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保存】邹衡先生,一路走好(江城梅花引)

【保存】邹衡先生,一路走好(江城梅花引)

晚上和一群同学吃过元旦团拜饭,心情很是愉快地骑上车回家。走到西苑时,一个同学发来了短信,她说:“知道吗?邹衡先生没了……”当时实在不敢相信这个消息,于是又问了一次,答案仍然没有变化。系里发了讣告,是前天去世的,后天上午十点半,在八宝山大礼堂告别。

    余生也晚,更不是北大的学生,本来与邹先生是毫无缘分的。然而也许是天赐机缘,在03年的10月,居然得以见了先生一次。那是在我们学校历史博物馆开馆的仪式上,邹先生应邀出席,并作了讲话,讲话的内容是早已记不得了,大概也不外乎叙述博物馆建立的意义与老先生们收集文物的苦心之类。然而,我们还是非常高兴能见到邹先生,因为“邹衡”这个名字是那一段时间常常听到的。

    那时,我们正在上考古学概论,说实话,我对考古学本身的兴趣不大,但对与上古史分期密切相关的三亻弋考古还是很感兴趣的。邹先生本身就是三亻弋考古方面的大家,我们的任课教师又在山西天马——曲村晋国墓地发掘现场工作过不短的一段时间,曾亲承邹先生教诲,因而上课之余也往往讲到邹先生。

    通过他的讲述,我们知道邹先生是我国最早的考古学研究生;知道他读研时四位无论放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第一流的考古学家教他一个人;知道他青年时就提出了郑州二里岗文化早于安阳殷墟文化早期,后来更提出“郑亳说(郑州亳都说)”,与主张亳都在偃师的“西亳说”并立,同为三亻弋考古学上的重要学说;知道他提出“二里头文化一到四期都是夏文化”,为中国考古学界探求夏代文明的始末作出了绝大贡献;知道他带着考古队进驻天马——曲村晋国墓地遗址,从79年干到94年,有时连春节都不回家……在我们的心目中,邹先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学问好,又敬业,人品也很好。尤其是我们老师复述的邹先生对研究生说的那句话:“你打个电报回家,就说春节不回去。我也不回去了,咱们接着干活。”着实让班里不少同学感叹:看看,什么叫做学问的人!

    那次邹先生来学校,大家都怀着些好奇,想看看这位“商周考古第一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结果当然是失望的,邹先生当时年高76岁,看起来跟一般老人没什么两样。倒是邹先生离开学校上车时,那轻健敏捷的步伐很让我们开了眼界——老先生竟然是跳上车的。当时就有同学说:“老先生真可以,看来身体好得很呢。”我也在想,大概是受益于多年的田野考古活动吧。

    那次之后,我们再没见过邹先生,并且随着考古学课程结束,也再没听到过关于他的新消息。然而实在没想到的是,居然之后听到的第一个与他有关的消息就是邹先生的噩耗。回来上网搜索了一下,才发现他去年年底已经身患癌症,前往陕西周公庙墓地遗址发掘现场时,是四位博士生抬着他去的。我当然知道被称为 “新中国堪称第一的最重大的考古发现”的周公庙遗址,却直到今天才知道,这个结论是邹先生扶病在周公庙看了三天后作出的。

    2003年12月,俞伟超先生在广州病逝,这令我们非常惊讶,因为就在之前不久的开馆仪式上,我们还听人宣读过他特地发来的贺信。今天听到邹衡先生的噩耗,其惊讶比听到俞先生去世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俞先生在广州养病,这是我们都知道的,而邹先生给我们的印象却一直停留在两年多前那个健康的形象上,我们丝毫不知道他的卧病,因而震撼就相形更深。

    邹先生的道德文章,自有资格胜我百倍的人来评价,这盖棺论定的事情,无论如何轮不到我来做。我写这篇文章,只是想寄托一下自己的哀思,其外,还希望看过本文的人多少能记住一点邹先生的生平事迹:

    邹衡,1927年生,湖南澧县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55年获得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副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考古学家郭宝钧、夏鼐等。50多年来,邹衡一直从事夏商周考古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大量田野考古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夏商周三亻弋考古学的体系和基本框架,提出了一系列在世界考古界和史学界引起震动的学术观点。他最早提出并论证了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1至4期均为夏文化、郑州商城是早于殷墟的商代都城,首次对殷墟成功地进行了文化分期,第一个命名了先周文化,发现了西周的诸侯国燕国与晋国的都城遗址,指导和参与过西周晋侯墓地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其论著《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被学术界认为“在20世纪后半叶的夏商周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素有“商周考古第一人”之称,在国际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

