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商榷《万历大将沈有容》中的几个问题

商榷《万历大将沈有容》中的几个问题

1.天启四年(1624年),67岁的沈有容退役返乡,着手整理自己40多年戎马生涯的各类记录,尤其是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到万历四十七年间镇守福建前线的各项资料,最后终于写成了《闽海赠言》一书,并刊刻出版。

    按:《闽海赠言》并非沈有容所写,沈有容实是辑录在福建任上“七闽文雅与诸名公”所赠之诗文而已。

    《闽海赠言》也并不是沈有容退役返乡之后才刊刻出版,方豪教授曾经在《闽海赠言·弁言》中如是写道:“按所收各文,标有年亻弋者,以泰昌庚申年(一六二○年)为最晚,知其书初刻必在天启间;惟此本有何乔远祭沈有容文,作于崇祯二年阴历三月十五日,合公历一六二九年四月八日,是此本必刻于崇祯二年或二年之后也。此文不见于目,可知其为家人增入。且凡有目无文,或有文无目者,多在卷末,可证其乃随收随刻、随刻随印者。诚如「凡例」所云:『凡赠即缮写入集,尽付剞劂』。”《闽海赠言》卷五有林守奎“读「赠言」感赠一首(有引)”,其中写道:“守奎早岁失父,无以自立;今得以有妻子而列行伍者,沈主帅之教育以成也。向未尺寸之报,近因东事孔棘,奎特仗剑万里,重奔登莱,欲图效死麾下。道出白门,遇公季子录梓赠言;奎垂涕感激,亦附一言于末简,以见下志云。”大概沈有容在登莱任上是第一次刊刻。

    2.目睹此情此景,时任浯屿(金门)把总的沈有容义愤填膺,虽然澎湖不在他辖区之内,可他仍然跑到福建巡抚宗弘演那里慷慨陈词:“贼在门户,吾当耻之,奚以非任为解?”并明确表达了愿意亲率大军扫荡在台倭寇的决心。宗巡抚大为感动,拍着他的肩膀说:“安得豪杰为我荡寇分忧者,浯屿偏将军沈君有容!”

    按:《闽海赠言》与《仗剑录》的记载,沈有容“东番剿倭”时,任福建巡抚的是朱运昌,而且《明督抚年表》里万历年间福建也没有一个巡抚叫做宗弘演。

    3.万历三十年冬,沈将军亲率21艘水师战舰秘密出海,不料中途骤遇飓风恶浪,七艘形制较小的战舰先后被巨浪吞没。属下心惊胆战,力劝将军回师浯屿。沈有容却大手一挥,毅然决然地说:“吾意已决,再有妄言回师者,斩!”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按:《仗剑录》:“十二月十一日统舟师二十四艘往剿……过澎湖沟遇飓风……候三日,始得十四舟,余皆飘散,亦有至粤东者。”

    4.台南之役,沈有容的军队表现出了良好的军纪和过硬的战斗力,共击沉日舰6艘,斩首15级,救回被劫持百姓370人,俘虏倭人数百。台湾百姓为摆脱倭人的暴政而高兴,感慨地说:“沈将军再造我也!”

    按:《平东番记》《明史·沈有容传》皆无“俘虏倭人数百”之记载。

    5.在福州军事会议上,沈有容声韵雄朗地说:“夷意岂在互市,不过悬赂饵我,幸而售,将酣睡卧侧,睥睨中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荷兰人的真实意图。为了打击荷兰人的嚣张气焰,福建巡抚果断决定,拨50艘战舰给沈有容,让他二剿澎湖。可是这一次沈将军却主张谈判,他娓娓道来:“彼来求市,非为寇也,奈何剿之?剿而得胜,徒杀无罪,不足明中国广大。不胜则轻罢百姓。不如谕之,第令无所得利,徐当自去也!”巡抚一听有理,赞许地说:“将军若能息兵戈而退夷,当是上策!”于是当场拍板,委派沈有容为使者,赶赴澎湖“谕退红夷”。

    按:《闽海赠言》卷二“怀音记”之记载,“夷意岂在互市,不过悬赂饵我,幸而售,将酣睡卧侧,睥睨中土!”这段话是沈有容与池浴德的议论,并非什么福州军事会议。

    6.韦麻郎咄咄逼人地声称:“我们不远万里来到东方,就是为了通商,即便不行贿,通商也势在必行。得不到满意答复,我军就常驻此地!”韦麻郎话音未落,他身旁将官们的欧式佩剑就发出了示威的哗哗声。沈有容毫不示弱,大声呵斥道:“中国甚惯杀贼,尔等既说为商,故尔亻弋客。尔何言战斗?想是原怀作反之意,尔来睹天朝兵威耶!汝等不曾听过?我破倭海上,海水尽赤,吾不忍汝等步倭之后尘!”翻译林玉还把明军水师50艘战舰正在合围两艘荷兰炮舰的态势,通报给了荷兰人。韦麻郎深感压力重大,只得审时度势,明智地退出了盘踞半年之久的澎湖。

