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随笔】读书小札

【随笔】读书小札

昨日读《萧闛墓志铭》、《萧闛妻耶律骨欲迷已娘子墓志铭》、《萧孛特本墓志铭》、《萧阐墓志铭》。参校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铭》、汉文《秦晋国大长公主墓志铭》,略知北府宰相萧继远(《辽史》作萧继先)长孙萧永之子孙家事。略述其要。萧继远,契丹名杨隐·留只哥,尚景宗长女观音女,生萧绍宗。绍宗契丹名曰胡独堇·匹里。尚圣宗女燕哥。绍宗生萧永、萧宁、萧安。萧永生三子:萧闛、萧阐、萧闇。萧闛契丹名蒲打,娶耶律仁先长女骨欲·迷己。萧阐契丹名特每,娶耶律仁先第三女。萧闛生一子名萧孛特本。萧闛夫妇未逾三十,子未逾二十,皆早逝。萧阐未仕,亦未逾三十而逝。萧闛佛事甚隆,以贵掩众人之哀也。今人观之,亦叹昔人之艰。

TOP

所以古代终究只是“美好的旧时代”而已,穿越是一项很挑战勇气的业务……
文园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
三项能力:8 6 5  目前兵力:2052   军资金:14931  技能:稳固战线

TOP

最近在考察契丹小字《萧图古辞墓志铭》墓主人的家族,因为墓志铭抬头写着“国舅之杨隐宰相”,有人认为墓主人可能是萧继远(杨隐)的后代,但是我查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墓志铭得出的结论是,墓主人绝无可能是萧继远的后代,首先《萧图古辞墓志铭》提到墓主人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做过大王的,但是萧继远第三代子孙的履历不符合这个条件。萧继远最大的曾孙比墓主人小20多岁,墓主人也绝无可能是萧继远的曾孙辈。
由于契丹人有时候喜欢用常用词语起名字,什么乙辛(汉语“寿”)啊、胡独姑(汉语“福”)啊,不分男女贵贱,谁都能叫这名,重名率高得吓人。叫杨隐的又是宰相的,已知的资料就两个,除了萧继远之外还有一位,但是另一位是初鲁得部出身,不符合条件,于是直接pass。所以还需要找其他线索分析。

TOP

辽代皇室家族的构成复杂程度超过一般人想象。从汉文资料来看,仿佛契丹贵族仅有两家,非耶律即萧,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耶律家的核心自然是辽太祖及其兄弟家族,此外,辽太祖所受禅的遥辇汗国的可汗家族也被挂靠在耶律家名下。尔后,早年辅佐辽太祖的汉人韩知古的后代也被赐姓耶律。辽代赐姓和其他朝代还不太一样,辽代赐姓耶律之后,本身这个家族就可以编入耶律氏,可以世代与萧氏通婚。
与耶律氏相伴相生的萧氏家族情况则更为复杂。首先萧氏家族的核心是由两个家族构成。辽太祖娶述律平,而述律平的母亲曾经嫁过两次,与第二个男人生述律平。民风淳朴的契丹人也不忌讳这些复杂的关系,于是辽太祖岳母的两个丈夫所在部族便成为萧氏家族的核心。其后,与契丹族关系密切的奚族被契丹人征服之后,其王室也被编入萧家。世代与耶律氏通婚。
从血缘上说,同样是耶律家或是萧家的人不见得是很很近的血缘关系,但是娶亲只能从对方家族选择。姑表亲在此基础上也是大行其道,而且还有舅舅娶外甥女的情况。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日本的天皇家族和藤原氏,是否有些类似呢?当然耶律和萧的构成要远比日本的天皇与藤原要复杂。

TOP

覺迷殿最近轉攻遼史了么?

TOP

嗯,由于某种机缘,对契丹文进行一些探索,同时也开始了解辽史相关情况。

TOP

大姨完全爱上契丹史了。
饮一杯好茶, 看一处妙景.