TOP

江城梅花引: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发到这里是不是合适,但我实在不愿意把它发到绝对没有危险的灌水区,因为我想当然地认为,悼念如邹先生这样一位大家(如果还不能称他为大师的话)的文章,即使再幼稚,也不该在与历史无关的论坛发出来。如果版主认为这篇文章发的地方有所不妥,就请代为转移,谢谢。

真田豪:
呵呵,放心,家里除了水区,其他地方都不会发洪水的~~~``这类感情文字似乎放在海野文库更合适一点,我帮你转过去吧~~~`` PS:这些年来逝世的人中,最令我伤感的是钱钟书老先生呀~~~~``

江城梅花引:
钱先生固然是很可敬的,但如邹先生这样曾有一面之缘(当然是我单方面见过他)的去世了,给人的感觉更是凄怆,虽然连一句话都没说过……

今川政虎:
在电视里见过,就觉得是位大师令人崇敬.(不过已很老态了)~嗨~~想来人固有一死,只能说句"......走好吧......

大意觉迷:
钱钟书在文革期间棒打林非的事件好象还是个谜啊.虽说不会从整体影响钱钟书的形象,但我觉得钱钟书有依仗权势的嫌疑.

真田豪: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真要说起来,郭沫若那才叫没骨气啊,真正有骨气的老舍、傅雷就只有自杀一途了~~~~据说老舍临死前问妻子家里还剩多少钱?儿女将来生活是否有困难?这令妻子十分吃惊,因为老舍从来不过问金钱上的事情,`临死时究竟还是儿女亲情放不下啊~~~` 我佩服的是钱钟书老先生的博学多才和晚年的自甘淡泊~~~`文革时期那种环境,真正能坚持己见的能有几人啊~~~``俺还是赞赏鲁迅先生的那种“于是我就带着妻儿逃跑”的策略,先把命保住再说吧~~~``巴金文革不也违心的批了很多人么,老了才写《随想录》,不过总归还是有良心有勇气之人,值得敬佩~~~`


贼人小伍:
邹衡,1927年生,湖南澧县人 老乡.

大意觉迷:
情况不一样,你看郭沫若几个儿子死的多惨,巴金和郭沫若就算再违心批别人也救不了自己,在当时无所适从的年代里就算是个反射式的本能反应吧.而钱钟书明显是攀附权势,靠自己翻译毛主席著作获得的特权,瞧不起别人,这是人本质的问题.

贼人小伍:
钱老先生是清流。知道胡绳么?
钱钟书是清流,总比周一良等参加“梁效”的好 话说回来,真正的好人都被逼死了,才轮得上钱老先生

大意觉迷:
所谓淡泊名利,其中也包含着中国文人的狡猾在里面,据说古代那些文人,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有意躲到南山装清高,其实真正的目的是想作官,所以有"南山捷径"之说,凭钱钟书那么博学的人,耍这样的伎俩抬高自己的身价也不是难事.

贼人小伍:
翩翩一只云隐鹤 飞来飞去宰相衙

江城梅花引:
我觉得,文革中的事,就不要再提了。那是一个举国若狂的年代,无论郭老、巴老、周先生还是钱先生,都不能不受时代的影响。郭老年轻时也可以说是风骨棱棱,文革中的行为,只能说是时代影响加上年老失志。其他的人中,巴老、钱先生我不了解,周先生还是听老师们说过一些的,那是一个很淡泊的人,断不至于为了攀附权贵去加入“梁效”,他的失足,感觉上与冯友兰先生相近,都可以用他晚年的回忆录名字来概括:毕竟是书生。当时很多事情都是政治任务,周先生加入“梁效”是,钱先生翻译主席著作是,郭老、巴老批判人何尝不是?这些事情里,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多,不是我们今天单纯想的良心或者人格问题,我们也没有资格要求前人一定要顶住压力或者怎么样,不是吗?毕竟我们也不敢保证自己在那种环境下会如何做。再者,若真的追究起来,那个时期谁没有伤害过别人?又有谁没被伤害过?

TOP

多谢觉迷帮忙,系统的屏蔽简直莫名其妙。
文园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
三项能力:8 6 5  目前兵力:2052   军资金:14931  技能:稳固战线

TOP

发新话题