   按:据记载,韦麻郎并未说过此等狂妄话语,而且韦麻郎仍然寄希望于高宷,并非听了沈有容的话立即撤退的。

   “中国甚惯杀贼,尔等既说为商,故尔亻弋客。尔何言战斗?想是原怀作反之意,尔来睹天朝兵威耶!汝等不曾听过?我破倭海上,海水尽赤,吾不忍汝等步倭之后尘!”这段话虽然被多方引用,但不是原来的记载,原文是这样的:“中国甚惯杀贼,第尔等既说为商,故尔优容;尔何言战斗,想是元怀作反之意。尔未睹天朝兵威耶?”(《东西洋考》)“郎不去,恃汝舟大与?壑可藏、力可负、凿可沉、撞可破,而舟何可恃耶?郎不闻沈将军破倭奴东海上,海水尽赤?吾不忍若颈之续其后,故谕而归,汝郎不从吾言,吾去矣,郎请后勿见我,毋贻空自悔也!”(《却西番记》)
   
    7.万历四十四年,日本内乱。失势的日本武士被迫离开本土,妄图南下占领台湾作为根据地。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在台湾一来可以通过通商养军,二来可以伺机反攻日本。南下的倭寇一股以明石道友为首,窃据澎湖;一股以狄安为首,盘踞东沙岛,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宝岛。

    按:据岩生成一先生的论文《长崎亻弋官村山等安の台湾远征と遣明使》,这次入侵是德川幕府策划的,并非失势的日本武士入寇那么简单。明石道友并没有窃据澎湖,后来盘踞东沙岛的乃是桃烟门。而且明石道友曾经来过两次,“东涌侦倭”与“擒倭东沙”并非一个事件,也不是在同一年发生的,具体请参看《崇相集选录》。

    8.在此紧要关头,明ZF再次作出重大决策,调沈有容任福州参将,统领水师,再剿倭奴。沈有容到任不久,就妙招迭出,令人叹为观止。他首先是放弃强攻,以商船为诱饵,活捉明石道友,制伏澎湖守敌。接下来的“以倭制倭”更绝,利用两股倭寇的仇隙,以明石道友的军力全歼东沙岛倭军,创造了连戚大帅都没有创造的经典战例。

    按:活捉明石道友?明石道友第二次是来寻求通商的啊!

    “以倭制倭”说的是用明石道友的书信招降桃烟门一伙,压根不是“全歼东沙岛倭军”,而是“获生倭六十九名于东沙之山,不伤一卒”(《大埔石刻》)

    9.沈有容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沈宠是明朝大学者,叔父沈懋学也是江南名儒,与汤显祖交情很深。沈有容从小跟叔父学习诗文,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功底,可他更爱武术和兵法,从小就以岳飞为榜样,立志从戎,报效国家。叔父劝导他:“我朝武将成就大业,除了赫赫战功之外,'举进士'和'傍大佬'是二选一的必走路径。考中进士后再从戎,因为有了资质,按军功升迁必快,名声必振。考不中进士的武将,也可以通过媚事内阁重臣,凭军功而扬名立万。”事实也证明了沈懋学观点的正确,后来袁崇焕、卢象升都是从进士群体中脱颖而出,成长为青史名将的,而非科举出身的军事天才戚继光、李成梁则都是“傍大佬”的高手。

    按:沈懋学对沈有容从军是非常支持的,未曾如此劝导过。“君典(沈懋学)尝指将军示余(屠隆):『此吾家千里驹也。吾家世以文学显,是子当奋行间,黄金鹊印,不足道也』。”(《平东番记》)沈懋学的儿子沈有则也说过:“仲兄少负倜傥,崖然有封狼居胥志;尊人先太史独器重之。弱冠,以戎官游塞上,尝有诗壮其行,载集中。尊人到处材仲兄不翅口,固有若谢安之举兄子玄也者;而仲兄亦遂到处竖奇伐,尊人每为折屐齿焉。嗟嗟!令尊人今日而在,闻仲兄海上威名,更不知何如愉快矣!”(《宁海颂》)沈懋学还有《赠出塞》诗四首赠与沈有容。
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