韩国宫廷舞蹈的名称展示了花鸟的形象:《美人摘牡丹》、《有凤来仪》、《夜莺》和《鹤舞》。今天剑舞是一种只由女人表演的武器舞蹈,这种舞蹈并不卖弄剑术,只是表演逗人乐的击剑动作。这些优雅的形象像在《抛球舞》中一样反映了复杂而细致的情趣,这种情趣中还带有宁静的幽默。在《抛球舞》,两队妇女竞相把木球抛进用花装饰的球门的洞里。抛进的人得到一朵牡丹花。抛不进的人被一个“涂抹女郎”在一边脸上涂上一条黑线。投球和奖罚都是用流畅的、有节奏的动作表现的,在整个活动之前都可以见到手持旗子的导引,始曲和终曲都是由这些人唱的。   古典的《夜莺舞》需要最熟练的技巧,因为这种舞是在最小的空间以最慢的速度表演的。人们感兴趣的主要是那种连续地用力挥动彩虹带一样翩翩飘动的长袖的动作。   在1418年登位的伟大的朝鲜王朝国王世宗既爱好文学、天文学和美艺术,也同样爱好音乐和舞蹈。他把音乐和舞蹈分成三部分,并改变宫廷乐师和舞蹈演员的服装。他的孙子成宗命人撰写关于韩国音乐和舞蹈的集大成的书籍《乐学轨范》,这部书描述了在再现这些古老的艺术作品方面仍然采用的舞蹈动作、服装、道具、程式和乐器。   韩国很幸运,能有这些昔日流传下来的瑰宝,并且有国立国乐院的能把这些瑰宝重新展现出来的艺术家。早期的记载表明,高贵的宫廷青年“花郎”(新罗的青年精英组织)的出现早于宫廷女舞蹈演员。有一个时候,男青年组织成员只为国王及其大臣跳舞,而女舞蹈演员只为王后及其宫廷跳舞。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4951wenhua0047.jpg[/IMGA][/TD][/TR]   在宫廷舞蹈《鹤舞》中,舞台后部展现两朵莲花花蕾,两个舞蹈演员扮成两只大鹤,随着舞蹈情节的展开,这两只大鹤用它们的长喙啄莲花花蕾,接着花瓣展开、儿童舞蹈演员出现。一种类似的舞蹈有同样的从莲花花蕾中出来的儿童,以及作为鸟主角的两只大鹤。牡丹花和莲花当然是来源于佛教的象征。   在国立国乐院受训和露面的宫廷舞蹈保留节目的表演者,穿着有小金花冠和闪闪发光的垂饰的华丽服装,展示优美的舞姿。领口开得很高,宽大的裙子系在平平的胸部,手藏在拖在地上的象征虹带一样的长袖里。穿长袜的腿和鞋头上翘的韩国轻便舞鞋很少露出--只是在裙子偶而从脚裸边上摆动开来的时候才露出。这是不带个人特点、性色彩淡的形象,与其说是像人,还不如说是像花。技巧是那样熟练,体态是那样匀称,舞姿是那样安祥而优美,从胸部到肩部总是那样有节奏地振动,而把手臂伸开,这一切都是模仿鸟不费力气地展翅飞翔,这是一种把艺术隐藏起来的艺术。   最富于宽容精神的宗教佛教是在公元372年从印度通过中国传到韩国的。新罗和尚真鉴国师曾经在唐代中国学习被称为《梵呗》的佛教念唱,他在公元830年回到韩国,带回了这种音乐和同这种音乐有关的四种舞蹈。这些舞蹈在寺庙中为结婚的和尚举行的某些仪式上可以见到。头三种称为“作法”(意为制订法律),是为了“祈求佛祖允许死者的灵魂进入极乐世界”。   蝴蝶舞宁静、优美,是由尼姑表演的。婆罗舞(钹舞)是由两个或四个和尚表演的,需要演员力气大,并且灵活,因为必须使又大又重的铜钹在头上面和后面有节奏地摆动。法鼓舞独舞要求演员用两根棍棒敲打寺庙大钟。自从1950年以来,世俗型舞蹈几乎运用特技动作:先是身体迅速转动180度,接着上体从向后仰以手触地的姿势转动360度。同时舞蹈演员一面击鼓,一面带着心醉神迷的神情有节奏地摆动。   第四种佛教舞蹈也叫法鼓舞,是一种扣人心弦的独舞,演员用两根棍棒,但是鼓比佛教的最大的鼓小得多。在这种舞蹈开始的时候,棍棒富于戏剧性地在鼓的边缘滚动,并祈求神灵保佑,然后逐渐发展到高潮--热情奔放地擂鼓。   现在表演这种舞蹈的演员有五人、九人或者多达12人,这种舞蹈已经广为流传,同寺庙和宗教上的含义完全没有关系。许多小鼓各自放在一个架子上,击鼓者的节奏异常熟练,加上特技动作,因而产生一种轰动效应。因此佛教为专业艺术舞台贡献了给人深刻印象的舞蹈。现在这种舞蹈是由化妆得美丽动人的女郎表演的,是一种世俗的、装饰性的舞蹈,通常是大多数舞蹈表演的高潮。关于“僧舞”这样一种舞蹈,有时候有一种富于戏剧性的传说。据现在10世纪,有一个以诗、音乐、舞蹈和使人神魂颠倒的美色闻名的妓生决心引诱一个守身如玉的和尚。于是她到他的寺庙去,穿上僧尼穿的长袍,戴上帽子,表演用两根棍棒擂鼓和扣人心弦的动作,最后把衣服完全脱掉。可怜的和尚经受不住诱惑,终于屈服了。在一个熟练的表演者的舞姿中,舞蹈演员的色情力量与同象征着佛教教规的鼓的冲突之间的紧张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20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传统舞蹈(三) [/B]   虽然国王、王子、廷臣和专业人员都在宫廷里跳舞,和尚在寺庙里跳舞,但是从历史角度看,最古老的舞蹈之一是在户外使劲跳的农民舞。作为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表现出一种惊人的精力和有节奏的气势。在一队男人和男孩前面,有一个举着一根旗杆,顶上插着雉鸡毛(鬼或者神灵的象征),以及写有“农事为立国之本”字样的条幅。舞蹈演员的帽子上装饰着受到佛教影响的大纸花球。他手里拿着鼓、锣、一件发出尖厉的响声的簧乐器和好几面用两种竹棍敲的杖鼓(双筒鼓)。他们跟着领头人跑、跳、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始终劲头十足。每一个人轮流拿着自己的那一种乐器表演独舞。他们一道绕圈子,当小男孩不停地转动头,使系在他们帽顶上的特制转体上的白绸带呈现长长的奇怪的螺旋形的时候,舞蹈达到了高潮。他们时而站立,时而躺下,在空中飘动的绸带的抛物线造成了一种愉快的结局。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5027wenhua0052.jpg[/IMGA][/TD][/TR]   今天农民舞这种典型的男性舞蹈是由男子和女子一道表演的,但是转圈子的“江江水月来”舞纯粹是女性舞蹈。这种舞蹈是在阴历一月和八月满月的时候由一大群女孩在她们自己的独唱和合唱声中表演的。舞蹈开始的时候动作很慢,先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转,接着是按照逆时针方向转,然后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直到在心醉神迷之中达到高潮。   虽然农民舞中可能有人戴僧帽式的帽子,但是这种舞蹈更多地是一种同萨满教有关系的仪式。在乡村中,成群的演员挨家挨户地表演一种萨满教巫舞(驱邪舞),他们的热情奔放的旋律和震耳欲聋的喧嚣声足以赶走邪恶的神灵,迎来善良的神灵。   民间舞蹈这个词语必须理解为意味着代表韩国人民(除了宫廷以外)的传统的任何舞蹈。佛教形式同萨满教形式的相互溶合、萨满教仪式同佛教仪式的相互溶合,加上一切都略微带有一些佛教色彩棗这应当被视为正常的,因为韩国富于所有这三种古老的传统。   在早期,仪式--舞蹈--戏剧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实体,它把人同比人更大的力量联系起来。面具是神圣的,必不可少的,为多种目的所必需的--既有魔术方面的,又有实际方面的,后来还有艺术方面的。传统舞蹈和戏剧专家杜铉博士曾经指出,三世纪的几部落曾经为虎举行一种宗教仪式(虎是山神),虎舞一直表演到朝鲜王国末期。在至今存在的十种不同的假面舞中,有一种是狮子舞,是由两个舞蹈演员合穿一件衣服表演的。作为佛的化身的狮子原来显得咄咄逼人,有把怀人吃掉之势,但是现在腐化堕落的和尚用舞蹈招待他,使他感到满意。韩国的狮子有一种独特的轻松的样子,身上有一层粗毛皮,有时候还加上一双靠弹簧作用晃动的突出的暴眼。还有一只猴子模仿其他人的动作。   在高丽时代(918-1392),原来由一个舞蹈演员表演的诗剧的萌芽发展成了在岁末的仪式上演出的宏伟的舞剧。五个戏剧逐渐组成一个整体。这些有古代渊源的田园剧-喜剧--讽刺闹剧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都有为神举行的仪式。在中间穿插的片断中,戴假面具的萨满教徒、和尚、农民、妻子、妓生、妾、两班(贵族)和仆人棗整个封建社会在不同年龄、性别和阶级之间的不可避免的冲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哑剧、喜剧对话、时断时续的歌舞、以及假面具的不寻常的程式化--这一切都有助于造成一种强烈的印象。   在一个场面中,一个产婆帮助接生一个婴儿。母亲抛弃了这个婴儿,父亲为这个婴儿进行告诫性的讲道。堕落好色的和尚,不是很聪明的两班、互相争吵的丈夫和妻妾引起了最诙谐的评论。   最初节奏很慢,是缓慢的六拍子。后来变成较快的十二拍子,具有与农民舞相同的原始的活力和力量。也像农民舞一样,双膝低屈上跳,一条腿用力扬起,使长袖在空中飘动。男演员抖动臀部以上的身体部位,晃动肩膀,头部前伸,向前迈步,用双脚或者单脚起劲地跳。   韩国假面具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这种假面具又是最后形成日本“能乐”假面具的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其中两种假面具同较早的伎乐(假面喜剧哑剧)的假面具有关系,一种是河回剧的带有活动下巴的男子假面具,一种是“新娘”假面具,这是一种模式色彩很浓的女子假面具,发辫盘在一边。伎乐假面具是用泡桐木制的,盖住整个头部。韩国假面具是用木头或者葫芦制的,有时候是用纸或兽皮制的,只盖着脸,演员先戴上一块黑布遮盖头的背部、两边和颈部。   像古代的处容舞一样,服装的颜色代表五个方向:蓝代表东,红代表南,白代表西,黑代表北,黄代表中。因此象征夏季战胜冬季的是:戴黑色假面具的老和尚被年轻的红脸纨裤子弟打败,或者黑脸的年老的第一个妻子被白脸的年轻的妾打败。带有喜剧色彩的是:年轻的女子的毕加索式的歪鼻子和一边脸上的傻笑;年老的贵族的贴上白皮毛的小眉毛和胡须;面目可憎的老太婆的带有红白两色圆花纹的黑脸;“疡肿和尚”脸上的肿块和凸起线条,这种形象用于描绘背叛神圣誓言的叛教者、引诱妇女的狡猾的坏蛋是合适的。   观看假面舞剧的最好的地方是乡间,在那里,演员先列队走过村庄的街道,在每一个人家前面停留一下要求祝福。