TOP

初步了解而已,感谢棒子,感谢yy历史剧。

TOP

偶只是飘过来膜拜一下古董细瓷器

TOP

回复 6# 的帖子

契丹文……覺迷殿知道的東西好多,無限膜拜

TOP

《辽史 外戚表》有云:契丹外戚,其先曰二审密氏:曰乙室已。至辽太祖,娶述律氏。述律,本回鹘糯思之后。大同元年,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以从中国之俗,由是拔里、乙室已、述律三族皆为萧姓。拔里二房,曰大父、小父;乙室已亦二房,曰大翁、小翁;世宗以舅氏塔列葛为国舅别部。三族世预北宰相之选,自太祖册二年命阿骨只始也。圣宗合拔里、乙室已二国舅帐为一,与别部为二。

然而根据现在的契丹文来看,拔里二房当为大翁、小翁,回鹘人月椀之后,辽太祖淳钦皇后生父,淳钦皇后亲兄弟阿古只、缅思为拔里氏始祖;乙室已二房当为大父、小父,遥辇宰相家族解里郎君之后,淳钦皇后母之前夫,淳钦皇后亲异父兄弟敌鲁、室鲁为乙室己氏始祖。帐、房在契丹语中同义,可以互易,契丹文中多省略此词;小、少也是一回事;唯有父、翁二字不可混用。至于为什么淳钦皇后称述律氏?为什么拔里、乙室己合称审密氏?暂且不知。

《辽史 百官志一》有
乙室已国舅大翁帐常衮。
乙室已国舅小翁帐常衮
拔里国舅大父帐常衮
拔里国舅少父帐常衮
国舅乙室已大翁帐详稳司
国舅乙室已小翁帐详稳司
国舅拔里大父帐详稳司
国舅拔里少父帐详稳司

并误,当校改为:
乙室已国舅大父帐常衮。
乙室已国舅少父帐常衮
拔里国舅大翁帐常衮
拔里国舅小翁帐常衮
国舅乙室已大父帐详稳司
国舅乙室已少父帐详稳司
国舅拔里大翁帐详稳司
国舅拔里小翁帐详稳司

TOP

契丹人对汉人的称呼,根据爱新觉罗乌拉熙春教授解读契丹小字墓志铭发现,契丹人称汉人为“赵国”,盖以赵宋政权指代汉人。
这个称呼被金代的女真人、蒙古人继承。女真人另造南家一词指代汉人。
成吉思汗因协助金朝丞相完颜襄于明昌七年(1196年)打败宿敌塔塔尔(阻卜),被口头授予了“札兀惕忽里”一职,这个词的含义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亲征录》作察兀·忽鲁,王国维注曰:“若金移计使也。”那珂通世认为“札兀惕”即蒙古语“百”(札浑)之复数形,“札兀惕·忽里”即百夫长。屠寄认为“札兀惕”为“女真”之复数形,“忽鲁”为总帅之意。札兀惕,《秘史》第281节作札忽惕,旁译“金人每”。札忽惕,见拉施特《史集》,可译为汉人、汉地,《亲征录》译为“汉塞”。札兀惕·忽里,韩儒林主编《元朝史》释为“乣军统领”。 《元朝秘史)53、247一248、266各节谓之“主亦种的人”或名“主因·亦儿坚”。“亦儿坚”,”义为“人民”或“百姓”,同书zsi节又有“札忽惕·亦儿坚”一词,被译作“金人每(们)百姓”,即金朝境内的汉人。目前看来这个词可以直译为“汉人队长”。
“札兀惕”就是源自契丹语的“汉人”。《至元译语》中汉儿读作“扎忽歹”。
《辍耕录》卷一记元代汉人有8种之多,即:契丹、高丽、女直、竹固歹、术里阔歹、竹温、竹赤歹、渤海。其中“竹固歹”与“扎忽歹”当是一词。其回鹘式蒙古文写法出现在少林寺元代《圣旨碑》中,读作Jauqud。波斯语称作Jgilqut。到了明代编写的《华夷译语》中,汉人一词已经变成“乞塔”(契丹)。
汉人在北方民族的词汇中由契丹语的“赵国”变成蒙古语的“契丹”,其中的轮回多么神奇啊。

TOP

多么奇妙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