接着他们把假面具戴在头顶上,列队沿着稻田田埂走到背后是大山的开阔的山脚地带,这种原始的戏剧队伍,简直像是欧洲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来自京畿道杨州郡维杨里的假面舞剧团保持着浓厚的传统色彩,这个剧团已被命名为韩国文化瑰宝。他们在佛祖诞辰、秋夕节(中秋节)和其他节日表演。演员多半是男子,多年来他们一直在这样做,他们的风格既权威,又从容自在。   良好的表演取决于演员的即席表演能力,他们相互戏谑,使观众回答问题,大声发表意见,有节奏地鼓掌,有时候还一道唱歌曲中的带有讽刺意味的叠歌。演出结束的时候,剧场一片欢腾,大多数观众都离座涌入有空的地方,每个人都和着尖厉的小号声以粗犷有力的舞剧方式跳起舞来。在最后的仪式中,杨州假面具被付之一炬,这又一次证明这种表现形式已经不止是普通的娱乐。假面具被认为是神圣的,在每次演出以前,都必须重新制作假面具。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21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现代舞蹈 [/B]   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韩国舞蹈界几乎没有机会熟悉西方的舞蹈传统。然而在1921年,发生了一件对希望了解现代派舞蹈的韩国舞蹈家非常重要的事情。住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一批韩国学生回到自己的故国,在汉城和元山(今北韩东海岸港口城市)表演欧洲古典音乐和舞蹈。由11名大中学生组成的韩国学生乐团使韩国观众第一次有机会见到西方世界的舞蹈。在节目单上有一些哥萨克、匈牙利和西班牙民间舞蹈以及古典音乐和芭蕾舞节目。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51212arc.jpg[/IMGA][/TD][/TR]   现代韩国舞蹈史上的一个更重要的事件是在第二年发生的。曾经在伊莎多拉·邓肯指导下学习的日本现代舞蹈的先驱石井漠在1922年访问汉城,表演他的《舞诗》。他的表演在韩国观众中间、特别是在希望有机会欣赏当时的新舞蹈的青年学生中间引起轰动。石井在汉城的表演的影响很大,一些年青的舞蹈学生立即动身到东京跟这位有名的日本大师学习。在这些人中间有赵泽元和崔承喜女士,后来他们对韩国现代舞蹈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个现代舞蹈运动的萌芽时期的另外一个值得纪念的艺术家是裴九子。裴女士组织了她自己的舞蹈团,并且在利用韩国民间题材和舞台背景创造芭蕾舞作品方面进行实验,并且在1929年在汉城开设了一个舞蹈排练房。然而直到1939年俄国女芭蕾舞演员叶利安娜·帕夫洛娃访问汉城进行演出的时候,韩国的舞蹈爱好者才有机会欣赏达到国际标准的古典芭蕾舞。   大约在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对西方舞蹈发生兴趣,他们同时对包括文学、哲学、音乐和美艺术在内的西方艺术和各种人文学科感兴趣。他们发现西方舞蹈同他们自己的舞蹈传统一样适合韩国人的审美标准,尽管两者的发展背景和表现方法不同。可以证明这种对西方舞蹈越来越感兴趣的现象的证据是,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到日本运河学习。许多跟石井学习,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他对韩国舞蹈的影响自然很大。   大约在这个时候在日本学习的所有舞蹈演员中,在发展新舞蹈形式方面起的作用最大的是赵泽元和崔承喜。为了创造自己的舞蹈表现形式,他们两人都努力把他们在日本学到的西方现代舞蹈技巧和他们从韩国传统舞蹈中吸取的精神主题结合起来。这两位艺术家都创造了一些非常富于创造性的舞蹈作品。他们把韩国人的感情中固有的隐约可见的奔放激情和韩国民间故事的本地气氛同从西方当代舞蹈中移植过来的新鲜的舞台风格成功地结合起来。1937年,崔承喜在当时闻名于全世界的表演艺术经理所罗门·胡鲁克主持下访问美国、拉丁美洲和欧洲。她在这次访问中举行了一百多场演出,演出一直进行到1939年,在观众和评论家中间博得良好反应。   从1945年韩国从日本殖民统治下得到解放的时候起,一切领域的艺术家在他们的创造活动中享受的自由增加了。然而舞蹈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动力,使他们能够从他们在殖民时期的最后一些年遭受的停滞中恢复过来。随后若干年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困难破坏了许多艺术家想使艺术在得到解放的祖国繁荣发展的希望。   在从解放到1950年韩国战争爆发这段时期中进行比较引人注目的活动的舞蹈团中有韩东仁领导的汉城芭蕾舞团。尽管遇到种种困难,这个舞蹈团还是继续努力演出。它的保留剧目包括象“仙女们”这样的受欢迎的古典剧目和它自己创造的受韩国古代民间故事启发的作品。   著名男舞蹈家林圣男在日本学习芭蕾舞后于1956年回国。他随后不久在汉城建立一个排练房,并且自己组织了一个表演团体。他既是一位著名的舞剧编导,又是教师和历来缺乏男舞蹈演员的韩国芭蕾舞界的扮演主角的舞蹈演员。在1973年成立国立芭蕾舞团的时候,他被任命为该团团长。国立芭蕾舞团在他领导下不断发展,并扩大它的保留剧目,现在它的保留剧目包括《天鹅湖》、《胡桃夹子》、《葛佩莉亚》和《苏丹新娘山鲁佐德》以及根据象《裴裨将传》这样的流行的韩国传奇和故事新创作的作品。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5153841xiandai.jpg[/IMGA][/TD][/TR]   在人们兴趣多种多样和电子媒介使人们容易接触到大众文化的这个现代时代,韩国芭蕾舞不得不象其他许多国家的芭蕾舞一样接受一种观众有限的次要艺术的地位。国立芭蕾舞团努力提高自己演出作品的艺术水平,并且扩大和改进自己的保留节目,以增加对公众的吸引力。1984年成立的一个私人专业表演团体--环球芭蕾舞团--帮助当地的芭蕾舞团活跃起来。这个舞蹈团雇用美国舞蹈教师,聘请外国演员、多半是担任男主角的舞蹈演员来一道表演。环球芭蕾舞团在1985年访问了东南亚。   现代韩国舞蹈的另一个主要潮流是一批比较富于创新精神的艺术家领导的。梨花女子大学的著名舞蹈家和教授陆完善采用了马莎·格雷厄姆的技巧。她的现代舞剧“耶酥基督超级明星”获得很大的成功。她是这部舞蹈作品的主要舞剧编导和主要演员,这部作品在韩国许多城市上演了许多年。   洪信子女士是韩国当代舞蹈界的另一位著名艺术家。她先前曾在汉城淑明女子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在1963年到美国学习先锋派舞蹈。她试图运用当代西方舞蹈技巧表现韩国的唯灵论思想。   另外许多舞蹈家把韩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有价值的灵感来源加以探讨。不仅在汉城而且还在外地的大城市组织了许多小舞蹈团。许多人试图重新发现韩国的本国舞蹈文化,并把这种文化转变成现代舞蹈表现形式,以便有效地打动韩国的观众以及全世界的观众。金梅子女士领导的创舞会是奉行这种实验主义方针的最活跃的舞蹈团之一。半官方的韩国文化艺术基金会主持的韩国舞蹈节鼓励这些小的私人团体的活动,向它们提供每年联合演出的舞台。   现代韩国舞蹈里的另一个运动是保持传统的韩国舞蹈的原来风格的艺术家们发动的。然而他们常常重新安排表演的程式,以适应现代舞台。鉴于传统的韩国舞蹈的性质,这样做是必要的。传统的韩国舞蹈或者是作为供贵族欣赏的一种沙龙艺术流传下来,或者是作为村民的群体仪式流传下来的。金白峰和姜善泳是在这方面出类拔萃的重要舞蹈家之列。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21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TR][TD][TR][TD][TR][TD]戏剧电影 [/COLOR][/TD][TD]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right.gif[/IMGA][/TD][/TR][/TD][/TR][/TD][/TR][TR][TD]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戏剧 [/B] 韩国戏剧起源于史前的宗教仪式,音乐和舞蹈在所有的传统戏剧表演中起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一种被称之为假面舞的面具舞是这类古典戏剧形式的典型范例。面具舞融舞蹈、歌唱和道白为一体,时而穿插讽刺幽默。面具舞的风格、道白和服装各地稍有不同,直到20世纪初一直受到乡村群众的普遍喜爱。 流浪艺人表演的以长篇叙事民歌形式的说唱,以及木偶戏也吸引了大批观众。萨满教祭祀仪式也是群众喜爱的一种戏剧形式。上述这类活动今天在韩国仍可见到,但不经常。 韩国有一些剧场供各种表演艺术于同一地点演出,位于汉城中部的贞洞剧院便是其中之一。贞洞剧院上演传统表演艺术中的戏剧和音乐等等。 与面具舞和其它传统剧种完全不同的“新剧”(新派戏剧)于1902年12月在韩国首次演出。但新剧在一家西方式的剧院于1908年在汉城开幕之后才开始在韩国牢牢地扎根。这家剧院名叫圆觉社剧院,于1909年停业。 留日归来的学生成立了革新团和文秀星剧团,并上演了新剧。新剧乃是同旧剧或日本的歌舞伎相反的戏剧。新剧最初以政治和军事为题材,其后内容多样化,有侦探故事、肥皂剧和悲剧等。 当新剧被认为是一种短暂的时尚之时,一些团结在圆觉社周围的艺术家们促成了一次真正的戏剧浪潮,从而拉开了现代剧的幕布。1922年,一群戏剧界人士组成了“土月会”,领导了韩国的戏剧运动,演出了87场。现代剧直到20 世纪30年代仍受欢迎,但在20 世纪40和50年代期间,由于社会政治动乱,逐渐衰落,在其后的10年中,因电影的兴盛和电视的出现,而进一步衰落。 20世纪70年代,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开始研究并采用诸如面具舞剧、萨满教祭祀礼仪、合唱剧等传统戏剧的体裁和主题。韩国文艺基金会每年举办戏剧节以鼓励各地的戏剧演出。目前,有一大批剧团常年进行演出活动,演出从喜剧到历史叙事诗剧等各种不同的戏剧,在汉城闹市中大学路上的小剧院中演出,有些演出十分成功,并延长演出期。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22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早期的戏剧 [/B]    韩国戏剧来源于史前时代的宗教仪式。新罗时代(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的用音乐伴奏的显然简单的舞蹈动作发展成为一种叫做“处容”的戏剧。“处容”不是今天人们理解的严格意义上戏剧,尽管它含有戏剧的因素,因为它是按照一个主人公的明确的故事发展的。它是一系列的戏剧性舞蹈,而不是实际的戏剧。除了“处容”以外,还有另外几种供王室和民众欣赏的戏剧,但是它们主要也是侧重有音乐伴奏的舞蹈动作,因而不成其为真正的戏剧。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218205321.gif[/IMGA][/TD][/TR]   在韩国的各种古典戏剧中,有音乐伴奏的舞蹈一向是重要的,不管它们的正式名称是舞蹈还是戏剧。高丽时代(918-1392)的山台剧包含的明确的戏剧万分比“处容”多。这种戏剧是由戴假面具的演员按照一个有故事情节、有时还有台词的剧本在舞台上表演的。山台剧在朝鲜王朝时代(1392-1910)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那时演出山台剧成了朝廷的正式庆祝活动之一。最后这种剧失去王室的宠爱,而成为平民的娱乐。这种最有代表性的韩国古典戏剧在民间广为流传,韩国农业社会的受压迫的群众在一种嘲笑特权阶级--佛教僧侣和两班贵族--的诙谐、带讽刺的假面剧中得到安慰。 除了上面所说的表演以外,还有另外一些民众喜欢的戏剧形式,例如木偶剧、杂技丑角表演、五广大、别神(驱邪)(具有一种萨满教仪式性质)、和凤山假面舞。随着在20世纪初引入西方文化,所有这些古典娱乐都衰落了。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22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木偶剧 [/B]    如果不说几句关于木偶剧的话,对韩国戏剧的描述就是不完全的。从中国古典书籍中提到这个问题的一些话看来,人们相信木偶剧是从三国时代开始的时候表演的。看来木偶剧的保留剧目很多,但是只有三种剧流传了下来。关于其余的剧目的情况,得不到任何材料。 在这三种剧中,两种没有资格被称为戏剧,因为它们只是在音乐伴奏下操纵木偶,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5229wenhua0054.jpg[/IMGA][/TD][/TR]既没有剧本,也没有故事。第三种剧叫做“傀儡”剧,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戏剧。它的脉络清楚的情节并有一批固定的演员。随着现代情趣的巨大变化,它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但是它有时候仍然在村里的市场上演出。这是韩国演员嘲笑古代韩国的领导阶级的一个典型例子。   “傀儡”剧是由六七个成员组成的巡回剧团演出的,其中三个人通常是乐师。剧中人是主人公朴佥知、他的妻子--“傀儡”、他的妾、他的弟弟、两个年轻的萨满教女巫师、一个侄子、四个和尚、平安道知事、知事的男管家、一个猎人和一个农奴。演员中有乐师,他们是村民。这个剧有八场,每一场都是相对独立的,因而整个剧显得不协调。   在喧闹的鼓声中拉开幕布的时候,主人公朴佥知开始漫游全国各地的景点。天黑的时候,他到村里的一个小客栈过夜。吃晚饭的时候,他听到外面有吵闹声,于是出去看个究竟。原来是有几个人正在情绪激动地赌博,在激动兴奋之下用脚跺地。在主人公的耳朵里,这是音乐,于是他开始兴高采烈的跳舞,唱起一首歌颂八个道的自然美景和歌曲。   在第二幕开始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和尚同两个年轻的萨满教女巫师跳舞。朴佥参加进来,但是在尽情欢乐以后,他懊恼地发现他想诱奸的两个萨满教女巫师是他自己的侄女。主人公请求和尚停止舞蹈,但是和尚不理睬他的请求,于是他把在村里掌权的他的侄子找来,他的侄子使一切都停了下来。   第三幕说的是一个凶狠、饥肠辘辘的怪物吞食停落在稻田里的每一只鸟。在主人公观看这些不幸的鸟的时候,这个怪物向他扑来。他的侄子前来救助。他同这个怪物进行长时间的猛烈搏斗,此时有很多喧闹的音乐伴奏。最后这个怪物终于被杀死。   在第四幕中主人公寻找他的失踪的妻子“傀儡”,但是没有找到。他终于不再寻找,而同他的妾调情,这时候他的妻子出现了。这两个女人吵起架来,直到主人公同意在她们之间平分他的财产以后,争吵才停止。在分配中妾得到家里的全部有价值的财产,留给妻子的只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泪流满面的“傀儡”做了许多戏剧性的动作,来表示她的伤心和怨恨,但是最后她离开了舞台,她的目的地是钻石山深处的一坐佛教寺庙,打算在那里当尼姑。   在第五幕中,主人公被他的妾抛弃,根据村民们的一致劝告,他动身去寻找他的妻子。   第六幕说的是平安道知事来到道的首府,并且立即去打雉鸡。   在第七幕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为道知事的母亲送葬的行列。知事没有显出哀悼的样子,而且似乎很高兴看到她死,这引起村民们很大愤慨。抬棺材的人突然腿痛,放下棺材,于是送葬的行列停了下来。这一次又是主人公的侄子挽回局面,他赤裸着上身,健壮的肌肉露出来,轻而易举地把棺材举了起来。   在最后一幕中,在一座圣山上建造起一座佛教寺庙,来安慰知事的死去的母亲的亡灵,举行49天的祈祷。   这种剧的舞台搭在村里能够容纳下观众的任何广场上。竖起四根柱子,圈出大约两平方米的一块地。在柱子周围拉起幕布,遮住演木偶剧的人,不让观众看到。   木偶是用木头雕刻成的,穿上适当的衣服,有些木偶按照角色的需要留长胡须。木偶的身高不一样,从49厘米到90厘米不等。木偶剧是在晚间演出的,舞台的照明来自燃烧系在棍棒顶端的浸在油里的布。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0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假面剧 [/B]   关于假面剧的最早的可靠记载见于《三国史记》,据该书说在九世纪的统一新罗时代有三种木偶剧演出。《高丽史》表明在高丽时代木偶剧继续上演,该书提到在高宗31年(1244年)上演的剧种中有假面剧。在朝鲜王国时代曾经设立一个专门管假面剧演出的官职,因此假面剧有了很大发展,演出假面剧成为朝廷的一种正式活动。然而在1634年,这个官职被取消,假面剧只得转向平民。 假面剧分成四类,其中三类是按照演出的地点命名的。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218253022.gif[/IMGA][/TD][/TR] 山台假面剧   在四种假面剧中,最有名的是山台剧。山台剧是按照王室主管假面剧的官职名称命名的。山台剧有10幕,13场,都是按照每一幕和每一场中的主角命名的。例如第一幕是“长老”。第二幕是“麻子和尚”。第三幕是“黑脸和尚”。第四幕是“干眼和尚”,如此等等。象“傀儡”木偶剧一样,山台剧的内容也是典型的两班及其妻妾的三角关系。山台剧讽刺朝鲜王朝的贵族,嘲讽叛教的和尚。   山台剧全是由男演员演的,这些演员在传统的韩国鼓、弦乐器和官乐器伴奏下表演和舞蹈,这些乐器奏出根据民歌、佛教诵经、萨满教祈祷等编的调子。山台剧也有一个木偶和一套24副假面具,每个演员戴一副假面具。山台剧是在村里广场上的临时搭起的露天舞台上演出的,演出的时间是节假日,例如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或者萨满教祈雨的日子。这种剧从日落后开始演出,一直继续到深夜。   这种独特的韩国戏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民众的的支持。只是在京畿道杨州一个村子的一个剧团还演出这种剧。在大约90年前曾经在汉城组织一个剧团,成为近代韩国山台剧的唯一正宗表演者,但是在50年后,这个剧团解散了。在政府支持下,这种剧得到了恢复,并被定为国家的一种无形文化财产。 海西假面剧   海西假面剧也是在端午节演出的,演出地点是北方黄海道海州地区。它的起源无法考证,不过据信是在差不多与山台剧同一时候创造的。这是一种七幕剧。角色随着演出地点而略有不同,但是总的角色同傀儡剧和山台剧差不多一样。 河回假面剧   庆尚北道河回地区的河回剧是在阴历正月初二村里过节的时候演出的。据村里的老人说,这种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多年以前。   前两种假面剧是为了公众的娱乐而演出的。与这种情况不同,河回剧的目的是安抚两个去世妇女的灵魂,据信这两个妇女拥有影响这个村庄的潜在的魔力。这种假面剧是这个村庄为祛除邪怪而举行的仪式的一部分。 五广大假面剧   第四种假面剧出现在庆尚南道,这种剧是一种被称为“五广大剧”(五个小丑的戏剧)的一种技巧的剧。这些丑角明显地是“五方将军”,也就是守卫北方、南方、东方、西方和中央的阵地的将军。这种剧是在阴历正月十五由村里业余人员在村里通晓戏剧的长者指导下表演的。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0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现代戏剧 [/B]   西方戏剧第一次是在1908年在韩国演出的,演出地点是汉城新开设的园视社剧院。大家知道,与传统的戏剧假面剧和木偶剧相反,在人们感受到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强有力影响的时候,“新剧”的出现也许是不可避免的。   “新剧”运动的先驱是留学日本后回国的李人植。正是李人植使园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5192652xiandai_x.jpg[/IMGA][/TD][/TR]觉社剧院得到很大成功。他不仅为韩国的第一个剧院写剧本,而且为演出进行管理、监督和导演。继他之后在1911年出现的是林圣九,此人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受到观众起立鼓掌的欢迎。然而林松九后来转向不那么严肃的戏剧,以所谓“新派戏剧”迎合民众的浪漫主义情绪。1912年,名叫李基世的另一个现代派又成立了两个剧团,由此戏剧界变得很热闹。到这个时候,已有了相当多的专业男女演员、导演和剧作家,从而使“新剧”有了巩固的基础。   一个自称为戏剧艺术会的比较严肃的团体在1921年成立,成员多半是从日本回来的学生。对这种受到西方影响的运动作出的一种重大贡献是当时在日本学习的一批学生在1923年成立土月会。像朴胜喜和金八峰这样的人物在学校放假期间回国在“现实主义的”戏剧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金八峰后来成为著名的作家。   土月会的成员虽然是业余爱好者,但是由于这个团体的艺术水平高,并且采用“现实主义”的题材,因而成就比其他任何专业团体都要大。土月会的剧目多半是它自己的成员新创作的作品,但是也包括从世界名著翻译过来或加以改编的作品。民众的反应非常强烈,因而这个团体在它存在的十年中一共演出了180场。这在当时是一种打破记录的成绩。后来韩国戏剧界一直感受到它的影响。   除了土月会以外,一个叫作聚星座的专业剧团在20世纪整个20年代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男女演员。   30年代的发展的最重要的里程碑是在1931年成立戏剧研究会。该会是韩国戏剧和文艺界精英组织的,该会除了演出它的会员新创作的作品以外,还演出许多世界名著。不幸的是,该会成立后不久,日本总督就强迫它解散,因为它具有民族主义倾向,但是它的各别会员继续干下去,组织起另一个团体棗戏剧研究班。在这个名称下,它一直延续到30年代末日本人再次强迫它解散的时候。30年代带来了一个社会主义思想时期,这种思想在戏剧界的反映是成立了现代剧团、新建设剧团和另外几个剧团,所有这些剧团都是同情左派主张的。40年代初期是集中力量进行太平洋战争的时期,在日本增加压力的情况下,戏剧陷于停顿。   解放后国家的可悲的分裂和接着出现的政治裂痕使韩国戏剧界陷于混乱。许多政治色彩各不相同的团体一个又一个建立起来,接着又一个一个很快消失。随着大韩民国政府于1948成立,并且确定一种明确的意识形态方针,混乱结束了,一个国立剧院在1950年成立。   在韩国战争以后,国立剧院建立的一个机构--新戏剧会--使人们主要对莎士比亚和柳致真(韩国最著名的戏剧家之一)重新发生兴趣。然而由于电影和电视蓬勃发展,舞台既失去人材又失去观众,因而戏剧衰落了。   尽管如此,好几个团体勇敢地继续努力,开展了一个被称为“小戏剧”运动的运动。它们强调艺术表现,而不是强调寻求大戏院的专业活动和使剧院老板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态度比较严肃的人在1958年建立起韩国国际戏剧研究所国家中心,并且进行国际文化交流。   一些积极进行活动、态度认真的剧团包括“民众”、“女人”、“实验”、“自由”、“架桥”和“广场”等剧团。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0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西方的影响 [/B]   在1908年在国家赞助下在汉城开设园觉社剧院的时候,在古典舞台上列入西方式的戏剧成了一种明确的倾向。在那个时候以前,演员一直是没有剧院的,他们必须要么在临时搭的舞台上演出他们的作品,要么在面积足以容纳观众的任何村庄广场上演出他们的作品。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519482xj01.jpg[/IMGA][/TD][/TR]   由于引进西方式的戏剧,人们对“新戏”越来越感兴趣,“新戏”同传统的“旧戏”相反,几乎完全依靠对白,而不是像“旧戏”那样强调歌舞。有着英俊的男主人公和美丽的女主人公的带有浪漫色彩的故事的“新派戏剧”对它的艺术标准不那么重视,但是在不那么考究的观众面前更受欢迎。 戏剧在20世纪30年代非常流行,因而有许多业余剧团同专业人员竞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剧团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暂时的挫折,而且事实证明,后来1950-1953年的韩国战争更使韩国社会的所有阶层遭受深重的灾难。战后电影业的繁荣使戏剧演员东山再起的尝试进一步受到挫折。接着是电视迅速发展,并且受到民众欢迎。结果近年来大部分戏剧作品只能在观众有限的小剧院或者餐馆举行。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实验戏剧东山再起,并且很受欢迎,特别是在比较年轻的人中间。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1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电影 [/B] 韩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于1919年公映。这部影片的片名为《义理的仇斗》,是一部所谓的电影剧,旨在将舞台表演搬上银幕。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盟誓》于1923年上映。1926年,由富有魅力的导演兼演员罗云奎创作的以抗议日本压迫为主题的影片《阿里郎》在公众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1953年韩战结束后,韩国的电影业逐渐成长,生意兴旺达10年之久。在后来的20年中,由于电视迅速兴起,韩国的电影业便停滞不前。但自20 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主要由于一些有才干的年轻导演抛弃了电影拍摄中的旧框框,韩国的电影业重新获得了一些生机。 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成功,他们的影片在戛纳、芝加哥、柏林、威尼斯、伦敦、东京、莫斯科等城市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认可。20 世纪90年代期间,这一积极趋势加快了步伐,越来越多的韩国导演创制了以韩国的独特经历和情调为题材的打动外国观众的影片。 2000年,林权泽执导的影片《春香传》成为在加戛纳电影节参赛的第一部韩国影片。另外有4部影片在非竞赛组放映。由金基德导演的影片《岛屿》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参赛。 继这些影片之后,2001年,《共同警备区JSA》被选送柏林国际电影节参赛,另一部由金基德导演的影片《地址不详》参加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竞赛组。 公众对电影的兴趣日益增高,韩国的道政府和私人组织举办过不少国际电影节,其中包括釜山国际电影节、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全州国际电影节和汉城妇女电影节。 同其它国家一样,韩国的电影业在动画片方面取得了显着的发展,制作现代动画片的公司已有200余家。 韩国的电影、视频、动画和在线影视业在高速因特网的刺激下也在快速发展。 2001年韩国影片获得了很高的票房价值。由于推出了一些成功的影片,如破票房纪录的影片《朋友》、《我的野蛮女友》和《新罗月夜》等,国产影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46%。这一年韩国推出了237部影片,总产值为1,120万美元。韩国电影院放映了52部国产片。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1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历史简介 [/B]   韩国第一次上演电影的时间是1903年。第一次向一般公众放映韩国拍摄的影片的时间是1919年。这部影片的名字是《正义的复仇》,是由金陶山导演的。这是一种所谓的动态戏剧,为的是舞台表演结合起来。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盟誓》是在四年后出现的。在1923年拍摄的这部影片是延百男导演的,这部影片是韩国的默片时代的前奏。1926年,演员兼导演罗云奎摄制了经典影片《阿里郎》,这是一部抗议日本殖民主义压迫的影片。后来又出现了另外几部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影片。   由于《阿里郎》获得很大成功,韩国影片的摄制数目增加到每年大约十部,直到日本殖民政府在1930年扼杀电影业为止。那时影片摄制数目下降到一年只有两三部。第一部有声电影《春香传》是由导演李明雨在这个时期摄制的,这部电影是以一个古老的同名爱情故事为根据的。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51838move2.jpg[/IMGA][/TD][/TR]   在韩国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得到解放以前,韩国的电影活动一直掌握在日本人手里。从1919年到1945年一共摄制了140多部电影,多半是宣传性质的。在解放后电影得到了新生。第一部彩电影片棗洪性麒导演的《一个妇女的日记》棗是在1945年摄制的。韩国战争(1950-1953)使刚刚建立的电影业受到严重打击,在这个时期只生产了少数战争纪录片。   1955年,为了促进电影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对国内所有电影制片商都实行免税。这使得电影制片商人数迅速增加,带来了电影的黄金时代。在50年代末拍摄的影片数目达到每年将近100部,在60年代达到每年大约200部。1969年,为了庆祝电影引入韩国50周年出版了《韩国电影史》。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1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外国影片 [/B]   外国影片在韩国上映很少亏本,在80年代中期以前,外国影片一直能为韩国制片商有效地筹资。美国影片《顽固分子》吸引汉城第一轮电影院观众人数超过70万人。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71559449.gif[/IMGA][/TD][/TR]   1985年实施了一项法律,这项法律的目的是把影片摄制与影片进口分开。这项法律规定希望进行这两种活动中的任何一种活动的公司都必须分别向文化部登记。先前只有每年至少摄制四部影片的得到许可的制片商才可以进口外国影片。   然而由于在1987年1月颁布了新的法律,外国人可以在韩国进行摄制影片业务,并且在这里销售外国影片。这种直接的销售包括像联合国际影片公司这样的重要的国际销售商进行活动,使当地的影片摄制商和销售商遇到激烈的竞争。   结果韩国电影业面临一种严酷的现实,不得不设法通过技术和艺术方面创新以及积累资本求得生存。   1991年一共进口276部外国影片,其中176部公开放映。这一年票房收入最高的头十部外国影片是:《鬼魂》、《与狼共舞》、《终结者第二集》、《独自在家》、《侠盗王子》、《上帝的盔甲》、《顽固分子第二集》、《中国故事》、《以前是小偷》、《沉默的羔羊》。 开放国内电影市场究竟是会扼杀韩国电影业,还是会刺激它提高质量,帮助它同外国影片共处,这还有待观察。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2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为重振电影业而斗争 [/B]   主要由于电视迅速发展,加上看电影的人突然减少,自从1970年以来,韩国电影业一直不景气。在1985-1988年期间,国内影片产量为平均每年83部。然而韩国电影业在1991年生产了121部,至少部分原因是由于在国际电影节上受到赞扬次数有民增加了。 观看电影的人数在1969年达到173,043,272人次这样一个创记录的数字,自1970年以来不断减少,在1985年为48,098,235人次。由于放宽进口使外国影片数目增加,这种下降趋势停下来,并且逐渐变为回升。1990年看电影人数达到53,459,280人次,1911年达到52,196,650人次。   另一方面,电视机从1970年的879,564台增加到1991年的大约12,000,000台,几乎为1970年的数字14倍。随着电影业在80年代末恢复活力和外国影片的进口数目迅速增加,电影院数目也迅速增加,在1991年为775家。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51456move.jpg[/IMGA][/TD][/TR]   1971年,为了帮助电影业,政府进行新的努力,着手执行一项对摄制影片和写作电影剧本提供财政援助的计划,并建立电影促进公司,以便在提供资金和处理技术问题方面支持电影界人士。政府还向重要的制片商提供进口外国影片的许可证,不过每年规定了限额。   像在影片摄制方面一样,韩国的影片出口20年来也不断减少。它在1971年出口201部电影,在1972年减为86部,在1983年减为24部,在1984年减为6部。这种减少的趋势后来停了下来,并且开始略有回升,在1990年出口11部,在1991年出口18部。影片出口增加的部分原因是韩国电影在各个电影节上的地位提高了。   过去几年因得到国际奖而带来令人鼓舞迹象的影片包括:《深兰色的夜晚》,在1985年东京电影节上得到大奖;《为什么菩提达摩到东方去》,在1989年第42届洛迦诺电影节上得到大奖;《手纺车》,在1984年戛纳电影节上得奖;《吉苏池》赢得参加1986年柏林电影节的主要比赛的资格。   得到个人奖的人包括:李斗龙由于他的《皮膜》而得到1981年威尼斯电影节的ISDAP奖,姜受延在1989年第16届莫斯科电影节上得到最佳女演员奖。李惠淑在1991年第15届蒙特利尔电影节上也得到最佳女演员奖。   1991年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是林权泽导演的《将军之子第二集》,汉城的第一轮电影院看这部影片的观众达到357,697人。1991年的其他优秀影片包括:《开辟》(得到韩国地位最高的电影奖--大钟奖)以及《银牡马》、《死亡之歌》、《耶酥受难图》和《骆驼不单独哭泣》等等。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2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TR][TD]文化设施 [/COLOR][/TD][TD]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right.gif[/IMGA][/TD][/TR] [IMGA]http://www.hanguo.net.cn/culture/date/image/dit.gif[/IMGA] [B]剧 院 [/B] 韩国约有12座适于各种演出的剧院。最大的几座当然是在70年代建成和开始经营的。一座剧院有4,000座位,四座各有2,000多座位,五座各有1,000或1,000个以上座位。一些大专院校的剧院虽说声光之类的舞台设备不够完善,但是却很宽敞可以进行大规模演出。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5153154art_r.jpg[/IMGA][/TD][/TR]   韩国最大的文化中心--世宗文化会馆--是在1978年开设的。该会馆里有汉城交响乐团、汉城市立传统音乐管弦乐团、汉城市立舞蹈团、汉城市立合唱团和汉城市立少年合唱团。   这个会馆的许多设备已经电脑化,其中包括声光、舞台和幕布。电脑系统可以用500种不同的方式自动改变光线的明暗和颜色。该会该拥有东方最大的管风琴。   该会馆的主要剧场可以容纳4,000名观众,小些的那个剧场可以容纳530名观众。该会馆在市政厅附近还有一个附属剧场,有1,236个座位。   国立剧院拥有世界级的设备,包括舞台和声光设备。该剧院有一个1,518个座位的主要剧场、一个有454个座位的小剧场、一个实验剧场和一个用来上演传统民间戏剧的露天舞台。该剧院的演出团体包括国立剧团、国立传统剧团、国立舞蹈团、国立芭蕾舞团、国立合唱团和国立歌剧团。   文艺中心位于东崇洞韩国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场地上,主要用来进行戏剧和舞蹈演出。该中心有一个有709个座位的主要剧场和一个有250个座位的剧场。   中央日报大楼里的有1,000个座位的湖岩艺术厅是《中间日报》办的。该艺术厅有一个电脑化的舞台及同样先进的声光设备和其他舞台设备。演出的范围很广,从音乐会、戏剧和舞蹈到歌剧和音乐喜剧都有。有时侯还放映电影。   在汉城闹市区的梨花女子中学场地上的柳宽顺纪念馆落成于1974年,是为了纪念柳宽顺而修建的。柳宽顺是一个中学生,由于她曾经积极参加1919年的三一独立运动而被日本警察监禁和拷打,最后死于狱中。该纪念馆有2,023个座位,主要用来举行音乐会和演出音乐喜剧。在这里演出的音乐喜剧包括《耶酥基督超级明星》和《音乐之声》。   在1,990个座位的崇义音乐堂用于举行音乐会,特别是演奏室内乐。在这里演奏过的许多团体包括洛杉矶芭蕾舞团。该音乐堂位于汉城繁华的闹市区明洞附近。   以韩国著名作曲家洪兰坡的名字命名的音乐堂有一个786个座位的主要音乐厅、一个有330个座位的小音乐厅以及包括教室和练习室在内的其他各种设备。该音乐厅位于檀园大学的场地上。   建立汉城江南区三成洞的无形文化财产传统会堂的明确目的是保护“无形文化财产”,也就是说保护韩国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附属于该会堂的是韩国的六个表演艺术团,其中包括一个宫廷乐乐团、一个传统舞蹈团、“板声”(穿插着说明的歌唱)表演团和假面舞蹈团。该会堂有300个座位,既用于表演,也用于教学。   在汉城儿童公园附近的小天使表演艺术中心有小天使表演团,它演出的歌舞受到广泛欢迎。该表演团成立于1962年,参加的人多半是有才能的儿童。艺术中心是经过八年的营建在80年代早期落成的。在有地下室的五层大楼里有一个有1,500个座位的大礼堂,它拥有达到国际标准的设备,有韩国和外国的第一流的音乐家、歌唱家和舞蹈家登台在此表演。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5928wenhua0064.jpg[/IMGA][/TD][/TR]   此外韩国有各有500多个座位的礼堂42座,这些礼堂可以用来举行音乐会和表演其他各种艺术节目。比较有名的礼堂有梨花女子大学礼学(有3,500个座位)、延世大学礼堂(有2,300个座位)、淑明女子大学礼堂(1,200个座位)、中央大学礼堂(有800个座位)、西江大学礼堂(有728个座位)和汉阳大学的白南音乐厅(有800个座位)。   人们特别感兴趣的是在汉城东南部的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石泉湖公园里面的汉城游乐场。建立这个传统的圆形剧场是为了保存韩国民间戏剧,同时向公众提供传统形式的娱乐。这里经常表演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和军乐,表演多半在周末举行。游乐场有一个表演场和一个传统的韩国式亭子,供音乐家表演之用。还有供化装和彩排用的房间。观众席设在有561平方米的表演场周围的看台上。   近年来,由于戏剧越来越流行,韩国出现了许多小剧院。一些小剧院附属于大剧院。一些小剧院的设计使舞台成为观众的一部分。有许多微型剧院,座位都不到200个。另外还有一些户外舞台。汉城的部分小剧院如下:有430个座位的戏剧中心是韩国的戏剧界先驱柳致真在1962年建立的。这是韩国最老的私人办的现代剧院,它对韩国现代剧和舞台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剧院很象古希腊的在舞台周围有一层比一层高的多层座位的圆形剧场,里面的声光设备以及舞台服装和道具都极好。这个剧院在南山脚下汉城艺术研究所里面,从汉城闹市区到这里很方便。这座剧院主要上演东浪保留剧目轮演团和东浪少年剧团排演的节目。   波堂谷剧院靠近在东崇洞的韩国文化艺术基金会,是一个建筑群的一部分,这个建筑群还包括一个小艺术馆、一个小餐馆和一个咖啡馆。这个剧院以气氛轻松闻名。   有200个座位的泉水边青鸟剧院也在东崇洞。这座剧院有活动的舞台和座位系统,通常在白天为儿童演出木偶戏,在晚上为成人演出戏剧。   小小的国民剧院是1984年在汉城西部有几所大学的大岘洞建立的,只供国民剧团使用。它只能容纳100个观众,但是它有极好的舞台设备。附近有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剧院,叫做新善剧院,其设备包括一个活动舞台。   民间艺术木偶剧院建立的有200个座位的民艺剧院也在这一带。这座剧院每年至少上演六次传统表演艺术的特别节目,每年还举行两次民间戏剧研讨会。该剧院有时候还举办诗朗诵,并且演出诗剧。此外这个剧院还为精选的新戏剧提供舞台。   离这里不远的地区小剧院骑马剧院里既有活动舞台,又有活动的观众座席位。该剧院的声光设备和其他舞台设备都很完全。它最多能容纳200人。这里演出的戏剧节目常常是不收费的。   在130个座位的回声剧院专门上演舞台剧。由于设计考究,它的音响效果极好。   在1981年1月开设的有280个座位的彩室剧院专门上演它自己的戏剧作品。它位于圣公会教堂旁边。圣公会教堂就在世宗文化会馆附属建筑物后面。   韩国著名的喜剧兼戏剧演员秋松雄在1985年建立的有130到170个座位秋沙龙剧院在明洞地区。它提供一种法国沙龙式的气氛,演员和观众在演出结束后可以随意交谈。   在钟路上的美里剧院有一个活动舞台,周围围着一圈圈观众座位。这个剧院的名字“美里”,是一个韩文古词,意思是银河,这是韩国民间传说中常见的题材。   人们特别感兴趣的是空间剧院。这座剧院座落在钟路上的秘园附近,有一个活动舞台和最多可以容纳200名观众的活动座位。这里演出各种各样的表演艺术节目,如传统的韩国戏剧、室内乐、诗朗诵、现代舞蹈、传统的韩国舞蹈,甚至爵士音乐。该剧院对所上演的表演艺术的选择是非常严格的。   现代百货公司的有250个座位的现代文化中心只上演它自己的戏剧作品。它是在1985年12月设立的。   汉城的有大约200个座位的其他小剧院包括宝塔剧院、唱舞剧院、民众剧院、水晶文化剧院、王诗剧院、埃尔坎托艺术剧院、演友剧院、代门木桩剧院、语界剧院、新核心艺术剧院、雪波剧院、我们的园地剧院和新村“男丑角”剧院。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3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汉城艺术中心 [/B] 在文化舞台上出现得比较晚的重要机构之一是汉城艺术中心,它的一部分设施是在80年代末完成并交付使用的,其余设施仍然在建造中,预定在1993年完成。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505643hcyss.jpg[/IMGA][/TD][/TR]   这个中心位于汉城南部牛眠山的山坡上,包括音乐厅、书法厅、艺术展览馆、艺术图书馆、节日厅和文化题材公园,全部占地面积超过234,385平方米,全部楼面面积为120,951平方米。   音乐厅是在1988年2月启用的,目的是进行种类广泛的音乐表演,包括交响乐、合唱、室内乐和朗诵以及比较轻松的娱乐节目。音乐厅已经为演出许多卓越音乐家的作品提供了场所,并且由于它的第一流的音响设备而受到国际赞誉。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50570hcyss1.jpg[/IMGA][/TD][/TR]   音乐厅的大礼堂有2,600个座位。还有一个能容纳400人的朗诵厅。练习室、乐器区和化装室可以同时供两个齐全的管弦乐队使用。   书法厅也是在1988年启用的,同韩国国乐院、韩国花园和中心的市场毗连。书法厅把现代建筑同韩国传统形式结合起来,目的是保持和发展书法艺术的民族传统。   该厅启用后不久,那里举行了两次重要的艺术会。一次是为了纪念该厅启用而举行的“韩国书法100年”展览,另一次是配合1988年汉城奥林匹克艺术节而举行的“国际书法展览”。   艺术展览馆的整个楼面面积为15,642平方米。建馆的目的是展览各种形式的二维或三维视觉艺术。展览空间有三层楼,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展览馆。   附近的艺术图书馆的整个楼面面积为11,719平方米,是为了通过提供参考和技术服务增进有关艺术的知识和了解而设立的。除了提供文字材料以外,它还有包括胶片档案在内的各种形式听觉和视觉设备以及两个小电影院。   节日厅是这个中心的建筑群中最大的建筑物,包括三个剧场棗一个有2,500个座位的歌剧场,一个有800个座位的小剧场和一个有300个座位的实验剧场。它的节目是预定的,包括戏剧、歌剧、芭蕾舞、舞蹈以及这些艺术形式的结合,参加演出的既有韩国剧团和演员,也有外国的剧团和演员。   节日厅区分成两大部分,即表演区和公众区。后者包括餐厅、一个展览区和几个表演艺术排练房。   这个中心的不少设施都有正厅。同各个文化活动中心连结在一起的文化题材公园进一步利用了天然环境。花园、树木、灌木丛、花卉、植物和草坪同广场和喷泉溶合在一起,使汉城文化中心成为向一个艺术和文化时代迈进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5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博物馆(一) [/B] 韩国有着层次不同种类繁多的广泛文化设施。这些地方使人们能真正看到韩国过去和现在的文化和艺术成就以及传统和现代的趋势和风格。它们不仅使韩国人有机会在文化方面增加阅历,而且使外国游客和居民有机会在文化方面增加阅历。为了适应它们为之服务的人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这些设施在类型和规模方面各不相同,从达到国际标准的大博物馆到演员和观众可以面对面交流的小剧院都有。下面举出人们特别感兴趣的一些设施。 国立博物馆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5538wenhua0059.jpg[/IMGA][/TD][/TR]   中央政府资助和管理的博物馆有8个。韩国国立博物馆和国立民俗博物馆在汉城闹市区,国立现代美术馆在汉城郊区京畿道的果川。另外五个博物馆的馆址在一度是古代王朝首都的一些外地城市。这些城市保留的遗迹和遗物使人们可以看到它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每一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历史风味。   朝鲜王国(1392-1910)的朝廷收集的艺术品在1908年变成目前的韩国国立博物馆的雏形。后来这个博物馆收集的物品大大增加,曾分别放在几个不同的地方,上一个存放地点是景福宫场地上的一栋受韩国以往的建筑传统影响的现代化建筑物里。现在这个博物馆所在的建筑物曾经是中央政府办公的地方。经过改装的建筑物的展览面积有将近一万平方米,为先前的博物馆建筑物的展览面积的两倍。在它旁边的一栋建筑物是儿童博物馆。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5610wenhua0060.jpg[/IMGA][/TD][/TR]   展览厅大部分设在二楼、三楼和四楼。展览厅分门别类,包括:史前时代手工制品;高句丽和百济王朝遗物;伽耶王国遗物;新罗王国手工艺品;统一新罗时代遗物;佛教雕塑;金属制品;高丽时代陶瓷器;朝鲜时代陶瓷器;书法作品;佛教绘画。另有一个露天展览区、一个专门陈列室和为了纪念把自己的私人收藏品捐赠给博物馆的两位艺术鉴赏家而设立的两间陈列室。   韩国手工制品和遗物是以便于同韩国邻国的手工制品和遗物对照的方式陈列的,后者分中国室、日本室、中亚室、乐浪室、新安室和西方艺术室。   整个展览空间能够展出的物品不到这个博物馆收集的大约110,000件物品的十分之一。长期展出的物品不超过一万件。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5648wenhua0061.jpg[/IMGA][/TD][/TR]   国立民俗博物馆是在1945年成立的,在韩战期间被烧毁。该博物馆在1966年修复,1975年迁移到它在景福宫的场地上的目前的馆址。这座博物馆的陈列室分别展览制成品、食品、建筑材料和家具、服装、宗教和信仰、表演艺术和娱乐以及社会习俗,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展室。   这座博物馆展示了传统的韩国人的生活方式、习俗和传统以及日常生活用品。参观时最好随时看展品所附的说明,以便了解韩国的生活方式和韩国的事物。   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在1986年重新开放,馆址是汉城南郊果川的一栋新的大楼。这个博物馆最初在1969年在设在景福宫,1973年迁移到汉城市政厅附近的德寿宫,最后才迁移到果川新建立的一个公园里。   新建的博物馆在风景优美的公园里占地66,000平方米。长方形的三层大楼里面有一个马蹄形展览厅、一个园形陈列区、一个长方形大厅和一个也可以陈列展品的环形走廊。整个展览面积为非14,512平方米。此外还有一个33,000平方米的雕塑花园。   该博物馆还有一个教育中心、一个礼堂、一个讨论室和几个专门供绘画、陶瓷器和手工艺品班使用的讲解室。   庆州国立博物馆可以追溯到1913年,那一年庆州历史协会整修了朝鲜时代的一座旧宾馆,在那里陈列了大约100件古代遗物。这个博物馆目前所在的大楼是1975年建造的,收集的物品已经增加到大约12,000件。   这座博物馆里有在它附近挖掘到的许多青铜器,以及新罗时代的遗迹。它的收集品有许多是在庆州及其附近进行的大规模挖掘中出土的。在包括天马坟和第98号古坟在内的古代王室陵墓中发现的遗物陈列在第一附室。第二附室中陈列的物品是从雁鸭池--新罗时代的一个王室花园中的池塘--中找到的。博物馆场地上的一个亭子里挂着韩国的最大的钟--圣德大王钟,这只钟的更为人们熟悉的名字是埃米莱钟。   博物馆的场地上到处陈列着佛教艺术品,其中包括佛像、宝塔和佛塔的部分构件,以及其他许多石器遗物。凡是对新罗王国的艺术和文化感兴趣的人都不可不参观庆州博物馆。   1978年修建了光州国立博物馆,用以存放和展览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在全罗南道新安海岸附近海床上的一艘沉没的中国元朝古船上发现的许多陶瓷器。这个博物馆还有在光州地区发现的其他人工制品,其中包括百济时代的手工艺品。   公州国立博物馆可以追溯到1940年,那一年一个叫做发扬公州历史协会的当地团体把朝鲜王国时代的一栋旧衙门搬到目前博物馆所在的地方,以便展览在这个百济王国首都及其周围出土的百济时代手工艺品。汉城国立博物馆存放的一部分百济时代遗物也在1946年迁移到那里。   由于在1971年发现并发扬了百济第25代国王武宁王(在位期501-523)的陵墓因而有必要建立目前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中收集的物品多半是从这个王陵出土的。   扶余国立博物馆大楼是在1967年建造的。由于扶余是百济王朝最后的首都,因而这个博物馆收集的6,200件物品多半是在扶余附近发现的百济时代遗物。   晋州是一个曾在这个地区蓬勃发展的叫做伽耶的古代王国的中心,因此晋州国立博物馆里面有许多伽耶王国的手工艺品,其中包括青铜器以及史前时代的一些手工艺品。这个博物馆收集的2,000件物品包括在洛东江中下游发现的许多物品。这些物品中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物品有许多是在庆尚南道南部发现的。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6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博物馆(二) [/B] 地方博物馆   地方博物馆是由道和市的行政机构而不是由中央政府支持和管理的。建立这些博物馆的是一些拥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丰富的考古发现和文化遗物、但是没有国立博物馆的地区。它们通常是依靠当地的历史学家和艺术爱好者的热情和献身精神,这些人努力寻找他们所在地区的富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物品。比较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博物馆包括:   清州市立博物馆收集的物品多半是在属于百济王国的清州及其周围出土的物品。这座博物馆一共展出754件陶器和铜器。   光州市立博物馆收集的物品多半是百济时代遗物。这个市立机构早在光州国立博物馆建立以前就有了。这座博物馆收集的物品有3,674件。   仁川市立博物馆一共展出1,111件物品,其中有许多金属制品。仁川是一个大进口港,也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   济州民俗和自然史博物馆是在1984年开设的。该博物馆保存、陈列和研究在韩国南海岸附近的济州岛这个与外界相对隔绝的亚热带岛屿的文化遗产和民俗以及它的植物、动物和地质状况。   釜山市立博物馆收集的物品有2,079件遗物,这些遗物多半是从远在史前时期的贝丘和古代坟墓中收集的,收集的地点是曾经属于伽耶王国的釜山地区。人们特别感兴趣的是陶瓷器和骨制品。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51542603.gif[/IMGA][/TD][/TR]   由于庆尚北道的高灵是伽耶王国的首都,那里有很多象古墓之类的历史遗迹。高灵乡间博物馆有1,500件收藏品,其中有许多陶器。高灵地区以陶瓷器闻名。   春川博物馆比较小,但是它的收藏品包括各种艺术品、家庭用品和器皿以及许多出土物品。 大专院校博物馆   一共有73所大专院校设有博物馆。有考古系和历史系的学校常常参加勘察和挖掘有考古价值的遗迹和历史遗迹。它们有时侯还自行进行这种活动,常常找到有价值的物品保存和陈列在它们自己的博物馆里。   总的来说,这些博物馆保存的历史遗物随地区而异。在位于曾经属于新罗王国的大邱的庆北和岭南大学里的许多遗物是新罗王国的遗物。全南、朝鲜和全北大学以及公州国立师范大学博物馆的收藏品主要是百济王国的遗物。后面这几所学校都在原百济王国境内。   然而,有些大学博物馆在收藏历史文物的门类上有所侧重,这反映这些学校侧重某些方面的研究。附属于檀国大学的石宙善韩国民间艺术纪念博物馆以广泛收集朝鲜王国时代的服装和什物闻名,这些收藏品是石宙善博士赠给学校的。这些物品对研究韩国服装和装饰品的历史颇有价值。崇田大学博物馆以认真收集同基督教在韩国的历史有关的物品和资料闻名。梨花女子大学博物馆和庆熙大学博物馆以广泛收集韩国的动物、植物和矿物闻名。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6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博物馆(三) [/B] 私人博物馆   韩国有十多座私人博物馆,其中大多数是公民私人、宗教团体或者企业建立的。在许多情况下,收藏品是收藏家几乎花了毕生精力收集的历史文物。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2515492004.gif[/IMGA][/TD][/TR]   有些私人收藏品是有民间文化价值的物品,还有一些是书籍、宗教物品、家俱、装饰品、刺绣和其他有价值的遗物和手工艺品。私人博物馆的规模随收藏品的种类和内容而有不同。有少数私人博物馆在规模和内容上远远超过当地的国立博物馆。   韩国最老的私人博物馆是涧松艺术博物馆。这是私人收藏家全蓥弼在1938年建立的。   涧松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品有约12,000件,其中包括2,200种、10,000多册书籍、500多幅绘画以及200件陶瓷器。收藏品中的四件陶瓷器、两尊镀金铜佛象、三部极宝贵的原版书--其中包括初创韩文字母时的注解《训民正音》--以及一幅已被定为国宝的绘画。另有六件陶瓷器、两件镀金铜佛象和一部书被定为瑰宝。   在汉城东南的龙仁自然农园,湖岩艺术博物馆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收藏品的范围方面都是最出色的博物馆之一。这个博物馆不仅有多种韩国古代艺术品,而且有一些韩国现代的重要艺术品。这个博物馆还有象罗丹、布德尔、马约尔和亨利·穆尔这样的欧洲艺术家的作品。   这个博物馆是在1982年对公众开放的,当时共有6,104件藏品,然而后来迅速增加,因为它继续购买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这个博物馆收集韩国现代艺术品的工作开始得很早,当时韩国的大多数现代艺术家几乎还不为人知。这些收藏品对于研究韩国现代艺术史非常宝贵,其中有许多已不在人世的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这个博物馆的收藏品中被定为国宝的有一件书法作品、一幅绘画、四件陶瓷器和八件金属器皿,被定为瑰宝的有两件陶器。   虎林艺术博物馆是尹张燮用他的私人收藏品在1982年建立的。这个博物馆的藏品质量很高,里面有许多受到广泛称颂的杰作,其中有24件被选入在国内外举行的得到很高评价的“韩国5000年艺术”展览会。   这个博物馆共有1,188件收藏品,包括111件金属艺术品、五颗宝石、240件陶器、673件瓷器、18片装饰瓦、3件木雕、4幅绘画和134件其他各种收藏品。这个博物馆尤以它所收集的极为精美的陶瓷器和佛教艺术品闻名。   陶瓷器包括被定为第179号国宝的一件有雕饰和双层涂饰的涂釉瓷瓶。收藏品中的佛教物品展示了韩国佛教艺术的历史,其中有些物品有助于解决关于韩国佛教艺术的一些使人困惑不解的问题。   温阳民俗博物馆是在外地建立的几个同类的博物馆之一。这个博物馆在收藏品规模和种类方面几乎可以同国立民俗博物馆相比。它开始时原是陈列私人收藏品的博物馆,后来许多参观者向它捐赠了物品。   目前的收藏品有14,000件。展品陈列得井井有条,帮助参观者迅速了解当地文化的许多方面,包括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业、民间艺术、民间信仰、娱乐形式、学术研究和当地习俗。   埃米莱博物馆最近迁往法住寺(俗离山上的有名寺院)附近的一棵有名的松树旁边的馆址。该博物馆以收集有名的民间画家的作品闻名。这些画由于具有乡村朴实风格和富于幽默感而受到重视,因而常在韩国的许多城市和国外展览。收藏品有1,400件,包括800幅民间绘画和300片古瓦。 专业博物馆   韩国还有一些博物馆是企业和其他组织建立的。这些博物馆专门收集和展览同创建者的活动有关的历史资料和有关物品。   银行家博物馆和证券博物馆收藏同韩国金融机构有关的历史资料。韩独药物博物馆和太平洋化学品博物馆有关于韩国化学工业的历史的丰富资料。教科书博物馆是韩国印刷和出版业历史的有用指南。电讯博物馆广泛收集历史材料,特别是有关邮政的材料。在军校博物馆和海军学校博物馆可以看到国家的军事史,其中包括武器。啤酒博物馆展示了韩国啤酒酿造的历史。 独立纪念馆   独立纪念馆位于忠清南道天原郡木川面,占地面积达3,993,936平方米。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5733wenhua0062.jpg[/IMGA][/TD][/TR]这个纪念馆靠近汉城--釜山高速公路,包括独立会堂、七个展览室和一座巨大的花岗石纪念碑。在一个14,200平方米的停车场附近是一个46,200平方米的广场,在那里矗立着一座51.2米高的石建筑物,这是人们决心走向进步和使分裂的国家恢复统一的象征。   这座高塔后面是独立会堂,这是一栋按韩国传统风格建造的46米高、126米长的建筑物。   纪念馆中央是一座15米高的名叫“韩国形象”的石雕刻。该纪念馆被用作图书馆、档案馆、展览中心和研究机构。   第一展览室陈列的材料介绍的是为了克服民族危机和过去的苦难而进行的斗争。第二展览室陈列的材料涉及现代文化运动和东学农民起义以及在日本于1910年并吞韩国以前韩国为了反对外国入侵者而开展的运动。第三展览室有一座6米高的“三一独立运动精神”纪念碑以及同日本统治时期的有关材料。   第四展览室陈列的是另外一些关于独立运动的材料。第五展览室有一个大的环形电影银幕,供坐在中心的观众观看。影片描绘韩国独立战士和民兵进行的各种战斗。第六展览室陈列的是有关在1919年3月1日的三一独立运动以后在中国上海建立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韩国独立军的活动的材料。   在这六个展览室后面的小山上有一座2到5米高、110米长的刻有浮雕的花岗石纪念碑和一簇常年燃烧的火焰。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6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博物馆和戏院 [/B] 韩国拥有大批各种层次和类型的文化设施,人们全年都可以在那里参观展览和欣赏舞台演出。在这些地方,人们可以立即看到韩国人民过去和现在在文化和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看到传统和现代的潮流和风尚。 从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博物馆到演员与观众能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小型剧场,这些设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规模,用以满足它们的服务对象的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韩国共有289家博物馆,其中的10家由中央政府出资经营。这10家博物馆中的韩国国立博物馆和国立民俗博物馆在汉城,其余几家则在各道的首府,有的首府还是古代王国的首都。特别是庆州和扶余,其本身便是历史遗迹和文物的宝库,显示出了本地区的光辉的文化。因此,每一博物馆都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情趣。 除国立和公立博物馆以及学院和大学博物馆外,韩国还有140余所私立博物馆。这些私立博物馆都是由公民个人、宗教团体或企业机构建立的。这类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大都是人们费尽了毕生的精力收集到的。藏品中有民间绘画、书籍、宗教器具、家具和刺绣,以及传统服装。 近年来韩国还出现了收藏特殊藏品的博物馆,其中包括泡菜博物馆。 韩国约有80座多用途剧场。国立剧场建于1950年,坐落在汉城中心的南山山麓。其宗旨是保存和发展传统文化和现代表演艺术。国立剧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艰辛和变迁,现有4个驻场艺术团体,每年常演的节目有35个。这4个驻场的艺术团体包括国立戏剧团、国立国乐剧团和国立民族乐团。这些艺术团体常去国内外各地演出。除了这4个驻场艺术团外,2000年2月改为独立经营、团址在汉城艺术中心的国立歌剧团、国立芭蕾舞团和国立合唱团也很活跃。 国立现代美术博物馆位于汉城南部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之中,广泛地收藏了20世纪韩国和西方的艺术品。 在过去的20年中,随着公众提高了对美术的兴趣,画廊的数目大大增加。各种规模和特点不同的画廊都聚集在汉城闹市区的仁寺洞(外国侨民称之为“玛丽小街”)、景福宫附近的司谏洞和汉城南部的清潭洞等地。 韩国最大的多用途剧场是位于汉城中心的世宗文化会馆。世宗文化会馆于1978年开馆,附属于这家市立艺术中心的艺术团体有汉城交响乐团、汉城民族管弦乐团、汉城市立合唱团、汉城市立剧团、汉城市立音乐团、汉城市立舞蹈团、汉城市立歌剧团、汉城市立少年合唱团和汉城青年交响乐队。世宗文化会馆的主剧场可容纳 3,800名观众,并拥有1台世界上一流的管风琴。 汉城艺术中心位于城南,是韩国第一个多学科性的文化、艺术中心。该中心占地234,38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0,951平方米,于1988年至1993年分3个阶段对外开放。 歌剧院建筑优美,共有3个独立的剧场,歌剧场有2,278个座位,用于大型歌剧、芭蕾舞等演出。吐月剧场是一中等大小的剧场,有座位669个,适合话剧、小型歌剧和现代舞蹈演出。 自由剧场最多可容纳观众350人,用于实验性和先锋派的演出。音乐厅有座位2,600个,可供大型交响乐队演奏之用,小型音乐厅有座位380个,适合独唱、独奏和室内乐演出。汉城艺术中心还有画廊、书法厅、艺术图书馆、露天剧场和电影资料库。 汉城艺术中心建成之后一直受到各行各业的艺术家的好评,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培育、促进和上演艺术作品的好地方。作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机构,汉城艺术中心现在起着引导韩国文化进入一个新世纪的作用。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12-28 18:37     标题: Re:[转帖]韩国文化艺术

[B]艺术馆 [/B]   韩国有不少艺术馆,其中有许多设在剧院、音乐厅和舞剧院附近。一部分最大的展览馆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办的。虽然展览馆集中在汉城,但是地方上,特别是外地的道所在地和市也有许多很好的艺术馆。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3315105840wenhua0063.jpg[/IMGA][/TD][/TR]   这些艺术馆里常常有韩国人和外国人单独和联合举行的展览。有些展览专门展出现代化绘画、印花布、雕塑和工艺品。   数十座艺术馆集中在汉城国立博物馆周围地区。同位于仁沙洞的国立博物馆相隔几条街的一条狭窄的街道和它旁边的几条小巷里有几个艺术馆以及专门卖古董、绘画、陶瓷器和其他艺术品以及字画框的商品。   在这个地区和紧靠着国立博物馆东边和西边地区的艺术馆包括艺术馆、让艺术馆、太阳艺术馆、东山坊艺术馆、法国文化中心、东德艺术馆、宽勋艺术馆、阿拉伯文化中心和宽勋艺术馆。   东崇洞有一条街在两旁有许多小型剧院和艺术馆。这条被称为大学路的街对许多艺术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圣地。韩国文化和艺术基金会也在这条街上。这个机构的主要建筑物里面有一个艺术厅,它的一楼有一个468.6平方米的展览厅,二楼有一个464平方米的展览厅。国际交流展览会和地方艺术团体的展览会多半在这个艺术厅举行。这个中心的参考图书馆向一般公众提供韩国和外国文化和艺术信息和资料。在这个机构的场地上到处都有韩国雕塑家的作品。   斗善和泉水边艺术馆在东顺洞地区属于最受欢迎的艺术馆之列。人们感兴趣的还有在大学路南边的韩国设计和包装中心。这个中心里面多半是视觉设计作品和工艺美术品。   在新村地区,即延世、西江、弘益大学和梨花女子大学所在地,有一些小型艺术馆和一些小剧院。这些艺术馆包括汉江艺术馆、俊艺术馆和吼艺术馆,所展览的多半是年轻的先锋派画家的实验作品。   汉江以南新开发的江南居住区正在迅速变成小剧院和艺术馆林立的时尚区。一些剧院和艺术馆从汉江以北的其他传统的地区迁移到繁华的新区。美术馆和朴荣硕艺术馆在最受欢迎的艺术馆之列。   首都的大多数大百货公司和购物中心都有艺术馆。由于这些艺术馆所在的地点适宜,经常大批参观者有前往参观。其中包括新世界艺术馆、乐天艺术馆、美都波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和现代艺术馆。   在汉城闹市区占地1,650平方米的世宗文化会馆艺术馆是韩国最大的艺术馆之一。由于它的规模和地点,这个艺术馆吸引许多艺术爱好者,他们可以欣赏世界闻名的音乐家、歌唱家和芭蕾舞演员常常在世宗文化地馆主会堂举行的精采文艺演出。   汉城艺术馆就在同一条街上的新闻中心大楼内。这里常常举行团体艺术和有欧洲和美国的杰作参展的国际展览。   在《中央日报》总部中央日报大楼的两层的湖岩艺术馆是汉城的新建艺术馆之一。第一层的924平方米展区的一部分有8.7米高,可供大型展品展出。第二层的展区的楼面面积有396平方米。还有一个330平方米的户外展区,供展览雕塑品之用。由于这个艺术馆的展品质量高,加之在同一栋大楼里还有岩艺术厅,它是观众最多的艺术馆之一。




欢迎光临 闲雪御所 剑与火 真田幕府 日本历史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文化 (http://www.sanada.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